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50847U - 电动泵 - Google Patents

电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50847U
CN214850847U CN202120080957.7U CN202120080957U CN214850847U CN 214850847 U CN214850847 U CN 214850847U CN 202120080957 U CN202120080957 U CN 202120080957U CN 214850847 U CN214850847 U CN 214850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verter
axial direction
connector
electric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809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祐树
本间和博
村田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Powertrai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50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508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性高的电动泵。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一个实施例包括:马达部,具有在中心轴的轴方向上延伸的轴;泵部,与轴连结;逆变器部,控制马达部的旋转;以及壳体,收容马达部、泵部、及逆变器部的一部分。逆变器部具有:逆变器基板;以及连接器,与逆变器基板电性连接。壳体具有从轴方向一侧覆盖逆变器基板的逆变器盖。逆变器盖具有在轴方向上贯穿逆变器盖的贯穿孔。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器部,***贯穿孔中,与逆变器基板连接;以及第二连接器部,配置在逆变器盖的轴方向一侧,可卸除地连接在第一连接器部。第一连接器部具有与逆变器基板连接的第一端子。第二连接器部具有与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

Description

电动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泵。
背景技术
以往的电动泵一般具有在逆变器盖的径向外侧配置连接器的结构。根据电动泵与被连接的外部机器的连接位置,如专利文献1所示,也存在连接器配置在逆变器盖上的情况。专利文献1的电动泵的盖构件覆盖端(Terminal)与电路基板。在盖构件,将多个连接端子嵌入成形,连接端子的一端与端连接。在盖构件的顶面形成连接器***部,连接端子的另一端在连接器***部的内部露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7149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电动泵必须对照与外部机器的连接位置,变更连接器的方向或配置。以往,必须对应于各种外部机器,准备连接器的方向或配置互不相同的多种电动泵,电动泵的通用性低。
鉴于所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性高的电动泵。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一个实施例包括:马达部,具有在中心轴的轴方向上延伸的轴;泵部,与所述轴连结;逆变器部,控制所述马达部的旋转;以及壳体,***述马达部、所述泵部、及所述逆变器部的一部分。所述逆变器部具有:逆变器基板;以及连接器,与所述逆变器基板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具有从轴方向一侧覆盖所述逆变器基板的逆变器盖。所述逆变器盖具有在轴方向上贯穿所述逆变器盖的贯穿孔。所述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器部,***所述贯穿孔中,与所述逆变器基板连接;以及第二连接器部,配置在所述逆变器盖的轴方向一侧,可卸除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具有与所述逆变器基板连接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从轴方向观察,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具有位于所述贯穿孔的外侧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具有在径向上延伸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一端子通过焊料来与所述逆变器基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紧固构件,将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与所述逆变器盖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密封构件,将所述贯穿孔的内周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部的外周部之间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从轴方向观察,所述第二连接器部整体配置在所述逆变器盖的外周部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具有朝所述逆变器盖的外部露出的连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马达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埋入部,被埋入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中;以及弯曲部,配置在所述埋入部与所述逆变器基板之间,弯曲并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一端子之中接触所述第二端子的部分的端子宽度、与所述第二端子之中接触所述第一端子的部分的端子宽度互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固定构件,将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与所述逆变器基板固定。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通用性高的电动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纵剖面图,省略泵部的详细的结构的图示。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一部分的纵剖面图,表示图2的III-III剖面。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一部分的立体图,省略逆变器盖的图示。
[符号的说明]
10:电动泵
20:马达部
22:轴
30:泵部
40:壳体
43:逆变器盖
43c:贯穿孔
50:逆变器部
51:连接器
52:第一连接器部
53:第二连接器部
55:逆变器基板
56:第一端子
56a:埋入部
56d:弯曲部
57:连接端子
60:第二端子
70:紧固构件
71:密封构件
72:固定构件
J: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进行说明。在附图中,适当表示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的XYZ坐标系。如图1~图4所示,电动泵10包括:马达部20、泵部30、逆变器部50、壳体40、紧固构件70、密封构件71、以及固定构件72。
如图2所示,马达部20具有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轴22,中心轴J沿着Z轴方向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J平行的方向仅称为“轴方向”。轴方向是中心轴J延伸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部20的轴方向位置与逆变器部50的轴方向位置互不相同。即,马达部20与逆变器部50在轴方向上配置在互不相同的位置。将轴方向之中,从马达部20朝向逆变器部50的方向称为轴方向一侧(+Z侧),将从逆变器部50朝向马达部20的方向称为轴方向另一侧(-Z侧)。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及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相当于后述的第二连接器部53的延伸方向。X轴方向相当于与第二连接器部53的延伸方向及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可以将X轴方向改称为第二连接器部53的宽度方向。
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仅称为“径向”。将径向之中,靠近中心轴J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J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即环绕中心轴J的轴仅称为“圆周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行的方向”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包含大致正交的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泵10例如吸入、喷出油等流体。电动泵10例如具有使流体在流路中循环的功能。在流体为油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电动泵10改称为电动油泵。
马达部20具有:转子21、定子26、以及多个轴承11、12。转子21具有:轴22、转子芯23、以及磁铁24。
轴22在轴方向上延伸。轴22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进行旋转。轴22由多个轴承11、12环绕中心轴J旋转自如地支撑。即,多个轴承11、12旋转自如地支撑轴22。多个轴承11、12例如为滚珠轴承等。多个轴承11、12之中,第一轴承11支撑轴22之中位于与转子芯23相比更靠轴方向另一侧的部分。多个轴承11、12之中,第二轴承12支撑轴22之中位于与转子芯23相比更靠轴方向一侧的部分。
转子芯23固定在轴22的外周面。转子芯23为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环状。转子芯23为在轴方向上延伸的筒状。转子芯23例如通过将多个电磁钢板在轴方向上层叠来构成。
磁铁24配置在转子芯23的径向外端部。磁铁24设置有多个。多个磁铁24在圆周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而配置在转子芯23的径向外端部。另外,磁铁24例如也可以是一个圆筒状的环形磁铁。
定子26配置在转子21的径向外侧,在径向上空开间隙与转子21相向。即,定子26在径向上与转子21相向。定子26遍及圆周方向的全周,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1。定子26具有:定子芯27、绝缘体28、以及多个线圈29。
定子芯27为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环状。定子芯27配置在转子21的径向外侧,在径向上空开间隙与转子21相向。定子芯27例如通过将多个电磁钢板在轴方向上层叠来构成。
定子芯27具有芯背与多个齿。芯背为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环状。芯背为在轴方向上延伸的筒状。芯背的径向外侧面固定在壳体40的内周面。芯背嵌合在壳体40内。齿从芯背的径向内侧面朝径向内侧突出。齿为板状,一对板面朝向圆周方向。多个齿在圆周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而配置在芯背的径向内侧面。
绝缘体28安装在定子芯27。绝缘体28具有覆盖齿的部分。绝缘体28的材料例如为树脂等绝缘材料。
多个线圈29经由绝缘体28而安装在定子芯27。即,多个线圈29安装在定子芯27。多个线圈29分别通过将导线经由绝缘体28而卷绕在各齿来构成。
线圈29具有:卷线部,卷绕在定子芯27的齿;以及引出线部,与卷线部连接,将线圈29与后述的逆变器基板55连接。引出线部被从卷线部朝轴方向一侧引出,与逆变器基板55连接。
泵部30由马达部20来驱动。泵部30配置在与定子26相比更靠轴方向另一侧。泵部30与轴22的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连接。即,泵部30与轴22连结。虽然未特别图示,但泵部30例如具有余摆线泵结构。泵部30具有内转子、及位于内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外转子。内转子及外转子为泵齿轮,相互咬合。内转子及外转子分别具有余摆线齿形。内转子固定在轴22的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马达部20使内转子进行旋转来驱动泵部30。另外,泵部30也可以具有余摆线泵结构以外的泵结构。
逆变器部50与马达部20电性连接。逆变器部50控制马达部20的旋转。逆变器部50具有逆变器基板55、及与逆变器基板55电性连接的连接器51。逆变器基板55为板状,一对板面朝向轴方向。逆变器基板55位于定子26的轴方向一侧。逆变器基板55由壳体40的后述的多个柱部41g从轴方向另一侧支撑,通过螺丝73而分别固定在各柱部41g。关于连接器51的所述以外的结构,其后另外叙述。
壳体40收容马达部20、泵部30及逆变器部50的一部分。壳体40具有:马达收容部41、泵收容部42、以及逆变器盖43。
马达收容部41收容马达部20之中轴22的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以外的部分、以及多个轴承11、12。马达收容部41具有:收容筒部41a、轴承固定器41b、以及固定器固定螺丝41c。
收容筒部41a为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有底筒状。收容筒部41a的底壁部保持第一轴承11。在收容筒部41a的周壁部的径向内侧面,固定定子芯27的径向外侧面。收容筒部41a具有凸缘部41d与柱部41g。凸缘部41d从收容筒部41a的周壁部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即开口部,朝径向外侧扩展。柱部41g从凸缘部41d朝轴方向一侧突出。柱部41g在圆周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而设置多个。凸缘部41d及柱部41g配置在逆变器基板55的轴方向另一侧。从轴方向观察,凸缘部41d及柱部41g与逆变器基板55重叠。
轴承固定器41b配置在转子芯23的轴方向一侧。轴承固定器41b具有固定器筒部41e与固定器脚部41f。固定器筒部41e为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筒状,在轴方向上延伸。固定器筒部41e保持第二轴承12。固定器脚部41f从固定器筒部41e朝径向外侧突出。在轴承固定器41b设置多个固定器脚部41f。多个固定器脚部41f在圆周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固定器脚部41f的径向外端部从轴方向一侧与凸缘部41d的径向内端部接触。固定器脚部41f通过固定器固定螺丝41c而固定在凸缘部41d。即,轴承固定器41b固定在收容筒部41a。
泵收容部42配置在马达收容部41的轴方向另一侧。泵收容部42从轴方向另一侧接触马达收容部41。泵收容部42收容泵部30、及轴22的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
逆变器盖43配置在马达收容部41的轴方向一侧。逆变器盖43从轴方向一侧接触马达收容部41。逆变器盖43为有顶筒状。逆变器盖43收容逆变器基板55。逆变器盖43从轴方向一侧覆盖逆变器基板55。如图1所示,逆变器盖43通过盖安装螺丝44而固定在凸缘部41d。即,逆变器盖43固定在马达收容部41。
如图1~图3所示,逆变器盖43具有:盖顶壁43a、盖周壁43b、贯穿孔43c、翅片部43d、以及内螺纹孔43e。盖顶壁43a为板状,一对板面朝向轴方向。盖顶壁43a在轴方向上空开间隙与逆变器基板55的朝向轴方向一侧的板面相向。盖周壁43b为筒状,在轴方向上延伸。盖周壁43b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与盖顶壁43a的外周部连接。盖周壁43b从径向外侧包围逆变器基板55。盖周壁43b的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从轴方向一侧接触凸缘部41d。
贯穿孔43c在轴方向上贯穿盖顶壁43a。即,贯穿孔43c在轴方向上贯穿逆变器盖43。贯穿孔43c为圆孔状。从轴方向观察,贯穿孔43c与逆变器基板55重叠。具体而言,从轴方向观察,贯穿孔43c与逆变器基板55的至少外周部的一部分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轴方向观察,贯穿孔43c不与中心轴J重叠。
翅片部43d从盖顶壁43a的朝向轴方向一侧的面朝轴方向一侧突出。翅片部43d为板状,一对板面朝向X轴方向。翅片部43d在Y轴方向上延伸。翅片部43d在X轴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而设置多个。
如图2所示,内螺纹孔43e从盖顶壁43a的朝向轴方向一侧的面朝轴方向另一侧凹陷。内螺纹孔43e在盖顶壁43a的朝向轴方向一侧的面开口,在盖顶壁43a的朝向轴方向另一侧的面不开口。即,内螺纹孔43e是不在轴方向上贯穿盖顶壁43a的固定孔。内螺纹孔43e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内螺纹孔43e相互空开间隔而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一对内螺纹孔43e,一对内螺纹孔43e在X轴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
如图3所示,连接器51横跨逆变器盖43的内部与外部延伸。即,连接器51具有位于逆变器盖43的内部的部分、及位于逆变器盖43的外部的部分。连接器51具有第一连接器部52与第二连接器部53。
第一连接器部52***贯穿孔43c中,与逆变器基板55连接。第一连接器部52在轴方向上延伸,横跨逆变器盖43的内部与外部来配置。具体而言,第一连接器部52的轴方向另一侧的部分位于逆变器盖43的内部。第一连接器部52的轴方向一侧的部分位于逆变器盖43的外部。
第一连接器部52的朝向轴方向另一侧的面与逆变器基板55的朝向轴方向一侧的面接触。第一连接器部52通过螺丝等固定构件72而固定在逆变器基板55。即,固定构件72将第一连接器部52与逆变器基板55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构件72相互空开间隔而设置多个。具体而言,设置一对固定构件72,一对固定构件72在X轴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固定构件72来抑制第一连接器部52与逆变器基板55的相对的移动。由此,良好地维持第一连接器部52的后述的第一端子56与逆变器基板55的连接部分的连接状态。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部52具有:第一树脂部54、第一端子56、连接端子57、以及埋入螺母58。第一连接器部52可通过嵌入成形来制作,所述嵌入成形将第一端子56、连接端子57及埋入螺母58作为嵌入构件。
第一树脂部54为树脂制,包含绝缘性的材料。第一树脂部54的朝向轴方向另一侧的面为平面状。第一树脂部54的朝向轴方向另一侧的面与逆变器基板55的朝向轴方向一侧的板面接触。第一树脂部54为位于第一树脂部54的轴方向的两端部间的中间部分54d在轴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第一树脂部54具有:密封槽54a、端子台54e、第一绝缘板54b、以及内螺纹孔54c。
密封槽54a从第一树脂部54的中间部分54d的外周面凹陷。密封槽54a为将中间部分54d的中心轴作为中心的环状。端子台54e配置在第一树脂部54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端子台54e从中间部分54d的朝向轴方向一侧的面朝轴方向一侧突出。端子台54e为大致长方体状。在第一连接器部52设置多个端子台54e。多个端子台54e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端子台54e在X轴方向上并列配置。
第一绝缘板54b配置在第一树脂部54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第一绝缘板54b为板状,一对板面朝向X轴方向。第一绝缘板54b在Y轴方向上延伸。第一绝缘板54b位于第一树脂部54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第一绝缘板54b配置在邻接的端子台54e间。第一绝缘板54b自端子台54e至少朝轴方向一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板54b与中间部分54d的朝向轴方向一侧的面连接。
内螺纹孔54c从第一树脂部54的朝向轴方向另一侧的面朝轴方向一侧凹陷,并在轴方向上延伸。内螺纹孔54c在内螺纹孔54c的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固定构件72的外螺纹部螺固在内螺纹孔54c的内螺纹部。
在第一连接器部52设置多个第一端子56。多个第一端子56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端子56在X轴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第一端子56横跨贯穿孔43c的轴方向一侧与轴方向另一侧延伸。
第一端子56通过第一端子56的至少一部分被埋入第一树脂部54中,而保持在第一树脂部5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56被埋入中间部分54d中来保持。第一端子56具有:被埋入中间部分54d中的部分、从中间部分54d朝轴方向一侧突出的部分、以及从中间部分54d朝轴方向另一侧突出的部分。第一端子56之中从中间部分54d朝轴方向一侧突出的部分具有:在轴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及与在轴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连接并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第一端子56的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与逆变器基板55连接。即,第一端子56与逆变器基板55连接。具体而言,第一端子56通过焊料来与逆变器基板55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良好地维持第一端子56与逆变器基板55的电性连接状态。
第一端子56具有:埋入部56a、第二端子接触部56b、基板连接部56c、以及弯曲部56d。虽然未特别图示,但埋入部56a的X轴方向的长度即宽度、与第二端子接触部56b的X轴方向的宽度相互相同。基板连接部56c的X轴方向的宽度、与弯曲部56d的X轴方向的宽度相互相同。埋入部56a的X轴方向的宽度、及第二端子接触部56b的X轴方向的宽度比基板连接部56c的X轴方向的宽度、及弯曲部56d的X轴方向的宽度更大。
埋入部56a是第一端子56之中,被埋入第一树脂部54中的部分。即,埋入部56a被埋入第一连接器部52中。埋入部56a具有:在中间部分54d的内部在轴方向上延伸的部分56e、及在中间部分54d的内部在与中心轴J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56f。在本实施方式中,埋入部56a具有一对部分56e、及将一对部分56e彼此连接的部分56f。即,埋入部56a在第一树脂部54的内部弯曲并延伸。根据本实施方式,抑制埋入部56a从第一树脂部54朝轴方向脱离。另外,通过埋入部56a弯曲,可容易地将第二端子接触部56b的Y轴方向的长度确保得大,可增大第二端子接触部56b与后述的第二端子60的接触面积。
第二端子接触部56b位于第一端子56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第二端子接触部56b构成第一端子56之中,从中间部分54d朝轴方向一侧突出的部分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第二端子接触部56b构成从第一端子56的中间部分54d朝轴方向一侧突出部分之中,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第二端子接触部56b为板状,一对板面朝向轴方向。
基板连接部56c位于第一端子56的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基板连接部56c在轴方向上延伸。基板连接部56c***逆变器基板55的孔55a中。基板连接部56c通过焊料而固定在孔55a。
弯曲部56d构成第一端子56之中,从中间部分54d朝轴方向另一侧突出的部分的一部分。弯曲部56d位于埋入部56a的轴方向另一侧,位于基板连接部56c的轴方向一侧。弯曲部56d配置在埋入部56a与逆变器基板55之间,弯曲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径向观察,弯曲部56d呈圆弧状地延伸。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端子56具有弯曲部56d,因此当通过焊料来将第一端子56与逆变器基板55连接时,弯曲部56d以使力分散的方式发挥作用,可抑制在第一端子56产生应力。另外,可通过弯曲部56d来抑制例如因电动泵10进行振动等,而导致力作用于第一端子56与逆变器基板55的连接部分(焊料)。即,可通过弯曲部56d来获得振动吸收效果或力的分散效果,而良好地维持第一端子56与逆变器基板55的连接部分的连接状态。
如图1及图4所示,在第一连接器部52设置多个连接端子57。多个连接端子57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连接端子57在X轴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在各连接端子57分别连接未图示的外部电源的端子。在邻接的连接端子57间配置第一绝缘板54b。第一绝缘板54b将邻接的连接端子57彼此之间隔开。通过第一绝缘板54b来抑制邻接的连接端子57彼此的短路、及与各连接端子57连接的外部电源的端子彼此的短路等。
连接端子57横跨贯穿孔43c的轴方向一侧与轴方向另一侧延伸。连接端子57通过连接端子57的至少一部分被埋入第一树脂部54中,而保持在第一树脂部54。连接端子57具有:被埋入第一树脂部54中的部分、配置在第一树脂部54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并朝第一树脂部54的外部露出的外部端子接触部57a、以及从中间部分54d朝轴方向另一侧突出的连接部57b。
外部端子接触部57a配置在端子台54e的朝向轴方向一侧的面。外部端子接触部57a为板状,一对板面朝向轴方向。外部端子接触部57a保持在端子台54e,从端子台54e朝轴方向一侧露出。外部端子接触部57a朝逆变器盖43的外部露出。即,连接端子57朝逆变器盖43的外部露出。未图示的外部电源的端子接触外部端子接触部57a。
连接部57b构成连接端子57中的轴方向另一侧的部分。连接部57b在轴方向上延伸。连接部57b***逆变器基板55的孔55b中。连接部57b通过焊料而固定在孔55b。连接部57b经由逆变器基板55而与线圈29的引出线部电性连接。即,连接端子57与马达部2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连接器部52的连接端子57连接外部电源的端子,由此可经由逆变器基板55来对马达部20供给电力。在此情况下,可将第一端子56及后述的第二端子60作为信号输入/输出用的端子,可将第二连接器部53的外形尺寸抑制得小。
另外,连接端子57也可以具有弯曲部。弯曲部配置在连接端子57之中被埋入第一树脂部54即第一连接器部52中的部分、与逆变器基板55之间,弯曲并延伸。在此情况下,当通过焊料来将连接端子57与逆变器基板55连接时,弯曲部以使力分散的方式发挥作用,可抑制在连接端子57产生应力。另外,可通过弯曲部来抑制例如因电动泵10进行振动等,而导致力作用于连接端子57与逆变器基板55的连接部分(焊料)。即,可通过弯曲部来获得振动吸收效果或力的分散效果,而良好地维持连接端子57与逆变器基板55的连接部分的连接状态。
在第一连接器部52设置多个埋入螺母58。多个埋入螺母58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埋入螺母58在X轴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埋入螺母58配置在第一树脂部54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埋入螺母58为筒状,在轴方向上延伸。埋入螺母58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各埋入螺母58保持在各端子台54e。埋入螺母58配置在端子台54e内。埋入螺母58从轴方向另一侧接触外部端子接触部57a。用于固定外部电源的端子的未图示的螺丝螺固在埋入螺母58。
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器部53配置在逆变器盖43的轴方向一侧,可卸除地连接在第一连接器部52。第二连接器部53与第一连接器部52电性连接。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第二连接器部53从第一连接器部52卸除来更换成其他第二连接器部53,由此可对照与各种外部机器的连接位置,容易地变更连接器51的方向或配置。即,对应于外部机器来准备多种第二连接器部53,由此不论与外部机器的连接位置,均可将电动泵10作为共用品来处理。因此,可提高电动泵10的通用性。
第二连接器部53具有在径向上延伸的部分。具体而言,第二连接器部53具有在径向中的Y轴方向上延伸的部分。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二连接器部53具有在径向上延伸的部分,因此通过将第二连接器部53与在轴方向上贯穿贯穿孔43c的第一连接器部52连接,可改变连接器51的方向。因此,容易对应于与各种外部机器的连接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器部53整体在Y轴方向上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径向之中,第二连接器部53延伸的方向即Y轴方向称为延伸方向。第二连接器部53的位于延伸方向的两端部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中,第一端部与第一连接器部5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延伸方向之中,从第二连接器部53的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的方向称为延伸方向一侧(+Y侧)。将延伸方向之中,从第二连接器部53的第二端部朝向第一端部的方向称为延伸方向另一侧(-Y侧)。将径向之中,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X轴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从轴方向观察,第二连接器部53横跨贯穿孔43c的内部与外部来配置。即,从轴方向观察,第二连接器部53具有位于贯穿孔43c的外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轴方向观察,第二连接器部53具有位于贯穿孔43c的延伸方向一侧的部分。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将贯穿孔43c的内径抑制得小来良好地维持逆变器盖43的密封性,并对照与各种外部机器的连接位置,提高第二连接器部53的形状的自由度。
第二连接器部53从轴方向观察,第二连接器部53整体配置在逆变器盖43的外周部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器部53不从逆变器盖43朝径向外侧突出,因此可将电动泵10的径向的尺寸抑制得紧凑,可使电动泵10小型化。
如图2~图4所示,第二连接器部53具有第二树脂部59与第二端子60。第二连接器部53可通过嵌入成形来制作,所述嵌入成形将第二端子60作为嵌入构件。第二树脂部59为树脂制,包含绝缘性的材料。第二树脂部59具有:连结部59a、外部连接器连接部59b、安装孔59c、以及第二绝缘板59d。
连结部59a为在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板状,一对板面朝向轴方向。连结部59a的朝向轴方向另一侧的面之中,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部与第一树脂部54的中间部分54d的朝向轴方向一侧的面接触。即,连结部59a从轴方向一侧与第一树脂部54接触。连结部59a的朝向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面从延伸方向一侧与第一树脂部54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59a的朝向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面从延伸方向一侧与第一树脂部54的端子台54e接触。如图3所示,连结部59a具有凹部59e。凹部59e从连结部59a的朝向轴方向另一侧的面朝轴方向一侧凹陷。凹部59e配置在连结部59a的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在轴方向另一侧及延伸方向另一侧开口。
如图4所示,外部连接器连接部59b与连结部59a的延伸方向一侧的端部连接。外部连接器连接部59b为在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筒状。外部连接器连接部59b在延伸方向一侧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连接器连接部59b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比连结部59a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更小。外部连接器连接部59b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即宽度比连结部59a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更小。外部连接器连接部59b的轴方向的长度即厚度比连结部59a的轴方向的厚度更大。在外部连接器连接部59b连接未图示的外部机器的连接器等。
安装孔59c在轴方向上贯穿连结部59a。安装孔59c配置在连结部59a的延伸方向一侧的端部。安装孔59c设置有多个。多个安装孔59c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一对安装孔59c,一对安装孔59c在宽度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从轴方向观察,各安装孔59c与逆变器盖43的各内螺纹孔43e重叠。
第二绝缘板59d从连结部59a的朝向轴方向一侧的面朝轴方向一侧突出。第二绝缘板59d配置在连结部59a的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第二绝缘板59d为板状,一对板面朝向宽度方向。第二绝缘板59d在延伸方向上延伸。第二绝缘板59d位于连结部59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第二绝缘板59d的朝向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面与第一绝缘板54b的朝向延伸方向一侧的端面接触。即,第一绝缘板54b与第二绝缘板59d在延伸方向上并列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二绝缘板59d来抑制与各连接端子57连接的未图示的外部电源的端子彼此的短路等。
如图2所示,在第二连接器部53设置多个第二端子60。多个第二端子60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端子60在宽度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第二端子60为在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板状,一对板面朝向轴方向。如图3所示,第二端子60横跨连结部59a及外部连接器连接部59b延伸。
第二端子60通过第二端子60的至少一部分被埋入第二树脂部59中,而保持在第二树脂部5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60之中位于延伸方向的两端部间的中间部分被埋入连结部59a及外部连接器连接部59b中。第二端子6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朝第二树脂部59的外部露出。具体而言,第二端子60中的延伸方向一侧的端部配置在外部连接器连接部59b的内部,朝第二树脂部59的外部露出。第二端子60中的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部配置在连结部59a的凹部59e的内部,朝第二树脂部59的外部露出。虽然未特别图示,但位于第二端子6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间的中间部分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即宽度比第二端子6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的各宽度方向的宽度更大。
第二端子60的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部与第一端子56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接触。即,第二端子60与第一端子56连接。具体而言,第二端子60的朝向轴方向另一侧的板面之中,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部从轴方向一侧与第一端子56的第二端子接触部56b的朝向轴方向一侧的板面接触。由此,将第一连接器部52与第二连接器部53电性连接。
第一端子56的第二端子接触部56b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即端子宽度、与第二端子60的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即端子宽度互不相同。即,第一端子56之中接触第二端子60的部分的端子宽度、与第二端子60之中接触第一端子56的部分的端子宽度互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56的第二端子接触部56b的端子宽度比第二端子60的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的端子宽度更大。具体而言,第二端子接触部56b的端子宽度为第二端子60的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的端子宽度的两倍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将第二连接器部53与第一连接器部52连接时,即便在例如因制造误差等而导致第二连接器部53相对于第一连接器部52发生了位置偏离的状态下安装,也可以将第一端子56与第二端子60的接触面积稳定地确保为规定值以上。
如图1及图2所示,紧固构件70例如为螺栓构件,具有外螺纹部。紧固构件70的外螺纹部***第二连接器部53的安装孔59c中,螺固在内螺纹孔43e的内螺纹部。由此,紧固构件70将第二连接器部53与逆变器盖43固定。紧固构件70相互空开间隔而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一对紧固构件70,一对紧固构件70在宽度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各紧固构件70***各安装孔59c中,螺固在各内螺纹孔43e。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器部53通过紧固构件70而固定在逆变器盖43,因此可抑制第二连接器部53的摇晃,可将第二连接器部53与外部机器稳定地连接。
如图3及图4所示,密封构件71为环状,包含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密封构件71例如为O型圈等。密封构件71配置在第一连接器部52的密封槽54a。密封构件71的外周部遍及全周与贯穿孔43c的内周部接触。由此,密封构件71将贯穿孔43c的内周部与第一连接器部52的外周部之间密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密封构件71来将贯穿孔43c的内周部与第一连接器部52的外周部之间密封,因此可抑制水或油等液体及尘埃等从逆变器盖43的外部穿过贯穿孔43c的内侧而朝内部浸入。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可如下述所说明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变更等。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第一端子56的第二端子接触部56b的端子宽度比第二端子60的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的端子宽度更大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端子56的第二端子接触部56b的端子宽度也可以比第二端子60的延伸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的端子宽度更小。
此外,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将所述实施方式、变形例及但书等中所说明的各结构(构成元件)组合,另外,可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替换、其他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不由所述实施方式限定,而仅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电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部,具有在中心轴的轴方向上延伸的轴;
泵部,与所述轴连结;
逆变器部,控制所述马达部的旋转;以及
壳体,***述马达部、所述泵部、及所述逆变器部的一部分,
所述逆变器部具有:
逆变器基板;以及
连接器,与所述逆变器基板电性连接,
所述壳体具有从轴方向一侧覆盖所述逆变器基板的逆变器盖,
所述逆变器盖具有在轴方向上贯穿所述逆变器盖的贯穿孔,
所述连接器具有:
第一连接器部,***所述贯穿孔中,与所述逆变器基板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器部,配置在所述逆变器盖的轴方向一侧,能卸除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
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具有与所述逆变器基板连接的第一端子,
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从轴方向观察,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具有位于所述贯穿孔的外侧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具有在径向上延伸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通过焊料来与所述逆变器基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紧固构件,将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与所述逆变器盖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构件,将所述贯穿孔的内周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部的外周部之间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从轴方向观察,所述第二连接器部整体配置在所述逆变器盖的外周部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具有朝所述逆变器盖的外部露出的连接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马达部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具有:
埋入部,被埋入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中;以及
弯曲部,配置在所述埋入部与所述逆变器基板之间,弯曲并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之中接触所述第二端子的部分的端子宽度、与所述第二端子之中接触所述第一端子的部分的端子宽度互不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构件,将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与所述逆变器基板固定。
CN202120080957.7U 2020-01-20 2021-01-13 电动泵 Active CN2148508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6904A JP7400489B2 (ja) 2020-01-20 2020-01-20 電動ポンプ
JP2020-006904 2020-01-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50847U true CN214850847U (zh) 2021-11-23

Family

ID=77077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80957.7U Active CN214850847U (zh) 2020-01-20 2021-01-13 电动泵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00489B2 (zh)
CN (1) CN214850847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0416B2 (ja) 2002-06-27 2005-03-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油圧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327557A (ja) 2004-05-13 2005-11-24 Hitachi Cable Ltd ケース用の電源接続具
JP4894268B2 (ja) 2006-01-10 2012-03-1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封止構造およびこの封止構造を用いた密閉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9112063A (ja) 2007-10-26 2009-05-21 Nippon Densan Corp 電子部品収容筐体
US9729028B2 (en) 2012-10-04 2017-08-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integrated drive control device
DE102012223431A1 (de) 2012-12-17 2014-06-18 Robert Bosch Gmbh Gehäuse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iner Dichtung
JP6271968B2 (ja) 2012-12-28 2018-01-31 株式会社ミツバ 電動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ポンプ
JP2018071499A (ja) 2016-11-02 2018-05-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電動ポン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00489B2 (ja) 2023-12-19
JP2021114425A (ja) 2021-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1546B2 (en) Motor with seal member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seal portions fitted through inclined surface
US11199255B2 (en) Electric oil pump
CN212155140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US20190301468A1 (en) Electric oil pump
US20200235630A1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electric oil pump provided with same
US10389201B2 (en) Motor with seal member having upper and lower seal portions and intervening portion positioned in radial opening
CN109716628B (zh) 马达
JP2015012782A (ja) モータ
CN212563632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CN214850847U (zh) 电动泵
KR20220088459A (ko) 회전 전동기
US10958124B2 (en) Motor
CN212318287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CN210297479U (zh) 马达单元以及电动泵装置
CN215292875U (zh) 电动泵
CN111224499A (zh) 一种油泵及其电机
JP7275434B2 (ja) 電動ポンプ装置および電動ポンプ装置の取付構造
CN216625412U (zh) 马达和泵装置
CN216278446U (zh) 电动泵
JP6019733B2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装置
CN219068017U (zh) 旋转电机以及泵
CN215672693U (zh) 电动泵
CN214577574U (zh) 电动泵装置及电动泵装置的安装结构
US20220341420A1 (en) Pump
CN114465419A (zh) 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