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2291U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2291U
CN210432291U CN201921171164.5U CN201921171164U CN210432291U CN 210432291 U CN210432291 U CN 210432291U CN 201921171164 U CN201921171164 U CN 201921171164U CN 210432291 U CN210432291 U CN 210432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grooves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 f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11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柏州
刘阿生
陈朝泉
刘冠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ldled Op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ldled Op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ldled Op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ldled Opt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711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2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2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2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基板及多个热交换鳍片。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些热交换鳍片设置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该些热交换鳍片凸出于基板的第一表面,该些热交换鳍片形成间隔的设置,每相邻的两热交换鳍片之间各形成一沟槽,且该些沟槽凹陷于基板的第一表面,该些沟槽由基板的第一表面朝向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由此,可获得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且使流体较为接近热源,使其散热效率提升。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用以协助电子发热元件散热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科技工业的产品发展趋于精密化,如集成电路或计算机等装置,除了体积设计小型化外,相对所衍生的热量也大幅地增加,故其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也较大。针对各种电子发热元件皆设有相对应的散热装置,以能维持其在许可的温度下正常运作。
对于于高功率电子发热元件来说,一般会使用水冷头协助散热,该水冷头包括一基板及多个热交换鳍片,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设置于基板上,用以增加热交换面积。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的制作通常是在基板上预先成型一凸台,再利用刀具于凸台上铣切出多个沟槽,多个所述沟槽位于基板的表面外,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形成于多个所述沟槽之间。另外,也可在基板上利用刀具直接铣切出多个沟槽,以形成多个热交换鳍片。
另外,该水冷头还可包括一盖体,该盖体盖置于基板上,使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位于盖体的腔室内,流体能通过一入水口输入腔室内,并由一出水口输出。该基板能与电子发热元件接触,当流体通过腔室时,能将电子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通过该流体快速带走,用以协助电子发热元件散热。
但是,上述现有的散热装置,无法获得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且流体无法更为接近热源,使其散热效率难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散热装置,旨在获得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且使流体较为接近热源,以提升散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一基板,所述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相对的两面;以及
多个热交换鳍片,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凸出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形成间隔的设置,每相邻的两热交换鳍片之间各形成一沟槽,多个所述沟槽凹陷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多个所述沟槽由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
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技术方案,其多个沟槽凹陷于基板的第一表面,多个沟槽由基板的第一表面朝向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使得多个所述沟槽较为接近基板的第二表面及热源,当流体通过多个所述沟槽时,流体可较接近热源,可提供热源较佳的散热效率,且多个所述沟槽由基板的第一表面朝向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亦可使得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的热交换面积大幅的增加,以增加热交换率,提升其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图3为图1的Ⅲ-Ⅲ剖视图。
图4为图1的Ⅳ-Ⅳ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图6的Ⅶ-Ⅶ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能应用于水冷装置或气冷装置的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是以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铝或铜等),该散热装置包括一基板1及多个热交换鳍片2。
该基板1呈板体,其形状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该基板1呈方形板体。该基板1具有一第一表面11及一第二表面12,该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分别位于基板1相对的两面,该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可为平面或凹凸面,并不予以限制。该第二表面12可用以与热源(如电子发热元件)接触,使热源的高温可传递至基板1及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表面12上设有一凸出部121,可用以与热源接触。
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设置于基板1的第一表面11上,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凸出于基板1的第一表面11。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的制作可在基板1的第一表面11上预先成型一凸台3,再利用刀具于凸台3上铣切出多个沟槽4,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形成于多个所述沟槽4之间,多个所述沟槽4远离基板1的第一表面11的一侧形成开口状。每相邻的两热交换鳍片2之间各形成一沟槽4,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之间分别以多个所述沟槽4区隔,使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形成间隔的设置,且多个所述沟槽4的相对两端呈开口状,使得流体可以沿着多个所述沟槽4的延伸方向流动,以便与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接触进行热交换。
多个所述沟槽4凹陷(剖入)于基板1的第一表面11,多个所述沟槽4由基板1的第一表面11朝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凹陷,使得多个所述沟槽4较为接近基板1的第二表面12及热源(如电子发热元件),当流体(冷却水)通过多个所述沟槽4时,可提供热源较佳的散热效率,且多个所述沟槽4由基板1的第一表面11朝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凹陷,亦可使得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的热交换面积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该基板1上靠近多个所述沟槽4的一侧形成多个槽底面13,多个所述槽底面13分别邻接于多个所述沟槽4,多个所述槽底面13各具有一直线段131及两弧线段132、133,该两弧线段132、133分别连接于直线段131相对的两端。两弧线段132、133可分别用以导引流体流入及流出沟槽4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沟槽4延伸的方向相同,即多个所述沟槽4相互平行,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延伸的方向也是相同,即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也是相互平行。应当说明的是,多个所述沟槽4延伸的方向并不限制,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沟槽4也可以相互垂直。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还可包括一盖体5,该盖体5具有一盖板51,该盖板51内形成有一腔室52,腔室52朝向基板的一侧开口,该盖板51连接有一入水口53及一出水口54,该入水口53及出水口54与腔室52相连通,较佳的,该入水口53及出水口54分别靠近该盖板51的相对两侧。该盖体5盖置于基板1上,该基板1及盖体5之间(特别是配合处)亦可设置密封元件(未图示),使基板1及盖体5之间维持良好密封性,可使流体于基板1及盖体5之间流动时不易向外泄漏。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远离基板1的第一表面11的一侧可抵触于盖体5的盖板51,使多个所述沟槽4远离基板1的第一表面11的一侧形成封闭状。该基板1及盖体5可组成一水冷头,能以水冷方式协助热源(如电子发热元件)散热。
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位于盖体5的腔室52内,流体(如冷却水)能通过入水口53输入腔室52内,使流体能与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2接触以进行热交换,并由出水口54输出热交换后的流体。该基板1的第二表面12可与热源(如电子发热元件)接触,当流体通过该腔室52时,能将热源所产生的热,藉由该流体快速带走,用以协助热源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亦可应用于气冷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一基板1及多个热交换鳍片2,多个所述沟槽4由基板1的第一表面11朝向第二表面12的方向凹陷,使得多个所述沟槽4较为接近基板1的第二表面12及热源(如电子发热元件),使得流体(空气)通过多个所述沟槽4时,可提供热源较佳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包括一基板及多个热交换鳍片,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设置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凸出于基板的第一表面,每相邻的两热交换鳍片之间各形成一沟槽,多个所述沟槽凹陷于基板的第一表面,多个所述沟槽由基板的第一表面朝向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使得多个所述沟槽较为接近基板的第二表面及热源,当流体通过多个所述沟槽时,流体可较接近热源,可提供热源较佳的散热效率,且多个所述沟槽由基板的第一表面朝向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亦可使得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的热交换面积大幅的增加,以增加热交换率,提升其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所述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相对的两面;以及
多个热交换鳍片,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凸出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形成间隔的设置,每相邻的两热交换鳍片之间各形成一沟槽,多个所述沟槽凹陷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多个所述沟槽由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靠近多个所述沟槽的一侧形成多个槽底面,多个所述槽底面分别邻接于多个所述沟槽,多个所述槽底面各具有一直线段及两弧线段,两所述弧线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直线段相对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一凸出部,能用以与热源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成型一凸台,所述凸台上铣切出多个所述沟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个所述沟槽延伸的方向相同,多个所述沟槽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沟槽的相对两端呈开口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具有一盖板,所述盖板内形成有一腔室,所述盖板连接有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及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所述盖体盖置于所述基板上,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位于所述盖体的腔室内,流体能通过所述入水口输入所述腔室内,使流体能与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接触以进行热交换,并由所述出水口输出热交换后的流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及所述出水口分别靠近所述盖板的相对两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热交换鳍片远离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抵触于所述盖体的盖板,使多个所述沟槽远离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的一侧形成封闭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基板及盖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元件。
CN201921171164.5U 2019-07-24 2019-07-24 散热装置 Active CN210432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1164.5U CN210432291U (zh) 2019-07-24 2019-07-24 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1164.5U CN210432291U (zh) 2019-07-24 2019-07-24 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2291U true CN210432291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82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1164.5U Active CN210432291U (zh) 2019-07-24 2019-07-24 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2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79894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13991458U (zh) 液冷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液冷散热装置的液冷散热***
CN210432291U (zh) 散热装置
CN113141749B (zh) 一种机柜散热器及机柜
CN210625430U (zh) 回路式热虹吸散热装置
JP5589647B2 (ja) 冷却装置
CN113038781A (zh) 一种具有独立风道结构的伺服驱动器
CN216159138U (zh) 一种散热器
CN210959220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12463902U (zh) 多孔散热装置
CN113395866A (zh) 散热装置
CN210470115U (zh) 立体散热器及车载电源
CN210425254U (zh) 一种油汀及其散热片组件
CN114449841A (zh) 散热器机柜
CN108601286B (zh) 电子设备
CN108260328B (zh) 具有内置夹层的水冷排结构
KR102170252B1 (ko) 히트파이프 조립형 방열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히트싱크
CN214125830U (zh) 一种散热器及散热元件
JP3241537U (ja) 放熱装置
JP3149349U (ja) 放熱フィンユニット構造及びその放熱モジュール
CN220137654U (zh) 一种边缘计算机
CN211378593U (zh) 一种具有独立风道结构的伺服驱动器
CN220323817U (zh) 笔记本电脑
CN213585898U (zh) 一种移动终端散热保护壳
CN215222818U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