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69517U - 车身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69517U
CN211869517U CN201922341136.XU CN201922341136U CN211869517U CN 211869517 U CN211869517 U CN 211869517U CN 201922341136 U CN201922341136 U CN 201922341136U CN 211869517 U CN211869517 U CN 211869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structure
middle channel
plate body
plat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411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曾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411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69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69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69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总成及车辆,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主要解决传统中通道加强结构随白车身提前安装,遇到需要调整加强结构强度时则需要重新设计磨具、重新安装白车身,不仅工序繁复而且会大大提高成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车身总成,其包括白车身和加强结构,白车身包括中通道;加强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中通道上,用于加强所述中通道的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总成中,加强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中通道的位置上,对中通道的强度进行加强,加强结构独立设置,可任意拆卸,中通道强度的调整可以通过自由调整加强结构的强度的实现;同时,加强结构的独立设置和可拆卸设置也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车身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人们对车辆安全性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车辆在出厂前需要进行碰撞测试以测定其可承受撞击的最大强度;其中,中通道的碰撞测试通常是的整个白车身成型之后进行的,碰撞测试后根据结果再调整中通道上加强结构的强度。
但是,此时中通道的加强结构已经安装在白车身上,且加强结构的磨具已经制作完成,如果碰撞测试结果显示加强结构需要调整强度,那么就需要对模具重新设计的同时将白车身进行重新的安装成型,不仅工序繁复,而且成本会大大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总成及车辆,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中通道加强结构随白车身提前安装,遇到需要调整加强结构强度时则需要重新设计磨具、重新安装白车身,不仅工序繁复而且会大大提高成本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总成,其包括:
白车身,所述白车身包括中通道;
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中通道上,用于加强所述中通道的强度。
可选地,前述的车身总成,其中所述加强结构可拆卸的覆盖在所述中通道远离地面的一侧。
可选地,前述的车身总成,其中所述白车身还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板在所述中通道朝向地面的一侧与所述中通道的第一端相搭接;
其中,所述加强结构覆盖所述中通道的第一端。
可选地,前述的车身总成,其中所述加强结构为截面呈U字形的槽状结构;
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均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的边沿并向所述第二板体的同侧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板体覆盖在所述中通道和所述前围板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在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贴合在所述中通道的侧壁上。
可选地,前述的车身总成,其中所述第二板体沿所述中通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通孔和若干第二连接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中的一个为周向封闭的通孔,另一个在远离对方的一侧开口。
可选地,前述的车身总成,其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上沿所述中通道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第三连接通孔。
可选地,前述的车身总成,其中部分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中通道的一侧设有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第二板体围成腔体,且所述壳体结构上设有第四连接通孔。
可选地,前述的车身总成,其中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朝向所述中通道和/或所述前围板的凹槽。
可选地,前述的车身总成,其中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若干减重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前述任一所述车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身总成及车辆致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解决传统中通道加强结构随白车身提前安装,遇到需要调整加强结构强度时则需要重新设计磨具、重新安装白车身,不仅工序繁复而且会大大提高成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总成中,加强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中通道的位置上,对中通道的强度进行加强,加强结构独立设置,可任意拆卸,中通道强度的调整可以通过自由调整加强结构的强度的实现;同时,加强结构的独立设置和可拆卸设置也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强结构与中通道、前围板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强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图2中B-B方向的局部截面图;
图中:车身总成1、加强结构2、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第三板体23、第一连接通孔24、第二连接通孔25、第三连接通孔26、腔体27、第四连接通孔28、中通道3、前围板4、凹槽5、减重孔6、空调穿设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身总成及车辆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身总成1,其包括白车身和加强结构2;所述白车身包括中通道3,所述加强结构2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中通道3上,用于加强所述中通道3的强度。
具体的,为了解决传统中通道加强结构随白车身提前安装,遇到需要调整加强结构强度时则需要重新设计磨具、重新安装白车身,不仅工序繁复而且会大大提高成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总成1,其包括具有所述中通道3的白车身和所述加强结构2,所述加强结构2独立设置,所述加强结构2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中通道3上,可以是覆盖或包裹或支撑或其他任何形式,只要能够提高所述中通道3的强度即可,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加强结构2设置为在所述中通道3远离地面的一侧可拆卸的覆盖在所述中通道3上。进而通过调整加强结构2的强度即可调整中通道3的强度,无需重新安装白车身整体结构,无需耗费高昂成本。
其中,所述白车身和所述中通道3均与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白车身和中通道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加强结构2则可以是硬性的板状、框架、筒状等形式的结构,只要能够对中通道3进行加强即可。
根据上述所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总成中,加强结构2可拆卸的设置在中通道3的位置上,对中通道3的强度进行加强,加强结构2独立设置,可任意拆卸,中通道3强度的调整可以通过自由调整加强结构2的强度的实现;同时,加强结构2的独立设置和可拆卸设置也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中情况;其中所述内外以实际安装中的内外为参考。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身总成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白车身还包括前围板4,所述前围板4在所述中通道3朝向地面的一侧与所述中通道3的第一端相搭接;其中,所述加强结构2覆盖所述中通道3的第一端。
具体的,为了保证整体白车身的强度,防止正面碰撞时前围板向车内溃缩,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加强结构2同时覆盖在所述前围板4和所述中通道3上。其中,所述中通道3和所述前围板4的搭接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的搭接方式相同,均是所述中通道3的第一端即实际中朝向车头方向的一端的下表面与前围板4的上表面相互搭接;而后所述加强结构2再覆盖与所述中通道3和所述前围板4的搭接区之上,具体的,所述加强结构2沿中通道3长度方向(实际中车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所述中通道3的上表面和所述前围板4的上表面,垂直地面的方向上形成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前围板4、中通道3以及加强结构2。加强结构2沿中通道3长度方向上覆盖在前围板4上的面积与覆盖在中通道3的面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需要着重加强前围板4的强度,则在所述前围板4的覆盖面积大一些;若需要着重的加强中通道3的强度,则在中通道3的覆盖面积大一些。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身总成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加强结构2为截面呈U字形的槽状结构;
所述加强结构2包括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和第三板体23;
所述第一板体21和所述第三板体23均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22的边沿并向所述第二板体22的同侧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板体22覆盖在所述中通道3和所述前围板4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体21和所述第三板体23在所述第二板体22的两侧贴合在所述中通道3的侧壁上。
具体的,为了保证所述加强结构2覆盖在所述中通道3和所述前围板4上吻合程度高,且不阻碍其他结构安装,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加强结构2设置为截面呈U字形的槽状结构,该结构与中通道3的形状相吻合,即加强结构2的槽口朝向所述中通道3将所述中通道3容纳在其槽内。具体的,所述加强结构2为加强板(可以调节加强板的厚度来调节加强板的强度),由所述第一板体21、所述第二板体22和所述第三板体23组成,所述第一板体21、所述第二板体22和所述第三板体23大体均呈四边形,所述第一板体21和所述第三板体23在所述第二板体22的两相对边沿设置且向所述第二板体22的同侧延伸,进而围成U形槽;对应的,所述第二板体2则作为主要覆盖件,覆盖在所述中通道3和所述前围板4搭接区的上表面,则所述第一板体21和所述第三板体23则在中通道3宽度方向(实际中车身宽度方向)上分别与中通道3的两侧壁相贴合,此处,前围板4延伸至中通道3侧与中通道3进行搭接时,会随中通道3的形状形成对应的侧壁,因而所述第一板体21和所述第三板体23则同时贴合在所述前围板4的两侧壁上。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身总成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板体22沿所述中通道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通孔24和若干第二连接通孔25;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4和所述第二连接通孔25中的一个为周向封闭的通孔,另一个在远离对方的一侧开口。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加强结构2的可拆卸且厚度可调,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板体22沿中通道3长度方向的两端(实际安装中车身长度方向)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通孔24和第二连接通孔25,利用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4和所述第二连接通孔25分别连接在所述前围板4和所述中通道3上,此处,可以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此时能够通过调整螺栓的长度来调节加强板的厚度,进而调整加强板的强度,也就是调整中通道3和/或前围板4的强度,例如:在第一厚度加强板的条件下进行碰撞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中通道3和/前围板4的强度不足,则此时可以将加强板的厚度加大,在连接时换长度更长的螺栓柱,再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4和所述第二连接通孔25将所述第二板体2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围板4和所述中通道3上。
具体的,为了避免零件之间的安装公差导致的第二板体22一端连接好了另一端连接不良或连接困难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4和所述第二连接通孔25中的一个设置为周向封闭的,另一个设置为背离对方的一侧开口;例如: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4设置为圆形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22的一端用于连接中通道3,所述第二连接通孔25则设置为U形,且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4相背离,用于在所述第二板体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前围板4;此时,当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4一端连接完成后,所述第二连通通孔25可以在中通道3长度方向进行微小调整,以对应所述前围板4的连接点,防止因为安装公差导致第二本体22连接不良或一端翘起或连接困难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身总成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板体21和所述第三板体23上沿所述中通道3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第三连接通孔26。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第一板体21、所述第三板体23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中通道3和所述前围板4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板体21和所述第三板体23上沿中通道长度方向(实际中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所述第三连接通孔26,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通孔26为塞焊孔,进而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实现焊接连接;当然,所述第三连接通孔26也可以是螺栓孔,所述第一板体21、所述第三板体23与中通道3和前围板4的侧壁通过螺栓进行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身总成1,在具体实施中,部分所述第二板体22背离所述中通道侧一侧设有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第二板体22围成腔体27,且所述壳体结构上设有第四连接通孔28。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中通道3设置加强结构2后还能够正常连接其他元器件,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板体2上设有承面凸焊螺孔,承面凸焊螺孔与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承面凸焊螺孔相同,即在所述第二板体2上设置背离所述地面方向设置壳体结构,形成腔体27,壳体结构上设有第四连接通孔28,所述第四连接通孔28内可以通过承面凸焊螺栓再连接其他的元器件;所述承面凸焊螺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连接件,其头部在所述腔体17内,其螺柱通过所述第四连接通孔28伸出所述腔体27为其他元器件提供安装点;上述腔体27可以是参考附图4所示的圆形,也可以是矩形、椭圆形、三角形等任何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身总成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板体22上设有朝向所述中通道3和/或所述前围板4的凹槽5和若干减重孔6。
具体的,为了保证加强结构2强度的同时降低整体车身总成的重量,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板体2上设有朝向所述中通道3的,或者朝向所述前围板4的、或者同时朝向所述中通道3和所述前围板4的凹槽5,即所述凹槽5可以单独覆盖在所述中通道3上,也可以单独覆盖在所述前围板4上,又可以同时覆盖在所述中通道3和所述前围板4上;具体的,参考附图3,所述凹槽5设置在所述加强结构2沿中通道3宽度方向的中部,保证加强结构2在中通道3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强度均匀。同时在所述第二板体22的非边缘位置上开设若干减重通孔6,所述减重通孔6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由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另外,为了适应于整车安装,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二本体22远离所述前围板4的一端开设空调穿设孔7。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其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任一所述车身总成1。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身总成1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提供的车身总成1,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白车身,所述白车身包括中通道;
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中通道上,用于加强所述中通道的强度;
所述白车身还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板在所述中通道朝向地面的一侧与所述中通道的第一端相搭接;
其中,所述加强结构覆盖所述中通道的第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结构可拆卸的覆盖在所述中通道远离地面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结构为截面呈U字形的槽状结构;
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均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的边沿并向所述第二板体的同侧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板体覆盖在所述中通道和所述前围板远离地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在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贴合在所述中通道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体沿所述中通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第一连接通孔和若干第二连接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中的一个为周向封闭的通孔,另一个在远离对方的一侧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上沿所述中通道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第三连接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
部分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中通道的一侧设有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第二板体围成腔体,且所述壳体结构上设有第四连接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朝向所述中通道和/或所述前围板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若干减重孔。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车身总成。
CN201922341136.XU 2019-12-24 2019-12-24 车身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1869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1136.XU CN211869517U (zh) 2019-12-24 2019-12-24 车身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1136.XU CN211869517U (zh) 2019-12-24 2019-12-24 车身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69517U true CN211869517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62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41136.XU Active CN211869517U (zh) 2019-12-24 2019-12-24 车身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695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85030A1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JP2020172245A (ja) 車両用センターフロア構造
CN207128835U (zh) 安全带卷收器固定组件、安全带卷收器总成及汽车
CN211869517U (zh) 车身总成及车辆
CN116368022A (zh) 用于可电驱动的机动车的蓄能器底板组件
CN111301535A (zh) C柱门槛梁连接结构及汽车
JPH05208688A (ja) 自動車のキャブサイド構造
CN205206530U (zh) 尾门锁扣加强板、尾门锁扣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0139896U (zh) 一种内支撑加强板的封闭式副车架
JP4156987B2 (ja) 運転室補強構造
CN101446166B (zh) 一种车门窗框加强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WO2015076196A1 (ja) 車体側部構造
CN102267378A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安装托架
US11345408B2 (en) Body reinforc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205365746U (zh) B柱上内板装配结构
CN213109532U (zh) 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JP3982127B2 (ja) 自動車へのガス容器取付け構造
JP2016088462A (ja) 車体上部構造
CN210139904U (zh) 用于电动车的中通道、车身地板及电动车
JPH0238865Y2 (zh)
KR20140088920A (ko) 차량의 필러구조
CN218431444U (zh) 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8536871U (zh) 一种车辆的后机舱及车辆
CN212861626U (zh) 一种副车架总成结构
JP2000247260A (ja) サイドパネルアウタ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