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13779U - 辊式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辊式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13779U
CN215613779U CN202121911608.1U CN202121911608U CN215613779U CN 215613779 U CN215613779 U CN 215613779U CN 202121911608 U CN202121911608 U CN 202121911608U CN 215613779 U CN215613779 U CN 215613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frame
cleaning
supporting
paper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116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余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tl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tl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tl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tl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116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13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13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13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辊式清洁设备,包括胶轮组件、动力组件及纸卷组件,胶轮组件包括调距机构,调距机构连接上清洁辊和/或下清洁辊,其使上清洁辊和下清洁辊的轴线的距离可调整;纸卷组件的纸卷夹持在两个夹持端头之间,每个夹持端头可自转地设置在支撑轴上,至少一个夹持端头可沿其连接的支撑轴移动,可移动的夹持端头连接有弹性件,常态下弹性件使两个夹持端头将纸卷夹持。本方案的清洁装置中,纸卷通过可相对支撑轴移动和自转的夹持端头固定,通过弹簧使移动后的夹持端头复位,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纸卷的拆装操作;同时结合调距机构来进行清洁辊之间的间距调整,能够有效地适应不同厚薄的物品的清洁需要,适用性更好。

Description

辊式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尤其是辊式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在各种膜材及电子元件加工时,需要对它们进行清洁,如公告号为CN209452344U所揭示的清洁模组,包括胶轮组件及纸卷组件,其中纸卷组件的粘尘纸卷卷绕在套筒上,而粘尘纸卷是易耗品,需要进行更换,但是上述结构中并没有给出一种快速更换纸卷的结构。同时,胶轮组件的上、下清洁辊的位置是固定的,无法满足不同厚薄的物料的清洁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辊式清洁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辊式清洁设备,包括胶轮组件、动力组件及纸卷组件,
所述胶轮组件包括调距机构,所述调距机构连接所述胶轮组件的上清洁辊和/或下清洁辊,其使所述上清洁辊和下清洁辊的轴线的距离可调整;
所述纸卷组件的纸卷夹持在两个夹持端头之间,每个所述夹持端头可自转地设置在支撑轴上,至少一个所述夹持端头可沿其连接的所述支撑轴移动,可移动的所述夹持端头连接有弹性件,常态下所述弹性件使两个所述夹持端头将纸卷夹持。
进一步限定的方案中,所述上清洁辊所在的上支座连接所述调距机构,所述上清洁辊的一端连接万向节或球铰的一端,所述万向节或球铰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连接动力组件的从动轴,所述从动轴可自转地设置在框架的支板上,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上清洁辊平行或共轴,所述从动轴直接或间接连接动力源。
进一步限定的方案中,所述调距机构包括与所述上清洁辊平行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位置固定且可自转,所述转轴上共轴设置两个第一锥齿轮,每个第一锥齿轮与一轴线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轴线垂直的第二锥齿轮啮合,每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共轴连接一位置固定的丝杠的螺杆,两个所述丝杠的活动螺母连接两个上支座或两个下支座。
进一步限定的方案中,所述夹持端头通过轴承可自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支撑轴的外端设置有限制所述夹持端头滑出所述支撑轴的挡圈,所述弹性件为套装在所述支撑轴上的弹簧,其一端与轴承的内圈连接,另一端连接支撑轴上的挡盘,常态下,所述弹簧将轴承的内圈与挡盘抵接。
进一步限定的方案中,所述支撑轴固定在滑块上,所述滑块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纸卷架的端板处,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夹持端头的轴线方向,所述滑块连接弹簧,所述弹簧在所述滑块受到与其移动方向平行的外力时压缩变形,在所述滑块受到的外力卸载时使所述滑块复位。
进一步限定的方案中,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一浮动块上,所述浮动块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纸卷架的端板上,所述浮动块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一致且连接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压缩变形后对所述浮动块施加的弹力方向与所述弹簧压缩变形后对所述滑块施加的弹力方向相反。
进一步限定的方案中,所述胶轮组件的两侧设置有出风口朝向所述胶轮组件的上清洁辊和下清洁辊的间隙的上除静电装置和/或下除静电装置。
进一步限定的方案中,所述下除静电装置及上除静电装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上除静电装置位于两个所述下除静电装置的两侧外。
进一步限定的方案中,所述胶轮组件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输送线及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或第二输送线包括机架、输送机构及驱动输送机构输送的驱动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同轴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端;
第三支撑辊,第四支撑辊和第五支撑辊,同轴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另一端且轴线与第一支撑辊及第二支撑辊的轴线平行;
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辊和所述第三支撑辊上,所述第二输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辊、第二支撑辊和所述第四支撑辊上,所述第三输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辊和所述第五支撑辊上。
进一步限定的方案中,所述机架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底架上的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两者通过位于它们两侧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之间的间距可调。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的清洁装置中,纸卷结构通过使夹持端头可以相对支撑轴移动和自转,并通过弹簧使移动后的夹持端头复位,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纸卷的拆装操作;同时结合调距机构来进行上清洁辊和下清洁辊之间的间距调整,能够有效地适应不同厚薄的物品的清洁需要,适用性更好。
本方案的上清洁辊和/或下清洁辊的端部通过万向节或球铰来连接位置固定的从动轴,通过从动轴连接外部的动力组件,此时,由于万向节或球铰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使得上清洁辊或下清洁辊可以相对从动轴调节位置,同时实现扭矩的传递,这为使用调距机构来使上清洁辊和下清洁辊之间的间距可调提供了硬件条件。通过巧妙的调距机构能够同时驱动两个上支座的同步移动,从而保证调整的同时性和位置精度。
当调距机构采用弹性装置来向所述上支座和/或下支座施力时,可以使得调节结构相对更简单,并且是自适应调节。
本方案的夹持端头通过轴承与支撑轴连接,弹簧与轴承内圈抵接,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夹持端头的轴向移动及自转。
本方案使夹持端头安装在滑块上,使滑块可以相对纸卷架滑动,并通过弹簧向滑块施加压力,从而在夹持端头上的纸卷与粘尘清洁辊接触后,滑块具有一定的移动空间,从而避免纸卷对粘尘清洁辊产生的压力过大及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粘尘清洁辊,同时,弹簧能够向滑块施加压力使纸卷与粉尘清洁辊贴合,保证两者贴合的稳定性。
本方案使浮动块滑动设置在纸卷架上,并使浮动块的横部下方设置缓冲弹簧,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气缸下压浮动块,从而通过缓冲弹簧的作用力使夹持端头可以下移,这种结构能够避免浮动块与气缸之间的硬接触,同时,保证对纸卷架施加足够的压力使纸卷与清洁辊贴合。
本方案通过设置上、下除静电装置,可以有效地实现物料的双面除静电,改善了除静电质量和效率。
本方案的两个顶面静电消除装置与两个底面静电消除装置的位置设置能够有效地保证静电消除质量,同时使除尘清洁辊位于两个底面静电消除装置之间,即使除尘清洁辊对经过一次除静电的物料造成污染,也可以通过再次除静电保证静电消除质量。
本方案的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的分段传动结构能够有效地解决输送线宽度较大时,两端滚筒易弯曲变形影响输送稳定性的问题,多段支撑辊有效地保证了结构稳定性,改善了输送的可靠性。同时机架具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两者间距可调能够有效地实现输送带的张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辊式清洁设备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辊式清洁设备中的胶轮组件与纸卷组件的示意图(图中纸卷与胶轮处于不接触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胶轮组件的立体图(图中隐去了第一连接的万向节、传动轴、齿轮等结构);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胶轮组件中上清洁辊连接万向节的立体图;
图6是图3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纸卷组件隐去驱动部件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纸卷组件隐去驱动部件及纸卷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图9是图7隐去纸卷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纸卷组件隐去驱动部件及纸卷的第而视角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送线隐去部分窄带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送线隐去全部窄带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送线中支撑辊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送线中第二支撑辊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送线的主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送线隐去全部窄带及第一支撑辊、第四支撑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辊式清洁设备进行阐述,如附图1、附图2所示,其包括胶轮组件500、动力组件(图中未示出)及纸卷组件600。所述胶轮组件500用于对经过胶轮之间的物料的上下表面的灰尘进行粘附。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胶轮组件500的清洁辊自转。所述纸卷组件600用于对所述胶轮组件500的胶轮的表面进行清洁。
如附图3所示,所述胶轮组件500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可自转地设置有平行的上清洁辊10及下清洁辊20,所述上清洁辊10及下清洁辊2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清洁辊10及下清洁辊20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上清洁辊10位于所述下清洁辊20上方且每个上清洁辊10与一下清洁辊20位置正对。
所述上清洁辊10及下清洁辊20的结构相同,下面以上清洁辊为例进行说明,所述上清洁辊10包括芯轴及套装在所述芯轴外周的清洁胶套,所述芯轴为碳纤维空心轴,采用碳纤维芯轴,在保证足够硬度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小了芯轴的重量,从而实现胶辊的轻量化,并且即使是较大长径比的胶辊,本方案的结构也能够有效的应用,不易发生弯曲。
所述芯轴的两端插接支撑轴,并且,所述芯轴的长径比不小于40:1,例如,所述芯轴的长度为800mm,所述芯轴的外经为20mm,所述芯轴的内径为15-18mm,从而可以获得较小的芯轴壁厚。对应的,所述清洁胶套的两端与所述芯轴的两端平齐,所述清洁胶套的厚度为4mm,清洁胶套的邵氏A硬度不超过45度,采用相对较小的硬度,在与物料接触时能够实现低压力接触,从而有效满足超薄薄膜的清洁要求。所述上清洁辊10及下清洁辊20的清洁胶套的两端是平齐的。
如附图3所示,两个所述上清洁辊10的两端设置在框架的两个上支座30上且可相对两个所述上支座自转,两个所述下清洁辊20的两端可自转地设置在框架的两个下支座40上,所述上支座30及下支座40中的一者连接调距机构50,所述调距机构50驱动与其连接的两个上支座30或两个下支座40同时移动以调整上清洁辊10的轴线到下清洁辊20的轴线的距离,所述距离是与所述上清洁辊10的轴线及下清洁辊20的轴线垂直的线段的长度。从而使得清洁设备可以适应不同厚薄的材料的清洁和输送。
如附图3、附图4所示,所述上支座30和下支座40为上下位置关系,并且两个所述上支座30等高的设置在两个下支座上方。为了便于两个所述上清洁辊10的安装,每个所述上支座30具有两个间隙设置的U形卡槽301,每个所述上清洁辊10两端的支撑轴分别共轴连接一轴承101,两个所述轴承101分别卡接在两个上支座30的正对的所述U形槽中,从而使上清洁辊10可自转地架设在上支座30上。进一步,所述U形卡槽301为一通槽,所述通槽具有宽槽段及窄槽段,两个上支座30上正对的两个U形槽的宽槽段相对,窄槽段相背,每个清洁辊两端的轴承位于所述宽槽段,从而便于与外部的传动结构连接。
如附图4所示,每个所述上支座30的两个的U形卡槽301之间还形成有一连接槽302,所述连接槽302的槽底形成有连接孔(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槽302处固定设置有一连接板303,连接板303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在所述连接槽302处且延伸到所述连接槽302的外侧。
在实际工作时,是通过下清洁辊直接连接动力组件,上清洁辊不直接连接动力组件,下清洁辊通过传动结构连接两个上清洁辊从而在动力组件驱动两个下清洁辊自转时,带动两个所述上清洁辊自转。
因此,较优的是使所述上清洁辊可以上下移动,为了能够通过调距机构来使上清洁辊移动,如附图5所示,使两个所述上清洁辊左端的支撑轴104分别通过万向节105或球铰连接转轴106,所述转轴106与所述上清洁辊的轴线平行或共轴,此处为共轴。所述转轴106通过轴承107可自转地设置在框架左端的支板(图中未示出)上,所述支板与所述上清洁辊的轴线垂直且垂直固定在左端的下支座外侧的支撑板上,所述转轴106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支板外侧的第二齿轮108。
如附图5所示,每个所述第二齿轮108与一第一齿轮啮合20c,每个第一齿轮共轴安装在一下清洁辊左端的支撑轴上,两个所述下清洁辊的左端的支撑轴20a延伸到所述下支座的外侧且两个所述支撑轴20a的端部垂直插接有连接销20b,所述连接销20b位于所述第一齿轮20c的外侧,通过连接销便于与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部可快拆快装地传扭连接。动力组件的具体结构不是本方案的设计点,可以是已知的各种结构,此处不作赘述。
通过万向节或球铰连接上清洁辊和从动轴后,即可以通过调距机构来驱动两个上支座相对下支座移动来实现上清洁辊的轴线到下清洁辊的轴线距离的调节。
如附图6所示,两个所述上支座30连接的所述连接板303均连接到所述调距机构50,所述调距机构50通过驱动两个所述连接板303上下移动,从而驱动两个所述上支座30同步上下移动。
如附图6所示,所述调距机构50包括与所述上清洁辊10平行的转轴501,所述转轴501位于两个所述下清洁辊20之间且偏向它们的底部,所述转轴501可自转地设置在两个下支座40上,所述转轴501上共轴设置两个第一锥齿轮502,两个第一锥齿轮502位于两个所述下支座40的外侧,并且每个第一锥齿轮502与一轴线与所述第一锥齿轮502的轴线垂直的第二锥齿轮503啮合,每个所述第二锥齿轮503共轴连接一位置固定的丝杠504的螺杆5041,左端的丝杠504的螺杆5041可自转地设置在左支撑件的龙门架505的横板5051上,所述龙门架设置在左端的下支座40的外侧的支撑板上。右端的丝杠504可自转的设置在右端的下支座40外侧的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包括L形支座506及固定在右端的下支座40上的支撑板,所述转轴501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L形支座506的竖部5061,右端端的丝杠504的螺杆5041可自转地设置在L形支座的横部5062。两个所述丝杠504的活动螺母5042分别连接两个上支座30上的连接板303。
当所述转轴501自转时,驱动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502,两个第一吹齿轮驱动两第二锥齿轮503自转,从而驱动两个丝杠504的螺杆5041自转,丝杠504的活动螺母5042相对螺杆5041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两个所述上支座30同时上下移动实现它们与两个下支座40之间的间距调整,第一支撑座的移动,带动其上的两个上清洁辊10相对两个下清洁辊20上下移动,进而实现上清洁辊与下清洁辊之间的间距调节。
如附图3所示,为了便于操作,在所述转轴501的一端共轴设置有转盘507以及圈数转向检测装置508,所述圈数转向检测装置508连接显示装置,可以通过实时观察旋转圈数来确定调整的高度,所述圈数转向检测装置508可以是编码器,并且,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与所述编码器集成为一体。
如附图3所示,为了避免上支座30沿竖向移动时发生位置偏移,在所述下支座40朝向上支座30的表面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支座30的移动方向一致的导向轴60,所述导向轴60穿过所述上支座30且所述上支座30可相对所述导向轴60移动。
如附图4所示,每个所述丝杠504的活动螺母5042具有调节盘5043,所述调节盘5043与所述上支座30连接,所述调节盘5043上具有与所述调节盘5043的外圆曲率一致的弧形调节孔5044,优选所述弧形调节孔5044为四个且间隙设置,它们呈圆形分布,所述上支座30的连接板303处设置有一组与所述弧形调节孔5044位置对应的连接孔3031,一组所述连接孔3031为圆孔且呈圆形分布,通过调节所述连接孔3031与弧形调节孔5044的相对位置可以对两个丝杆的零点进行校正或补偿,从而保证两个丝杆同步调节的精度。
当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是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的第一弹性装置(图中未示出)和/或与所述第二支座连接的第二弹性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可对所述第一支座施加使其向第二支座移动的力,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可对所述第二支座施加使其向第一支座移动的力。
例如,可以使两个所述第一支座的上方分别设置第一弹性装置(如一轴线沿竖向延伸的弹簧),所述第一弹性装置的下端与第一支座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装置的上端可以连接在框架上的一位置固定的物体上,此时,第一支座可以具有一定的上下浮动空间,从而使得其能够相对第二支座上下浮动以适应不同厚薄膜材。
现有的胶轮组件500为抽屉式,其可开闭地设置在罩体700上,此处,同样将所述胶轮组件500作为抽屉式结构,使其可以打开关闭,对应的,如附图3所示,两个所述下支座40通过连杆90连接,此时,所述上支座、下支座、连接杆90及导向轴60构成用于安装上清洁辊及下清洁辊的框架。右端的所述支撑件的外侧设置有端板80,所述端板80处设置有拉手70,所述调距机构50的转轴501延伸到所述端板80的外侧,所述转盘507及圈数转向检测装置508均位于所述端板80的外侧。
由于纸卷是消耗品,需要进行更换,为了方便更换纸卷,所述纸卷组件600同样为抽屉式的结构,从而可开闭的设置在罩体上。打开纸卷组件后,为了快速更换纸卷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如附图7所示,所述纸卷组件600的纸卷A夹持在两个夹持端头2之间,每个所述夹持端头可自转地设置在支撑轴上,至少一个所述夹持端头可沿其连接的所述支撑轴移动,可移动的所述夹持端头连接有弹性件,常态下所述弹性件使两个所述夹持端头将纸卷夹持。
如附图8、附图9所示,所述纸卷组件600其包括纸卷架1,所述纸卷架1包括两个平行且保持间隙的端板11,两个所述端板11之间通过连杆12连接,所述纸卷架1的两个端板11上分别连接夹持端头2,两个所述安装板间隙且共轴,并且,两个所述夹持端头2分别可自转地设置在支撑轴3上,每个所述支撑轴3设置在一个端板11上,两个所述夹持端头2中的至少一者可沿其轴线相对所述支撑轴3移动,可移动的所述夹持端头2连接有弹性件4,常态下所述弹性件4使两个所述夹持端头2保持最小间隙从而件纸卷夹持,优选两个所述夹持端头2均可相对其所在的支撑轴移动,且均连接弹性件4。
当需要将纸卷A安装至两个所述夹持端头2上或从两个夹持端头2上取下纸卷A时,拉动一个所述夹持端头2,使该夹持端头2向远离另一夹持端头2的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4被压缩,同时两个夹持端头2之间的间距被拉大,使它们之间的间距大于纸卷A的长度时,即可将纸卷A取下或安装至两个夹持端头2之间。接着松开拉动的夹持端头2,该夹持端头2在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从而两个夹持端头2回复到最小间隙或将位于它们之间的纸卷A夹持。
如附图7、附图8所示,通常纸卷A具有中空的卷轴,为了方便其安装及夹持,使所述夹持端头2包括共轴的第一盘体21及第二盘体22,两个所述夹持端头2的第一盘体21相对,所述第二盘体22具有突出到所述第一盘体21侧面外的部分,优选的,所述第一盘体21及第二盘体22均为圆盘,且第二盘体的外经大于第一盘体的外经,所述纸卷A夹持在两个所述夹持端头2之间时,所述第一盘体21插接到所述纸卷A的卷轴中,所述纸卷A的卷轴的两端抵接在所述第二盘体22上。
如附图9所示,为了避免弹性件4对所述夹持端头2自转的影响,所述夹持端头2通过至少一轴承5可自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撑轴3上,优选夹持端头2通过两个靠近其两端的轴承5连接支撑轴。此时,轴承5的内圈不需要与所述支撑轴3过盈配合,而是可以相对支撑轴3滑动,轴承5的外圈与所述夹持端头2的内壁紧配合(过盈),所述弹性件4为套装在所述支撑轴3上的弹簧,其一端与轴承5的内圈连接,另一端连接支撑轴3上的挡盘31,所述支撑轴3上还设置有靠近其外端(朝向另一支撑轴3的一端)的用于限定所述轴承5滑出到所述支撑轴3外的挡圈(图中未示出)。使用时,弹性件4的作用力可以使外端的轴承的内圈与挡圈抵靠不易转动,从而所述夹持端头2可以相对轴承5的内圈转动,同时也可以使夹持端头2的轴线移动更容易。
每个所述支撑轴3的内端可以直接固定在纸卷架的端板上。更优的,如附图8-附图10所示,所述支撑轴的内端固定在滑块6上,所述滑块6上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支撑轴3的槽或孔,优选为一腰形槽(图中未示出),所述支撑轴3的内端为与所述腰型槽对应的形状并插接在所述腰型槽中,从而支撑轴3不会相对所述滑块自转。所述支撑轴3可以与滑块6可以过盈配合,当然也可以通过现有的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如附图8-附图10所示,所述滑块6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端板11处设置的浮动块7上,所述浮动块7包括主体71,所述主体71上形成有用于所述滑块6安装及滑动的矩形滑槽73,所述主体71的外端面(朝向夹持端头的端面)连接有盖板72,所述盖板72上形成有供所述支撑轴3穿过及移动的孔,所述孔为腰型孔且与所述矩形滑槽73正对。所述矩形滑槽7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杆12的延伸方向垂直,且沿竖向延伸,从而在所述夹持端头2的底部受到向上的顶升力时,所述滑块6可以向上滑动。
如附图8-附图10所示,所述滑块6的顶部连接弹簧8,为了方便所述弹簧8的安装,在所述滑块6的顶部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弹簧8的弹簧安装槽61,所述弹簧8嵌入到所述弹簧安装槽61中,并且,所述弹簧8位于所述矩形滑槽内,其上端与所述矩形滑槽73的槽顶壁731连接,从而在所述滑块6向上滑动时,弹簧8被压缩,弹簧8同时对滑块6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安装在两个夹持端头2上的纸卷A向对其施压的物品保持紧贴。
所述浮动块7可以固定在所述纸卷架上。如附图8-附图10所示,所述浮动块7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纸卷架1上,所述浮动块7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滑块6的移动方向一致且其连接缓冲弹簧9,所述缓冲弹簧9压缩变形后对所述浮动块7施加的弹力方向与所述弹簧8压缩变形后对所述滑块6施加的弹力方向相反。
详细来看,如附图10所示,所述浮动块7的主体71为T形,所述矩形滑槽73位于所述浮动块7的竖部712,所述纸卷架1的端板11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浮动块7的横部711垂直的导轨10,所述导轨10穿过所述主体的横部711且浮动块7可以相对导轨10移动,所述缓冲弹簧9套装在所述导轨10外周且位于浮动块7的横部711及导轨安装块20之间。所述导轨10为两个且位于所述浮动块7的竖部712的两侧,每个所述导轨10的上端固定在端板内侧的上安装块上,每个所述导轨10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端板11内侧的导轨安装块20,两个所述导轨10所在的导轨安装块20的间距与所述浮动块7的竖部712的宽度相当,从而对所述浮动块7的竖部712进行导向。
常态下,所述纸卷组件600的纸卷架可以固定在罩体内,纸卷架上的纸卷与清洁辊保持间隙,当需要清洁时,通过罩体内的气缸驱动所述浮动块7向所述清洁辊方向移动使纸卷与清洁辊贴合对清洁辊进行清洁。
如附图1所示,为了便于待清洗物料的输送,在所述胶轮组件500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输送线100及第二输送线200,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及第二输送线200可以是已知的各种可行的输送设备,如皮带输送线或滚筒输送机。由于要输送的物料的宽度存在较大的情况,第一输送线100及第二输送线200的两端的滚筒的长度过长时,易出现弯曲的情况,影响输送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输送线及第二输送线的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一输送线为例对本方案的输送线结构进行说明,其包括机架、输送机构及驱动机构。所述框架的底端设置有一组高度可调的支撑脚以及方便移动所述框架的滚轮,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结合图11、附图12所示,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端的第一支撑辊130和第二支撑辊140,以及同轴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另一端且轴线与第一支撑辊130及第二支撑辊140的轴线平行的第三支撑辊150,第四支撑辊160和第五支撑辊170。所述第一支撑辊130和第二支撑辊140的长度之和与所述第三支撑辊150,第四支撑辊160和第五支撑辊170的长度之和相当。
如图11所示,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由所述第一输送机的一侧至另一侧依次排布的第一输送带180,第二输送带190和第三输送带1100。所述第一输送带180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辊130和所述第三支撑辊150上,所述第二输送带190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辊130、第二支撑辊140和所述第四支撑辊160上,所述第三输送带1100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辊140和所述第五支撑辊170上。工作时,如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支撑辊转动,第一支撑辊转动带动第一输送带及第二输送带转动,第二输送带同时又带动第二支撑辊及第四支撑辊转动,第二支撑辊转动又带动第三输送带传动,从而实现多条输送带的同步输送。
如附图1所示,为了便于减小输送带对物品的污染,在更优的方式中,使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及第三输送带均包括多条窄带,即,将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均分隔为多条仅占其部分宽度的输送带。同时套装在第四支撑辊上的部分窄带套装在第一支撑辊上,另一部分窄带套装在第二支撑辊上。这样设计的优点还在于,当任一窄带出现磨损或断裂现象时,只需更换损坏的窄带即可,其他窄带还可正常工作,同时降低更换成本。
如附图11所示,为了避免输送带跑偏,使所述第一支撑辊130及第三支撑辊150上形成有限制所述第一输送带180沿它们的轴向移动的结构;和/或,所述第一支撑辊130、第二支撑辊140和所述第四支撑辊160上形成有限制所述第二输送带190沿它们的轴向移动的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支撑辊140和第五支撑辊170上形成有限制所述第三输送带1100沿它们的轴线移动的结构。
具体的,如附图1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辊130、第二支撑辊140、第三支撑辊150,第四支撑辊160和第五支撑辊17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皮带套装段b,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辊均包括多个皮带套装段,所述皮带套装段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所述皮带套装段b包括中心圆柱b1及位于其两端的圆台b2,所述圆台b2的大端与所述中心圆柱b1连接,即所述皮带套装段b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形状,此后输送带套设于所述皮带套装段b上后,通过两端的所述圆台b2相互牵制,可有效防止输送带偏移的现象。此外,所述皮带套装段b亦可设计成凹槽状,用以限定支撑辊上承载的输送带的位置,防止输送带在工作过程中偏移。
如附图14所示,所述第一支撑辊130、第二支撑辊140、第三支撑辊150、第四支撑辊160和第五支撑辊17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中空的辊体,所述辊体的中心孔内共轴设置有两个位于其两端的轴承(图中未示出),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机架9上的轴连接,所述辊体的两端共轴设置有封堵其中心孔两端的端盖c,通过所述端盖c将所述支撑辊的中心孔密封,能有效防止灰尘进入起到防尘防潮的作用。进一步,本方案中使第二支撑辊140连接驱动机构,因此所述第二支撑辊的辊体与驱动机构连接的一端共轴插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通过轴承可自转地连接在机架的侧板上,使所述第二支撑轨的辊体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支撑辊、第三支撑辊、第四支撑辊及第五支撑辊的辊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位于其内的轴承a,所述轴承共轴安装在机架上设置的轴119上。
所述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已知技术,例如,所述驱动机构可为固定于所述机架外侧的减速电机,并与所述输送机构的其中一根支撑辊连接。或者,也可将电机集成于所述第一支撑辊130、第二支撑辊140、第三支撑辊150、第四支撑辊160和第五支撑辊170中的至少一个,即使五根支撑辊中的至少一个为电动辊,电动辊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当所述第一输送带180和/第二输送带和/或第三输送带1100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磨损,导致输送带松弛,影响输送时,需要进行张紧,如附图12、附图15所示,所述机架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底架110第一框架111及第二框架112,两者通过位于它们两侧的连接件113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框架111和第二框架112均包括两侧板及连接在两侧板之间的连接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框架111和第二框架112的两侧板上均形成有安装孔114,所述安装孔114位于两个框架的相对端。所述连接件113为一与所述第一框架111和第二框架112的同侧的侧板螺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与所述安装孔114对应的腰型孔115,所述腰型孔11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平行。
当皮带需要张紧时,增大所述第一框架111与所述的第二框架112之间的距离,并通过所述连接件113补充两者之间的间距;即使用螺栓或定位销依次贯穿所述连接件113上的其中一组所述腰型孔115和所述安装孔114,将所述连接件113与所述第一框架111和所述第二框架112固定连接,当然所述螺栓插接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张紧块,所述张紧块位于所述连接件113的两端,用于限定所述连接件113的位置,且所述张紧块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如附图12、附图16所示,所述机架上可自转地设置有一组托辊116,所述托辊116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支撑辊130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80、第二输送带190、第三输送带1100围合的区域内,它们用于对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及第三输送带的上层提供支撑。由于所述机架的宽度较大,为避免所述托辊116在使用过程中折弯变形,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将每个所述托辊116设计为共轴的多段辊体,为了便于托辊116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的两侧板之前还设置有支撑板117,所述支撑板117与所述机架的侧板平行设置。如附图16所示,所述支撑板117与所述机架的两侧侧板的内侧相对设置有一组所述轴承118,所述托辊116套设于所述轴承118上,所述托辊116的中心孔内还设置有封堵其两端且所述位于轴承118的外侧的端盖图中未示出。
在电子零部件清洁时,除了除尘,除静电也是至关重要的过程,因此本方案的清洁设备还包括除静电的结构,具体的,如附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的间隙处设置有出风口朝上的底面除静电装置300,所述底面除静电装置300的出风口低于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的输送面,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或第二输送线200的上方设置有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或第二输送线200的输送面的顶面除静电装置400,所述底面除静电装置及顶面除静电装置设置在位于支座上的罩体700,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的衔接端同样伸入到罩体700内。
通过在间隙处设置底面除静电装置300可以有效地在物料由第一输送线100输送至第二输送线200的过程中,对位于间隙处的物料的底面进行静电消除,同时结合在两条输送线上方设置的顶面除静电装置400,能够对物料顶面的静电进行消除,从而在输送过程中实现双面除静电,效率高,无需人工干预。
所述底面除静电装置300和顶面除静电装置400可以是已知的各种能够产生正负离子风的装置,例如离子风棒、离子风机,优选所述底面处静电装置和顶面除静电装置400为与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的端部平行的离子风棒。
如附图1所示,所述底面除静电装置300为两个,且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的相对端。所述顶面除静电装置400为两个且位于两个所述底面除静电装置300的两侧。更优的,一个所述顶面除静电装置400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100的输出端,另一所述顶面除静电装置400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线200的输入端。之所以将顶面除静电装置400设置在两个底面除静电装置300两侧是由于这样,可以使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之间的间距尽可能的小,从而避免影响物料的输送;同时,使两个顶面除静电装置400位于第一输送线100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线200的输入端是由于,可以更好的保证除静电效果,第一输送线100输出端的顶面除静电装置400可以尽可能晚的进行静电消除,避免在第一输送线100的前端清洁后在输送过程中再次产生静电的风险;同时第二输送线200输入端的顶面除静电装置400可以有效地对输送带进行静电消除,避免输送带的污染,从而改善除静电效果。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辊式清洁设备,包括胶轮组件、动力组件及纸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轮组件包括调距机构,所述调距机构连接所述胶轮组件的上清洁辊和/或下清洁辊,其使所述上清洁辊和下清洁辊的轴线的距离可调整;
所述纸卷组件的纸卷夹持在两个夹持端头之间,每个所述夹持端头可自转地设置在支撑轴上,至少一个所述夹持端头可沿其连接的所述支撑轴移动,可移动的所述夹持端头连接有弹性件,常态下所述弹性件使两个所述夹持端头将纸卷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式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清洁辊所在的上支座连接所述调距机构,所述上清洁辊的一端连接万向节或球铰的一端,所述万向节或球铰的另一端连接用于连接动力组件的从动轴,所述从动轴可自转地设置在框架的支板上,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上清洁辊平行或共轴,所述从动轴直接或间接连接动力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式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机构包括与所述上清洁辊平行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位置固定且可自转,所述转轴上共轴设置两个第一锥齿轮,每个第一锥齿轮与一轴线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轴线垂直的第二锥齿轮啮合,每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共轴连接一位置固定的丝杠的螺杆,两个所述丝杠的活动螺母连接两个上支座或两个下支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式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端头通过轴承可自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支撑轴的外端设置有限制所述夹持端头滑出所述支撑轴的挡圈,所述弹性件为套装在所述支撑轴上的弹簧,其一端与轴承的内圈连接,另一端连接支撑轴上的挡盘,常态下,所述弹簧将轴承的内圈与挡盘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辊式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固定在滑块上,所述滑块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纸卷架的端板处,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夹持端头的轴线方向,所述滑块连接弹簧,所述弹簧在所述滑块受到与其移动方向平行的外力时压缩变形,在所述滑块受到的外力卸载时使所述滑块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式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一浮动块上,所述浮动块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纸卷架的端板上,所述浮动块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滑块的移动方向一致且连接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压缩变形后对所述浮动块施加的弹力方向与所述弹簧压缩变形后对所述滑块施加的弹力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式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轮组件的两侧设置有出风口朝向所述胶轮组件的上清洁辊和下清洁辊的间隙的上除静电装置和/或下除静电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式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除静电装置及上除静电装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上除静电装置位于两个所述下除静电装置的两侧外。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辊式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轮组件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输送线及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或第二输送线包括机架、输送机构及驱动输送机构输送的驱动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同轴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端;
第三支撑辊,第四支撑辊和第五支撑辊,同轴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另一端且轴线与第一支撑辊及第二支撑辊的轴线平行;
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辊和所述第三支撑辊上,所述第二输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辊、第二支撑辊和所述第四支撑辊上,所述第三输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辊和所述第五支撑辊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辊式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底架上的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两者通过位于它们两侧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之间的间距可调。
CN202121911608.1U 2021-08-16 2021-08-16 辊式清洁设备 Active CN215613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1608.1U CN215613779U (zh) 2021-08-16 2021-08-16 辊式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1608.1U CN215613779U (zh) 2021-08-16 2021-08-16 辊式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13779U true CN215613779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8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11608.1U Active CN215613779U (zh) 2021-08-16 2021-08-16 辊式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137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4174A (zh) * 2023-05-17 2023-06-23 四川托璞勒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印制电路板的粘尘辊组件及粘尘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4174A (zh) * 2023-05-17 2023-06-23 四川托璞勒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印制电路板的粘尘辊组件及粘尘机
CN116274174B (zh) * 2023-05-17 2023-08-15 四川托璞勒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印制电路板的粘尘辊组件及粘尘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1075B (zh) 一种全自动贴合机
RU96109213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шлифования рельсов
CN108296637B (zh) 一种镍片激光焊接机及激光焊接方法
CA2198528C (en) Rotatable shuttle transfer unit
CN215613779U (zh) 辊式清洁设备
CN205891458U (zh) 撕膜设备
CN211109447U (zh) 传输装置
CN105857794B (zh) 撕膜设备
CN211707477U (zh) 一种导光板自动清洁装置
CN111016153B (zh) 一种电子产品用部件贴附装置及贴附方法
CN204622791U (zh) 一种印刷机
CN110405590A (zh) 一种连续型布式钢管打磨装置
CN110989226B (zh) 一种贴片设备和贴片工艺
CN210763159U (zh) 一种玻璃侧面夹紧输送装置
CN114274652A (zh) 贴附装置及贴附***
CN211811667U (zh) 一种高速运行的高精度定位滚床
CN212023761U (zh) 一种用于运输缸体的生产线
CN108339786B (zh) 一种薄板类零件的喷涂清洗装置
CN215624724U (zh) 一种传动带张力调节装置
CN110947659A (zh) 一种导光板自动清洁装置
CN216160481U (zh) 一种双轨道在线式外观检测设备
CN104608479A (zh) 一种印刷机
CN220744581U (zh) 一种可调的玻璃板传送机构及输送架
CN219292158U (zh) 一种新型胶辊装置
CN218584675U (zh) 一种双轨道视觉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