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0395U - 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0395U
CN215860395U CN202121337884.1U CN202121337884U CN215860395U CN 215860395 U CN215860395 U CN 215860395U CN 202121337884 U CN202121337884 U CN 202121337884U CN 215860395 U CN215860395 U CN 215860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artition plate
cavity
rear end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378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生浩
邓华
余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xiang Mingdong Muffl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xiang Mingdong Muffl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xiang Mingdong Muffl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xiang Mingdong Muffl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378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0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0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0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所述前端盖固定安装在***筒体的前端,所述后端盖固定安装在***筒体的后端,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筒体的内腔由前向后分隔为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和第四腔,所述***筒体上位于第一腔位置开设有前端管孔,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后端盖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进气管通孔,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中间管通孔和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气孔,本实用新型优点:电子阀门开启时,排气噪声的阶次成分被大量保留,排气噪声的声品质更具有运动感;当电子阀门关闭时,阶次噪声和气流噪声得到很好的消除,排出的噪声具有较好的静音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排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排气***大多数采用传统的被动消声技术,即针对某一发动机排气噪声进行设计,在结构确定后其消声性能就已确定,只能对这款发动机排气噪声进行有效控制,其排气噪声特性无法改变。而且由于其结构不能实时更改,在满足静音性能前提下,必然导致发动机排气压力损失增加,使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驾驶者对于驾驶乐趣的主观感受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该***利用安装在进排气直通管上的电子阀门的开合,改变排气***内部气流在不同排气声品质需求下的流通路径,调节排气噪声在***内部的传播方式,达到控制排气噪声品质的目的。同时其静音性能良好,排气畅通,发动机功率损失低。该半主动控制排气***能实现多种不同声品质特征的排气噪声,汽车驾乘人员主观感受更满意。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包括有***筒体、前端盖、后端盖、进气管、中间管和排气管,所述前端盖固定安装在***筒体的前端,所述后端盖固定安装在***筒体的后端,所述***筒体内由前向后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筒体的内腔由前向后分隔为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和第四腔,所述***筒体上位于第一腔位置开设有前端管孔,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后端盖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进气管通孔,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中间管通孔和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后端盖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排气管通孔,所述进气管的前端从***筒体的前端管孔穿出***筒体外,该进气管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的进气管通孔,并从后端盖的进气管通孔穿出***筒体外,在***筒体外的进气管后端上设置有电子阀门,位于第四腔内的进气管上开设有第三气孔,所述中间管在***筒体内由前向后依次穿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中间管通孔,该中间管的前端位于第一腔内,后端位于第四腔内,位于第三腔内的中间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气孔,所述排气管前端位于***筒体的第二腔内,该排气管后端依次穿过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的排气管通孔,并从后端盖的排气管通孔穿出***筒体外,所述***筒体的第三腔内填充有吸声材料。
它还包含有前挂钩和后挂钩,前持钩固定安装在前端盖外侧上方,后挂钩固定安装在后端盖外侧上方。
所述进气管包含有前端进气管、中间进气管和尾管,前端进气管的前部从***筒体的前端管孔穿出***筒体外,前端进气管的后部与中间进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气孔位于第四腔内的中间进气管上,所述电子阀门连接在尾管的前端与中间进气管的后端之间。
所述进气管的前端进气管采用U型弯管。
所述第三气孔的直径与中间管的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1、进气管直通第二腔、第三腔和第四腔并直接穿出***筒体外,中间无任何小孔,仅有一个第三气孔,在进气管的电子阀门开启时,通过进气管进入的发动机阶次噪声绝大部分会直接排出,发动机排气噪声的阶次成分被大量保留,使得排气噪声的声品质更具有运动感。而且由于在气流轴线上无任何分流,排气得以轻松排出,排气的压力损失较小,发动机的功率损失也能降低,汽车驾驶起来动力感十足。
2、当进气管的电子阀门关闭时,全部气流经大孔流入第四腔,再由中间管流入第一腔内,然后经第一隔板上开设的第一气孔流入第二腔内,最后通过伸入第二腔内的排气管排出,气流和噪声流经多个阻性腔和抗性腔后,阶次噪声和气流噪声得到很好的消除,排出的噪声具有较好的静音效果。
3、***筒体内所有管道入口端距离紧邻的隔板表面距离较小,即伸出长度较短,使得气流在进入管道前,气体激流大大降低,从而排气压力损失也得到了部分降低。
4、本***结构可以使排气气流经过过渡弯管平滑过渡和经过平滑的扩张和收缩后,气流速度降低,排气压力损失减小,发动机功率扭矩得到提高;且抗性腔的采用使低频降噪效果有较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包括有***筒体1、前端盖2、后端盖3、进气管、中间管5和排气管6,所述前端盖2固定安装在***筒体1的前端,所述后端盖3固定安装在***筒体1的后端,所述***筒体1内由前向后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将***筒体1的内腔由前向后分隔为第一腔10、第二腔11、第三腔12和第四腔13,所述***筒体1上位于第一腔10位置开设有前端管孔14,所述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第三隔板9和后端盖3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进气管通孔15,所述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上还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中间管通孔16和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气孔17,所述第二隔板8、第三隔板9和后端盖3上还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排气管通孔18,所述进气管包含有前端进气管19、中间进气管20和尾管21,所述前端进气管19采用U型弯管,该前端进气管19的前部从***筒体1的前端管孔14穿出***筒体1外,前端进气管19的后部与中间进气管20的前部相连通,所述中间进气管20从***筒体1的第一腔10依次穿过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进气管通孔15,并从后端盖3的进气管通孔15穿出***筒体1外,位于第四腔13内的中间进气管20上开设有与中间管5的直径相同第三气孔22,所述尾管21的一端与中间进气管20的后端间设置有电子阀门23,所述中间管5在***筒体1内由前向后依次穿过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的中间管通孔16,该中间管5的前端位于第一腔10内,后端位于第四腔13内,位于第三腔12内的中间管5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气孔24,所述排气管6的前端位于***筒体1的第二腔11内,该排气管6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二隔板8、第三隔板9的排气管通孔18,并从后端盖3的排气管通孔18穿出***筒体1外,所述***筒体1的第三腔12内填充有吸声材料,它还包括有前挂钩25和后挂钩26,以便于该装置的安装,前持钩25固定安装在前端盖2的外侧上方,后挂钩26固定安装在后端盖3的外侧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前端进气管19从***筒体1的第一腔10穿入***筒体1内与中间进气管20相连通,经第一腔10、第二腔11、第三腔12和第四腔13,连通尾管21,位于第四腔13内中间进气管20上开设有与中间管5直径大小相同的第三气孔22,中间进气管20和尾管21间安装有电子阀门23,在电子阀门23开启时,通过前端进气管19进入的发动机阶次噪声绝大部分会直接排出,发动机排气噪声的阶次成分被大量保留,使得排气噪声的声品质更具有运动感。而且由于在气流轴线上无任何分流,排气得以轻松排出,排气的压力损失较小,发动机的功率损失也能降低,汽车驾驶起来动力感十足。中间管5由第一腔10直伸至第四腔13,在第三腔12处开有多个第二气孔24,排气管6由第二腔11开始,穿过第二隔板8、第三隔板9和端盖3伸出***筒体1,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上都开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气孔17,第三腔12内填充有吸声材料,当电子阀门23关闭时,全部气流经第三气孔22流入第四腔13,再由中间管5流入第一腔10内,然后经第一隔板7上开的第一气孔17流入第二腔11内,最后通过伸入第二腔11内的排气管6排出,气流和噪声流经多个阻性腔和抗性腔后,阶次噪声和气流噪声得到很好的消除,具有较好的静音效果。排气气流经过过渡弯管平滑过渡和经过平滑的扩张和收缩后,气流速度降低,排气压力损失减小,发动机功率扭矩得到提高;且抗性腔的采用使低频降噪效果有较大。

Claims (5)

1.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筒体、前端盖、后端盖、进气管、中间管和排气管,所述前端盖固定安装在***筒体的前端,所述后端盖固定安装在***筒体的后端,所述***筒体内由前向后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筒体的内腔由前向后分隔为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和第四腔,所述***筒体上位于第一腔位置开设有前端管孔,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后端盖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进气管通孔,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还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中间管通孔和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后端盖上还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排气管通孔,所述进气管的前端从***筒体的前端管孔穿出***筒体外,该进气管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的进气管通孔,并从后端盖的进气管通孔穿出***筒体外,在***筒体外的进气管后端上设置有电子阀门,位于第四腔内的进气管上开设有第三气孔,所述中间管在***筒体内由前向后依次穿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中间管通孔,该中间管的前端位于第一腔内,后端位于第四腔内,位于第三腔内的中间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气孔,所述排气管前端位于***筒体的第二腔内,该排气管后端依次穿过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的排气管通孔,并从后端盖的排气管通孔穿出***筒体外,所述***筒体的第三腔内填充有吸声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有前挂钩和后挂钩,前持钩固定安装在前端盖外侧上方,后挂钩固定安装在后端盖外侧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含有前端进气管、中间进气管和尾管,前端进气管的前部从***筒体的前端管孔穿出***筒体外,前端进气管的后部与中间进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气孔位于第四腔内的中间进气管上,所述电子阀门连接在尾管的前端与中间进气管的后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前端进气管采用U型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孔的直径与中间管的直径相同。
CN202121337884.1U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 Active CN215860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7884.1U CN215860395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7884.1U CN215860395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0395U true CN215860395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15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37884.1U Active CN215860395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03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8639A (zh) * 2021-01-30 2021-06-11 江苏首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筒体的纤维充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8639A (zh) * 2021-01-30 2021-06-11 江苏首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筒体的纤维充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5689A (zh) 可变扩张比消声后处理器及使用该后处理器的车辆
CN215860395U (zh) 一种汽车半主动控制排气***
JP2010025101A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CN201021648Y (zh) 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进气***的阻抗复合式消声***
CN211737261U (zh) 一种车辆排气***及车辆
CN216741673U (zh) 一种声浪排气管组件及其汽车
CN110030061A (zh) 一种赛车排气消音装置
CN211975133U (zh) 一种复合式汽车排气消声装置
CN211819570U (zh) 一种可调扩张比的复合式***
CN212690160U (zh) 排气***双模式***
KR101241189B1 (ko) 자동차 배기계의 테일 트림 조립체
CN203403930U (zh) 一种汽车排气***催化器
CN219034840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
CN218030330U (zh) 一种装有阀与阻力片的***
CN201448140U (zh) 一种摩托车***
CN211500767U (zh) 消音排气管、车辆消音排气管控制***及车辆
JPH041289Y2 (zh)
RU47978U1 (ru) Глушитель шума выхлопа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JP3920645B2 (ja) エンジン用マフラ
CN221002900U (zh) 单缸踏板发动机***
CN215890156U (zh) 一种低噪音的排气管
JPH0281911A (ja) 排気消音器
CN220929516U (zh) 摩托车
CN208380662U (zh) 三段式逐步膨胀摩托车消音排气管
CN2934588Y (zh) 排气管截面积可变的内燃机排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