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3725U - 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3725U
CN207813725U CN201720857351.3U CN201720857351U CN207813725U CN 207813725 U CN207813725 U CN 207813725U CN 201720857351 U CN201720857351 U CN 201720857351U CN 207813725 U CN207813725 U CN 207813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heat dissipation
tank
flat section
flexible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573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兆法
王好欣
武因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3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3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18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liquid-to-air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00Air cooling
    • F01P1/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ther engine or machine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属于发动机散热的技术领域,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节温器,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的辅助散热器。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有辅助散热器能够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降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冷却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发动机启动时,温度较低,节温器阀门关闭,冷却液只在发动机冷却水套内部循环,这称为小循环;当发动机正常运转时,冷却液的温度高于一定值时,节温器阀门打开,冷却液进入发动机水箱、依靠风扇、发动机风道进行散热后,冷却液再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内,这是大循环。
大型汽车在长途、高温天气行驶或者在载重上坡时,发动机温度会很高,导致油耗增大、发动机寿命受损。在高温天气中,大型汽车经常由于发动机水箱开锅而抛锚在路边,而后置动力的客运车辆,散热条件更是恶劣,导致很多后置发动机的车辆在高温天气运行时必须打开后盖才能更好的散热。
目前,汽车发动机降温主要是靠发动机水箱、风扇、发动机水道组成的降温***来降温,受发动机水箱体积的影响,冷却液有限,在发动机过热时,冷却液升温较快,发动机的散热效果较差,汽车在运行时,风扇运行,产生了大量的噪声。这就是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能够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车辆运行时的噪声。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节温器,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的辅助散热器。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有辅助散热器能够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降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节约能源。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以车架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Ⅰ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Ⅱ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与散热水箱串联或并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水箱和散热箱均能对冷却液起到散热作用,两者可以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的进口处或柔性连接管Ⅱ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采用本技术方案,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处或者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温控阀能够控制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中的冷却液的温度,较好的保证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散热箱并联或串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冷却液可流入制动冷却水箱中的换热管内,制动冷却水箱中的水对换热管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制动冷却水箱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采用本技术方案,在车运行的过程中,风冷管能够加速对制动冷却水箱内水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对换热管中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导热翅片,所述换热管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的中部或下部。采用本技术方案,在换热管上设置导热翅片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效果,将换热管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的中部或下部,能够在制动冷却水箱内水不满的情况下依旧能对换热管中的冷却液进行水冷,保证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上设置有排气阀和排污阀。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排气阀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的汽体,保证冷却液在辅助散热装置中顺畅的循环流动;设置排污阀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堆积的污物。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经车架前端横梁中间部位设置的通孔处引出。采用本技术方案,在达到车辆转弯需求时,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所需要在牵引车和车厢之间的预留的长度较短。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的转角处均采用平滑的弧形过度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散热装置中不使用90°转角的弯头,使用平滑过度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液循环流动中的阻力。
优选的,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水泵的叶轮的宽度增加2mm-4mm,水泵的转速提高10%-20%。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冷却液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一种应用在原油运输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节温器,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的辅助散热器。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有辅助散热器能够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降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节约能源。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设置在油罐外表面并以油罐外壁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Ⅰ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Ⅱ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与散热水箱串联或并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温度较低时,原油运输车油罐内的原油需要保温,原油在10℃以下就会凝固在油罐内,不能顺利流出。将原油运输车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液流入散热箱内与油罐内的原油进行热交换,一方便能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原油保有足够的温度,保证卸油方便。
或者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设置在油罐内的散热箱,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Ⅰ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Ⅱ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与散热水箱串联或并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温度较低时,原油运输车油罐内的原油需要保温,原油在10℃以下就会凝固在油罐内,不能顺利流出。将原油运输车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液流入散热箱内与油罐内的原油进行热交换,一方便能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原油保有足够的温度,保证卸油方便。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的进口处或柔性连接管Ⅱ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采用本技术方案,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处或者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温控阀能够控制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中的冷却液的温度,较好的保证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散热箱并联或串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冷却液可流入制动冷却水箱中的换热管内,制动冷却水箱中的水对换热管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制动冷却水箱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采用本技术方案,在车运行的过程中,风冷管能够加速对制动冷却水箱内水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对换热管中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导热翅片,所述换热管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的中部或下部。采用本技术方案,在换热管上设置导热翅片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效果,将换热管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的中部或下部,能够在制动冷却水箱内水不满的情况下依旧能对换热管中的冷却液进行水冷,保证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上设置有排气阀和排污阀。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排气阀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的汽体,保证冷却液在辅助散热装置中顺畅的循环流动;设置排污阀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堆积的污物。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经车架前端横梁中间部位设置的通孔处引出。采用本技术方案,在达到车辆转弯需求时,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所需要在牵引车和车厢之间的预留的长度较短。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的转角处均采用平滑的弧形过度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散热装置中不使用90°转角的弯头,使用平滑过度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液循环流动中的阻力。
优选的,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水泵的叶轮的宽度增加2mm-4mm,水泵的转速提高10%-20%。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冷却液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一种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节温器,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的辅助散热器。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有辅助散热器能够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降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节约能源。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以车架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Ⅰ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Ⅱ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与散热水箱串联或并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水箱和散热箱均能对冷却液起到散热作用,两者可以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的进口处或柔性连接管Ⅱ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采用本技术方案,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处或者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温控阀能够控制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中的冷却液的温度,较好的保证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散热箱并联或串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冷却液可流入制动冷却水箱中的换热管内,制动冷却水箱中的水对换热管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制动冷却水箱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采用本技术方案,在车运行的过程中,风冷管能够加速对制动冷却水箱内水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对换热管中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导热翅片,所述换热管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的中部或下部。采用本技术方案,在换热管上设置导热翅片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效果,将换热管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的中部或下部,能够在制动冷却水箱内水不满的情况下依旧能对换热管中的冷却液进行水冷,保证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上设置有排气阀和排污阀。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排气阀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的汽体,保证冷却液在辅助散热装置中顺畅的循环流动;设置排污阀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堆积的污物。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柔性连接管Ⅱ与散热箱的连接处均设置在牵引板的后方,所述柔性连接管Ⅰ、柔性连接管Ⅱ均从牵引板上最前端的横撑的中部通孔处引出。采用本技术方案,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穿过牵引板上最前端的横撑的位置到牵引板上的牵引销轴的距离较小,在满足挂车转弯的需要时,大大减少了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在牵引车和车厢之间的预留量。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在牵引车与车厢之间均为可拆卸固定连接的两段。采用本技术方案,当半挂车的牵引车与车厢分离时,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均可断开,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与牵引车连接的部分对接,满足牵引车独自行走时的散热要求。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的转角处均采用平滑的弧形过度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散热装置中不使用90°转角的弯头,使用平滑过度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液循环流动中的阻力。
优选的,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水泵的叶轮的宽度增加2mm-4mm,水泵的转速提高10%-20%。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冷却液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制动冷却水箱的侧视图一;
图4为制动冷却水箱的剖视图一;
图5为制动冷却水箱的侧视图二;
图6为制动冷却水箱的剖视图二;
图7为车架纵梁处的散热管路Ⅰ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12为辅助散热装置与发动机冷却水套、散热水箱的连接原理图,箭头方向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
图13为原油运输车上的散热管路Ⅰ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原油运输车上的散热管路Ⅰ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5为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6为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7牵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横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现有技术中的车载发动机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车架纵梁处的散热管路Ⅰ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发动机,2-散热水箱,3-节温器,4-风扇,5-车架,5.1-车架纵梁,6-散热箱,7-柔性连接管Ⅰ,8-柔性连接管Ⅱ,9-制动冷却水箱,10-换热管,10.1-导热翅片,11-风冷管,12 -排气阀,13-排污阀,14-油罐,15-牵引板,15.1-横撑,15.1.1-通孔,16-牵引销轴,17-连接管Ⅰ,18-连接管Ⅱ,19-连接件,20-牵引车,21-车厢。所述制动冷却水箱指的是用于车辆制动、轮胎降温的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运用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如图1-12和19-20,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2、节温器3,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的辅助散热器。辅助散热器能够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降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节约能源。
在本方案中,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以车架5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6,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Ⅰ7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Ⅱ8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与散热水箱2串联或并联设置。在车架5上焊接连接件19形成沿着车架5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布置的散热箱6,也可称之为散热管路。当散热水箱2与散热箱5串联设置时,散热水箱2与散热箱6对冷却液形成多级散热,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当散热水箱2与散热箱6并联设置时,散热水箱2和散热箱6同时分别对部分冷却液进行散热,两者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散热箱6可设置成并联设置的两个散热箱。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选为耐高温的橡胶管,直径为3cm-7cm。
在本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
在本方案中,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9的换热管10,所述换热管10与散热箱6并联或串联设置。所述换热管10可设计为贯穿制动冷却水箱9的直管,也可设计为U型管,冷却液可流入制动冷却水箱9中的换热管10内,制动冷却水箱9中的水和换热管10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制动冷却水箱9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11。在车运行的过程中,风冷管11能够加速对制动冷却水箱9内水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对换热管10中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换热管10上设置有导热翅片10.1,所述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在换热管10上设置导热翅片10.1能够增加换热管10的换热效果,将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能够在制动冷却水箱9内水不满的情况下依旧能对换热管10中的冷却液进行水冷,保证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散热箱6上设置有排气阀12和排污阀13。设置排气阀12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的汽体,保证冷却液在辅助散热装置中顺畅的循环流动;设置排污阀13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堆积的污物,所述排气阀12可为手动排气阀或自动排气阀,所述排污阀13可为手动排污阀或自动排污阀,优选的,所述排气阀12设置在散热箱的较高处或最高处,所述排污阀13设置在散热箱的较低处或最低处。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6和/或换热管10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设置有流量控制法能够调整冷却液在散热箱6、换热管10中的流量,进而能够调整对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经车架1前端横梁中间部位设置的通孔处引出。在达到车辆转弯需求时,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所需要在牵引车20和车厢21之间的预留的长度较短。
在本方案中,所述散热箱6的转角处均采用平滑的弧形过度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散热装置中不使用90°转角的弯头,使用平滑过度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液循环流动中的阻力。
在本方案中,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水泵的叶轮的宽度增加2mm-4mm,水泵的转速提高10%-20%。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冷却液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从发动机冷却水套流出的冷却液以及经过散热水箱2、散热箱6和换热管10的作用,将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再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中,冷却液循环流动,大大增加了冷却液的散热面积,400马力左右的重汽的散热面积设置在36平方以上。在冷却液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内的冷却液的温度。
通常在140-200马力的发动机1上,风扇4占用发动机1的功率约为8%,在300-400马力的发动机1上,风扇4占用发动机的功率约为9%,功率再高的发动机1,风扇4可占发动机功率的10%以上,通过设置的散热装置将风扇摘除,降低能耗,减少噪声,具有良好的市场与应用前景。
如图1-14和19-20,一种应用在原油运输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2、节温器3,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的辅助散热器。辅助散热器能够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降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节约能源。
在本方案中,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设置在油罐14外表面并以油罐外壁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6,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Ⅰ7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Ⅱ8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与散热水箱2串联或并联设置。温度较低时,原油运输车油罐14内的原油需要保温,原油在10℃以下就会凝固在油罐14内,不能顺利流出。将原油运输车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液流入散热箱6内与油罐14内的原油进行热交换,一方便能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原油保有足够的温度,保证卸油方便。
或者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设置在油罐14内的散热箱6,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Ⅰ7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Ⅱ8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与散热水箱2串联或并联设置。温度较低时,原油运输车油罐内14的原油需要保温,原油在10℃以下就会凝固在油罐14内,不能顺利流出。将原油运输车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液流入散热箱6内与油罐14内的原油进行热交换,一方便能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原油保有足够的温度,保证卸油方便。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选为耐高温的橡胶管,直径为3cm-7cm。
在本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
在本方案中,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9的换热管10,所述换热管10与散热箱6并联或串联设置。所述换热管10可设计为贯穿制动冷却水箱9的直管,也可设计为U型管,冷却液可流入制动冷却水箱9中的换热管10内,制动冷却水箱9中的水和换热管10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制动冷却水箱9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11。在车运行的过程中,风冷管11能够加速对制动冷却水箱9内水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对换热管10中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换热管10上设置有导热翅片10.1,所述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在换热管10上设置导热翅片10.1能够增加换热管10的换热效果,将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能够在制动冷却水箱9内水不满的情况下依旧能对换热管10中的冷却液进行水冷,保证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散热箱6上设置有排气阀12和排污阀13。设置排气阀12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的汽体,保证冷却液在辅助散热装置中顺畅的循环流动;设置排污阀13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堆积的污物,所述排气阀12可为手动排气阀或自动排气阀,所述排污阀13可为手动排污阀或自动排污阀。优选的,所述排气阀12设置在散热箱的较高处或最高处,所述排污阀13设置在散热箱的较低处或最低处。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6和/或换热管10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设置有流量控制法能够调整冷却液在散热箱6、换热管10中的流量,进而能够调整对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经车架5前端横梁中间部位设置的通孔处引出。在在达到车辆转弯需求时,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所需要在牵引车20和车厢21之间的预留的长度较短。
在本方案中,所述散热箱6的转角处均采用平滑的弧形过度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散热装置中不使用90°转角的弯头,使用平滑过度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液循环流动中的阻力。
在本方案中,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水泵的叶轮的宽度增加2mm-4mm,水泵的转速提高10%-20%。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冷却液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从发动机冷却水套流出的冷却液以及经过散热水箱2、散热箱6和换热管10的作用,将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再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中,冷却液循环流动,大大增加了冷却液的散热面积,400马力左右的重汽的散热面积设置在36平方以上。在冷却液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内的冷却液的温度。
通常在140-200马力的发动机1上,风扇4占用发动机1的功率约为8%,在300-400马力的发动机1上,风扇4占用发动机的功率约为9%,功率再高的发动机1,风扇4可占发动机功率的10%以上,通过设置的散热装置将风扇摘除,降低能耗,减少噪声,具有良好的市场与应用前景。
如图1-12、图15、16和19,一种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2、节温器3,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的辅助散热器。设置有辅助散热器能够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降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节约能源。
在本方案中,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以车架5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6,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Ⅰ7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Ⅱ8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与散热水箱2串联或并联设置。在车架5上焊接连接件19形成沿着车架5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布置的散热箱6,也可称之为散热管路。当散热水箱2与散热箱5串联设置时,散热水箱2与散热箱6对冷却液形成多级散热,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当散热水箱2与散热箱6并联设置时,散热水箱2和散热箱6同时分别对部分冷却液进行散热,两者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散热箱6可设置成并联设置的两个散热箱。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选为耐高温的橡胶管,直径为3cm-7cm。
在本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
在本方案中,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9的换热管10,所述换热管10与散热箱6并联或串联设置。所述换热管10可设计为贯穿制动冷却水箱9的直管,也可设计为U型管,冷却液可流入制动冷却水箱9中的换热管10内,制动冷却水箱9中的水和换热管10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制动冷却水箱9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11。在车运行的过程中,风冷管11能够加速对制动冷却水箱9内水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对换热管10中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换热管10上设置有导热翅片10.1,所述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在换热管10上设置导热翅片10.1能够增加换热管10的换热效果,将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能够在制动冷却水箱9内水不满的情况下依旧能对换热管10进行水冷,保证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散热箱6上设置有排气阀12和排污阀13。设置排气阀12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的汽体,保证冷却液在辅助散热装置中顺畅的循环流动;设置排污阀13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堆积的污物,所述排气阀12可为手动排气阀或自动排气阀,所述排污阀13可为手动排污阀或自动排污阀。优选的,所述排气阀12设置在散热箱的较高处或最高处,所述排污阀13设置在散热箱的较低处或最低处。
在本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柔性连接管Ⅱ8与散热箱6的连接处均设置在牵引板15的后方,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柔性连接管Ⅱ8均从牵引板15上最前端的横撑15.1的中部通孔15.1.1处引出。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穿过牵引板15上最前端的横撑15.1的位置到牵引板15上的牵引销轴16的距离较小,在满足挂车转弯的需要时,大大减少了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在牵引车20和车厢21之间的预留量。
进一步地,散热箱6可设置成并联设置的两个散热箱,充分利用牵引板15两侧的车架5,增加冷却液的散热面积。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在牵引车20与车厢21之间均为可拆卸固定连接的两段。当半挂车的牵引车20与车厢21分离时,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均可断开,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与牵引车20连接的部分对接,满足牵引车20独自行走时的散热要求。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6和/或换热管10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设置有流量控制法能够调整冷却液在散热箱6、换热管10中的流量,进而能够调整对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散热箱6的转角处均采用平滑的弧形过度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散热装置中不使用90°转角的弯头,使用平滑过度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液循环流动中的阻力。
在本方案中,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水泵的叶轮的宽度增加2mm-4mm,水泵的转速提高10%-20%。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冷却液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从发动机冷却水套流出的冷却液以及经过散热水箱2、散热箱6和换热管10的作用,将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再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中,冷却液循环流动,大大增加了冷却液的散热面积,400马力左右的重汽的散热面积设置在36平方以上。在冷却液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内的冷却液的温度。
通常在140-200马力的发动机1上,风扇4占用发动机1的功率约为8%,在300-400马力的发动机1上,风扇4占用发动机的功率约为9%,功率再高的发动机1,风扇4可占发动机功率的10%以上,通过设置的散热装置将风扇摘除,降低能耗,减少噪声,具有良好的市场与应用前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考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创造性的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2)、节温器(3),其特征是: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4)的辅助散热器;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以车架(5)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6),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Ⅰ(7)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Ⅱ(8)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与散热水箱(2)串联或并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箱(6)包括焊接在车架(5)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件(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9)的换热管(10),所述换热管(10)与散热箱(6)并联或串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制动冷却水箱(9)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10)上设置有导热翅片(10.1),所述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的进口处或柔性连接管Ⅱ(8)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经车架(5)前端横梁中间部位设置的通孔处引出。
8.一种应用在原油运输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1)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2)、节温器(3),其特征是: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的辅助散热器;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设置在油罐(14)外表面并以油罐(14)外壁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6),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Ⅰ(7)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Ⅱ(8)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与散热水箱(2)串联或并联设置;
或者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设置在油罐(14)内的散热箱(6),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Ⅰ(7)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Ⅱ(8)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与散热水箱(2)串联或并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在原油运输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箱(6)包括焊接在油罐(14)外壁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件(19)。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在原油运输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9)的换热管(10),所述换热管(10)与散热箱(6)并联或串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在原油运输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制动冷却水箱(9)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1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在原油运输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10)上设置有导热翅片(10.1),所述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在原油运输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的进口处或柔性连接管Ⅱ(8)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在原油运输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经车架前端横梁中间部位设置的通孔处引出。
15.一种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1)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2)、节温器(3),其特征是:在发动机(1)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的辅助散热器;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以车架(5)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6),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Ⅰ(7)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Ⅱ(8)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与散热水箱(2)串联或并联设置;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柔性连接管Ⅱ(8)与散热箱(6)的连接处均设置在牵引板(15)的后方,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柔性连接管Ⅱ(8)均从牵引板(15)上最前端的横撑(15.1)的中部通孔(15.1.1)处引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箱(6)包括焊接在车架(5)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件(19)。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9)的换热管(10),所述换热管(10)与散热箱(6)并联或串联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制动冷却水箱(9)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11)。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10)上设置有导热翅片(10.1),所述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的进口处或柔性连接管Ⅱ(8)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在牵引车与车厢之间均为可拆卸固定连接的两段。
CN201720857351.3U 2016-07-15 2017-07-14 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 Active CN20781372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57891X 2016-07-15
CN201610557891 2016-07-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3725U true CN207813725U (zh) 2018-09-04

Family

ID=5981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57351.3U Active CN207813725U (zh) 2016-07-15 2017-07-14 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
CN201710577222.3A Withdrawn CN107165714A (zh) 2016-07-15 2017-07-14 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7222.3A Withdrawn CN107165714A (zh) 2016-07-15 2017-07-14 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7813725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5214B (zh) * 2020-12-04 2022-06-2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汽车散热***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5714A (zh) 2017-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78118A (en) Dual-function car spoiler
CN108621743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
WO2020140882A1 (zh) 一种集成式散热器组件
CN207813725U (zh) 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
CN20424315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冷却装置以及新能源汽车
BR102015020300A2 (pt) sistema de arrefecimento de líquido para um motor de um veículo de trabalho
CN209063882U (zh) 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
CN205638678U (zh) 一种可自动清洁的汽车散热器
CN206217625U (zh) 一种车辆及其冷却模块
CN208393111U (zh) 车用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散热装置
CN209505441U (zh) 一种防变形汽车散热器
CN206106921U (zh) 一种半挂车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
CN206399263U (zh) 一种加强型空气散热器
CN208149059U (zh) 一种温度调节式车辆动力装置
CN207459127U (zh) 电池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8999692A (zh)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装置
CN108643999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能交换器
CN105333755A (zh) 换热器
CN209398490U (zh) 一种紧凑式汽车冷却模块及车辆
CN210390758U (zh) 全地形车
CN210569191U (zh) 一种电暖换热结构和电暖风机
CN206929001U (zh) 一种发动机及其散热机构
CN206785473U (zh) 一种发动机水冷装置
CN214741632U (zh) 一种履带式果园管理机的冷却结构
CN206448865U (zh) 摩托车水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