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2634U - 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2634U
CN209102634U CN201821451141.5U CN201821451141U CN209102634U CN 209102634 U CN209102634 U CN 209102634U CN 201821451141 U CN201821451141 U CN 201821451141U CN 209102634 U CN209102634 U CN 209102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component
ccd camera
light sourc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511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朝敏
张晋
刘东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sh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SH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SH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SH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511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2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2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2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其包括工作平台、上平面检测装置、第一搬运组件、第一旋转治具以及侧面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工作平台上固定设置上平面检测装置、第一搬运组件、第一旋转治具以及侧面检测装置;上平面检测装置包括第一CCD相机以及上料传送组件,第一CCD相机对上料传送组件上的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拍摄;第一搬运组件包括水平位移组件、竖直位移组件以及取放抓手,取放抓手将位于上料传送组件上的工件放置在第一旋转治具上;第一旋转治具带动工件绕Z向进行旋转位移;侧面检测装置包括第二CCD相机,第二CCD相机对第一旋转治具上的多个侧面进行拍摄。以上结构简单,能够从多方位检测工件,并且检测效率和检出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常需要对工件进行缺陷检测;尤其当工件为电子产品的玻璃盖板,因其生产过程可能导致玻璃存在不平整、崩边、划伤、白点、裂纹、边缘溢墨、砂轮线等缺陷,影响其外观,当缺陷严重时甚至影响其性能,因此,有必要对生产所得的玻璃盖板进行缺陷检测。
现有的检测方法,常通过肉眼人工识别,检测人员在强光下对玻璃进行多角度翻转识别,检测效率和检出率低,且工人劳动强度大、容易对检测人员的眼睛造成损伤;或者,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但现有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大多结构复杂,且无法对工件进行多方位检测,同时检出率低,不能满足产品的良品率需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对工件进行多方位检测的工件缺陷检测设备,且该工件缺陷检测设备的结构尽可能简单,检测效率和检出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利用该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可以以简单结构从多方位检测工件,并且该工件缺陷检测设备的结构简单,检测效率和检出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包括:水平设置的工作平台,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上平面检测装置、第一搬运组件、第一旋转治具以及侧面检测装置;
所述上平面检测装置包括第一CCD相机以及上料传送组件,所述第一CCD相机对所述上料传送组件上的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拍摄;
所述第一搬运组件包括水平位移组件、竖直位移组件以及取放抓手,所述取放抓手在随所述水平位移和所述竖直位移组件运动的过程中,将位于所述上料传送组件上经过所述第一CCD相机扫描的工件取下并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治具上;
所述第一旋转治具带动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治具上的工件绕Z向进行旋转位移;
所述侧面检测装置包括第二CCD相机,所述第二CCD相机在所述第一旋转治具带动工件转动时,对工件的多个侧面进行拍摄。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复检模组,所述复检模组包括第二定位治具、第三CCD相机和第二搬运组件;所述第二搬运组件与所述第一搬运组件的结构相同,将所述第一旋转治具上的工件取下并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治具上;所述第三CCD相机对所述第二定位治具上的工件进行拍摄。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治具与所述第一旋转治具的结构相同,在所述第二定位治具带动工件旋转时,所述第三CCD相机对所述第二定位治具上的工件的上表面及工件的多个侧面进行拍摄。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搬运组件的结构相同第三搬运组件,所述第三搬运组件将所述第二定位治具上的工件取下并放置在下料传送组件上。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传送组件的工件传送方向的尽头一端设置正反丝杆夹持机构,所述正反丝杆夹持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带动正反牙一体丝杆转动,设置分别与所述正反牙一体丝杆上的正牙、反牙配合的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分别连接夹持杆,所述夹持杆对运动至所述上料传送组件的尽头的工件进行位置调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光源机构和/或第二光源机构,所述第一光源机构对所述第一旋转治具上的工件进行照亮,所述第二光源机构对所述第二定位治具上的工件进行照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源机构包括可调光源,所述可调光源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固定连接X向调节组件;所述X向调节组件上固定连接Z向调节组件、并带动所述Z向调节组件沿X向位移;所述Z向调节组件通过连接转轴连接灯源组件,所述连接转轴可相对所述Z向调节组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灯源组件转动;所述第二光源机构与所述第一光源机构的结构相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传送组件包括下底板和两相对设置的侧壁板;两所述侧壁板之间设置的若干传送组均包括若干中心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的辊子,每个所述辊子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侧壁板上;每个所述传送组中相邻的辊子间套设有传动用无缝圆皮带,相邻所述传送组的最邻近两辊子之间的缝隙为检测用的避空缝隙;所述第一CCD相机包括线阵相机,设置第一相机支架,支撑位于所述避空缝隙正上方的所述线阵相机;所述上平面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辊子转动的动力组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旋转治具包括力矩电机,所述力矩电机中的动子通过顶板与吸板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力矩电机中的定子固定设置在底板上;在所述动子的旋转中心轴位置开设贯通通道,所述贯通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吸板组件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中;所述底板上开设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力矩电机外部的真空气源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贯通通道位于所述底板中的一端连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除尘风刀组,所述除尘风刀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定安装若干风刀,所述风刀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设置风腔,所述本体上设置与所述风腔连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气嘴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出风口朝向工件设置;在工件旁设置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包括进风端与出风端,所述进风端靠近工件,所述出风端连通空气放大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光源随动相机机构,所述光源随动相机机构包括支撑架、旋转滑台、直线滑台,所述支撑架的上方固定安装竖向调节组件,所述旋转滑台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竖向调节组件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竖向调节组件的作用下上下运动;所述直线滑台与所述旋转滑台的另一个端面固定连接,并在所述旋转滑台的作用下绕所述旋转滑台的中心轴转动;设置第三CCD相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直线滑台上,并随所述直线滑台的滑块位移;所述第三CCD相机旁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避开所述第三CCD相机的镜头前方的光源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水平设置的工作平台上固定设置上平面检测装置、第一搬运组件、第一旋转治具以及侧面检测装置;其中,上平面检测装置包括第一CCD相机以及上料传送组件,第一CCD相机对上料传送组件上的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拍摄;第一搬运组件包括水平位移组件、竖直位移组件以及取放抓手,取放抓手将位于上料传送组件上的工件放置在第一旋转治具上;第一旋转治具带动工件绕Z向进行旋转位移;侧面检测装置包括第二CCD相机,第二CCD相机对第一旋转治具上的多个侧面进行拍摄。以上工件缺陷检测设备的结构简单,能够从多方位检测工件,并且检测效率和检出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去除工作平台后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中上平面检测装置、第一搬运组件及正反丝杆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正反丝杆夹持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可调光源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可调光源的连接转轴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平面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实施例中上料传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实施例去除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0实施例中工件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旋转治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中的图15(a)是图13实施例的左视图;图15中的图15(b)是图15(a)中A-A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治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除尘风刀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光源随动相机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除非另有说明。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去除工作平台后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实施例中上平面检测装置、第一搬运组件及正反丝杆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正反丝杆夹持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可调光源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可调光源的连接转轴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平面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实施例中上料传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实施例去除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图12是图10实施例中工件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旋转治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15中的图15(a)是图13实施例的左视图;图15中的图15(b)是图15(a)中A-A的剖视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治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除尘风刀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光源随动相机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20,该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包括:
工作平台1,上平面检测装置2,第一搬运组件3,第一旋转治具4,侧面检测装置5,第二定位治具6,第三CCD相机7,第二搬运组件8,第三搬运组件9,下料传送组件10,正反丝杆夹持机构11,第一光源机构12,第二光源机构13,除尘风刀组14以及光源随动相机机构15。
图6、图16中还示出了一般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X向、Y向和Z向。
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件以电子设备的玻璃盖板为例。
本实用新型中,工作平台1水平设置,工作平台1上固定设置有上平面检测装置2、第一搬运组件3、第一旋转治具4以及侧面检测装置5。
其中,上平面检测装置2包括上料传送组件20以及第一CCD相机21,第一CCD相机21对上料传送组件20上的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拍摄,完成对工件上表面的检测;
第一搬运组件3包括水平位移组件30、竖直位移组件31以及取放抓手32,取放抓手32可以随水平位移组件30沿水平方向位移、随竖直位移组件31沿竖直方向位移,如此,取放抓手32可以在位移过程中,将上料传送组件20上经过第一CCD相机21扫描的工件取下、并放置在第一旋转治具4上;
第一旋转治具4带动位于第一旋转治具4上的工件绕Z向进行旋转位移;此时,工件的不同侧面面向侧面检测装置5中的第二CCD相机50,第二CCD相机50对工件的不同侧面进行拍摄检测。
以上结构简单,能够从多方位(包括工件的上表面及多个侧面)检测工件,相较于肉眼人工检测和复杂设备的单一方向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和检出率。
此处,优选地,第一搬运组件3中的水平位移组件30可以包括由竖向支撑杆支撑至一定高度的水平滑轨,水平滑轨上配合有水平滑块,且水平滑块上固定连接有竖向位移组件31,此处,竖向位移组件优选为Z向设置的直线气缸,该直线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取放抓手32,此处,取放抓手32可优选为吸盘,吸盘可以很方便地对玻璃盖板进行稳定抓取,并且避免划伤玻璃盖板。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还包括复检模组,该复检模组中的第二搬运组件8可以从第一旋转治具4上拿取工件并放置在第二定位治具6上,第三CCD相机7对第二定位治具6上的工件进行再次拍摄,达到二次缺陷检测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中工件缺陷检测设备的检测的准确性。
此处,优选地,第二搬运组件8与第一搬运组件3的结构相同,提高了结构互换性;同时,优选地,第二定位治具6与第一旋转治具4的结构相同,即第二定位治具6也可以带动工件绕Z向进行旋转位移,此时第三CCD相机7可以对第二定位治具6上的工件的上表面和多个侧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拍摄检测,复检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还设置有第三搬运组件9与下料传送组件10,第三搬运组件9将第二定位治具6上经过复检的工件拿取并放置在下料传送组件10上,实现该工件缺陷检测设备上下料的自动化。优选地,第三搬运组件9与第一搬运组件3的结构相同,提高了结构互换性。
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上料传送组件20沿工件传送方向的尽头一端设置正反丝杆夹持机构11,正反丝杆夹持机构11包括电机110,电机110的输出端与正反牙一体丝杆111的一端连接;正反牙一体丝杆111上设置有分别与其正牙、反牙配合的丝杆螺母112,且丝杆螺母112上分别连接夹持杆113。当电机110带动正反牙一体丝杆111转动时,分别与正反牙一体丝杆111的正牙、反牙配合的丝杆螺母112沿正反牙一体丝杆111的轴向相互靠近或远离,在此过程中带动与其连接的夹持杆113对运动至上料传送组件20尽头的工件进行拨动,实现工件的位置调节。优选地,在沿正反牙一体丝杆111的轴向方向上还设置有刻度尺,通过刻度尺实现正反丝杆夹持机构11对工件位置的定量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还设置有第一光源机构12和/或第二光源机构13,第一光源机构12对第一旋转治具4上的工件进行照亮,使第二CCD相机50在拍摄第一旋转治具4上的工件时拥有明亮视野;类似地,第二光源机构13对第二定位治具6上的工件进行照亮,使第三CCD相机7在拍摄第二定位治具4上的工件时拥有明亮视野。此处,优选地,第二光源机构13与所述第一光源机构12的结构相同,提高结构的互换性。
此处,优选地,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光源机构12包括可调光源,该可调光源包括支撑座120,支撑座120上固定连接X向调节组件121;X向调节组件121上固定连接Z向调节组件122、并带动Z向调节组件122沿X向位移;Z向调节组件122通过连接转轴123连接灯源组件124,连接转轴123可相对Z向调节组件122转动,进而带动灯源组件124转动。
以上结构中,X向调节组件121、Z向调节组件122以及连接转轴123可联合调节灯源组件124的位置,使其X向位移调节、Z向位移调节以及转动调节;根据第二CCD相机50对工件的拍摄需要,灵活调节灯源组件124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第二CCD相机50在拍摄工件时始终拥有足够明亮的视野,拍摄得到的影像清晰。
此处,优选地,灯源组件124包括相互之间固定连接的灯源1240与灯源安装座1241,同时灯源安装座1241与连接转轴123固定连接;一般地,灯源1240与灯源安装座1241间选用螺栓固定连接,灯源安装座1241与连接转轴123之间也选用螺栓固定连接。
更优选地,灯源安装座1241包括若干安装板1242,相邻安装板1242互成角度,此处若干安装板1242可通过一体成型制得。连接转轴123上,在与若干安装板1242固定连接处设置若干安装面1230,相邻安装面1230互成的角度、与相邻安装板1242互成的角度配合,使安装面1230与安装板1242贴合安装。如图6至图8所示,灯源安装座1241包括两块相互垂直的安装板1242,此时在连接转轴123上设两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安装面1230,使安装面1230与安装板1242贴合安装。以上结构使连接转轴123与灯源组件124的接触面积增大,固定连接时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所示,X向调节组件121包括安装座1210与调节块1211,其中,安装座1210上铰接沿X向设置的螺杆1212,螺杆1212与调节块1211螺纹连接,调节块1211与Z向调节组件122固定连接;当螺杆1212转动时带动调节块1211沿X向位移,进而带动Z向调节组件122沿X向位移。
此处,优选地,X向调节组件121还包括沿X向设置的第一导向杆1213,第一导向杆1213穿过调节块1211上设置的通孔,在调节块1211沿X向位移时对调节块1211起导向作用,使调节块1211的位移运动更加平稳。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Z向调节组件122包括Z向设置的支撑杆1220以及与支撑杆可拆卸式连接的连接块1221,其中支撑杆1220的底端与调节块1211固定连接。
此处,优选地,连接块1221上设可供支撑杆1220穿过的第一贯穿孔1222,第一贯穿孔1222与连接块1221的一侧面间设置第一贯通槽1223,连接块1221上设垂直穿过第一贯通槽1223的第一通孔1224,设置螺栓穿过第一通孔1224与螺母配合。当需要调节连接块1221在支撑杆1220上的相对位置时,松开第一通孔1224处的螺栓和螺母,此时第一贯通槽1223的缝隙较大,连接块1221可沿支撑杆1220进行Z向位移;当连接块1221调节至一定位置要进行固定时,拧紧第一通孔1224处的螺栓和螺母,此时第一贯通槽1223的缝隙减小,连接块1221被压紧固定在支撑杆1220上。
此处,优选地,在支撑杆1220上开设Z向设置的限位槽1225,连接块1221上固定连接限位销钉1226,限位销钉1226与限位槽1225配合,在连接块1221沿支撑杆1220所在的Z向位移的过程中,限位销钉1226对连接块1221进行限位,避免其沿支撑杆1220的周向转动。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转轴123与连接块1221可拆卸式连接,类似地,连接块1221上设可供连接转轴123穿过的第二贯穿孔1227,第二贯穿孔1227与连接块1221的一侧面间设置第二贯通槽1228,连接块1221上设垂直穿过第二贯通槽1228的第二通孔1229,设置螺栓穿过第二通孔1229与螺母配合。当需要转动调节灯源组件124时,松开第二通孔1229处的螺栓和螺母,此时第二贯通槽1228的缝隙较大,与灯源组件124固定连接的连接转轴123可以在第二贯穿孔1227中进行转动调节,当连接转轴123转动调节至一定位置要进行固定时,拧紧第二通孔1229处的螺栓和螺母,此时第二贯通槽1228的缝隙减小,连接转轴123被压紧固定在连接块1221的第二贯穿孔1227的内壁。以上调节结构简单易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9至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上料传送组件20包括下底板200和两相对设置的侧壁板201;两侧壁板201之间设置的若干传送组均包括若干中心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的辊子202,每个辊子202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侧壁板201上;每个传送组中相邻的辊子202间套设有传动用无缝圆皮带203,相邻传送组的最邻近两辊子202之间的缝隙为检测用的避空缝隙A;第一CCD相机21包括线阵相机,设置第一相机支架22,对位于避空缝隙A正上方的该线阵相机进行支撑;上平面检测装置2还包括驱动辊子202转动的动力组件23。
此处,优选地,在每个辊子202的周向外壁上设置若干垂直于辊子202中心轴的限位槽,每个传送组中相邻的辊子202之间,在位置相对的限位槽上套设有无缝圆皮带203,限位槽对无缝圆皮带203进行限位,防止其在传送过程中跑偏;无缝圆皮带203上放置工件。无缝圆皮带203可以减少与片状玻璃之间的摩擦、吸附作用,对片状玻璃平稳传送,且灰尘会从无缝圆皮带203之间的缝隙掉落,使无缝圆皮带203上不易积灰尘,清洁度高。
线阵相机对准在无缝圆皮带203传送下依次经过避空缝隙A上方的工件进行拍摄,拍摄时工件下方为无缝圆皮带203,线阵相机扫描获取工件的影像信息时,线阵相机的拍摄视野不受上料传送组件20的干扰,线阵相机在高效扫描传送过程中的工件时,得到的影像清晰分明,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工件被拍摄的上表面是否存在缺陷,质量是否合格。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相互固连的CCD微调平台24和线阵相机,且CCD微调平台24与第一相机支架22固定连接。此处,CCD微调平台24的一般结构及作用属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特征,故在此不作进一步说明,只要能起到对线阵相机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其拍摄角度更加适宜即可。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1所示,上料传送组件20还包括固定设置在辊子202的端部的同步带轮204,若干同步带轮204之间设置同步带205,动力组件23驱动一个辊子202的端部转动时,其余若干辊子202在同步带205及同步带轮204的作用下同步转动,保证各传送组在传送片状玻璃时的速度一致。
此处,优选地,可增设张紧轮206张紧同步带205,使上料传送组件20的传送过程更加平稳。
更优选地,如图10所示,可在同步带轮204和同步带205远离侧壁板201的外侧设置保护罩207,保护罩207对同步带轮204和同步带205起保护作用,还可以保持同步带轮204和同步带205的清洁度。
此处,优选地,如图10所示,动力组件23包括旋转电机230,旋转电机230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231带动辊子202转动。结构简单且传动稳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线阵相机与上料传送组件20之间设置光源安装座25,光源安装座25上设条形通槽250,条形通槽250位于避空缝隙A的正上方,线阵相机透过条形通槽250拍摄避空缝隙A上方的片状玻璃;光源安装座25正下方的端面,即面向工件的上表面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光源(图中未示出)。第一光源对片状玻璃的待检测面进行照亮,使线阵相机的拍摄视野更加清晰。
优选地,在避空缝隙A的正下方的下底板200上设置第二光源26,因作为工件的玻璃盖板为透明材质,第二光源26对玻璃盖板的上表面而言相当于背光光源,可以作为背光光源照亮待检测工件,使线阵相机检测工件是否漏光。
此处,优选地,如图10所示,在下底板200上沿工件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光电感应开关27和第二光电感应开关28,第一光电感应开关27检测到正上方有玻璃盖板通过时,启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26,照亮线阵相机的拍摄视野;第二光电感应开关28检测到正上方有玻璃盖板通过时,启动线阵相机进行拍摄;第二光电感应开关28邻近避空缝隙A设置。第一光电感应开关27和第二光电感应开关28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光源、第二光源26以及线阵相机处于常亮、常开的状态,有利于保护第一光源、第二光源26以及线阵相机,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2所示,还包括工件顶升组件29,工件顶升组件29包括固定安装在下底板200上的顶升气缸安装座290,顶升气缸安装座290上固定设置顶升气缸291,顶升气缸291的伸缩端竖直向上与连接板292固定连接,顶升气缸291带动连接板292上升时,连接板292上设置的顶起支柱293将无缝圆皮带203上位于工件顶升组件29正上方的的玻璃盖板顶起,使其脱离无缝圆皮带203的支撑,便于第一搬运组件3拿取下料。此处,优选地,顶起支柱293的材质一般为赛钢,也可优选为橡胶,但顶起支柱293的材质为橡胶时,可以避免顶起支柱293与玻璃盖板之间产生刮擦,在玻璃盖板上形成刮痕缺陷。
此处,优选地,在下底板200上沿工件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第三光电感应开关33和第四光电感应开关34,且第三光电感应开关33和第四光电感应开关34分别位于顶升气缸291的两侧,第四光电感应开关34检测到有片状玻璃到达顶升气缸291的正上方时,第四光电感应开关34启动顶升气缸291使其伸缩端上升;第三光电感应开关33检测到正上方另有工件传来且第四光电感应开关34检测到顶起支柱293上仍有片状玻璃存在、尚未被人工或后续部件取走下料时,与第三光电感应开关33和第四光电感应开关34电连接的动力组件23停止传动。第三光电感应开关33和第四光电感应开关34使该检测用传送装置始终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工作节拍下。
本实用新型如图13至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治具4包括力矩电机,力矩电机中的动子40通过顶板41与吸板组件42固定连接,力矩电机中的定子43固定设置在底板44上;在动子40的旋转中心轴位置开设贯通通道45,贯通通道45的一端与吸板组件42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底板44中;底板44上开设气流通道46,气流通道46的一端与力矩电机外部的真空气源连通,另一端与贯通通道45位于底板44中的一端连通。
此时,真空气源、气流通道46、贯通通道45及吸板组件42形成一气流通路;当真空气源工作时,该气流通路中的气压低于力矩电机外部的气压,此时放置在吸板组件42上的工件被外部气压压紧,进而被吸附定位在吸板组件42上。同时,以上结构可以在力矩电机转动时保持该气流通路始终连通,实现吸板组件42在转动时仍能对工件进行吸附定位,且无需额外设置旋转接头或过长的气体管道,结构简单并且有良好的经济性能。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3、图14所示,吸板组件42包括固定连接的吸板安装座420和吸板421,此处,顶板41与吸板安装座420固定连接,并且顶板41和吸板安装座420在对应贯通通道45端面的位置处开设过气孔47,吸板421上开设若干过气通孔4210。
此处,优选地,在吸板安装座420于吸板421贴合安装的部位开设凹台结构(图中未标注),该凹台结构有利于过气孔47与若干过气通孔4210连通。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贯通通道45的内壁设置气流管道48,气流管道48的一端与吸板组件42连通,另一端与气流通道46连通。设置气流管道48,可以提高气流通路的气密性。
此处,优选地,在气流管道48与底板44接触的周向外表面上开设环形槽481,环形槽481中设置密封圈49。因动子40与定子43要实现相对转动,所以二者之间必然存在一定间隙,此处设置可以形变的密封圈49,进一步提高了气流通路的密闭性能。
进一步地,可在第一旋转治具4的下方设置X向位移组件以及Y向位移组件组成新的定位治具,其中,X向位移组件直接带动第一旋转治具4进行X向位移,Y向位移组件通过带动X向位移组件进行Y向位移、进而带动第一旋转治具4进行Y向位移;或者,Y向位移组件直接带动第一旋转治具4进行Y向位移,X向位移组件通过带动Y向位移组件进行X向位移、进而带动第一旋转治具4进行X向位移。
以上定位治具的结构简单,在实现第一旋转治具4在对工件进行真空吸附的同时,还能够进行X向、Y向的平移调节以及以Z轴为旋转中心的转动调节。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6所示,X向位移组件包括X向滑块60与X向滑轨61,X向滑块60与底板44固定连接、在X向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旋转治具4沿X向位移调节;此时,Y向位移组件包括Y向滑块62与Y向滑轨63,Y向滑块62与X向滑轨61固定连接、在Y向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X向位移组件沿Y向位移,进而带动第一旋转治具4进行Y向位移调节。此处,优选地,X向滑块60与底板44之间、Y向滑块62与X向滑轨61之间通过垫块64固定连接。
等同地,也可以使Y向滑块62与底板44固定连接,Y向滑块62在Y向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旋转治具4沿Y向位移调节;此时,X向滑块60与Y向滑轨63固定连接,X向滑块60在X向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Y向位移组件沿X向位移,进而带动第一旋转治具4沿X向位移调节调节。此处,优选地,Y向滑块62与底板44之间、X向滑块60与Y向滑轨63之间通过垫块64固定连接。
此处,优选地,X向驱动组件选用X向直线电机,X向直线电机的定子固定设置在X向滑轨61旁边,X向直线电机的动子固定设置在X向滑块60旁边。
类似地,Y向驱动组件选用Y向直线电机,Y向直线电机的定子固定设置在Y向滑轨63旁边,Y向直线电机的动子固定设置在Y向滑块62旁边。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6所示,在X向滑轨61的两端均设置第一防撞块65,第一防撞块65所在的位置是X向滑块60在X向滑轨61上位移的两个极限位置,可以防止X向滑块60在沿X向位移时从X向滑轨61上脱离。
类似的,在Y向滑轨63的两端均设置第二防撞块66,第二防撞块66所在的位置是是Y向滑块62在Y向滑轨63上位移的两个极限位置,可以防止Y向滑块62在沿X向位移时从Y向滑轨63上脱离。
第一防撞块65与第二防撞块66选为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用于防止第一防撞块65与X向滑块60.或第二防撞块66与Y向滑块62接触时产生刮擦碰撞的损伤。
类似得,可在第二定位治具6的下方设置结构相同的X向位移组件以及Y向位移组件,同样可以组成新的定位治具。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7、图18所示的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除尘风刀组14,除尘风刀组14的安装座80上固定安装若干风刀81,风刀81的本体811中设置通过气流的风腔(图中未示出),本体811上还设置有与风腔连通的进风口812、出风口813。此处,风刀81属于工业风刀,其一般结构及除尘应用属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手段,即压缩空气进入风刀81中的风腔后,以高压气流薄片的形式高速吹向待处理工件,从而达到干燥、清洁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进风口812通过气嘴82与外部气源连通(图中未示出,此处外部气源将压缩空气送入风刀81),出风口813朝向待处理工件B设置,当若干把风刀81共同作用时,除尘效果叠加,产生超高速气流吹走待处理工件B上附着的粉尘,提升除尘效果。
在待处理工件B的旁边设置导风通道83,导风通道83为高速气流起导向作用,且导风通道83包括进风端83a与出风端83b,进风端83a靠近待处理工件B,出风端83b连通空气放大器84。此处的空气放大器84的一般结构及工作原理属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手段,空气放大器利用附壁效应,只用少量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带动周围空气流动形成高压高速气流,可用于传输空气,以实现排除空气中废气、烟雾或轻质物料(例如粉尘)的作用。
风刀81产生高速气流吹走待处理工件B上附着的粉尘后,含粉尘的高速气流在导风通道83和空气放大器84的作用下向远离待处理工件B的方向传送,避免了粉尘回落,也就避免了风刀81对其进行二次作用,提升了除尘效率。
此处,优选地,如图17、图18所示,若干固定于安装座80上的风刀81,其中部分风刀81的出风口813朝向待处理工件B的正面,部分风刀81的出风口813朝向待处理工件B的侧面,也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风刀81除尘气流方向单一的问题,风刀81的出风口813的多向设置,可以对待处理工件B进行多角度除尘,清洁更彻底。
再有,优选地,导风通道83呈锥形,进风端83a位于该锥形的大端,出风端83b位于该锥形的小端。锥形设计有利于高速气流进入导风通道83,并以较大压力进入空气放大器84,有利于高速气流中含有的粉尘顺利远离待处理工件B。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安装座80与导风通道83的开口端进行可拆卸式连接以形成一中空腔体,风刀81的本***于该中空腔体内,待处理工件B也位于该中空腔体内;在安装座80上设置通气孔801,气嘴82穿过通气孔801使风刀81的进风口812与外部气源连通。此处将安装座80与导风通道83的敞开部分(即开口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中空腔体,是为待处理工件B的除尘过程提供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以减少外界环境中的粉尘、气流等对除尘效果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对安装座80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安装座80可以为阶梯形,也可以为弧形,能为风刀81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即可。但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座80呈三级阶梯形,包括从左至右依次相连的第一阶梯802、第二阶梯803与第三阶梯804(此处的左、右仅为方向上的相对概念,并非特指),其中,第一阶梯802与第三阶梯804的上平面E1的平面高度相同,第二阶梯803的上平面E2的平面高度高于上平面E1的平面高度;安装在第二阶梯803的上平面E2的风刀81,其出风口813朝向待处理工件B的正面,安装在第一阶梯802、第三阶梯804的侧平面F的风刀81,其出风口813朝向待处理工件B的侧面。此处待处理工件B的正面、侧面并非特指,而是根据待处理工件B与安装座80的相对位置而定。该实施例中安装座80的形状及风刀81的布局可以以较简单的结构,对待处理工件B进行相对彻底的除尘处理。
此处,优选地,第一阶梯802、第三阶梯804的侧平面F上安装的风刀81的出风口813正对待处理工件B的侧面,使高速气流对待处理工件B进行充分作用。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安装座80与导风通道83的接合处,在安装座80上开设贯通开口805形成传输通路,传送装置(图中未示出)承载待处理工件B,且传送装置带动待处理工件B沿该传输通路进行传送。在待处理工件B的位移过程中,待处理工件B与风刀81的位置相对变化,风刀81可以对待处理工件B进行多方位的除尘处理,并且无需人工对待处理工件B相对除尘风刀组进行上下料,避免了粉尘的额外引入。
此处,传送装置(图中未示出)包括驱动电机和无缝圆皮带组,该无缝圆皮带组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辊子,若干辊子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且相邻所述辊子间套设有无缝圆皮带;若干所述辊子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时,带动无缝圆皮带对待处理工件B进行传送。优选地,可在辊子与无缝圆皮带接触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槽结构,槽结构对无缝圆皮带进行限位,防止无缝圆皮带在传动过程中跑偏。
无缝圆皮带与待处理工件B的接触面积小,在保证平稳传送待处理工件B的前提下,待处理工件B上的粉尘可随气流从无缝圆皮带间吹走。此处无缝圆皮带一般为注塑形成,结构稳定可靠。
进一步优选地,可在贯通开口805处的导风通道83上,设置遮挡件,该遮挡件包括若干挡片831,相邻的挡片831之间设置无缝圆皮带,此处遮挡件避让无缝圆皮带设置,在保证传送装置正常运转的同时,尽可能提高中空腔体的结构密闭性,以优化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如图19、图20所述的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光源随动相机机构15,光源随动相机机构15中,在支撑架71的上方固定连接竖向调节组件72,竖向调节组件72与旋转滑台73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使旋转滑台73在竖向调节组件72的作用下上下运动;同时,旋转滑台73的另一个端面与直线滑台74固定连接,直线滑台74在旋转滑台73的作用下,以旋转滑台73的中心轴为旋转中心轴进行旋转;将第三CCD相机7固定设置在直线滑台74的滑块上,使第三CCD相机7随直线滑台74的滑块进行位移;在CCD相机旁设置支架75,支架75上固定设置有光源组件76,且光源组件76所处的位置避开了第三CCD相机7的镜头前方,不遮挡第三CCD相机7的拍摄视野。
此处,旋转滑台73与直线滑台74的一般结构及应用时所起的作用属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特征,故在此不做进一步描述,只要旋转滑台73能够带动直线滑台74转动位移、直线滑台74能够带动第三CCD相机7进行直线位移即可。
以上光源随动相机机构中,竖向调节组件72、旋转滑台73以及直线滑台74对第三CCD相机7的位置进行复合调节,使第三CCD相机7根据需要调整与待检测工件的相对位置,从而以适宜的角度对待检测工件进行拍摄。在第三CCD相机7与待检测工件的位置发生相对变化时,光源组件76的位置随之发生变化;如此,既可以避免光源组件76对第三CCD相机7的拍摄视野造成遮挡,又可以保证光源组件76始终能够提供足够光强,使第三CCD相机7拍摄得到清晰准确的待检测工件的影像信息,以便于后续根据拍摄得到的影像信息判断待检测工件的各项参数合格与否,进一步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架71包括竖向设立的支杆711,在支杆711的上方固定连接一连接件712,使连接件712与竖向调节组件72固定连接。此处,支撑架71竖向设置,为整个光源随动相机机构的布局提供了一定的竖向安装空间,连接件712为竖向调节组件72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安装位置。
此处,优选地,支杆711与连接件712之间通过法兰螺丝(图中未示出)连接。拧紧法兰螺丝时支杆711与连接件712之间固定连接,松开法兰螺丝时,可将连接件712沿支杆711进行位移调节,待调节至适宜位置时,再锁紧法兰螺丝。
此处,优选地,竖向调节组件72中,调节座721上螺接有竖向设置的调节螺栓722,位移块723与调节螺栓722固定连接,在调节螺栓722与调节座721发生相对位移时,位移块723随之位移,且位移块723与旋转滑台73固定连接,旋转滑台73在位移块723的带动下上下运动。此处竖向调节组件72的结构简单且能够精细调节旋转滑台73的竖向高度。优选地,还可以在位移块723的两侧设置第二导向杆724,第二导向杆724的两端与调节座721固定连接,在位移块723上下运动时,第二导向杆724对位移块723进行导向,使位移块723在位移过程中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L形连接件77,L形连接件77包括第一平面板771与第二平面板772;其中,第一平面板771与旋转滑台73远离位移块723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二平面板772与直线滑台74固定连接;以上连接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远心镜头78,远心镜头78的一端与第三CCD相机7的镜头固定连接。此处,远心镜头78的一般结构属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特征,故在此不对其结构做进一步描述。远心镜头主要是为纠正传统工业镜头的视差而设计,此处设置远心镜头78有利于第三CCD相机7获得更精确的待检测工件的影像。
此处,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第三CCD相机7旁边的支架75,支架75包括第一支撑板751和第二支撑板752,且第一支撑板751与第二支撑板752之间由连接杆753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支撑板751位于第三CCD相机7的镜头与远心镜头78的连接处,第一支撑板751上开设弧形凹槽,该弧形凹槽对远心镜头78进行支撑;第二支撑板752位于远心镜头78远离第三CCD相机7的一端,第二支撑板752上开设通孔,该通孔内壁对远心镜头78起支撑作用;支架75使远心镜头78与第三CCD相机7的连接更加稳固。此处,更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752与光源组件76固定连接,且光源组件76避开远心镜头78的前方设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光源组件76包括条形光源761与光源安装座762,条形光源761两端的中心位置与光源安装座762铰接;光源安装座762上与条形光源761铰接的位置旁设置弧形槽763,设置紧固件(图中未示出)穿过弧形槽763与条形光源761的两端固定。以上结构使条形光源761可转动,待调节至与待检测工件达到一定的相对位置时,再用紧固件对条形光源761进行固定,从而实现条形光源761对待检测工件的光亮调节。此处,紧固件可以选用结构简单的螺钉螺母。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工作平台,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上平面检测装置、第一搬运组件、第一旋转治具以及侧面检测装置;
所述上平面检测装置包括第一CCD相机以及上料传送组件,所述第一CCD相机对所述上料传送组件上的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拍摄;
所述第一搬运组件包括水平位移组件、竖直位移组件以及取放抓手,所述取放抓手在随所述水平位移和所述竖直位移组件运动的过程中,将位于所述上料传送组件上经过所述第一CCD相机扫描的工件取下并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治具上;
所述第一旋转治具带动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治具上的工件绕Z向进行旋转位移;
所述侧面检测装置包括第二CCD相机,所述第二CCD相机在所述第一旋转治具带动工件转动时,对工件的多个侧面进行拍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检模组,所述复检模组包括第二定位治具、第三CCD相机和第二搬运组件;所述第二搬运组件与所述第一搬运组件的结构相同,将所述第一旋转治具上的工件取下并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治具上;所述第三CCD相机对所述第二定位治具上的工件进行拍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治具与所述第一旋转治具的结构相同,在所述第二定位治具带动工件旋转时,所述第三CCD相机对所述第二定位治具上的工件的上表面及工件的多个侧面进行拍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搬运组件的结构相同第三搬运组件,所述第三搬运组件将所述第二定位治具上的工件取下并放置在下料传送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上料传送组件的工件传送方向的尽头一端设置正反丝杆夹持机构,所述正反丝杆夹持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带动正反牙一体丝杆转动,设置分别与所述正反牙一体丝杆上的正牙、反牙配合的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分别连接夹持杆,所述夹持杆对运动至所述上料传送组件的尽头的工件进行位置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光源机构和/或第二光源机构,所述第一光源机构对所述第一旋转治具上的工件进行照亮,所述第二光源机构对所述第二定位治具上的工件进行照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机构包括可调光源,所述可调光源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固定连接X向调节组件;所述X向调节组件上固定连接Z向调节组件、并带动所述Z向调节组件沿X向位移;所述Z向调节组件通过连接转轴连接灯源组件,所述连接转轴可相对所述Z向调节组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灯源组件转动;所述第二光源机构与所述第一光源机构的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传送组件包括下底板和两相对设置的侧壁板;两所述侧壁板之间设置的若干传送组均包括若干中心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的辊子,每个所述辊子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侧壁板上;每个所述传送组中相邻的辊子间套设有传动用无缝圆皮带,相邻所述传送组的最邻近两辊子之间的缝隙为检测用的避空缝隙;所述第一CCD相机包括线阵相机,设置第一相机支架,支撑位于所述避空缝隙正上方的所述线阵相机;所述上平面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辊子转动的动力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治具包括力矩电机,所述力矩电机中的动子通过顶板与吸板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力矩电机中的定子固定设置在底板上;在所述动子的旋转中心轴位置开设贯通通道,所述贯通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吸板组件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中;所述底板上开设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力矩电机外部的真空气源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贯通通道位于所述底板中的一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尘风刀组,所述除尘风刀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定安装若干风刀,所述风刀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设置风腔,所述本体上设置与所述风腔连通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气嘴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出风口朝向工件设置;在工件旁设置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包括进风端与出风端,所述进风端靠近工件,所述出风端连通空气放大器。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件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随动相机机构,所述光源随动相机机构包括支撑架、旋转滑台、直线滑台,所述支撑架的上方固定安装竖向调节组件,所述旋转滑台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竖向调节组件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竖向调节组件的作用下上下运动;所述直线滑台与所述旋转滑台的另一个端面固定连接,并在所述旋转滑台的作用下绕所述旋转滑台的中心轴转动;设置第三CCD相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直线滑台上,并随所述直线滑台的滑块位移;所述第三CCD相机旁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避开所述第三CCD相机的镜头前方的光源组件。
CN201821451141.5U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 Active CN209102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51141.5U CN209102634U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51141.5U CN209102634U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2634U true CN209102634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52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51141.5U Active CN209102634U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263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0361A (zh) * 2018-09-05 2018-12-28 深圳市盛世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
CN110530887A (zh) * 2019-08-20 2019-12-03 惠州帆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圆皮绳传动的外观检测机构
CN111487251A (zh) * 2020-04-27 2020-08-04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aoi成像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13466255A (zh) * 2021-06-24 2021-10-01 湖南奥创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检测设备
CN116313942A (zh) * 2023-05-22 2023-06-23 湖南奥创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缺陷检测功能的贴片机及检测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0361A (zh) * 2018-09-05 2018-12-28 深圳市盛世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
CN110530887A (zh) * 2019-08-20 2019-12-03 惠州帆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圆皮绳传动的外观检测机构
CN111487251A (zh) * 2020-04-27 2020-08-04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aoi成像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13466255A (zh) * 2021-06-24 2021-10-01 湖南奥创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检测设备
CN116313942A (zh) * 2023-05-22 2023-06-23 湖南奥创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缺陷检测功能的贴片机及检测方法
CN116313942B (zh) * 2023-05-22 2023-07-25 湖南奥创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缺陷检测功能的贴片机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0361A (zh) 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
CN209102634U (zh) 一种工件缺陷检测设备
CN106895961B (zh) 一种背光模组的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07639038B (zh) 产品瑕疵自动化检测平台
CN108268058B (zh) 一种角度调整机及其调整方法
CN112697804A (zh) 一种手机中框视觉检测***及其检测方法
CN112362676B (zh) 一种曲面屏幕裂纹检测设备
CN111014978A (zh) 一种用于切管机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2268911A (zh) 一种手机aoi检测设备
CN115647598A (zh) 一种电池盖板的自动打标工作方法
CN113049597A (zh) 一种在线式极片毛刺抽检设备
CN114405860A (zh) 全方位外观缺陷检测设备
CN212433003U (zh) 手机铁框外观缺陷自动化检测装置
CN208873746U (zh) 全自动太阳能电池片划裂机
CN111929308A (zh) 手机铁框外观缺陷检测***
CN219899170U (zh) 一种充电器单道外观检测设备
CN208066784U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外径检测装置
CN219216697U (zh) 一种贴装设备
CN209311048U (zh) 一种全自动屏幕检测机
CN212096233U (zh) 多面体零件取料机构
CN108393276A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外径检测装置
CN113013376B (zh) 一种激光冲片机
CN215509496U (zh) 一种激光打标机
CN115889335A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CN208078352U (zh) 一种连接器检测镭雕一体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8 Huike Industrial Park, No. 1 Industrial Road, Shilong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engsh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8 Huike Industrial Park, No. 1 Industrial Road, Shilong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UNS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