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43890U - 电机及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机及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43890U
CN214543890U CN202120875860.5U CN202120875860U CN214543890U CN 214543890 U CN214543890 U CN 214543890U CN 202120875860 U CN202120875860 U CN 202120875860U CN 214543890 U CN214543890 U CN 214543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motor
heat dissipation
end cover
electric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758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海东
甘峰
周晟
钟义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758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4389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0333 priority patent/WO2022227387A1/zh
Priority to JP2023553327A priority patent/JP2024508153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43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43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和电器设备,其中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和端盖,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设有外壳;所述端盖与所述外壳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转子组件的腔体;通过在外壳的外侧沿周向间隔设置多条散热筋,且在端盖外周沿设置多个安装座,并将每个安装座与端盖之间进行镂空设置,形成能够通风的通孔,电机***的气流能够穿过通孔,镂空的结构既可以减少结构材料用量,又可以减小对气流的风阻,有利于改善电机***的风场,从而快速带走散热筋的热量,散热效果更佳,结构更加合理可靠。

Description

电机及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一般安装在产品的安装支架上,例如中央电器设备用的电机,电机通过安装座连接在安装支架上,为保证电机能够稳定运行,通常利用多个安装座与安装支架连接。然而,此类型电机发热量较大,安装座设计不合理,容易阻挡电机周围空气的流向,使电机表面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导致电机温升高,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能够有利于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结构更加实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括上述电机的电器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包括:
外壳;
转子组件;
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
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外壳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转子组件的腔体,所述转子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腔体内;
其中,所述端盖的外周沿设有向外凸出的多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安装座设有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端盖之间镂空设置形成通孔,所述外壳的外侧沿所述外壳的周向间隔设有多条散热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外壳的外侧沿周向间隔设置多条散热筋,端盖外周沿设置多个与端盖连接的安装座,能够保证安装座的结构强度满足安装标准及使用要求,并将每个安装座与端盖之间进行镂空设置,形成能够通风的通孔,这样电机***的气流流动时能够穿过通孔,镂空的结构既可以减少结构材料用量,又可以减小对气流的风阻,有利于改善电机***的风场,提高吹向散热筋的风量,从而快速带走散热筋的热量,使电机表面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去,散热效果更佳,结构更加合理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孔沿所述外壳的轴向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外壳的轴向的投影面上,至少部分的所述散热筋的投影位于所述通孔的投影区域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筋的横截面宽度向远离所述外壳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散热筋远离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为圆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所述散热筋之间具有最小间距L1,所述散热筋的横截面具有最大宽度L2,所述最小间距L1与所述最大宽度L2满足L1≥2L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沿轴向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设有端板,所述散热筋的一端沿所述端板的径向朝向所述端板的中心延伸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外侧注塑形成所述外壳和所述散热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设置至少两条与所述端盖连接的连接筋,每个所述安装座上相邻的两条所述连接筋之间形成所述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安装座上任意的两条所述连接筋之间具有夹角α,所述夹角α满足0°≤α≤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筋沿所述端盖的轴向一端设有第一表面,另一端设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由至少一段的弧形面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筋的横截面的面积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沿所述端盖的径向向远离所述端盖的方向延伸设置,每个所述安装座上的所述连接筋与相应的所述安装座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盖沿所述端盖的轴向一端设有第一侧面,另一端设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二侧面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端盖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端盖的径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子组件包括:
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内铁芯和外铁芯,所述内铁芯设有转轴,所述外铁芯包括围绕所述内铁芯间隔设置的多个外铁芯单元,相邻的所述外铁芯单元之间形成容纳槽;
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其中,所述外铁芯与所述内铁芯之间间隔设置且填充有注塑体,所述外铁芯与所述内铁芯之间通过所述注塑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铁芯单元包括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层叠的多个扇形片,所述扇形片朝向所述内铁芯的内侧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永磁体的第一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扇形片的内侧还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朝向所述内铁芯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起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扇形片远离所述内铁芯的外侧具有圆弧边,所述圆弧边设置至少有三段,且所述圆弧边的数量为奇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铁芯包括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层叠的多个环圈片,所述环圈片的外侧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永磁体对应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永磁体之间填充有所述注塑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上,所述永磁体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外铁芯的端面,且凸出的高度H1与所述外铁芯的高度H2的比例满足0.02≤H1/H2≤0.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外铁芯单元均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贯穿相应的所述外铁芯单元,所述第一通槽内填充有所述第二注塑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外铁芯单元均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贯穿相应的所述外铁芯单元,以用于定位相应的所述外铁芯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器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机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定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定子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端盖的上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端盖的下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子铁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子铁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机1000;
定子组件100,定子铁芯110,塑封外壳120,散热筋121,根部1211,端部1212,轴孔122,第二轴承室123,凸耳124,防水罩125;
转子组件200,转子铁芯210,外铁芯211,第一通槽2111,第二通槽2112,外铁芯单元212,扇形片2121,第三延伸段2122,第四延伸段2123,第一延伸段2124,第二延伸段2125,第一弧形边2126,第二弧形边2127,第三弧形边2128,内铁芯213,第三凸起2131,磁瓦214,第二注塑体215,转轴220;
端盖300,安装座310,第一安装孔311,定位钉312,连接筋320,通孔321,第一表面322,第二表面323,安装腔330,第一轴承室331,出线孔332,接地孔333,凸缘340,第二安装孔341,第一加强筋350,第二加强筋360;
轴承400;
电源线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背向”、“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图15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1000,该电机1000适用于电器设备。下面以具体示例对电机1000进行说明。
参见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00,包括定子组件100、转子组件200和端盖300,其中,转子组件200包括转子铁芯210和转轴220,转轴220与转子铁芯210连接;定子组件100包括定子铁芯110,定子铁芯110的外侧设置有外壳,外壳与端盖300连接构成电机1000的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转轴220与转子铁芯210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转轴220的一端穿过塑封外壳120延伸至壳体外侧,形成驱动轴。
参见图1、5和6所示,定子铁芯110呈圆环形状,通过在定子铁芯110的外侧注塑形成第一注塑体,第一注塑体包覆部分的定子铁芯110,使得第一注塑体在定子铁芯110上形成外壳,该外壳为塑封外壳120。实施例中,在塑封外壳12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条散热筋121,散热筋121沿塑封外壳120的周向间隔分布,且散热筋121沿塑封外壳120的轴向延伸。电机1000内部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塑封外壳120传递到散热筋121上,散热筋121有利于增加塑封外壳120的表面积,能够提升散热效果。
参见图1、3和4所示,在端盖300的外侧边设置有安装座310,电机1000整体通过安装座310与电器设备上的安装支架(附图未示出)连接,使电机1000能够固定装配在安装支架上。图4中示出端盖300外侧设置有四个安装座310,四个安装座310对称分布在端盖300的外侧边缘位置。
考虑到传统的电机1000的安装座310直接与端盖300连接,或通过连接板等连接结构与端盖300连接,由于安装座310或连接结构会对轴向的气流产生一定的阻挡作用,使电机1000周围的风场会受到影响,减少吹向风机外表面的风量。例如,电机1000驱动风轮工作时,气流沿电机1000转轴220的轴向流动,而多个安装座310凸出于电机1000的外侧会阻挡气流的流向,减少流经电机1000表面的气流,不利于电机1000表面的散热,导致电机1000温升高。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3和4所示,每个安装座310与端盖300之间进行镂空设置,使在安装座310与端盖300之间形成有通孔321,通孔321能够与至少部分的散热筋121对应,在垂直于塑封外壳120的轴向的投影面上,至少部分的散热筋121的投影位于通孔321的投影区域内,也就是说,在塑封外壳120的轴向方向上,电机1000***的气流能够沿轴向穿过通孔321,且气流穿过通孔321后能够直接吹向散热筋121,从而降低轴向气流的风阻,提高吹向塑封外壳120表面的散热筋121的风量。可理解到,气流也可以经过散热筋121后再穿过通孔321,起到降低风阻的作用。
例如,安装座310可通过连接板与端盖300连接,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孔321,通孔321沿轴向贯穿连接板,使气流能够通过通孔321穿过连接板,有效降低连接板的风阻,起到改善电机1000***风场的作用。
参见图3和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安装座310上设置有两条连接筋320,安装座310通过连接筋320与端盖300连接。其中,每条连接筋320的一端与安装座310连接,另一端与端盖300连接,每个安装座310上的两条连接筋320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使安装座310通过两条连接筋320与安装座310固定连接,这样安装座310得到稳定的支撑。
而且,每个安装座310上的两条连接筋320之间进行镂空设置,从而在安装座310与端盖300之间形成有通孔321,通孔321沿端盖300的轴向贯通,使得气流能够沿通孔321穿过安装座310与端盖300之间的连接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端盖300连接在塑封外壳120的底端位置,通孔321形成在安装座310与端盖300之间,使得通孔321能够与一部分的散热筋121对应。
参见图2、3和4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座310与端盖300之间通过连接筋320相连接,连接筋320为条状结构,且将相邻的连接筋320之间进行镂空设置,这样保证连接筋320能够稳定支撑端盖300的情况下,降低连接筋320对电机1000***气流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风阻,有利于改善电机1000***的风场,气流沿电机1000轴向流动时能够沿通孔321穿过并能够吹向塑封外壳120表面的散热筋121,从而快速带走散热筋121的热量,进而提高电机1000的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通孔321由连接筋320、端盖300和安装座310围设形成,连接筋320、端盖300与安装座310在投影面上的投影所围设形成的区域可理解为通孔321的投影区域,散热筋121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于该投影区域内。
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部分的散热筋121位于塑封外壳120底端的端面能够朝向通孔321,塑封外壳120的底端为与端盖300连接的一端。气流经过通孔321吹向散热筋121,能够沿散热筋121之间的间隙经过塑封外壳120的外表面,大大增加经过电机1000外表面的风量,散热效果显著。通孔321的数量根据安装座310的安装要求而设定,通孔321的数量越多,通孔321所对应的散热筋121也越多,在保证电机1000具有足够安装强度的情况下,有效改善电机1000***的风场。
此外,端盖300与安装座310之间采用连接筋320进行连接,连接筋320之间限定的镂空结构有利于减少连接结构的材料用量,降低电机1000端盖300的制作成本,又可以对电机1000***气流起到让位作用,满足电机1000的装配和散热要求,结构实用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安装座310上的连接筋320数量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数量,可理解到,每个安装座310可设置三条或以上的连接筋320,相邻的连接筋320之间均为镂空结构,通过增加连接筋320可以有效提高安装座310与端盖300之间的结构强度,保证该结构强度满足安装标准及使用要求,对电机1000整体的支撑更加可靠。此外,安装座310的数量也不限于四个,可以设置三个或五个以上,具体不再赘述。
参见图5和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筋121与塑封外壳120一体注塑成型,塑封外壳120大致呈圆柱形状,散热筋121凸出于塑封外壳120的外表面,塑封外壳120与散热筋121均为塑料材质。其中,在塑封外壳120的径向上,散热筋121包括根部1211和端部1212,根部1211的底端与塑封外壳120连接,根部1211的顶端为端部1212,根部1211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梯形,端部1212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圆弧形,即散热筋121的横截面采用梯形横截面与圆弧形横截面的组合方式。
可理解到,根部1211的横截面的宽度向远离塑封外壳120的的方向逐渐减小,在端部1212位置通过圆弧面过渡,即散热筋121的宽度由底端向顶端逐渐收窄。相对于平板状的散热片,在相同的材料用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升散热筋121的散热能力,散热筋121的散热性价比较高,且散热筋121的连接结构更加可靠。
参见图4和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的散热筋12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在间距过小的情况下,会限制经过相邻的散热筋121之间的风量,进而减少带走的热量,造成散热筋121之间的热量不能得到有效散发,散热效果较低,因此,该间距需要足够大,才能使气流沿相邻散热筋121之间的间隙流畅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理解到,散热筋121的根部1211的横截面宽度相对于端部1212的横截面宽度较大,散热筋121的横截面宽度根据实际散热要求而设定,此处不作限定。实施例中,根部1211的横截面具有最大宽度L2,如图10所示,最大宽度L2理解为根部1211与塑封外壳120连接处的横截面宽度,相邻散热筋121的根部1211之间的距离为最小间距L1,最小间距L1与最大宽度L2满足L1≥2L2,即相邻散热筋121的根部1211之间的间距大于两倍的根部1211的横截面宽度,保证散热筋121之间具有足够大的间距,散热更高效。
参见图6所示,塑封外壳120的一端与端盖300连接,另一端为端板,端板上设置有与转轴220对应的轴孔122。散热筋121延伸至端板的表面,且在端板的表面上沿塑封外壳120的径向向内延伸,使散热筋121同时覆盖在该端板上,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塑封外壳120的散热性能。
参见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端盖300外侧设置有四个安装座310,每个安装座310通过两条连接筋320与端盖300连接,两条连接筋320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α。实施例中,该夹角α可理解为两条连接筋320在同一平面上的夹角,该夹角α满足0°≤α≤45°,这样能够使连接筋320的受力更合理,具有足够大的支撑强度,达到成本最优的效果。例如,两条连接筋320之间的夹角α可以是0°,即两条连接筋320相互平行设置;又如,两条连接筋320之间的夹角α也可以是20°、30°、45°等。
可以理解到,在安装座310的位置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两条连接筋320之间的夹角越大,则两条连接筋320之间的跨度也越大,若跨度过大会影响连接筋320的受力分布,容易降低连接筋320的支撑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座310可设置三条以上连接筋320,相邻的连接筋320之间的夹角α均满足0°≤α≤45°。例如,以三条连接筋320为示例,其中两条连接筋320平行设置,第三条连接筋320设置在平行的两条连接筋320之间,且第三条连接筋320分别与平行的两条连接筋320相交,相邻的连接筋320之间的夹角α为45°,具体不再赘述。
参见图2、7、8和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筋320整体呈条状,在连接筋320沿端盖300的轴向的表面上呈现一定的弧度变化。具体来说,在端盖300的轴向上,连接筋320上朝向塑封外壳120方向的一侧为第一表面322,背向第一表面322的一侧为第二表面323。气流经过通孔321吹向塑封外壳120时,气流会依次经过第二表面323和第一表面322,第一表面322和第二表面323均为弧形面,其中,第一表面322可理解为上表面,第二表面323可理解为下表面。
实施例中,第一表面322和第二表面323分别由一段的弧形面组成,可理解到,第一表面322和第二表面323的轮廓线为一段弧形线,连接筋3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采用弧形面,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风阻。当然,连接筋3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是由多段弧形面组合而成,满足结构拓扑优化,能够充分利用材料,达到设计优化的效果,使连接筋320受力更合理,提升支撑强度。例如,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由三段的弧形面组成,即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轮廓线分别具有三段弧形线;也可以是,上表面由三段弧形面组成,下表面有两段弧形面组成。
参见图7和8所示,每条连接筋320的横截面形状沿连接筋320的轴向为非均匀变化,实施例中,连接筋320整体呈中间细两端粗的形状,具体的,连接筋320的横截面的面积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筋320两端横截面面积较大,而连接筋320中间部位横截面面积相对较小,能够使连接筋320与端盖300和安装座310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即连接筋320的两端得到加固,使连接筋320的受力达到最优化,支撑强度更高;而且,连接筋320中间部位相对于两端较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连接筋320的风阻,结构更加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连接筋320对整个电机1000进行支撑,连接筋320主要的受力方向为沿端盖300的轴向。为进一步提高连接筋320的支撑强度,实施例中将连接筋320的横截面的高度设置不小于横截面的宽度,连接筋320横截面的高度为连接筋320沿端盖300的轴向的高度,如图9中所示连接筋320横截面的高度为H3,如图10中所示连接筋320横截面的宽度为H4,H3与H4满足H3≥H4,可理解到,连接筋320在横截面上的高度相对于宽度越大,支撑强度更高,保证连接筋320沿端盖300轴向上具有较高的强度,支撑更加牢固可靠,满足安装标准及使用要求。
参见图2所示,安装座310呈板状,安装座310与端盖300的轴线垂直,安装座310的具体尺寸根据安装要求而设计,此处不作限定。每个安装座310上的连接筋320与安装座310倾斜连接,图2所示为电机1000的侧视图,连接筋320与安装座310处于不同的平面上,且连接筋3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弧形面,相邻安装座310上的连接筋320配合呈喇叭形状。
其中,端盖300上与塑封外壳120连接的一侧为第一侧面,背向第一侧面的另一侧为第二侧面,如图7和8所示,第一侧面可理解为端盖300的上端面,第二侧面可理解为端盖300的下端面。端盖300的上端面设置有安装腔330,定子铁芯110与安装腔330匹配,使定子铁芯110更加稳定。
可理解到,每个安装座310上的连接筋320,一端连接在端盖300的外侧靠近安装腔330端口的位置,另一端与安装座310连接,安装座310设置靠近下端面,使得连接筋320由靠近第一端面位置倾斜延伸至安装座310的位置,这样在连接筋320均匀分布的情况下,所有的连接筋320配合呈喇叭状结构对电机1000进行支撑,结构优化效果佳,使连接筋320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且最大限度降低连接筋320对气流的风阻。
参见图3和4所示,在每个安装座310上设置第一安装孔311,安装座310通过第一安装孔311与电器设备上的安装支架进行连接。例如,以商用中央空调器为示例,在中央空调外机上设置有安装支架,利用螺钉等连接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11,将安装座310与安装支架连接起来,从而将电机1000固定安装在中央空调器上。此外,可以在任意两个安装座310上设置定位钉312,定位钉312与安装支架上的定位孔对应,便于安装座310与安装支架快速定位。在安装电机1000时,先通过定位钉312与安装支架上的定位孔对应配合后,然后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端盖300与连接筋320、安装座310为一体成型结构,使电机1000端盖300的整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如图3和4所示,第一安装孔311沿端盖300的轴向贯穿安装座310,定位钉312设置在安装座310上朝向远离定子组件100的一侧。
参见图7和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端盖300的外侧边设置向外延伸的凸缘340,该凸缘340设置靠近安装腔330端口的位置。凸缘340沿径向凸出于端盖300的外侧,连接筋320连接在凸缘340上,凸缘340能够对连接筋320与端盖300的连接处起到加固作用,使连接筋320结构更加可靠,支撑强度更高。
实施例中,凸缘340沿端盖300的周向延伸,使得相邻安装座310上的连接筋320能够通过凸缘340相连,进一步增加结构强度。其中,凸缘34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41,凸缘340通过第二安装孔341与塑封外壳120上的凸耳124连接,使得端盖300能够与塑封外壳120相连,这样凸缘340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又可以与塑封外壳120连接,简化电机1000的整体结构。
参见图4和8所示,在端盖300的下端面上设置第一加强筋350和第二加强筋360,其中,第一加强筋350沿端盖300的周向间隔分布,且第一加强筋350沿端盖300的径向延伸至端盖300的边缘;第二加强筋360沿端盖300的径向间隔分布,且第二加强筋360沿端盖300的周向延伸,使得第一加强筋350与第二加强筋360能够在下端面上相交。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强筋350呈放射状分布,与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360交织形成网状结构,能够对端盖300起到有效的加固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在安装腔330内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轴承室331,第一轴承室331内安装有轴承400,该第一轴承室331凹陷形成在安装腔330的底面,第一轴承室331的底面为封闭结构。由于第一轴承室331朝向端盖300的下端面凹陷成型,在下端面的表面与第一轴承室33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凸起,这样第一加强筋350能够与该凸起相连,即第一加强筋350与第一轴承室331的外侧交错相连,进一步提高电机1000端盖300整体的结构刚性,有利于轴承400能够承载更大的载荷。
参见图7和8所示,在端盖300上设置出线孔332,出线孔332沿轴向贯穿端盖300,使端盖300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连通,便于电源线500从电机1000的外侧沿出线孔332进入到腔体内,从而使电源线500能够与定子组件100连接。
此外,在端盖300上还设置有接地孔333,接地孔333设于安装腔330内,端盖300在装配时,在接地孔333处通过螺钉与接地线相连接,使得端盖300能够实现接地,满足电机1000的电气化要求。
参见图6所示,塑封外壳120内设有第二轴承室123,第二轴承室123内安装有轴承400,转轴220的一端与第一轴承室331内的轴承400连接,转轴220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室123内的轴承400连接,使转轴220得到稳定支撑。如图1所示,在轴孔122位置设置有防水罩125,有效提高电机1000的防水性能。
参见图11和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子铁芯210包括内铁芯213和外铁芯211,转轴220与内铁芯213连接,外铁芯211包括多个外铁芯单元212,多个外铁芯单元212围绕内铁芯213间隔排列设置,相邻的外铁芯单元212之间隔开形成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内设置有永磁体,使永磁体置于外铁芯211内。图11中所示,转子铁芯210包括有10个外铁芯单元212和1个内铁芯213,永磁体的数量也为10个。
考虑到电机1000在工作时,转子铁芯210与端盖300之间会形成电势差,传统的转子铁芯210中,由于外铁芯211与内铁芯213之间通过内磁桥连接起来,轴电压会对轴承400产生电腐蚀,进而对轴承400造成损伤,可靠性降低。基于此,如图15所示,实施例中将每个外铁芯单元212均与内铁芯213隔开,通过注塑方式将绝缘的非导磁材料填充在外铁芯单元212与内铁芯213之间,形成第二注塑体215,通过第二注塑体215能够使外铁芯211、内铁芯213与永磁体结合成一体式结构。实施例中永磁体为磁瓦214。
可理解到,相邻外铁芯单元212之间均断开,且每个外铁芯单元212与内铁芯213之间均隔开,第二注塑体215使得外铁芯211与内铁芯213之间以及磁瓦214与内铁芯213之间均形成绝缘,从而提高转轴220与外铁芯211之间的绝缘性,有效降低轴电压,大大降低轴承400发生电腐蚀损伤的风险,可靠性更高。实施例中第二注塑体215可以是树脂类材质,具体不作限定。
参见图11和13所示,其中,每个外铁芯单元212包括沿转子铁芯210的轴向层叠的多个扇形片2121,每个扇形片2121大致呈扇形形状,沿转子铁芯210的径向方向上,扇形片2121朝向内铁芯213的一侧为内侧,远离内铁芯213的一侧为外侧,在扇形片2121的内侧凸出形成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用于对磁瓦214进行定位。
具体来说,相邻外铁芯单元212之间均断开,容纳槽的内侧均敞开且与内铁芯213对应,磁瓦214装配在容纳槽内,第一凸起朝向容纳槽的方向延伸,第一凸起可理解凸出形成在扇形片2121内侧的凸起结构,通过第一凸起能够对磁瓦214内侧进行支撑,在填充第二注塑体215时能够对磁瓦214起到定位作用,减少磁瓦214在容纳槽内出现偏移,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见图11和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扇形片2121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朝向内铁芯213的方向延伸。具体的,第二凸起包括第一延伸段2124和第二延伸段2125,第一延伸段2124和第二延伸段2125分别沿转子铁芯210的周向延伸且对称分布,可理解到,内铁芯213与外铁芯211之间填充第二注塑体215,通过第一延伸段2124与第二延伸段2125嵌入到第二注塑体215中,有利于提高外铁芯单元212与第二注塑体215的结合力,增加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凸起上的第一延伸段2124与第二延伸段2125形成Y形结构,第二注塑体215完全包覆该Y形结构,即该Y形结构能够完全嵌入到注塑体内,使外铁芯211与注塑体连接更加紧密牢固,保证外铁芯211在径向和周向上与第二注塑体215的结合均得到加固,从而大大提高转子组件200的整体强度,转子组件200在输出大转矩时的稳定性更高。当然,第一延伸段2124和第二延伸段2125配合形成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示例,也可以是T形或其它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包括第三延伸段2122和第三延伸段2122,第三延伸段2122和第四延伸段2123分别沿转子铁芯210的周向延伸,使第三延伸段2122和第四延伸段2123分别对应相邻的磁瓦214进行定位。第三延伸段2122和第四延伸段2123均设置在扇形片2121的内侧且沿转子铁芯210的径向对称分布,图11和13中所示第三延伸段2122沿逆时针方向延伸,第四延伸段2123沿顺时针方向延伸。可理解到,相邻的两个扇形片2121之间形成容纳槽,其中一个扇形片2121上的第三延伸段2122与另一个扇形片2121上的第四延伸段2123配合对该容纳槽的磁瓦214进行定位,结构稳定可靠。
参见图11和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扇形片2121的外侧为圆弧边,该圆弧边由三段弧形边组成,三段弧形边沿转子铁芯210的周向依次连接形成外轮廓线,图14中所示三段弧形边分别为第一弧形边2126、第二弧形边2127和第三弧形边2128。可理解到,具有三段弧形边能够使转子铁芯210与定子极靴(附图未示出)之间的气隙呈变化趋势,与外轮廓线为圆形的转子铁芯210相比,本实施例通过上述的外轮廓线形状的设置,可减少从转子铁芯210流到定子极靴再流回转子铁芯210磁路的量,这样可减少转子铁芯210在磁极交替处的漏磁现象,提高磁瓦214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电机1000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圆弧边的弧形边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弧形边2126、第二弧形边2127和第三弧形边2128,圆弧边也可以是三段以上,且圆弧边的数量为奇数,例如是五段、七段等,具体不再赘述。
参见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转子铁芯210的轴向上,磁瓦214的两端分别凸出于外铁芯211的端面。以磁瓦214上的凸出的高度为示例进行说明,该凸出的高度H1理解为磁瓦214顶端与外铁芯211顶端之间的距离,外铁芯211的高度为H2,H1与H2的比例满足0.02≤H1/H2≤0.3,相对于磁瓦214与外铁芯211高度一致的结构,能够解决反电势高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电机1000性能。
考虑到当磁瓦214凸出于外铁芯211的高度过大时,对性能影响效果不太明显,即投入的成本与性能提升不成正比,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磁瓦214的高度限定满足上述的比例关系,使转子铁芯210设计更加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为避免磁瓦214裸露,第二注塑体215覆盖在磁瓦214的两端,如图15所示。实施例中磁瓦214采用长方体结构,磁瓦214可以是铁氧体类的烧结磁铁或钕磁铁等,形状也可以是梯形等。
参见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铁芯213包括沿转子铁芯210的轴向层叠的多个环圈片,每个环圈片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第三凸起2131,该第三凸起2131可理解为环圈片外周沿的凸起结构,环圈片大致呈圆环状,第三凸起2131的顶端为圆弧边,第三凸起2131与环圈片之间为圆弧过渡。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凸起2131的数量与磁瓦214的数量一致,使得第三凸起2131与磁瓦214一一对应,且第三凸起2131与永磁体之间通过第二注塑体215隔开形成绝缘,第三凸起2131嵌入到第二注塑体215内,通过第三凸起2131能够增加内铁芯213与第二注塑体215的结合力,配合第二凸起所起到的作用,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内铁芯213、外铁芯211与第二注塑体215的结合力,从而有效提高转子铁芯210的整体强度。
参见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外铁芯单元212上均设置有第一通槽2111,第一通槽2111沿转子铁芯210的轴向贯穿外铁芯单元212,即第一通槽2111贯穿每个扇形片2121。注塑时,将非导磁材料注入到每个第一通槽2111中,使第二注塑体215能够填充到每个第一通槽2111中,每个外铁芯单元212上的所有扇形片2121能够得到固定。这样第二注塑体215同时填充在外铁芯211与内铁芯213之间以及外铁芯211上的每个第一通槽2111中,进一步提高转子铁芯210的整体强度。
可理解到,第二注塑体215能够在转子铁芯210轴向的两端覆盖磁瓦214以及部分的转子铁芯210,使外铁芯211、内铁芯213和磁瓦214组成转子组件200,这样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外铁芯211与内铁芯213之间的漏磁,提高了电机1000的功率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槽2111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例如,如图14中所示的扇形片2121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通槽2111的形状为三角形,可理解到,第二注塑体215填充在第一通槽2111内,三角形的注塑体具有更高的强度,有利于提高外铁芯211的结构强度,更加实用可靠。
此外,每个外铁芯单元212上均设置有第二通槽2112,第二通槽2112沿转子铁芯210的轴向贯穿外铁芯单元212,通过第二通槽2112对外铁芯单元212进行定位。具体的,在注塑过程,利用注塑模具上的第一定位销(附图未示出)***内铁芯213的轴安装孔中,第一定位销对内铁芯213进行定位,使每个环圈片能够对应层叠;同时通过第二定位销(附图未示出)***第二通槽2112,使每个扇形片2121同时得到定位,定位更加稳定可靠,然后再对外铁芯211与内铁芯213之间的间隙以及每个第一通槽2111进行注塑操作,注塑完成后拔出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即完成转子铁芯210的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的电器设备(附图未示出),该电器设备可以是空调器、冰箱等,电器设备采用的电机1000为上述实施例的电机1000。由于电器设备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电机1000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21)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转子组件;
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
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外壳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转子组件的腔体,所述转子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腔体内;
其中,所述端盖的外周沿设有向外凸出的多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安装座设有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端盖之间镂空设置形成通孔,所述外壳的外侧沿所述外壳的周向间隔设有多条散热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沿所述外壳的轴向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外壳的轴向的投影面上,至少部分的所述散热筋的投影位于所述通孔的投影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的横截面宽度向远离所述外壳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散热筋远离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为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散热筋之间具有最小间距L1,所述散热筋的横截面具有最大宽度L2,所述最小间距L1与所述最大宽度L2满足L1≥2L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沿轴向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设有端板,所述散热筋的一端沿所述端板的径向朝向所述端板的中心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外侧注塑形成所述外壳和所述散热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置至少两条与所述端盖连接的连接筋,每个所述安装座上相邻的两条所述连接筋之间形成所述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座上任意的两条所述连接筋之间具有夹角α,所述夹角α满足0°≤α≤4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沿所述端盖的轴向一端设有第一表面,另一端设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由至少一段的弧形面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的横截面的面积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沿所述端盖的径向向远离所述端盖的方向延伸设置,每个所述安装座上的所述连接筋与相应的所述安装座倾斜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沿所述端盖的轴向一端设有第一侧面,另一端设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二侧面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端盖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端盖的径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
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内铁芯和外铁芯,所述内铁芯设有转轴,所述外铁芯包括围绕所述内铁芯间隔设置的多个外铁芯单元,相邻的所述外铁芯单元之间形成容纳槽;
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其中,所述外铁芯与所述内铁芯之间间隔设置且填充有注塑体,所述外铁芯与所述内铁芯之间通过所述注塑体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铁芯单元包括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层叠的多个扇形片,所述扇形片朝向所述内铁芯的内侧设有用于定位所述永磁体的第一凸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片的内侧还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朝向所述内铁芯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起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方向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片远离所述内铁芯的外侧具有圆弧边,所述圆弧边设置至少有三段,且所述圆弧边的数量为奇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铁芯包括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层叠的多个环圈片,所述环圈片的外侧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永磁体对应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永磁体之间填充有所述注塑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上,所述永磁体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外铁芯的端面,且凸出的高度H1与所述外铁芯的高度H2的比例满足0.02≤H1/H2≤0.3。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铁芯单元均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贯穿相应的所述外铁芯单元,所述第一通槽内填充有所述注塑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铁芯单元均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贯穿相应的所述外铁芯单元,以用于定位相应的所述外铁芯单元。
21.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
CN202120875860.5U 2021-04-26 2021-04-26 电机及电器设备 Active CN214543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5860.5U CN214543890U (zh) 2021-04-26 2021-04-26 电机及电器设备
PCT/CN2021/120333 WO2022227387A1 (zh) 2021-04-26 2021-09-24 电机及电器设备
JP2023553327A JP2024508153A (ja) 2021-04-26 2021-09-24 モータ及び電気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5860.5U CN214543890U (zh) 2021-04-26 2021-04-26 电机及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43890U true CN214543890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7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75860.5U Active CN214543890U (zh) 2021-04-26 2021-04-26 电机及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438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9549A (zh) * 2022-05-09 2022-12-09 浙江大学 电磁泵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9549A (zh) * 2022-05-09 2022-12-09 浙江大学 电磁泵
CN115459549B (zh) * 2022-05-09 2023-03-03 浙江大学 电磁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43890U (zh) 电机及电器设备
CN106321506B (zh) 转子组件以及电驱动泵
CN111255735A (zh) 电驱动泵
US8113774B2 (en) Fan frame and heat dissipation fan incorporating the fan frame
CN111490612B (zh) 电机转子、电机和电子水泵
CN208226708U (zh) 转子总成和电机
CN113054783A (zh) 电机及电器设备
CN110829665A (zh) 定子组件、电机和泵
BRPI0903281A2 (pt) lÂmina para estator para um motor elÉtrico
CN110112844A (zh) 一种双凸极永磁电机
CN214900431U (zh) 电机端盖、电机及电器设备
WO2022227387A1 (zh) 电机及电器设备
CN212435443U (zh) 电机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08522548U (zh) 转子总成和电动机
CN209860690U (zh) 定子总成、具有其的电机和食物料理机
CN221227268U (zh) 一种基于盘式电机的冷却结构
CN219412984U (zh) 无马达壳的散热风扇
CN111463923A (zh) 电机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WO2023108914A1 (zh) 电机、动力总成及助力自行车
CN219802047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机
CN218569949U (zh) 转子、永磁电机及压缩机
CN215300394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壳体
CN117543893A (zh) 转子组件及电机
CN219345029U (zh) 一种风机风道和洗衣机
CN217904170U (zh) 一种水冷式永磁同步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