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5831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05831U
CN214505831U CN202023118616.9U CN202023118616U CN214505831U CN 214505831 U CN214505831 U CN 214505831U CN 202023118616 U CN202023118616 U CN 202023118616U CN 214505831 U CN214505831 U CN 214505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hielding
shielding shell
differential signal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186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186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05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05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05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沿横向间隔排列的多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及多个第一接地端子,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第一接地端子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屏蔽壳围绕在对应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以形成立体的屏蔽空间,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一差分信号端子采用不同的成型方式,使得第一接地端子沿横向方向占用的空间较小,在不改变相邻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排布距离的同时,使得在相邻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之间有空间同时容纳屏蔽壳的至少部分和第一接地端子,屏蔽壳对相邻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行四面屏蔽,且第一接地端子沿横向延伸有凸出部与屏蔽壳接触,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多对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多对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沿左右方向交替排布,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均由同一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信号端子的板厚方向和接地端子的板厚方向均为上下方向,相邻两对信号端子之间容易产生信号干扰,导致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差,不利于高频传输,虽然接地端子能隔离相邻两对信号端子在左右方向两侧的信号干扰,但接地端子的屏蔽面积有限,且无法对相邻两对信号端子在上下方向的信号干扰进行隔离,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想到在每对信号端子的***设屏蔽壳,这样设置虽然能够实现对信号端子对四周的信号干扰进行隔离,但因屏蔽壳占用原来用于设置接地端子的空间,导致无法在相邻两对信号端子之间设置接地端子,缺少接地端子导致接地效果差,倘若要使屏蔽壳接地,则屏蔽壳的结构较复杂,不但加大制造难度和增加制造成本,而且组装困难。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壳围绕在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以形成立体的屏蔽空间,第一接地端子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在不改变相邻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排布距离的同时,使第一接地端子和屏蔽壳同时收容于绝缘本体,既能对相邻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行四面屏蔽,而且第一接地端子沿横向延伸有凸出部与屏蔽壳接触,接地效果好,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第一接地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沿横向方向排列,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第一主体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前延伸的一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第一尾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板厚方向为垂直于横向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第二主体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前延伸的一第二接触部及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后端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一第二尾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板厚方向为横向方向,每一所述第二主体部沿横向方向延伸有至少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多个屏蔽壳,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多个所述屏蔽壳与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屏蔽壳围绕在对应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以形成立体的屏蔽空间,每一所述凸出部与对应相邻的所述屏蔽壳的侧壁沿横向方向相接触。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一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向后凹设有一插槽,所述插槽沿上下方向的两侧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上方,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一突伸部,所述突伸部朝向远离所述插槽的方向凸设延伸,所述第一侧壁设有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收容槽和多个第二收容槽,每一所述屏蔽壳收容于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收容槽,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对应收容于每一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与对应相邻的所述第一收容槽相连通,所述凸出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
进一步,所述第二侧壁收容于有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的多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侧壁收容有一接地件,所述接地件沿上下方向遮盖多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所述接地件向前延伸有多个第一弹臂和向后延伸有多个第二弹臂,多个所述第一弹臂凸伸入所述插槽,当一对接插头***所述插槽时,多个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对接插头的接地部相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弹臂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弹臂抵接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
进一步,所述第一收容槽向上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面,所述屏蔽壳的顶壁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一遮蔽盖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且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所述遮蔽盖位于多个所述屏蔽壳的上方且与多个所述屏蔽壳的顶壁相接触。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面向下凹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沿横向方向延伸且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相连通,所述屏蔽壳的顶面高于或平齐所述凹槽的底面,所述遮蔽盖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遮蔽盖与多个所述屏蔽壳的顶壁通过点焊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二主体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沿横向方向位于两个所述屏蔽壳之间,所述第二主体部沿横向方向撕裂有两个所述凸出部,两个所述凸出部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横向两侧的两个所述屏蔽壳分别与两个所述凸出部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屏蔽壳的顶壁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屏蔽壳的底壁沿前后方向的长度,每一所述屏蔽壳包围对应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前端向下延伸并且凸出于所述屏蔽壳外,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屏蔽壳的底壁的前方。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位于所述屏蔽壳的外部,所述第二主体部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屏蔽壳的顶壁的长度,所述第二主体部沿上下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屏蔽壳的侧壁的宽度,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屏蔽壳的侧壁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尾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后并向上弯折延伸,所述第二尾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后端顶部向上凸设形成,所述第二尾部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尾部的板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尾部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尾部的后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所述第二主体部顶部向上凸设有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二尾部的前方且与所述第二尾部间隔设置,所述挡止部挡止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
进一步,所述屏蔽壳具有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一弯折片,所述弯折片包括自所述屏蔽壳的后端面向上弯折的一弯折部及自所述弯折部向前延伸的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挡止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
进一步,每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所述第一主体部共同镶埋于一绝缘块,所述绝缘块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屏蔽壳自前向后套设于所述绝缘块,所述绝缘块的后端两侧分别向上凸设有一凸块,所述屏蔽壳的后端两侧分别凹设有容纳所述凸块的缺口,所述凸块挡止于所述缺口的前壁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板厚方向为横向方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采用不同的成型方式,使得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沿横向方向占用的空间较小,为所述屏蔽壳的设置提供足够的空间,在不改变相邻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排布距离的同时,使得在相邻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之间有空间同时容纳所述屏蔽壳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既能达到所述屏蔽壳对相邻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行四面屏蔽的效果,而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屏蔽壳的侧壁相接触,又能保证所述屏蔽壳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接触更紧密,保证接地良好,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2为遮蔽盖未组装至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3为第一接地端子、端子组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电连接器的另一个视角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8为图7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7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接地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接地端子与两个屏蔽壳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848839080000041
Figure BDA00028488390800000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9,此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为SAS插座,用以与一对接插头(未图示)相对接,并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插头为SAS插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以为卡缘连接器或其他接口的插座,用以与电子卡或可匹配的插头配合,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多个第一接地端子22、多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3以及多个第二接地端子24。
请参阅图1、图5及图6,所述绝缘本体1沿横向方向延伸且呈纵长状,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基部11及自所述基部11向前延伸的一对接部12,自所述基部11两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两个导引柱13,所述对接部12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一插槽121,用以供所述SAS插头***,所述插槽121沿上下方向的两侧具有相对设置一第一侧壁122和一第二侧壁123,所述第一侧壁122位于所述第二侧壁123的上方,所述第一侧壁122设有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收容槽1221和多个第二收容槽1222,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1221和多个所述第二收容槽1222自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向前凹设并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122,所述第二侧壁123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一第一部分1231、一第二部分123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231和所述第二部分1232之间的一突伸部1233,所述第一部分1231沿横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1232沿横向方向的长度,所述突伸部1233自所述第二侧壁123朝向远离所述插槽121的方向突伸,所述第二部分1232和所述突伸部1233也设有端子(未标号)。
请参阅图4、图5及图8,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和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布于所述第一侧壁122,每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包括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第一主体部211,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向前延伸的一第一接触部212,所述第一接触部212向下突伸进入所述插槽121,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第一尾部213,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所述第一接触部212的厚度方向和所述第一主体部211的厚度方向均为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尾部213的厚度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第一尾部213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向后并向上弯折延伸。
请参阅图4、图5及图9,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包括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第二主体部221,自所述第二主体部221向前延伸的一第二接触部222以及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221后端的一第二尾部223,所述第二接触部222向下突伸进入所述插槽121,所述第二尾部223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所述第二接触部222的厚度方向和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厚度方向以及所述第二尾部223的厚度方向均为横向方向,所述第二尾部223自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后端顶部向上凸设形成,所述第二尾部223的强度高且占用空间小,所述第二尾部223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尾部213的板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尾部213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尾部223的后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使得所述第一尾部213和所述第二尾部223焊接至所述电路板的同一表面。
请参阅图4和图6,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顶部向上凸设有一挡止部2211,所述挡止部2211位于所述第二尾部223的前方与所述第二尾部223间隔设置,所述挡止部2211挡止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的后方,避免在组装过程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过分向前***所述第二收容槽1222,所述挡止部2211与所述第二尾部22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尾部223与所述挡止部2211之间的空隙有助于爬锡,使锡覆盖所述第二尾部223的表面,焊接效果好。
请参阅图2、图7及图8,所述绝缘本体1固定有多个屏蔽壳3,多个所述屏蔽壳3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且与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屏蔽壳3围绕在对应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以形成立体的屏蔽空间,每一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横向方向延伸有至少一凸出部2212,所述凸出部2212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每一所述凸出部2212与对应相邻的所述屏蔽壳3的侧壁沿横向方向相接触,相比现有的第一接地端子22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形成,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厚度方向为横向方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采用不同的成型方式,使得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沿横向方向占用的空间较小,为所述屏蔽壳3的设置提供足够的空间,在不改变相邻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排布距离的同时,使得在相邻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有空间同时容纳所述屏蔽壳3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所述屏蔽壳3对相邻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行四面屏蔽的效果,而所述凸出部2212与所述屏蔽壳3的侧壁相接触,保证所述屏蔽壳3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接触更紧密,保证接地良好,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请参阅图3、图4及图8,每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共同镶埋于一绝缘块4,所述绝缘块4收容于所述第一侧壁122,所述屏蔽壳3自前向后套设于对应所述绝缘块4,所述屏蔽壳3的顶壁朝向所述绝缘块4延伸有一弹片31,所述绝缘块4凹设有与弹片31相卡扣的一卡槽41,所述绝缘块4的后端两侧分别向上凸设有一凸块42,所述屏蔽壳3的后端两侧分别凹设有容纳所述凸块42的缺口32,所述凸块42挡止于所述缺口32的前壁面,将所述屏蔽壳3与所述绝缘块4之间固定。将一个所述绝缘块4、共同镶埋于同一个所述绝缘块4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环绕在相应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和相应的所述绝缘块4***的一个所述屏蔽壳3组成一个端子组件。
请参阅图5和图6,多个所述屏蔽壳3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1221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屏蔽壳3收容于对应所述第一收容槽1221,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与多个所述第二收容槽122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收容于对应每一所述第二收容槽1222,所述第二收容槽1222与对应相邻的所述第一收容槽1221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横向方向撕裂有一个所述凸出部2212,所述凸出部2212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相邻的所述第一收容槽1221,以与对应相邻的所述屏蔽壳3的侧壁相抵接。
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位于所述屏蔽壳3外,方便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屏蔽壳3的顶壁的长度,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上下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屏蔽壳3的侧壁沿上下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二主体部221呈片状,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上下方向的板面的面积大,便于从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撕裂出所述凸出部2212。
请参阅图3和图8,所述屏蔽壳3的顶壁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屏蔽壳3的底壁沿前后方向的长度,每一所述屏蔽壳3包围对应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一主体部211,所述第一接触部212自所述第一主体部211的前端向下延伸并且凸出于所述屏蔽壳3外,所述第一接触部212位于所述屏蔽壳3的底壁的前方,所述屏蔽壳3的底壁的长度较所述屏蔽壳3的顶壁的长度短,以对所述第一接触部212进行让位。所述第一收容槽1221包括上下相连通槽的一第一槽(未标号)和一第二槽(未标号),所述第一槽位于所述第二槽的上方,所述第一槽的前壁面位于所述第二槽的前壁面的前方,所述屏蔽壳3的顶壁的前端面挡止于所述第一槽的前壁面的后方,所述屏蔽壳3的底壁的前壁面挡止于所述第二槽的前壁面的后方。
请参阅图2和图8,每一所述第一收容槽1221向上贯穿所述第一侧壁122的顶面,所述屏蔽壳3的顶壁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一遮蔽盖5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22且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面,所述遮蔽盖5位于多个所述屏蔽壳3的上方且与多个所述屏蔽壳3的顶壁相接触,通过所述遮蔽盖5将多个所述屏蔽壳3串接在一起,提高屏蔽效果,因所述遮蔽盖5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面,便于组装所述遮蔽盖5,减少制造所述绝缘本体1的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盖5的两侧分别向下弯折有臂部与遮盖于所述第二侧壁123的遮蔽件接触,提高屏蔽效果。
请参阅图2和图8,所述第一侧壁122的顶面向下凹设有一凹槽1223,所述凹槽1223沿横向方向延伸且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1221相连通,所述屏蔽壳3的顶面与所述凹槽1223的底面相平齐,所述遮蔽盖5位于所述凹槽1223内,所述遮蔽盖5与多个所述屏蔽壳3的顶壁通过点焊固定,保证所述遮蔽盖5与多个所述屏蔽壳3接触稳定,确保多个所述屏蔽壳3之间相互导通,提高屏蔽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壳3的顶面高于所述凹槽1223的底面,或者所述第一侧壁122未向下凹设所述凹槽,所述屏蔽壳3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一侧壁122的顶面。
请参阅图2及图8,所述屏蔽壳3具有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一弯折片33,所述弯折片33包括自所述屏蔽壳3的后端面向上弯折的一弯折部331及自所述弯折部331向前延伸的一限位部332,所述限位部332挡止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将所述屏蔽壳3沿上下方向定位在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屏蔽壳3稳固的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而不易发生位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332水平设置。
请参阅图1、图7及图9,多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3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二侧壁123,在本实施例中,多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3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收容于所述第一部分1231,每一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3和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包括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固定部241,自所述固定部241向前延伸且显露于所述插槽121的一导接部242,自所述固定部241向后延伸的一焊接部243,多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3和多个第二接地端子24的所述固定部241共同镶埋于一绝缘件6,所述绝缘件6安装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1231,所述第一部分1231收容有一接地件7,所述接地件7固定于所述绝缘件6且位于所述固定部241的上方,所述接地件7延伸有卡臂71与所述绝缘件6顶面向下凹设的凹陷部61相卡接,从而将所述接地件7与所述绝缘件6固定。
请参阅图1和图9,所述接地件7向前延伸有多个第一弹臂72和向后延伸有多个第二弹臂73,多个所述第一弹臂72、多个所述第二弹臂73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二弹臂73与对应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的所述固定部241相抵接,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的所述固定部241的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件6的顶面以便与对应所述第二弹臂73相抵接,多个所述第一弹臂72向上凸伸入所述插槽121,当所述SAS插头***所述插槽121,多个所述第一弹臂72与所述SAS插头的接地部相接触,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的所述导接部242和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弹臂72与所述SAS插头的同一个接地端子的接地部相接触,所述SAS插头先与所述对接部12接触,然后再与所述第一弹臂72接触,使得所述SAS插头无需设置额外接地件7,也能提高电连接器100和SAS插头的整体接地效果,保证高频信号的传输。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231也收容有与多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3对应的多个遮蔽壳,每一所述遮蔽壳环绕在对应的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3的***,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沿横向方向设有凸部与对应所述遮蔽壳相接触。
请参阅图10和图11,此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横向方向撕裂有两个所述凸出部2212,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横向方向位于两个所述屏蔽壳3之间,两个所述凸出部2212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横向两侧的两个所述屏蔽壳3分别与两个所述凸出部2212相抵接,第一接地端子22屏蔽壳3第一接地端子22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21两侧的两个所述遮蔽壳分别与同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的两个所述凸出部2212接触,使相邻两个所述屏蔽壳3之间相互导通,通过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将多个所述屏蔽壳3串联在一起,提高屏蔽效果。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连接关系和所述第一实施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一主体部211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的所述第二主体部221的板厚方向为横向方向,每一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横向方向延伸有所述凸出部2212,所述凸出部2212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多个所述屏蔽壳3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且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每一所述屏蔽壳3围绕在对应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以形成立体的屏蔽空间,每一所述凸出部2212与对应相邻的所述屏蔽壳3的侧壁沿横向方向相接触,相比现有的第一接地端子22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形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采用不同的成型方式,使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横向方向占用相邻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的空间较小,在不改变相邻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的排布距离的同时,使得在相邻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有空间同时容纳所述屏蔽壳3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既能达到所述屏蔽壳3对相邻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行四面屏蔽的效果,而所述凸出部2212与所述屏蔽壳3的侧壁相接触,又能保证所述屏蔽壳3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接触紧密,保证接地良好,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2、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横向方向位于两个所述屏蔽壳3之间,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横向方向撕裂有两个所述凸出部2212,两个所述凸出部2212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横向两侧的两个所述屏蔽壳3分别与同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的两个所述凸出部2212相抵接,使得相邻两个所述屏蔽壳3之间相互导通,通过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将多个所述屏蔽壳3串联在一起,提高屏蔽效果。
3、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位于所述屏蔽壳3外,方便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上下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屏蔽壳3的侧壁沿上下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二主体部221呈片状,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沿上下方向的板面的面积大,便于从所述第二主体部221撕裂出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凸出部2212以与两个所述屏蔽壳3的侧壁相接触。
4、所述第一侧壁122设有***述屏蔽壳3的所述第一收容槽1221,所述第一收容槽1221向上贯穿所述第一侧壁122的顶面,所述屏蔽壳3的顶壁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所述遮蔽盖5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22且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面,所述遮蔽盖5位于多个所述屏蔽壳3的上方且与多个所述屏蔽壳3的顶壁相接触,通过所述遮蔽盖5将多个所述屏蔽壳3串联在一起,提高屏蔽效果,因所述遮蔽盖5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面,便于组装所述遮蔽盖5,减少制造所述绝缘本体1的难度,同时不会过多占用所述绝缘本体1内部的空间,不会增加所述绝缘本体1的体积。
5、所述第一侧壁122的顶面向下凹设有所述凹槽1223,所述凹槽1223沿横向方向延伸且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1221相连通,所述屏蔽壳3的顶面高于或平齐所述凹槽1223的底面,所述遮蔽盖5位于所述凹槽1223内,所述遮蔽盖5与多个所述屏蔽壳3的顶壁通过点焊固定,保证所述遮蔽盖5与多个所述屏蔽壳3接触稳定,确保多个所述屏蔽壳3之间相互导通,提高屏蔽效果。
6、所述屏蔽壳3具有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所述弯折片33,所述弯折片33包括自所述屏蔽壳3的后端面向上弯折的所述弯折部331及自所述弯折部331向前延伸的所述限位部332,所述限位部332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表面接触,将所述屏蔽壳3沿上下方向定位在所述绝缘本体1,使所述屏蔽壳3稳固的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而不易发生位移。
7、所述接地件7向前延伸有多个所述第一弹臂72和向后延伸有多个所述第二弹臂73,多个所述第一弹臂72、多个所述第二弹臂73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二弹臂73与对应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相抵接,当所述SAS插头***所述插槽121,多个所述第一弹臂72与所述SAS插头的接地部相接触,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4和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弹臂72与所述SAS插头的同一个接地端子的接地部相接触,使得所述SAS插头无需设置额外接地件,也能提高电连接器100和所述SAS插头的整体接地效果,保证高频信号的传输。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
多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第一接地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沿横向方向排列,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第一主体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前延伸的一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第一尾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板厚方向为垂直于横向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由金属板材下料成型,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第二主体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前延伸的一第二接触部及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后端且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一第二尾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板厚方向为横向方向,每一所述第二主体部沿横向方向延伸有至少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内;
多个屏蔽壳,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多个所述屏蔽壳与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屏蔽壳围绕在对应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以形成立体的屏蔽空间,每一所述凸出部与对应相邻的所述屏蔽壳的侧壁沿横向方向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一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向后凹设有一插槽,所述插槽沿上下方向的两侧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上方,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一突伸部,所述突伸部朝向远离所述插槽的方向凸设延伸,所述第一侧壁设有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收容槽和多个第二收容槽,每一所述屏蔽壳收容于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收容槽,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对应收容于每一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与对应相邻的所述第一收容槽相连通,所述凸出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收容于有沿横向方向间隔排列的多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侧壁收容有一接地件,所述接地件沿上下方向遮盖多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所述接地件向前延伸有多个第一弹臂和向后延伸有多个第二弹臂,多个所述第一弹臂凸伸入所述插槽,当一对接插头***所述插槽时,多个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对接插头的接地部相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弹臂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弹臂抵接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向上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面,所述屏蔽壳的顶壁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一遮蔽盖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且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所述遮蔽盖位于多个所述屏蔽壳的上方且与多个所述屏蔽壳的顶壁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面向下凹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沿横向方向延伸且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相连通,所述屏蔽壳的顶面高于或平齐所述凹槽的底面,所述遮蔽盖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遮蔽盖与多个所述屏蔽壳的顶壁通过点焊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沿横向方向位于两个所述屏蔽壳之间,所述第二主体部沿横向方向撕裂有两个所述凸出部,两个所述凸出部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横向两侧的两个所述屏蔽壳分别与两个所述凸出部相抵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的顶壁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屏蔽壳的底壁沿前后方向的长度,每一所述屏蔽壳包围对应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前端向下延伸并且凸出于所述屏蔽壳外,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屏蔽壳的底壁的前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位于所述屏蔽壳的外部,所述第二主体部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屏蔽壳的顶壁的长度,所述第二主体部沿上下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屏蔽壳的侧壁的宽度,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屏蔽壳的侧壁相抵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后并向上弯折延伸,所述第二尾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后端顶部向上凸设形成,所述第二尾部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尾部的板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尾部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尾部的后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顶部向上凸设有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二尾部的前方且与所述第二尾部间隔设置,所述挡止部挡止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具有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一弯折片,所述弯折片包括自所述屏蔽壳的后端面向上弯折的一弯折部及自所述弯折部向前延伸的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挡止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所述第一主体部共同镶埋于一绝缘块,所述绝缘块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屏蔽壳自前向后套设于所述绝缘块,所述绝缘块的后端两侧分别向上凸设有一凸块,所述屏蔽壳的后端两侧分别凹设有容纳所述凸块的缺口,所述凸块挡止于所述缺口的前壁面。
CN202023118616.9U 2020-12-21 2020-12-21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4505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18616.9U CN214505831U (zh) 2020-12-21 2020-12-21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18616.9U CN214505831U (zh) 2020-12-21 2020-12-21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05831U true CN214505831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09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18616.9U Active CN214505831U (zh) 2020-12-21 2020-12-2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058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9979A (zh) * 2022-02-18 2022-06-17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7572046A (zh) * 2024-01-16 2024-02-20 深圳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高频测试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9979A (zh) * 2022-02-18 2022-06-17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4639979B (zh) * 2022-02-18 2024-05-17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7572046A (zh) * 2024-01-16 2024-02-20 深圳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高频测试连接器
CN117572046B (zh) * 2024-01-16 2024-04-12 深圳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高频测试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51158U (zh) 背板连接器
US8337247B2 (en) Power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etallic shell
CN109390803B (zh) 电连接器
CN112886340B (zh) 电连接器
CN112260010B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CN110504594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9301546B (zh) 电连接器
CN214505831U (zh) 电连接器
CN113422243A (zh) 电连接器
CN214754451U (zh) 电连接器
CN110416829B (zh) 电连接器
CN209981537U (zh) 电连接器
CN209860271U (zh) 电连接器
CN109301544B (zh) 电连接器
CN215600595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9119787B (zh) 电连接器
CN212725673U (zh) 电连接器
CN211480373U (zh) 电连接器
CN216850408U (zh) 电连接器
CN220797311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12242619B (zh) 电连接器
CN213753310U (zh) 卡缘连接器
CN220984889U (zh) 电连接器
CN213484116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CN209747784U (zh) 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