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6497U - 空调换热器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换热器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96497U
CN206496497U CN201621187596.1U CN201621187596U CN206496497U CN 206496497 U CN206496497 U CN 206496497U CN 201621187596 U CN201621187596 U CN 201621187596U CN 206496497 U CN206496497 U CN 206496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ir
heat exchanger
exchange stream
branch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875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亚新
戚文端
刘湍顺
任超
赵强
齐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875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96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96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96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换热器和空调器,其中,空调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流路,设置于进风口的区域;第二换热流路设置于相对第一换热流路远离进风口的区域,其中,第一换热流路的流程小于第二换热流路的流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能够保证空调换热器的换热均匀性,防止发生偏流,并且防止了水凝情况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两路换热流路,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换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换热器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采用换热器对进入换热器内部的空气进行换热,以实现对室内的制热或制冷,目前使用的换热器至少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进风侧与出风侧的换热不均匀,容易出现空调器内的凝露现象;
(2)为了满足不同空调器的外部结构的制备需求,采用不规则的换热支路,但是换热器的设置空间不能够被充分利用,以致造成空调器内部的空间的浪费。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提升换热均匀性以及换热效率的空调换热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流路,设置于进风口的区域;第二换热流路,设置于相对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远离所述进风口的区域,其中,第一换热流路的流程小于第二换热流路的流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换热器包括进风口与出风口,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第一换热流路区域与第二换热流路区域,在通过换热流路进行换热后,由于进风口的区域温度差异较大,而远离进风口的区域的温度差异较小,因此靠近进风口的换热流路的换热效果优于远离进风口区域的换热流路的换热效果,通过将靠近进风口区域的换热流路的长度设置为小于远离出风口区域的换热器的长度,一方面,能够保证空调换热器的换热均匀性,防止发生偏流,并且防止了水凝情况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两路换热流路,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第一段;第二换热流路包括第二支路的第二段和第三支路,其中,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具有第一连接夹角,第二支路与第三支路具有第二连接夹角。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可以是具有多个折弯支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一共可以依次包括三个支路,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具有一个折弯角度(即第一连接夹角),第二支路与第三支路具有一个折弯角度(即第二连接夹角),并且第二支路可以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支路和与第一支路连接的第二支路的第一段,第二换热流路包括第三支路和与第三支路连接的第二支路的第二段,通过设置三折式换热器,满足了不同空调器壳体的外观设计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支路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双排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支路上设置至少一组第一双排管,能够使第一支路的换热面积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最大化设置,从而能够满足换热需求。
另外,至少一组第一双排管中也可以使用单排管或单排管与双排管交错结构代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三支路包括至少一组第二双排管以及至少一组单排管,至少一组单排管能够拆卸脱离或固定贴合于至少一组第二双排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支路可以包括至少一组第二双排管和至少一组单排管,通过设置至少一组能够拆卸脱离或固定贴合于至少一组第二双排管,一方面,通过增加至少一组单排管的设置,能够增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从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在已有的三折式换热器结构的第三支路上增加至少一组单排管,不需要对包括至少一组单排管的换热器重新开模生产,从而能够降低换热器的制备成本。
另外,至少一组第二双排管中也可以使用单排管或单排管与双排管交错结构代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支路的第一段设置有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第一支路设置有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第二支路的第二段设置有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第三支路设置有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支路的第一段上设置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在第一支路上设置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以及在第二支路的第二段设置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在第三支路上设置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实现了在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中,制冷剂在流路中的流入与流出,并且能够在流路足够长的前提下,保证了换热时间的充足。
具体地,通过三折式换热器结构的设置,将第二支路设置在第一支路与第三支路之间,并且第二支路相对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设置于上方,在空调散热器为蒸发器时,冷媒介质为液体状态进入流路,在重力的作用下上进下出,方便了冷媒的填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设置于第一支路的中部;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设置于第三支路的中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设置于第一支路的中部,以及将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设置于第三支路的中部,进一步了优化第一换热流路的流程和第二换热流路的流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双排管中的两排管平行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单排管为单排U型排管;双排管为双排U型排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单排管设置为单排U型排管,将双排管也设置为双排U型排管,在满足多段式排管设计要求的同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得到最大化的流路流程。
具体地,常用的U形排管由两层或四层光滑无缝钢管构成,结霜较均匀,通过焊接工艺,实现排管之间的连接,制备和安装较方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换热流路设置有15根U型排管;第二换热流路设置有17根U型排管;至少一组单排管设置有3根U型排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换热流路中设置15根U型排管,在第二换热流路中设置17根排管,一方面,满足了在设置于空调换热器的进风口区域的第一换热流路的流程小于设置在相对于第一换热流路远离进风口区域的第二换热流路的流程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了新的空调器内部结构设置的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换热器为蒸发器和/或冷凝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换热器可以是蒸发器和/或冷凝器,在空调换热器为蒸发器时,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分别为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毛细管)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膨长吸热),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在空调换热器为冷凝器时,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分别为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制冷***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温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散热),同时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换热器,从而具有上述空调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流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支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第一换热流路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第二换热流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换热器。
如图所示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流路102,设置于进风口的区域;第二换热流路104,设置于相对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远离所述进风口的区域,其中,第一换热流路102的流程小于第二换热流路104的流程。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换热器包括进风口与出风口,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第一换热流路区域与第二换热流路区域,在通过换热流路进行换热后,由于进风口的区域温度差异较大,而远离进风口的区域的温度差异较小,因此靠近进风口的换热流路的换热效果优于远离进风口区域的换热流路的换热效果,通过将靠近进风口区域的换热流路的长度设置为小于远离出风口区域的换热器的长度,一方面,能够保证空调换热器的换热均匀性,防止发生偏流,并且防止了水凝情况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两路换热流路,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换热流路102包括第一支路202和第二支路204的第一段;第二换热流路104包括第二支路204的第二段和第三支路206,其中,第一支路202与第二支路204具有第一连接夹角,第二支路204与第三支路206具有第二连接夹角。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器可以是具有多个折弯支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一共可以依次包括三个支路,第一支路202与第二支路204具有一个折弯角度(即第一连接夹角),第二支路204与第三支路206具有一个折弯角度(即第二连接夹角),并且第二支路204可以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换热流路102包括第一支路202和与第一支路202连接的第二支路204的第一段,第二换热流路104包括第三支路206和与第三支路206连接的第二支路204的第二段,通过设置三折式换热器,满足了不同空调器壳体的外观设计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支路202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双排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支路202上设置至少一组第一双排管,能够使第一支路202的换热面积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最大化设置,从而能够满足换热需求。
另外,至少一组第一双排管中也可以使用单排管或单排管与双排管交错结构代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三支路206包括至少一组第二双排管以及至少一组单排管,至少一组单排管能够拆卸脱离或固定贴合于至少一组第二双排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支路206可以包括至少一组第二双排管和至少一组单排管,通过设置至少一组能够拆卸脱离或固定贴合于至少一组第二双排管,一方面,通过增加至少一组单排管的设置,能够增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从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在已有的三折式换热器结构的第三支路206上增加至少一组单排管,不需要对包括至少一组单排管的换热器重新开模生产,从而能够降低换热器的制备成本。
另外,至少一组第二双排管中也可以使用单排管或单排管与双排管交错结构代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支路204的第一段设置有第一换热流路102的入口,第一支路202设置有第一换热流路102的出口;第二支路204的第二段设置有第二换热流路104的入口,第三支路206设置有第二换热流路104的出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支路204的第一段上设置第一换热流路102的入口,在第一支路202上设置第一换热流路102的出口,以及在第二支路204的第二段设置第二换热流路104的入口,在第三支路206上设置第二换热流路104的出口,实现了在第一换热流路102和第二换热流路104中,制冷剂在流路中的流入与流出,并且能够在流路足够长的前提下,保证了换热时间的充足。
具体地,通过三折式换热器结构的设置,将第二支路204设置在第一支路202与第三支路206之间,并且第二支路204相对第一支路202与第二支路204设置于上方,在空调散热器为蒸发器时,冷媒介质为液体状态进入流路,在重力的作用下上进下出,方便了冷媒的填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换热流路102的出口设置于第一支路202的中部;第二换热流路104的出口设置于第三支路206的中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换热流路102的出口设置于第一支路202的中部,以及将第二换热流路104的出口设置于第三支路206的中部,进一步了优化第一换热流路102的流程和第二换热流路104的流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双排管中的两排管平行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单排管为单排U型排管;双排管为双排U型排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单排管设置为单排U型排管,将双排管也设置为双排U型排管,在满足多段式排管设计要求的同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得到最大化的流路流程。
具体地,常用的U形排管由两层或四层光滑无缝钢管构成,结霜较均匀,通过焊接工艺,实现排管之间的连接,制备和安装较方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换热流路102设置有15根U型排管;第二换热流路104设置有17根U型排管;至少一组单排管设置有3根U型排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换热流路102中设置15根U型排管,在第二换热流路104中设置17根排管,一方面,满足了在设置于空调换热器的进风口区域的第一换热流路的流程小于设置在相对于第一换热流路远离进风口区域的第二换热流路的流程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了新的空调器内部结构设置的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换热器为蒸发器和/或冷凝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换热器可以是蒸发器和/或冷凝器,在空调换热器为蒸发器时,第一换热流路102和第二换热流路104分别为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毛细管)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膨长吸热),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在空调换热器为冷凝器时,第一换热流路102和第二换热流路104分别为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制冷***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温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散热),同时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
下面在将空调换热器设置为蒸发器时,对本申请的空调换热器的流路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蒸发器的第一换热流路,包括:冷媒入口302-U型排管304-U型排管306-U型排管308-U型排管310-U型排管312-U型排管314-U型排管316-U型排管318-U型排管320-U型排管322-U型排管324-U型排管326-U型排管328-U型排管330-冷媒出口332。
如图4所示,蒸发器的第二换热流路,包括:冷媒入口402-U型排管404-U型排管406-U型排管408-U型排管410-U型排管412-U型排管414-U型排管416-U型排管418-U型排管420-U型排管422-U型排管424-U型排管426-U型排管428-U型排管430-U型排管432-U型排管434-冷媒出口436。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换热流路中设置17根U型排管,在第二换热流路中设置15根排管,一方面,满足了在设置于空调换热器的出风侧的第一换热流路的流程大于设置在进风侧的第二换热流路的流程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了新的空调器内部结构设置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换热器,从而具有上述空调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流路,设置于进风口的区域;
第二换热流路设置于相对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远离所述进风口的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的流程小于所述第二换热流路的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第一段;
所述第二换热流路包括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段和第三支路,
其中,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具有第一连接夹角,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三支路具有第二连接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路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双排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支路包括至少一组第二双排管以及至少一组单排管,所述至少一组单排管能够拆卸脱离或固定贴合于所述至少一组第二双排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段设置有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所述第一支路设置有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
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段设置有所述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所述第三支路设置有所述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的中部;
所述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三支路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排管中的两排管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排管为单排U型排管;
所述双排管为双排U型排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设置有15根所述U型排管;
所述第二换热流路设置有17根所述U型排管;
所述至少一组单排管设置有3根所述U型排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换热器为蒸发器和/或冷凝器。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热器。
CN201621187596.1U 2016-10-28 2016-10-28 空调换热器和空调器 Active CN206496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7596.1U CN206496497U (zh) 2016-10-28 2016-10-28 空调换热器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7596.1U CN206496497U (zh) 2016-10-28 2016-10-28 空调换热器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96497U true CN206496497U (zh) 2017-09-15

Family

ID=59799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87596.1U Active CN206496497U (zh) 2016-10-28 2016-10-28 空调换热器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964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6792A (zh) * 2019-03-12 2020-11-13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6792A (zh) * 2019-03-12 2020-11-13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机
CN111936792B (zh) * 2019-03-12 2021-10-22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4015B (zh) 热回收型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
CN106440433A (zh) 具有多制冷剂回路的高效空调机组
CN103822408B (zh) 一种多路分流蒸发器及采用该蒸发器的空调器室内机
CN109163471B (zh) 节能舒适型分体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4313513U (zh) 复叠冷暖两用高温热泵
CN102353112B (zh) 填料式再循环紧凑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WO2020098354A1 (zh) 复叠式空气调节***
CN108775725A (zh) 三管制多联机的室内机及三管制多联机
CN208896808U (zh) 一种间接热泵***、空调及汽车
CN105020832B (zh) 适用于地铁内的一体式空调机组
CN213395606U (zh) 一种空调器
CN107089113A (zh)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861943U (zh) 热气旁通除霜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2353106B (zh) 填料—管式再循环紧凑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5627470A (zh) 一种基于过冷再热的空调机组
CN105180527A (zh) 空调和热水***及控制方法
CN206606030U (zh)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496497U (zh) 空调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6196675A (zh) 空调器
CN203785138U (zh) 一种可处理新风的双温辐射房间空调器
CN106610145A (zh) 空气源热泵采暖***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68455B (zh) 空调器
CN204115286U (zh) 一种复叠式直热高温热泵
CN206310607U (zh) 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制热效果的控制***和空调器
CN109489282A (zh) 蒸发冷凝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