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6852U - 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6852U
CN213026852U CN202021749371.7U CN202021749371U CN213026852U CN 213026852 U CN213026852 U CN 213026852U CN 202021749371 U CN202021749371 U CN 202021749371U CN 213026852 U CN213026852 U CN 213026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ole
copper sheet
lif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493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龙
赖鼎
聂宗军
梁勇
谭天
陈志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493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6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6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6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包括传送单元、上料单元、装配单元和出料单元;传送单元包括传送机构和设于传送机构上并能够对插套各部件进行输送的载具,上料单元、装配单元和出料单元皆沿着传送机构设置,载具具有水平和竖直两种状态,载具上间隔设置有三组能够分别安装三种铜片和接线端子的安装槽;上料单元包括接线端子上料装置、E极铜片上料装置、N极铜片上料装置和L极铜片上料装置四部分,接线端子上料装置、E极铜片上料装置、N极铜片上料装置和L极铜片上料装置分别负责将接线端子和三种铜片输送到载具上。具有能够对插套进行自动高效装配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插座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电器元件,插座包括面板、压板、保护门、弹簧、接线端子组件、插套和基座等零部件。其中插套分为二插插套和三插插套,三插插套包括L极铜片、N极铜片和E极铜片,其中L极铜片和N极铜片的结构相同对称设置,接线端子组件共有三组并分别与三组铜片相连。
现有的接线端子与相对应的插套的组装均为人工进行产品组装,劳动生产率不高;在产量逐年增长的情况下,人工操作,人员需求量随产量增加而递增,效率低且成本高,因此,需要一种代替人工的自动化机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包括用于装配铜片和接线端子的载具,将铜片和接线端子装配到载具上的上料单元,以及拧紧接线端子上的螺丝将铜片与接线端子相连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上连接有带动载具进行旋转的翻转机构,载具旋转到水平状态时上料单元装配接线端子,载具旋转到竖直状态时上料单元装配铜片。
优选地,所述载具上设有容纳接线端子和铜片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载具上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界处,所述两个面分别为水平状态时处于顶面的水平顶面和竖直状态时处于顶面的竖直顶面,所述载具旋转到水平状态时接线端子从水平顶面装入安装槽,所述载具旋转到水平状态竖直状态时铜片从竖直顶面装入安装槽且***接线端子中。
优选地,所述载具包括支撑台和铰接于支撑台内的旋转块,安装槽设置在旋转块上,支撑台顶部两侧均设有支撑座,旋转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台铰接,翻转机构与旋转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推进气缸、推进板、齿轮和齿条,推进板和推进气缸均水平设置并且推进气缸的活塞杆与推进板相连,支撑台的中部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导向槽,齿条水平设置并且滑移连接在导向槽内,齿轮连接于旋转块上并与铰接柱同轴设置,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所述推进板能够推动齿条运动,进而齿轮带动旋转块进行转动。
优选地,所述齿条靠近推进板的一侧设有限位块,推进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限位块位于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推进板通过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分别与限位块配合驱动齿条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包括安装多组载具的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圆环形的外环以及圆形或圆环形的内环,多组载具沿着外环的外边沿均匀设置;所述推进气缸和推进板仅设置一组,位于内环上,在每组载具上均设置齿轮、齿条和限位块,并且在推进板的第一挡块和多组载具的限位块之间插设有一环形的限位挡环,所述推进气缸和推进板随内环转动到与某个载具对应时,限位挡环限位导向第一挡块的位置使对应载具的限位块位于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
优选地,所述插座插套装配装置还包括设有载具的传送单元和出料单元;所述上料单元、装配单元和出料单元皆沿着传送机构设置,装配有接线端子和铜片的载具旋转到水平状态时,装配单元拧紧螺丝,出料单元用于将装配好的插套从载具上送出,载具旋转到竖直状态时,出料单元将插套从载具上送出。
优选地,所述载具上间隔设置有三组能够分别安装三种铜片和接线端子的安装槽,所述三种铜片分别为E极铜片、N极铜片和L极铜片;所述上料单元包括接线端子上料装置、E极铜片上料装置、N极铜片上料装置和L极铜片上料装置,接线端子上料装置、E极铜片上料装置、N极铜片上料装置和L极铜片上料装置分别负责将接线端子和三种铜片输送到载具上;所述装配单元包括E极锁螺丝装置和LN锁螺丝装置,E极锁螺丝装置用于将E极铜片与接线端子之间的螺丝拧紧;LN极锁螺丝装置用于将L极铜片与对应接线端子之间的螺丝拧紧,以及将N极铜片与相邻接线端子之间的螺丝拧紧;所述出料单元包括LN极插套出料工位和E极插套出料工位,LN极插套出料工位用于将装配完成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从载具上送出;E极插套出料工位用于将装配完成的E极插套从载具上送出。
优选地,所述LN极锁螺丝装置与LN极插套出料装置之间设有对载具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E极插套出料装置的后方设有不良品出料装置。
优选地,接线端子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架体、第一纵移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第一横移机构、第一抓取机构和第二抓取机构;第一纵移机构设于第一架体上并用于带动接线端子纵向移动,第一升降机构设于第一纵移机构上并用于带动接线端子上下升降,第一横移机构与第一升降机构相连并用于带动接线端子水平移动到不同安装槽的上方,第二抓取机构与第一升降机构相连并用于抓取L 极插套至安装槽内,第一抓取机构与第一横移机构相连并由第一横移机构推动进行横向移动使得第一抓取机构用于分别抓取N极接线端子和E极接线端子到不同的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抓取机构位于第二抓取机构的右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抓取机构包括第一爪夹气缸和第一卡爪,第一夹爪气缸具有两个活塞杆,第一卡爪共有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活塞杆相连,两个卡住沿着两者之间的中间位置对称竖直设置。两个第一卡爪相互靠近一侧的侧面为内壁面,每个内壁面上均设有上下设置的一对凸块,两个凸块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卡住螺丝头部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移机构包括第一横移气缸、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第一横移气缸和第一滑轨均横向设置并且与第一升降机构相连,第一滑块滑移连接在第一滑轨上并且与第一横移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一滑块的底部与第一夹爪气缸相连;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一支撑块,第一升降气缸竖直设置,第一支撑块水平连接于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部,第一支撑块的下方与第一横移气缸和第一滑块相连,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底部与第一抓取机构的气缸相连;所述第一纵移机构包括第一纵移气缸、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第一纵移气缸和第二滑轨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一支架上,第二滑块滑移连接于第二滑轨上并且与第一纵移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二滑块的侧壁与第一升降气缸相连。
优选地,所述E极铜片上料装置包括第二架体、第二纵移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三抓取机构;第二纵移机构设于第二架体上并用于带动E极铜片纵向移动,第二升降机构设于第二纵移机构上并用于带动E极铜片上下移动,第一旋转机构设于第二升降机构上并用于带动E极铜片进行旋转,第三抓取机构设于第二旋转机构上并用于抓取E极铜片。
优选地,所述第三抓取机构包括第二爪夹气缸和第二卡爪,第二夹爪气缸具有两个活塞杆,第二卡爪共有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活塞杆相连,两个卡住沿着两者之间的中间位置对称竖直设置,两个第二卡爪相互靠近一侧的侧面为内壁面,其中一个卡爪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卡爪的内壁面底部结合形成第一卡槽;另一卡爪的内侧壁上开设有T形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底部与卡爪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卡住固定接触片和弹性接触片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气缸和第一转盘,第一旋转气缸水平设置在第一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一转盘水平连接于第一夹爪气缸的下方,第一转盘与第一夹爪的顶部相连,第一旋转气缸工作时,带动第一转盘转动并带动第一爪夹气缸转动;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升降气缸和第二支撑块,第二升降气缸竖直设置,第二支撑块水平连接于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部,第二支撑块的下方与第一旋转气缸相连,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底部与第二抓取机构的气缸相连;第二纵移机构包括第二纵移气缸、第三滑轨和第三滑块,第二纵移气缸和第三滑轨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二支架上,第三滑块滑移连接于第三滑轨上并且与第二纵移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三滑块的侧壁与第二升降气缸相连。
优选地,所述N极铜片上料装置包括架体、第三纵移机构、第三升降机构、第二旋转机构和第四抓取机构,N极铜片上料装置与E极铜片上料装置共有同一架体,即第二架体,第三纵移机构设于第二架体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纵向移动,第三升降机构设于第三纵移机构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上下移动,第一旋转机构设于第三升降机构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进行旋转,第四抓取机构设于第三旋转机构上并用于抓取N极铜片。
优选地,所述第四抓取机构包括第三爪夹气缸和第三卡爪,第三夹爪气缸具有两个活塞杆,第三卡爪共有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活塞杆相连,两个卡住沿着两者之间的中间位置对称竖直设置,两个第三卡爪相互靠近一侧的侧面为内壁面,其中一个卡爪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与卡爪的内壁面底部结合形成第三卡槽;另一卡爪的内避免上设有低于第二卡爪的第三凸起,第三凸起与卡爪的内壁面底部结合形成第四卡槽,第四卡槽的横截面为内凹的V形结构,所述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结合用来卡住固定接触片和弹性接触片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气缸和第二转盘,第二旋转气缸水平设置在第二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二转盘水平连接于第二夹爪气缸的下方,第二转盘与第二夹爪的顶部相连;第三升降机构包括第三升降气缸和第三支撑块,第三升降气缸竖直设置,第三支撑块水平连接于第三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部,第三支撑块的下方与第二旋转气缸相连,第三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底部与第三抓取机构的气缸相连;第三纵移机构包括第三纵移气缸、第四滑轨和第四滑块,第三纵移气缸和第四滑轨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三支架上,第四滑块滑移连接于第四滑轨上并且与第三纵移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四滑块的侧壁与第三升降气缸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纵移气缸的缸体在第三纵移气缸的活塞杆的延长线上,两者相互倾斜设置,第二架体的顶部为三角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L极铜片上料机构包括第三架体、第四纵移机构、第四升降机构、第三旋转机构和第五抓取机构,第四纵移机构设于第三架体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纵向移动,第四升降机构设于第四纵移机构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上下移动,第一旋转机构设于第四升降机构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进行旋转,第五抓取机构设于第四旋转机构上并用于抓取N极铜片。
优选地,所述第五抓取机构与第四抓取机构结构相同。
优选地,第三旋转机构包括第三旋转气缸和第三转盘,第三旋转气缸水平设置在第三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三转盘水平连接于第三夹爪气缸的下方,第三转盘与第三夹爪的顶部相连;第四升降机构包括第四升降气缸和第四支撑块,第四升降气缸竖直设置,第四支撑块水平连接于第四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部,第四支撑块的下方与第二旋转气缸相连,第四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底部与第四抓取机构的气缸相连;第四纵移机构包括第四纵移气缸、第五滑轨和第五滑块,第四纵移气缸和第五滑轨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四支架上,第五滑块滑移连接于第五滑轨上并且与第四纵移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五滑块的侧壁与第四升降气缸相连。
优选地,所述E极锁螺丝装置包括第四架体、第五升降机构和第四旋转机构,第五升降机构设于第四架体上并用于带动第四旋转机构上下升降,第四旋转机构与第五升降机构相连并用于将E极接线端子上的螺丝拧紧。
优选地,所述第五升降机构包括第五升降气缸、第六滑轨和第六滑块,第五升降气缸和第六滑轨均竖直连接于第六支架上,第六滑轨设于第五升降气缸的下方,第六滑块竖直滑移连接于第六滑轨上并与第五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所述第六滑块包括设于上方的上支撑块、设于下方的下支撑块和连接于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之间的连杆,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均呈L形并且内侧与第六滑轨滑移连接;第四旋转机构包括第四旋转气缸、第一转杆和第一转头,第四旋转气缸竖直设于上支撑块上,第一转杆竖直设置并且上端与第四旋转气缸的活塞杆相连,下端穿过下支撑块并伸出,第一转头连接于第一转杆的下方,第一转头能够对插套上的螺丝进行拧紧。
优选地,所述LN极锁螺丝装置包括第五架体和两组锁螺丝机构,两组锁螺丝机构沿着两者的中间位置对称设置,锁螺丝机构包括第六升降机构和第五旋转机构,第六升降机构设于第五架体上并用于带动第五旋转机构上下升降,第五旋转机构与第六升降机构相连并用于将接线端子上的螺丝拧紧,两组第五旋转机构用于分别将L极接线端子和N极接线端子上的螺丝拧紧。
优选地,所述第六升降机构包括第六升降气缸、第七滑轨和第七滑块,第六升降气缸和第七滑轨均竖直连接于第七支架上,第七滑轨设于第六升降气缸的下方,第七滑块竖直滑移连接于第七滑轨上并与第六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七滑块包括设于上方的第五支撑块、设于下方的第六支撑块和连接于第五支撑块和第六支撑块之间的连杆,第五支撑块和第六支撑块均呈L形并且内侧与第七滑轨滑移连接;第五旋转机构包括第五旋转气缸、第二转杆和第二转头,第五旋转气缸竖直设于第五支撑块上,第二转杆竖直设置并且上端与第五旋转气缸的活塞杆相连,下端穿过第六支撑块并伸出,第二转头连接于第二转杆的下方,第二转头能够对插套上的螺丝进行拧紧。
优选地,E极锁螺丝装置和LN极锁螺丝装置的下方均设有位于载具外侧的压紧机构,压紧机构用于旋拧螺丝时将插套压紧,防止插套晃动。压紧机构包括支架、压紧气缸、压板和压块。支架竖直设于载具的外侧,压紧气缸水平连接于支架上,压板水平滑移连接于支架上并且一侧与压紧气缸的活塞杆相连,压块呈U形并水平设置,压块与压板远离压紧气缸的一侧相连。
优选地,所述LN极插套出料装置包括第六架体、第五纵移机构、第七升降机构、两组第六旋转机构、两组第六抓取机构和第一出料槽,第五纵移机构设于第六架体上并用于带动第LN极插套进行纵向移动,第七升降机构与第六纵移机构相连并用于LN极插套进行上下升降,两组第六旋转机构与均与第七升降机构相连并用于带动LN极插套进行旋转,两组第六抓取机构分别与两组第六旋转机构相连并分别用于抓取和松开L极插套和N极插套,第一出料槽倾斜设于第六抓取机构的外侧并用于接收抓取到此时的LN极插套。
优选地,所述第六抓取机构与第四抓取机构和第五抓取机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六旋转机构包括第六旋转气缸和第六转盘,第六旋转气缸水平设置在第六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六转盘水平连接于第六夹爪气缸的下方,第六转盘与第六夹爪的顶部相连,第六旋转气缸工作时,带动第六转盘转动并带动第六爪夹气缸转动;第七升降机构包括第七升降气缸和第七支撑块,第七升降气缸竖直设置,第七支撑块水平连接于第七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部,第七支撑块的下方与第二旋转气缸相连,第七支撑块的底部两侧分别与两组第六旋转机构相连;第五纵移机构包括第五纵移气缸、第八滑轨和第八滑块,第五纵移气缸和第八滑轨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五支架上,第八滑块滑移连接于第八滑轨上并且与第五纵移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八滑块的侧壁与第五升降气缸相连。
优选地,所述E极插套出料装置包括第七架体、第六纵移机构、第八升降机构、第七旋转机构、第七抓取机构和第二出料槽,第六纵移机构设于第七架体上并用于带动第E极插套进行纵向移动,第八升降机构与第七纵移机构相连并用于E极插套进行上下升降,第七旋转机构与第八升降机构相连并用于带动E 极插套进行旋转,第七抓取机构与第七旋转机构相连并用于抓取和松开E极插套,第二出料槽倾斜设于第七抓取机构的外侧并用于接收抓取到此时的E极插套。
优选地,所述第七抓取机构与第三抓取机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七旋转机构包括第七旋转气缸和第七转盘,第七旋转气缸水平设置在第七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七转盘水平连接于第七夹爪气缸的下方,第七转盘与第七夹爪的顶部相连;第八升降机构包括第八升降气缸和第八支撑块,第八升降气缸竖直设置,第八支撑块水平连接于第八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部,第八支撑块的下方与第二旋转气缸相连,第八支撑块的底部两侧分别与两组第六旋转机构相连;第五纵移机构包括第五纵移气缸、第九滑轨和第九滑块,第五纵移气缸和第九滑轨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五支架上,第九滑块滑移连接于第九滑轨上并且与第五纵移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九滑块的侧壁与第八升降气缸相连。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八架体、感应气缸、感应架和三根感应柱,感应柱的底部设有用于感应插套装配完成度的感应器,感应气缸设于第八架体上并用于带动感应柱上下升降,感应架设于感应气缸的活塞杆底部并且竖直滑块和滑轨配合以滑移连接在感应架上,三根感应柱并排竖直设置并且均与感应架相连,三根感应器分别检测载具上的三个插套。
优选地,所述不良品出料装置包括第九架体、第九升降机构、拨动机构和不良品盒子。第九升降机构设于第九架体上并用于带动拨动机构上下升降,拨动机构与第九升降机构相连并用于将不良品插套拨动到不良品盒子内,不良品盒子设于拨动机构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九升降机构包括第九升降气缸和第九支撑块,第九升降气缸竖直设置并且活塞杆朝上,第九支撑块水平设置第九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拨动机构包括拨动气缸、滑动杆和拨块,拨动气缸水平设于支撑块上,滑动杆与拨动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支撑块顶部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槽,滑动杆水平滑移连接在滑动槽内,拨块共有三组并且竖直连接于滑动杆靠近载具的一端,拨块的底部设有与安装槽的宽度相同的凸头,凸头用于***到安装槽内侧以将插套拨出。
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上料装置、E极铜片上料装置、N极铜片上料装置和 L极铜片上料装置的取料端均设有振动盘,每个振动盘的料道出口处均设有分料装置。
优选地,与接线端子上料装置的振动盘为第一振动盘,第一振动盘共有两个料道,与第一振动盘相连的分料装置为第一分料装置,第一分料装置包括设于振动盘架体上的第一分料气缸、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板和与第一支板相连的第一分料块,第一分料块滑移连接于振动盘架体的支架上,第一分料块上并排开设有三个第一分料槽,三个第一分料槽的中间一个用于输送E极接线端子,三个第一分料槽的两侧分别用于输送N极接线端子和L 极接线端子。
优选地,与E极铜片相连的振动盘为第二振动盘,第二振动盘的料道出口处设有第二分料装置,第二分料装置包括于振动盘架体上的第二分料气缸、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板和与第二支板相连的第二分料块,第二分料气缸和第二分料块均水平设置,第二分料块滑移连接于振动盘架体的支架上,第二支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料气缸和第二分料块相连,第二分料块上开设有与第二振动盘连通的第二分料槽。
优选地,与N极铜片相连的振动盘为第三振动盘,第三振动盘的料道出口处设有第三分料装置,第三分料装置包括于振动盘架体上的第三分料气缸、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竖直设置的第三支板和与第三支板相连的第三分料块,第三分料块上开设有与第三振动盘连通的第三分料槽。
优选地,与L极铜片相连的振动盘为第四振动盘,第四振动盘的料道出口处设有第四分料装置,第四分料装置包括于振动盘架体上的第四分料气缸、与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竖直设置的第四支板和与第四支板相连的第四分料块,第四分料块滑移连接于振动盘架体的支架上,第四分料气缸竖直设于第四支板的侧方,第四支板穿过振动盘架体并分别与第四分料气缸和第四分料块相连,第四分料块上开设有与第四振动盘连通的第四分料槽。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通过载具的旋转设置,使得便于装配接线端子和铜片,能够大大简化装配设置的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此外,通过传送单元、上料单元、装配单元和出料单元四大模块四个模块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插座插套的自动装配。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载具设计,可以配置各种结构的上料单元、装配单元和出料单元,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传送单元内的载具能够通过翻转机构进行翻转,对接线端子进行安装、锁螺丝、检测、不合格插套出料时,载具处于水平状态,翻转机构不工作;当对各铜片进行安装以及对合格插套时,推进气缸的活塞杆伸张时,推动推进板向前伸出,此时第二挡块与限位块相贴,第二挡块推动限位块和齿条向前进行滑动,齿条带动齿轮和旋转块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载具转动到竖直状态;当载具从竖直状态复位时,推进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推进推进板向后滑动,此时第一挡块与限位块相贴,第一挡块拉动限位块和齿条滑动,齿条带动齿轮和旋转块逆时针在转动,从而实现载具转动到水平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座插套装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载具的水平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载具的竖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机构与载具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机构与载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E极铜片上料装置和N极铜片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L极铜片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E极锁螺丝装置和LN极锁螺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LN极插套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E极插套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不良品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6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7所示,一种插座插套,为三插插套,三插插套包括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L极插套包括L极铜片和L极接线端子;N极插套包括N极铜片和N极接线端子;E极插套包括E极铜片和E极接线端子。E极铜片组装在插座内后位于另外两个插套之间,L极铜片和N极铜片通过E极铜片对称设置,每个铜片均有两端,一端设有与插头的插销相连的插孔,另一端设有与接线端子相连的螺丝连接片,三组接线端子分别与三组铜片的螺丝连接片相连,接线端子包括E极接线端子和LN极接线端子,每个接线端子上均设有与螺丝连接片相连的螺丝。拧紧接线端子上的螺丝,将螺丝连接片与接线端子相互固定。每个铜片上均包括对应设置的固定接触片和弹性接触片,固定接触片和弹性接触片之间形成用于插头上的插销***的插槽。
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传送单元、上料单元、装配单元和出料单元四大模块。
传送单元包括传送机构1和设于传送机构1上并能够对插套各部件进行输送的载具11。上料单元、装配单元和出料单元皆沿着传送机构1设置,上料单元用于将铜片和接线端子装配到载具11上,装配单元用于拧紧接线端子上的螺丝将铜片与接线端子相连,出料单元用于将装配好的插套从载具11上移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改进点,所述载具11具有水平和竖直两种状态,并且常态下处于水平状态。所述载具11上连接有带动载具11进行旋转的翻转机构,载具11旋转到水平状态时上料单元装配接线端子,载具11旋转到竖直状态时上料单元装配铜片。
本实用新型通过载具11的旋转设置,使得便于装配接线端子和铜片,能够大大简化装配设置的结构,提高装配效率。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载具设计,可以配置各种结构的上料单元、装配单元和出料单元,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2-3所示,所述载具11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载具11上设有容纳接线端子和铜片的安装槽117,所述安装槽117位于载具11上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界处,所述两个面分别为水平状态时处于顶面的水平顶面111和竖直状态时处于顶面的竖直顶面112,所述载具11旋转到水平状态时接线端子从水平顶面111 装入安装槽117,所述载具1旋转到水平状态竖直状态时铜片从竖直顶面112装入安装槽117且***接线端子中,所述载具1再旋转到水平状态时拧紧接线端子上的螺丝将接线端子与铜片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2-3所示,载具11上间隔设置有三组能够分别安装三种铜片和接线端子的安装槽117,所述三种铜片分别为E极铜片、N极铜片和L极铜片。安装槽117的开口从水平顶面111延伸至载具11的一侧的竖直顶面112,常态下载具11顶部的平面为水平顶面111,位于水平顶面111的一侧并且具有安装槽117开口的侧平面为竖直顶面112,接线端子从水平顶面111安装到安装槽 117内,三种铜片从竖直顶面112安装到安装槽117内。
如图1所示,上料单元包括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E极铜片上料装置3、N 极铜片上料装置4和L极铜片上料装置5四部分。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E极铜片上料装置3、N极铜片上料装置4和L极铜片上料装置5分别负责将接线端子和三种铜片输送到载具11上。
装配单元包括E极锁螺丝装置6和LN锁螺丝装置两部分。E极锁螺丝装置 6用于使E极铜片与接线端子相连,将E极铜片与接线端子之间的螺丝拧紧;LN 极锁螺丝装置7用于L极铜片和N极铜片分别与对应的接线端子相连,将L极铜片与对应接线端子之间的螺丝拧紧、N极铜片与对应接线端子之间的螺丝拧紧。装配有接线端子和铜片的载具11旋转到水平状态时,装配单元拧紧螺丝。
出料单元包括LN极插套出料工位和E极插套出料工位两部分。LN极插套出料工位用于将装配完成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从载具11上送出;E极插套出料工位用于将装配完成的E极插套从载具11上送出。载具11旋转到竖直状态时,出料单元将插套从载具11上送出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LN极锁螺丝装置7与LN极插套出料装置8之间设有对载具11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74,检测装置74对运送到此处的载具11上的各插套进行检测,检测是否装配到位。
为了将检测不合格的产品送出,在E极插套出料装置9的后方设有不良品出料装置97,不良品出料装置97将装配不合格的插套从载具11上送出。
当然,作为一种变劣方案,也可以不设置检测装置74和不良品出料装置97。
如图4、图5所示,载具11上连接有能够带动载具11进行旋转的翻转机构 12,对接线端子进行安装、锁螺丝、检测、不合格插套出料时,载具11处于水平状态;当对各铜片进行安装以及对合格插套进行出料时,翻转机构12带动载具11旋转到竖直状态。
优选地,为了能够实现载具11的旋转,如图3所示,载具11包括支撑台 113和铰接于支撑台113内的旋转块115,支撑台113呈矩形并且其顶部两侧均设有支撑座114,旋转块115的两侧均设有铰接柱116,两个铰接柱116分别伸入到两个支撑座114内实现与支撑台113的铰接,翻转机构与旋转块115连接。
翻转机构12包括推进气缸121、推进板122、齿轮123和齿条124。推进板 122和推进气缸121均水平设置并且推进气缸121的活塞杆与推进板122相连,支撑台113的中部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导向槽,齿条124水平设置并且滑移连接在导向槽内,齿轮123连接于旋转块115上并与铰接柱116同轴设置,齿轮123 与齿条124相互啮合。齿条124在导向槽内滑动时,推动齿轮123转动,进而齿轮123带动旋转块115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载具11的转动。
齿条124靠近推进板122的一侧设有水平设置的连接块125,连接块125靠近推进板122的一侧向上伸出有圆柱形的限位块126。推进板122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挡块127和第二挡块128,限位块126位于第一挡块127和第二挡块 128之间,推进板122通过第一挡块127和第二挡块128分别与限位块126配合驱动齿条124往复运动。
对接线端子进行安装、锁螺丝、检测、不合格插套出料时,载具11处于水平状态,翻转机构不工作;当对各铜片进行安装以及对合格插套出料时,推进气缸121的活塞杆伸张时,推动推进板122向前伸出,此时第二挡块128与限位块126相贴,第二挡块128推动限位块126和齿条124向前进行滑动,齿条 124带动齿轮123和旋转块115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载具11转动到竖直状态;当载具11从竖直状态复位时,推进气缸121的活塞杆收缩,推进推进板122向后滑动,此时第一挡块127与限位块126相贴,第一挡块127拉动限位块126 和齿条124滑动,齿条124带动齿轮123和旋转块115逆时针在转动,从而实现载具11转动到水平状态。
为了能够实现处于不同工位下的载具11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的转换,同时有效节省材料,所述传送机构1包括圆环形的外环以及圆形或圆环形的内环,多组载具11沿着外环的外边沿均匀设置,将推进气缸121和推进板122仅设置一组,位于内环上,在每组载具11上均设置齿轮123、齿条124和限位块126,并且在推进板122的第一挡块127和多组载具11的限位块126之间插设有一环形的限位挡环129,所述推进气缸121和推进板122随内环转动到与某个载具 11对应时,限位挡环129限位导向第一挡块127的位置使对应载具11的限位块126始终位于第一挡块127和第二挡块128之间,这样仅需一组推进气缸121和推进板122即可实现将各载具11旋转到竖直状态和复位到水平状态,有效节省空间和材料。
优选地,如图6、图7所示,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包括第一架体21、第一纵移机构22、第一升降机构23、第一横移机构24、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26。第一纵移机构22设于第一架体21上并用于带动接线端子纵向移动,第一升降机构23设于第一纵移机构22上并用于带动接线端子上下升降,第一横移机构24与第一升降机构23相连并用于带动接线端子水平移动到不同安装槽117的上方,第二抓取机构26与第一升降机构23相连并用于抓取L极插套至安装槽117内,第一抓取机构25与第一横移机构24相连并由第一横移机构 24推动进行横向移动使得第一抓取机构25用于分别抓取N极接线端子和E极接线端子到不同的安装槽117内。第一抓取机构25位于第二抓取机构26的右侧。
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具有抓取E极接线端子和LN极接线端子两种工作状态。抓取E极接线端子时,第一抓取机构25工作,第二抓取机构26不工作;抓取 LN极接线端子时,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26同时工作。当然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抓取机构,或三个抓取机构。
E极接线端子上料时,第一横移机构24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移动到其总行程的中间位置,此为该状态下第一抓取机构25的原始位置,各机构上均设有感应器,用于感应各机构的位置,其动作顺序如下:
S1:传送机构1将载具11传送到接线端子上料工位,接线端子移动至取料位置。S2:第一纵移机构22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纵移机构22工作并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向后移动,第一抓取机构25上的卡爪此时位于接线端子的上方。S3:第一升降机构2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升降机构23工作并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下降,使第一抓取机构25上的卡爪移动到接线端子的侧方。S4:第一抓取机构25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抓取机构25工作并对接线端子进行抓取。S5:第一升降机构2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升降机构23工作并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上升。S6:第一纵移机构22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纵移机构22工作并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向前移动至载具11上方。S7:第一升降机构2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升降机构23工作并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向下移动,将接线端子放入到载具11内。S8:第一抓取机构25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抓取工作,松开接线端子。S9:各机构上的感应器均接收到返回信号,第一抓取机构25、第一升降机构23和第一纵移机构 22回到原位。
重复S1-S9的步骤,能够对E极接线端子进行重复的抓取。
LN极接线端子上料时,第一横移机构24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移动到其总行程的右侧位置,此为该状态下第一抓取机构25的原始位置,各机构上均设有感应器,用于感应各机构的位置,其动作顺序如下:
S1:传送机构1将载具11传送到接线端子上料工位,接线端子移动至取料位置。S2:第一纵移机构22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纵移机构22工作并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26向后移动,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26上的卡爪此时位于接线端子的上方。S3:第一升降机构2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升降机构23工作并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 26下降,使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26上的卡爪移动到接线端子的侧方。S4: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26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26工作并分别对N极接线端子和L极接线端子进行抓取。S5:第一升降机构2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升降机构23工作并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26上升。S6:第一纵移机构22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纵移机构22工作并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 26向前移动至载具11上方。S7:第一升降机构2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升降机构23工作并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26向下移动,将接线端子放入到载具11内。S8: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26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抓取工作,松开接线端子。S9:各机构上的感应器均接收到返回信号,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26、第一升降机构23和第一纵移机构22回到原位。
重复S1-S9的步骤,能够对LN极接线端子进行重复的抓取。
第一抓取机构25包括第一爪夹气缸251和第一卡爪252。第一夹爪气缸具有两个活塞杆,第一卡爪252共有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活塞杆相连,两个卡住沿着两者之间的中间位置对称竖直设置。两个第一卡爪252相互靠近一侧的侧面为内壁面,每个内壁面上均设有上下设置的一对凸块253,两个凸块253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卡住螺丝头部的卡紧槽254。
在对铜片进行夹取时,第一爪夹气缸251的两个活塞杆向着相互分离的方向水平移动,带动两个卡爪相互分离,而后由第一纵移机构22带动第一爪夹气缸251移动到螺丝的正上方,而后第一爪夹气缸251的活塞杆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水平移动,带动两个卡爪相互靠近使得卡紧槽254卡住螺丝头部,完成卡接。
第一横移机构24包括第一横移气缸241、第一滑块243和第一滑轨242。第一横移气缸241和第一滑轨242均横向设置并且与第一升降机构23相连,第一滑块243滑移连接在第一滑轨242上并且与第一横移气缸241的活塞杆相连,第一滑块243的底部与第一夹爪气缸相连。
在需要将接线端子放入到不同的安装槽117内时,第一横移气缸241的活塞杆伸缩,带动滑块在第一滑轨242上横向水平滑动,第一滑块243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移动到不同的安装槽117上方,进行接线端子的放置。
第一升降机构23包括第一升降气缸231和第一支撑块232。第一升降气缸 231竖直设置,第一支撑块232水平连接于第一升降气缸231的活塞杆上部。第一支撑块232的下方与第一横移气缸241和第一滑块243相连。第一升降气缸 231的活塞杆底部与第一抓取机构25的气缸相连。第一升降气缸231工作时,能够直接带动第一抓取机构25进行上下升降,同时带动第一支撑块232进行上下升降,由第一支撑块232带动第一横移机构24和第一抓取机构25进行上下升降。
第一纵移机构22包括第一纵移气缸221、第二滑轨222和第二滑块223。第一纵移气缸221和第二滑轨222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一支架上,第二滑块223滑移连接于第二滑轨222上并且与第一纵移气缸221的活塞杆相连,第二滑块223的侧壁与第一升降气缸231相连。第一纵移气缸221工作时,带动第二滑块223纵向水平滑动,由第二滑块223带动第一升降机构23进行纵向移动。
第二抓取机构26与第一抓取机构25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各铜片进料时为提高进料密集度为横向进料,而载具11内的各铜片为纵向排列,因此各铜片上料时需要对铜片进行旋转。
如图8、图9所示,E极铜片上料装置3包括第二架体31、第二纵移机构 32、第二升降机构33、第一旋转机构34和第三抓取机构35。第二纵移机构32 设于第二架体31上并用于带动E极铜片纵向移动,第二升降机构33设于第二纵移机构32上并用于带动E极铜片上下移动,第一旋转机构34设于第二升降机构33上并用于带动E极铜片进行旋转,第三抓取机构35设于第二旋转机构 43上并用于抓取E极铜片。
载具11在铜片上料时需翻转至竖直状态,在上料完成后再翻转至水平状态,因此E极铜片上料装置3上料时与翻转机构配合进行工作。各机构的气缸上均设有感应器,感应器能够感应各机构所到达的位置,第三抓取机构35的初始位置位于载具11的上方。E极铜片上料装置3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S1:传送机构1将载具11传送至E极铜片上料工位,翻转机构将载具11 翻转至竖直状态,铜片移动至取料位置。S2:第二纵移机构32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二升降机构33带动第三抓取机构35水平移动至铜片的上方。S3:第一旋转机构34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旋转机构34工作,带动第三抓取机构35旋转至正确取料位置。S4:第二升降机构3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二升降机构33工作,带动第三抓取机构35上的卡爪下降至铜片的侧方。S5:第三抓取机构35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三抓取机构35工作,抓取铜片。S6: 第二升降气缸331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二升降机构33工作,带动第三抓取机构35和铜片向上移动。S7:第二纵移机构32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带动第三抓取机构35移动至载具11的上方。S8:第一旋转机构34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旋转机构34工作,带动第三抓取机构35旋转回原位置。S9:第二升降机构3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二升降机构33工作,带动铜片下降并将铜片***到接线端子中。S10:各机构接收到返回信号,各机构返回到原点。S11:推进气缸121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推进气缸121的活塞杆返回,载具 11翻转至水平状态。
重复S1-S11的步骤,能够对E极铜片进行重复的上料。
优选地,第三抓取机构35包括第二爪夹气缸351和第二卡爪352。第二夹爪气缸具有两个活塞杆,第二卡爪352共有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活塞杆相连,两个卡住沿着两者之间的中间位置对称竖直设置。两个第二卡爪352相互靠近一侧的侧面为内壁面,其中一个卡爪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起353,第一凸起353 与卡爪的内壁面底部结合形成第一卡槽354;另一卡爪的内侧壁上开设有T形的第二卡槽355,第二卡槽355的底部与卡爪的底部连通。在对E极铜片进行抓取时,第一卡槽354卡住固定接触片和弹性接触片的一端,第二卡槽355的顶部卡住固定接触片和弹性接触片另一端的顶部,第二卡槽355的底部卡住固定接触片和弹性接触片的下部,从而对E极插套进行有效的夹紧。
在对铜片进行夹取时,第二爪夹气缸351的两个活塞杆向着相互分离的方向水平移动,带动两个卡爪相互分离,而后由第二纵移机构32带动第二爪夹气缸351移动到铜片的正上方,而后第二爪夹气缸351的活塞杆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水平移动,带动两个卡爪相互靠近使得第一卡槽354和第二卡槽355卡住固定接触片和弹性接触片,完成卡接。
需要将抓取的铜片松开时,第二爪夹气缸351的两个活塞杆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使得两个卡爪与螺丝头部相互分离,实现松开。
第一旋转机构34包括第一旋转气缸341和第一转盘342,第一旋转气缸341 水平设置在第一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一转盘342水平连接于第一夹爪气缸的下方,第一转盘342与第一夹爪的顶部相连。第一旋转气缸341工作时,带动第一转盘342转动并带动第一爪夹气缸251转动。
第二升降机构33包括第二升降气缸331和第二支撑块332。第二升降气缸 331竖直设置,第二支撑块332水平连接于第二升降气缸331的活塞杆上部。第二支撑块332的下方与第一旋转气缸341相连。第二升降气缸331的活塞杆底部与第二抓取机构26的气缸相连。第二升降气缸331工作时,带动第二支撑块 332进行上下升降,由第二支撑块332带动第一旋转机构34和第三抓取机构35 进行上下升降。
第二纵移机构32包括第二纵移气缸321、第三滑轨322和第三滑块323。第二纵移气缸321和第三滑轨322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二支架上,第三滑块323滑移连接于第三滑轨322上并且与第二纵移气缸321的活塞杆相连。第三滑块323的侧壁与第二升降气缸331相连,第二纵移气缸321工作时,带动第三滑块323纵向水平滑动,由第三滑块323带动第二升降机构33进行纵向移动。
如图8、图10所示,N极铜片上料装置4包括架体、第三纵移机构41、第三升降机构42、第二旋转机构43和第四抓取机构44。N极铜片上料装置4与E 极铜片上料装置3共有同一架体,即第二架体31。第三纵移机构41设于第二架体31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纵向移动,第三升降机构42设于第三纵移机构41 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上下移动,第一旋转机构34设于第三升降机构42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进行旋转,第四抓取机构44设于第三旋转机构54上并用于抓取N极铜片。
载具11在铜片上料时需翻转至竖直状态,在上料完成后再翻转至水平状态,因此N极铜片上料装置4上料时与翻转机构配合进行工作。各机构的气缸上均设有感应器,感应器能够感应各机构所到达的位置,第四抓取机构44的初始位置位于载具11的上方。N极铜片上料装置4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S1:传送机构1将载具11传送至N极铜片上料工位,翻转机构将载具11 翻转至竖直状态,铜片移动至取料位置。S2:第三纵移机构41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三升降机构42带动第四抓取机构44水平移动至铜片的上方。S3:第一旋转机构34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旋转机构34工作,带动第四抓取机构44旋转至正确取料位置。S4:第三升降机构42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三升降机构42工作,带动第四抓取机构44上的卡爪下降至铜片的侧方。S5:第四抓取机构44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四抓取机构44工作,抓取铜片。S6: 第三升降气缸421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三升降机构42工作,带动第四抓取机构44和铜片向上移动。S7:第三纵移机构41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带动第四抓取机构44移动至载具11的上方。S8:第一旋转机构34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旋转机构34工作,带动第四抓取机构44旋转回原位置。S9:第三升降机构42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三升降机构42工作,带动铜片下降并将铜片***到接线端子中。S10:各机构接收到返回信号,各机构返回到原点。S11:推进气缸121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推进气缸121的活塞杆返回,载具 11翻转至水平状态。
重复S1-S11的步骤,能够对N极铜片进行重复的上料。
第四抓取机构44包括第三爪夹气缸441和第三卡爪442。第三夹爪气缸具有两个活塞杆,第三卡爪442共有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活塞杆相连,两个卡住沿着两者之间的中间位置对称竖直设置。两个第三卡爪442相互靠近一侧的侧面为内壁面,其中一个卡爪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凸起443,第二凸起443与卡爪的内壁面底部结合形成第三卡槽444;另一卡爪的内避免上设有低于第二卡爪352 的第三凸起445,第三凸起445与卡爪的内壁面底部结合形成第四卡槽446,第四卡槽446的横截面为内凹的V形结构。在对N极铜片进行抓取时,第三卡槽444卡住固定接触片和弹性接触片的一端,第四卡槽446卡住固定接触片和弹性接触片的另一端,完成卡接。
在对铜片进行夹取时,第三爪夹气缸441的两个活塞杆向着相互分离的方向水平移动,带动两个卡爪相互分离,而后由第三纵移机构41带动第三爪夹气缸441移动到铜片的正上方,而后第三爪夹气缸441的活塞杆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水平移动,带动两个卡爪相互靠近并卡住铜片的固定接触片和弹性接触片,完成卡接。
需要将抓取的铜片松开时,第三爪夹气缸441的两个活塞杆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使得两个卡爪与螺丝头部相互分离,实现松开。
第二旋转机构43包括第二旋转气缸431和第二转盘432,第二旋转气缸431 水平设置在第二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二转盘432水平连接于第二夹爪气缸的下方,第二转盘432与第二夹爪的顶部相连。第二旋转气缸431工作时,带动第二转盘432转动并带动第二爪夹气缸351转动。
第三升降机构42包括第三升降气缸421和第三支撑块422。第三升降气缸 421竖直设置,第三支撑块422水平连接于第三升降气缸421的活塞杆上部。第三支撑块422的下方与第二旋转气缸431相连。第三升降气缸421的活塞杆底部与第三抓取机构35的气缸相连。第三升降气缸421工作时,带动第三支撑块 422进行上下升降,由第三支撑块422带动第二旋转机构43和第四抓取机构44 进行上下升降。
第三纵移机构41包括第三纵移气缸411、第四滑轨412和第四滑块413。第三纵移气缸411和第四滑轨412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三支架上,第四滑块413滑移连接于第四滑轨412上并且与第三纵移气缸411的活塞杆相连。第四滑块413的侧壁与第三升降气缸421相连,第三纵移气缸411工作时,带动第四滑块413纵向水平滑动,由第四滑块413带动第三升降机构42进行纵向移动。
为了减少空间占用,第二纵移气缸321的缸体在第三纵移气缸411的活塞杆的延长线上,两者相互倾斜设置,使得第二架体31的顶部为三角形结构,以进一步减少空间占用。
如图11所示,L极铜片上料机构包括第三架体51、第四纵移机构52、第四升降机构53、第三旋转机构54和第五抓取机构55。第四纵移机构52设于第三架体51上并用于带动L极铜片纵向移动,第四升降机构53设于第四纵移机构 52上并用于带动L极铜片上下移动,第一旋转机构34设于第四升降机构53上并用于带动L极铜片进行旋转,第五抓取机构55设于第四旋转机构63上并用于抓取L极铜片。
载具11在铜片上料时需翻转至竖直状态,在上料完成后再翻转至水平状态,因此L极铜片上料装置5上料时与翻转机构配合进行工作。各机构的气缸上均设有感应器,感应器能够感应各机构所到达的位置,第五抓取机构55的初始位置位于载具11的上方。L极铜片上料装置5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S1:传送机构1将载具11传送至L极铜片上料工位,翻转机构将载具11 翻转至竖直状态,铜片移动至取料位置。S2:第四纵移机构52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四升降机构53带动第五抓取机构55水平移动至铜片的上方。S3:第一旋转机构34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旋转机构34工作,带动第五抓取机构55旋转至正确取料位置。S4:第四升降机构5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四升降机构53工作,带动第五抓取机构55上的卡爪下降至铜片的侧方。S5:第五抓取机构55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五抓取机构55工作,抓取铜片。S6: 第四升降机构5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四升降机构53工作,带动第五抓取机构55和铜片向上移动。S7:第四纵移机构52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带动第五抓取机构55移动至载具11的上方。S8:第一旋转机构34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一旋转机构34工作,带动第五抓取机构55旋转回原位置。S9:第四升降机构5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四升降机构53工作,带动铜片下降并将铜片***到接线端子中。S10:各机构接收到返回信号,各机构返回到原点。S11:推进气缸121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推进气缸121的活塞杆返回,载具 11翻转至水平状态。
重复S1-S11的步骤,能够对L极铜片进行重复的上料。
第五抓取机构55与第四抓取机构44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旋转机构54包括第三旋转气缸541和第三转盘542,第三旋转气缸541 水平设置在第三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三转盘542水平连接于第三夹爪气缸的下方,第三转盘542与第三夹爪的顶部相连。第三旋转气缸541工作时,带动第三转盘542转动并带动第五抓取机构55转动。
第四升降机构53包括第四升降气缸531和第四支撑块532。第四升降气缸 531竖直设置,第四支撑块532水平连接于第四升降气缸531的活塞杆上部。第四支撑块532的下方与第二旋转气缸431相连。第四升降气缸531的活塞杆底部与第四抓取机构44的气缸相连。第四升降气缸531工作时,带动第四支撑块 532进行上下升降,由第四支撑块532带动第三旋转机构54和第五抓取机构55 进行上下升降。
第四纵移机构52包括第四纵移气缸521、第五滑轨522和第五滑块523。第四纵移气缸521和第五滑轨522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四支架上,第五滑块523滑移连接于第五滑轨522上并且与第四纵移气缸521的活塞杆相连。第五滑块523的侧壁与第四升降气缸531相连,第四纵移气缸521工作时,带动第五滑块523纵向水平滑动,由第五滑块523带动第四升降机构53进行纵向移动。
如图12所示,E极锁螺丝装置6包括第四架体61、第五升降机构62和第四旋转机构63。第五升降机构62设于第四架体61上并用于带动第四旋转机构 63上下升降,第四旋转机构63与第五升降机构62相连并用于将E极接线端子上的螺丝拧紧。E极接线端子上的螺丝拧紧后E极插套组装完成。
第五升降机构62包括第五升降气缸621、第六滑轨622和第六滑块623。第五升降气缸621和第六滑轨622均竖直连接于第六支架上,第六滑轨622设于第五升降气缸621的下方,第六滑块623竖直滑移连接于第六滑轨622上并与第五升降气缸621的活塞杆相连。第五升降气缸621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第六滑块623沿着第六滑轨622上下升降。
第六滑块623包括设于上方的上支撑块6231、设于下方的下支撑块6232和连接于上支撑块6231和下支撑块6232之间的第一连杆6233。上支撑块6231和下支撑块6232均呈L形并且内侧与第六滑轨622滑移连接。
第四旋转机构63包括第四旋转气缸631、第一转杆632和第一转头633。第四旋转气缸631竖直设于上支撑块6231上,第一转杆632竖直设置并且上端与第四旋转气缸631的活塞杆相连,下端穿过下支撑块6232并伸出,第一转头 633连接于第一转杆632的下方,第一转头633能够对插套上的螺丝进行拧紧。下支撑块6232对第一转杆632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防止第一转头633偏移。
当载具11送入到E极锁螺丝工位时,第四升降气缸531并带动滑块下降,第六滑块623带动第四旋转机构63下降,第一转头633下降到与螺丝接触的位置处,第四旋转气缸631工作并带动第一转头633旋转,从而将螺丝拧紧。螺丝拧紧后,第四旋转机构63和第四升降机构53回到原位。
LN极锁螺丝装置7包括第五架体71和两组锁螺丝机构。两组锁螺丝机构沿着两者的中间位置对称设置,锁螺丝机构包括第六升降机构72和第五旋转机构 73。第六升降机构72设于第五架体71上并用于带动第五旋转机构73上下升降,第五旋转机构73与第六升降机构72相连并用于将接线端子上的螺丝拧紧,两组第五旋转机构73用于分别将L极接线端子和N极接线端子上的螺丝拧紧。L 极接线端子和N极接线端子上的螺丝拧紧后L极插套和N极插套组装完成。
第六升降机构72包括第六升降气缸721、第七滑轨722和第七滑块723。第六升降气缸721和第七滑轨722均竖直连接于第七支架上,第七滑轨722设于第六升降气缸721的下方,第七滑块723竖直滑移连接于第七滑轨722上并与第六升降气缸721的活塞杆相连。第六升降气缸721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第七滑块723沿着第七滑轨722上下升降。
第七滑块723包括设于上方的第五支撑块7231、设于下方的第六支撑块 7232和连接于第五支撑块7231和第六支撑块7232之间的第二连杆7233。第五支撑块7231和第六支撑块7232均呈L形并且内侧与第七滑轨722滑移连接。
第五旋转机构73包括第五旋转气缸731、第二转杆732和第二转头733。第五旋转气缸731竖直设于第五支撑块7231上,第二转杆732竖直设置并且上端与第五旋转气缸731的活塞杆相连,下端穿过第六支撑块7232并伸出,第二转头733连接于第二转杆732的下方,第二转头733能够对插套上的螺丝进行拧紧。第六支撑块7232对第二转杆732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防止第二转头 733偏移。
当载具11送入到E极锁螺丝工位时,第五升降气缸621并带动滑块下降,第七滑块723带动第五旋转机构73下降,第二转头733下降到与螺丝接触的位置处,第五旋转气缸731工作并带动第二转头733旋转,从而将螺丝拧紧,两组锁螺丝装置分别对L极插套和N极插套上的螺丝拧紧。螺丝拧紧后,第五旋转机构73和第五升降机构62回到原位。
E极锁螺丝装置6和LN极锁螺丝装置7的下方均设有位于载具11外侧的压紧机构75,压紧机构75用于旋拧螺丝时将插套压紧,防止插套晃动。压紧机构 75包括支架、压紧气缸751、压板752和压块753。支架竖直设于载具11的外侧,压紧气缸751水平连接于支架上,压板752水平滑移连接于支架上并且一侧与压紧气缸751的活塞杆相连,压块753呈U形并水平设置,压块753与压板752远离压紧气缸751的一侧相连,压块753的端部能够***到安装槽117 内从而压紧各插套,防止插套在锁螺丝时发生晃动。
如图13所示,LN极插套出料装置8包括第六架体81、第五纵移机构82、第七升降机构83、两组第六旋转机构84、两组第六抓取机构85和第一出料槽 86,第五纵移机构82设于第六架体81上并用于带动第LN极插套进行纵向移动,第七升降机构83与第六纵移机构92相连并用于LN极插套进行上下升降,两组第六旋转机构84与均与第七升降机构83相连并用于带动LN极插套进行旋转,两组第六抓取机构85分别与两组第六旋转机构84相连并分别用于抓取和松开L 极插套和N极插套,第一出料槽86倾斜设于第六抓取机构85的外侧并用于接收抓取到此时的LN极插套。
LN极插套出料时需翻转至竖直状态,在上料完成后再翻转至水平状态,因此LN极插套出料装置8上料时与翻转机构配合进行工作。各机构的气缸上均设有感应器,感应器能够感应各机构所到达的位置,第六抓取机构85的初始位置位于载具11的上方。LN极插套出料装置8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S1:传送机构1将载具11传送至LN极插套出料工位,翻转机构将载具11 翻转至竖直状态。S2:第七升降机构8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七升降机构 83工作,带动第六抓取机构85上的卡爪下降至插套的侧方。S3:第六抓取机构 85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六抓取机构85工作,抓取插套。S4:第七升降机构8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七升降机构83工作,带动第六抓取机构85和插套向上移动。S5:第五纵移机构82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七升降机构83 带动第六抓取机构85水平移动至第一出料槽86的上方。S6:第六旋转机构84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六旋转机构84并带动插套旋转至正确出料位置。S7: 第七升降机构8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七升降机构83工作,带动插套下降到第一出料槽86内。S8:第六抓取机构85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六抓取机构85工作,松开插套。S9:各机构接收到返回信号,各机构返回到原点。S10: 推进气缸121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推进气缸121的活塞杆返回,载具11翻转至水平状态。
重复S1-S10的步骤,能够对插套进行重复的出料。
第六抓取机构85与第四抓取机构44和第五抓取机构55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六旋转机构84包括第六旋转气缸841和第六转盘842,第六旋转气缸841 水平设置在第六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六转盘842水平连接于第六夹爪气缸的下方,第六转盘842与第六夹爪的顶部相连。第六旋转气缸841工作时,带动第六转盘842转动并带动第六抓取机构85转动。
第七升降机构83包括第七升降气缸831和第七支撑块832。第七升降气缸 831竖直设置,第七支撑块832水平连接于第七升降气缸831的活塞杆上部。第七支撑块832的下方与第二旋转气缸431相连。第七支撑块832的底部两侧分别与两组第六旋转机构84相连。第七升降气缸831工作时,带动第七支撑块832 进行上下升降,由第七支撑块832带动第六旋转机构84和第六抓取机构85进行上下升降。
第五纵移机构82包括第五纵移气缸821、第八滑轨822和第八滑块823。第五纵移气缸821和第八滑轨822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五支架上,第八滑块823滑移连接于第八滑轨822上并且与第五纵移气缸821的活塞杆相连。第八滑块823的侧壁与第五升降气缸621相连,第五纵移气缸821工作时,带动第八滑块823纵向水平滑动,由第八滑块823带动第五升降机构62进行纵向移动。
如图14所示,E极插套出料装置9包括第七架体91、第六纵移机构92、第八升降机构93、第七旋转机构94、第七抓取机构95和第二出料槽96,第六纵移机构92设于第七架体91上并用于带动第E极插套进行纵向移动,第八升降机构93与第七纵移机构相连并用于E极插套进行上下升降,第七旋转机构94 与第八升降机构93相连并用于带动E极插套进行旋转,第七抓取机构95与第七旋转机构94相连并用于抓取和松开E极插套,第二出料槽96倾斜设于第七抓取机构95的外侧并用于接收抓取到此时的E极插套。
E极插套出料时需翻转至竖直状态,在上料完成后再翻转至水平状态,因此 E极插套出料装置9上料时与翻转机构配合进行工作。各机构的气缸上均设有感应器,感应器能够感应各机构所到达的位置,第七抓取机构95的初始位置位于载具11的上方。E极插套出料装置9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S1:传送机构1将载具11传送至E极插套出料工位,翻转机构将载具11 翻转至竖直状态。S2:第八升降机构9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八升降机构93工作,带动第七抓取机构95上的卡爪下降至插套的侧方。S3:第七抓取机构 95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七抓取机构95工作,抓取插套。S4:第八升降机构9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八升降机构93工作,带动第七抓取机构95和插套向上移动。S5:第六纵移机构92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八升降机构93 带动第七抓取机构95水平移动至第二出料槽96的上方。S6:第七旋转机构94 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七旋转机构94并带动插套旋转至正确出料位置。S7: 第八升降机构93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八升降机构93工作,带动插套下降到第二出料槽96内。S8:第七抓取机构95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第七抓取机构95工作,松开插套。S9:各机构接收到返回信号,各机构返回到原点。S10: 推进气缸121上的感应器接收到信号,推进气缸121的活塞杆返回,载具11翻转至水平状态。
重复S1-S10的步骤,能够对插套进行重复的出料。
第七抓取机构95与第三抓取机构35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七旋转机构94包括第七旋转气缸941和第七转盘942,第七旋转气缸941 水平设置在第七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七转盘942水平连接于第七夹爪气缸的下方,第七转盘942与第七夹爪的顶部相连。第七旋转气缸941工作时,带动第七转盘942转动并带动第七抓取机构95转动。
第八升降机构93包括第八升降气缸931和第八支撑块932。第八升降气缸931竖直设置,第八支撑块932水平连接于第八升降气缸931的活塞杆上部。第八支撑块932的下方与第二旋转气缸431相连。第八支撑块932的底部两侧分别与两组第六旋转机构84相连。第八升降气缸931工作时,带动第八支撑块932 进行上下升降,由第八支撑块932带动第六旋转机构84和第六抓取机构85进行上下升降。
第五纵移机构82包括第五纵移气缸821、第九滑轨922和第九滑块923。第五纵移气缸821和第九滑轨922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五支架上,第九滑块923滑移连接于第九滑轨922上并且与第五纵移气缸821的活塞杆相连。第九滑块923的侧壁与第八升降气缸931相连,第五纵移气缸821工作时,带动第九滑块923纵向水平滑动,由第九滑块923带动第五升降机构62进行纵向移动。
如图15所示,检测装置74包括第八架体741、感应气缸742、感应架743 和三根感应柱744。感应柱744的底部设有用于感应插套装配完成度的感应器,感应气缸742设于第八架体741上并用于带动感应柱744上下升降,感应架743 设于感应气缸742的活塞杆底部并且竖直滑块和滑轨配合以滑移连接在感应架 743上,三根感应柱744并排竖直设置并且均与感应架743相连。三根感应器分别检测载具11上的三个插套,当载具11传送到检测工位时,感应气缸742的活塞杆伸张并带感应架743和感应柱744下降,感应柱744下降到三个插套的上方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感应气缸742的活塞杆收缩,感应架743和感应柱744回到原位。
如图16所示,不良品出料装置97包括第九架体971、第九升降机构972、拨动机构973和不良品盒子974。第九升降机构972设于第九架体971上并用于带动拨动机构973上下升降,拨动机构973与第九升降机构972相连并用于将不良品插套拨动到不良品盒子974内,不良品盒子974设于拨动机构973的下方。
第九升降机构972包括第九升降气缸9721和第九支撑块9722。第九升降气缸9721竖直设置并且活塞杆朝上,第九支撑块9722水平设置第九升降气缸9721 的活塞杆上。第九升降气缸9721工作时带动第九支撑块9722上下移动。
拨动机构973包括拨动气缸9731、滑动杆和拨块9733。拨动气缸9731水平设于支撑块上,滑动杆与拨动气缸9731的活塞杆相连,支撑块顶部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槽,滑动杆水平滑移连接在滑动槽内,拨块9733共有三组并且竖直连接于滑动杆靠近载具11的一端,拨块9733的底部设有与安装槽117的宽度相同的凸头9734,凸头9734用于***到安装槽117内侧以将插套拨出。
载具11输送到不良品出料工位时,第九升降气缸9721带动支撑块下降,拨动机构973下降,拨块9733下的凸起***到安装槽117的内侧,第九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滑动杆滑动带动拨块9733向外侧移动,将三个安装槽117内的三个拨出,掉入到不良品盒子974内。出料完成后,第九升降机构972和拨动机构973回到原位,以进行下一次的拨料。
为了提高效率,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E极铜片上料装置3、N极铜片上料装置4和L极铜片上料装置5的取料端均设有振动盘,振动盘振动将所需的插套原料送入到相应的机构,稳定高效。
在每个振动盘的料道出口处均设有分料装置,与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的振动盘为第一振动盘27,第一振动盘27共有两个料道。与第一振动盘27相连的分料装置为第一分料装置,第一分料装置包括设于振动盘架体上的第一分料气缸271、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板272和与第一支板272 相连的第一分料块273,第一分料块273滑移连接于振动盘架体的支架上。第一分料块273上并排开设有三个第一分料槽274,三个第一分料槽274的中间一个用于输送E极接线端子,三个第一分料槽274的两侧分别用于输送N极接线端子和L极接线端子。
在进行E极接线端子的进料时,第一分料气缸271的活塞杆收缩,带动第一支板272和第一分料块273横向移动,使得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分料槽274 与右侧料道对准,在由第一振动盘27输送完成一个E极接线端子后,接线端子进入到该第一分料槽274内;而后第一分料气缸271的活塞杆伸张,带动第一分料块273移动,使得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分料槽274与载具11上位于中间的安装槽117相互对应,而后由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进行进料。
在进行N极和L极接线端子的进料时,第一分料气缸271的活塞杆收缩,带动第一支板272和第一分料块273横向移动,使得位于两侧位置的两个第一分料槽274与右侧料道对准,在由第一振动盘27输送完成一个N极和一个L极接线端子后,两个接线端子分别进入到两侧的第一分料槽274内;而后第一分料气缸271的活塞杆伸张,带动第一分料块273移动,使得位于两侧的第一分料槽274与载具11上位于两侧的安装槽117相互对应,而后由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进行进料,以实现稳定高效的进料。
与E极铜片相连的振动盘为第二振动盘36,第二振动盘36的料道出口处设有第二分料装置。第二分料装置包括于振动盘架体上的第二分料气缸361、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板362和与第二支板362相连的第二分料块363。第二分料气缸361和第二分料块363均水平设置,第二分料块363 滑移连接于振动盘架体的支架上,第二支板36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料气缸361 和第二分料块363相连,第二分料块363上开设有与第二振动盘36连通的第二分料槽364。
第二振动盘36将一个E极铜片送入到第二分料槽364内时,第二分料气缸361的活塞杆收缩并带动第二支板362横向移动,使得第二分料槽364与第二振动盘36的料道相互分离,以保证E极铜片上料装置3一次抓取一个铜片,E极铜片上料装置3工作,将铜片抓取到载具11上,而后第二分料装置复位,以进行下一次的分料。
与N极铜片相连的振动盘为第三振动盘45,第三振动盘45的料道出口处设有第三分料装置。第三分料装置包括于振动盘架体上的第三分料气缸451、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竖直设置的第三支板452和与第三支板452相连的第三分料块453。第三分料块453上开设有与第三振动盘45连通的第三分料槽454。
第三振动盘45将一个N极铜片送入到第三分料槽454内时,第三分料气缸451的活塞杆伸张并带动第三支板452向上移动,使得第三分料槽454与第三振动盘45的料道相互分离,以保证N极铜片上料装置4一次抓取一个铜片,N极铜片上料装置4工作,将铜片抓取到载具11上,而后第三分料装置复位,以进行下一次的分料。
与L极铜片相连的振动盘为第四振动盘56,第四振动盘56的料道出口处设有第四分料装置。第四分料装置包括于振动盘架体上的第四分料气缸561、与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竖直设置的第四支板562和与第四支板562相连的第四分料块563。第四分料块563滑移连接于振动盘架体的支架上,第四分料气缸 561竖直设于第四支板562的侧方,第四支板562穿过振动盘架体并分别与第四分料气缸561和第四分料块563相连,第四分料块563上开设有与第四振动盘 56连通的第四分料槽564。
第四振动盘56将一个L极铜片送入到第四分料槽564内时,第四分料气缸 561的活塞杆伸张并带动第四支板562向上移动,使得第四分料槽564与第四振动盘56的料道相互分离,以保证L极铜片上料装置5一次抓取一个铜片,L极铜片上料装置5工作,将铜片抓取到载具11上,而后第四分料装置复位,以进行下一次的分料。
优选地,所述传送机构1为圆台形传送机构1,包括圆环形的外环以及圆形或圆环形的内环,载具11共有多组并沿着外环的外边沿均匀设置,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E极铜片上料装置3、N极铜片上料装置4、L极铜片上料装置5、E 极拧螺丝装置、LN极拧螺丝装置、检测装置74、LN极插套出料装置8、E极插套出料装置9和不良品出料装置97沿着外环的外边缘依次设置,不良品出料装置97与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相邻设置,一个翻转机构设置在内环上。当然翻转机构也可以为多个,与载具11一一对应且随着载具11一起转动。载具11由传送机构1带动依次经过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E极铜片上料装置3、N极铜片上料装置4、L极铜片上料装置5、E极拧螺丝装置、LN极拧螺丝装置、检测装置 74、LN极插套出料装置8、E极插套出料装置9和不良品出料装置97后,再返回到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处,这样每个载具11均能够反复使用,从而提高载具 11输送的效率。
插套的装配流程如下:
(1)E极接线端子、N极接线端子和L极接线端子由第一振动盘27送出,由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将各接线端子送入到载具11上。(2)E极铜片由第二振动盘36送出,由E极铜片上料装置3抓取并装配到载具11的E极接线端子上。 (3)N极铜片由第三振动盘45送出,由N极铜片上料装置4抓取并装配到载具 11的N极接线端子上。(4)L极铜片由第四振动盘56送出,由L极铜片上料装置5抓取并装配到载具11的L极接线端子上。(5)E级插套送入到E极锁螺丝装置6将其上螺丝拧紧。(6)LN极插套送入到LN极锁螺丝装置7将其上螺丝拧紧。(7)三种插套送入到检测装置74中检测装配合格度。(8)合格的LN极插套送入到LN极插套出料装置8送出。(9)合格的E极插套送入到E极插套出料装置9送出。(10)不合格的各插套送入到不良品出料装置97送出。

Claims (42)

1.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包括用于装配铜片和接线端子的载具(11),将铜片和接线端子装配到载具(11)上的上料单元,以及拧紧接线端子上的螺丝将铜片与接线端子相连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11)上连接有带动载具(11)进行旋转的翻转机构,载具(11)旋转到水平状态时上料单元装配接线端子,载具(11)旋转到竖直状态时上料单元装配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11)上设有容纳接线端子和铜片的安装槽(117),所述安装槽(117)位于载具(11)上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界处,所述两个面分别为水平状态时处于顶面的水平顶面(111)和竖直状态时处于顶面的竖直顶面(112),所述载具(11)旋转到水平状态时接线端子从水平顶面(111)装入安装槽(117),所述载具(11)旋转到水平状态竖直状态时铜片从竖直顶面(112)装入安装槽(117)且***接线端子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11)包括支撑台(113)和铰接于支撑台(113)内的旋转块(115),安装槽(117)设置在旋转块(115)上,支撑台(113)顶部两侧均设有支撑座(114),旋转块(1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台(113)铰接,翻转机构与旋转块(11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推进气缸(121)、推进板(122)、齿轮(123)和齿条(124),推进板(122)和推进气缸(121)均水平设置并且推进气缸(121)的活塞杆与推进板(122)相连,支撑台(113)的中部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导向槽,齿条(124)水平设置并且滑移连接在导向槽内,齿轮(123)连接于旋转块(115)上并与铰接柱(116)同轴设置,齿轮(123)与齿条(124)相互啮合;所述推进板(122)能够推动齿条(124)运动,进而齿轮(123)带动旋转块(115)进行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124)靠近推进板(122)的一侧设有限位块(126),推进板(122)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挡块(127)和第二挡块(128),限位块(126)位于第一挡块(127)和第二挡块(128)之间,推进板(122)通过第一挡块(127)和第二挡块(128)分别与限位块(126)配合驱动齿条(124)往复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包括安装多组载具(11)的传送机构(1),所述传送机构(1)包括圆环形的外环以及圆形或圆环形的内环,多组载具(11)沿着外环的外边沿均匀设置;所述推进气缸(121)和推进板(122)仅设置一组,位于内环上,在每组载具(11)上均设置齿轮(123)、齿条(124)和限位块(126),并且在推进板(122)的第一挡块(127)和多组载具(11)的限位块(126)之间插设有一环形的限位挡环(129),所述推进气缸(121)和推进板(122)随内环转动到与某个载具(11)对应时,限位挡环(129)限位导向第一挡块(127)的位置使对应载具(11)的限位块(126)位于第一挡块(127)和第二挡块(128)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插套装配装置还包括设有载具(11)的传送单元和出料单元;所述上料单元、装配单元和出料单元皆沿着传送机构(1)设置,装配有接线端子和铜片的载具(11)旋转到水平状态时,装配单元拧紧螺丝,出料单元用于将装配好的插套从载具(11)上送出,载具(11)旋转到竖直状态时,出料单元将插套从载具(11)上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11)上间隔设置有三组能够分别安装三种铜片和接线端子的安装槽(117),所述三种铜片分别为E极铜片、N极铜片和L极铜片;
所述上料单元包括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E极铜片上料装置(3)、N极铜片上料装置(4)和L极铜片上料装置(5),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E极铜片上料装置(3)、N极铜片上料装置(4)和L极铜片上料装置(5)分别负责将接线端子和三种铜片输送到载具(11)上;
所述装配单元包括E极锁螺丝装置(6)和LN锁螺丝装置,E极锁螺丝装置(6)用于将E极铜片与接线端子之间的螺丝拧紧;LN极锁螺丝装置(7)用于将L极铜片与对应接线端子之间的螺丝拧紧,以及将N极铜片与相邻接线端子之间的螺丝拧紧;
所述出料单元包括LN极插套出料工位和E极插套出料工位,LN极插套出料工位用于将装配完成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从载具(11)上送出;E极插套出料工位用于将装配完成的E极插套从载具(11)上送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N极锁螺丝装置(7)与LN极插套出料装置(8)之间设有对载具(11)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7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极插套出料装置(9)的后方设有不良品出料装置(97)。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包括第一架体(21)、第一纵移机构(22)、第一升降机构(23)、第一横移机构(24)、第一抓取机构(25)和第二抓取机构(26);
第一纵移机构(22)设于第一架体(21)上并用于带动接线端子纵向移动,第一升降机构(23)设于第一纵移机构(22)上并用于带动接线端子上下升降,第一横移机构(24)与第一升降机构(23)相连并用于带动接线端子水平移动到不同安装槽(117)的上方,第二抓取机构(26)与第一升降机构(23)相连并用于抓取L极插套至安装槽(117)内,第一抓取机构(25)与第一横移机构(24)相连并由第一横移机构(24)推动进行横向移动使得第一抓取机构(25)用于分别抓取N极接线端子和E极接线端子到不同的安装槽(117)内,所述第一抓取机构(25)位于第二抓取机构(26)的右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机构(25)包括第一爪夹气缸(251)和第一卡爪(252),第一夹爪气缸具有两个活塞杆,第一卡爪(252)共有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活塞杆相连,两个卡住沿着两者之间的中间位置对称竖直设置;两个第一卡爪(252)相互靠近一侧的侧面为内壁面,每个内壁面上均设有上下设置的一对凸块(253),两个凸块(253)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卡住螺丝头部的卡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移机构(24)包括第一横移气缸(241)、第一滑块(243)和第一滑轨(242),第一横移气缸(241)和第一滑轨(242)均横向设置并且与第一升降机构(23)相连,第一滑块(243)滑移连接在第一滑轨(242)上并且与第一横移气缸(241)的活塞杆相连,第一滑块(243)的底部与第一夹爪气缸相连;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3)包括第一升降气缸(231)和第一支撑块(232),第一升降气缸(231)竖直设置,第一支撑块(232)水平连接于第一升降气缸(231)的活塞杆上部,第一支撑块(232)的下方与第一横移气缸(241)和第一滑块(243)相连,第一升降气缸(231)的活塞杆底部与第一抓取机构(25)的气缸相连;
所述第一纵移机构(22)包括第一纵移气缸(221)、第二滑轨(222)和第二滑块(223),第一纵移气缸(221)和第二滑轨(222)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一支架上,第二滑块(223)滑移连接于第二滑轨(222)上并且与第一纵移气缸(221)的活塞杆相连,第二滑块(223)的侧壁与第一升降气缸(231)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极铜片上料装置(3)包括第二架体(31)、第二纵移机构(32)、第二升降机构(33)、第一旋转机构(34)和第三抓取机构(35);第二纵移机构(32)设于第二架体(31)上并用于带动E极铜片纵向移动,第二升降机构(33)设于第二纵移机构(32)上并用于带动E极铜片上下移动,第一旋转机构(34)设于第二升降机构(33)上并用于带动E极铜片进行旋转,第三抓取机构(35)设于第二旋转机构(43)上并用于抓取E极铜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抓取机构(35)包括第二爪夹气缸(351)和第二卡爪(352),第二夹爪气缸具有两个活塞杆,第二卡爪(352)共有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活塞杆相连,两个卡住沿着两者之间的中间位置对称竖直设置,两个第二卡爪(352)相互靠近一侧的侧面为内壁面,其中一个卡爪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起(353),第一凸起(353)与卡爪的内壁面底部结合形成第一卡槽(354);另一卡爪的内侧壁上开设有T形的第二卡槽(355),第二卡槽(355)的底部与卡爪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卡槽(354)和第二卡槽(355)分别卡住固定接触片和弹性接触片的两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34)包括第一旋转气缸(341)和第一转盘(342),第一旋转气缸(341)水平设置在第一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一转盘(342)水平连接于第一夹爪气缸的下方,第一转盘(342)与第一夹爪的顶部相连,第一旋转气缸(341)工作时,带动第一转盘(342)转动并带动第一爪夹气缸(251)转动;
第二升降机构(33)包括第二升降气缸(331)和第二支撑块(332),第二升降气缸(331)竖直设置,第二支撑块(332)水平连接于第二升降气缸(331)的活塞杆上部,第二支撑块(332)的下方与第一旋转气缸(341)相连,第二升降气缸(331) 的活塞杆底部与第二抓取机构(26)的气缸相连;
第二纵移机构(32)包括第二纵移气缸(321)、第三滑轨(322)和第三滑块(323),第二纵移气缸(321)和第三滑轨(322)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二支架上,第三滑块(323)滑移连接于第三滑轨(322)上并且与第二纵移气缸(321)的活塞杆相连,第三滑块(323)的侧壁与第二升降气缸(331)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铜片上料装置(4)包括架体、第三纵移机构(41)、第三升降机构(42)、第二旋转机构(43)和第四抓取机构(44),N极铜片上料装置(4)与E极铜片上料装置(3)共有同一架体,即第二架体(31),第三纵移机构(41)设于第二架体(31)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纵向移动,第三升降机构(42)设于第三纵移机构(41)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上下移动,第一旋转机构(34)设于第三升降机构(42)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进行旋转,第四抓取机构(44)设于第三旋转机构(54)上并用于抓取N极铜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抓取机构(44)包括第三爪夹气缸(441)和第三卡爪(442),第三夹爪气缸具有两个活塞杆,第三卡爪(442)共有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活塞杆相连,两个卡住沿着两者之间的中间位置对称竖直设置,两个第三卡爪(442)相互靠近一侧的侧面为内壁面,其中一个卡爪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凸起(443),第二凸起(443)与卡爪的内壁面底部结合形成第三卡槽(444);另一卡爪的内避免上设有低于第二卡爪(352)的第三凸起(445),第三凸起(445)与卡爪的内壁面底部结合形成第四卡槽(446),第四卡槽(446)的横截面为内凹的V形结构,所述第三卡槽(444)和第四卡槽(446)结合用来卡住固定接触片和弹性接触片的两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43)包括第二旋转气缸(431)和第二转盘(432),第二旋转气缸(431)水平设置在第二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二转盘(432)水平连接于第二夹爪气缸的下方,第二转盘(432)与第二夹爪的顶部相连;
第三升降机构(42)包括第三升降气缸(421)和第三支撑块(422),第三升降气缸(421)竖直设置,第三支撑块(422)水平连接于第三升降气缸(421)的活塞杆上部,第三支撑块(422)的下方与第二旋转气缸(431)相连,第三升降气缸(421) 的活塞杆底部与第三抓取机构(35)的气缸相连;
第三纵移机构(41)包括第三纵移气缸(411)、第四滑轨(412)和第四滑块(413),第三纵移气缸(411)和第四滑轨(412)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三支架上,第四滑块(413)滑移连接于第四滑轨(412)上并且与第三纵移气缸(411)的活塞杆相连,第四滑块(413)的侧壁与第三升降气缸(421)相连。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移气缸(321)的缸体在第三纵移气缸(411)的活塞杆的延长线上,两者相互倾斜设置,第二架体(31)的顶部为三角形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铜片上料机构包括第三架体(51)、第四纵移机构(52)、第四升降机构(53)、第三旋转机构(54)和第五抓取机构(55),第四纵移机构(52)设于第三架体(51)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纵向移动,第四升降机构(53)设于第四纵移机构(52)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上下移动,第一旋转机构(34)设于第四升降机构(53)上并用于带动N极铜片进行旋转,第五抓取机构(55)设于第四旋转机构(63)上并用于抓取N极铜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抓取机构(55)与第四抓取机构(44)结构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旋转机构(54)包括第三旋转气缸(541)和第三转盘(542),第三旋转气缸(541)水平设置在第三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三转盘(542)水平连接于第三夹爪气缸的下方,第三转盘(542)与第三夹爪的顶部相连;
第四升降机构(53)包括第四升降气缸(531)和第四支撑块(532),第四升降气缸(531)竖直设置,第四支撑块(532)水平连接于第四升降气缸(531)的活塞杆上部,第四支撑块(532)的下方与第二旋转气缸(431)相连,第四升降气缸(531)的活塞杆底部与第四抓取机构(44)的气缸相连;
第四纵移机构(52)包括第四纵移气缸(521)、第五滑轨(522)和第五滑块(523),第四纵移气缸(521)和第五滑轨(522)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四支架上,第五滑块(523)滑移连接于第五滑轨(522)上并且与第四纵移气缸(521)的活塞杆相连,第五滑块(523)的侧壁与第四升降气缸(531)相连。
2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极锁螺丝装置(6)包括第四架体(61)、第五升降机构(62)和第四旋转机构(63),第五升降机构(62)设于第四架体(61)上并用于带动第四旋转机构(63)上下升降,第四旋转机构(63)与第五升降机构(62)相连并用于将E极接线端子上的螺丝拧紧。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升降机构(62)包括第五升降气缸(621)、第六滑轨(622)和第六滑块(623),第五升降气缸(621)和第六滑轨(622)均竖直连接于第六支架上,第六滑轨(622)设于第五升降气缸(621)的下方,第六滑块(623)竖直滑移连接于第六滑轨(622)上并与第五升降气缸(621)的活塞杆相连;
所述第六滑块(623)包括设于上方的上支撑块(6231)、设于下方的下支撑块(6232)和连接于上支撑块(6231)和下支撑块(6232)之间的连杆,上支撑块(6231)和下支撑块(6232)均呈L形并且内侧与第六滑轨(622)滑移连接;
第四旋转机构(63)包括第四旋转气缸(631)、第一转杆(632)和第一转头(633),第四旋转气缸(631)竖直设于上支撑块(6231)上,第一转杆(632)竖直设置并且上端与第四旋转气缸(631)的活塞杆相连,下端穿过下支撑块(6232)并伸出,第一转头(633)连接于第一转杆(632)的下方,第一转头(633)能够对插套上的螺丝进行拧紧。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N极锁螺丝装置(7)包括第五架体(71)和两组锁螺丝机构,两组锁螺丝机构沿着两者的中间位置对称设置,锁螺丝机构包括第六升降机构(72)和第五旋转机构(73),第六升降机构(72)设于第五架体(71)上并用于带动第五旋转机构(73)上下升降,第五旋转机构(73)与第六升降机构(72)相连并用于将接线端子上的螺丝拧紧,两组第五旋转机构(73)用于分别将L极接线端子和N极接线端子上的螺丝拧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升降机构(72)包括第六升降气缸(721)、第七滑轨(722)和第七滑块(723),第六升降气缸(721)和第七滑轨(722)均竖直连接于第七支架上,第七滑轨(722)设于第六升降气缸(721)的下方,第七滑块(723)竖直滑移连接于第七滑轨(722)上并与第六升降气缸(721)的活塞杆相连;
第七滑块(723)包括设于上方的第五支撑块(7231)、设于下方的第六支撑块(7232)和连接于第五支撑块(7231)和第六支撑块(7232)之间的连杆,第五支撑块(7231)和第六支撑块(7232)均呈L形并且内侧与第七滑轨(722)滑移连接;
第五旋转机构(73)包括第五旋转气缸(731)、第二转杆(732)和第二转头(733),第五旋转气缸(731)竖直设于第五支撑块(7231)上,第二转杆(732)竖直设置并且上端与第五旋转气缸(731)的活塞杆相连,下端穿过第六支撑块(7232)并伸出,第二转头(733)连接于第二转杆(732)的下方,第二转头(733)能够对插套上的螺丝进行拧紧。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E极锁螺丝装置(6)和LN极锁螺丝装置(7)的下方均设有位于载具(11)外侧的压紧机构(75),压紧机构(75)用于旋拧螺丝时将插套压紧,防止插套晃动;压紧机构(75)包括支架、压紧气缸(751)、压板(752)和压块(753);支架竖直设于载具(11)的外侧,压紧气缸(751)水平连接于支架上,压板(752)水平滑移连接于支架上并且一侧与压紧气缸(751)的活塞杆相连,压块(753)呈U形并水平设置,压块(753)与压板(752)远离压紧气缸(751)的一侧相连。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N极插套出料装置(8)包括第六架体(81)、第五纵移机构(82)、第七升降机构(83)、两组第六旋转机构(84)、两组第六抓取机构(85)和第一出料槽(86),第五纵移机构(82)设于第六架体(81)上并用于带动第LN极插套进行纵向移动,第七升降机构(83)与第六纵移机构(92)相连并用于LN极插套进行上下升降,两组第六旋转机构(84)与均与第七升降机构(83)相连并用于带动LN极插套进行旋转,两组第六抓取机构(85)分别与两组第六旋转机构(84)相连并分别用于抓取和松开L极插套和N极插套,第一出料槽(86)倾斜设于第六抓取机构(85)的外侧并用于接收抓取到此时的LN极插套。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抓取机构(85)与第四抓取机构(44)和第五抓取机构(55)结构相同。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旋转机构(84)包括第六旋转气缸(841)和第六转盘(842),第六旋转气缸(841)水平设置在第六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六转盘(842)水平连接于第六夹爪气缸的下方,第六转盘(842)与第六夹爪的顶部相连,第六旋转气缸(841)工作时,带动第六转盘(842)转动并带动第六爪夹气缸转动;
第七升降机构(83)包括第七升降气缸(831)和第七支撑块(832),第七升降气缸(831)竖直设置,第七支撑块(832)水平连接于第七升降气缸(831)的活塞杆上部,第七支撑块(832)的下方与第二旋转气缸(431)相连,第七支撑块(832)的底部两侧分别与两组第六旋转机构(84)相连;
第五纵移机构(82)包括第五纵移气缸(821)、第八滑轨(822)和第八滑块(823),第五纵移气缸(821)和第八滑轨(822)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五支架上,第八滑块(823)滑移连接于第八滑轨(822)上并且与第五纵移气缸(821)的活塞杆相连,第八滑块(823)的侧壁与第五升降气缸(621)相连。
3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极插套出料装置(9)包括第七架体(91)、第六纵移机构(92)、第八升降机构(93)、第七旋转机构(94)、第七抓取机构(95)和第二出料槽(96),第六纵移机构(92)设于第七架体(91)上并用于带动第E极插套进行纵向移动,第八升降机构(93)与第七纵移机构相连并用于E极插套进行上下升降,第七旋转机构(94)与第八升降机构(93)相连并用于带动E极插套进行旋转,第七抓取机构(95)与第七旋转机构(94)相连并用于抓取和松开E极插套,第二出料槽(96)倾斜设于第七抓取机构(95)的外侧并用于接收抓取到此时的E极插套。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抓取机构(95)与第三抓取机构(35)结构相同。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旋转机构(94)包括第七旋转气缸(941)和第七转盘(942),第七旋转气缸(941)水平设置在第七夹爪气缸的正上方,第七转盘(942)水平连接于第七夹爪气缸的下方,第七转盘(942)与第七夹爪的顶部相连;
第八升降机构(93)包括第八升降气缸(931)和第八支撑块(932),第八升降气缸(931)竖直设置,第八支撑块(932)水平连接于第八升降气缸(931)的活塞杆上部,第八支撑块(932)的下方与第二旋转气缸(431)相连,第八支撑块(932)的底部两侧分别与两组第六旋转机构(84)相连;
第五纵移机构(82)包括第五纵移气缸(821)、第九滑轨(922)和第九滑块(923),第五纵移气缸(821)和第九滑轨(922)均纵向设置并且连接于第五支架上,第九滑块(923)滑移连接于第九滑轨(922)上并且与第五纵移气缸(821)的活塞杆相连,第九滑块(923)的侧壁与第八升降气缸(931)相连。
3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74)包括第八架体(741)、感应气缸(742)、感应架(743)和三根感应柱(744),感应柱(744)的底部设有用于感应插套装配完成度的感应器,感应气缸(742)设于第八架体(741)上并用于带动感应柱(744)上下升降,感应架(743)设于感应气缸(742)的活塞杆底部并且竖直滑块和滑轨配合以滑移连接在感应架(743)上,三根感应柱(744)并排竖直设置并且均与感应架(743)相连,三根感应器分别检测载具(11)上的三个插套。
3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良品出料装置(97)包括第九架体(971)、第九升降机构(972)、拨动机构(973)和不良品盒子(974);第九升降机构(972)设于第九架体(971)上并用于带动拨动机构(973)上下升降,拨动机构(973)与第九升降机构(972)相连并用于将不良品插套拨动到不良品盒子(974)内,不良品盒子(974)设于拨动机构(973)的下方。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升降机构(972)包括第九升降气缸(9721)和第九支撑块(9722),第九升降气缸(9721)竖直设置并且活塞杆朝上,第九支撑块(9722)水平设置第九升降气缸(9721)的活塞杆上;
拨动机构(973)包括拨动气缸(9731)、滑动杆和拨块(9733),拨动气缸(9731)水平设于支撑块上,滑动杆与拨动气缸(9731)的活塞杆相连,支撑块顶部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槽,滑动杆水平滑移连接在滑动槽内,拨块(9733)共有三组并且竖直连接于滑动杆靠近载具(11)的一端,拨块(9733)的底部设有与安装槽(117)的宽度相同的凸头(9734),凸头(9734)用于***到安装槽(117)内侧以将插套拨出。
3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E极铜片上料装置(3)、N极铜片上料装置(4)和L极铜片上料装置(5)的取料端均设有振动盘,每个振动盘的料道出口处均设有分料装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接线端子上料装置(2)的振动盘为第一振动盘(27),第一振动盘(27)共有两个料道,与第一振动盘(27)相连的分料装置为第一分料装置,第一分料装置包括设于振动盘架体上的第一分料气缸(271)、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板(272)和与第一支板(272)相连的第一分料块(273),第一分料块(273)滑移连接于振动盘架体的支架上,第一分料块(273)上并排开设有三个第一分料槽(274),三个第一分料槽(274)的中间一个用于输送E极接线端子,三个第一分料槽(274)的两侧分别用于输送N极接线端子和L极接线端子。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与E极铜片相连的振动盘为第二振动盘(36),第二振动盘(36)的料道出口处设有第二分料装置,第二分料装置包括于振动盘架体上的第二分料气缸(361)、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板(362)和与第二支板(362)相连的第二分料块(363),第二分料气缸(361)和第二分料块(363)均水平设置,第二分料块(363)滑移连接于振动盘架体的支架上,第二支板(36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料气缸(361)和第二分料块(363)相连,第二分料块(363)上开设有与第二振动盘(36)连通的第二分料槽(364)。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与N极铜片相连的振动盘为第三振动盘(45),第三振动盘(45)的料道出口处设有第三分料装置,第三分料装置包括于振动盘架体上的第三分料气缸(451)、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竖直设置的第三支板(452)和与第三支板(452)相连的第三分料块(453),第三分料块(453)上开设有与第三振动盘(45)连通的第三分料槽(454)。
42.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插座插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与L极铜片相连的振动盘为第四振动盘(56),第四振动盘(56)的料道出口处设有第四分料装置,第四分料装置包括于振动盘架体上的第四分料气缸(561)、与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竖直设置的第四支板(562)和与第四支板(562)相连的第四分料块(563),第四分料块(563)滑移连接于振动盘架体的支架上,第四分料气缸(561)竖直设于第四支板(562)的侧方,第四支板(562)穿过振动盘架体并分别与第四分料气缸(561)和第四分料块(563)相连,第四分料块(563)上开设有与第四振动盘(56)连通的第四分料槽(564)。
CN202021749371.7U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 Active CN213026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9371.7U CN213026852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9371.7U CN213026852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6852U true CN213026852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7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49371.7U Active CN213026852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6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37105A1 (en) Automatic spring fastener assembly machine
CN109950774B (zh) 一种dc插座加工设备
CN107263092B (zh) 一种三通阀组装机及其组装方法
CN111531238B (zh) 一种变压器焊接组装一体化生产线
CN109078865B (zh) 电源接口组装测试设备
CN107138349B (zh) 一种用于继电器检测点胶烘烤下料收料装置
CN105984708A (zh) 一种高效全自动整列供料收料装置
CN110153665B (zh) 插座装配设备和插座装配方法
CN109366118A (zh) 一种c型卡自动装配***
CN210652040U (zh) 自动上下料机
CN112719890A (zh) 一种led条形灯端盖装配设备
CN111687638A (zh) 一种指示灯装配装置
CN112497632A (zh) 一种注塑和品质检测一体装置
CN213026852U (zh) 一种插座插套装配装置
CN211860972U (zh) 一种芯片贴片机的自动推送机构
CN215267992U (zh) 一种用于电机线圈骨架与接线片铆装的新型自动化装置
CN212886150U (zh) 一种指示灯装配装置
CN215239133U (zh) 一种试剂盖组装设备
CN213366489U (zh) 一种自动调节螺钉装配单元
CN113690102A (zh) 端子自动插接设备
CN110948158A (zh) 一种电连接件焊接设备及其方法
CN213003653U (zh) 一种触头支持组装机
CN210022882U (zh) 用于开关的触点行程分选装置
CN211337896U (zh) 一种用于硒鼓粉仓的送粉辊抓取装置
CN218657730U (zh) 一种铜棒组装扣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