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41856U - 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41856U
CN214341856U CN202021513837.3U CN202021513837U CN214341856U CN 214341856 U CN214341856 U CN 214341856U CN 202021513837 U CN202021513837 U CN 202021513837U CN 214341856 U CN214341856 U CN 214341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inner cavity
air
cavity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138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涛
吴卫锋
罗冯
钟昌理
皮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138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41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41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41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装置,包括箱体组件、进风件、第一加热模块、第一挡风件和第二挡风件,箱体组件包括外罩以及具有烹饪腔的内腔体,外罩设置在内腔体的外侧且与至少部分内腔体的外表面形成散热风道,进风件设置在散热风道内,第一加热模块设置在散热风道内且位于内腔体的顶部,第一挡风件设置在散热风道内且遮挡于第一加热模块的迎风端,以使散热风道内的经过第一加热模块的气流被分流,第二挡风件设置在内腔体的外侧且位于内腔体的底部,第二挡风件用于阻隔散热风道内的气流经过内腔体的底部。通过设置第一挡风件和第二挡风,小功率、小体积的进风件即可满足进风需求,增大了烹饪腔的容积,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烹饪装置(例如微波炉或电烤箱等)通常包括外罩、进风件、加热模块和具有烹饪腔的内腔体,外罩与内腔体的外表面间隔设置以形成散热风道,进风件和加热模块分别设置在散热风道内,散热风道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外界连通。当对食物进行烹饪时,食物放置在烹饪腔内,加热模块启动,从而实现对食物的加热烹饪,在烹饪过程中,进风件启动,使得外界空气经进风口进入到散热风道且在散热风道内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的空气再经过出风口排出,从而改善外罩表面的温升,避免烫伤用户的情况发生。
现有技术中,在内腔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与散热风道连通的出风口,进风件启动后,散热风道内经过热交换的空气经两个出风口排出,为了保证散热效果,通常需要使用大功率、大体积的进风件。但是,由于进风件的体积增大,导致了进风件安装空间的增大,在烹饪装置体积不变的前提下,烹饪腔的容积被压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由于进风件体积大而导致烹饪腔的容积被压缩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
箱体组件,所述箱体组件包括外罩以及具有烹饪腔的内腔体,所述外罩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外侧且与至少部分所述内腔体的外表面形成散热风道;
进风件,所述进风件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内且用于所述散热风道的进风;
第一加热模块,所述第一加热模块用于加热所述烹饪腔,所述第一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内腔体的顶部;
第一挡风件,所述第一挡风件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内且遮挡于所述第一加热模块的迎风端,以使所述散热风道内的经过所述第一加热模块的气流被分流;
第二挡风件,所述第二挡风件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内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挡风件用于阻隔所述散热风道内的气流经过所述内腔体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外罩设置在内腔体的外侧且两者间隔设置,外罩与内腔体所述间隔的空间形成散热风道,第一加热模块和进风件均设置在设置在散热风道内且内腔体的顶部配合,第一挡风件挡在第一散热模块的迎风端,即第一散热模块朝向进风方向的端面被第一挡风件遮挡,由于第二挡风件设置在内腔体的底部,散热风道内的气流无法通过内腔体的底部进行流动。当烹饪装置对食物进行烹饪时,食物被放置在内腔体的烹饪腔内,第一加热模块启动,以便对位于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进风件启动,使得外界冷空气进入到散热风道内且在散热风道内流动且进行热交换,第一挡风件将流经内腔体顶部的空气进行分流,以均匀降低内腔体的顶部的热量,第二挡风件对内腔体的底部进行遮挡,散热风道内的空气不流经内腔体的底部以缩短散热风道的长度,通过设置第一挡风件和第二挡风件,降低烹饪装置表面温升的基础上,有效缩短了散热风道的长度,小功率、小体积的进风件即可满足进风需求,从而增大了烹饪腔的容积,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组件还包括前板,所述前板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前部且与所述烹饪腔贯通,所述第一挡风件的一端与所述前板间隔设置,所述前板与所述外罩配合,所述前板、所述内腔体的外表面、所述外罩和所述第一挡风件的所述一端之间构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所述散热风道中的气流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组件还包括后板,所述后板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后部且与所述前板平行,所述第一挡风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板间隔设置,所述后板与所述外罩配合,所述后板、所述内腔体的外表面、所述外罩和所述第一挡风件的所述另一端之间构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用于所述散热风道中的气流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风件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加热模块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板上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底部,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前板、所述后板和所述外罩配合,所述底板、所述前板、所述后板和所述外罩在所述内腔体的一侧构成所述散热风道的进风端,所述第二挡风件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内腔体之间且用于将所述底板与所述内腔体的外表面之间的空间和所述进风端隔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端连通,所述进风件设置在所述进风端且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模块,所述第二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进风端且与所述内腔体的外表面配合,所述第二加热模块用于加热所述烹饪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所述前板、所述后板和所述外罩在所述内腔体的另一侧构成所述散热风道的出风端,所述外罩上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出风端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风件为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内腔体的外表面粘接配合;
并且/或者所述第二挡风件为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二柔性件与所述内腔体的外表面粘接配合。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烹饪设备A-A部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烹饪设备B-B部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烹饪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外罩未示出,图中黑色箭头表示气流的方向)。
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烹饪装置,101为散热风道,102为第二通道,103为第一通道,104为进风端,105为出风端;
10为门组件;
20为箱体组件,21为前板,22为外罩,23为后板,231为第一出风口,232为进风口,24为内腔体,241为烹饪腔,242为拱起结构,25为底板;
30为第一挡风件;
40为第二挡风件;
50为第一加热模块,51为发热管,52为发热管罩;
60为进风件;
70为第二加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烹饪装置100,烹饪装置100包括箱体组件20、进风件60、第一加热模块50、第一挡风件30和第二挡风件40,箱体组件20包括外罩22以及具有烹饪腔241的内腔体24,外罩22设置在内腔体24的外侧且与至少部分内腔体24的外表面形成散热风道101,进风件60设置在散热风道101内且用于散热风道101的进风,第一加热模块50用于加热烹饪腔241,第一加热模块50设置在散热风道101内且位于内腔体24的顶部,第一挡风件30设置在散热风道101内且遮挡于第一加热模块50的迎风端,以使散热风道101内的经过第一加热模块50的气流被分流,第二挡风件40设置在内腔体24的外侧且位于内腔体24的底部,第二挡风件40用于阻隔散热风道101内的气流经过内腔体24的底部。
具体地,外罩22设置在内腔体24的外侧且两者间隔设置,外罩22与内腔体24间隔的空间形成散热风道101,第一加热模块50和进风件60均设置在设置在散热风道101内且内腔体24的顶部配合,第一挡风件30挡在第一散热模块的迎风端,即第一散热模块朝向进风方向的端面被第一挡风件30遮挡,由于第二挡风件40设置在内腔体24的底部,散热风道101内的气流无法通过内腔体24的底部进行流动。当烹饪装置100对食物进行烹饪时,食物被放置在内腔体24的烹饪腔241内,第一加热模块50启动,以便对位于烹饪腔241内的食物进行加热,进风件60启动,使得外界冷空气进入到散热风道101内且在散热风道101内流动且进行热交换,第一挡风件30将流经内腔体24顶部的空气进行分流,以均匀降低内腔体24的顶部的热量,第二挡风件40对内腔体24的底部进行遮挡,散热风道101内的空气不流经内腔体24的底部以缩短散热风道101的长度,通过设置第一挡风件30和第二挡风件40,降低烹饪装置100表面温升的基础上,有效缩短了散热风道101的长度,小功率、小体积的进风件60即可满足进风需求,从而增大了烹饪腔241的容积,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另外,第一加热模块50和第一挡风件30均与外罩22间隔设置,第一挡风件30对第一加热模块50的迎风端进行了遮挡,散热风道101内的空气经由第一挡风件30与外罩22之间的间隙通过,并且经过第一加热模块50与外罩22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空气能够通过热交换带走第一加热模块50表面的热量,避免了烹饪装置100局部温升过高的情况,保证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内腔体24为矩形结构,当烹饪装置100放置于承载端面且用户面向烹饪装置100时,内腔体24远离承载端面的一侧为内腔体24的顶部,内腔体24靠近承载端面的一侧为内腔体24的底部,内腔体24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内腔体24的前部,内腔体24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内腔体24的后部,内腔体24位于用户左手侧的侧部为内腔体24的左侧部,内腔体24位于用户右手侧的侧部为内腔体24的右侧部,内腔体24的宽度是指自内腔体24的前部至内腔体24的后部的距离。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挡风件30沿内腔体24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一挡风件3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加热模块50迎风端的宽度,从而保证了第一挡风件30对第一加热模块50的遮挡效果,避免了空气进入到第一加热模块50内部使得第一加热模块50的加热效果受到影响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图2至图4所示,箱体组件20还包括前板21,前板21设置在内腔体24的前部且与烹饪腔241贯通,第一挡风件30的一端与前板21间隔设置,前板21与外罩22配合,前板21、内腔体24的外表面、外罩22和第一挡风件30的一端之间构成第一通道103,第一通道103用于散热风道101中的气流通过。具体地,内腔体24的前部设有与烹饪腔241连通的开口端,前板21上设有与开口端向适配的开口结构,当前板21与内腔体24的前部配合时,开口结构与开口端对应设置,使得烹饪腔241能够经前板21与外界连通,外罩22的部分边沿与前板21配合,从而使得外罩22与内腔体24的顶部间隔设置,以在内腔体24的顶部形成散热风道101。第一挡风件30沿内腔体24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一挡风件30与前板21间隔设置,散热风道101内的空气能够经前板21、内腔体24的外表面、外罩22和第一挡风件30的一端之间构成第一通道103通过,从而对内腔体24顶部靠近前板21一侧的位置进行降温,进而避免了烹饪装置100表面温升过高导致烫伤用户的情况发生。另外,通过设置第一通道103,有效避免了使用大功率、大体积的进风件60,进一步避免了烹饪腔241的容积受到影响。
需要理解的是,当用户使用烹饪装置100时,前板21与用户的距离较近,通过设置第一通道103,使得前板21的温升得到了有效降低,从而进一步避免了烹饪装置100温升过高导致烫伤用户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内腔体24与前板21配合位置的尺寸小于前板21的尺寸,当内腔体24与前板21配合完成后,前板21的边缘凸出于内腔体24的外表面,当前板21与外罩22配合后,有效保证了外罩22与前板21的间隔设置,进而保证了散热风道101的强度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箱体组件20还包括后板23,后板23设置在内腔体24的后部且与前板21平行,第一挡风件30的另一端与后板23间隔设置,后板23与外罩22配合,后板23、内腔体24的外表面、外罩22和第一挡风件30的另一端之间构成第二通道102,第二通道102用于散热风道101中的气流通过。具体地,后板23与前板21平行设置且与内腔体24的后部配合,外罩22的部分边缘与前板21配合,外罩22的部分边缘与后板23配合,使得外罩22将内腔体24的顶部封闭以形成散热风道101,进风件60使得空气在内腔体24的顶部流动,利用热交换,从而将热量带走,避免了烹饪装置100的顶部温升过高,保证了用户使用的安全。同时,空气能够经后板23、内腔体24的外表面、外罩22和第一挡风件30的另一端之间构成第二通道102通过,从而对内腔体24顶部靠近后板23一侧的位置进行降温,进而避免了烹饪装置100表面温升过高导致烫伤用户的情况发生。另外,通过设置二通道,有效避免了使用大功率、大体积的进风件60,进一步避免了烹饪腔241的容积受到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内腔体24与后板23配合位置的尺寸小于后板23的尺寸,当内腔体24与后板23配合完成后,后板23的边缘凸出于内腔体24的外表面,当后板23与外罩22配合后,有效保证了外罩22与后板23的间隔设置,进而保证了散热风道101的强度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挡风件3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加热模块50的高度。具体地,通过将第一挡风件30的高度保持在大于或等于第一加热模块50的高度,从而有效保证了第一挡风件30对第一加热模块50的遮挡效果,进而避免了空气进入到第一加热模块50的内部而带走第一加热模块50的热量,保证了加热模块对食物的加热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第一加热模块50包括发热管51和发热管罩52,其中,发热管51设置在发热管罩52内,发热管罩52与内腔体24的顶部配合,第一挡风件3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发热管罩52的高度,第一挡风件30与内腔体24的顶部配合且对发热管罩52的迎风端进行遮挡,空气经发热管罩52与外罩22之间的空间经过,从而将发热管罩52表面的热量带走,实现了对烹饪装置100的均匀散热,进一步避免了烹饪装置100温升过高的情况发生。
另外,本申请中,如图2至图4所示,在内腔体24的顶部设有拱起结构242,该拱起结构242自烹饪腔241向内腔体24的外部拱起形成的,设置拱起结构242来增大烹饪腔241的容积,第一挡风件3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拱起结构242的高度,即第一挡风件30实现对拱起结构242的迎风侧的遮挡,通过设置第一挡风件30,使得进入内腔体24的顶部的空气被分割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通过第一通道103流动,第二部分通过第二通道102流动,第三部分位于拱起结构242和发热管罩52的上方流动,进一步提高了烹饪装置100的散热效果,避免了烹饪装置100表面温升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后板23上设有第一出风口231,第一出风口231与第二通道102连通。具体地,后板23的边缘凸出于内腔体24的顶部,第一出风口231设置在后板23上且与第二通道102连通,当空气经第二通道102流动时,空气通过热交换将第二通道102附近的热量带走,并且经过热交换后的空气经第一出风口231排出到烹饪装置100的外部。通过设置第一出风口231,从而缩短了第一通道103的长度,避免了使用大功率、大体积的进风件60为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有效缩小了进风件60的体积,使得烹饪腔241的容积得到了进一步地增大。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第一出风口231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一出风口231沿第二通道102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保证了空气经第一出风口231排出的效果。使得烹饪装置100表面温升得到了进一步地降低。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箱体组件20还包括底板25,底板25设置在内腔体24的底部,底板25分别与前板21、后板23和外罩22配合,底板25、前板21、后板23和外罩22在内腔体24的一侧构成散热风道101的进风端104,第二挡风件40设于底板25和内腔体24之间且用于将底板25与内腔体24的外表面之间的空间和进风端104隔离。具体地,底板25设置在内腔体24的底部,前板21、后板23和外罩22分别与底板25配合,使得内腔体24外侧形成散热风道101结构,其中,第二挡风件40设置在底板25与内腔体24的底部之间,使得散热风道101在内腔体24的底部被分隔。当烹饪装置100被放置在承托端面上时,底板25与承托端面接触,后板23通常靠墙设置,内腔体24的顶部、内腔体24的左侧部以及内腔体24的右侧部所对应的外罩22的位置属于用户易于接触位置,散热风道101覆盖了内腔体24的顶部、内腔体24的左侧部以及内腔体24的右侧部,从而避免了用户出现烫伤的情况,保证了用户的使用安全。
另外,底板25的边缘位于内腔体24的底部且凸出于内腔体24的表面,外罩22为C型结构,外罩22的边缘分别与前板21、后板23以及底板25配合,从而在内腔体24的周向形成C型结构的散热风道101,本申请中,进风端104位于内腔体24的右侧部,进风件60将空气自进风端104引入到散热风道101,并且驱动空气在散热风道101内流动后排出,从而实现了烹饪腔241的散热。
进一步地,后板23上设有进风口232,进风口232与进风端104连通,进风件60设置在进风端104且与进风口232对应设置。具体地,当烹饪装置100被放置在承托端面上时,通常后板23朝向墙面,将进风口232设置在后板23上,避免了进风口232对烹饪装置100整体外观的影响,从而保证了烹饪装置100整体外观的一致性。
需要指出的是,进风件60为风机,通过将进风件60与进风口232对应设置,能够有效保证进风量,进一步降低了风机的功率和体积,进一步提高了烹饪腔241的容积。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烹饪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加热模块70,第二加热模块70设置在进风端104且与内腔体24的外表面配合,第二加热模块70用于加热烹饪腔241。具体地,第一加热模块50设置在内腔组件的顶部,第二加热模块70设置在内腔体24的侧部,当第一加热模块50和第二加热模块70同时启动时,能够实现对烹饪腔241内食物的多角度加热,进而使得食物加热更加均匀,提高了食物的加热品质。
另外,将第二加热模块70设置在进风端104,进风件60将外部空气引入到进风端104,利用空气的流动实现了对第二加热模块70的降温,降低了第二加热模块70的故障率。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第二加热模块70为微波发生装置,从而使得食物受热均匀,提高了食物烹饪的品质。
进一步地,底板25、前板21、后板23和外罩22在内腔体24的另一侧构成散热风道101的出风端105,外罩22上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出风端105连通。具体地,出风端105与进风端104分别位于内腔体24的两个侧部,本申请中,进风端104位于内腔体24的右侧部,出风端105位于内腔体24的左侧部,进风件60将空气经进风端104引入,沿进风端104向上流动,第一挡风件30对空气进行分流,使得空气分别经第一加热模块50与外罩22之间的空间、第一通道103以及第二通道102流动,再向下流动至出风端105,最后经第二出风口排出,进一步地保证了烹饪装置100外表面稳定降低,保证了用户使用的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出风口靠近底板25一侧设置,进一步保证了散热风道101对烹饪装置100的散热效果。另外,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二出风口沿内腔体24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保证了出风的效果,保证了烹饪装置100的散热性能。
另外,第一通道103、第二通道102、进风端104和出风端105均为散热风道101的组成部分,通过散热风道101的设置方式,有效降低了进风件60的功率和体积,从而提高了烹饪腔241的容积。
进一步地,第一挡风件30为第一柔性件,第一柔性件与内腔体24的外表面粘接配合。第一挡风件30为第一柔性件且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内腔体24的外表面配合,第一柔性件便于在散热风道101内布置,能够提高对空气的遮挡效果,进一步降低了烹饪装置100表面的温升。另外,粘接配合的方式便于装配,有效提高了烹饪装置100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第二挡风件40为第二柔性件,第二柔性件与内腔体24的外表面粘接配合,第二挡风件40为第二柔性件且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内腔体24的外表面配合,第二柔性件便于在内腔体24的底部布置,能够提高对空气的遮挡效果。另外,粘接配合的方式便于装配,有效提高了烹饪装置100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烹饪装置100还包括门组件10,门组件10枢转设置在前板21上,以打开或关闭烹饪腔241。通过设置门组件10能够实现烹饪腔241与外界的隔离,避免食物烹饪过程中,外部环境因素对食物的影响,提高了食物的卫生品质。
另外,上述烹饪装置为微波炉或电烤箱,该烹饪装置的其它的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包括:
箱体组件(20),所述箱体组件(20)包括外罩(22)以及具有烹饪腔(241)的内腔体(24),所述外罩(22)设置在所述内腔体(24)的外侧且与至少部分所述内腔体(24)的外表面形成散热风道(101);
进风件(60),所述进风件(60)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101)内且用于所述散热风道(101)的进风;
第一加热模块(50),所述第一加热模块(50)用于加热所述烹饪腔(241),所述第一加热模块(50)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101)内且位于所述内腔体(24)的顶部;
第一挡风件(30),所述第一挡风件(30)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101)内且遮挡于所述第一加热模块(50)的迎风端,以使所述散热风道(101)内的经过所述第一加热模块(50)的气流被分流;
第二挡风件(40),所述第二挡风件(40)设置在所述内腔体(24)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内腔体(24)的底部,所述第二挡风件(40)用于阻隔所述散热风道(101)内的气流经过所述内腔体(24)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组件(20)还包括前板(21),所述前板(21)设置在所述内腔体(24)的前部且与所述烹饪腔(241)贯通,所述第一挡风件(30)的一端与所述前板(21)间隔设置,所述前板(21)与所述外罩(22)配合,所述前板(21)、所述内腔体(24)的外表面、所述外罩(22)和所述第一挡风件(30)的所述一端之间构成第一通道(103),所述第一通道(103)用于所述散热风道(101)中的气流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组件(20)还包括后板(23),所述后板(23)设置在所述内腔体(24)的后部且与所述前板(21)平行,所述第一挡风件(30)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板(23)间隔设置,所述后板(23)与所述外罩(22)配合,所述后板(23)、所述内腔体(24)的外表面、所述外罩(22)和所述第一挡风件(30)的所述另一端之间构成第二通道(102),所述第二通道(102)用于所述散热风道(101)中的气流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件(3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加热模块(50)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23)上设有第一出风口(231),所述第一出风口(231)与所述第二通道(10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组件(20)还包括底板(25),所述底板(25)设置在所述内腔体(24)的底部,所述底板(25)分别与所述前板(21)、所述后板(23)和所述外罩(22)配合,所述底板(25)、所述前板(21)、所述后板(23)和所述外罩(22)在所述内腔体(24)的一侧构成所述散热风道(101)的进风端(104),所述第二挡风件(40)设于所述底板(25)和所述内腔体(24)之间且用于将所述底板(25)与所述内腔体(24)的外表面之间的空间和所述进风端(104)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23)上设有进风口(232),所述进风口(232)与所述进风端(104)连通,所述进风件(60)设置在所述进风端(104)且与所述进风口(232)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模块(70),所述第二加热模块(70)设置在所述进风端(104)且与所述内腔体(24)的外表面配合,所述第二加热模块(70)用于加热所述烹饪腔(24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5)、所述前板(21)、所述后板(23)和所述外罩(22)在所述内腔体(24)的另一侧构成所述散热风道(101)的出风端(105),所述外罩(22)上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出风端(105)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件(30)为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与所述内腔体(24)的外表面粘接配合;
并且/或者所述第二挡风件(40)为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二柔性件与所述内腔体(24)的外表面粘接配合。
CN202021513837.3U 2020-07-28 2020-07-28 烹饪装置 Active CN214341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3837.3U CN214341856U (zh) 2020-07-28 2020-07-28 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3837.3U CN214341856U (zh) 2020-07-28 2020-07-28 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41856U true CN214341856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30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13837.3U Active CN214341856U (zh) 2020-07-28 2020-07-28 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41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41668U (zh) 一种otr微波炉散热***
CN214341856U (zh) 烹饪装置
CN111195063A (zh) 散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5489194U (zh) 高效散热电力柜
CN212261133U (zh) 散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075636U (zh) 微波炉各器件抗干扰散热风道***
CN204853732U (zh) 一种变频空调电器盒及变频空调
CN215226749U (zh) 一种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的散热结构
CN213577615U (zh) 组合式烹饪器具
CN212785146U (zh) 变频柜
CN212015344U (zh) 腔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烤箱
CN212454125U (zh) 门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CN208973510U (zh) 一种蒸汽烤箱的排风结构
CN113842028B (zh) 烹饪器具
CN108317596B (zh) 一种用于加热器上的控制盒及取暖器
CN214592525U (zh) 烹饪设备的电气元件散热结构
CN111031766A (zh) 电烤箱散热风道及具有其的电烤箱
CN215112777U (zh) 底板组件及烹饪装置
CN214429900U (zh) 一种电加热烧烤炉的散热装置
CN213577619U (zh) 烹饪装置
CN111990877A (zh) 组合式烹饪器具
CN21769605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3909859U (zh) 一种烤箱门体结构及烤箱
CN221153831U (zh) 一种具有门体散热功能的烹饪一体机
CN212037241U (zh) 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