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9795U -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09795U
CN212209795U CN202020647822.XU CN202020647822U CN212209795U CN 212209795 U CN212209795 U CN 212209795U CN 202020647822 U CN202020647822 U CN 202020647822U CN 212209795 U CN212209795 U CN 212209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astic
jack
hole
ext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478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志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478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09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09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09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子,用以***一电路板的一插孔中,端子包括一接触部、自接触部延伸形成的一连接部以及自连接部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部,***部包括两个弹性部及位于两个弹性部之间的一孔部,自***部弯折且向上延伸形成一弹臂,两个弹性部与弹臂***插孔中且分别抵接插孔的内壁面,以与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使得所述端子在三个不同的方向对插孔产生保持力,因此使得端子整体的保持力增大,故端子不易拔出插孔,进而使得端子与插孔接触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与电路板的插孔插接配合的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端子,所述端子包括设置成鱼眼状的一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至所述电路板的插孔中,以实现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的电连接。
现在的压配合连接器对端子与电路板的保持力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所述连接器,仅通过所述插接部的左右两侧对所述插孔提供相反方向的保持力,使得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孔的保持力较小,所述端子很容易从所述插孔中拔出,造成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连接不稳定。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设自***部弯折且向上延伸形成的弹臂与电路板抵接,以增大***部与插孔保持力的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用以***一电路板的一插孔中,所述端子包括一接触部、自所述接触部延伸形成的一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部,所述***部包括两个弹性部及位于两个所述弹性部之间的一孔部,自所述***部弯折且向上延伸形成一弹臂,两个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弹臂***所述插孔中且分别抵接所述插孔的内壁面,以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弹臂在前后方向上正对所述孔部设置。
进一步,所述弹臂设有一自由部,所述自由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导引面,所述导引面用以在所述***部受所述插孔的内壁面抵接时与所述弹性部配合,导引所述自由部凸伸入所述孔部。
进一步,所述导引面呈圆弧面设置。
进一步,所述弹臂设有一抵接点,所述抵接点用于抵接所述插孔的内壁面,所述抵接点在前后方向上正对所述孔部。
进一步,所述抵接点在前后方向上向所述***部所在平面投影,所述抵接点位于两个所述弹性部之间且与所述弹性部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两个所述弹性部分别与所述插孔的内壁面抵接形成一接触点,所述弹臂与所述插孔的内壁面抵接形成一抵接点,两个所述接触点和所述抵接点共同确定一个平面。
进一步,所述抵接点至两个所述接触点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两个所述接触点和所述抵接点在上下方向上等高设置。
进一步,所述***部还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弹性部的底端且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尾部,所述尾部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位置向上正对所述孔部,所述弹臂自所述尾部的底端弯折向上延伸形成。
进一步,所述弹臂包括自所述尾部弯折形成的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前后两侧设有圆弧过渡面,用以导引所述弯折部***所述插孔。
进一步,所述弹臂包括自所述尾部弯折形成的一弯折部,自所述弯折部向上延伸的一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部向上倾斜延伸的一抵接部,以及自所述抵接部靠近所述孔部向上倾斜延伸的一自由部,所述抵接部用以抵接所述插孔的内壁面。
进一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尾部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抵接部受所述插孔的内壁面抵接,使所述延伸部自下往上朝所述尾部倾斜设置。
进一步,所述自由部位于所述插孔内且低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设置。
进一步,所述孔部具有一中心轴线,所述中心轴线沿上下延伸,所述弹臂关于所述中心轴线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接触部包括自所述连接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夹持臂,两个所述夹持臂间隔设置以形成一夹持区。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一插孔,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收容槽;一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端子包括一接触部、自所述接触部延伸形成的一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部,所述***部包括两个弹性部及位于两个所述弹性部之间的一孔部,自所述***部弯折且向上延伸形成一弹臂,两个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弹臂***所述插孔中且分别抵接所述插孔的内壁面,以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增设自所述***部弯折且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弹臂,两个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弹臂***所述插孔中且分别抵接所述插孔的内壁面,使得所述端子在三个不同的方向对所述插孔产生保持力,因此使得所述端子整体的保持力增大,故所述端子不易拔出所述插孔,进而使得所述***部与所述插孔接触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和电路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连接器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正视图;
图5为图3的侧视图;
图6为体1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图6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6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6沿C-C方向仅剖视电路板与绝缘本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465478280000031
Figure BDA000246547828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沿左右方向排列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2。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300,所述电路板300具有多个插孔31,所述插孔31为镀有金属层的导电通孔,多个所述端子2在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之后***所述电路板300的所述插孔31中,以与所述电路板300形成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图6和图9,所述绝缘本体1直立的摆放于所述电路板300的上表面,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多个收容槽11,所述收容槽11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多个所述端子2从下至上分别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收容槽11中。所述绝缘本体1的底面间隔凸设有多个凸块12,多个所述凸块12将所述绝缘本体1支撑在所述电路板300的上表面,每相邻两个所述凸块12之间设有一通槽13,所述通槽13向上连通所述收容槽11、向下连通所述插孔31,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和所述电路板300之间能够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3和图9,所述端子2包括与一对接端子(未图示)接触且电性连接的一接触部21、自所述接触部21向下延伸形成的一连接部22、自所述连接部22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部23以及自所述***部23弯折且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弹臂24。。
请参阅图4和图9,所述接触部21收容在所述收容槽11中,所述接触部21包括自所述连接部22向上延伸的两个夹持臂211,两个所述夹持臂211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形成一夹持区212,用以容纳所述对接端子。
请参阅图3、图7和图9,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接触部21相连且位于所述接触部21的下方,所述连接部22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内,所述连接部22为板状,自所述连接部22的左右两侧分别凸设一固持部221,所述固持部221在左右方向与所述收容槽11的槽壁干涉配合。自所述连接部22上撕裂形成一挡止部222,所述挡止部222自所述连接部22的板面向前且向上倾斜延伸,所述挡止部222用以将所述端子2固定至所述绝缘本体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止部222自所述连接部22通过撕裂的方式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止部222的左右两侧也可通过下料的方式冲压出间隙,便于所述挡止部222的弯折成型及受力变形。
请参阅图3、图7和图9,所述***部23和所述弹臂24用以***所述插孔31中,并抵接所述插孔31的内壁面以与所述电路板300形成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部23呈鱼眼状且在左右方向上对称设置,所述***部23包括与所述连接部22相连且位于所述连接部22下方的一颈部231、自所述颈部231向下呈弧形弯曲延伸的两个弹性部232、位于两个所述弹性部232之间的一孔部233、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弹性部232的底端且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尾部234。
请参阅图4和图9,所述颈部231位于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弹性部232之间,所述颈部231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部22的宽度,所述颈部231位于所述收容槽11外且收容于所述通槽13。
请参阅图4和图9,所述孔部233由所述颈部231、两个所述弹性部232以及所述尾部234共同围设形成,呈中空椭圆形,定义所述孔部233具有一中心轴线P,所述中心轴线P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孔部233关于所述中心轴线P左右对称设置,其用以在所述***部23***所述插孔31时,使得两个所述弹性部232可以产生形变。
请参阅图4和图9,两个所述弹性部232的上端连接所述颈部231,两个所述弹性部232的下端连接所述尾部234,两个所述弹性部232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弹性部232均用于在所述***部23***所述插孔31时与所述插孔31的内壁面抵接,两个所述弹性部232分别与所述插孔31的内壁面抵接形成一接触点2321,两个所述接触点2321在上下方向上等高设置,且两个所述接触点2321关于所述中心轴线P左右对称设置。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尾部234位于所述端子2的下端,所述尾部234与所述弹性部232连接的位置向上正对所述孔部233,其先于所述弹性部232***所述插孔31中,所述尾部234用以连接所述弹臂24。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述弹臂24自所述尾部234的底端弯折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弹臂24与所述挡止部222位于所述端子2的同一侧。所述弹臂24在前后方向上正对所述孔部233设置,且关于所述中心轴线P左右对称设置。具体的,所述弹臂24包括自所述尾部234向前弯折形成的一弯折部241、自所述弯折部241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延伸部242、自所述延伸部242远离所述***部23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的一抵接部243、以及自所述抵接部243靠近所述孔部233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的一自由部244。
请参阅图5和图7,所述弯折部241自所述尾部234向前弯折形成,所述弯折部241在前后两侧设有圆弧过渡面2411,所述圆弧过渡面2411用以导引所述弯折部241***所述插孔31。
请参阅图5,所述延伸部242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242与所述尾部234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尾部234平行设置。
请参阅图7、图8和图9,所述抵接部243与所述插孔31的内壁面抵接形成一抵接点2431,所述抵接点2431在前后方向上正对所述孔部233。所述抵接点2431和两个所述接触点2321共同抵接所述插孔31的内壁面以将所述***部23稳固的保持在所述插孔31中,两个所述接触点2321和所述抵接点2431共同确定一个平面,两个所述接触点2321和所述抵接点2431在上下方向上等高设置,所述抵接点2431至两个所述接触点2321的距离相同,即所述抵接点2431和两个所述接触点2321共同构成一等腰三角形,所述抵接点2431在前后方向上向所述***部23所在平面投影,所述抵接点2431位于两个所述弹性部232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弹性部232之间存在间隙。
请参阅图4、图7和图9,所述自由部244位于所述插孔31内且低于所述电路板300的上表面设置,所述自由部24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导引面2441,所述导引面2441呈圆弧面设置,由于所述孔部233呈椭圆形,故所述孔部233的上端逐渐变窄,当所述弹臂24受所述插孔31的内壁面抵接时,所述自由部244朝向所述孔部233变形,所述导引面2441能够使得所述自由部244的端部变窄,故而当所述自由部244向后进入所述孔部233时起到导引作用,避免所述自由部244与所述弹性部232抵接或干涉,使得所述自由部244能够顺利进入所述孔部233。
请参阅图2和图9,所述端子2自下向上组装至所述收容槽11,所述接触部21与所述连接部22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内,所述***部23向下凸伸出所述收容槽11,所述颈部231容设在所述通槽13内。此时,两个所述弹性部232处于自由状态且未发生形变,所述延伸部242与所述尾部234在前后方向上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自由部244正对所述孔部233设置但未凸伸进入所述孔部233(请参照图5)。
请参阅图3、图7和图9,在所述***部23***至所述电路板300的所述插孔31时,所述弯折部241导引所述***部23与所述弹臂24向下进入所述插孔31,因为在左右方向上分别受到来自所述插孔31的内壁面的挤压,故而两个所述弹性部232朝相互靠拢的趋势形变,所述抵接部243受所述插孔31的内壁面的抵压,使得所述延伸部242自下往上朝所述尾部234倾斜延伸,所述自由部244凸伸进入所述孔部233中,因此给所述弹臂24提供充足的形变空间,故所述弹臂24不易产生疲乏。
请参阅图6和图9,当所述电连接器100和所述电路板300组装完毕后,所述凸块12支撑所述绝缘本体1于所述电路板300的上表面,所述绝缘本体1的下端面和所述电路板300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所述通槽13设置,所述颈部231凸伸出所述电路板300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通槽13内,所述尾部234、所述弯折部241以及所述延伸部242均向下延伸出所述电路板300的下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宽度”、“垂直”、“相对”、“竖直”、“倾斜”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为具有制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增设自所述***部23弯折且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弹臂24,两个所述弹性部232与所述弹臂24***所述插孔31中且分别抵接所述插孔31的内壁面,使得所述端子2在三个不同的方向对所述插孔31产生保持力,因此使得所述端子2整体的保持力增大,故所述端子2不易拔出所述插孔31,进而使得所述端子2与所述插孔31接触更加稳定。
2、所述自由部24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导引面2441,由于所述孔部233呈椭圆形,故所述孔部233的上端逐渐变窄,当所述弹臂24受所述插孔31的内壁面抵接时,所述自由部244朝向所述孔部233变形,所述导引面2441能够使得所述自由部244的端部变窄,减少与所述弹性部232的干涉,故而当所述自由部244进入所述孔部233时起到导引作用,避免所述自由部244与所述弹性部232抵接或干涉,使得所述自由部244能够顺利进入所述孔部233;另外所述导引面2441呈圆弧面设置,使所述自由部244尽可能的匹配所述弹性部232的弧形结构,进一步减少其与所述弹性部232的干涉。
3、所述自由部244位于所述插孔31内且低于所述电路板300的上表面设置,使得所述弹臂24未显露于所述电路板300的上表面,故而使得所述弹臂24不易受到外界物体的挤压而发生变形,可以使得所述弹臂24与所述插孔31保持稳定接触。
4、所述弹臂24在前后方向上正对所述孔部233且关于所述中心轴线P左右对称设置,使得所述***部23整体关于所述中心轴线P左右对称设置,故而使得在所述***部23***至所述插孔31的过程中受到的***力较为平衡,因此所述端子2不易因受力不均现斜插、插歪等现象,提高的所述端子2***的精确度,保证了多个所述端子2之间受力均衡。
5、两个所述接触点2321和所述抵接点2431在上下方向上等高设置,可以使得所述接触点2321和所述抵接点2431对所述插孔31的同一平面进行受力,使得保持力能够更加的集中。
6、所述延伸部242自所述弯折部241向上延伸且与所述尾部234平行设置,使得所述弹臂24在受到抵压时,位于下方的所述延伸部242能够有一定空间产生形变,避免位于上方的所述抵接部243和所述自由部244因形变过度弯折损坏。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端子,用以***一电路板的一插孔中,所述端子包括一接触部、自所述接触部延伸形成的一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部,所述***部包括两个弹性部及位于两个所述弹性部之间的一孔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部弯折且向上延伸形成一弹臂,两个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弹臂***所述插孔中且分别抵接所述插孔的内壁面,以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在前后方向上正对所述孔部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设有一自由部,所述自由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导引面,所述导引面用以在所述***部受所述插孔的内壁面抵接时与所述弹性部配合,导引所述自由部凸伸入所述孔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面呈圆弧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设有一抵接点,所述抵接点用于抵接所述插孔的内壁面,所述抵接点在前后方向上正对所述孔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点在前后方向上向所述***部所在平面投影,所述抵接点位于两个所述弹性部之间且与所述弹性部之间存在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性部分别与所述插孔的内壁面抵接形成一接触点,所述弹臂与所述插孔的内壁面抵接形成一抵接点,两个所述接触点和所述抵接点共同确定一个平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点至两个所述接触点的距离相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触点和所述抵接点在上下方向上等高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部还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弹性部的底端且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尾部,所述尾部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位置向上正对所述孔部,所述弹臂自所述尾部的底端弯折向上延伸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包括自所述尾部弯折形成的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前后两侧设有圆弧过渡面,用以导引所述弯折部***所述插孔。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包括自所述尾部弯折形成的一弯折部,自所述弯折部向上延伸的一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部向上倾斜延伸的一抵接部,以及自所述抵接部靠近所述孔部向上倾斜延伸的一自由部,所述抵接部用以抵接所述插孔的内壁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尾部平行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受所述插孔的内壁面抵接,使所述延伸部自下往上朝所述尾部倾斜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部位于所述插孔内且低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部具有一中心轴线,所述中心轴线沿上下延伸,所述弹臂关于所述中心轴线左右对称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包括自所述连接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夹持臂,两个所述夹持臂间隔设置以形成一夹持区。
18.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一插孔,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设有一收容槽;
一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端子包括一接触部、自所述接触部延伸形成的一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部,所述***部包括两个弹性部及位于两个所述弹性部之间的一孔部,自所述***部弯折且向上延伸形成一弹臂,两个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弹臂***所述插孔中且分别抵接所述插孔的内壁面,以与所述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
CN202020647822.XU 2020-04-24 2020-04-24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Active CN212209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7822.XU CN212209795U (zh) 2020-04-24 2020-04-24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7822.XU CN212209795U (zh) 2020-04-24 2020-04-24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09795U true CN212209795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26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47822.XU Active CN212209795U (zh) 2020-04-24 2020-04-24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097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3075A (zh) * 2022-09-07 2022-11-08 信阳师范学院 一种光伏发电***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3075A (zh) * 2022-09-07 2022-11-08 信阳师范学院 一种光伏发电***及电子装置
CN115313075B (zh) * 2022-09-07 2023-06-23 信阳师范学院 一种光伏发电***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5256B2 (en) Plug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onent
TWI785517B (zh) 背板連接器
CN109742606B (zh) 电连接器
TWI663793B (zh) 電連接器
CN110098507B (zh) 电连接器
CN110098505B (zh) 电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US20100159740A1 (en) Cable assembly having hold-down arrangement
CN109193216B (zh) 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CN216354865U (zh) 电连接器
CN108832335B (zh) 电连接器
CN114069292A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线端连接器
CN212209795U (zh)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US693916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ing with cables
CN110061391B (zh) 电连接器
CN115764382A (zh) 模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10111175U (zh) 电连接器
US666344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ghly compliant terminals
CN109193223B (zh) 电连接器
CN114784548A (zh) 电连接器
CN110247214B (zh) 电连接器
CN110797691B (zh) 一种柔性电路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109713480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1530241U (zh) 卡缘连接器
CN220368176U (zh) 线缆电连接器
CN215600601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