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80535U - 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80535U
CN207980535U CN201820243697.9U CN201820243697U CN207980535U CN 207980535 U CN207980535 U CN 207980535U CN 201820243697 U CN201820243697 U CN 201820243697U CN 207980535 U CN207980535 U CN 207980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bottom pyramidal
heavy bucket
pyramid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36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东风
许文杰
姚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Rain Water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Rain Water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Rain Water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Rain Water Ec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36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80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80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80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包括池本体、沉泥斗、进水管和中心管,池本***于沉泥斗上方且与沉泥斗连通,沉泥斗的纵截面呈倒三角形或下底长度小于上底长度的梯形,进水管与中心管连通,中心管设置于池本体的中心位置处,沉泥斗设置有排泥管。其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絮凝沉淀***,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其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
背景技术
絮凝沉淀是颗粒物在水中作絮凝沉淀的过程。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其中悬浮物的胶体及分散颗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状体且在沉降过程中它们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质量不断变大,沉速不断增加。地面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矾花,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悬浮物,活性污泥在沉淀过程中都会出现絮凝沉淀的现象,即选用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阴离子配制成水溶液加入废水中,便会产生压缩双电层,使废水中的悬浮微粒失去稳定性,胶粒物相互凝聚使微粒增大,形成絮凝体、矾花。絮凝体长大到一定体积后即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水相沉淀,从而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从而达到水处理的效果。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而现有的沉淀池占地面积较大,出水水质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旨在改善现有的沉淀池占地面积大,出水水质一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絮凝沉淀***,其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排泥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包括池本体、沉泥斗、进水管和中心管,池本***于沉泥斗上方且与沉泥斗连通,沉泥斗的纵截面呈倒三角形或下底长度小于上底长度的梯形,进水管与中心管连通,中心管设置于池本体的中心位置处,沉泥斗设置有排泥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中心管的下方设置有布水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布水器的顶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中心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内,布水器从其顶端至底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越来越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池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堰,池本体的外壁与溢流堰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浮渣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浮渣槽内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排泥管包括相互连通的内管和外管,内管位于沉泥斗内,且内管与沉泥斗的侧壁相贴,内管远离外管的一端位于沉泥斗的底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排泥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还包括搅拌器,搅拌器的底端位于池本体内。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还包括污泥泵,污泥泵与排泥管连通。
一种絮凝沉淀***,包括上述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使用时,由于沉泥斗的形状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占地面积,提高沉淀效果,而中心管在池本***置的设计能够使得水能均匀分布到沉淀池中进一步提高沉淀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絮凝沉淀***,由于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故其沉淀效果好,进而使得出水水质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污水处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翼片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污水处理***;10-絮凝沉淀***;200-直列式混合器;300-星形翼片絮凝池;311-隔板;312-翼片架;313-翼片;400-pH调节池;100-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10-池本体;111-溢流堰;112-浮渣槽;113-挡板;120-沉泥斗;121-排泥管;122-内管;123-外管;130-进水管;140-中心管;150-布水器;160-搅拌器;170-污泥泵;2-压滤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和包括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的絮凝沉淀***10,以及包括絮凝沉淀***10的污水处理***1。
如图2和图3所示,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包括池本体110、沉泥斗120、进水管130和中心管140,池本体110位于沉泥斗120上方且与沉泥斗120连通,沉泥斗120的纵截面呈倒三角形或下底长度小于上底长度的梯形,进水管130与中心管140连通,中心管140设置于池本体110的中心位置处,沉泥斗120设置有排泥管121。
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底部沉泥斗120形状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占地面积,提高沉淀效果,而中心管140在池本体110位置的设计能够使得水能均匀分布到沉淀池中,且由于沉泥斗120的设计使得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在实际应用中深度较大,底部设置的排泥管121受到的压力就大,则使得排泥方便。
进一步地,中心管140的下方设置有布水器150。布水器150主要用于使中心管140通入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内的水更均匀分布至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得各个位置。
具体地,布水器150的顶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中心管14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内,布水器150从其顶端至底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越来越大。
布水器150上端下下端大的设置使得水流能够沿着布水器150的侧面滑下至远离中间位置的区域内,使水能均匀分布于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对生活污水一般为0.5~0.7mm/s,沉淀时间采用1~1.5h,。
进一步地,池本体110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堰111,池本体110的外壁与溢流堰111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浮渣槽112。设置浮渣槽112能够使从溢流堰111流出的一部分漂浮于水面的浮渣截留在浮渣槽112内,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
进一步地,浮渣槽112内设置有挡板113。挡板113的一端与浮渣槽112的壁面接触,其能够有效阻挡浮渣从浮渣槽112流出,能够有效提高出水水质。
进一步地,排泥管121包括相互连通的内管122和外管123,内管122位于沉泥斗120内,且内管122与沉泥斗120的侧壁相贴,内管122远离外管123的一端位于沉泥斗120的底部。
由于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其为满足沉淀需要深度设计较大,因此底部水压较大,则内管122承受的压力就较大,将内管122贴设在沉泥斗120的内壁能够有效避免内管122长期承受高压而损坏。
进一步地,排泥管12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污泥黏度较高,在排泥过程中势必会有一部分污泥粘附于排泥管121的内壁,若排泥管121的直径过小则可能会造成排泥管121的堵塞,当排泥管12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时,能够保证排泥通畅。
进一步地,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还包括污泥泵170,污泥泵170排泥管121连通。通常污泥是通过进水压定期被排出,由于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其设计深度较深,因此排泥容易。若需要更快速排泥则可以通过启动污泥泵170进行排泥。
进一步地,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还包括搅拌器160,搅拌器160的底端位于池本体110内。絮凝剂在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之前的工段时已经加入至水中,设置搅拌器160是为了保证进入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内的水与絮凝剂混合更充分。
如图1和图4所示,絮凝沉淀***10包括直列式混合器200、星形翼片絮凝池300和多个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直列式混合器200与星形翼片絮凝池300连通,星形翼片絮凝池300与多个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连通,星形翼片絮凝池300内设置有隔板311和翼片架312,隔板311沿水流方向设置,翼片架312上设置有翼片313,翼片313垂直于水流方向。
在工作过程中,混凝剂PAC从直列式混合器200的加药口加入,由于直列式混合器200引入了流体微水动力学原理来控制混合微观过程和宏观过程,在相同的水头损失下,大大提高了其混合效果,使得混凝剂与污水混合更充分。
助凝剂PAM加入至星形翼片絮凝池300中,由于隔板311和翼片313的设计使得水流流经隔板311和翼片313时产生高频谱涡旋,增加颗粒碰撞次数,提高有效碰撞率,星形翼片絮凝池300为药剂与水中的颗粒充分接触提供良好的微水动力学条件,在絮凝池末端可产生密实的易沉淀的矾花颗粒。星形翼片絮凝池300中的隔板311和翼片313的安装方便,使得污水絮凝效果好,且能耗低,絮凝时间短。
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的独特结构设计能够减弱沉淀池中沉淀设备下部一定位置水流中的大涡旋强度,减少沉淀区水流的脉动。当水流在进入设备后,这种结构的特殊性能进一步控制接触絮凝的过程,在不断改变流速流态的过程中,提高矾花颗粒在设备内接触碰撞的几率,彼此吸附连接,只有尺度和密度足以克服水流顶托力等相关因素的矾花颗粒才能沉落,在不断下沉的过程中不断吸附微小粒径的矾花颗粒,直至脱离沉淀设备。当矾花的重力同水流顶托力及相关作用力维持动态平衡时,更增强了接触絮凝沉淀作用,在设备内一定位置形成密实的、抗冲击能力强、可自动更新且更新周期短的动态悬浮泥渣层,这样使悬浮泥渣层时刻保持很强的过滤、吸附、纳污能力,沉淀效果更好。
絮凝沉淀***10由于包括直列式混合器200、星形翼片絮凝池300和多个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100,上述三者相互配合作用,能够使得经絮凝沉淀***10具有较好的絮凝沉淀能力,经其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水质更好。
进一步地,絮凝沉淀***10还包括pH调节池400,pH调节池400与直列式混合器200连通。在处理较酸的污水时,为了使絮凝效果更好需要将污水pH调节至碱性,因此可以将污水在pH调节池400中调节至合适pH后再通入直列式混合器200中投加絮凝剂。
进一步地,pH调节池400也设置有搅拌器160。设置搅拌器160使pH调节药剂能够更快与污水充分混合,使得污水的pH更快达到合适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1,该污水处理***1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絮凝沉淀***10和压滤机2,压滤机2与排泥管121连通,从排泥管121排出的污泥经压滤机2压滤后体积大大减小,便于后续处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1由于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絮凝沉淀***10,故经其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水质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由于沉泥斗的形状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占地面积,提高沉淀效果,而中心管在池本***置的设计能够使得水能均匀分布到沉淀池中进一步提高沉淀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由于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故其沉淀效果好,进而使得出水水质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本体、沉泥斗、进水管和中心管,所述池本***于所述沉泥斗上方且与所述沉泥斗连通,所述沉泥斗的纵截面呈倒三角形或下底长度小于上底长度的梯形,所述进水管与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中心管设置于所述池本体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沉泥斗设置有排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的下方设置有布水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的顶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中心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内,所述布水器从其顶端至底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越来越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堰,所述池本体的外壁与所述溢流堰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浮渣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渣槽内设置有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包括相互连通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沉泥斗内,且所述内管与所述沉泥斗的侧壁相贴,所述内管远离所述外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沉泥斗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还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底端位于所述池本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还包括污泥泵,所述污泥泵与所述排泥管连通。
10.一种絮凝沉淀***,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
CN201820243697.9U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 Active CN207980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3697.9U CN207980535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3697.9U CN207980535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80535U true CN207980535U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2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3697.9U Active CN207980535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805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6689A (zh) * 2019-07-09 2019-10-29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6689A (zh) * 2019-07-09 2019-10-29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74033U (zh) 一种复合式高效澄清池
CN201485304U (zh) 膜加强的气浮沉淀装置
CN104291497B (zh) 一种共聚气浮澄清池
CN212246585U (zh) 反冲洗废水回流絮凝过滤装置
CN108328786B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CN210133923U (zh) 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
CN207980535U (zh) 一种底部锥形絮凝沉淀池及絮凝沉淀***
CN208250006U (zh) 一种高效曝气沉淀一体化装置
CN109293079B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CN208104083U (zh) 一种絮凝沉淀***及污水处理***
CN205391828U (zh) 一体式斜管沉淀过滤池
CN104310653A (zh) 一种共聚气浮法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10419541U (zh)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
CN202379771U (zh) 浅层多点气浮含聚污水处理装置
CN204752409U (zh) 非金属矿选矿废水***
CN111547898A (zh) 反冲洗废水回流絮凝过滤装置
CN108203148A (zh) 一种絮凝沉淀***及污水处理***
CN214141900U (zh) 多级混凝沉淀装置
CN214141717U (zh) 一种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
CN210480920U (zh) 一种带污泥回流的气浮***
CN216549781U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池
CN105585090B (zh) 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及方法
CN205398188U (zh) 一种重辅絮凝澄清装置
CN216005422U (zh) 一种新型混凝沉淀池
CN205115116U (zh) 一种集成式斜管澄清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