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4825U - 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4825U
CN210564825U CN201921482367.6U CN201921482367U CN210564825U CN 210564825 U CN210564825 U CN 210564825U CN 201921482367 U CN201921482367 U CN 201921482367U CN 210564825 U CN210564825 U CN 210564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pipe
box body
diesel engin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823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封树德
王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ofan Turbine Wheel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ofan Turbine Wheel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ofan Turbine Wheel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ofan Turbine Wheel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823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4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4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48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包括气体循环组件和水循环组件,气体循环组件包括换热箱体、进气管、气管、进气三通管、出气三通管和换热管,进气管与换热箱体固定连接,且贯穿换热箱体的左侧壁并延伸至换热箱体的内腔;通过设置换热箱体、换热管、循环泵和出气三通管,使得可以根据外界气温环境通过控制循环泵的启动控制是否对废气进行冷却,避免传统的柴油机废气循环装置无法对废气是否冷却进行选择,容易出现夏季过热的气体排入柴油机气缸内对柴油机造成的损害和冬季过冷的气体排入柴油机油缸内造成柴油机耗油量增加和对柴油机造成损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世界各国的排放法规也越来越严格。为满足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即EGR)***已成为现代汽车的主流配置,其工作原理是将发动机废气的一部分再送回气缸,利用再循环废气的惰性延缓燃烧过程,破坏Nox生成的高温富氧环境,从而达到减少Nox排放量的目的;
传统的柴油机废气循环装置无法对废气是否冷却进行选择,从而容易出现夏季过热的气体排入柴油机气缸内对柴油机造成的损害和冬季过冷的气体排入柴油机油缸内造成柴油机耗油量增加和对柴油机造成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柴油机废气循环装置无法对废气是否冷却进行选择,从而容易出现夏季过热的气体排入柴油机气缸内对柴油机造成的损害和冬季过冷的气体排入柴油机油缸内造成柴油机耗油量增加和对柴油机造成损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包括气体循环组件和水循环组件,气体循环组件包括换热箱体、进气管、气管、进气三通管、出气三通管和换热管,进气管与换热箱体固定连接,且贯穿换热箱体的左侧壁并延伸至换热箱体的内腔,气管与换热箱体固定连接,且贯穿换热箱体的右侧壁并延伸至换热箱体的内腔,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和气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换热箱体的内腔,进气三通管与进气管固定连接,且位于进气管远离换热管的一端,出气三通管与气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气管远离换热管的一端;
水循环组件包括进水管、接水管、循环泵、连接水管、排水管和排水连接管,进水管与换热箱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换热箱体的顶端左侧,接水管与进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进水管远离换热箱体的一端,循环泵的输出端与接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接水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水管与循环泵固定连接,且位于循环泵的输入端,排水管与换热箱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换热箱体的底端右侧,排水连接管与排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排水管远离换热箱体的一端。
优选的,气体循环组件还包括内换热管和三通阀,内换热管与换热箱体固定连接,且贯穿换热箱体并延伸至换热箱体的外侧,三通阀与内换热管和进气三通管固定连接,且位于进气三通管和内换热管之间。
优选的,第一翅片与内换热管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套设于内换热管的外侧。
优选的,换热管呈螺旋状结构。
优选的,水循环组件还包括第二翅片和第三翅片,第二翅片与换热箱体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换热箱体的外表面,第三翅片与换热管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套设于换热管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通过设置换热箱体、换热管、循环泵和出气三通管,使得可以根据外界气温环境通过控制循环泵的启动控制是否对废气进行冷却,避免传统的柴油机废气循环装置无法对废气是否冷却进行选择,容易出现夏季过热的气体排入柴油机气缸内对柴油机造成的损害和冬季过冷的气体排入柴油机油缸内造成柴油机耗油量增加和对柴油机造成损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环形箱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体循环组件、11-换热箱体、12-进气管、13-出气管、14-进气三通管、15-出气三通管、16-内换热管、17-三通阀、18-换热管、19-第一翅片、 2-水循环组件、21-进水管、22-接水管、23-循环泵、24-连接水管、25-排水管、 26-排水连接管、27-第二翅片、28-第三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包括气体循环组件1和水循环组件2,气体循环组件1包括换热箱体11、进气管12、气管13、进气三通管14、出气三通管15和换热管 18,进气管12与换热箱体11固定连接,且贯穿换热箱体11的左侧壁并延伸至换热箱体11的内腔,气管13与换热箱体11固定连接,且贯穿换热箱体11的右侧壁并延伸至换热箱体11的内腔,换热管18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12和气管 13固定连接,且位于换热箱体11的内腔,进气三通管14与进气管12固定连接,且位于进气管12远离换热管18的一端,出气三通管15与气管13固定连接,且位于气管13远离换热管18的一端;
水循环组件2包括进水管21、接水管22、循环泵23、连接水管24、排水管25和排水连接管26,进水管21与换热箱体11固定连接,且位于换热箱体 11的顶端左侧,接水管22与进水管21固定连接,且位于进水管21远离换热箱体11的一端,循环泵23的输出端与接水管22固定连接,且位于接水管22远离进水管21的一端,连接水管24与循环泵23固定连接,且位于循环泵23的输入端,排水管25与换热箱体11固定连接,且位于换热箱体11的底端右侧,排水连接管26与排水管25固定连接,且位于排水管25远离换热箱体11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进气三通管14、进气管12和换热管18,进气三通管14可用于将柴油机排出的废气分流,使部分废气用于循环再利用,部分废气排出,换热管18可用于对废气进行换热冷却,循环泵23用于将汽车冷却水箱的水抽取至换热箱体11的内腔,并循环利用,对流经换热管18内腔的废气进行换热,使换热管18内腔的废气冷却,避免废气温度过高,同夏季空气滤清器输出端排出的空气温度也较高,直接排入柴油机内造成柴油机温度过高,造成柴油机损坏的问题,出气三通管15用于连接气管13、空气滤清器的输出端和柴油机气缸进气端,使废气和空气滤清器输出端排出的空气混合,并排入柴油机气缸内,利用废气的惰性延缓燃烧过程,破坏Nox生成的高温富氧环境,从而达到减少Nox排放量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气体循环组件1还包括内换热管16和三通阀17,内换热管16与换热箱体11固定连接,且贯穿换热箱体11并延伸至换热箱体11的外侧,三通阀17与内换热管16和进气三通管14固定连接,且位于进气三通管14和内换热管16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内换热管16和三通阀17,三通阀17可用于控制废气排出的流向,内换热管16可以用于流动废气,通过三通阀17和内换热管16的配合,使得在冬季气温较低时,打开三通阀17,使废气,排入内换热管 16的内腔,同时与换热箱体11内腔的水进行换热,进而对流经换热管18内腔的废气进行保温,避免冬季排入柴油机内腔气体温度较低,造成柴油机耗油量增加的问题,同时配合循环泵23,可以利用废气的热量对汽车水箱的水加热,从而进一步降低柴油机的耗油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翅片19与内换热管16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套设于内换热管16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红色第一翅片19可以有效增加内换热管16的表面积,提高内换热管16的换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换热管18呈螺旋状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状的换热管18可以有效增加废气在换热管18的流动进程,从而提高废气在换热管18内腔的换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水循环组件2还包括第二翅片27和第三翅片28,第二翅片27与换热箱体1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换热箱体 11的外表面,第三翅片28与换热管18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套设于换热管 18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翅片27可以增加换热箱体11的表面积,提高换热箱体11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第三翅片28可以有效增加换热管18的表面积,进而提高换热管18的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进气三通管14进气管口与柴油机的废气出口连接,将三通阀17的管口和内换热管16远离三通阀17的管口与汽车排气管连接,将排水连接管26和连接水管24均与汽车水箱连接,同时将出气三通管15剩余的两组管口分别与空气滤清器的输出端管口和柴油机进气口连接,在夏季使用时,将三通阀17切换,使废气无法排入内换热管16的内腔,在柴油机工作时,产生的废气经过进气三通管14,部分经过三通阀17直接从排气管排出,部分废气通过进气管12进入换热管18,并在换热管18的内腔流动,同时启动循环泵23,使得循环泵23将汽车水箱内的水抽取至换热箱体11的内腔,进而与流经换热管18内腔的废气进行换热,使流经换热管18内腔的废气冷却,避免排入柴油机气缸内额气体温度过高,对柴油机造成损坏,接着从气管13排入出气三通管15的内腔,同时从汽车空气滤清器排出的废气液排入出气三通管15的内腔,与出气三通管15内腔的废气混合后排入柴油机的气缸内,用于柴油燃烧,同时利用废气的惰性延缓燃烧过程,破坏Nox生成的高温富氧环境,从而达到减少Nox排放量的目的,换热箱体11 内腔的水可以通过排水管25和排水管25再次回流至汽车水箱内,在冬季温度较低的环境下使用时,可以将三通阀17进行切换,使废气可以排入内换热管16 的内腔,同时还可以关闭循环泵23,使流经换热管18内腔的废气不进行冷却与空气滤清器排出的空气混合排入柴油机的气缸内,同时排入内换热管16的废气可以与换热箱体11内腔的水进行换热,进而对流经换热管18内腔的水保温,避免排入柴油机气内的气体温度较低,造成柴油机耗油量增加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循环组件(1)和水循环组件(2),气体循环组件(1)包括换热箱体(11)、进气管(12)、气管(13)、进气三通管(14)、出气三通管(15)和换热管(18),进气管(12)与换热箱体(11)固定连接,且贯穿换热箱体(11)的左侧壁并延伸至换热箱体(11)的内腔,气管(13)与换热箱体(11)固定连接,且贯穿换热箱体(11)的右侧壁并延伸至换热箱体(11)的内腔,换热管(18)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12)和气管(13)固定连接,且位于换热箱体(11)的内腔,进气三通管(14)与进气管(12)固定连接,且位于进气管(12)远离换热管(18)的一端,出气三通管(15)与气管(13)固定连接,且位于气管(13)远离换热管(18)的一端;
水循环组件(2)包括进水管(21)、接水管(22)、循环泵(23)、连接水管(24)、排水管(25)和排水连接管(26),进水管(21)与换热箱体(11)固定连接,且位于换热箱体(11)的顶端左侧,接水管(22)与进水管(21)固定连接,且位于进水管(21)远离换热箱体(11)的一端,循环泵(23)的输出端与接水管(22)固定连接,且位于接水管(22)远离进水管(21)的一端,连接水管(24)与循环泵(23)固定连接,且位于循环泵(23)的输入端,排水管(25)与换热箱体(11)固定连接,且位于换热箱体(11)的底端右侧,排水连接管(26)与排水管(25)固定连接,且位于排水管(25)远离换热箱体(11)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气体循环组件(1)还包括内换热管(16)和三通阀(17),内换热管(16)与换热箱体(11)固定连接,且贯穿换热箱体(11)并延伸至换热箱体(11)的外侧,三通阀(17)与内换热管(16)和进气三通管(14)固定连接,且位于进气三通管(14)和内换热管(16)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翅片(19)与内换热管(16)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套设于内换热管(16)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换热管(18)呈螺旋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循环组件(2)还包括第二翅片(27)和第三翅片(28),第二翅片(27)与换热箱体(1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换热箱体(11)的外表面,第三翅片(28)与换热管(18)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套设于换热管(18)的外侧。
CN201921482367.6U 2019-09-07 2019-09-07 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64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2367.6U CN210564825U (zh) 2019-09-07 2019-09-07 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82367.6U CN210564825U (zh) 2019-09-07 2019-09-07 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4825U true CN210564825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45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8236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64825U (zh) 2019-09-07 2019-09-07 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48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2119A1 (zh) * 2020-07-28 2022-02-0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gr***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2119A1 (zh) * 2020-07-28 2022-02-0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gr***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4268A (zh) 一种发动机和egr冷却器并联冷却***
CN103016190B (zh) 一种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用缸盖
CN201606141U (zh)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
CN211202156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冷却结构
CN210564825U (zh) 一种混流式涡轮增压双缸柴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
CN202756083U (zh) 柴油机用顶置中冷器
CN207967249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冷却管路结构
CN106930821A (zh) 一种内置式集成中冷器的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2991275U (zh) 一种带有感温阀的egr冷凝器总成
CN110848048A (zh) 一种egr冷却器
CN20283275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座
CN211287873U (zh) 一种发动机散热冷却装置
EP4015789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4003074U (zh) 集成式车用冷却器
CN208236474U (zh) 一种热管理***及汽车
CN207377633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废气热回收利用***
CN209308817U (zh) 一种四缸机冷却水套结构
CN208380719U (zh) 一种egr冷却器
CN207634166U (zh) 一种发动机逆流式冷却***
CN205423003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复合功能进气歧管及其冷却循环***
CN206530399U (zh) 一种用于实现发动机进气快速冷却的装置
CN221277890U (zh) 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CN205524919U (zh) 船舶用吸收式供暖装置
CN205297729U (zh) 内置式集成中冷器的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4476620U (zh) 一种集成式进气歧管和包含集成式进气歧管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