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10824U - 线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10824U
CN215010824U CN202121012284.8U CN202121012284U CN215010824U CN 215010824 U CN215010824 U CN 215010824U CN 202121012284 U CN202121012284 U CN 202121012284U CN 215010824 U CN215010824 U CN 215010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egment
board assembly
stress
s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122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毅
阳雪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122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10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10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108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线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其中线路板组件包括:线路板;焊盘,所述焊盘设于所述线路板;焊脚,所述焊脚的第一侧与所述焊盘连接,所述焊脚的第一侧的外轮廓设有沿其周向向内凹陷或者向外突出的应力调整部,所述焊盘上与所述应力调整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部;金属走线,所述金属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应力调整部使得金属走线能够避开应力带,从而避免金属走线受到应力带的影响而断裂。

Description

线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中的某些电子器件具有金属焊脚,金属焊脚的硬度较硬,当把它贴在PCB板表面时,PCB板相对此金属焊脚来说,PCB板的硬度则偏软。而金属焊脚与PCB板的金属焊盘相连,焊盘末端连接走线。当电子产品受到外力冲击时,较硬的电子金属焊脚发生形变程度较小,而较软的PCB板发生形变程度较大,从而使电子金属焊脚与PCB板衔接处产生较大的形变(此区域也称为应力带)。如果直接在此应力带的PCB焊盘边缘处走线(走线包含表层或内层走线)出来,则走线容易发生折断的问题,使电子产品功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线路板组件,包括:线路板;焊盘,所述焊盘设于所述线路板;焊脚,所述焊脚的第一侧与所述焊盘连接,所述焊脚的第一侧的外轮廓设有沿其周向向内凹陷或者向外突出的应力调整部,所述焊盘上与所述应力调整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部;金属走线,所述金属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焊脚的外轮廓设有沿其周向向内凹陷或者向外突出的应力调整部,从而使得金属走线能够避让应力带,进而避免金属走线被折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线路板组件。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线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线路板组件的侧视切面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线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线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电子元件和焊脚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线路板组件的焊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图。
附图标记:
线路板组件100;
线路板10;
焊盘20;
焊脚30;应力调整部31;
第一连接片段311;第二连接片段312;
金属走线40;第一段体41;第二段体42;
电子元件50;
PCB板1;PCB焊盘2;电子金属焊脚3;PCB焊盘边缘处走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水平”、“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是发明人基于以下事实作出的发明创造。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线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PCB板1受到外力时走线被折断的侧视切面图。
如图1所示,线路板组件包括PCB板1、PCB焊盘2、电子金属焊脚3、PCB焊盘边缘处走线4,其中,PCB板1、PCB焊盘2、电子金属焊脚3、采用叠层设置的设计方式,将PCB焊盘2设于PCB板1上,电子金属焊脚3设于PCB焊盘2上,PCB焊盘边缘处走线4位于电子金属焊脚3的边缘。
发明人在实施现有技术时,发现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存在如下缺陷:
现有技术的线路板组件中,当电子产品受到外力冲击时,较硬的电子金属焊脚3发生形变较小,而较软的PCB板1发生形变较大,从而使电子金属焊脚3与PCB板1衔接处产生较大的形变(此区域也称为应力带),如图1中虚线区域。
如果直接在此应力带的PCB焊盘2边缘处走线(走线包含表层或内层走线)出来(有时候表层或内层其他区域没有避开应力带的走线空间),则此走线容易有被折断的问题,使电子产品功能失效。
基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创造性的得出以下发明创造。
如图3至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线路板组件100,包括:线路板10、焊盘20、焊脚30和金属走线40。
具体而言,焊盘20设于线路板10,焊脚30的第一侧与焊盘20连接,焊脚30的第一侧的外轮廓设有沿其周向向内凹陷或者向外突出的应力调整部31,焊盘20上与应力调整部3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部,金属走线40的第一端与连接部连接。
换言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线路板组件100主要由能够提供支撑作用的线路板10、能够提供焊接位置的焊盘20、能够起到分别与电子元件50和焊盘20连接的焊脚30以及能够实现内外电路电连接的金属走线40组成。其中,线路板10能够起到载体作用,可以为绝缘底板。线路板10上设有用于装配电子元件50的焊盘20,焊盘20的大小和形状在此不作限定。线路板10的内部或表面还设有实现电气连接的金属走线40。
通过将焊脚30焊接于焊盘20上,能够实现电子元件50的固定,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焊脚30的第一侧可以与焊盘20连接,焊脚30的第二侧可以与电子元件50连接。
为了将金属走线40避开应力带,在焊脚30上设有应力调整部31。对应的,在焊盘20上设有连接部,也就是说,连接部的位置与应力调整部31的位置相对应。
应力调整部31设于焊脚30的边缘,应力调整部31可以为开口或者突起。在应力调整部31为开口时,应力调整部31的延伸方向可以朝向焊脚30的内部。在应力调整部31为突起时,应力调整部3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朝向焊脚30的外部。
也就是说,焊脚30通过焊盘20与线路板10相连,焊脚30的硬度与线路板10的硬度之间具有硬度差。在焊脚30的硬度大于线路板10的硬度的前提下,当电子设备受到外力冲击时,焊脚30的变形程度小,线路板10的变形程度大,焊脚30与线路板10连接的边缘会出现应力带(例如图3中的虚线框区域)。此时,通过在焊脚30与线路板10连接的边缘位置设置应力调整部31,能够调节应力带的走向和分布状态。
具体地,当焊脚30的应力调整部31向内凹陷时,会在焊脚30的延伸方向上形成凹槽,通过设置凹槽,能够将原先的应力带分割为至少两个间隔开分布的应力带(如图3中的两个虚线区域),此时该两个应力带之间具有间隙。此时,将金属走线40与间隙位置的焊盘20(连接部)相连,能够避免金属走线40被应力带穿过,从而能够确保金属走线40不易折断,实现对电路的保护。
当焊脚30的应力调整部31向外突出时,会在焊脚30的延伸方向上形成凸起,通过设置凸起,能够将原先的应力带分割为至少两个间隔开分布的应力带,此时该两个应力带之间具有间隙。此时,将金属走线40通过与凸起位置的焊盘20(连接部)相连,能够避免金属走线40被应力带穿过,金属走线40也不会轻易被折断,从而实现对电路的保护效果。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线路板组件100,通过在焊脚30的外轮廓设有沿其周向向内凹陷或者向外突出的应力调整部31,从而使得金属走线40能够避让应力带,进而避免金属走线40被折断,造成断路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焊脚30在线路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焊盘20上。也就是说,焊脚30的形状可以与焊盘20一致,也可以使焊盘20的一部分超出焊脚30的外周。如图3所示,以焊脚30和焊盘20沿上下方向装配为例进行说明,焊脚30可以位于焊盘20的正上方,焊脚30可以将焊盘20完全覆盖甚至超出焊盘20一部分。通过将焊脚30在线路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焊盘20上,可以使焊脚30与焊盘20接触的面积更大,焊脚30与焊盘20焊接的更牢固,电路导通的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焊盘20上与焊脚30的第一侧相对设置的部位的形状与焊脚30的第一侧的形状一致。换句话说,焊脚30的形状可以与焊盘20的形状相适配。例如,焊脚30为具有凹槽或突起的长方体时,焊盘20也可以为具有凹槽或突起的长方体。焊脚30为圆盘时,焊盘20与焊脚30相焊接的位置也可以为圆盘。
通过将焊盘20上与焊脚30的第一侧相对设置的部位的形状设置为与焊脚30的第一侧的形状一致时,不仅有利于焊脚30的焊接,并且焊盘20不会占用线路板10上的过多空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并且还有利于金属走线40与焊盘20的连接。
可选地,如图3所示,应力调整部31为沿焊脚30的第一侧的外轮廓向内凹陷的凹槽,连接部与凹槽的形状相对应,金属走线40的第一端与连接部在深度方向上的底部连接。其中,在此对凹槽的形状和凹槽的深度不作限定。
换句话说,凹槽为焊脚30的边缘上掏空的一部分,金属走线40的第一端可以在穿过凹槽后与连接部电连接。如图3所示,凹槽内的金属走线40暴露在焊脚30外部,可以与焊脚3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金属走线40的走向可以延伸到凹槽的深度方向的底部,此时,金属走线40也不会被应力带穿过,金属走线40也不会出现被折断的风险。
此外,通过在焊脚30的第一侧设置凹槽,在凹槽位置预留走线空间,能够使得焊脚不会压在金属走线40上,能够减小应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部的底部设有限位部,金属走线40的第一端设有与限位部相匹配的固定部。通过在连接部的底部设置限位部,能够使得金属走线40与连接部接触的更加紧密,确保电路能够更好地导通。此外,在金属走线40的第一端设置固定部,并且固定部与限位部能够互相匹配,可以使金属走线40与连接部连接地更牢固。如图3所示,限位部可以为具有缺口的中空环形件,固定部可以为圆盘。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焊脚30的第一侧的外轮廓为矩形,凹槽设于焊脚30的第一侧的外轮廓的宽边,且沿长度方向向内凹陷,金属走线40包括:第一段体41和第二段体42,第一段体41位于凹槽,第一段体41的第一端与连接部连接,第一段体41的第二端伸出凹槽,第二段体42与第一段体41的第二端连接。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将凹槽的延伸方向定义为沿左右方向延伸。
凹槽可以位于焊脚30左侧的宽边,也可以位于焊脚30的右侧的宽边,在此不作限定。当凹槽位于焊脚30的左侧的宽边时,凹槽可以向右延伸。当凹槽位于焊脚30的右侧的宽边时,凹槽可以向左延伸。
进一步地,金属走线40主要由第一段体41和第二段体42组成,其中第一段体41可以与第二段体42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段体41可以位于凹槽内,第一段体41的第一端能够与连接部连接,第一段体41的第二端可以伸出凹槽与第二段体42与相连,实现金属走线40在线路板10上的分布。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段体41与凹槽在深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平行设置。也就是说,金属走线40的第一段体41可以为直线段,并且凹槽的两个侧壁为两条平行的直线结构,第一段体41位于两条平行的直线结构之间,并且第一段体41分别与两个侧壁平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应力带的位置并不固定,例如,应力带会在某个时刻出现在图3中的虚线方框位置,应力带也会在另一个时刻出现在图3中第一段体41的上下方,且应力带沿左右方向延伸。此时,由于第一段体41与凹槽对应的两个侧壁平行,第二段体42也与凹槽对应的两个侧壁错开,因此,沿左右方向的应力带不会穿过第一段体41和第二段体42,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应力带穿过金属走线40,避免金属走线40断裂。
可选地,如图4所示,应力调整部31为沿焊脚30的第一侧的外轮廓向外突出的凸起部,连接部与凸起部的形状相对应,金属走线40的第一端与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侧壁面连接。也就是说,应力调整部31还可以为凸起部,在此对凸起部的大小和形状不作限定。凸起部位于焊脚30的外轮廓,并且可以与外轮廓一体成型。金属走线40的第一端能够与凸起部的边缘位置对应的焊盘20(连接部)相连。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凸起部包括:第一连接片段311和第二连接片段312,第一连接片段311的第一端与焊脚30连接,第一连接片段311的第二端沿焊脚30的第一侧的外轮廓向外突出,第一连接片段311为直线形片段,第二连接片段312设于第一连接片段311的第二端,第二连接片段312为圆形片段,连接部的与第二连接片段312和第一连接片段311形状相对应的一侧与金属走线40的第一端连接。
也就是说,凸起部主要由第一连接片段311和第二连接片段312组成,其中,第一连接片段311与第二连接片段312可以一体成型。第一连接片段311的第一端可以设于焊脚30的边缘,第二连接片段312与第一连接片段311的第二端连接。并且第二连接片段312设于第一连接片段311背离焊脚30的一侧,第二连接片段312可以为圆形片段,通过设置圆形片段,能够该表其与线路板10之间会产生的应力带的走向。金属走线40可以同时与第一连接片段311对应的焊盘20和第二连接片段312对应的焊盘20相接触。
进一步地,可以图4中金属走线40的上端的形状设置为三角形,三角形的斜边延伸至第一连接片段311。当出现与第一连接片段311对应的沿左右方向的应力带时,该应力带与斜边具有夹角,能够避免该应力带与金属走线40相垂直而导致金属走线40易折断。
可选地,第一连接片段311的延长线可以与焊脚30边缘相垂直,并且第一连接片段311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二连接片段312的直径。当线路板组件100受到外力冲击时,凸起部位置的应力带的形状可以与第一连接片段311和第二连接片段312的外轮廓相同,具体地,与第一连接片段311对应的应力带的形状为直线形,与第二连接片段312对应的应力带的形状为弧形,金属走线40被应力截断的风险大大降低。
下面以受话器为例,对金属走线40和应力调整部31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5至图9所示,首先,可以沿线路板10的厚度方向开设通孔,然后将受话器(电子元件50)放置在通孔内。然后使用焊脚30(贴片弹片)将受话器固定在线路板10上,焊脚3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分别设在受话器的左右两侧。需要说明的是,焊脚30的边缘可以设有向内凹陷的或向外突出的应力调整部31。金属走线40可以设于凹槽内,或者金属走线40可以与与突出的应力调整部31对应的焊盘20(连接部)连接。
总而言之,根据本申请的线路板组件100,通过在焊脚30的外轮廓设有沿其周向向内凹陷或者向外突出的应力调整部31,从而使得金属走线40能够避让应力带,进而避免金属走线40被折断,造成断路的风险。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线路板组件100,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摄像机等。由于根据本申请的线路板组件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能够有效的防止金属走线40断裂。
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线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路板;
焊盘,所述焊盘设于所述线路板;
焊脚,所述焊脚的第一侧与所述焊盘连接,所述焊脚的第一侧的外轮廓设有沿其周向向内凹陷或者向外突出的应力调整部,所述焊盘上与所述应力调整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部;
金属走线,所述金属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脚在所述线路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焊盘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盘上与所述焊脚的第一侧相对设置的部位的形状与所述焊脚的第一侧的形状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调整部为沿所述焊脚的第一侧的外轮廓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对应,所述金属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在深度方向上的底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设有限位部,所述金属走线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限位部相匹配的固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脚的第一侧的外轮廓为矩形,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焊脚的第一侧的外轮廓的宽边,且沿长度方向向内凹陷,所述金属走线包括:
第一段体,所述第一段***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一段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段体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凹槽;
第二段体,所述第二段体与所述第一段体的第二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体与所述凹槽在深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调整部为沿所述焊脚的第一侧的外轮廓向外突出的凸起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凸起部的形状相对应,所述金属走线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侧壁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包括:
第一连接片段,所述第一连接片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焊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段的第二端沿所述焊脚的第一侧的外轮廓向外突出,所述第一连接片段为直线形片段;
第二连接片段,所述第二连接片段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片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片段为圆形片段,所述连接部的与所述第二连接片段和所述第一连接片段形状相对应的一侧与所述金属走线的第一端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路板组件。
CN202121012284.8U 2021-05-12 2021-05-12 线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010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2284.8U CN215010824U (zh) 2021-05-12 2021-05-12 线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2284.8U CN215010824U (zh) 2021-05-12 2021-05-12 线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10824U true CN215010824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34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2284.8U Active CN215010824U (zh) 2021-05-12 2021-05-12 线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108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48159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TWI445254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circuit boards
JP4348725B2 (ja) 電子部品取付用ソケット
EP1694104B1 (en) Surface-mounting type electronic circuit unit
KR101934577B1 (ko) 리플로우 솔더링 가능한 전기접속단자
JP4500726B2 (ja) 高周波機器の取付構造
JP6398354B2 (ja) コネクタ
TWI587767B (zh) 表面安裝型元件
JP2019134081A (ja) 電子回路
US755977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ly an antenna module to a grounding plate
US20160079695A1 (en) Connector
JP2004319381A (ja) アース端子
CN215010824U (zh) 线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JPWO2012176646A1 (ja) シールドフレーム、シールドフレームの実装構造、及び電子携帯機器
JPH11288751A (ja)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への端子の取付構造
JP2021158225A (ja) シールドケース及び電子回路モジュール
JP2011070895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9158586A (ja) 高周波回路ユニット
JP4741959B2 (ja) 小型スイッチ
JP6287977B2 (ja) コネクタ
JP3941593B2 (ja) 印刷配線板の金具取付構造
JP2012028432A (ja) 電子部品
KR100673682B1 (ko) 리드구조가 개선된 ptc 소자 및 그 pcb 실장구조
JP2005038929A (ja) 面実装型電子回路モジュール
JP2006179523A (ja)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