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77000U - 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77000U
CN207677000U CN201721869664.7U CN201721869664U CN207677000U CN 207677000 U CN207677000 U CN 207677000U CN 201721869664 U CN201721869664 U CN 201721869664U CN 207677000 U CN207677000 U CN 207677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particle
material layer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696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虎
蔡家财
陈元宝
史东洋
金海族
朱凌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696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77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77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77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活性物质层以及颗粒,活性物质层设置于集流体的表面,颗粒设置于活性物质层的表面。极片在分布有颗粒的区域上形成有多个凸起。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开的隔膜,第一极片、隔膜及第二极片层叠布置并卷绕为一体,卷绕的电极组件形成水平区域以及位于水平区域两端的拐角区域。其中,第一极片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第一极片至少在拐角区域设有颗粒并形成凸起。二次电池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极组件。

Description

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二次电池通常采用卷绕式的电极组件,而电极组件则由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卷绕而成。为了提高极片(正极片或负极片)的密度,通常对极片进行压实,但是辊压后的极片脆性大。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极片会因活性物质的脱锂或嵌锂状态而发生体积膨胀,而极片的膨胀必然导极片与隔膜之间产生膨胀应力;如果产生的膨胀应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当二次电池循环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导致卷绕式的电极组件扭曲变形,尤其在电极组件卷绕形成的拐角区域,膨胀应力最为集中,电极组件的扭曲变形更易发生。此外,在循环后期,不断膨胀的极片使得极片与隔膜之间的层间间隙消失,导致电解液浸润性变差。
为了给极片提高膨胀空间,目前的二次电池通常在极片上设置凹凸起伏的压纹结构,该压纹结构能够给不断膨胀的极片创造缓冲空间,从而释放极片膨胀应力。该方法是通过极片的形变在极片和隔膜之间创造层间间隙,但是,如果极片形变过大,将会对极片造成不可逆损伤,所以极片的纹状结构的深度不宜过大,导致其创造缓冲空间的能力有限。对于层间间隙需求大的电极组件,仅通过这种方法将以损伤极片为代价。而且,在制造纹状结构过程中,压辊和极片直接接触,极易造成极片表面的活性物质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其能释放极片在拐角区域的膨胀应力,防止极片破损,改善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其包括集流体、活性物质层以及颗粒,活性物质层设置于集流体的表面,颗粒设置于活性物质层的表面。极片在设置有颗粒的区域上形成有多个凸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开的隔膜,第一极片、隔膜及第二极片层叠布置并卷绕为一体,卷绕的电极组件形成水平区域以及位于水平区域两端的拐角区域。其中,第一极片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第一极片至少在拐角区域设有颗粒并形成凸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极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中,极片在拐角区域的凸起和颗粒均可以支撑隔膜,从而在隔膜和极片之间形成缓冲间隙;而在二次电池的使用过程中,所述缓冲间隙能够给不断膨胀的极片创造缓冲空间,从而释放极片的膨胀应力,防止电极组件扭曲变形,改善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由于凸起和颗粒均能够创造缓冲间隙,因此可以降低对凸起高度的要求,避免极片因压制凸起的程度过大而损伤。另外,由于凸起形成于极片分布有颗粒的区域,因此,颗粒可以有效地保护活性物质层,防止活性物质层在压制凸起的过程中脱落。同时,在压制凸起的过程以及卷绕极片的过程中,颗粒可以避免活性物质层与设备直接接触,并在极片与设备之间形成受力缓冲层,降低极片受损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的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至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组件的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极片 P1第一极片
11集流体 P2第二极片
12活性物质层 P3隔膜
13颗粒 Z1水平区域
C凸起 Z2拐角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极片。
参照图1至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1包括集流体11、活性物质层12以及颗粒13,活性物质层12设置于集流体11的表面,颗粒13设置于活性物质层12的表面。极片1在设置有颗粒13的区域上形成有多个凸起C。
极片1可为正极片或负极片,下面以正极片为例说明其成型过程:1)将正极活性材料(例如三元材料)、导电剂(例如乙炔黑)、粘接剂(例如聚偏氟乙烯)以及溶剂混合并制成浆料,然后将浆料均匀的涂布在铝箔的两个表面,再进行烘干、冷压,铝箔即为集流体11,冷压后的浆料形成活性物质层12;2)将颗粒13涂布到活性物质层12的表面,从而形成原始正极片;3)利用特制的辊轮在原始正极片的设有颗粒13的区域上压制凸起C,从而形成成品的正极片。
极片1的凸起C由辊轮压制而成,而颗粒13可以有效地保护活性物质层12,防止活性物质层12在压制凸起C的过程中脱落。
参照图1,极片1的所述多个凸起C可呈矩阵分布。
颗粒13包括有机物颗粒,所述有机物颗粒选自导电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粘接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电聚合物选自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聚苯撑、聚乙炔、聚苯撑乙烯和聚双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固体电解质选自聚氧化乙烯基聚合物电解质、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电解质、聚丙烯腈基聚合物基电解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粘结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聚丙烯酸、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乙烯醇、聚烯酸酯、聚氨酯、氯化橡胶和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将聚偏氟乙烯粉末与溶剂(例如丙酮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混合后制成浆料,然后将所述浆料涂覆在活性物质层12表面,在进行烘干,从而在活性物质层12的表面形成颗粒13。在另一实施例中,将聚苯胺与溶剂(例如丙酮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混合后制成浆料,然后将所述浆料涂覆在活性物质层12表面,在进行烘干,从而在活性物质层12的表面形成颗粒13。
颗粒13的粒径、分布区域和分布密度可在根据工艺需求调整。
凸起C的方向可选择不同的方式。例如,参照图4,极片1的多个凸起C凸出到极片1沿厚度方向的同一侧。可替代地,参照图5,极片1的部分凸起C凸出到极片1沿厚度方向的一侧,剩余的凸起C凸出到极片1沿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优选地,凸起C按照凸出方向交错布置。
颗粒13覆盖的范围主要依照极片1需要设置凸起C的位置确定。如果极片1只需要在部分区域设置凸起C,那么,参照图2,颗粒13可仅覆盖活性物质层12的部分区域(也就是需要设置凸起C的区域),当然,可替代地,参照图3,颗粒13也可以完全覆盖活性物质层12。如果极片1需要布满凸起C,那么,参照图1,颗粒13需要完全覆盖活性物质层12。
其次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组件。
参照图1至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P1、第二极片P2以及将第一极片P1和第二极片P2隔开的隔膜P3,第一极片P1、隔膜P3及第二极片P2层叠布置并卷绕为一体,卷绕的电极组件形成水平区域Z1以及位于水平区域Z1两端的拐角区域Z2。其中,第一极片P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1;第一极片P1至少在拐角区域Z2设有颗粒13并形成凸起C。
第一极片P1在拐角区域Z2的凸起C和颗粒13均可以支撑隔膜P3,从而在隔膜P3和第一极片P1之间形成缓冲间隙;而在电极组件的使用过程中,所述缓冲间隙能够给不断膨胀的第一极片P1创造缓冲空间,从而释放第一极片P1的膨胀应力,防止电极组件因膨胀力应力集中而扭曲变形,改善电极组件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由于凸起C和颗粒13均能够创造缓冲间隙,因此可以降低对凸起C高度的要求,避免第一极片P1因压制凸起C的程度过大而损伤。另外,由于凸起C形成于第一极片P1分布有颗粒13的区域,因此,颗粒13可以有效地保护活性物质层12,防止活性物质层12在压制凸起C的过程中脱落。同时,在压制凸起C的过程以及卷绕第一极片P1的过程中,颗粒13可以避免活性物质层12与设备直接接触,并在第一极片P1与设备之间形成受力缓冲层,降低第一极片P1受损的风险。
在电极组件的使用过程中,第一极片P1在拐角区域Z2受到的膨胀力较大,而水平区域Z1受到的膨胀力较小,所以第一极片P1必须要在拐角区域Z2设置颗粒13和凸起C。
第一极片P1在拐角区域Z2的凸起C还可形成供电解液流动的通道,改善电解液的浸润效果。颗粒13还可以很好地吸附电解液,改善第一极片P1表面的吸附保液效果。
通过调整颗粒13的粒径、分布密度可以在隔膜P3和第一极片P1之间创造不同大小的缓冲间隙,可以简单迅速地应用到不同规格的电极组件中。通过调整凸起C的高度,也可以在隔膜P3和第一极片P1之间创造不同大小的缓冲间隙,可以简单迅速地应用到不同规格的电极组件中。
第一极片P1的颗粒13及凸起C的分布区域可依需求设定。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6,第一极片P1的颗粒13仅覆盖第一极片P1位于拐角区域Z2的活性物质层12,第一极片P1仅在拐角区域Z2形成凸起C。可替代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6,第一极片P1的颗粒13完全覆盖第一极片P1的活性物质层12,第一极片P1仅在拐角区域Z2形成凸起C。在又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7,第一极片P1的颗粒13完全覆盖第一极片P1的活性物质层12,第一极片P1在拐角区域Z2和水平区域Z1均形成凸起C。
参照图1至图7,第二极片P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1,第二极片P2至少在拐角区域Z2上设有颗粒13并形成凸起C。
第二极片P2在拐角区域Z2的凸起C和颗粒13均可以支撑隔膜P3,从而在隔膜P3和第二极片P2之间形成缓冲间隙;而在电极组件的使用过程中,所述缓冲间隙能够给不断膨胀的第二极片P2创造缓冲空间,从而释放第二极片P2的膨胀应力,防止电极组件因膨胀应力而扭曲变形,改善电极组件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由于凸起C和颗粒13均能够创造缓冲间隙,因此可以降低对凸起C高度的要求,避免第二极片P2因压制凸起C的程度过大而损伤。另外,由于凸起C形成于第二极片P2分布有颗粒13的区域,因此,颗粒13可以有效地保护活性物质层12,防止活性物质层12在压制凸起C的过程中脱落。同时,在压制凸起C的过程以及卷绕第二极片P2的过程中,颗粒13可以避免活性物质层12与设备直接接触,并在第二极片P2与设备之间形成受力缓冲层,降低第二极片P2受损的风险。
第二极片P2的颗粒13及凸起C的分布区域可依需求设定。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6,第二极片P2的颗粒13仅覆盖第二极片P2位于拐角区域Z2的活性物质层12,第二极片P2仅在拐角区域Z2形成凸起C。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7,第二极片P2的颗粒13完全覆盖第二极片P2的活性物质层12,第二极片P2仅在拐角区域Z2形成凸起C。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极片P2的颗粒13完全覆盖第二极片P2的活性物质层12,第二极片P2在拐角区域Z2和水平区域Z1均形成凸起C。
最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二次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极组件、收容电极组件的壳体以及收容于壳体内的电解液。

Claims (10)

1.一种极片(1),包括集流体(11)以及设置于集流体(11)表面的活性物质层(12);
其特征在于
极片还包括设置于活性物质层(12)的表面上的颗粒(13);
极片(1)在设置有颗粒(13)的区域上形成有多个凸起(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1),其特征在于,颗粒(13)包括有机物颗粒,所述有机物颗粒选自导电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粘接剂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1),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起(C)凸出到极片(1)沿厚度方向的同一侧;或者,
部分凸起(C)凸出到极片(1)沿厚度方向的一侧,剩余的凸起(C)凸出到极片(1)沿厚度方向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1),其特征在于,极片(1)的凸起(C)压制而成,且极片(1)的所述多个凸起(C)呈矩阵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1),其特征在于,
颗粒(13)仅覆盖活性物质层(12)的部分区域;或者
颗粒(13)完全覆盖活性物质层(12)。
6.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P1)、第二极片(P2)以及将第一极片(P1)和第二极片(P2)隔开的隔膜(P3),第一极片(P1)、隔膜(P3)及第二极片(P2)层叠布置并卷绕为一体,卷绕的电极组件形成水平区域(Z1)以及位于水平区域(Z1)两端的拐角区域(Z2);
其特征在于,
第一极片(P1)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1);
第一极片(P1)至少在拐角区域(Z2)设有颗粒(13)并形成凸起(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极片(P1)的颗粒(13)仅覆盖第一极片(P1)位于拐角区域(Z2)的活性物质层(12),第一极片(P1)仅在拐角区域(Z2)形成凸起(C);或者,
第一极片(P1)的颗粒(13)完全覆盖第一极片(P1)的活性物质层(12),第一极片(P1)仅在拐角区域(Z2)形成凸起(C);或者
第一极片(P1)的颗粒(13)完全覆盖第一极片(P1)的活性物质层(12),第一极片(P1)在拐角区域(Z2)和水平区域(Z1)均形成凸起(C)。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极片(P2)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1);
第二极片(P2)至少在拐角区域(Z2)上设有颗粒(13)并形成凸起(C)。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二极片(P2)的颗粒(13)仅覆盖第二极片(P2)位于拐角区域(Z2)的活性物质层(12),第二极片(P2)仅在拐角区域(Z2)形成凸起(C);或者,
第二极片(P2)的颗粒(13)完全覆盖第二极片(P2)的活性物质层(12),第二极片(P2)仅在拐角区域(Z2)形成凸起(C);或者
第二极片(P2)的颗粒(13)完全覆盖第二极片(P2)的活性物质层(12),第二极片(P2)在拐角区域(Z2)和水平区域(Z1)均形成凸起(C)。
10.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
CN201721869664.7U 2017-12-27 2017-12-27 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Active CN207677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9664.7U CN207677000U (zh) 2017-12-27 2017-12-27 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9664.7U CN207677000U (zh) 2017-12-27 2017-12-27 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77000U true CN207677000U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71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69664.7U Active CN207677000U (zh) 2017-12-27 2017-12-27 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7700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8336A (zh) * 2018-12-06 2019-05-17 东莞泓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走带布局方法及其结构
CN110190338A (zh) * 2018-12-22 2019-08-30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CN112542616A (zh) * 2020-12-04 2021-03-23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745452A (zh) * 2021-09-08 2021-12-03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906584A (zh) * 2021-05-25 2022-01-0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子装置
WO2023185251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8336A (zh) * 2018-12-06 2019-05-17 东莞泓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走带布局方法及其结构
CN110190338A (zh) * 2018-12-22 2019-08-30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WO2020124953A1 (zh) * 2018-12-22 2020-06-25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US11811091B2 (en) * 2018-12-22 2023-11-07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112542616A (zh) * 2020-12-04 2021-03-23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906584A (zh) * 2021-05-25 2022-01-0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子装置
WO2022246629A1 (zh) * 2021-05-25 2022-12-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子装置
CN113745452A (zh) * 2021-09-08 2021-12-03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745452B (zh) * 2021-09-08 2023-06-20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WO2023185251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77000U (zh) 极片、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CN105742613B (zh) 一种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KR20190056666A (ko) 전고체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전고체 전지
JPWO2012014780A1 (ja) 双極型電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双極型二次電池並びに双極型電極の製造方法
CN101154750A (zh) 高倍率凝胶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04667B (zh) 包括电极保护层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
CN105097289A (zh) 混合储能器件
JP5601186B2 (ja) 双極型電極の製造方法
CN216773319U (zh) 一种裸电芯及锂电池
US10553858B2 (en) Lithium electrode for a 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y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EP2706604B1 (en) Secondary battery provided with insulator
JPWO2019116761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640582B (zh) 一种高电压电化学电容器、制备方法及其储能模组
CN105552355A (zh) 高倍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49262A (zh) 柔性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113417A (ko) 리튬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06410100A (zh) 三维多孔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用电极的制备及电池结构设计
CN211455838U (zh) 极片、应用所述极片的电芯及电子装置
CN10156226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01408817Y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
CN218939834U (zh) 一种基材单元、正极材料、正极极片及锂电池
CN113036107A (zh) 石墨烯电池负极材料层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KR20160064859A (ko) 배 나온 각형 캔, 이를 포함하는 각형 이차 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05470587A (zh) 镍氢二次电池
CN219180546U (zh) 固态电池结构、电池包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