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6126U - 基板以及具备该基板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板以及具备该基板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6126U
CN208016126U CN201690000987.XU CN201690000987U CN208016126U CN 208016126 U CN208016126 U CN 208016126U CN 201690000987 U CN201690000987 U CN 201690000987U CN 208016126 U CN208016126 U CN 208016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hole
planar conductor
thickness direction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09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乡地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6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6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4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0Forming 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0Forming 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2Plated through-holes or plated vi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inting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板及具备该基板的电子设备。基板(101)包括绝缘基材(2)的单层体或两层以上的所述绝缘基材的层叠体(1),并包括在表面或内部的厚度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配置的第一平面导体(31)以及第二平面导体(32),所述基板具有通孔(5),所述通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基板,并在该通孔配置有导体膜(6)使得覆盖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平面导体经由所述通孔的导体膜与所述第二平面导体导通,所述第一平面导体朝向所述通孔的内侧突出,在用穿过所述通孔的中心线的面剖切的剖视图中观察时,夹在所述第一平面导体与第二平面导体之间的通孔的内表面中从第一平面导体延续的至少一部分是朝向通孔的外侧凸出的曲线状。

Description

基板以及具备该基板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板以及具备该基板的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具有所谓的通孔构造的基板以及具备该基板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3-218533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了在积层基板中对在厚度方向上处于不同的位置的铜箔和布线图案进行电连接的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7-59803号公报(专利文献2)记载了具备将在厚度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的布线图案彼此连接的过孔的多层印刷基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85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5980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像专利文献2记载的那样设置在多层印刷基板的通孔为直线状的情况下,在通孔的内表面卡挂少,因此存在形成为覆盖内表面的镀膜从通孔的内表面剥离而脱落的情况。例如,在多层印刷基板被施加了加热之后的残留应力,或者从外部被施加了冲击时等,有可能引起镀膜从通孔的内表面剥离而脱落的现象。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产生形成在通孔的内表面的膜的脱落的基板以及具备该基板的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板是包括绝缘基材的单层体或两层以上的绝缘基材的层叠体,并包括在表面或内部的厚度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配置的第一平面导体以及第二平面导体的基板,上述基板具有通孔,上述通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上述基板,并在该通孔配置有导体膜,使得覆盖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第一平面导体经由上述通孔的上述导体膜与上述第二平面导体导通,上述第一平面导体朝向上述通孔的内侧突出,在用穿过上述通孔的中心线的面剖切的剖视图中观察时,夹在上述第一平面导体与上述第二平面导体之间的上述通孔的内表面中从上述第一平面导体延续的至少一部分是朝向上述通孔的外侧凸出的曲线状。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在将上述基板设为第一基板时,具备: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表面附着有接合材料,所述第一基板成为将所述接合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导入到所述通孔的内部空间的状态,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经由所述接合材料相互接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式的基板,包括绝缘基材的单层体或两层以上的绝缘基材的层叠体,并包括在表面或内部的厚度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配置的第一平面导体以及第二平面导体,所述基板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基板,并在该通孔配置有导体膜,使得覆盖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平面导体经由所述通孔的所述导体膜与所述第二平面导体导通,所述第一平面导体朝向所述通孔的内侧突出,在所述第一平面导体与所述第二平面导体之间,所述通孔的内表面成为桶形状。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基板在通孔的内表面的形状具有充分的凹凸,因此能够做成为不易产生形成在通孔的内表面的膜的脱落的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中的基板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关于图1中的II-II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3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中的基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工序的说明图。
图4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中的基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中的基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工序的说明图。
图6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中的基板的制造方法的第四工序的说明图。
图7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中的基板的部分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Z1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中的基板的部分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的通孔附近的构造的变化的第一图。
图11是示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的通孔附近的构造的变化的第二图。
图12是示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的通孔附近的构造的变化的第三图。
图13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中的基板的部分剖视图。
图14是在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中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15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中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16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中的电子设备的使用方式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7是与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中的基板相关联地示出桶形状的第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8是与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中的基板相关联地示出桶形状的第二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2对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中的基板进行说明。在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的剖视图。在图2示出关于图1中的II-II线的向视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101是如下基板:包括绝缘基材2的单层体或两层以上的绝缘基材2的层叠体1,并包括在表面或内部的厚度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配置的第一平面导体31以及第二平面导体32。基板101具有通孔5,通孔5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基板101,并在该通孔5配置有导体膜6,使得覆盖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平面导体31经由通孔5的导体膜6与第二平面导体32导通。第一平面导体31朝向通孔5的内侧突出。在用穿过通孔5的中心线的面对基板101进行剖切的剖视图进行观察时,夹在第一平面导体31与第二平面导体32之间的通孔5的内表面中从第一平面导体31延续的至少一部分是朝向通孔5的外侧凸出的曲线状。
导体膜6例如由铜构成。导体膜6例如是镀膜。导体膜6只要覆盖通孔5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即可,而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导体膜6覆盖通孔5的整个内表面。导体膜6的厚度例如可以是5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适当的厚度。
第一平面导体31以及第二平面导体32例如是导体箔。导体箔例如是金属箔。第一平面导体31以及第二平面导体32是铜箔。在此所说的铜箔的厚度,例如可以是5μm以上且35μm以下的适当的厚度。绝缘基材2例如是由树脂构成的基材。绝缘基材2可以是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绝缘基材。绝缘基材2的材质例如可以是液晶聚合物(LCP)树脂。绝缘基材2的每一层平均的厚度例如可以是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适当的厚度。
第一平面导体31成为在圆板的中央设置了开口部那样的形状。第一平面导体31具有内周31a和外周31b。内周31a和外周31b在此表示为同心状,但是这只是一个例子,并不限于同心状。设置在平面导体的开口部的直径例如可以是0.3mm以上且3mm以下的适当的大小。平面导体从通孔5的内表面突出的长度E(参照图1)例如可以是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适当的大小。但是,长度E大于平面导体的厚度。
层叠体1具有图中上侧的主表面1u和图中下侧的主表面1v。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中,在通孔5在主表面1u、1v开口的地方,也分别配置有平面导体。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中,配置在主表面1u的平面导体成为第二平面导体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夹在第一平面导体31与第二平面导体32之间的通孔5的内表面中从第一平面导体31延续的至少一部分是朝向通孔5的外侧凸出的曲线状,因此至少在与第一平面导体31邻接的一部分区间,通孔5内的空间随着从第一平面导体31朝向第二平面导体32而扩张。因为通孔5的内部形状不是直线状,而是像这样扩张,所以不易产生形成在通孔的内表面的导体膜6的脱落。在通孔的内表面形成有导体膜6以外的种类的膜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不易产生膜的脱落。
存在如下情况:在基板形成通孔,并在该通孔填充接合材料而将基板与其它装置或基板彼此连接。在通孔为直线状的情况下,存在由于被施加大至某种程度的外力而使接合材料从通孔脱落这样的问题。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通孔的内表面在内部扩张,因此难以产生在通孔填充接合材料而用于连接的情况下的接合材料的脱落。此外,因为通孔5的内部形状成为曲面,所以在接合材料为焊料等的情况下,接合材料容易润湿扩张,从而优选。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第一平面导体31以及第二平面导体32的至少一方优选在基板10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途从通孔5朝向内侧突出。像这样,所谓任一个平面导体在基板10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途突出,换言之,就意味着任一个平面导体不是配置为表面导体图案,而是配置为内部导体图案。像这样,所谓内部导体图案在通孔的中途朝向内侧突出,就意味着通孔的内表面的卡挂增多,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形成在通孔的内表面的膜的脱落。关于在通孔填充接合材料而用于连接的情况下的接合材料的脱落,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优选第一平面导体31对通孔5的内侧区域与外侧区域之间连续地进行覆盖。在图2中,与覆盖第一平面导体31的内周31a的导体膜6分开地,用虚线示出通孔5鼓出最大的部分(成为直径D的部分)的导体膜6。在称为通孔5的内侧区域、外侧区域的情况下,分别是指以用该虚线示出的导体膜6为界,分别比其更靠内侧的区域、更靠外侧的区域。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平面导体31对通孔5的内侧区域与外侧区域之间连续地进行覆盖。像这样,第一平面导体31延伸存在使得从内侧横跨至外侧,从而可充分地确保第一平面导体31被绝缘基材2保持的部分,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平面导体31本身在通孔5内部脱落而弯折。另外,由于也可确保第一平面导体31朝向通孔5的内部突出的部分,因此容易防止形成在通孔的内表面的膜的脱落。关于在通孔填充接合材料而用于连接的情况下的接合材料的脱落,也同样容易防止。
在此,虽然为了便于说明,将有三片的平面导体中从上起第二片平面导体作为第一平面导体31且将处于最上方的平面导体作为第二平面导体32而进行了说明,但是至于将哪个平面导体视为第一平面导体,将哪个平面导体视为第二平面导体,并不限于在此示出的例子,可以每次适当地决定。也不限于第二平面导体32处于比第一平面导体31更靠上侧,也可以处于更靠下侧。
另外,如果换个角度,则也能够像以下那样来掌握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101。基板101是包括绝缘基材2的单层体或两层以上的绝缘基材2的层叠体1且包括在表面或内部的厚度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配置的第一平面导体31以及第二平面导体32的基板,该基板具有通孔5,通孔5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基板并在该通孔5配置有导体膜6,使得覆盖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平面导体31经由通孔5的导体膜6与第二平面导体32导通,第一平面导体31朝向通孔5的内侧突出,在第一平面导体31与第二平面导体32之间,通孔5的内表面成为桶形状。
另外,基板101优选是包括将同一种类的热塑性树脂作为主材料的两层以上的绝缘基材2的层叠体1的基板。优选层叠体1包括的多个绝缘基材2的主材料全部为同一种类。如果像这样将同一种类的热塑性树脂作为主材料,则能够在将多个片状的绝缘基材进行层叠之后一并进行热压接。如果绝缘基材均为同一种类,则在绝缘基材彼此的界面不易产生台阶,因此优选。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实施方式2)
参照图3~图6,作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对基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制造方法是用于得到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基板101的制造方法。
首先,准备如图3所示的构造的层叠体1。这样的层叠体1能够通过层叠一定片数的在表面具备导体箔30的绝缘基材2而得到。在此,作为一个例子,设层叠了3片绝缘基材2。只有处于最下层的绝缘基材2使具有导体箔30的面朝下,在其它绝缘基材2中使具有导体箔30的面朝上。在层叠体1包括的多个绝缘基材2之中,也可以混有在表面不具有导体箔30的绝缘基材2。
通过从上下表面中的任一个进行例如激光加工,从而如图4所示地对贯通孔15进行开孔。只要是能够像这样对贯通孔15进行开孔的加工方法,也可以采用激光加工以外的加工方法。通过对贯通孔15进行开孔,在导体箔30也分别形成开口部。在此,由存在多个的导体箔30中的一部分形成第一平面导体31以及第二平面导体32。在该时间点,贯通孔15的内表面在绝缘基材2中可以成为大致直线状。贯通孔15的内表面也可以为锥形。
通过进行蚀刻,从而得到图5所示的形状。此时的蚀刻是用于在几乎不除去导体箔的情况下除去绝缘基材2的蚀刻。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此时的蚀刻只要根据绝缘基材2的材质的种类使用适当的流体来进行即可。在该蚀刻中例如能够使用强碱性的液体。该蚀刻例如能够使用一乙醇胺与KOH的混合液来进行。
通过进行镀覆,从而如图6所示,形成导体膜6。此时的镀覆例如可以是无电解镀覆与电解镀覆的组合。在该情况下,例如,作为第一阶段进行无电解镀覆,从而形成薄的基底镀膜,此后作为第二阶段进行电解镀覆,从而形成厚的镀膜。像这样,也可以通过两个阶段的镀覆工序来形成导体膜6。在该情况下,准确地说,导体膜6成为由两种镀膜构成的层叠体,但是在此统一作为导体膜6来对待。导体膜6形成为覆盖通孔5的内表面。在通孔5的中途以及通孔5的两端露出的导体箔30的表面也可以被导体膜6所覆盖。这样,能够得到基板101。
(实施方式3)
参照图7~图8,对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中的基板进行说明。在图7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102的剖视图,在图8示出将图7中的Z1部分放大的图。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102作为基本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基板101相同,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在此,关注处于最下面的导体箔,将其设为第一平面导体35。
第一平面导体35配置在基板102的上下任一主表面,第一平面导体35的与绝缘基材2相接的一侧的面35a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相反侧的面35b的表面粗糙度。
在存在多个平面导体的情况下,只要关注配置在基板的上下任一个主表面的平面导体并将其视作第一平面导体即可。在像这样适当地选择而视作第一平面导体的平面导体中,只要满足上述的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关系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如上所述,第一平面导体35的与绝缘基材2相接的一侧的面35a的表面粗糙度相对大,所以第一平面导体35变得不易从绝缘基材2剥离。此外,在其相反侧的面35b,即,与其它某物体之间的电连接所使用的面中,表面粗糙度相对小,因此能够将导体电阻抑制得小。
另外,虽然仅在配置于上下任一个主表面的平面导体中满足该条件也可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优选在配置于上下两个主表面的平面导体中满足该条件。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所示,关注了处于最下面的导体箔,但是进一步优选为,在处于最上面的导体箔(平面导体)中,也使与绝缘基材2相接的一侧的面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相反侧的面的表面粗糙度。通过对最上面以及最下面这双方的导体箔满足上述的条件,从而能够得到更加有利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参照图9对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中的基板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103作为基本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基板101相同,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
在基板103的剖视图(参照图9)中关注第一平面导体31时,将在基板103的厚度方向上观察距第一平面导体31最近处且通孔5的直径成为极大的点设为点A,将第一平面导体31朝向通孔5的内侧最突出的前端设为点B,将从点A起在厚度方向上引出的直线与从点B起与所述厚度方向垂直地引出的直线的交点设为点C,此时,BC间的长度小于AC间的长度的两倍。即,如图9所示,若将BC间的长度设为P,并将AC间的长度设为H,则P<2H的关系成立。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剖视图中观察时,P<2H的关系成立,因此第一平面导体31不会朝向通孔5的中心突出过长,第一平面导体31的突出部分对于配置在通孔5内的接合材料而言保持作为卡挂构件的强度,能够稳定地工作。
到此为止,以像图1、图6、图7、图9所示的那样构成基板的层叠体1为累积了合计3层的绝缘基材2的层叠体的例子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是层叠体1包括的绝缘基材2的层数不限于3,可以更多,也可以更少。图1、图6、图7、图9所示的例子的结构是,若关注通孔5内,则在从上起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配置有平面导体,在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未配置平面导体,但是这只是一个例子,平面导体的形状、片数、配置并不限于到此为止所图示的平面导体的形状、片数、配置。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是在绝缘基材2彼此相接的全部的界面配置了平面导体的结构。
例如,也可以如图11所示,是如下结构:即使层叠有多个绝缘基材2,在通孔5的内部也没有平面导体,仅在相当于通孔5的两端的层叠体1的上下的主表面设置有平面导体。
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是在绝缘基材2的单层设置了通孔5的结构。
虽然在到此为止示出的例子中,均在通孔5在层叠体1的上下的主表面1u、1v开口的地方设置有平面导体,但是未必一定要在层叠体1的上下的主表面1u、1v设置有平面导体。也可以是仅在层叠体1的上下的主表面1u、1v中的一方设置了平面导体的结构,还可以是在层叠体1的上下的主表面1u、1v均未设置平面导体的结构。第一平面导体31以及第二平面导体32也可以均是设置在内部的内部导体图案,而不是设置在层叠体1的主表面1u、1v。
(实施方式5)
参照图13对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中的基板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104具有通孔5。
在基板104中,在通孔5的内部空间配置有接合材料7。基板104除了配置有接合材料7这一结构以外,其它部分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基板相同。
接合材料7例如是导电性接合材料。接合材料7例如是焊料。焊料是导电性接合材料的一种。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通孔5的内部空间填充有接合材料7。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通孔5的内部空间配置有接合材料7,所以在与其它部件的电接合时,能够使用通孔5的内部的接合材料7,电连接变得容易。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在通孔5的内部空间填充有接合材料7的例子,即,接合材料7充满通孔5的整个内部空间的例子,但是接合材料7的配置方法不限于此。接合材料7也可以配置为仅填满通孔5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虽然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接合材料7是在层叠体1的上下表面从通孔5稍微溢出的程度的状态,但是也可以溢出更多。配置在层叠体1的上下表面的平面导体也可以被接合材料7所覆盖。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板优选为柔性基板。在基板为柔性基板的情况下,在容纳于有限的空间时,或者在进行与其它装置等的连接时,能够根据需要使其变形,因此很方便。
(实施方式6)
参照图14~图16对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中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在图14中,示出对具有通孔5的基板101和具有电极8的基板201进行连接的样子。基板101可以是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基板101。即,基板101具备在表面或内部的厚度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配置的第一平面导体31和第二平面导体32。基板101的通孔5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导体膜6所覆盖。在此示出的例子中,通孔5的整个内表面被导体膜6所覆盖。基板201具有表面201u,电极8配置在表面201u。在电极8的上表面配置有接合材料7。接合材料7例如是焊料。
在图15示出将基板101和基板201连接之后的状态。
在将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基板101设为第一基板时,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501具备作为第一基板的基板101和在表面附着有接合材料的作为第二基板的基板201。第一基板成为将接合材料7的至少一部分导入到通孔5的内部空间的状态。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经由接合材料7相互接合。在图16示出电子设备501的使用方式的一个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中,对于设置在第一基板且内表面的形状具有充分的凹凸的通孔5,使附着在第二基板的接合材料7进入,从而进行接合,因此不易发生接合材料7从通孔5脱落这样的状况。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做实现不易产生接合材料的脱落的电子设备。在该电子设备中,因为通孔5在内表面的形状具有充分的凹凸,所以不易引起导体膜6从通孔5脱落这样的状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中,第一基板的通孔的内表面成为曲面,所以在接合材料为焊料的情况下,在焊料容易向通孔的整个内表面润湿扩张方面也是优选的。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所示,第一基板优选为柔性基板。在第一基板为柔性基板的情况下,例如像在图16用箭头93示出的那样,第一基板能够改变姿势。如果如图16所示在第一基板设置连接器12,则能够使用连接器12像用箭头92示出的那样进行针对壳体51的连接。作为第二基板的基板201与作为第一基板的基板101在接合部10中使用通孔5以及接合材料7牢靠地接合,因此即使在由于利用连接器12连接到壳体51而使基板101大幅变形的情况下,基板101与基板201也不会容易地分离,能够稳定地维持连接状态。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通孔5的内表面说明为“桶形状”,关于桶形状这样的概念,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在此所说的桶形状,当然包括在用穿过中心线的平面进行剖切的剖视图中观察时如图17所示仅由曲线表示的形状,但是不限于此,还包括在相同的剖视图中观察时如图18所示在中途包含直线部分而表示的形状。在此,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只是例示,除此以外,还广泛地包括类似的形状。另外,在图17、图18中,关于平面导体、导体膜6等,省略了图示。
另外,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绝缘基材2为树脂的例子,但是绝缘基材2也可以是树脂以外的材料,例如陶瓷。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多个适当地进行组合而采用。
另外,此次公开的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均为例示,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层叠体,1u、1v:主表面,2:绝缘基材,5:通孔,6:导体膜,7:接合材料,8:电极,10:接合部,12:连接器,15:贯通孔,30:导体箔,31、35:第一平面导体,31a:内周,31b:外周,32:第二平面导体,35a、35b:面,51:壳体,91、92、93:箭头,101:基板(第一基板),102、103、104:基板,201:基板(第二基板),201u:表面,501:电子设备。

Claims (11)

1.一种基板,包括绝缘基材的单层体或两层以上的绝缘基材的层叠体,并包括在表面或内部的厚度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配置的第一平面导体以及第二平面导体,其中,
所述基板具有:通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基板,并在该通孔配置有导体膜,使得覆盖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一平面导体经由所述通孔的所述导体膜与所述第二平面导体导通,
所述第一平面导体朝向所述通孔的内侧突出,在用穿过所述通孔的中心线的面剖切的剖视图中观察时,夹在所述第一平面导体与所述第二平面导体之间的所述通孔的内表面中从所述第一平面导体延续的至少一部分是朝向所述通孔的外侧凸出的曲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中,
所述第一平面导体以及所述第二平面导体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途从所述通孔朝向内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中,
在俯视时,所述第一平面导体对所述通孔的内侧区域与外侧区域之间连续地进行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中,
在所述通孔的内部空间配置有接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中,
所述第一平面导体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上下任一主表面,所述第一平面导体的与所述绝缘基材相接的一侧的面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相反侧的面的表面粗糙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中,
在所述基板的剖视图中关注所述第一平面导体时,将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距所述第一平面导体最近处且所述通孔的直径成为极大的点设为点A,将所述第一平面导体朝向所述通孔的内侧最突出的前端设为点B,将从点A起在厚度方向上引出的直线和从点B起与所述厚度方向垂直地引出的直线的交点设为点C时,BC间的长度小于AC间的长度的两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中,
所述基板包括将同一种类的热塑性树脂作为主材料的两层以上的绝缘基材的层叠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中,
所述基板是柔性基板。
9.一种电子设备,其中,
在将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设为第一基板时,具备:
所述第一基板;和
第二基板,在表面附着有接合材料,
所述第一基板成为将所述接合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导入到所述通孔的内部空间的状态,
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经由所述接合材料相互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是柔性基板。
11.一种基板,包括绝缘基材的单层体或两层以上的绝缘基材的层叠体,并包括在表面或内部的厚度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配置的第一平面导体以及第二平面导体,其中,
所述基板具有:通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基板,并在该通孔配置有导体膜,使得覆盖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一平面导体经由所述通孔的所述导体膜与所述第二平面导体导通,
所述第一平面导体朝向所述通孔的内侧突出,在所述第一平面导体与所述第二平面导体之间,所述通孔的内表面成为桶形状。
CN201690000987.XU 2015-07-06 2016-06-02 基板以及具备该基板的电子设备 Active CN2080161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5404 2015-07-06
JP2015135404 2015-07-06
PCT/JP2016/066439 WO2017006665A1 (ja) 2015-07-06 2016-06-02 基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6126U true CN208016126U (zh) 2018-10-26

Family

ID=57685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0987.XU Active CN208016126U (zh) 2015-07-06 2016-06-02 基板以及具备该基板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6126U (zh)
WO (1) WO20170066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5176A1 (ko) * 2022-08-10 2024-02-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반도체 패키지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패키지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48990A (en) * 1963-12-23 1967-10-24 Sperry Rand Corp Process for electrically interconnecting elements on different layers of a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assembly
US4628598A (en) * 1984-10-02 1986-12-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Mechanical locking between multi-layer printed wiring board conductors and through-hole plating
JPS61263198A (ja) * 1985-05-16 1986-11-21 熊谷 彰治郎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における層間の導通部
JPH0766548A (ja) * 1993-08-23 1995-03-10 Nagano Japan Radio Co プリント基板の接続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5176A1 (ko) * 2022-08-10 2024-02-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반도체 패키지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패키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06665A1 (ja) 2017-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2307B2 (en) Rigid-flexible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614278B2 (ja) 電子回路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70256497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built-in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50213946A1 (en) Printed wiring board
TWI659677B (zh) 佈線板及其製造方法
US20150163919A1 (en) Substrate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bstrate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4681531B (zh) 封装基板及其制法
TWI600350B (zh) Multilayer wiring board
JP5957151B2 (ja) 配線基板
CN108617089A (zh) 内埋元件柔性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71996A (zh) 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US8853561B2 (en) Printed wiring board with improve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yield
US9655249B2 (en) Substrate with built-in capaci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bstrate with built-in capacitor
CN109862695A (zh) 内埋式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8016126U (zh) 基板以及具备该基板的电子设备
TWI698158B (zh) 內埋式電路板及其製作方法
JP2009170561A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73304B2 (ja) 多層基板
TW201034540A (en) A printing circuit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of
TW202029859A (zh) 電路板及其製作方法
JP2006237249A (ja) コイル部品
US9693453B2 (en) Wiring board
CN105191512B (zh) 印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04804A (zh) 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19186441A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