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2078U - 一种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及车载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及车载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2078U
CN210822078U CN201921178622.8U CN201921178622U CN210822078U CN 210822078 U CN210822078 U CN 210822078U CN 201921178622 U CN201921178622 U CN 201921178622U CN 210822078 U CN210822078 U CN 210822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clamping
clamping arm
seat bod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86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woo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ywoo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ywoo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ywoo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786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2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2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2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及车载支架,其中,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包括座体、两卡持件以及伸缩机构,其中:座体上设有连接结构,两卡持件沿第一轴线分别安装于座体的两侧,两卡持件至少其一与座体沿第一轴线可滑动配合;两卡持件外端均设有卡槽,且两卡持件的卡槽开口相背设置;伸缩机构安装在座体上并与可滑动的卡持件连接以至少外扩地驱动对应的卡持件;伸缩机构及其活动空间均位于卡槽沿第一轴线的投影区域之外,该卡槽为与该伸缩机构对应连接的卡持件的卡槽。本实用新型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可以更容易地预先伸入汽车座椅头枕的两支撑杆之间,方便卡槽进一步地与对应的支撑杆卡接。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及车载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及车载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等便携电子设备功能越来越强大,当用户携带这些电子设备进入汽车等交通工具上时,通常会才产生这样的需求:即在汽车上寻在合适的位置以通过支架固定固定该电子设备。具体的例子包括利用吸盘固定汽车挡风玻璃上的支架或利用夹子固定在空调出风格栅上的支架。
基于同样的需求,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固定在汽车座椅头枕支撑杆上的支架,该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可伸缩设置,且两端设有与支撑杆卡持的卡槽,通过伸入宽度固定的头枕两支撑杆之间,并向外扩张并使两端的卡槽与分别与两支撑杆卡紧,以使该横向固定座可以固定在汽车座椅头枕的两支撑杆上。但是由于该横向固定座的伸缩弹簧直接设置在两端的卡槽之间,因此,在横向固定座向内收缩以卡入头枕两支撑杆之间时,卡槽与对应的支持杆之间预留的宽度不够,导致卡入困难,如此,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旨在解决现有的横向固定座横向伸缩的最小宽度过大,难以伸入汽车座体头枕的两支撑杆之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包括座体、两卡持件以及伸缩机构,其中:
所述座体上设有连接结构,两所述卡持件沿第一轴线分别安装于所述座体的两侧,两所述卡持件至少其一与所述座体沿所述第一轴线可滑动配合;
两所述卡持件外端均设有卡槽,且两所述卡持件的卡槽开口相背设置;
所述伸缩机构安装在所述座体上并与可滑动的所述卡持件连接以至少外扩地驱动对应的所述卡持件;
所述伸缩机构及其活动空间均位于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轴线的投影区域之外,该卡槽为与该伸缩机构对应连接的所述卡持件的所述卡槽。
优选地,两所述卡持件分别为第一卡持件与第二卡持件,至少所述第一卡持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卡持件沿第一轴线可滑动地套接在所述座体的***,所述伸缩机构安装在座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持件的外端形成有在第二轴线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卡持件的卡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之间;
所述第二夹臂的外端相比所述第一夹臂的外端沿所述第一轴线更为远离所述座体的所述连接结构;且,
所述第二夹臂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夹臂的外端沿所述第一轴线到所述第二卡持件外端的距离分别为L2和L1,其中L2大于L1;所述伸缩机构的活动部件与第二夹臂外端部抵接,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
优选地,所述座体的与所述第一卡持件套接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凸榫,以及第二凸榫,所述第一凸榫与所述第一夹臂可滑动套接,所述第二凸榫与所述第二夹臂可滑动套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臂内腔在第三轴线上相向的两内壁面分别设有第一滑凸,所述第二夹臂在所述第三轴线上的相向的两内壁面分别设有第二滑凸;
所述第一滑凸及第二滑凸均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所述座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凸适配的第一滑槽,以及与所述第二滑凸适配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以及第三轴线两两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臂在所述第三轴线上的相向的两内壁面的每一面设有两所述第二滑凸,两所述第二滑凸沿所述第二轴线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夹臂内腔在第三轴线上相向的两内壁面在靠近所述座体的所述连接结构位置处设有第一止挡凸;所述座体上设有第二止挡凸;
在所述第一卡持件外扩地移动最大预设距离时,所述第二止挡凸与所述第一止挡凸沿所述第一轴线抵接以限位所述第一卡持件继续往外扩张地移动;所述座体在所述第三轴线上每一侧的两所述第二滑槽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二止挡凸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座体上还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远离所述连接结构的一侧呈敞口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并经所述第一安装腔的敞口伸出而与所述第一卡持件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持件包括在第三轴线上相互卡接第一半壳以及第二半壳,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第一卡持件还包括弹簧固定座;其中,
所述弹簧固定座包括卡接板以及设于卡接板一板面的定位柱,所述第一半壳及第二半壳分别设有与所述卡接板在所述第三轴线上卡接的第一卡接槽与第二卡接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持件的外端形成有在第二轴线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卡持件的所述卡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之间;
所述第二夹臂的外端相比所述第一夹臂的外端沿所述第一轴线更为远离所述座体的所述连接结构;
所述第二夹臂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夹臂的外端沿所述第一轴线到所述第二卡持件外端的距离分别为L2和L1,其中L2大于L1;
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向的一面分别设有第一扩展槽以及第二扩展槽;所述第一扩展槽以及第二扩展槽均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
所述第二扩展槽的外端相比所述第一夹臂的外端沿所述第一轴线更为远离所述座体的所述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持件包括在第三轴线上相互卡接第一半壳,以及第二半壳,所述第一扩展槽以及第二扩展槽均形成在所述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的拼接缝处,所述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以及第三轴线两两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持件也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二卡持件沿第一轴线可滑动地套接在所述座体的***;
所述第二卡持件的外端形成有在第二轴线上间隔设置的第三夹臂与第四夹臂,所述第二卡持件的卡槽形成在所述第三夹臂与第四夹臂之间;
所述第四夹臂的外端相比所述第三夹臂的外端沿所述第一轴线更为远离所述座体的所述连接结构;
所述第二夹臂的外端到所述第四夹臂外端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一夹臂的外端沿到所述第三夹臂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中L2大于L1;
所述述座体还包括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远离所述连接结构的一侧呈敞口设置;所述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结构沿所述第一轴线的两侧;
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件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并经所述第二安装腔的敞口伸出而与所述第四夹臂的外端部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座体上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在第三轴线上的两侧壁的至少其中之一开设有贯通的固定孔,所述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以及第三轴线两两垂直;
所述第一卡持件内端边缘设有向所述第二卡持件的所述卡槽延伸的外搭片,所述第二卡持件的内边缘设有与所述外搭片形状适配的凹部;在所述第一卡持件外扩地移动第一预设距离时,所述外搭片对应遮蔽所述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持件内端边缘设有向所述第一卡持件的所述卡槽延伸的内搭片,所述内搭片与所述凹部的靠近所述座体的边缘连接、以与所述外搭片在所述第三轴线上错开;在所述第二卡持件外扩地移动第二预设距离时,所述内搭片遮蔽所述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座体在设有所述固定孔的侧壁的外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台,在所述第二卡持件内缩地移动最大预设距离时,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内搭片沿所述第一轴线抵接以限位所述第二卡持件继续向内收缩地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载支架,包括横向固定座,以及连接器,所述横向固定座为如上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车载支架,所述连接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横向固定座的座体固定。
本实用新型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中两卡持件的伸缩方向即为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通过将伸缩机构及其活动空间偏离可活动的卡持件的卡槽在第一轴线上的投影区域,从而不至于占用该卡持件的活动空间,卡槽的开口至座体的连接结构的距离可以做到更小,进而可以更容易地将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固定座预先伸入汽车座椅头枕的两支撑杆之间,方便卡槽进一步地与对应的支撑杆卡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一实施例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横向固定座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横向固定座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横向固定座两卡持件分别打开预设距离后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横向固定座两卡持件分别打开预设距离后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横向固定座的第一设定视角的分解图;
图7为图6中视角横向固定座进一步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横向固定座的第二设定视角的分解图;
图9为图8中视角横向固定座进一步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图1中横向固定座的前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横向固定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沿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沿C-C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沿D-D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2中的横向固定座在两卡持件向外扩张移动至最大预设距离时沿D-D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中横向固定座的第一卡持的第一半壳与弹簧固定座第三设定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结构的第四设定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中横向固定座第一卡持件的第二半壳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第二半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中横向固定座的第二卡持的第三半壳与弹簧固定座第五设定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结构的第六设定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1中横向固定座第二卡持件的第四半壳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第四半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46322482000006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46322482000007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满足汽车后排乘客以固定的方式使用电子设备200,该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100伸入汽车座椅300宽度固定的头枕400两支撑杆500之间,两端的卡槽(31,51)与分别与两支撑杆500卡紧而固定。
具体地,请参照图2-图5、图10-图12、图15及图16,该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100包括座体10、两卡持件(30,50)以及伸缩机构70,其中:
座体10上设有连接结构11,两卡持件(30,50)沿第一轴线分别安装于座体10的两侧,两卡持件(30,50)至少其一与座体10沿第一轴线可滑动配合;
两卡持件(30,50)外端均设有卡槽(31,51),且两卡持件(30,50) 的卡槽(31,51)开口相背设置;
伸缩机构70安装在座体10上并与可滑动的卡持件(30,50)连接以至少外扩地驱动对应的卡持件(30,50);
伸缩机构70及其活动空间均位于卡槽(31,51)沿第一轴线的投影区域之外,该卡槽(31,51)为与该伸缩机构70对应连接的卡持件(30,50)的卡槽(31,51)。
在本实施例中,座体10是相对固定的部件并且起到中间连接作用,座体 10上的连接结构11用于与车载支架的支撑臂连接甚至直接与便携的电子设备 200连接。为了方便连接,该连接结构11可以为或包括凸起结构或凹槽结构方便被连接物插接固定,甚至可以为简单平面结构方便被连接物吸附固定。
为了方便卡接,两卡持件(30,50)只要其一能够相对座体10滑动即可,例如一卡持件(30,50)相对座体10固定,另一卡持件(30,50)沿第一轴线与座体10可滑动配合;再例如,一卡持件(30,50)与座体10可转动连接,另一卡持件(30,50)还是沿第一轴线与座体10可滑动配合。为了方便与座体10滑动配合,卡持件(30,50)可以为简单的杆或套筒,例如座体10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沿第一轴线可滑动的卡持件(30,50)可以与座体 10的内腔可滑动配合。
伸缩机构70可以有多种形式,只要能驱动对应的卡持件(30,50)按预定的方向移动即可。例如伸缩机构70可以包括弹性件,利用弹性势能驱动卡持件(30,50)移动。再例如伸缩结构通过齿轮齿条,丝杠丝母配合副驱动卡持件(30,50)移动。当然,为了简化***复杂度,优选地,仅采用压缩弹簧驱动卡持件(30,50)移动。
本实用新型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100中两卡持件(30,50)的伸缩方向即为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通过将伸缩机构70及其活动空间偏离可活动的卡持件(30,50)的卡槽(31,51)在第一轴线上的投影区域,从而不至于占用该卡持件(30,50)的活动空间,卡槽(31,51)的开口至座体10的连接结构11的距离可以做到更小,进而可以更容易地将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固定座100预先伸入汽车座椅300头枕400的两支撑杆500之间,方便卡槽(31,51)进一步地与对应的支撑杆500卡接。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6至图9,以及图13,两卡持件(30,50)分别为第一卡持件30与第二卡持件50,至少第一卡持件30为中空结构,且第一卡持件30沿第一轴线可滑动地套接在座体10的***,伸缩机构70安装在座体10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卡持件30没有方向限制性,在具体的例子中,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该第一卡持件30既可以位于左边也可以位于右边。第一卡持件30以套接与座体10***的方式与座体10可滑动配合可以保证滑动稳定性,避免第一卡持件30在滑动的过程中松脱。至于第二卡持件50,其同样也可以为中空结构,但不一定要套在座体10的***,例如第二卡持件50的外侧面与座体10的内腔的内壁面可配合,而且这种配合也可以是沿第一轴线可滑动的。伸缩机构70安装在座体10内,如此可以达到结构紧凑的设计效果,同时避免外界物体干扰伸缩机构70,即座体10和/或第一卡持件 30可以为伸缩机构70提供防护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卡持件30的外端形成有在第二轴线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夹臂32与第二夹臂33,第一卡持件30的卡槽(31,51)形成在第一夹臂32与第二夹臂33之间;
第二夹臂33的外端相比第一夹臂32的外端沿第一轴线更为远离座体10 的连接结构11;且,
第二夹臂33的外端与第一夹臂32的外端沿第一轴线到第二卡持件50外端的距离分别为L2和L1,其中L2大于L1;伸缩机构70的活动部件与第二夹臂33外端部抵接,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臂33的长度大于第一夹臂32的长度,第二夹臂 33多出来部位可以为伸缩机构70的活动部件提供额外的活动空间,话句话说,即在第二轴线上可以提供额外的驱动行程,从而方便扩大横向固定座100横向支撑宽度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座体10的与第一卡持件30套接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凸榫12,以及第二凸榫13,第一凸榫12与第一夹臂32可滑动套接,第二凸榫13与第二夹臂33可滑动套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同时设置第一凸榫12及第二凸榫13,可以包括第一卡持件30在向外扩地移动至较大距离时,还可以保证与座体10之间的可靠地滑动配合,避免第一卡持件30松脱或歪动。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17-图2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臂32内腔在第三轴线上相向的两内壁面分别设有第一滑凸321,第二夹臂33在第三轴线上的相向的两内壁面分别设有第二滑凸331;
第一滑凸321及第二滑凸331均沿第一轴线延伸,座体10上设有与第一滑凸321适配的第一滑槽14,以及与第二滑凸331适配的第二滑槽15,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以及第三轴线两两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凸321及第二滑凸331均沿第一轴线延伸从而保证了第一卡持件30沿第一轴线延伸的平稳性;此外,由于第一滑凸321及第二滑凸331分别设置第一夹臂32和第二夹臂33上,在伸缩机构70的活动部件相对偏离过两卡槽(31,51)中心面的情况下,有利于均衡偏转力矩,减少了第一滑凸321与第一滑槽14配合,以及第二滑槽15与第二滑槽15配合的静压力或动压力,从而减少了摩擦力,使得第一卡持件30的滑动更为顺畅。
进一步地,第二夹臂33在第三轴线上的相向的两内壁面的每一面设有两第二滑凸331,两第二滑凸331沿第二轴线间隔设置;第二夹臂33内腔在第三轴线上相向的两内壁面在靠近座体10的连接结构11位置处设有第一止挡凸332;座体10上设有第二止挡凸16;
请再次参照图13,在第一卡持件30外扩地移动最大预设距离时,第二止挡凸16与第一止挡凸332沿第一轴线抵接以限位第一卡持件30继续往外扩张地移动;座体10在第三轴线上每一侧的两第二滑槽15分别形成在第二止挡凸16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夹臂33更为靠近偏转力矩的原动力位置,增加第二夹臂33上第二滑凸331的数量,有利于更有效地平衡偏转力矩。此外,同时这只第一止挡凸332与第二止挡凸16配合,使得第一卡持件30向外端滑动最大与预设距离时,也不至于从座体10上松脱;并且由于两第二滑槽15形成在第二止挡凸16的两侧,换句话说第二滑槽15的槽壁面形成在第二止挡凸16上,如此通过复用第二止挡凸16避免了额外开设与第二滑凸331配合的槽道,只需在座体10的表面设置一条与第二止挡凸16配合的凸条即可。
进一步地,伸缩机构70包括第一弹性件71,座体10上还设有第一安装腔17,第一安装腔17的远离连接结构11的一侧呈敞口设置;第一弹性件71 安装第一安装腔17内,且第一弹性件71沿第一轴线延伸并经第一安装腔17 的敞口伸出而与第一卡持件30弹性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71与第一卡持件30抵接,这样利用第一弹性件71的弹性势能,以一种比较简单的机构实现了卡槽(31,51) 与汽车座椅300头枕400的支撑杆500弹性抵接。第一安装腔17本身或者第一安装腔17的敞口可以对第一弹性件71的伸缩起到导向限位作用,避免第一弹性件71过度弯折。结合座体10包括第一凸榫12及第二凸榫13的实施,至少第二凸榫13的内腔为第一安装腔17的一部分,第一安装腔17的敞口形成在第二凸榫13的外端。
进一步地,第一卡持件30包括在第三轴线上相互卡接第一半壳34以及第二半壳35,第一弹性件71为压缩弹簧,第一卡持件30还包括弹簧固定座 36;其中,
弹簧固定座36包括卡接板361以及设于卡接板361一板面的定位柱362,第一半壳34及第二半壳35分别设有与卡接板361在第三轴线上卡接的第一卡接槽341与第二卡接槽34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持件30由第一半壳34与第二半壳35拼接而成,由于第一卡持件30以及座体10一般为塑胶件,采用注塑工艺成型,因此,这种结构;一方面,可以方便第一卡持件30本身的成型;另一方面也方便与第一弹性件71或座体10的装配。结合第一卡持件30设置有第一止挡凸332,座体10 设置有第二止挡凸16的实施例,装配时,可以先将卡接板361与第一半壳34卡接,然后再装配第一弹性件71,第一弹性件71的压缩弹簧一端伸入第一凸榫 12的内腔,另一端套在定位柱362的***;接着将第一半壳34盖在座体10上并保证第一止挡凸332在第二止挡凸16的靠近第二座体10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卡持件30的外端形成有在第二轴线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夹臂32与第二夹臂33,第一卡持件30的卡槽(31,51)形成在第一夹臂32与第二夹臂33之间;
第二夹臂33的外端相比第一夹臂32的外端沿第一轴线更为远离座体10 的连接结构11;第二夹臂33的外端与第一夹臂32的外端沿第一轴线到第二卡持件50外端的距离分别为L2和L1,其中L2大于L1;
第一夹臂32与第二夹臂33相向的一面分别设有第一扩展槽322以及第二扩展槽333;第一扩展槽322以及第二扩展槽333均沿第一轴线延伸;第二扩展槽333的外端相比第一夹臂32的外端沿第一轴线更为远离座体10的连接结构11,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实际应用中通常还会在卡持件(30,50) 的卡槽(31,51)内增设弹性垫600,例如采用硅胶材质的硅胶垫,如此,使用时硅胶垫被压紧于卡槽(31,51)内壁面与头枕400支撑杆500的外壁面之间,利用硅胶垫本身的弹性变形来增加接触面,以及补偿因为振动在卡槽 (31,51)与支撑杆500之间可能产生的间隙。因为不同型号的汽车其座椅 300头枕400的支撑杆500的外径大小不一样,因此需要采用不同大小的弹性垫600与卡持件(30,50)的卡槽(31,51)装配,第一扩展槽322与第二扩展槽333可以与不同大小的弹性垫600上的卡凸适配,并且由于第二扩展槽333相对第一扩展槽322伸出一部分,因此,在装配时可先将弹性垫600 上一侧的卡凸与第二扩展槽333装配,向内卡入一定距离后再使弹性垫600 另一侧的卡凸与第二扩展槽333装配,由此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产品的易用性。优选地,第一扩展槽322与第二扩展槽333在第三轴线上平齐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卡持件30包括在第三轴线上相互卡接第一半壳34,以及第二半壳35,第一扩展槽322以及第二扩展槽333均形成在第一半壳34与第二半壳35的拼接缝处,所述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以及第三轴线两两垂直,如此便于除了方便第一卡持件30装配外,还有利于第一扩展槽322及第二扩展槽333的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4-图9,图11,图14,以及图21-图2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卡持件50也为中空结构,且第二卡持件50沿第一轴线可滑动地套接在座体10的***;
第二卡持件50的外端形成有在第二轴线上间隔设置的第三夹臂52与第四夹臂53,第二卡持件50的卡槽(31,51)形成在第三夹臂52与第四夹臂 53之间;
第四夹臂53的外端相比第三夹臂52的外端沿第一轴线更为远离座体10 的连接结构11;
第二夹臂33的外端到第四夹臂53外端之间的距离为L2,第一夹臂32 的外端沿到第三夹臂52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中L2大于L1;
述座体10还包括第二安装腔18,第二安装腔18的远离连接结构11的一侧呈敞口设置;第一安装腔17与第二安装腔18分别位于连接结构11沿第一轴线的两侧;
伸缩机构7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72,所第二弹性件72安装第二安装腔18 内,且第二弹性件72沿第一轴线延伸并经第二安装腔18的敞口伸出而与第四夹臂53的外端部弹性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卡持件30的中空设置相同地,套接方式可以保证第二卡持件50滑动的稳定性并避免松脱,从而整体了保持了两卡持件(30, 50)的使用的可靠性。至于第三夹臂52及第四夹臂53的设置,同样地,在该实施中,驱动第二卡持件50运动的是伸缩机构70的第二弹性件72,第四夹臂53多出来的部位可以为第二弹性件72提供额外的安装及活动空间,从而提供个更大的作用力以及支撑宽度调整范围,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汽车座椅300头枕400的两支撑杆500之间的距离因型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有跳帧支撑宽度的需求。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卡持件50具有与第一卡持件30的第一滑凸321、第二滑凸331、第一止挡凸332、第一半壳34、第二半壳35、第一扩展槽322、第二扩展槽333关于一过第一轴线的平面镜像对称的第三滑凸521、第四滑凸 531、第四止挡凸23、第四半壳55、第四半壳55、第三扩展槽522、第四扩展槽533,并且座体10和伸缩机构70具有与第二卡持件50的上这些结构对应结构,其效果也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下面将具体介绍对应的结构与配合关系:
优选地,座体10的与第二卡持件50套接的一端形成有第三凸榫19,以及第四凸榫20,第三凸榫19与第三夹臂52可滑动套接,第四凸榫20与第四夹臂53可滑动套接。
优选地,第三夹臂52内腔在第三轴线上相向的两内壁面分别设有第三滑凸521,第四夹臂53在第三轴线上的相向的两内壁面分别设有第四滑凸531;第三滑凸521及第四滑凸531均沿第一轴线延伸,座体10上设有与第三滑凸521适配的第三滑槽21,以及与第四滑凸531适配的第四滑槽22,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以及第三轴线两两垂直。
优选地,第四夹臂53在第三轴线上的相向的两内壁面的每一面设有两第四滑凸531,两第四滑凸531沿第二轴线间隔设置;第四夹臂53内腔在第三轴线上相向的两内壁面在靠近座体10的连接结构11位置处设有第三止挡凸 532;座体10上设有第四止挡凸23;在第二卡持件50外扩地移动最大预设距离时,第四止挡凸23与第三止挡凸532沿第一轴线抵接以限位第二卡持件50 继续往外扩张地移动;座体10在第三轴线上每一侧的两第四滑槽22分别形成在第四止挡凸23的两侧。
优选地,第二卡持件50包括在第三轴线上相互卡接第三半壳54,以及第四半壳55,第二弹性件72为压缩弹簧,第二卡持件50还包括弹簧固定座56;其中,弹簧固定座56包括卡接板561以及设于卡接板561一板面的定位柱562,第三半壳54及第四半壳55分别设有与卡接板561在第三轴线上卡接的第三卡接槽541与第四卡接槽551。
优选地,第三夹臂52与第四夹臂53相向的一面分别设有第三扩展槽522,以及第四扩展槽533;第三扩展槽522,以及第四扩展槽533均沿第一轴线延伸;第四扩展槽533的外端相比第三夹臂52的外端沿第一轴线更为远离座体 10的连接结构11,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垂直。
优选地,第二卡持件50包括在第三轴线上相互卡接第三半壳54,以及第四半壳55,第三扩展槽522以及第四扩展槽533均形成在第三半壳54与第四半壳55的拼接缝处,所述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以及第三轴线两两垂直。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2、图4、图5、图8、图9以及图16,座体10 上的连接结构11包括插接槽111,插接槽111在第三轴线上的两侧壁的至少其中之一开设有贯通的固定孔112,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以及第三轴线两两垂直;第一卡持件30内端边缘设有向第二卡持件50的卡槽(31,51)延伸的外搭片37,第二卡持件50的内边缘设有与外搭片37形状适配的凹部57;在第一卡持件30外扩地移动第一预设距离时,外搭片37对应遮蔽固定孔11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外搭片37遮蔽座体10上的固定孔112,可以对插接槽 111内部结构起到防护作用,例如一定程度的防潮防尘;并且通过遮蔽避免固定孔112内紧固件,如螺丝的裸露,可以提升横向固定座100的美观程度。
进一步地,第二卡持件50内端边缘设有向第一卡持件30的卡槽(31, 51)延伸的内搭片58,内搭片58与凹部57的靠近座体10的边缘连接、以与外搭片37在第三轴线上错开;在第二卡持件50外扩地移动第二预设距离时,内搭片58遮蔽固定孔112。
在本实施例中,这样无论哪一侧的卡持件(30,50)均可以对固定孔112 起到遮蔽防护作用,并且在特定情形下,可以形成双层的防护。
进一步地,座体10在设有固定孔112的侧壁的外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台24,在第二卡持件50内缩地移动最大预设距离时,限位凸台24与内搭片58沿第一轴线抵接以限位第二卡持件50继续向内收缩地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凸台24,可以避免内搭片58过度伸入第一卡持件30而发生卡死或自身损坏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载支架,参照图1,该车载支架包括横向固定座 100,以及连接器700,横向固定座100为如上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100 车载支架,连接器700通过连接结构11与横向固定座100的座体10固定。由于本车载支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两卡持件以及伸缩机构,其中:
所述座体上设有连接结构,两所述卡持件沿第一轴线分别安装于所述座体的两侧,两所述卡持件至少其一与所述座体沿所述第一轴线可滑动配合;
两所述卡持件外端均设有卡槽,且两所述卡持件的卡槽开口相背设置;
所述伸缩机构安装在所述座体上并与可滑动的所述卡持件连接以至少外扩地驱动对应的所述卡持件;
所述伸缩机构及其活动空间均位于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轴线的投影区域之外,该卡槽为与该伸缩机构对应连接的所述卡持件的所述卡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卡持件分别为第一卡持件与第二卡持件,至少所述第一卡持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卡持件沿第一轴线可滑动地套接在所述座体的***,所述伸缩机构安装在座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持件的外端形成有在第二轴线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卡持件的卡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之间;
所述第二夹臂的外端相比所述第一夹臂的外端沿所述第一轴线更为远离所述座体的所述连接结构;且,
所述第二夹臂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夹臂的外端沿所述第一轴线到所述第二卡持件外端的距离分别为L2和L1,其中L2大于L1;所述伸缩机构的活动部件与第二夹臂外端部抵接,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与所述第一卡持件套接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凸榫,以及第二凸榫,所述第一凸榫与所述第一夹臂可滑动套接,所述第二凸榫与所述第二夹臂可滑动套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臂内腔在第三轴线上相向的两内壁面分别设有第一滑凸,所述第二夹臂在所述第三轴线上的相向的两内壁面分别设有第二滑凸;
所述第一滑凸及第二滑凸均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所述座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凸适配的第一滑槽,以及与所述第二滑凸适配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以及第三轴线两两垂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夹臂在所述第三轴线上的相向的两内壁面的每一面设有两所述第二滑凸,两所述第二滑凸沿所述第二轴线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夹臂内腔在第三轴线上相向的两内壁面在靠近所述座体的所述连接结构位置处设有第一止挡凸;所述座体上设有第二止挡凸;
在所述第一卡持件外扩地移动最大预设距离时,所述第二止挡凸与所述第一止挡凸沿所述第一轴线抵接以限位所述第一卡持件继续往外扩张地移动;所述座体在所述第三轴线上每一侧的两所述第二滑槽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二止挡凸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座体上还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远离所述连接结构的一侧呈敞口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并经所述第一安装腔的敞口伸出而与所述第一卡持件弹性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持件包括在第三轴线上相互卡接第一半壳以及第二半壳,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卡持件还包括弹簧固定座;其中,
所述弹簧固定座包括卡接板以及设于卡接板一板面的定位柱,所述第一半壳及第二半壳分别设有与所述卡接板在所述第三轴线上卡接的第一卡接槽与第二卡接槽。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持件的外端形成有在第二轴线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卡持件的所述卡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之间;
所述第二夹臂的外端相比所述第一夹臂的外端沿所述第一轴线更为远离所述座体的所述连接结构;
所述第二夹臂的外端与所述第一夹臂的外端沿所述第一轴线到所述第二卡持件外端的距离分别为L2和L1,其中L2大于L1;
所述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向的一面分别设有第一扩展槽以及第二扩展槽;所述第一扩展槽以及第二扩展槽均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
所述第二扩展槽的外端相比所述第一夹臂的外端沿所述第一轴线更为远离所述座体的所述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件包括在第三轴线上相互卡接第一半壳,以及第二半壳,所述第一扩展槽以及第二扩展槽均形成在所述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的拼接缝处,所述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以及第三轴线两两垂直。
11.如权利要求3-6、9、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持件也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二卡持件沿第一轴线可滑动地套接在所述座体的***;
所述第二卡持件的外端形成有在第二轴线上间隔设置的第三夹臂与第四夹臂,所述第二卡持件的卡槽形成在所述第三夹臂与第四夹臂之间;
所述第四夹臂的外端相比所述第三夹臂的外端沿所述第一轴线更为远离所述座体的所述连接结构;
所述第二夹臂的外端到所述第四夹臂外端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一夹臂的外端沿到所述第三夹臂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中L2大于L1;
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座体上还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远离所述连接结构的一侧呈敞口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并经所述第一安装腔的敞口伸出而与所述第一卡持件弹性抵接;
所述述座体还包括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远离所述连接结构的一侧呈敞口设置;所述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结构沿所述第一轴线的两侧;
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件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并经所述第二安装腔的敞口伸出而与所述第四夹臂的外端部弹性抵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体上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在第三轴线上的两侧壁的至少其中之一开设有贯通的固定孔,所述第一轴线、第二轴线以及第三轴线两两垂直;
所述第一卡持件内端边缘设有向所述第二卡持件的所述卡槽延伸的外搭片,所述第二卡持件的内边缘设有与所述外搭片形状适配的凹部;在所述第一卡持件外扩地移动第一预设距离时,所述外搭片对应遮蔽所述固定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持件内端边缘设有向所述第一卡持件的所述卡槽延伸的内搭片,所述内搭片与所述凹部的靠近所述座体的边缘连接、以与所述外搭片在所述第三轴线上错开;在所述第二卡持件外扩地移动第二预设距离时,所述内搭片遮蔽所述固定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在设有所述固定孔的侧壁的外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台,在所述第二卡持件内缩地移动最大预设距离时,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内搭片沿所述第一轴线抵接以限位所述第二卡持件继续向内收缩地移动。
15.一种车载支架,包括横向固定座,以及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固定座为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车载支架,所述连接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横向固定座的座体固定。
CN201921178622.8U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及车载支架 Active CN210822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8622.8U CN210822078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及车载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8622.8U CN210822078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及车载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2078U true CN210822078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4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8622.8U Active CN210822078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及车载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20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0584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air bag device on vehicle body
US6412848B1 (en) Vehicle display monitor system
JP3872790B2 (ja) 車室内アクセサリ保持装置
WO2016200942A1 (en)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JPH0616088A (ja) 自動車用外部バックミラー・アセンブリ
CN210822078U (zh) 一种车载支架的横向固定座及车载支架
US20200329301A1 (en) Loudspeaker arrangement
US10625690B2 (en) Vehicle ceiling connecting arrangement
JP2526329Y2 (ja) 可動コネクタ
CN212463281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JP2581435B2 (ja) 携帯電話機等の保持装置
JPH0330207Y2 (zh)
JP4336956B2 (ja) 部品取付クリップ
JP3639634B2 (ja) 携帯電話用ホルダ
CN211641955U (zh) 汽车头枕
JP2001275783A (ja) 乗り物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CN217100453U (zh) 无人机起落架以及无人机
CN214001444U (zh) 头枕安装装置及汽车头枕
CN216783407U (zh) 用于移动设备的支架、内视镜模组及汽车
JP2002019535A (ja) 車載用撮像機の取付装置
KR102378328B1 (ko) 차량용 전자기기 거치대
CN216232023U (zh) 支架及显示装置
CN219769804U (zh) 蓄电池支架及车辆
CN216122516U (zh) 固定装置及移动设备支架
CN218907113U (zh) 一种支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