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39318U - 三通混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三通混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39318U
CN215139318U CN202023107211.5U CN202023107211U CN215139318U CN 215139318 U CN215139318 U CN 215139318U CN 202023107211 U CN202023107211 U CN 202023107211U CN 215139318 U CN215139318 U CN 215139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tube
shell
tube
blade plate
way mix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072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胜帅
吴红涛
陈兆阳
雷霆
洪婉冰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Quanshun Flow Contro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Quanshun Flow Contro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Quanshun Flow Contro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Quanshun Flow Contro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072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39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39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39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通混合器,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混合腔,壳体设有两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其中一个所述进液口设有减温装置,减温装置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一端封闭,中心管的另一端设有开口,中心管内设管芯,管芯连通支管,开口处连接有喷嘴,喷嘴内设有旋流芯,支管穿出壳体外。它既能降低介质的温度又提高了介质混合的均匀度。

Description

三通混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通混合器主要由变径的混合管道构成,可实现两种不同介质在混合管道内的迅速混合的目的。但是现有的三通混合器,是通过不同管径的管道连接形成的混合管道,其加工方式比较复杂,混合介质的均匀度一般,同时不能有效减低混合管道内介质的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通混合器,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既能降低介质温度又提高了混合的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结构实现的,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混合腔,壳体设有两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其中一个所述进液口设有减温装置,减温装置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一端封闭,中心管的另一端设有开口,中心管内设管芯,管芯连通支管,开口处连接有喷嘴,喷嘴内设有旋流芯,支管穿出壳体外。
所述中心管外连接减压装置,减压装置包括:中心管外固定连接的定叶板,中心管外活动连接的动叶板,动叶板活动连接杆体的一端,杆体的另一端连接执行机构,杆体与壳体径向呈倾斜设置。
所述动叶板包括:外圈和内圈,外圈和内圈间设有叶片和过流孔,叶片上铰接杆体。
所述定叶板包括:外圈和内圈,外圈和内圈间设有叶片和过流孔。
所述动叶板上过流孔的位置与定叶板上过流孔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壳体连接安全阀,安全阀与混合腔连通。
所述壳体的出液口处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支管的控制阀和安全阀。
所述壳体连接有排污阀。
本实用新型通过减温装置,有效快速的减低壳体内介质的温度,延缓了混合器密封部件老化,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旋流芯和喷嘴形成旋流从而提高了介质混合的均匀度。其次,通过相互配合的定叶板和动叶板,有限控制壳体内介质的压力,避免混合介质的压力过高的情况。第三,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支管的控制阀和安全阀,由控制器根据预先设定自主控制混合器的运行,保证混合介质的温度和压力符合设定值,大大简化了装置的控制,减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剖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压装置的右视图,图4为图1中动叶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混合腔,壳体设有两个进液口2和一个出液口3,混合腔用于介质在其内混合。其中一个所述进液口处的混合腔内设有减温装置,减温装置包括:中心管401,中心管401通过螺塞402封闭,中心管401的另一端设有开口,中心管401内设管芯403,管芯403上设有穿孔,中心管403上连接支管404,支管404通过穿孔与管芯403连通,管芯403的开口处连接有喷嘴405,喷嘴405内设有旋流芯406。支管404穿出壳体1外与水管连接,用于将常温水通入壳体内部,从而减低壳体内混合介质的温度。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中心管外连接减压装置,减压装置包括:中心管401外固定连接定叶板501,中心管401外活动连接动叶板502,使动叶板502能够以中心管401为轴心旋转,动叶板502活动连接杆体503的一端,杆体503的另一端连接执行机构504,杆体503与壳体1径向呈倾斜设置。所述动叶板502包括:外圈505和内圈506,外圈505和内圈506间设有叶片507和过流孔508,叶片507上铰接杆体503。所述定叶板包括:外圈和内圈,外圈和内圈间设有叶片和过流孔。所述动叶板上过流孔的位置与定叶板上过流孔的位置相对应,即动叶板上过流孔的位置在定叶板的相同位置上为叶片,使动叶板和定叶板相对运动时形成过流孔和叶片遮挡的状态,从而控制流经其介质的流量达到控制混合介质压力的目的。杆体和壳体的密封于阀体和阀杆的密封相同。
所述壳体连接安全阀6,安全阀6与混合腔连通,当介质混合后压力过大时,安全阀开启并释放多余压力,防止对壳体造成损伤。所述壳体的出液口处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支管的控制阀、安全阀和执行器。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支管的控制阀和安全阀为电动阀。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检测壳体内介质的温度和压力,实施控制执行器、减温装置通断以及当压力超过预设值时打开安全阀,以保证混合后介质满足生产使用的需要。所述壳体连接有排污阀7,用于在介质混合后产生有杂质,可由壳体内排出至指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当壳体内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器打开支管连接的控制阀,将常温水经支管通过通孔流入管芯内,然后常温水经由旋流芯的旋转变向形成旋流再从喷嘴喷出从而既减低混合介质的温度,又在旋流的作用下帮助介质有效混合。而当压力高于混合压力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执行器工作,执行器带动杆体上、下移动,杆体向上运动带动与其连接的动叶板旋转,从而使动叶板的过流孔和定叶板的叶片配合,控制过流面积大小的变化,从而控制混合介质的压力。
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本实施方式的多种修改对本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实现。因此,凡是与本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三通混合器,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混合腔,壳体设有两个进液口和一个出液口,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进液口设有减温装置,减温装置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一端封闭,中心管的另一端设有开口,中心管内设管芯,管芯连通支管,开口处连接有喷嘴,喷嘴内设有旋流芯,支管穿出壳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外连接减压装置,减压装置包括:中心管外固定连接的定叶板,中心管外活动连接的动叶板,动叶板活动连接杆体的一端,杆体的另一端连接执行机构,杆体与壳体径向呈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通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叶板包括:外圈和内圈,外圈和内圈间设有叶片和过流孔,叶片上铰接杆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三通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叶板包括:外圈和内圈,外圈和内圈间设有叶片和过流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通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叶板上过流孔的位置与定叶板上过流孔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通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安全阀,安全阀与混合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通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出液口处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支管的控制阀和安全阀,以及执行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通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有排污阀。
CN202023107211.5U 2020-12-22 2020-12-22 三通混合器 Active CN215139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7211.5U CN215139318U (zh) 2020-12-22 2020-12-22 三通混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7211.5U CN215139318U (zh) 2020-12-22 2020-12-22 三通混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39318U true CN215139318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79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07211.5U Active CN215139318U (zh) 2020-12-22 2020-12-22 三通混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393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75730U (zh) 一种用于气力输送物料管道切换装置
CN215139318U (zh) 三通混合器
CN204985842U (zh) 两位三通换向截止阀
CA2625610A1 (en) Choke valve device
CN207796131U (zh) 一种不锈钢焊接水龙头
CN212839706U (zh) 一种泄压式切换蝶阀
CN210770429U (zh) 一种分流式球阀
CN106678374B (zh) 一种低水阻液动阀
CN209385713U (zh) 一种气控潜水阀门
CN204226810U (zh) 一种控制流体管道开断机构
CN210034623U (zh) 一种耐高温散热球阀
CN207880134U (zh) 泄压阀结构
CN206036288U (zh) 防呆耐腐蚀双由任安全球阀
CN103133392B (zh) 立式开敞式泵装置的活动空腔导水阀装置
CN207297943U (zh) 一种气动球阀
CN215110599U (zh) 一种带有旋钮开关的自闭阀
CN201462103U (zh) 一种带开关的逆水阀
CN221401690U (zh) 一种燃气切断阀
CN215487660U (zh) 一种快速关闭的燃气比例阀
CN206092983U (zh) 蒸汽节能装置
CN219432546U (zh) 一种一体式自闭阀
CN207364325U (zh) 防火型球阀
CN114160063A (zh) 一种二噁英吸附剂生产反应釜泄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879634B (zh) 一种叶片马达直驱与手动双控电磁先导式y型水击泄压阀
CN216279583U (zh) 一种防回流的截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