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5595U - 拉链的下止具 - Google Patents

拉链的下止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5595U
CN212345595U CN202020455306.7U CN202020455306U CN212345595U CN 212345595 U CN212345595 U CN 212345595U CN 202020455306 U CN202020455306 U CN 202020455306U CN 212345595 U CN212345595 U CN 212345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receiving member
slider
hook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53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酒井康行
松田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oshida Zip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oshida Zip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oshida Zip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oshida Zip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53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5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5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5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的下止具,包括:相对设置的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单侧牙链的布带上;咬合构件的靠近承接构件的侧面上设有钩状接头,承接构件的靠近咬合构件的侧面上设有供钩状接头***的承接凹陷部;咬合构件的远离承接构件的侧面上设有凹口,凹口延伸至所述咬合构件的底部;当钩状接头***于承接凹陷部中,承接构件的下表面处于咬合构件的下表面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组装无需采用机器设备,这就能够降低安装成本;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的下止具能够避免物品缝制位置受到限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拉链的下止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拉链的下止具。
背景技术
拉链根据其下端开合类型分为开口拉链和闭口拉链。开口拉链一般设置在服装上,开口拉链是由两根独立的单侧牙链,通过插棒和插座以及拉头组合而成的拉链,两条单侧牙链底端的插棒和插座可以分开。闭口拉链一般常用于裤子或裙子的门襟处,闭口拉链是指两根单侧牙链在底端通过下止部件合并在一起的拉链,两根单侧牙链的底端无法随意分开,这类拉链一般常用于裤子或裙子的门襟处。
一般情况下,由于闭口拉链底端的封闭,无法随意分开,将闭口拉链缝制到物品上时,需要先将带有链牙的布带与拉链的拉头组装好,在进行缝制过程中还需要滑动拉头,回避拉头所形成的障碍。这就使得安装闭口拉链的物品缝制位置受到限制,难以调整。
对于闭口拉链,也出现了改进的结构,现有的一种闭口拉链的底端止码,拉链包括拉头和两条单侧牙链;拉头包括:后翼板;引导柱,其竖立设置在所述后翼板上;前翼板,其从所述引导柱向下延伸;两个左右设置的引导凸缘部,每个所述引导凸缘部与所述后翼板连接,每个所述引导凸缘部与所述前翼板连接;沿着从下到上的方向,两个所述引导凸缘部由相互接近的位置过渡到相互远离的位置;所述后翼板、所述引导柱、所述前翼板和两个引导凸缘部,形成引导两条单侧牙链的链牙部通过的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
底端止码有两分型的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单侧牙链上,至少两对钩状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分别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相对表面上形成。而且为了使得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能够稳定地连接,沿着拉链的长度方向,至少有两对钩状联接头和联接凹入部分是依次设置。闭口拉链的底端止码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对应的单侧牙链可以分别与物品缝制,随后再用拉头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安装在一起。
但是,由于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包括底部开口和连接所述底部开口上端的两个肩口,所述底部开口处于两个所述引导凸缘部的下部之间,每个所述肩口处于引导柱与相应的所述引导凸缘部的上部之间,即两个引导凸缘部的上部是向外延伸的;所以拉头从下向上移动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挤压并摩擦拉头,阻碍了拉头的移动。现有技术中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与拉头摩擦的侧面基本平直,非常坚硬,所以底端止码无法大幅度向外侧倾斜,只有通过拉头上拉的力量加强,使引导凸缘部用强力按压着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侧面,使其向外打开。实际生产中,该强度是人力无法达到的,只能通过机器完成。详细来说,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中与拉头相接触的侧面形状是大体上平直的,所以,拉头通过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过程中,为了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顺应拉头的上述结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要先呈“倒八字”形的结构以经过相应的肩口,再进入底部开口后结合,这就需要非常大的力量,所以,必须采用机器设备才能将拉头与底端止码进行安装,制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的下止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的下止具,拉链包括拉头和两条单侧牙链;
所述拉头包括:
后翼板;
引导柱,其竖立设置在所述后翼板上;
前翼板,其从所述引导柱向下延伸;
两个左右设置的引导凸缘部,每个所述引导凸缘部与所述后翼板连接,每个所述引导凸缘部与所述前翼板连接;沿着从下到上的方向,两个所述引导凸缘部由相互接近的位置过渡到相互远离的位置;
所述后翼板、所述引导柱、所述前翼板和两个引导凸缘部,形成引导两条单侧牙链的链牙部通过的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所述链牙引导路包括底部开口和连接所述底部开口上端的两个肩口,所述底部开口处于两个所述引导凸缘部的下部之间,每个所述肩口处于引导柱与相应的所述引导凸缘部的上部之间;
下止具,包括:相对设置的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
所述承接构件和所述咬合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单侧牙链的布带上;
所述咬合构件的靠近所述承接构件的侧面上设有钩状接头,所述承接构件的靠近所述咬合构件的侧面上设有供所述钩状接头***的承接凹陷部;
所述咬合构件的远离所述承接构件的侧面上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延伸至所述咬合构件的底部;
当所述钩状接头***于所述承接凹陷部中时,所述承接构件的下表面处于所述咬合构件的下表面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的下止具在安装时,将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分别穿入两个肩口中,咬合构件的远离所述承接构件的侧面上设有凹口,凹口延伸至所述咬合构件的底部,在拉头向上拉动的过程中,咬合构件的下部不会与拉头的引导凸缘部产生面与面的摩擦,便于拉头经过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使得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能够顺应拉头的结构进行移动,咬合构件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向着承接构件大幅度地倾斜翻转,使得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能够方便地咬合在一起。当钩状接头***于承接凹陷部中时,承接构件的下表面处于咬合构件的下表面的下方,该结构使得咬合构件向着承接构件翻转的过程中,咬合构件的下部不会在引导凸缘部卡住,便于咬合构件进行倾斜翻转。因此,该拉链的下止具安装方便,拉链的下止具结合的成功率高。
由于咬合构件上设置了凹口,咬合构件的与拉头的引导凸缘部接触的侧面在拉头长度方向上呈现自上向下收紧的弧状结构,这种弧状结构与拉头内部的上宽下窄的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相对应,这样在拉头向上拉动的过程中,咬合构件能够顺应拉头的结构进行移动;而且,咬合构件在移动过程中,在凹口接触到引导凸缘部时,咬合构件能以引导凸缘部为支点,并顺应引导凸缘部的形状,向左侧翻转;同时,承接构件正顺应引导凸缘的形状,也向左侧倾斜,使得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能够方便地咬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咬合构件上设有抵接接头,所述承接构件上设有供所述抵接接头***的抵接凹槽。抵接接头***于抵接凹槽中,能够增强拉链的下止具结合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接头处于所述钩状接头的上方。在工作人员误操作向上拉动拉头时,钩状接头先与承接凹陷部结合,抵接接头再与抵接凹槽结合,该结构能够便于下止具快速稳定地进行结合。在工作人员误操作向下拉动拉头,将拉链的下止具打开时,处于上方的抵接接头与处于下方的钩状接头相比较,处于上方的抵接接头更容易被打开,这就能够减少拉动拉头向下移动打开下止具的力量,以避免工作人员误操作对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的外部侧面造成较大的磨损,而导致的下止具无法复原,只能废弃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钩状接头的头端与所述抵接接头的头端相比,所述钩状接头的头端较靠近所述承接构件所连接的布带。该结构使得钩状接头与承接凹陷部的咬合更稳定,同时使得抵接接头更容易被打开。
优选地,所述承接构件的靠近所述咬合构件的侧面的底部设有凸起部,所述咬合构件的底部设有供所述凸起部***的限位凹槽。该结构使得承接构件底部与咬合构件的底部也形成咬合结构。
优选地,所述咬合构件的纵向长度的二分之一大于所述凹口的纵向长度。该结构使得咬合构件未设置凹口的区域的长度较大,使得咬合构件的整体强度得以保证。
优选地,所述承接构件的上表面上设有供所述引导柱***的容纳部。当下止具结合后,当工作人员误操作将拉头向下拉动时,引导柱的下端***于容纳部,引导柱与承接构件的上表面接触是点接触,咬合构件的凹口的上端部与拉头的内部是点接触,承接构件与拉头的内部是面接触,两处点接触和一处面接触,形成了三角支撑的结构,使得结合后的下止具依然具有阻挡力,不易被打开,下止具能够实现更好的下止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的下止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结合,工作人员通过手动操作就能够完成下止具的结合,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组装无需采用机器设备,这就能够降低安装成本;另外,在将拉链与物品进行缝制的过程中,能够先将带有链牙部的布带与物品进行缝制,再将链牙部与拉头进行组装,这就能够避免物品缝制位置受到限制的问题,并且使布带与物品进行缝制的过程中,无需回避拉头,提高了物品缝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分别设置在布带上,且处于分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分别设置在布带上,且处于结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咬合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承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分别穿入于肩口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咬合构件的钩状接头向着承接构件的承接凹陷部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钩状接头***承接凹陷部中,且凸起部***限位凹槽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结合,且形成了三角支撑的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拉头经过拉链的下止具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 拉头
11 后翼板
12 引导柱
13 前翼板
14 引导凸缘部
141 前引导凸缘
142 后引导凸缘
15 链牙引导路
151 底部开口
152 肩口
20 单侧牙链
21 链牙部
22 布带
100 承接构件
101 承接构件的下表面
102 承接构件的上表面
110 承接凹陷部
120 容纳部
130 抵接凹槽
140 凸起部
200 咬合构件
201 咬合构件的下表面
210 钩状接头
211 钩状接头的头端
220 凹口
230 抵接接头
231 抵接接头的头端
240 限位凹槽
310 第一联接阶梯
320 第二联接阶梯
330 第三联接阶梯
340 第四联接阶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以下的说明中,下止具的上侧是指相对于图9纸面的上侧,下止具的下侧是指相对于图9纸面的下侧,下止具的左侧是指相对于图9纸面的左侧,下止具的右侧是指相对于图9 纸面的右侧,下止具的后侧是指相对于图9纸面的里侧,下止具的前侧是指相对于图9纸面的近前侧。
拉头的上侧是指相对于图10纸面的上侧,拉头的下侧是指相对于图10纸面的下侧,拉头的左侧是指相对于图10纸面的左侧,拉头的右侧是指相对于图10纸面的右侧,拉头的后侧是指相对于图10纸面的里侧,拉头的前侧是指相对于图10纸面的近前侧。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拉链的下止具,拉链包括拉头10和两条单侧牙链20;
所述拉头10包括:
后翼板11;
引导柱12,其竖立设置在所述后翼板11上;
前翼板13,其从所述引导柱12向下延伸;
两个左右设置的引导凸缘部14,每个所述引导凸缘部14与所述后翼板11连接,每个所述引导凸缘部14与所述前翼板13连接;沿着从下到上的方向,两个所述引导凸缘部14由相互接近的位置过渡到相互远离的位置;
所述后翼板11、所述引导柱12、所述前翼板13和两个引导凸缘部14,形成引导两条单侧牙链20的链牙部21通过的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15;所述链牙引导路15包括底部开口151和连接所述底部开口151上端的两个肩口152,所述底部开口151处于两个所述引导凸缘部14的下部之间,每个所述肩口152处于引导柱12与相应的所述引导凸缘部14的上部之间;
下止具,包括:相对设置的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 分别设置于两条单侧牙链20的布带22上;
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分别设置在两个单侧牙链20的布带22上;
咬合构件200的靠近承接构件100的侧面上设有钩状接头210,承接构件100的靠近咬合构件200的侧面上设有供钩状接头210***的承接凹陷部110;
咬合构件200的远离承接构件100的侧面上设有凹口220,凹口220延伸至咬合构件200 的底部;
当钩状接头210***于承接凹陷部110中时,承接构件的下表面101处于咬合构件的下表面201的下方。
从安装的角度来看,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安装前,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 穿入拉头10内部的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15的肩口152,随后拉头10向上移动;安装过程中,引导柱12经过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的内侧面与引导柱12摩擦后上升,同时,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顺应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的肩口152的结构,呈“倒八字”形打开。而在引导柱12经过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后,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相互结合。最后,拉头10通过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并移动至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的上方后,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结合完毕。在现有技术中,引导柱经过底端止码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后,拉头的引导凸缘部与底端止码的侧面会有大面积地相互摩擦,该摩擦力阻止拉头顺利向上移动,甚至导致拉头与底端止码卡住。所以,需要大幅度减少底端止码与引导凸缘部之间面与面的摩擦,这样就可以减少现有技术中的底端止码与拉头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力,保证拉头顺利通过底端止码。
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的下止具在安装时,将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分别穿入两个肩口12中,咬合构件200的远离承接构件100的侧面上设有凹口220,凹口220延伸至咬合构件200的底部,在拉头10向上拉动的过程中,咬合构件200的下部不会与拉头10的引导凸缘部14产生面与面的摩擦,便于拉头经过承接构件和咬合构件,使得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能够顺应拉头10的结构进行移动,如图5至图8所示为承接构件100与咬合构件200 进行结合的过程,咬合构件200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向着承接构件100大幅度地倾斜翻转,咬合构件200的倾斜翻转的角度大于咬合构件200在移动前与拉头10移动的方向所成的夹角,使得钩状接头210与承接凹陷部110结合的空间充分,即承接构件100的翻转空间充分,这样的结构便于钩状接头210***承接凹陷部110中,使得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能够方便地咬合在一起,避免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结合不良。图5中,咬合构件200在移动前与拉头10移动的方向所成的夹角为角A,角A是咬合构件200在移动前,咬合构件 200的远离承接构件100的侧面的延长线L3与表示拉头10移动的方向的线L4之间的夹角;图8中,咬合构件200的倾斜翻转的角度为角B,角B是咬合构件200在移动前,咬合构件 200的远离承接构件100的侧面的延长线L3与咬合构件200的倾斜翻转到结合位置时,咬合构件200的远离承接构件100的侧面的延长线L5之间的夹角。
当钩状接头210***于承接凹陷部110中时,承接构件的下表面101处于咬合构件的下表面201的下方,该结构咬合构件200向着承接构件100翻转的过程中,咬合构件200的下部不会在引导凸缘部14卡住,便于咬合构件200进行倾斜翻转。因此,工作人员通过手动操作也能够将拉链的下止具进行安装,提高拉链的下止具结合的成功率。
由于咬合构件200上设置了凹口220,咬合构件200的与拉头10的引导凸缘部14接触的侧面在拉头10长度方向上呈现自上向下收紧的弧状结构,这种弧状结构与拉头10内部的上宽下窄的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15相对应,这样在拉头10向上拉动的过程中,咬合构件200 能够顺应拉头10的结构进行移动;而且,咬合构件200在移动过程中,在凹口220接触到引导凸缘部14时,咬合构件200能以引导凸缘部14为支点,并顺应引导凸缘部14的形状,向左侧翻转;同时,承接构件100顺应引导凸缘部14的形状,也向左侧倾斜,使得承接构件 100和咬合构件200能够方便地咬合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图2显示为拉头10安装在拉链上后,一对单侧牙链20结合,拉头10拉到上方时拉链下端的状态,该拉链组装成为一条闭口拉链。图9显示为拉头10安装在拉链上后,一对单侧牙链20被打开,拉头10拉到最下方,被下止具阻挡的状态,这时该拉链组装成为一条闭口拉链。
本实施例中,每个引导凸缘部14包括前引导凸缘141和后引导凸缘142;前引导凸缘141 与前翼板13连接,后引导凸缘142与后翼板11连接,两个引导凸缘部14的前引导凸缘141 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设置,两个引导凸缘部14的后引导凸缘142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设置。
咬合构件200上设有抵接接头230,承接构件100上设有供抵接接头230***的抵接凹槽130。抵接接头230***于抵接凹槽130中,能够增强拉链的下止具结合的稳定性。为了便于安装和分开抵接接头230与抵接凹槽130,本实施例中,抵接接头的头端231为平面。
抵接接头230处于钩状接头210的上方。在工作人员误操作向上拉动拉头10时,钩状接头210先与承接凹陷部110结合,抵接接头230再与抵接凹槽130结合,该结构能够便于下止具快速稳定地进行结合。在工作人员误操作向下拉动拉头10,将拉链的下止具打开时,处于上方的抵接接头230与处于下方的钩状接头210相比较,处于上方的抵接接头230更容易被打开,这就能够减少拉动拉头10向下移动打开下止具的力量,则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 200的外部侧面受到的摩擦力较小,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的外部侧面不容易造成磨损,所以,即便工作人员误操作向下拉动拉头10,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仍然能够重新组装后使用,这就能够避免工作人员误操作对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的外部侧面造成较大的磨损,而导致的下止具无法复原,只能废弃的情况。
钩状接头的头端211与抵接接头的头端231相比,钩状接头的头端211较靠近承接构件 100所连接的布带22。该结构使得钩状接头210与承接凹陷部110的咬合更稳定,同时使得抵接接头230更容易被打开。
承接构件100的靠近咬合构件200的侧面的底部设有凸起部140,咬合构件200的底部设有供凸起部140***的限位凹槽240。凸起部140是从承接构件100的侧面的底部向着咬合构件200延伸而形成的,该结构使得承接构件100底部与咬合构件200的底部也形成咬合结构,使得下止具的结合更稳定。
咬合构件200的纵向长度L1的二分之一大于凹口220的纵向长度L2。该结构使得咬合构件200未设置凹口220的区域的长度较大,使得咬合构件200的整体强度得以保证。本实施例中,凹口220的纵向长度L2与咬合构件200的纵向长度L1的比值为9比20。
承接构件100的上表面102上设有供引导柱12***的容纳部120。当下止具结合后,当工作人员误操作将拉头10向下拉动时,引导柱12的下端***于容纳部120,引导柱12与承接构件100的上表面102接触是点接触,咬合构件200的凹口220的上端部与拉头10的内部是点接触,承接构件100与拉头10的内部是面接触,两处点接触和一处面接触,形成了三角支撑的结构,使得拉头10向下拉动时,结合的下止具依然具有阻挡力,不易被打开,使得下止具能够实现更好的下止效果。
沿着咬合构件200的前后方向,在咬合构件200上设有两个钩状接头210,两个钩状接头210通过第一联接阶梯310连接;沿着咬合构件200的前后方向,在咬合构件200上设有两个抵接接头230,两个抵接接头230通过第二联接阶梯320连接;沿着承接构件100的前后方向,在承接构件100上设有两个承接凹陷部110,两个承接凹陷部110通过第三联接阶梯330连接;沿着承接构件100的前后方向,在承接构件100上设有两个抵接凹槽130,两个抵接凹槽130通过第四联接阶梯340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结合,工作人员通过手动操作就能够完成下止具的结合,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的下止具的组装无需采用机器设备,这就能够降低安装成本;另外,在将拉链与物品进行缝制的过程中,能够先将带有链牙部21的布带22与物品进行缝制,再将链牙部21与拉头10进行组装,这就能够避免物品缝制位置受到限制的问题,并且使布带22与物品进行缝制的过程中,无需回避拉头10,提高了物品缝制的效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拉链的下止具,拉链包括拉头(10)和两条单侧牙链(20);
所述拉头(10)包括:
后翼板(11);
引导柱(12),其竖立设置在所述后翼板(11)上;
前翼板(13),其从所述引导柱(12)向下延伸;
两个左右设置的引导凸缘部(14),每个所述引导凸缘部(14)与所述后翼板(11)连接,每个所述引导凸缘部(14)与所述前翼板(13)连接;沿着从下到上的方向,两个所述引导凸缘部(14)由相互接近的位置过渡到相互远离的位置;
所述后翼板(11)、所述引导柱(12)、所述前翼板(13)和两个引导凸缘部(14),形成引导两条单侧牙链(20)的链牙部(21)通过的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15);所述链牙引导路(15)包括底部开口(151)和连接所述底部开口(151)上端的两个肩口(152),所述底部开口(151)处于两个所述引导凸缘部(14)的下部之间,每个所述肩口(152)处于引导柱(12)与相应的所述引导凸缘部(14)的上部之间;
其特征在于:下止具,包括:相对设置的承接构件(100)和咬合构件(200);
所述承接构件(100)和所述咬合构件(200)分别设置在两个单侧牙链(20)的布带(22)上;
所述咬合构件(200)的靠近所述承接构件(100)的侧面上设有钩状接头(210),所述承接构件(100)的靠近所述咬合构件(200)的侧面上设有供所述钩状接头(210)***的承接凹陷部(110);
所述咬合构件(200)的远离所述承接构件(100)的侧面上设有凹口(220),所述凹口(220)延伸至所述咬合构件(200)的底部;
当所述钩状接头(210)***于所述承接凹陷部(110)中时,承接构件的下表面(101)处于咬合构件的下表面(201)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的下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构件(200)上设有抵接接头(230),所述承接构件(100)上设有供所述抵接接头(230)***的抵接凹槽(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的下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接头(230)处于所述钩状接头(210)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的下止具,其特征在于:钩状接头的头端(211)与抵接接头的头端(231)相比,所述钩状接头的头端(211)较靠近所述承接构件(100)所连接的布带(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的下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构件(100)的靠近所述咬合构件(200)的侧面的底部设有凸起部(140),所述咬合构件(200)的底部设有供所述凸起部(140)***的限位凹槽(2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的下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构件(200)的纵向长度的二分之一大于所述凹口(220)的纵向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的下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构件(100)的上表面(102)上设有供所述引导柱(12)***的容纳部(120)。
CN202020455306.7U 2020-04-01 2020-04-01 拉链的下止具 Active CN212345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5306.7U CN212345595U (zh) 2020-04-01 2020-04-01 拉链的下止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5306.7U CN212345595U (zh) 2020-04-01 2020-04-01 拉链的下止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5595U true CN212345595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8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5306.7U Active CN212345595U (zh) 2020-04-01 2020-04-01 拉链的下止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5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53796A (en) Slide zipper assembly
EP0287060B1 (en) Pull tab for slide fastener slider
US7073233B2 (en) Slide fastener
EP0861612B1 (en) Slider for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KR890000984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자동 잠금 슬라이더
US3872551A (en) Slide fastener having separating end stop
KR950006535B1 (ko) 은폐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분리형 하단부 정지구 조립체 및 그의 조립 및 분리방법
CA1288581C (en) Slide fastener slider with detachable pull tab
CN212345595U (zh) 拉链的下止具
US3955248A (en) Slide fastener slider
EP0558204B1 (en) Slider for closing coupling elements
EP0595248B1 (en) Separable bottom stop for concealed type slide fastener
CN212139603U (zh) 拉链的下止具及拉链
CA2098688C (en)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0598373B1 (en) A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s
CN216701841U (zh) 一种拉链及其链牙
EP1300094A1 (en) A slide fastener
KR860001426B1 (ko) 분리가능한 슬라이드 파스너
CN210329594U (zh) 一种拉链及其拉头防错位快速咬合结构
CN215270946U (zh) 一种双开拉链
CN210492905U (zh) 一种拉链及其方块插销
US3967350A (en) Slider for heavy duty slide fasteners
CN214710892U (zh) 一种拉链组件及其自锁拉头
CN213405088U (zh) 一种拉链牙链带和一种服饰
CN211483197U (zh) 一种拉链及拉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