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2909U - 光源模块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块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2909U
CN213242909U CN202022265604.2U CN202022265604U CN213242909U CN 213242909 U CN213242909 U CN 213242909U CN 202022265604 U CN202022265604 U CN 202022265604U CN 213242909 U CN213242909 U CN 213242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light source
source module
opening
modul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656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贤昌
官东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2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2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创作为一种光源模块连接器,应用在一光源模块。光源模块连接器包含一板端、一线端与一线材。光源模块连接器提供板端型、线材型与混合型的态样。在板端型中,通过在板端配置导电端子的位置,以决定导电端子电性接触线材的哪一个导线;在线材型中,通过移除线材的绝缘层而显露出线材的导线,以决定导电端子电性接触线材的哪一个导线;或者,混合型式是混合使用板端型与线材型。

Description

光源模块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创作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在光条(Light bar)的光源模块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液晶显示面板的组成中,主要除了液晶层之外,另一重要的是发光层,液晶层需要通过发光层才能显示画面。
现有技术的发光层是由多组的发光二极管模块所构成,这些发光二极管分布在液晶层下,通过发光二极管产生的面光源而作用在液晶层。
多组的发光二极管模块之间,是通过总线线进行连接,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有不同的尺寸,发光二极管模块需要根据尺寸而进行客制化的设计,因而对于电路布局设计有其限制;再者,若发光二极管模块有损坏时,必需整组替换,不仅花费高且更换不易。
有鉴于此,本创作提出一种光源模块连接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创作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连接器,包含板端、线端与线材,通过线端组合线材而能够结合光源模块的板端,以达成驱动光源模块的目的。
本创作的第二目的是根据光源模块连接器,通过配置位在板端的导电端子,以决定导电端子导通位在线材哪一条导线。
本创作的第三目的是根据光源模块连接器,通过移除线材的绝缘层而显露出导线,以决定导线电性连接位在板端的哪一个导电端子。
本创作的第四目的是根据光源模块连接器,提供定位柱与定位孔,以确保在定位柱结合定位孔之后,导线能够被定位在导电端子。
本创作的第五目的是根据光源模块连接器,提供导线配置转接件以连接线材的导线,进而驱动光源模块。
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创作提供一种光源模块连接器,应用在一光源模块。光源模块连接器包含一板端、一线端与一线材。板端形成一第一导电端子与一第一卡扣件。板端模块能够设置在光源模块,让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电性连接光源模块。线端结合板端。线端形成一容置空间、一开口与一第二卡扣件。第一卡扣件卡扣第二卡扣件,让线端固定在板端及让开口对应第一导电端子。线材设置在容置空间。线材具有一绝缘层、一第一导线与一第二导线。绝缘层包覆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且在线材相应于开口的一处移除绝缘层而显露出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其中,通过在板端配置第一导电端子的位置,以决定第一导电端子的另一端穿过开口电性接触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的一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创作提供一种光源模块连接器,应用在一光源模块。光源模块连接器包含一板端、一线端与一线材。板端形成一第一导电端子、一第二导电端子与一第一卡扣件。板端模块能够设置在光源模块,让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与第二导电端子分别的电性连接光源模块。线端结合板端。线端形成一容置空间、一开口与一第二卡扣件。第一卡扣件卡扣第二卡扣件,让线端固定在板端及让开口对应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线材设置在容置空间。线材具有一绝缘层、一第一导线与一第二导线。绝缘层包覆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且在线材相应于第一导电端子的开口的一处移除绝缘层而显露出第一导线。其中,根据线材移除绝缘层显露出第一导线,以决定第一导电端子的另一端穿过开口电性接触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电端子的另一端穿过开口而接触绝缘层而绝缘第二导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创作的光源模块连接器是通过数种态样,用以连接光源模块。第一种态样,通过改变板端的导电端子的配置位置来选择导通哪一个导体,其优点一次可以移除线材某一区域的绝缘层,只要通过导电端子的配置,就可以决定导通哪一个导线;第二种态样,通过改变线材的导体的显露位置来选择导通哪一个导电端子,其优点是板端可以使用同一种导电端子的配置,只要改变线材显露导线的位置,就可以决定导通哪一个导电端子;第三种态样,结合上述的态样。
本创作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板端的详细示意图。
图3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线端的详细示意图。
图4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线材的俯视图。
图5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线材接触第一导电端子的俯视图。
图6是本创作第二实施例的光源模块连接器应用在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说明本创作图6的板端的示意图。
图8是说明本创作图6的线材的俯视图。
图9是本创作第三实施例光源模块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 电路板
10、10’、10” 光源模块连接器
12 板端
122 第一导电端子
124 第一卡扣件
126 第二导电端子
14 线端
144 开口
146 第二卡扣件
148 定位柱
16、16’ 线材
162 绝缘层
164 第一导线
166 第二导线
168 定位孔
18 盖体
20 导线配置转接件
SP 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创作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藉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创作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在本创作中,是使用「一」或「一个」来描述本文所述的单元、元件和组件。此举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且对本创作的范畴提供一般性的意义。因此,除非很明显的另指他意,否则此种描述应理解为包括一个、至少一个,且单数也同时包括多个。
在本创作中,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类似用语意欲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括物。举例而言,含有多个要件的一组件、结构、制品或装置不仅限于本文所列出的此等要件而已,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但却是该组件、结构、制品或装置通常固有的其他要件。除此之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确说明,用语「或」是指涵括性的「或」,而不是指排他性的「或」。
请参考图1,是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光源模块连接器10应用在一光源模块,例如光源模块为液晶显示屏幕的背光层。
光源模块连接器10包含一板端12、一线端14与一线材16。在另外一实施例中,光源模块连接器10还可以包含盖体18是结合线端14,以将线材16包覆在于后所提及的容置空间SP。
一并参考图2,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板端的详细示意图。在图2中,板端12形成一第一导电端子122与一第一卡扣件124。板端模块12能够设置在光源模块,让第一导电端子122的一端电性连接光源模块,以供传输电力或电子讯号。在此,第一导电端子122是以12个为例说明,板端12仅需要保留需要连接线材16的导线的第一导电端子122,不连接的部分则予以拆除。第一卡扣件124形成在板端12的周缘,在此,第一卡扣件124是以O型开口为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第一卡扣件124可为凸块。第一卡扣件124的结构的设计是相关于后续提及的第二卡扣件146的结构。
一并参考图3,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线端的详细示意图。线端14结合板端12。在图3中,线端14形成一容置空间SP、一开口144与一第二卡扣件146。当板端12与线端14结合时,第二卡扣件146卡扣第一卡扣件124,让线端14固定在板端12及让开口144对应第一导电端子122。容置空间SP可用在容置线材16。在此,开口144是以6个为例说明,其分别涵盖线材16的部分。第二卡扣件146形成在线端14的周缘,在此,第二卡扣件146是以凸块为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第二卡扣件146可为O型开口。因此,当第二卡扣件146卡扣第一卡扣件124时,凸块卡扣在O型开口内,使得线端14固定在板端12。在另一实施例中,线端14还可以包含定位柱148。
一并参考图4,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线材的俯视图。线材16可以设置在容置空间SP。在图4中,线材16具有一绝缘层162与多个导线。其中,这些导线为便于说明,在此是以第一导线164与一第二导线166为例说明。绝缘层16包覆第一导线164与第二导线166,使得第一导线164与第二导线164与线材16外部环境电性隔离。又在本实施例中,在线材16相应于开口144的一处移除绝缘层16而同时的显露出第一导线164与第二导线166,即是这些导线位在该处无绝缘层16的电性隔离。在另一实施例中,线材16还可以包含定位孔168,定位孔168对应定位柱148对应设置,以在定位柱148结合定位孔168之后,第一导线164与第二导线166定位在开口144。
一并参考图5,是说明本创作图1的线材接触第一导电端子的俯视图。在图5中,通过在板端12配置第一导电端子122的位置,以决定第一导电端子122的另一端穿过开口144电性接触第一导线164或第二导线166的一端。简言之,由于绝缘层16邻近于开口144的一处的绝缘层16都移除,使得所有导线(包含第一导线164与第二导线166)全部都显露在外。
因此,第一导电端子122设置的位置只要经过设计配置,可以利用第一导电端子122来接触被设定的导通的导线,在此,第一导电端子122连接第一导线164。
请参考图6,是本创作第二实施例的光源模块连接器应用在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中,光源模块连接器10’同样的应用在光源模块2,光源模块连接器1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板端12与线端14。其不同的是在于线材16’的部分。在另外一实施例中,光源模块连接器10’也可以包含盖体18,盖体18的功能如前所述。
在此,板端12形成第一导电端子122、第二导电端子126与第一卡扣件124,一并参考图7,第一导电端子122在此表示需要被导通的部分,而第二导电端子126在此表示不需要被导通。在此,第一导电端子122与第二导电端子126的总数是以20个为例说明。
线端14的说明如前所述,在此不赘述。
一并参考图8,是说明本创作图6的线材的俯视图。在图8中,线材16’不同于前述线材16’在开口144一处把线材16的绝缘层162全部移除,线材16’仅在特别的导线的一处移除绝缘层,在本实施例中,是假设第一导线164需要被设计连接第一导电端子122和第二导线166没有连接第二导电端子126。因此,根据线材16’移除绝缘层162显露出第一导线164,可以决定第一导电端子122的另一端穿过开口144电性接触第一导线164。另外,线材16’仅只在第一导线164的一处移除绝缘层162而未在第二导线166的一处移除绝缘层162,故在第二导电端子126的另一端穿过开口144而接触绝缘层板162时,而第二导电端子126与第二导线166之间绝缘,未有电性连接。
因此,第一导线164只要经过设计进一步移除绝缘层162,则可以用来选择与第一导电端子122或第二导电端子126进行导通。
根据上述所描述,由于第一实施例是由板端12的导电端子来选择导线,故称为板端型;又,第二实施例是由线材16’移除绝缘层162的位置以显露出导线来选择导电端子,故称为线材型。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个背光层可以同时使用板端型与线材型,如此同时采用的类型可以称为混合型。
一并参考图9,是本创作第三实施例光源模块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在图9中,光源模块连接器10”除具有第一实施例的板端12、线端14、线材16与盖体18之外,或除具有第二实施例的板端12、线端14、线材16’与盖体18之外,还包含导线配置转接件20。
板端12、线端14、线材16,16与盖体18的说明如前所述,在此不赘述。
导线配置连接件20具有多个针脚(图未示),这些针脚可以连接第一导线164与第二导线166的另一端,通过针脚可以通过跳线、转接等方式,对第一导线164与第二导线166进行配置。
虽然本创作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创作的精神和范围内,举凡依本创作权利要求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方法及数量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创作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源模块连接器,应用在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连接器包含:
板端,形成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卡扣件,所述板端模块供设置在所述光源模块,让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光源模块;
线端,结合所述板端,所述线端形成容置空间、开口与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件,让所述线端固定在所述板端及让所述开口对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以及
线材,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线材具有绝缘层、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且在所述线材相应于所述开口的一处移除所述绝缘层而显露出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
其中,通过在所述板端配置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位置,以决定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导线或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卡扣件为凸块及所述第二卡扣件为O型开口,通过所述凸块结合所述O型开口,让所述第一卡扣件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卡扣件为O型开口及所述第二卡扣件为凸块,通过所述凸块结合所述O型开口,让所述第一卡扣件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盖体,结合所述线端,以将所述线材包覆在所述容置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线端还形成定位柱和所述线材形成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对应所述定位孔设置,以在所述定位柱结合所述定位孔之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定位在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线材还包含导线配置转接件,所述导线配置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
7.一种光源模块连接器,应用在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连接器包含:
板端,形成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一卡扣件,所述板端模块供设置在所述光源模块,让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的电性连接所述光源模块;
线端,结合所述板端,所述线端形成容置空间、开口与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件,让所述线端固定在所述板端及让所述开口对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以及
线材,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线材具有绝缘层、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且在所述线材相应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所述开口的一处移除所述绝缘层而显露出所述第一导线;
其中,根据所述线材移除所述绝缘层显露出所述第一导线,以决定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导线或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而接触所述绝缘层而绝缘所述第二导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模块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盖体,结合所述线端,以将所述线材包覆在所述容置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模块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线端还形成定位柱和所述线材形成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对应所述定位孔设置,以在所述定位柱结合所述定位孔之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定位在所述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模块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线材还包含导线配置转接件,所述导线配置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
CN202022265604.2U 2020-04-10 2020-10-13 光源模块连接器 Active CN21324290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4313 2020-04-10
TW109204313U TWM601916U (zh) 2020-04-10 2020-04-10 光源模組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2909U true CN213242909U (zh) 2021-05-18

Family

ID=73544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65604.2U Active CN213242909U (zh) 2020-04-10 2020-10-13 光源模块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29405U (zh)
CN (1) CN213242909U (zh)
TW (1) TWM60191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2277A1 (en) * 2021-07-19 2023-01-26 Molex, Llc Busba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29405U (ja) 2020-12-03
TWM601916U (zh) 2020-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4126C (zh) 用于屏蔽线缆的插卡终端
US3731254A (en) Jumper for interconnecting dual-in-line sockets
US20090167287A1 (en)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a first group of wires from other wires of a multi-wire cable, test connector for use in this method and a kit comprising such a multi-wire cable and test connector
KR20050074560A (ko) 네트워크 접속 센싱 어셈블리
US20110216512A1 (en) Low Cost PCB Carrier and Connectivity System For Enclosed Electronics
KR101149748B1 (ko) 전기접속구조, 단자장치, 소켓, 전자부품시험장치 및 소켓의 제조방법
CN213242909U (zh) 光源模块连接器
JP4115484B2 (ja) 液晶パネル用検査装置
CN113517593A (zh) 光源模块连接器
EP0643448A1 (en) Coaxi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on 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3604233B2 (ja) 検査用ヘッド
US20040077189A1 (en) Adhesive interconnector
US20030148648A1 (en) Board connector
CN212485604U (zh) 光源连接模块及其连接器
US20070197054A1 (en) Coaxial connector
CN219065658U (zh) 一种测试用电路模块
JP2011249086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4234532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接続部及び接続構造
US2007014190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H11144817A (ja) 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ーブカード
CN113258324A (zh) 光源连接模块及其连接器
JP3578039B2 (ja)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の内部回路接続構造
JP3094351U (ja) ワニ口クリップを使用した基板検査構造
KR200157050Y1 (ko) Led 도트 매트릭스 모듈 접속장치
JPH1167385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を用いた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