CN216044636U - 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4636U
CN216044636U CN202122642053.1U CN202122642053U CN216044636U CN 216044636 U CN216044636 U CN 216044636U CN 202122642053 U CN202122642053 U CN 202122642053U CN 216044636 U CN216044636 U CN 216044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limiting
air
piece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420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润生
麦焕
陈宇强
王勇
王季彦
范瑞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26420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4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4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4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包括:若干风筒组件,沿环形排列设置并成型有第一风筒,风筒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配合件;第一限位件,设置在第一风筒周侧,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配合件,第二配合件与第一配合件活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第一限位件具有驱动相邻风筒组件相互远离,并增大第一风筒内径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驱动相邻风筒组件相互靠近,并减小第一风筒内径的第二工作状态。通过在风筒组件外侧设置第一限位件,限制相邻风筒组件间的相对移动行程,进而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实现对风筒组件所形成第一风筒的内径大小进行控制,进而在气流经过第一风筒时,可以通过对第一风筒的内径大小进行调节,实现分别实现气流的聚拢或扩散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背景技术
落地扇作为传统的风扇品类,普遍采用单层或双层风叶,配合金属或塑料网罩,实现吹风降温。由于风叶叶道在径向方向较长,无扩压风筒,气流在流出网罩后扩散较快,因此落地扇吹风范围广,吹出的风柔和舒适,但其风速比较低,送风距离较近。循环扇相比落地扇增加了涡轮风叶和扩压风筒等结构,可以让风沿着一定的方向呈螺旋形吹出,随着扇叶搅动,最终可形成螺旋形的柱状风,其风速高、送风距离远,更适宜循环室内空气,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高速螺旋吹风,送风集中,在直吹人体后让人有不适感。
以上两种风扇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两类风扇无法同时实现两种吹风功能,来满足人们对吹风舒适度和健康状况的追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单一出风装置无法同时实现分别聚风和散风功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包括:若干风筒组件,沿环形排列设置并成型有第一风筒,所述风筒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配合件;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周侧,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活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驱动相邻所述风筒组件相互远离,并增大所述第一风筒内径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驱动相邻所述风筒组件相互靠近,并减小所述第一风筒内径的第二工作状态。
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的周侧,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所述第一风筒的轴向呈间隔设置,并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风筒组件铰接,适于限制相邻所述风筒组件上对应第二限位件的位置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时的间距变化。
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风筒,所述第二风筒包括:筒身,与所述第一风筒间隔设置,至少包覆在自所述第一限位件至所述第二限位件间的所述第一风筒外侧,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件。
风筒组件包括:片筒部,呈弧片状设置,其上设有所述第一配合件;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片筒部外侧,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铰接连接。
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夹合部,两个所述夹合部的夹口相互倾斜设置;
所述连接部包括支撑件和铰接轴,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片筒部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所述铰接轴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其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限位件的所述夹合部上,并与所述夹合部的夹口铰接设置。
夹合部的夹口上设置有朝向所述铰接轴突出设置的凸块。
所述第二配合件呈弧形设置,并沿远离第一风筒中轴线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配合件包括基部和滑柱结构,所述基部在所述片筒部上突出设置,所述滑柱结构设置在所述基部上,并伸置于所述第二配合件内,适于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第二配合件运动。
所述筒身还包括若干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筒身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突出设置;
所述支撑件上还设置有容置孔,所述延伸部穿过所述容置孔,所述容置孔适于容纳并限位所延伸部。
风道结构还包括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环架,沿所述第一风筒的周侧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风筒的轴向相互间隔,沿所述环架周向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对应相邻所述铰接轴间隙位置设置。
支架结构还包括:若干弯孔,设置在所述环架上,呈环形排列并设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内侧,适于容纳并限位所述延伸部。
支架结构还包括:环槽,与所述环架同轴设置,开口朝向所述筒身设置,沿所述环槽的槽底设置有若干所述弯孔。
片筒部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环架内侧,并沿远离所述第一配合件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驱动部适于连接外部驱动件,并在外部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风筒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出风装置,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动力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内侧,适于驱动气体沿所述第一风筒流动。
支架结构还包括:安装部,设置在环架内侧,与所述环架同轴设置,其上安设有所述动力件;
若干支撑杆,沿所述安装部周侧均匀分布,分别连接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环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包括:若干风筒组件,沿环形排列设置并成型有第一风筒,所述风筒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配合件;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周侧,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一配合件活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驱动相邻所述风筒组件相互远离,并增大所述第一风筒内径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驱动相邻所述风筒组件相互靠近,并减小所述第一风筒内径的第二工作状态。
通过设置呈环形排列的风筒组件,并通过在风筒组件外侧设置第一限位件,限制相邻风筒组件间的相对移动行程,进而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实现对风筒组件所形成第一风筒的内径大小进行控制,进而在气流经过第一风筒时,可以通过对第一风筒的内径大小进行调节,实现分别实现气流的聚拢或扩散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单一出风装置无法同时实现分别聚风和散风功能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提的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的周侧,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风筒的轴向呈间隔设置,与相邻所述风筒组件铰接,限制相邻风筒组件上对应第二限位件的位置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时的间距变化。
第一限位件上的第二配合件和第一风筒上的第一配合件活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各个风筒组件上对应周侧设有第一限位件的位置处,与第一限位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驱动对应位置的相邻风筒组件间距发生变化,继而该位置处的第一风筒内径发生变化,实现了对聚风或散风的有效调节。
同时,第二限位件与相邻两个所述风筒组件铰接的设置,使得风筒组件上对应周侧设有第二限位件的位置处,在外力作用时,仅与第二限位件间发生相对转动,但相邻风筒组件的间距不便,此外,第二限位件和第一限位件沿第一风筒的轴向呈间隔设置,使得第一风筒在外力作用下可以仅一侧内径发生变化,另一侧内径保持不变,进而使得第一风筒外形可以在筒状和喇叭状间进行变化,增加了风道结构的变形方式,有效的促进了风道的散风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风筒,所述第二风筒包括:筒身,与所述第一风筒间隔设置,至少包覆在自所述第一限位件至所述第二限位件间的所述第一风筒外侧,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件。
通过在第一风筒的外侧包覆设置第二风筒,可以在第一风筒上的各个风筒组件在相互远离时的间隙进行补偿,避免第一风筒内的气流从间隙流出,使风道结构出现气流流失,这样设置有效降低了第一风筒在发生形变过程中的风量损耗。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夹合部的夹口上设置有朝向所述铰接轴突出设置的凸块。
凸块结构的设置,可以减小铰接轴与夹口的接触面积,在保证对铰接轴的承载和限位的同时,减小了夹合部与铰接轴间的摩擦力,提高了风道结构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第二配合件呈弧形设置,并沿远离第一风筒中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配合件包括基部和滑柱结构,所述基部在所述片筒部上突出设置,所述滑柱结构设置在所述基部上,并伸置于所述第二配合件内,适于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第二配合件运动。
由于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间的活动连接,设有第一配合件的风筒组件会沿第二配合件的轨迹运动,通过设置第二配合件呈弧形设置,并远离第一风筒中轴线方向延伸,风筒组件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于第一限位件发生旋转,这样使得驱动风筒组件和第一限位件间相对运动的外力为沿旋向的旋转作用力,便于用户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出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出风装置的第二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出风装置的风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出风装置的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出风装置上风筒组件相互远离至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出风装置上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出风装置上风筒组件相互靠近至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出风装置上的主视示意图;
图10为图5所示的出风装置上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风筒;2-风筒组件;21-片筒部;211-驱动部;22-第一配合件;221-基部;222-滑柱结构;23-连接部;231-支撑件;232-铰接轴;233-容置孔;3-第二风筒;31-第一限位件;311-第二配合件;32-筒身;33-延伸部;4-支架结构;41-环架;42-第二限位件;421-底板;422-夹合部;423-凸块;43-弯孔;44-环槽;45-安装部;46-支撑杆;5-动力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包括:若干风筒组件2和第一限位件31
若干风筒组件2沿环形排列设置并成型有第一风筒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筒1呈圆筒状,包括六个风筒组件2,风筒组件2的远离中轴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配合件22;
第一限位件31呈环形设置在第一风筒1外侧周向,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配合件311,第二配合件311与第一配合件22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配合件311与第一配合件22一一对应设置。在外力作用下,第二配合件311与第一配合件22发生相对运动,使得第一限位件31具有驱动相邻风筒组件2相互远离,并增大第一风筒1内径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驱动相邻风筒组件2相互靠近,并减小第一风筒1内径的第二工作状态。
通过设置呈环形排列的风筒组件2,并通过在风筒组件2外侧设置第一限位件31,限制相邻风筒组件2间的相对移动行程,进而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实现对风筒组件2所形成第一风筒1的内径大小进行控制,进而在气流经过第一风筒1时,可以通过对第一风筒1的内径大小进行调节,实现分别实现气流的聚拢或扩散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单一出风装置无法同时实现分别聚风和散风功能的缺陷。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限位件31可以设置在第一风筒1内侧周向,并对应调整第二配合件311与第一配合件22。作为另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若干第一限位件31呈环形排列,并相互连接后围绕设置在第一风筒1外侧。
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件42。第二限位件42设置在第一风筒1的外周侧,并与第一限位件31沿第一风筒1的轴向呈间隔设置,并分别与相邻两个风筒组件2铰接,适于限制相邻风筒组件2上对应第二限位件42的位置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时的间距变化,使其保持不变。第二限位件42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风筒组件2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42设置有六个。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二限位件42可以设置在第一风筒1内侧周向。作为另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二限位件42可以不设置,在第一风筒1周侧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第一限位件31。
第一限位件31上的第二配合件311和第一风筒1上的第一配合件22活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各个风筒组件2上对应周侧设有第一限位件31的位置处,与第一限位件31之间发生相对位移,驱动对应位置的相邻风筒组件2间距发生变化,继而该位置处的第一风筒1内径发生变化,实现了对聚风或散风的有效调节。
同时,第二限位件42与相邻两个所述风筒组件2铰接的设置,使得风筒组件2上对应周侧设有第二限位件42的位置处,在外力作用时,仅与第二限位件42间发生相对转动,但相邻风筒组件2的间距不便,此外,第二限位件42和第一限位件31沿第一风筒1的轴向呈间隔设置,使得第一风筒1在外力作用下可以仅一侧内径发生变化,另一侧内径保持不变,进而使得第一风筒1外形可以在筒状和喇叭状间进行变化,增加了风道结构的变形方式,有效的促进了风道的散风效果。
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风筒3,第二风筒3包括筒身32。筒身32与第一风筒1间隔设置,并包覆在自第一限位件31至第二限位件42间的第一风筒1外侧,在筒身32远离第二限位件42一侧端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31。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筒身32可以向第一限位件31至第二限位件42两侧方向延伸。作为另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筒身32可以不设置。
风筒组件2包括片筒部21和连接部23,片筒部21,呈弧片状设置,多个片筒部21环形排列可以呈圆筒状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片筒部21为六分之一圆筒状设置,其外侧面上与一侧端部相邻位置处设有第一配合件22,与另一侧端部相邻位置处设有连接部23,连接部23与第一配合件22间隔,并与第二限位件42铰接连接。在本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3包括支撑件231和铰接轴232,支撑件231沿片筒部21的外侧面突出设置,铰接轴232设置在支撑件231上。同时,各个风筒组件2上的连接部23设置位置相同。
第二限位件42包括底板421,底板421的一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夹合部422,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设置多个夹合部422,在本实施例中,铰接轴23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限位件42的夹合部422上,并与夹合部422的夹口铰接设置,两个夹合部422的夹口相互倾斜设置,同一块底板421上的两个夹合部422分别限位两个铰接轴232的端部。同时,根据风筒组件2的设置数量,铰接轴232间的倾角会进行适应性变化,两个夹合部422的夹口夹角也可以对应进行适应性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夹合部422的夹口侧壁上设置有朝向铰接轴232突出设置的凸块423。凸块423结构的设置,可以减小铰接轴232与夹口的接触面积,在保证对铰接轴232的承载和限位的同时,减小了夹合部422与铰接轴232间的摩擦力,提高了风道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二配合件311呈弧形槽设置,也可以为弧形孔,在第一限位件31上设置有均匀设置有六个,并沿远离第一风筒1中轴线方向延伸;第一配合件22包括基部221和滑柱结构222,基部221在片筒部21上突出设置,滑柱结构222设置在基部221上,并伸置于第二配合件311内,适于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二配合件311运动。
由于第一配合件22和第二配合件311间的活动连接,设有第一配合件22的风筒组件2会沿第二配合件311的轨迹运动,通过设置第二配合件311呈弧形设置,并远离第一风筒1中轴线方向延伸,风筒组件2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于第一限位件31发生旋转,这样使得驱动风筒组件2和第一限位件31间相对运动的外力为沿旋向的旋转作用力,便于用户施力。
筒身32还包括如若干呈弧片状的延伸部33,延伸部33沿筒身32朝向第二限位件42的一端突出设置,并对应各个片筒部21上的连接部23分布设置,连接部23的支撑件231上设置有容置孔233,延伸部33穿过容置孔233,容置孔233可以容纳并限位延伸部33。
风道结构还包括支架结构4,支架结构4包括环架41、第二限位件42、弯孔43和环槽44等结构。
环架41沿第一风筒1的周侧设置,并与第一限位件31沿第一风筒1的轴向相互间隔,沿环架41周向均匀设置有六个第二限位件42,第二限位件42对应相邻铰接轴232间隙位置设置。环架41的设置为第二限位件42提供了安装载体,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环架41可以不设置,第二限位件42独立连接在相邻的铰接轴232上。
支架结构4还包括若干弯孔43,弯孔43设置在环架41上,呈环形排列并设于第二限位件42内侧,可以容纳并限位延伸部33。弯孔43的设置可以结合容置孔233限位延伸部33,提高筒身32的安装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支架结构4还包括环槽44,环槽44与环架41同轴设置,开口朝向筒身32设置,沿环槽44的槽底设置有若干弯孔43。环槽44容纳弯孔43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延伸部33和筒身32的工作稳定性。对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环槽44可以不设置,作为另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弯孔43和环槽44可以都不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筒1、风筒组件2、第二风筒3和支架结构4沿同一中轴线设置。
此外,片筒部21还包括驱动部211,驱动部211设置在环架41朝向中轴线的内侧,沿远离第一配合件22的方向延伸,也可以超出环架41结构,驱动部211连接外部驱动件,外部驱动件具体为驱动电机和连接支架,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驱动部211带动风筒组件2相对于第一限位件31转动。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驱动部211可以不设置,通过手动驱动第二风筒3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出风装置,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和动力件5,动力件5包括电机和风轮结构,动力件5设置在第一风筒1内侧,可以驱动气体沿第一风筒1流动。
支架结构4还包括安装部45和三根支撑杆46,安装部45呈筒状设置在环架41内侧,与环架41同轴设置,其上安设有电机;三根支撑杆46沿安装部45周侧均匀分布,分别连接安装部45和环架41。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4)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风筒组件(2),沿环形排列设置并成型有第一风筒(1),所述风筒组件(2)上设置有第一配合件(22);
第一限位件(31),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1)周侧,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配合件(311),所述第二配合件(311)与所述第一配合件(22)活动连接;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限位件(31)具有驱动相邻所述风筒组件(2)相互远离,并增大所述第一风筒(1)内径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驱动相邻所述风筒组件(2)相互靠近,并减小所述第一风筒(1)内径的第二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限位件(42),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1)的周侧,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1)沿所述第一风筒(1)的轴向呈间隔设置,并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风筒组件(2)铰接,适于限制相邻所述风筒组件(2)上对应第二限位件(42)的位置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时的间距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风筒(3),所述第二风筒(3)包括:
筒身(32),与所述第一风筒(1)间隔设置,至少包覆在自所述第一限位件(31)至所述第二限位件(42)间的所述第一风筒(1)外侧,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件(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组件(2)包括:
片筒部(21),呈弧片状设置,其上设有所述第一配合件(22);
连接部(23),设置在所述片筒部(21)外侧,与所述第一配合件(22)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23)与所述第二限位件(42)铰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限位件(42)包括底板(421),所述底板(421)的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夹合部(422),两个所述夹合部(422)的夹口相互倾斜设置;
所述连接部(23)包括支撑件(231)和铰接轴(232),所述支撑件(231)沿所述片筒部(21)的外侧面突出设置,所述铰接轴(232)设置在所述支撑件(231)上,其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限位件(42)的所述夹合部(422)上,并与所述夹合部(422)的夹口铰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合部(422)的夹口上设置有朝向所述铰接轴(232)突出设置的凸块(423)。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配合件(311)呈弧形设置,并沿远离第一风筒(1)中轴线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配合件(22)包括基部(221)和滑柱结构(222),所述基部(221)在所述片筒部(21)上突出设置,所述滑柱结构(222)设置在所述基部(221)上,并伸置于所述第二配合件(311)内,适于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第二配合件(311)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身(32)还包括若干延伸部(33),所述延伸部(33)沿所述筒身(32)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42)的一端突出设置;
所述支撑件(231)上还设置有容置孔(233),所述延伸部(33)穿过所述容置孔(233),所述容置孔(233)适于容纳并限位所延伸部(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结构(4),所述支架结构(4)包括:
环架(41),沿所述第一风筒(1)的周侧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1)沿所述第一风筒(1)的轴向相互间隔,沿所述环架(41)周向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二限位件(42),所述第二限位件(42)对应相邻所述铰接轴(232)间隙位置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4)还包括:
若干弯孔(43),设置在所述环架(41)上,呈环形排列并设于所述第二限位件(42)内侧,适于容纳并限位所述延伸部(3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4)还包括:
环槽(44),与所述环架(41)同轴设置,开口朝向所述筒身(32)设置,沿所述环槽(44)的槽底设置有若干所述弯孔(43)。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筒部(21)还包括驱动部(211),所述驱动部(211)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环架(41)内侧,并沿远离所述第一配合件(22)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驱动部(211)适于连接外部驱动件,并在外部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风筒组件(2)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1)转动。
13.一种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
动力件(5),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1)内侧,适于驱动气体沿所述第一风筒(1)流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结构(4)还包括:
安装部(45),设置在环架(41)内侧,与所述环架(41)同轴设置,其上安设有所述动力件(5);
若干支撑杆(46),沿所述安装部(45)周侧均匀分布,分别连接所述安装部(45)和所述环架(41)。
CN202122642053.1U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Active CN216044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42053.1U CN216044636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42053.1U CN216044636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4636U true CN216044636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2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42053.1U Active CN216044636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4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27663A1 (zh) 空气净化器
CN216044636U (zh) 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US4299535A (en) Fan inlet guide vane assembly
CN113864244A (zh) 一种风道结构和出风装置
CN209910042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318350U (zh) 摇头装置及风扇
CN210688653U (zh) 压板组件、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CN112412840B (zh) 送风装置
CN21044133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926062U (zh) 中央空调防直吹空调扇
CN112503006B (zh) 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CN208817671U (zh) 扫风叶片组件及空调器
CN210196154U (zh) 一种空气净化风扇
CN210638114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8112303U (zh) 后出风总成、副仪表板肘枕总成及车辆
CN112412838B (zh) 送风装置
CN221032062U (zh) 转轴装置、翻转门和色选机
CN112503005A (zh) 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CN215949946U (zh) 风机及家用电器
CN112503007A (zh) 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CN217462628U (zh) 风扇
CN110595027A (zh) 导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20648586U (zh) 一种具有矫正出风角度功能的导风板结构及一种空调器
CN111623411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607345U (zh) 导风机构及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