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5338U - 一种倒三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倒三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5338U
CN210555338U CN201920610502.4U CN201920610502U CN210555338U CN 210555338 U CN210555338 U CN 210555338U CN 201920610502 U CN201920610502 U CN 201920610502U CN 210555338 U CN210555338 U CN 210555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ricycle
brake
connecting rod
f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05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6105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5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5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5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三轮车,包括前车体、后车体、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前车体包括T杆,前立管,前束,左肩和右肩,左前叉和右前叉,左前车轮和右前车轮,所述左前车轮的轮轴上设有左万向节;所述右前车轮的轮轴上设有右万向节,所述前车体的下侧设有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后车体的下侧设有中心支架;所述左万向节的一端与所述左前车轮的轮轴内侧相连,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左连接杆与所述中心支架相连;所述右万向节的一端与所述右前车轮的轮轴内侧相连,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右连接杆与所述中心支架相连;所述左连接杆和所述右连接杆的长度相同;本实用新型无论直行还是过弯,无论慢速还是在湿滑路况,始终安全稳定不易倾倒。

Description

一种倒三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稳定且不易倾倒的 倒三轮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普遍使用, 但是双轮自行车的不稳定性则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考虑到自行 车在低速行驶或者在湿滑路面行驶时的安全稳定性,三轮自行车尤其是倒三轮 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倒三轮车,在过弯或者转动车把 时,操作较为僵硬,无法始终保持稳定性,有的则结构复杂,成本高,可靠性 差。
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申请号为201720228148.X的YL结构倒三轮车,包括 主动后轮、从动前轮、车架、驱动装置;还包括车前身,所述车前身包括悬挂、 悬挂轴、拉杆、拉杆轴、把手;所述从动轮为前轮,且从动轮有两个,所述拉 杆轴连接在所述车架的下面,所述拉杆包括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左连接 杆和所述右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交接在所述拉杆轴上,所述左连接杆和所述右连 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所述从动轮的轮轴上,该装置在湿滑路面或者慢 速行驶中较为安全稳定,但是左右连接杆以及拉杆轴的配合结构不简洁,在过 弯或者转动车把时,操作僵硬,稳定性易受到破坏使车辆发生倾倒。
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申请号为201820162968.8的一种倒三轮车,包括主动 后轮、从动前轮、车架、驱动装置;还包括前后车体,所述前车体包括前立管、 前叉、横杆、中心支架、中心悬挂、左右拉杆、把手;所述从动轮为前轮,且 从动轮有两个,该装置的两个从动轮永远平行,转弯角度始终是一样的,这样 三个轮子的转弯不同心,会产生轴向干涉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稳定且不易倾倒的倒三轮车,包括更简洁的后车体、设有左右肩的前车体、两个前叉的转动角度有了前束控制,转弯轨迹更完美,再加上两个单独把手,整车更为科学合理。本实用新型在行驶过程中,三个车轮始终保持等腰三角的状态,并且根据前立管的调整角度,车身在转弯时可以控制向弯心倾斜的角度,使其车辆重心更靠近三个轮子的中心,安全稳定不易倾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倒三轮车,包括前车体、后车体、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前车体和所述后车体相连,所述前车轮和所述后车轮分别安装在所述前车体和所述后车体上;所述前车体包括所述左肩和右肩以及套在上面的所述左右前叉和所述左右把手,所述前车体包括所述的前束和所述的T杆,所述前车轮包括左前车轮和右前车轮,所述左前车轮的轮轴上设有左万向节;所述右前车轮的轮轴上设有右万向节,所述前车体的下侧设有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后车体有更长的下梁,减少了纵梁,不仅方便安装中心支架,还易于上下车,而且易于加工为折叠车身;所述左万向节的一端与所述左前车轮的轮轴内侧相连,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左连接杆与所述中心支架相连;所述右万向节的一端与所述右前车轮的轮轴内侧相连,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右连接杆与所述中心支架相连;所述左连接杆和所述右连接杆的长度相同。左肩和左前叉相互固定或者右肩和右前叉相互固定时,前后拉动左右把手即可实现转向。
车辆在直线行驶过程中,左万向节、右万向节和中心支架形成等腰三角形,车身稳定,且三个车轮三点着地,无论是慢速还是在湿滑的路况,车辆始终安全稳定;车辆在过弯时,两个前车轮各自独立,又被前束限制,能够形成速度差和共同的弯心,且左、右连接杆均拉紧左、右万向节,等腰三角形的结构状态也始终保持不变,车辆过弯稳定不易侧翻;左右车轮的八字角度更加稳定了车身并且加强了直线行驶性能;本实用新型无论直行还是过弯,无论中慢速还是在湿滑的路况,都始终安全稳定且不易倾倒。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车轮的轮轴靠近前立管的一侧为所述轮轴内侧,远离前立管的一侧为轮轴外侧。
为了能够控制车辆转向,并使转向动作能够传送至转向执行装置,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前车体设有转向控制装置和转向执行装置,所述转向控制装置就是车把和前束;所述车把连接在转向执行装置上;所述转向执行装置与所述前车轮相连。
为了使车辆转向操作顺利地传递至两前车轮,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转向执行装置包括T杆、左右前叉、左右前肩、前立管,所述T杆的垂直部分与所述前立管相套连;所述左前叉和所述右前叉设置在所述左右前肩的垂直套管内,且所述左前肩和所述右前肩的水平套管分别套在所述T杆的两端;所述左前叉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左前车轮的轮轴上,所述右前叉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右前车轮的轮轴上。
所述前立管能够起到固定、承载的作用;所述T杆垂直部分套在前立管内,所述T杆直行时平行于路面,所述左前叉和所述右前叉相对于路面倾斜设置,在保证转向操作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车辆直线稳定性;所述左前叉和所述右前叉上设有减振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小车辆振动,提高车辆舒适度,为了更好适应不平整路面,中间支架可以设定为水平摆动。
为了使转向时车辆更加稳定,不易倾倒,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左肩和所述右肩均设有套管,两个所述套管分别套装在所述T杆的两端,转弯时,所述套管能够关于所述T杆的水平轴线转动,T管关于前立管的垂直轴线转动。
所述倒三轮车在过弯时,内侧前叉关于所述T杆的倾斜程度大于外侧前叉关于所述T杆的倾斜程度,使所述T杆的外侧高度大于内侧高度,减小车辆的转向离心力,增强车辆的过弯稳定性。
为了前车体与后车体连接更加紧固,且使前立管能够垂直于路面微调前后角度,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前车体包括前立管和焊接孔板,所述后车体包括后立管和加工的孔槽,所述前立管的孔板插在所述后立管的孔槽内并用销轴连接,为了达到最佳操控性,所述前立管与路面可以调整一定的角度。
所述后车体设有一体式的后立管和纵梁,所述坐管焊接在纵梁上;所述坐管顶端设有座椅;所述后立管中部设有杯托;所述纵梁上设有电池空间;所述前立管的前方设有车筐。
所述纵梁中部或者所述后车身设有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缓冲效果,提高舒适度。
为了车辆能够制动,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前车体上设有制动控制装置,所述前车轮上设有前制动执行装置,所述后车轮上设有后制动执行装置;所述前制动执行装置和所述后制动执行装置均与制动控制装置相连。
为了使制动装置制动效果更加显著且易于操作,所述制动控制装置包括前制动握把、后制动握把、前制动拉线和后制动拉线;所述前制动拉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制动握把和所述前制动执行装置相连;所述后制动拉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制动握把和所述后制动执行装置相连;所述前制动握把和所述后制动握把均设置在所述车把上。
所述前车体和所述后车体上均设有制动拉线固定支架。所述前制动执行装置和所述后制动执行装置为C式制动、V式制动、抱闸制动或者碟式制动。
为了能够给车辆提供动力且使车辆动力顺利地传递到后车轮,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左前车轮和所述右前车轮均为从动轮,当用轮毂电机的时候也可作为主动轮,所述后车轮为主动轮,所述后车体上设有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后车轮相连,后车轮也可直接轮毂电机驱动。
所述左前车轮、所述右前车轮和所述后车轮的上方均设有挡泥板。
为了能够为车辆提供动力,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动力装置为人力驱动或者电力驱动。
所述人力驱动包括脚踏和脚踏轴,所述脚踏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装置和所述脚踏相连;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牙盘、传动链和飞轮,所述牙盘设置在所述后车体上且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所述飞轮设置在所述后车轮上并与所述后车轮相连;所述牙盘与所述飞轮通过所述传动链相连接。所述牙盘和所述飞轮均含有多个齿盘,能够通过不同齿盘的配合选定合适的传动比。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指拨、拉线和后拨,所述拉线两端分别与所述指拨和所述后拨相连,所述指拨设置在所述车把上,所述后拨设置在所述传动链上。所述指拨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指拨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把的左右握把上;所述后拨能够调节所述传动链所连接的所述牙盘与所述飞轮的传动比;所述前车体和所述后车体上均设有拉线固定支架。
所述电力驱动包括蓄电池、电动机和控制器,所述蓄电池、所述电动机和所述控制器均设置在所述后车体上,所述电动机与所述传动装置相连或者直接轮毂驱动,轮毂驱动时也可前轮驱动,后轮驱动或者全轮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一种倒三轮车,包括设有中心支架的后车体、设有左右连接杆的前车体、后车轮和设有万向节的前车轮,左、右连接杆的一端均与中心支架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左、右万向节相连,本实用新型在行驶过程中,左右万向节和中心支架,始终保持三点等腰的状态,其重心靠近前轮,安全稳定且不易倾倒。
2、前立管焊有孔板,后车体后立管设有上下销轴孔和孔板槽,前立管和后车体通过销轴相连,前车体与后车体连接更加稳固,车辆安全可靠,所述前立管接近垂直于路面而且可调角度,增强转向操作性。
3、转向控制装置设有车把,转向执行装置包括T杆、左前叉、右前叉和左肩、右肩,前束,在保证车辆转向操作性的基础上,增强车辆直线稳定性;左右前叉可以分别套进左右肩垂直套管内旋转,左肩和右肩的横向套管均能够关于T杆横轴线转动,减小车辆过弯离心力,增强车辆转向稳定性。
4、设有动力装置为车辆提供动能,设有传动装置,使动能能够充分地进行传递,且车辆能够进行调速,且调整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简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简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T杆简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肩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前车体;11-转向控制装置;111-右车把;112左车把;113-前束;12-转向执行装置;121-T杆;122-右前叉;123-左前叉;124-右万向节;125-左万向节;128-左肩;127-右肩;15-前制动执行装置;10-前立管;17-制动控制装置; 171前制动握把;172-后制动握把;18-连接杆;181-右连接杆;182-左连接杆; 2-后车体;21-后立管;22-中心支架;23-动力装置;231-脚踏轴;232-脚踏;24- 传动装置;241-牙盘;242-传动链;243-后拨;244-飞轮;245-指拨;25-后制动执行装置;3-前车轮;31-右前车轮;32-左前车轮;4-后车轮;5-挡泥板;6-座椅;7-杯托;8-车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前车体1、后车体2、前车轮3和后车轮4,所述前车体1和所述后车体2相连,所述前车轮3和所述后车轮4分别安装在所述前车体1和所述后车体2上;所述前车轮3包括左前车轮32和右前车轮 31,所述左前车轮32的轮轴上设有左万向节125;所述右前车轮31的轮轴上设有右万向节124,所述前车体1的下侧设有左连接杆182和右连接杆181;所述后车体2的下侧设有中心支架22;所述左万向节125的一端与所述左前车轮32的轮轴内侧相连,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左连接杆182与所述中心支架22相连;所述右万向节124的一端与所述右前车轮31的轮轴内侧相连,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右连接杆181与所述中心支架22相连;所述左连接杆182和所述右连接杆 181的长度相同。
所述前车体1设有转向控制装置11和转向执行装置12,所述转向控制装置11包括左车把112、右车把111和前束113,所述车把连接在所述转向执行装置12上,所述转向执行装置12与所述前车轮3相连。
所述转向执行装置12包括T杆121、左前叉123和右前叉122,所述T杆 121的中部与所述前立管10相连;所述左前叉123和所述右前叉122倾斜设置在所述T杆121的两端,且所述左前叉123和所述右前叉122的上端分别与所述T杆121的两端相连;所述左前叉123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左前车轮32的轮轴上,所述右前叉122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右前车轮31的轮轴上。
所述T杆121直行时平行于路面,所述左前叉123和所述右前叉122相对于路面倾斜设置;所述左前叉123和所述右前叉122上设有减振装置。
所述左前叉123和所述右前叉122的上端分别套装在左肩127和右肩128 上,两个所述左肩127和右肩128分别套装在所述T杆121的两端,所述左肩 127和右肩128能够关于T杆121的轴线转动。
所述前车体1包括前立管10,所述后车体2包括后立管21,所述前立管 10卡装在所述后立管21上,所述前立管10垂直于路面可以略调整角度;所述前立管10和所述后立管21通过卡槽和销轴相连。
所述后车体2设有一体式后立管和纵梁;所述座管顶端设有座椅6;所述纵梁中部设有减振装置或折叠装置;所述后立管上设有杯托7;所述前立管10 的前方设有车筐8。
所述前车体1上设有制动控制装置17,所述前车轮3上设有前制动执行装置15,所述后车轮4上设有后制动执行装置25;所述前制动执行装置15和所述后制动执行装置25均与所述制动控制装置17相连。
所述制动控制装置17包括前制动握把171、后制动握把172、前制动拉线和后制动拉线;所述前制动拉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制动握把171和所述前制动执行装置15相连;所述后制动拉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制动握把172和所述后制动执行装置25相连;所述前制动握把171和所述后制动握把172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把111和112上。
所述前车体1和所述后车体2上均设有多个制动拉线固定支架。所述前制动执行装置15和所述后制动执行装置25为C式制动、V式制动、轮毂制动或者碟式制动。
所述左前车轮32和所述右前车轮31均为从动轮或者电动轮,所述后车轮 4为主动轮或者电动轮,所述后车体2上设有动力装置23和传动装置24,所述传动装置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力装置23和所述后车轮4相连。
所述左前车轮32、所述右前车轮31和所述后车轮4的上方均设有挡泥板5。
所述动力装置23为人力驱动或者电力驱动,也可直接轮毂电机驱动前轮3 和或者后轮4。
所述人力驱动包括脚踏232和脚踏轴231,所述脚踏轴2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装置24和所述脚踏232相连;所述传动装置24包括牙盘241、传动链242和飞轮244,所述牙盘241设置在所述后车体2上且与所述脚踏轴232 相连;所述飞轮244设置在所述后车轮4上并与所述后车轮4相连;所述牙盘 241与所述飞轮244通过所述传动链242相连接。
所述牙盘241和所述飞轮244均设有多个齿盘。
所述传动装置24还包括指拨245、拉线和后拨243,所述拉线两端分别与所述指拨245和所述后拨243相连,所述指拨245设置在所述车把111和112 上,所述后拨243设置在所述传动链242上。所述后拨243设置在所述传动链 242上,所述后拨243能够调节所述传动链242,进而调整所述牙盘241和所述飞轮244的传动比;所述前车体1和所述后车体2上均设有多个拉线固定支架。
工作原理:
车辆直线行驶时,动力装置23提供动能,经传动装置24传递至后车轮4,后车轮4形成主动轮;车把111和112保持直向,左连接杆182、右连接杆181 和中心支架22形成等腰三角形,车辆保持稳定性。
转向时,前后拉动车把111或112,T杆121在前立管10内转动,前叉123 或122随之转动,左连接杆182和右连接杆181分别拉紧左万向节125和右万向节124的一端,左前叉123和右前叉122因为前束113的作用,左前车轮32 和右前车轮31形成速度与角度差,车辆开始转向,在转向过程中,左连接杆 182、右连接杆181和中心支架22所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其状态基本不变,左前叉123和右前叉122关于T杆121水平轴线转动一定角度,T杆121内侧高度小于T杆121外侧高度,车辆向内侧倾斜,完成转向。
刹车时,拉紧前制动握把171和后制动握把172,前制动握把171和后制动握把172分别拉动前制动拉线和后制动拉线,前制动执行装置15和后制动执行装置25分别制动前车轮3和后车轮4;
动力装置为人力驱动并进行调速时,拨动指拨245,拉线拉动后拨243,后拨243调整传动链242,进而选定牙盘241和飞轮244至合适的传动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倒三轮车,包括前车体(1)、后车体(2)、前车轮(3)和后车轮(4),所述前车体(1)和所述后车体(2)相连,所述前车轮(3)和所述后车轮(4)分别安装在所述前车体(1)和所述后车体(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体(1)包括左车把(112)、右车把(111)、左肩(128)、右肩(127);所述前车轮(3)包括左前车轮(32)和右前车轮(31),所述左前车轮(32)的轮轴上设有左万向节(125);所述右前车轮(31)的轮轴上设有右万向节(124),所述前车体(1)的下侧设有左连接杆(182)和右连接杆(181);所述后车体(2)的下侧设有中心支架(22);所述左万向节(125)的一端与所述左前车轮(32)的轮轴内侧相连,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左连接杆(182)与所述中心支架(22)相连;所述右万向节(124)的一端与所述右前车轮(31)的轮轴内侧相连,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右连接杆(181)与所述中心支架(22)相连;所述左连接杆(182)和所述右连接杆(181)的长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体(1)设有转向控制装置(11)和转向执行装置(12),所述转向控制装置(11)包括左车把(112)、右车把(111)、前束(113);所述左车把(112)的下端与左前叉(123)的上端相连,所述右车把(111)的下端与右前叉(122)的上端相连,所述转向执行装置(12)与所述前车轮(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执行装置(12)包括T杆(121)、左前叉(123)和右前叉(122),所述T杆(121)的垂直部分与前立管(10)相套装;所述左前叉(123)和所述右前叉(122)分别设置在所述T杆(121)两端的左肩(128)和右肩(127)上,且所述左前叉(123)和所述右前叉(122)可以分别在所述左肩(128)和右肩(127)的套管内转动;所述左前叉(123)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左前车轮(32)的轮轴上,所述右前叉(122)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右前车轮(31)的轮轴上,所述前束(113)连接两个所述右前叉(122)和左前叉(1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113)的两端均设有鱼眼轴承(126),两个所述鱼眼轴承(126)均与所述右前叉(122)和左前叉(123)通过螺栓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肩(128)和所述右肩(127)均设有水平套管和垂直套管,两个所述水平套管分别套装在所述T杆(121)的两端上,所述套管能够关于所述T杆(121)的水平轴线转动,两个所述垂直套管分别套装在所述左前叉(123)和右前叉(122)上,所述水平套管和垂直套管夹角略微大于90角度,目的让所述两个前车轮(3)略微形成八字,利于车辆稳定和直线行驶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体(1)还包括前立管(10),所述后车体(2)包括后立管(21)上端加工有孔槽,所述前立管(10)设置在所述后立管(21)上端并且可以通过上下销轴调整前后角度,所述前立管(10)焊有孔板;所述前立管(10)的孔板和所述后立管(21)的孔槽用上下两个销轴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体(1)上设有制动控制装置(17),所述前车轮(3)上设有前制动执行装置(15),所述后车轮(4)上设有后制动执行装置(25);所述前制动执行装置(15)和所述后制动执行装置(25)均与制动控制装置(17)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倒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控制装置(17)包括前制动握把(171)、后制动握把(172)、前制动拉线和后制动拉线;所述前制动拉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制动握把(171)和所述前制动执行装置(15)相连;所述后制动拉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制动握把(172)和所述后制动执行装置(25)相连;所述前制动握把(171)和所述后制动握把(172)分别设置在左、右车把(111和1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车轮(32)和所述右前车轮(31)均为从动轮或电动轮,所述后车轮(4)为主动轮,所述后车体(2)上设有动力装置(23)和传动装置(24),所述传动装置(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力装置(23)和所述后车轮(4)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倒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23)为人力驱动或者电力驱动。
CN201920610502.4U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倒三轮车 Active CN210555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0502.4U CN210555338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倒三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0502.4U CN210555338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倒三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5338U true CN210555338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27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0502.4U Active CN210555338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倒三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53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3058B (zh) 用于单辙车辆的前轮悬架
US6402174B1 (en) Recumbent tricycle with controlled wheel and body lean
JP3853654B2 (ja) キャンバリング車両およびその機構
JP4686765B2 (ja) 三輪車
JP2006160254A (ja) 三輪車両の前輪を交換する方法
JP2001506947A (ja) 単軌二輪車
US8739914B2 (en) Three-wheeled vehicle with steer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for enhanced operation during a banking turn
US9174693B2 (en) Three-wheeled cycle
US20100320023A1 (en) Four wheel vehicle having a rotatable body sec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CN209534665U (zh) 一种全地形车
TWI270496B (en) Wheeled vehicle with handle bar
TW201542413A (zh) 人力推進式車輛
CN210555338U (zh) 一种倒三轮车
CN112061284A (zh) 一种摇摆三轮车
CN209972671U (zh) 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
KR20210020528A (ko) 역삼륜 전동스쿠터용 조향 현가장치
CN111703529A (zh) 方向盘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
CN213057355U (zh) 一种摇摆三轮车
CN209650407U (zh) 一种轮式底盘行走机构
CN207985065U (zh) 一种倒三轮车
CN111547175A (zh) 一种倾斜四轮自行车
CN205034272U (zh) 一种三轮电动滑板车
US20050072823A1 (en) Article storage basket incorporated into a handlebar steering assembly
CN205044876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14875312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转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