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95440U -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95440U
CN206695440U CN201720210370.7U CN201720210370U CN206695440U CN 206695440 U CN206695440 U CN 206695440U CN 201720210370 U CN201720210370 U CN 201720210370U CN 206695440 U CN206695440 U CN 206695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exchanging part
heat exchanging
hea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103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
张俊芳
阚杰
曾斌异
林灿洪
朱国远
刘金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Guangdong Chigo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Guangdong Chigo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Guangdong Chigo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2103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95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95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95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和空调,通过在换热器支架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且流入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流量大于流入第二换热部中的制冷剂流量。使得换热器在换热效率高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处进行大剂量的制冷剂换热,在管热效率低的第二换热部处进行小剂量的制冷剂换热,使得各换热部从回气口输出的制冷气体温度基本相当,提供了稳定的换热性能,同时也保证了空调的舒适性,满足了人们对空调换热性能的要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的稳定性能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发严格,因此使换热器具有稳定的换热性能至关重要。
当前,换热器通常会将流入的制冷剂分成两路进行热交换,然而,由于换热器性能会受接收到的风量大小的影响,在换热器接收到风量比较大的部分,换热效率很高,在其接收到风量比较小的部分,换热效率则较低。常用的为换热器提供风量的风轮为轴流风轮,轴流风轮与换热器的设置结构参见图1,轴流风轮设置于换热器侧面相对位置,为换热器提供风量,而轴流风轮在运行时,受其结构影响,会导致换热器上下部分接收的风量大而中间部分接收的风量小,因此,在换热器的两路中,换热效率并不稳定,从两路分别输出的制冷气体(制冷剂在换热器中吸热气化成为制冷气体)温度并不十分接近,这样也影响了空调的舒适性,无法满足人们对空调换热性能的要求,影响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及空调,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前换热器结构,换热性能不稳定,舒适性较差,无法满足人们对空调换热性能的要求,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支架,以及在所述换热器架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
所述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均具有与制冷剂输出设备连接用于引入制冷剂的制冷剂引入口、将所述制冷剂进行吸热处理得到制冷气体的换热管组件、以及将所述制冷气体输出的回气口;且通过所述制冷剂引入口使得流入所述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流量大于流入所述第二换热部中的制冷剂流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空调,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中的至少一个包含有上述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和空调,通过在换热器支架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均具有制冷剂引入口、换热管组件和回气口。其中,制冷剂引入口与制冷剂输出设备连接,用于引入制冷剂;换热管组件将引入的制冷剂进行吸热处理得到制冷气体;回气口将制冷气体输出。并且,通过制冷剂引入口使得流入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流量大于流入第二换热部中的制冷剂流量。这样,通过制冷剂引入口对流入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流量进行限定,使得换热器在风量大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处进行大剂量的制冷剂换热,在风量小的第二换热部处进行小剂量的制冷剂换热,使得各换热部从回气口输出的制冷气体温度基本相当,提供了稳定的换热性能,同时也保证了空调的舒适性,满足了人们对空调换热性能的要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中轴流风轮与换热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换热器的一个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换热器的另一个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换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为提高换热器的稳定性和空调的舒适度,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换热器结构,参见图2,包括:换热器支21,以及在换热器支架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
参见图1,轴流风轮在向换热器提供风量时,受其设置位置以及自身结构的影响,其为换热器上部和下部提供的风量大,而中部提供的风量小。这样,即使得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处于接收到风量大的位置,而第二换热部则处于接收到风量较小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均包括制冷剂引入口、换热管组件22和回气口。其中,制冷剂引入口与制冷剂输出设备连接,用于引入制冷剂;换热管组件将引入的制冷剂进行吸热处理得到制冷气体;回气口将制冷气体输出。事实上,一个换热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换热管组件22,一个换热管组件即至少具有一个制冷剂引入口和一个回气口。应当理解的是,换热管组件22可以由一根或多根U管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制冷剂引入口的设置,使得流入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流量大于流入第二换热部中的制冷剂流量。这样,第二换热部接收到的风量小,其换热效率低,则使其对较少剂量的制冷剂进行蒸发气化;而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接收到的风量大,其换热效率高,则使其对较大剂量的制冷剂进行蒸发气化,从而使得各换热部从回气口输出的制冷气体温度基本相当,提供稳定的换热性能,同时保证舒适性。
具体的,可以设置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个数大于第二换热部的引入口个数,例如,设置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有3个,而第二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只有一个,应当理解的是,此时各制冷剂引入口的内径尺寸应当相近或相同,以保证通过每个制冷剂引入口引入的制冷剂流量相差不大或相同。
具体的,还可以设置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个数相同,但设置第二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的内径小于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内径。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还设有分流管,分流管设置于制冷剂输出设备和制冷剂引入口之间。其一端与制冷剂输出设备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各制冷剂引入口连接。
分流管的一种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图3所示,包括接入管31、器筒32和多个制冷剂输出管33。其中,器筒32包括流入端321和分流端322,接入管31一端与器筒32的流入端321连接,另一端与制冷剂输出设备连接;而各制冷剂输出管323一端与器筒32的分流端322连接,另一端则与各制冷剂引入口连接。
这样,参见图4,制冷剂输出设备输出的制冷剂通过接入管31流入器筒32内,在器筒32内贮存后,分别流入三个制冷剂输出管33实现分流,并经由三个制冷剂引入口分别引入到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中进行吸热处理,从而蒸发气化。
应当理解的是,分流管3中与第二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对应连接的制冷剂输出管33的内径可以设置的小于其余制冷剂输出管33的内径。
应当理解的是,分流管3的制冷剂输出管33的个数可以与制冷剂引入口个数相等。
应当理解的是,图3和图4仅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各换热部均仅有一个制冷剂引入口时的分流器结构和换热器连接结构,不代表本实用新型仅适用该种分流器。同时,图3和图4中仅以三个制冷剂输出管为例进行了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与器筒分流端连接的制冷剂输出管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一个回气管,回气管包括制冷气体流入端和制冷气体输出端;回气管的制冷气体流入端分别与各回气口连接。
可以参见图5,图5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回气口为三个时的换热器的连接结构。可见,存在三条回气支管51分别与三个回气口连接,构成了回气管5的制冷气体流入端,之后三条回气支管51通过一汇流管52汇流于回气总管53处,回气总管53即构成了回气管5的制冷气体输出端。此时,经由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处理得到的制冷气体分别通过各回气口流入三条回气支管51中,并在汇流管52处汇流,再经由回气总管53输出。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汇流管52的输入端可以与回气支管51的数量相同,此时一个回气支管51连接一个汇流管52的输入端;汇流管52的输入端的数量也可以与小于回气支管51的数量,此时会存在一个输入端同时与至少两个回气支管51连接,例如图5所示的示例,两个回气支管51与汇流管5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剩余一个回气支管51则与汇流管52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应当理解的是,汇流管52的每一个输入端应至少连接一个回气支管51,汇流管52的输出端则与回气总管53连接。
对于图5的示例,选用的是三通管作为汇流管。应当注意的是,三通管具有三个可连接端口,取其中两个作为输入端,具体的,将两个回气支管与三通管的其中一个输入端连接,另一个回气支管与三通管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三通管所剩余的一个端口作为输出端与回气总管连接。这样,当制冷剂经由三条支路进行处理后,分别从三个回气管中汇流到三通管,经由三通管汇流成一股流体从回气总管流出。本实施例中,三通管可以选择选用T型三通管或Y型三通管等。
应当理解的是,图5仅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结构,不代表本实用新型仅适用于该结构。事实上,本实施例中,各换热部对应的回气支管的个数可以不同,其回气支管的内径尺寸也可以不同。
应当理解的是,回气支管51的数量可以等于换热管组件22的数量,此时,一个换热管组件22即对应一个回气口,对应一个回气支管51;回气支管51的数量也可以大于换热管组件22的数量,此时,存在一个换热管组件22对应多个回气支管51的情况,也即在一个换热管组件22上存在多个回气口(即有多个换热管);回气支管51的数量还可以小于换热管组件22的数量,此时,存在多个换热管组件22对应一个回气支管51的情况,即一个回气支管51会与多个回气口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上述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每一个换热管组件22必然存在与之对应连接的回气支管51。
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管道布线以及换热器的整体美观,可以将各换热管组件22从上往下相互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为更好地实现对制冷剂流入和流出的控制,可以将分流管3和回气管5在换热器本体上相对设置。例如,可以将分流管3的各个部分设置在换热器本体的外侧部分;将回气管5的各个部分设置在换热器本体的内侧部分,具体可以参见图6中分流管3和回气管5的设置方式。应当理解是,换热器本体的外侧是指换热器安装于空调上时,面向空调机体外的方向;同理,换热器本体的内侧是指换热器安装于空调上时,面向空调机体内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剂输出设备可以是空调室外机的冷凝器。
本实施例中,为避免换热器靠近底盘处的部分严重结霜,保证空调在恶劣的环境下仍能正常运行,可以设置一个预设距离阈值,使本实施例中的各制冷剂引入口位置与换热器支架的底部位置之间的距离不低于该预设距离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距离阈值可以根据大量的实际/模拟实验得到,也可以根据工程应用中的经验值进行设置。
在工程应用中,该预设距离阈值可以设置为2-4个U管的厚度,也即在设置换热管组件时,保证最低的换热管组件与换热器支架底部之间的距离至少可容纳2-4个U管。通常而言,该预设距离阈值可以大于等于64mm。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而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可以设置于空调的室内机和/或室外机中,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空调的实际需求进行确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器和空调,通过在换热器支架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均具有制冷剂引入口、换热管组件和回气口。其中,制冷剂引入口与制冷剂输出设备连接,用于引入制冷剂;换热管组件将引入的制冷剂进行吸热处理得到制冷气体;回气口将制冷气体输出。并且,通过制冷剂引入口使得流入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流量大于流入第二换热部中的制冷剂流量。这样,通过制冷剂引入口对流入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流量进行限定,使得换热器在风量大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处进行大剂量的制冷剂换热,在风量小的第二换热部处进行小剂量的制冷剂换热,使得各换热部从回气口输出的制冷气体温度基本相当,提供了稳定的换热性能,同时也保证了空调的舒适性,满足了人们对空调换热性能的要求;同时由于各换热管组件相对于换热器支架的底部均保持有安全距离,因此换热器在室外环境温度很低时,可以避免严重结霜问题的出现,保证了空调在恶劣的环境下仍能正常运行,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以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均只有一个制冷剂引入口和一个回气口,且分流管仅存在三个制冷剂输出管、回气管仅存在三个回气支管的情况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作进一步示例说明。
仍旧参见图3-图6,此时一个换热部仅包含一个换热管组件22,三个换热管组件22在换热器支架21上从上往下依次平行设置,将三个换热管组件22都设置于高于换热器支架的底部2-4个U管处,保证每一个制冷剂引入口与换热器支架的底部之间的距离都大于等于2-4个U管的厚度。
同时将每个制冷剂输出管33分别通过一个制冷剂引入口与一个换热管组件22连接,每个换热管组件分别通过一个回气口与一个回气支管51连接,从而形成三条支路。此外,与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的回气口连接的两回气支管51与T型三通管5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换热部的回气口连接的回气支管51则与T型三通管52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T型三通管52的输出端与回气总管53连接。应当注意的是,第二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的内径小于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的内径,同时,与第二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连接的制冷剂输出管33的内径也小于与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连接的制冷剂输出管33的内径。
这样,制冷剂从室外机冷凝器通过接入管31流入器筒32内,在器筒32内贮存后,分别流入三个制冷剂输出管33实现分流,由于与第二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连接的制冷剂输出管33的内径较小,且第二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的内径也较小,因此经由三个制冷剂引入口流入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中的制冷剂剂量大小关系是,流入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中的制冷剂剂量大于流入第二换热部中的制冷剂剂量,此时由于轴流风轮吹入的风量的不同,使得在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中进行吸热处理的制冷剂在蒸发气化之后可以得到相近的温度,蒸发气化之后的制冷气体通过三个回气口流入三条回气支管中,并经由T型三通管汇成一股,从回气总管流出。
这样,通过分别为三个换热效率不同的换热部分配不同剂量的制冷剂,使得其最终蒸发气化后的制冷气体温度相近甚至相同,使得其换热性能更加稳定,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舒适性,满足了人们对空调换热性能的要求;此外,由于每一个制冷剂引入口与换热器支架的底部之间的距离都大于等于2-4个U管的厚度,使得在室外环境温度很低时,换热器可避免严重结霜问题的出现,保证了空调在恶劣的环境下仍能正常运行。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支架,以及在所述换热器支架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
所述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均具有与制冷剂输出设备连接用于引入制冷剂的制冷剂引入口、将所述制冷剂进行吸热处理得到制冷气体的换热管组件、以及将所述制冷气体输出的回气口;且通过所述制冷剂引入口使得流入所述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流量大于流入所述第二换热部中的制冷剂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个数大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引入口个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个数相同,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的制冷剂引入口内径。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冷剂输出设备和所述制冷剂引入口之间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制冷剂输出设备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制冷剂引入口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包括制冷剂接入管、器筒和多个制冷剂输出管;
所述器筒包括流入端和分流端;所述制冷剂输出设备通过所述制冷剂接入管与所述器筒的流入端连接,所述器筒的分流端通过所述多个制冷剂输出管与所述制冷剂引入口连接。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一个回气管,所述回气管包括制冷气体流入端和制冷气体输出端;所述回气管的制冷气体流入端分别与各所述回气口连接。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换热管组件相互平行设置。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制冷剂引入口位置与所述换热器支架的底部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大于等于64mm。
10.一种空调,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中的至少一个包含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1720210370.7U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Active CN206695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0370.7U CN206695440U (zh)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10370.7U CN206695440U (zh)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95440U true CN206695440U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42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10370.7U Active CN206695440U (zh)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954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5956A1 (zh) * 2021-12-22 2023-06-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5956A1 (zh) * 2021-12-22 2023-06-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6288B (zh) 一種空調系統及其換熱器
CN204943956U (zh) 一种高效冷暖型空调***
CN203550068U (zh) 多联机***、多联机***室外机及其室外机单元
CN205481968U (zh) 空调除液换热装置及空调循环***
CN202188569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03528284B (zh) 多联机空调***及其冷凝器
CN206695440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CN101769575A (zh) 蒸发式与常规冷水机组结合作为冷源的半集中式空调***
CN103807936A (zh) 一种热泵空调***
WO2020181963A1 (zh) 空调/热泵拓展功能箱及空调/热泵蓄热制冷***
CN104879950A (zh) 空调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4084957U (zh) 一种高效低阻型管翅式蒸发器
CN205784064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US20210364195A1 (en) Air conditioner/heat pump expansion function box and air conditioner/heat pump heat storage refrigeration system
CN206176835U (zh) 空调机组及其分液器
CN104848515B (zh) 空调换热器及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CN207922612U (zh) 一种带中间分离冷却的异聚态热利用***
CN204757211U (zh) 空调一体机***
CN105180307B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冷凝器
CN206113437U (zh) 一种空调的分液节流组件及空调***
CN206300385U (zh) 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其蒸发器输入管组件
CN104534725A (zh) 空调器
CN204678665U (zh) 空调换热器及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CN216115590U (zh) 换热器的输入输出管组、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3857713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