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8806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8806U
CN210688806U CN201921851449.3U CN201921851449U CN210688806U CN 210688806 U CN210688806 U CN 210688806U CN 201921851449 U CN201921851449 U CN 201921851449U CN 210688806 U CN210688806 U CN 210688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outlet end
inlet end
gas
e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514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奇雄
赵家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514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8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8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8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喷射器、降压部件及第一蒸发器,压缩机设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用于排出不同压力的气体;第一冷凝器的入口端与第一排气口连接;第二冷凝器的入口端与第二排气口连接;第一喷射器的高压入口端与第一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喷射器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降压部件的入口端与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端与降压部件的出口端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与第一喷射器的低压入口端连接。实现了不同排气之间通过能量的梯级利用,实现大温跨加热时的梯级加热。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在冷冻冷藏/热泵供暖等领域,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被冷冻或加热的温度跨度大,例如直热式热泵热水器中,需要将水从15摄氏度加热至50摄氏度,而单一的冷凝器只有一种冷凝压力,这意味着整个***运行的冷凝温度较高,导致***能效较低。或者在酷热地区的冷冻***中,室外环境温度很高,而冷冻需要的温度达到-30摄氏度至-60摄氏度,单一排气的制冷***效率较低。而通过设置双蒸发或双冷凝器,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可以有效改善这类产品的效率。但目前这类双温***通常采用的是复叠循环、两级压缩等,其主要是通过混合制冷剂中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或者利用多次压缩的不同排气压力,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喷射器、降压部件及第一蒸发器,压缩机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用于排出不同压力的气体;第一冷凝器的入口端与第一排气口连接;第二冷凝器的入口端与第二排气口连接;第一喷射器的高压入口端与第一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喷射器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降压部件的入口端与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端与降压部件的出口端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与第一喷射器的低压入口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通过配置具有两个独立排气口的压缩机,通过两个排气口排出具有不同压力的气体,并将两个排气口各自连接一个冷凝器,可以根据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实际运行环境,实现不同的冷凝压力,得到不同的冷凝温度,从而实现双冷凝的能量梯级利用,有助于提升***能效。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喷射器,并将其高压入口端、低压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冷凝器的出口端、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和压缩机的吸气口,一方面可借助第一冷凝器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提升第一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而提升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有助于降低压缩机的功耗,提升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能效比,另一方面可通过第一喷射器的引射作用实现压缩机两个不同排气压力之间的汇合,实现在单体压缩机上一个吸气两个不同排气,不同排气之间通过能量的梯级利用,实现大温跨加热时的梯级加热。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与第一喷射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在该设计中,通过设置第一气液分离器来分离第一喷射器喷出的制冷剂,并将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可以保证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为气体,避免了压缩机发生液击,确保了工作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部件的入口端与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端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端与第一节流部件的出口端连接。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设置了相连接的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蒸发器,并将第一节流部件的入口端与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端连接,可充分利用第一喷射器喷射出的液体制冷剂的相变潜热,在第二蒸发器中蒸发吸热,有助于提升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能效比。此外,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的连接位置在此处不做限定,通过连接至不同的位置,以与第二蒸发器配合,可令二者的蒸发温度相同或不同,在二者蒸发温度不同时可实现双蒸发的能量梯级利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降压部件为第二节流部件。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选取节流部件作为降压部件,记为第二节流部件。由于节流部件仅具有一个入口端和一个出口端,可简化降压部件的结构,并实现可靠的降压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蒸发器的出口端与第一喷射器的低压入口端连接。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降压部件为第二节流部件时,第二蒸发器的连接方案。将第二蒸发器的出口端直接与第一喷射器的低压入口端连接,进而经第一气液分离器连接至压缩机的吸气口,使得制冷剂在第二蒸发器低压蒸发,实现较低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与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连接;或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与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端连接;或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与第二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限定了第一蒸发器的三种连接方案,以使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配合工作,实现所需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
具体而言,当需要实现大温跨制冷时的双蒸发的能量梯级利用时,可将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与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连接,以将气体制冷剂送回压缩机,此时若第一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制冷剂,则可令分离出的液体制冷剂继续参与循环,经第一节流部件节流降压后,在第二蒸发器中继续蒸发吸热,此时第一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均高于第二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
当需要实现小温跨制冷时的双蒸发的能量梯级利用(即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不同)或单一蒸发温度制冷(即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蒸发温度相同)时,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的蒸发压力相差不大,因而二者的制冷剂汇合时的损失可以忽略。此时,若第一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制冷剂,则可将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与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端连接,以再次利用第一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的相变潜热;若第一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为气体制冷剂,即已经充分蒸发而不具备可以继续利用的相变潜热,则可将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与第二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直接在第二蒸发器的出口端汇合两路制冷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降压部件为第二喷射器,第二喷射器的高压入口端与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二喷射器的低压入口端与第二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二喷射器的出口端与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端连接。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选取喷射器作为降压部件,记为第二喷射器。借助第二喷射器的引射作用,可将第二冷凝器排出的高压制冷剂与第二蒸发器排出的低压制冷剂汇合,产生次低压制冷剂,继而在第一蒸发器中蒸发吸热,一方面可实现对第二冷凝器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的降压,另一方面可令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产生蒸发压差,实现双蒸发的能量梯级利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与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端与第一喷射器的低压入口端连接。
在该设计中,通过设置第二气液分离器,可以在第一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制冷剂时对其进行分离。将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端与第一喷射器的低压入口端连接,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一喷射器所需的容量,减小第一喷射器的体积,另一方面可避免第一蒸发器排出的是气液两相制冷剂时增加第一喷射器的设计难度,有助于简化第一喷射器的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节流部件,第三节流部件的入口端与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端连接,第三节流部件的出口端与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端连接。
在该设计中,当第一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制冷剂时,若未设置第二气液分离器,则第一蒸发器排出的液体制冷剂会依次经第一喷射器升压、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节流部件降压,再到达第二蒸发器蒸发吸热。设置第二气液分离器后,通过进一步在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端和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端之间配置第三节流部件,可将第一蒸发器排出的液体制冷剂直接经第三节流部件节流降压后输入第二蒸发器中蒸发吸热,既确保了第一蒸发器排出的液体制冷剂的冷量得到充分利用,又可相较于未设置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方案缩短第一蒸发器排出的液体制冷剂的循环路径,降低流动损失。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节流部件为毛细管或膨胀阀。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第一节流部件为毛细管或膨胀阀等节流装置,以实现可靠的节流降压作用。其中,膨胀阀可为电子膨胀阀,也可为热力膨胀阀。当然,第二节流部件和第三节流部件也可以为毛细管或膨胀阀等节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压缩机,104第一冷凝器,106第二冷凝器,108第一蒸发器,110第二蒸发器,112第一喷射器,114第一气液分离器,116第一节流部件,118第二节流部件,120第二喷射器,122第二气液分离器,124第三节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制冷设备。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102、第一冷凝器104、第二冷凝器106、第一喷射器112、降压部件(例如第二节流部件118,又如第二喷射器120)及第一蒸发器108。压缩机102设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能够排出不同压力的气体。例如可在压缩机102内设置两个独立的压缩腔,且两个压缩腔分别设置一个排气口,或者在压缩机内设置一个整体式的压缩腔,但压缩腔局部具有改变气压的结构,而两个排气口连接在不同气压的部位,实现不同的排气压力。第一冷凝器104的入口端与第一排气口连接;第二冷凝器106的入口端与第二排气口连接;第一喷射器112的高压入口端与第一冷凝器104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喷射器112的出口端与压缩机102的吸气口连接;降压部件的入口端与第二冷凝器106的出口端连接;第一蒸发器108的入口端与降压部件的出口端连接,第一蒸发器108的出口端与第一喷射器112的低压入口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通过配置具有两个独立排气口的压缩机102,并将两个排气口各自连接一个冷凝器,可以根据第一冷凝器104和第二冷凝器106的实际运行环境,实现不同的冷凝压力,得到不同的冷凝温度,从而实现双冷凝的能量梯级利用,有助于提升***能效。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第一冷凝器104和第二冷凝器106所处的运行环境的实际情况,二者的冷凝压力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可通过调整二者的运行环境实现对第一冷凝器104和第二冷凝器106的冷凝压力和冷凝温度进行控制。当第一冷凝器104和第二冷凝器106的冷凝压力及冷凝温度不同,其需要利用冷凝器来加热介质,例如加热水时,可先用冷凝温度较低的一个冷凝器来预热介质,再利用冷凝温度较高的另一个冷凝器对介质进行二次加热。
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喷射器112,并将其高压入口端、低压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冷凝器104的出口端、第一蒸发器108的出口端和压缩机102的吸气口,一方面可借助第一冷凝器104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提升第一蒸发器108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而提升压缩机102的吸气压力,有助于降低压缩机102的功耗,提升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能效比,另一方面可通过第一喷射器112的引射作用实现压缩机102两个不同排气压力之间的汇合,实现在单体压缩机102上一个吸气两个不同排气,不同排气之间通过能量的梯级利用,实现大温跨加热时的梯级加热。具体地,制冷设备采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当要利用蒸发器实现制冷目的时,制冷设备可视为制冷***,当要利用冷凝器实现制热目的时,制冷设备可视为热泵***,当然,也可利用蒸发器和冷凝器同时实现制冷目的和制热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的入口端与第一喷射器112的出口端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的气体出口端与压缩机102的吸气口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气液分离器114来分离第一喷射器112喷出的制冷剂,并将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的气体出口端与压缩机102的吸气口连接,可以保证进入压缩机102的制冷剂为气体,避免了压缩机102发生液击,确保了工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节流部件116和第二蒸发器110,第一节流部件116的入口端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的液体出口端连接;第二蒸发器110的入口端与第一节流部件116的出口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了相连接的第一节流部件116和第二蒸发器110,并将第一节流部件116的入口端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的液体出口端连接,可充分利用第一喷射器112喷射出的液体制冷剂的相变潜热,在第二蒸发器110中蒸发吸热,有助于提升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能效比。此外,第一蒸发器108的出口端的连接位置在此处不做限定,通过连接至不同的位置,以与第二蒸发器110配合,可令二者的蒸发温度相同或不同,在二者蒸发温度不同时可实现双蒸发的能量梯级利用。可以理解的是,与双冷凝的能量梯级利用类似,双蒸发的能量梯级利用可对降温对象进行二次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部件116为毛细管或膨胀阀。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第一节流部件116为毛细管或膨胀阀等节流装置,以实现可靠的节流降压作用。其中,膨胀阀可为电子膨胀阀,也可为热力膨胀阀。
根据降压部件的不同以及第二蒸发器110的连接方式的不同,接下来通过三个实施例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降压部件为第二节流部件118。实施例一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双排气的压缩机102、第一冷凝器104、第二冷凝器106、第一蒸发器108、第二蒸发器110、第一喷射器112、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第一节流部件116及第二节流部件118,其中,第一节流部件116和第二节流部件118均可以为毛细管或膨胀阀等节流装置。***的连接方式为:压缩机102具有两个独立的排气口,第一排气口连接第一冷凝器104的入口端,第一冷凝器104的出口端与第一喷射器112的高压入口端相连;第二排气口连接第二冷凝器106的入口端,第二冷凝器106的出口端连接第二节流部件118的入口端,第二节流部件的出口端连接第一蒸发器108的入口端,第一蒸发器108的出口端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的入口端,第一喷射器112的喷射出口端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的入口端相连,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的液体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部件116的入口端相连,第一节流部件116的出口端连接第二蒸发器110的入口端,第二蒸发器110的出口端与第一喷射器112的低压入口端相连,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的气体出口端与压缩机102的吸气口相连,从而形成完整的制冷剂循环回路。
该***的工作流程为:制冷剂经过双排气压缩机102压缩后形成两股不同的高温高压的气体,一股经第二冷凝器106冷却后形成高压液相制冷剂,经第二节流部件118节流后成为次低温次低压的两相状态,再经第一蒸发器108吸收热量后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114中;另一股经第一冷凝器104冷却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液相制冷剂进入第一喷射器112的高压入口端,第一喷射器112喷出的次高温制冷剂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114中分离,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经第一节流部件116节流后成低温低压的两相状态,最终经第二蒸发器110吸热后变成气态进入第一喷射器112的低压入口端,而第一气液分离器114分离的气相制冷剂则进入压缩机102的吸气口。
根据实际***的需要,根据第一蒸发器108和第二蒸发器110中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差异,可以将两者的汇合点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如图1中的a路汇合点在第一气液分离器114,即第一蒸发器108的出口端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的入口端连接,此时第一蒸发器108排出的制冷剂通常为气液两相制冷剂,且其压力高于第二蒸发器110的蒸发压力,可将第一蒸发器108排出的气体制冷剂送回压缩机102,并令第一蒸发器108排出的液体制冷剂继续参与循环,经第一节流部件116节流降压后,在第二蒸发器110中继续蒸发吸热,实现大温跨制冷时的双蒸发的能量梯级利用;也可以选择在b路汇合,即第一蒸发器108的出口端与第二蒸发器110的入口端连接,此时第一蒸发器108与第二蒸发器110的压力相差不大,第一蒸发器108排出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制冷剂,可再次利用第一蒸发器108排出的制冷剂的相变潜热,实现小温跨制冷时的双蒸发的能量梯级利用或单一蒸发温度制冷;还可以选择在c路汇合,即第一蒸发器108的出口端与第二蒸发器110的出口端连接,此时第一蒸发器108与第二蒸发器110的压力相差不大,第一蒸发器108排出的制冷剂为气体制冷剂,可直接在第二蒸发器110的出口端汇合两路制冷剂,实现小温跨制冷时的双蒸发的能量梯级利用或单一蒸发温度制冷。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降压部件为第二喷射器120。实施例二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双排气的压缩机102、第一冷凝器104、第二冷凝器106、第一蒸发器108、第二蒸发器110、第一喷射器112、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第一节流部件116及第二喷射器120。***的连接方式为:压缩机102具有两个独立的排气口,第一排气口连接第一冷凝器104的入口端,第一冷凝器104的出口端与第一喷射器112的高压入口端相连;第二排气口连接第二冷凝器106的入口端,第二冷凝器106的出口端连接第二喷射器120的高压入口端,第二喷射器120的喷射出口端连接第一蒸发器108的入口端,第一蒸发器108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喷射器112的低压入口端,第一喷射器112的喷射出口端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的入口端相连,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的液体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部件116的入口端相连,第一节流部件116的出口端连接第二蒸发器110的入口端,第二蒸发器110的出口端与第二喷射器120的低压入口端相连,第一气液分离器114的气体出口端与压缩机102的吸气口相连,从而形成完整的制冷剂循环回路。
该***的工作流程为:制冷剂经过双排气压缩机102压缩后形成两股不同的高温高压的气体,一股经第二冷凝器106冷却后形成高压液相制冷剂,另一股经第一冷凝器104冷却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液相制冷剂进入第一喷射器112的高压入口端,第一喷射器112喷出的次中温制冷剂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114中分离,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经第一节流部件116节流后成低温低压的两相状态,经第二蒸发器110吸热后变成气态进入第二喷射器120的低压入口端,在第二喷射器120内被从第二冷凝器106冷却后的液相高压制冷剂引射混合,最后经第一蒸发器108吸热变成气态制冷剂后进入第一喷射器112的低压入口端;而第一气液分离器114分离的气相则进入压缩机102的吸气口。此处借助第二喷射器120的引射作用,可将第二冷凝器106排出的高压制冷剂与第二蒸发器110排出的低压制冷剂汇合,产生次低压制冷剂,继而在第一蒸发器108中蒸发吸热,一方面可实现对第二冷凝器106排出的高压制冷剂的降压,另一方面可令第一蒸发器108与第二蒸发器110产生蒸发压差,实现双蒸发的能量梯级利用。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气液分离器122和第三节流部件124,其中,第三节流部件124可以为毛细管或膨胀阀等节流装置。***的连接方式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第一蒸发器108的制冷剂出口端与第二气液分离器122的入口端相连,第二气液分离器122的液体出口端与第三节流部件124的入口端相连,第三节流部件124的出口端与第一节流部件116的出口端汇合后连接第二蒸发器110的制冷剂入口端;第二气液分离器122的气体出口端则与第一喷射器112的低压入口端相连,从而形成完整的制冷剂循环回路。
该***的工作流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当第一蒸发器108排出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制冷剂时,可利用第二气液分离器122分离出其中的液态制冷剂,并直接经第三节流部件124到达第二蒸发器110。这既可以降低第一喷射器112所需的容量,减小第一喷射器112的体积,又可避免第一蒸发器108排出的是气液两相制冷剂时增加第一喷射器112的设计难度,有助于简化第一喷射器112的结构,还可缩短第一蒸发器108排出的液体制冷剂的循环路径,降低流动损失,确保冷量得到充分利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喷射器和双排气压缩机的、具有多温蒸发和冷凝的制冷/热泵***,通过喷射器的引射作用实现两个不同排气压力之间的汇合,实现在单体压缩机上一个吸气两个不同排气,不同排气之间通过能量的梯级利用,实现大温跨加热(冷却)时的梯级加热(冷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用于排出不同压力的气体;
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
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接;
第一喷射器,所述第一喷射器的高压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喷射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降压部件,所述降压部件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及
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端与所述降压部件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喷射器的低压入口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
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喷射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
第一节流部件,所述第一节流部件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端连接;
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的出口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压部件为第二节流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喷射器的低压入口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连接;或
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端连接;或
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压部件为第二喷射器,所述第二喷射器的高压入口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喷射器的低压入口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喷射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
第二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喷射器的低压入口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
第三节流部件,所述第三节流部件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三节流部件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流部件为毛细管或膨胀阀。
CN201921851449.3U 2019-10-31 2019-10-31 制冷设备 Active CN210688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1449.3U CN210688806U (zh) 2019-10-31 2019-10-31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1449.3U CN210688806U (zh) 2019-10-31 2019-10-31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8806U true CN210688806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903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51449.3U Active CN210688806U (zh) 2019-10-31 2019-10-31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8806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3454A (zh) * 2020-07-09 2021-02-23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 双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2815561A (zh) * 2019-10-31 2021-05-18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
CN114294940A (zh) * 2021-12-23 2022-04-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风供给组件和热泵烘干***
CN114739037A (zh) * 2022-04-08 2022-07-1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双喷射器多回路蒸发的蒸气压缩循环***及工作方法
CN114739038A (zh) * 2022-04-18 2022-07-1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采用双级喷射器增效的梯级换热热泵循环***
CN115264675A (zh) * 2022-04-29 2022-11-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5561A (zh) * 2019-10-31 2021-05-18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
CN112815561B (zh) * 2019-10-31 2022-03-25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
CN112393454A (zh) * 2020-07-09 2021-02-23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 双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4294940A (zh) * 2021-12-23 2022-04-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风供给组件和热泵烘干***
CN114739037A (zh) * 2022-04-08 2022-07-1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双喷射器多回路蒸发的蒸气压缩循环***及工作方法
CN114739038A (zh) * 2022-04-18 2022-07-1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采用双级喷射器增效的梯级换热热泵循环***
CN114739038B (zh) * 2022-04-18 2023-01-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采用双级喷射器增效的梯级换热热泵循环***
CN115264675A (zh) * 2022-04-29 2022-11-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64675B (zh) * 2022-04-29 2023-11-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88806U (zh) 制冷设备
CN102062496B (zh) 热泵
CN100585298C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110345690B (zh) 用于双温电冰箱的双喷射器增效制冷循环***及工作方法
CN102563945B (zh) 一种带双级引射喷射器的制冷循环***
CN103759449B (zh) 双喷射器增效的两级蒸气压缩式循环***
CN101825372A (zh) 喷射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及方法
JP2012154616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869940B (zh) 喷射式跨临界二氧化碳双级压缩制冷***
CN103743150A (zh) 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及使用方法
KR20130026674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2173814B1 (ko) 다단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04864622A (zh) 自复叠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CN108375233A (zh) 一种带回热和喷射降压的复叠式制冷***
Zeng et al.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a novel multi-target temperature transcritical CO2 ejector-expansion refrigeration cycle with vapor-injection
CN111141062B (zh) 一种太阳能吸收引射复合跨临界co2制冷***
CN210089175U (zh) 喷射式跨临界二氧化碳双级压缩制冷***
CN105241115A (zh) 蒸汽压缩-喷射耦合制冷循环装置及方法
CN110736262A (zh) 一种引射增压双级过冷跨临界co2双温***及应用
CN102384604A (zh) 双温热源喷射式制冷***
CN210951965U (zh) 一种烘干除湿用热泵***
CN112815561B (zh) 制冷设备
CN219810071U (zh) 换热***
CN105423613A (zh) 一种机械增压式太阳能喷射制冷***及方法
CN110296543B (zh) 一种带喷射的气液分离换热的制冷或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