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2355U - 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 - Google Patents

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22355U
CN212022355U CN201921691510.2U CN201921691510U CN212022355U CN 212022355 U CN212022355 U CN 212022355U CN 201921691510 U CN201921691510 U CN 201921691510U CN 212022355 U CN212022355 U CN 212022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d vehicle
charging
charging electrode
automated guided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915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哲
王悦翔
曹抒阳
尹慧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ineng Robo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ineng Robo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ineng Robo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915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22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22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22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所述充电桩包括用于支撑的基座和用于与自动导引车的第二充电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充电电极。所述第一充电电极倾斜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和自动导引车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充电电极和第二充电电极的电连接进行充电,将有效充电路程从大约为第一充电电极和第二充电电极能够被压缩的路程通过斜面进行延长,延长至第一充电电极和第二充电电极的一端优先接触至紧密贴合的距离。同时,该设置便于自动导引车在需要充电时相对于充电桩水平切入,并且斜面便于设置弹簧,便于自动导引车和充电桩相应接触斜面之间的贴合,使得自动导引车的充电过程更为可靠,高效。

Description

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导引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
背景技术
自动导引车(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是指具有磁力导引或者激光导引等的导引设备,能够沿规划好的路径行驶,并且装备安全保护以及各种辅助机构的无人驾驶的自动化车辆。在自动导引车完成一系列任务后,控制***根据自动导引车的电量决定是否进行充电。目前的充电桩与自动导引车之间的充电电极在平面上进行对接,较难控制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无法进行有效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高效的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基座和第一充电电极;所述第一充电电极倾斜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一充电电极设置于所述斜面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盖板,所述盖板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上的开孔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充电电极;所述第一充电电极包括导电体,所述导电体的一侧设置有导向件,以及所述导电体和所述导向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当所述导电体受到按压时,所述导电体的位移方向由所述盖板的开孔和所述导向件引导;当按压所述导电体的压力被释放时,所述导电体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原始位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斜面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或者侧面。
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为导向柱,所述导电体的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盲孔,用于容纳至少一根所述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或者与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
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为导向柱,所述导电体的一侧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盲孔,用于容纳至少一根所述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或者与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所述导电体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盖板铰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部分地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和/或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导向柱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的所述第一充电电极与所述自动导引车的第二充电电极先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
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为铜排。
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的所述第一充电电极与所述自动导引车的所述第二充电电极紧密配合时,所述充电桩的垂直于所述自动导引车进入方向的一个侧面与所述自动导引车的车体贴合以指示所述自动导引车就位。
一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导引车包括用于与充电桩的第一充电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充电电极,所述第二充电电极设置于所述自动导引车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电电极倾斜设置于所述自动导引车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导引车包括固定支撑件,所述自动导引车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二充电电极通过所述固定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斜面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斜面设置于所述自动导引车的下方或者侧面。
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撑件为固定支撑板,所述固定支撑板设置有所述斜面,所述第二充电电极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撑板的导电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固定支撑板之间的导电接头;所述导电接头与所述导电体电连接,并接入所述自动导引车的内部电路控制***。
一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导引车的所述第二充电电极与所述充电桩的所述第一充电电极先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
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为铜排。
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的所述第一充电电极与所述自动导引车的所述第二充电电极紧密配合时,所述充电桩的一个侧面与所述自动导引车的车体贴合以限制所述自动导引车的继续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充电桩和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自动导引车,所述充电桩的第二充电电极布置成能够与所述自动导引车的第一充电电极配合对所述自动导引车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桩、自动导引车及充电***。所述充电桩和自动导引车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充电电极和第二充电电极的电连接进行充电,将有效充电路程从大约为第一充电电极和第二充电电极能够被压缩的路程通过斜面进行延长,延长至第一充电电极和第二充电电极的一端优先接触至紧密贴合的距离。进一步地,该设置便于自动导引车在需要充电时相对于充电桩水平切入,并且斜面便于设置弹簧,便于自动导引车和充电桩相应接触斜面之间的贴合,使得自动导引车的充电过程更为可靠,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的充电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充电桩的俯视图;
图3是图1-2实施例的充电桩沿A-A面的剖视图;
图4是一实施例的自动导引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自动导引车的车体;
图5是图4实施例的自动导引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自动导引车的车体;
图6-8是一实施例的充电***的结构示意图,分别是自动导引车接近充电桩图、与充电桩初步接触图、以及与充电桩紧密贴合图(省略了自动导引车的车体);
图9是另一实施例的充电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另一实施例的充电桩的俯视图;
图11是图4-5实施例的充电桩沿B-B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充电桩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俯视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桩100包括用于支撑的基座1和设置于基座上的第一充电电极2,用于与自动导引车200(见图7和图8,其中省略车体)的第二充电电极4电连接,对自动导引车200进行充电(见图7-11)。第一充电电极2 倾斜设置于基座1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电极2倾斜设置于基座1上的方式为:基座1 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底座11和盖板12,盖板12的上方设有斜面,该斜面上设有开孔,第一充电电极2设置于该开孔内,从而实现倾斜设置。设置盖板12 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采用底座11和盖板12的形式,只要能够使得第一充电电极2倾斜设置即可。
图3示出的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充电桩100沿剖面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第一充电电极2包括铜排21,铜排21的下侧设置有导向柱22,铜排 21和导向柱2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23。导向柱22设置在底座11上,与底座11 一体成型。但可以理解的是,导向柱22可以采用其它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至底座11。铜排21包括成对设置的正负极铜排,其数目可设置为多对。当铜排 21受到按压时,铜排21的位移方向被盖板12的开孔和导向柱22所限制;当按压铜排21的压力被释放时,铜排21在弹性件23的作用下,恢复原始位置。弹性件的弹力能够使得第一充电电极与第二充电电极紧密贴合。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除铜排外的其他导电体和/或其他形式的导向件。在一实施例中,在铜排21下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容纳导向柱22的盲孔,使得铜排21 受压时能够被平稳导向以沿预定的方向运动。但应理解,导向柱22和相应的盲孔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而是可根据需要设置任意数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件23为弹簧,弹簧的下端可以固定于导向柱22 上,也可以部分地套设于导向柱22上。在弹簧下端部分地套设于导向柱的情况下,导向柱的上段通常形成有台肩部,用于抵接弹簧的下端。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对应于其他形式的导向件采用其他形式的弹性件。对于第一充电电极2的结构,现有技术的充电桩通常采用针式充电电极(例如卡扣结构),其接触面小,对准精度要求相对高很多。而本申请铜排的接触面较大,使得第一充电电极与第二充电电极在对准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接触。
可以理解,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除图3和图11所示外的其他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充电桩100的基座1上的斜面设置于上表面,具体为从图中左上方往右下方倾斜设置,第一充电电极2设置于该斜面上。自动导引车200从充电桩100的右侧靠近进行充电。充电桩100的第一充电电极2 的右端先与自动导引车200的第二充电电极4接触。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一充电电极2的较低端设置导向面24,用于引导第一充电电极2与第二充电电极4接触并挤压第一充电电极2,直至第一充电电极2与第二充电电极4 紧密贴合(见图6-8)。该导向面24可以是例如圆弧面。在该实施例中,当紧密贴合时,第二充电电极4叠置于第一充电电极2的上方。但可以理解地是,也可以将结构设置为当紧密贴合时,第二充电电极4位于第一充电电极2的下方。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充电桩100的第一充电电极2可倾斜设置于基座 1的侧面(图未示出),相应地,自动导引车200的的第二充电电极4也倾斜设置于侧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充电桩100的第一充电电极2与自动导引车200的第二充电电极4紧密配合时,充电桩100的垂直于自动导引车200行进方向的一个侧面可设置成与自动导引车200的车体的一部分贴合,以作为判断第一充电电极2与第二充电电极4是否匹配良好的指示。例如,充电桩100的所述一个侧面可以是两个相邻充电桩彼此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在自动导引车200 充电时与自动导引车200的相邻充电电极之间的部分贴合,从而可以在垂直于自动导引车200行进方向的方向上对准第一充电电极2与第二充电电极4并且起到限位作用。但应理解,所述一个侧面也可以是充电桩100的任意侧面,只要在充电时能与自动导引车200的一部分贴合即可。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借助该侧面进行对准。
如图4和图5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导引车200的结构示意图和仰视结构示意图。自动导引车200包括固定支撑板5,固定支撑板5 设置有面向下的斜面,该斜面从图中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第二充电电极4设置于该斜面上。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在自动导引车200的外壳上设置有斜面,第二充电电极4固定于该斜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自动导引车200从充电桩100的右侧靠近进行充电。自动导引车200的第二充电电极4的左端先与充电桩100的第一充电电极2接触。因此,可于第二充电电极4的左端设置导向面(图未示出),用于引导第一充电电极2与第二充电电极4接触并挤压第一充电电极2,直至第一充电电极2 与第二充电电极4紧密贴合(见图6-8)。在该实施例中,当紧密贴合时,第二充电电极4叠置于第一充电电极2的上方。但可以理解地是,也可以将结构设置为当紧密贴合时,第二充电电极位于第一充电电极2的下方。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可于固定支撑板5的侧面设置斜面,第二充电电极4相应地设置于自动导引车200的侧面,与之匹配的充电桩100的斜面及第一充电电极2也设置于基座1的侧面。
在某些实施例中,自动导引车200的第二充电电极4包括固定于固定支撑板5的铜排41,以及固定于铜排41与固定支撑板5之间的铜排接头42。铜排接头42与铜排41电连接,并接入自动导引车200的内部电路控制***(图未示出)。在铜排与固定支撑板之间设置铜排接头,可以方便走线。在其他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体作为电极和接头,和/或采用其他接头设置方式。
如图6-8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充电***300的结构示意图,分别示出了自动导引车200从接近充电桩100、与充电桩100初步接触、到与充电桩100紧密贴合的过程(省略了自动导引车200的车体)。该***的自动导引车200的第二充电电极4设置于面向下的表面且充电桩100 的第一充电电极2设置于面向上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相应设置也可布置于侧面。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充电桩100和自动导引车200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充电电极2和第二充电电极4的电连接进行充电,将有效充电路程从大约为第一充电电极2和第二充电电极4能够被压缩的路程通过斜面进行延长,延长至第一充电电极2和第二充电电极4的一端优先接触至紧密贴合的距离,大致为两充电电极的长度。进一步,该设置便于自动导引车在需要充电时相对于充电桩水平切入,并且斜面便于设置弹簧,便于自动导引车和充电桩相应接触斜面之间的贴合,使得自动导引车的充电过程更为可靠,高效。
可以理解,上述结构也可以适用于除自动导引车的其他需要充电的车辆。
图9-11中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充电桩400,除了铜排的导向结构之外,该实施例与充电桩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在此仅描述充电桩400的铜排导向结构。如图9-11所示,铜排421包括一对正负极铜排,其数目可设置为多个。在铜排421下侧的一端设有盲孔420,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导向柱422,而铜排421的另一端通过例如铰链425与盖板412铰接。当铜排421受到按压时,铜排421的位移方向被盖板412的开孔和导向柱422以及铰链425所限制;当按压铜排421的压力被释放时,铜排21在弹性件423的作用下,恢复原始位置。在一实施例中,在铜排421下侧的盲孔为以铰链425为圆心的弧形,而导向柱422也相应地呈以铰链425为圆心的弧形柱,从而更平顺地引导铜排421 相对于盖板412的上下运动。但应理解,导向柱422和相应的盲孔的数量并不限于一个,而是可根据需要设置任意数量。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除铜排外的其他导电体和/或其他形式的导向件。在图9中还示出了位于充电桩 100一端的电源接口401,用于为充电桩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23为弹簧,弹簧的下端可以固定于导向柱422 上,也可以部分地套设于导向柱422上。在弹簧下端部分地套设于导向柱的情况下,导向柱的上段通常形成有台肩部,用于抵接弹簧的下端。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对应于其他形式的导向件采用其他形式的弹性件。对于第一充电电极2的结构,现有技术的充电桩通常采用针式充电电极(例如卡扣结构),其接触面小,对准精度要求相对高很多。而本申请铜排的接触面较大,使得第一充电电极与第二充电电极在对准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接触。
本实施例中,自动导引车200从接近充电桩400、与充电桩400初步接触、到与充电桩400紧密贴合的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基座和第一充电电极;所述第一充电电极倾斜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其中所述基座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一充电电极设置于所述斜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盖板,所述盖板设置有所述斜面,所述斜面上的开孔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充电电极;所述第一充电电极包括导电体,所述导电体的一侧设置有导向件,以及所述导电体和所述导向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当所述导电体受到按压时,所述导电体的位移方向由所述盖板的开孔和所述导向件引导;当按压所述导电体的压力被释放时,所述导电体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原始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或者侧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导向柱,所述导电体的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盲孔,用于容纳至少一根所述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或者与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导向柱,所述导电体的一侧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盲孔,用于容纳至少一根所述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或者与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所述导电体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盖板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部分地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和/或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导向柱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的所述第一充电电极与自动导引车的第二充电电极先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铜排。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的所述第一充电电极与自动导引车的第二充电电极紧密配合时,所述充电桩的垂直于所述自动导引车进入方向的一个侧面与所述自动导引车的车体贴合以指示所述自动导引车就位。
10.一种自动导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导引车包括用于与充电桩的第一充电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充电电极,所述第二充电电极设置于所述自动导引车上,其中所述第二充电电极倾斜设置于所述自动导引车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导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导引车包括固定支撑件,所述自动导引车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二充电电极通过所述固定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斜面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导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设置于所述自动导引车的下方或者侧面。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导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件为固定支撑板,所述固定支撑板设置有所述斜面,所述第二充电电极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撑板的导电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固定支撑板之间的导电接头;所述导电接头与所述导电体电连接,并接入所述自动导引车的内部电路控制***。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导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导引车的所述第二充电电极与所述充电桩的所述第一充电电极先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导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铜排。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导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的所述第一充电电极与所述自动导引车的所述第二充电电极紧密配合时,所述充电桩的一个侧面与所述自动导引车的车体贴合以限制所述自动导引车的继续运动。
17.一种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和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导引车,所述充电桩的第一充电电极布置成能够与所述自动导引车的第二充电电极配合对所述自动导引车进行充电。
CN201921691510.2U 2019-09-30 2019-09-30 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 Active CN212022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1510.2U CN212022355U (zh) 2019-09-30 2019-09-30 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1510.2U CN212022355U (zh) 2019-09-30 2019-09-30 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22355U true CN212022355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7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91510.2U Active CN212022355U (zh) 2019-09-30 2019-09-30 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223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0578A (zh) * 2020-12-11 2021-04-02 苏州高之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接口、充电结构及清洁装置
CN114559843A (zh) * 2022-03-17 2022-05-31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对接自适应调节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0578A (zh) * 2020-12-11 2021-04-02 苏州高之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接口、充电结构及清洁装置
CN114559843A (zh) * 2022-03-17 2022-05-31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对接自适应调节结构
CN114559843B (zh) * 2022-03-17 2023-08-25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对接自适应调节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1507A (zh) 一种机器人充电机构,应用该机构的机器人以及充电方法
KR100820743B1 (ko) 이동 로봇의 충전 장치
KR102084098B1 (ko) 홀더를 갖는 전지 모듈
CN212022355U (zh) 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
JP2011063944A (ja) 充電機能を備えた機械式駐車装置
CN216672012U (zh) 输出稳定的电池端电连接器、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CN216958711U (zh) 一种充电插接装置
JP4697308B2 (ja) 小型電気機器の装着検知構造
KR102635922B1 (ko)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배터리 결합 구조
KR101839852B1 (ko) 전기 연결 장치 및 전기 접촉 장치
CN210111111U (zh) 移动终端的外露充电结构
CN109075282B (zh) 电池组
CN112563673B (zh) 电源装置和分支连接器装置
JP2009026775A (ja) 移動ロボットの外部電源接続装置
JP2002158062A (ja) 移動ロボットの外部電源接続装置
CN212579640U (zh) 充电装置和车辆
CN214775468U (zh) 连接器组件、充电桩及车辆
JP2001273945A (ja) 移動ロボットの外部電源接続構造
KR20220048297A (ko) 배터리 팩
CN109515221B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其应用其的车辆搬运器充电***
CN114583503B (zh) 一种充电柔性插接装置
KR20170002082A (ko) 배터리 팩
CN212462824U (zh) 一种机器人充电桩结构
CN216290215U (zh) 电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充电仓
CN220291121U (zh) 一种接电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1

Address after: Room a1905, 19 / F, building 2, No.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1, No.2, Lane 600, Yunling West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ZHUINENG ROBOTICS (SHANGHA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