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59013U - 屏蔽缆线 - Google Patents

屏蔽缆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59013U
CN206059013U CN201621089628.4U CN201621089628U CN206059013U CN 206059013 U CN206059013 U CN 206059013U CN 201621089628 U CN201621089628 U CN 201621089628U CN 206059013 U CN206059013 U CN 206059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oestring
band
shielding
dou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896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得天
秋山理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59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590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蔽缆线。该屏蔽缆线具备:多根电线;以及呈螺旋状叠绕于多根电线的周围的屏蔽带,屏蔽带将具有金属层的带状体在带宽方向上对折而构成,且以对折的折痕部位于带状体彼此重叠的重叠部分的外周侧,且在重叠部分金属层为四重的方式叠绕。在进行高频信号的传送的屏蔽缆线中,能够抑制在高频带的频带空段现象,而且能够良好地进行屏蔽带的卷绕。

Description

屏蔽缆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蔽缆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处理设备的高性能化,设备间配线的大容量、高速化变得不可或缺。作为对应于大容量、高速化的配线,例如,存在差分信号传送用屏蔽缆线。
作为差分信号传送用屏蔽缆线,存在如下构成的差分信号传送用屏蔽缆线,其具备:为了传动差分信号而并排配置的两根绝缘电线(信号线);以及以与两根绝缘电线双方接触的方式配置的排扰线,在它们的周围呈螺旋状卷绕屏蔽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构成屏蔽缆线的屏蔽带,使用由金属(例如铜箔)形成的层和由树脂形成的层层叠而成的金属箔树脂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0707号公报
最近,信息处理设备的信号频率不断增加,在一部分的信息处理设备中,要求在直至20~25GHz的波段下的稳定的信号传送。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屏蔽缆线中,产生了在例如13GHz以上的高频带显现出作为急剧的衰减域的“频带空段(Suck Out)现象”,从而存在不能进行高频带下的稳定的信号传送的可能性。
为了抑制频带空段现象,认为使导通不良(电切断)在屏蔽带(金属箔树脂带)的表面不产生是有效的。但是,为此,需要避免无法良好地进行屏蔽带的卷绕、带卷绕后的屏蔽缆线丧失柔软性(可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缆线,该屏蔽缆线能够抑制高频带下的频带空段现象,而且能够良好地进行屏蔽带的卷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形式,提供一种屏蔽缆线,其具备:多根电线;以及
屏蔽带,其呈螺旋状叠绕于上述多根电线的周围,上述屏蔽带将具有金属层的带状体在带宽方向上对折而构成,上述屏蔽带以上述对折的折痕部位于上述带状体彼此重叠的重叠部分的外周侧,而且在上述重叠部分上述金属层为四重的方式叠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形式,上述带状体仅由上述金属层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形式,上述带状体构成为,由上述金属层与绝缘层的层叠体构成,而且上述绝缘层位于上述对折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形式,上述屏蔽带的通过上述对折而对置的面彼此粘接。
实用新型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屏蔽缆线,能够抑制高频带下的频带空段现象,而且能够良好地进行屏蔽带的卷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屏蔽缆线的概要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2(a)~图2(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屏蔽带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屏蔽带的卷绕形式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屏蔽缆线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的说明图。
图5(a)~图5(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屏蔽带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中:1—屏蔽缆线,10—绝缘电线(信号线),20—排扰线,30—屏蔽带,31—带状体,32—折痕部,33—带状体端缘,34—重叠部分,35—层叠体(带状体),35a—金属层,35b—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作为屏蔽缆线,以LVDS(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1ing)缆线为例进行列举。LVDS缆线被用作差分信号传送用屏蔽缆线。
(1)屏蔽缆线的结构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屏蔽缆线的概要结构例的剖视图。
如图例所示,屏蔽缆线1具备多根电线。多根电线存在为了传送差分信号而并列配置的两根绝缘电线(信号线)10;以及以与两根绝缘电线10双方接触的方式配置的排扰线20。而且,屏蔽缆线1具备缠绕于绝缘电线10及排扰线20的周围的屏蔽带30。
(绝缘电线)
绝缘电线10具有:信号线导体11;以及形成于信号线导体11的周围的实心绝缘层12。
信号线导体11例如由七根信号线线材绞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绞合线构成。由此,相比信号线导体11由单线构成的情况,能够提高耐弯曲性能,另外,能够使表面积增加进而减轻高频信号的传送带来的趋肤效应的影响。
作为实心绝缘层12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或者聚四氟乙烯(PTFE)等氟系树脂。
此外,因为泡沫绝缘层易于被排扰线20压瘪而变形,所以,作为绝缘电线10的绝缘层,优选采用难以变形的实心绝缘层。
(排扰线)
排扰线20优选多根(例如,七根)地线线材绞合在一起而形成。由此,能够使排扰线20与绝缘电线10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能够防止排扰线20偏离预定的位置。
(屏蔽带)
屏蔽带30为了电屏蔽绝缘电线10及排扰线20而卷绕于它们的周围。也就是,绝缘电线10及排扰线20被作为屏蔽用导体的屏蔽带30包围。
屏蔽带30为了作为屏蔽用导体发挥功能而具有金属层地构成。具体而言,屏蔽带30例如使用形成金属层的铜轧制箔而构成。使用铜轧制箔是因为铜是电导度及延展性高的金属。但是,金属层不一定限定于铜轧制箔,也可以由铝、镍、铜等金属材料或含有它们的合金材料形成。另外,也不一定必须为单层,也可以层叠多个金属材料而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带30仅使用铜轧制箔来构成。也就是,本实施方式的屏蔽带30仅由金属层构成。
在此,对屏蔽带30的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2(a)~图2(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屏蔽带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如图2(a)所示,屏蔽带30例如使用由铜轧制箔构成的带状体31而构成。而且,如图2(b)及图2(c)所示,屏蔽带30将该带状体31在带宽方向上对折而构成。
“在带宽方向上对折”是指以折痕部32位于带状体31的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的方式、即以折痕部32在带状体31的长度方向(与带宽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使带状体31成为折弯成两个的状态。
因此,在将带状体31在带宽方向上对折后,如图2(c)所示,对折的折痕部32位于沿该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端缘中的一侧,带状体端缘33位于另一侧。此外,带状体端缘33既可以由对折前的带状体31的端缘形成,也可以在对折后通过切割铜轧制箔来形成。
从而,对于将由铜轧制箔构成的带状体31在带宽方向上对折而构成的屏蔽带30,优选将通过该对折而对置的面彼此粘接。此外,对于面彼此的粘接方法,不特别地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进行。
另外,以上这样构成的屏蔽带30在绝缘电线10及排扰线20的周围呈螺旋状叠绕,从而构成屏蔽缆线1。
“呈螺旋状叠绕”是指以由带状体31构成的屏蔽带30彼此具有相互重合的部分的方式,螺旋状卷绕该屏蔽带30的状态。
在此,对卷绕了屏蔽带30的状态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屏蔽带的卷绕形式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例所示,屏蔽带30具有构成该屏蔽带30的带状体31彼此重叠的重叠部分34,而且以在该重叠部分34对折的折痕部32位于外周侧的方式卷绕于绝缘电线10及排扰线20的周围。因此,在重叠部分34,形成带状体31的铜轧制箔(即金属层)重合成四重。这样,只要在重叠部分34金属层彼此重合,则确保了相互间的导通,因此,能够使发生频带空段的频带向高频率侧偏移。
此外,对于叠绕屏蔽带30时的卷绕间距、重叠部分34的宽度方向尺寸、屏蔽带30本身的宽度方向尺寸、构成屏蔽带30的带状体31的厚度(铜轧制箔的厚度)等,不特别地限定,只要考虑屏蔽缆线1的缆线长度、缆线直径、可挠性(柔软性)等后适当地进行设定即可。
(2)屏蔽缆线的制造方法
上述构成的屏蔽缆线1按照以下所述的顺序进行制造。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屏蔽缆线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例的说明图。
在制造屏蔽缆线1时,作为屏蔽带30,准备由铜轧制箔构成的带状体31在带宽方向上对折而成的部件。如上所述,若将带状体31对折来构成屏蔽带30,则相比没有折痕部32的情况(单层结构的情况),实现了强度的提高。另外,只要将带状体31对折即可,因此,与仅折回带宽方向的一部分的情况不同,即使在带状体31由薄的铜轧制箔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构成。此外,对于将带状体31对折的方法,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
之后,并列配置两根绝缘电线10,而且以与它们双方接触的方式配置排扰线20,在该状态下,在它们的周围呈螺旋状叠绕屏蔽带30。此时,屏蔽带30的卷绕以如下方式进行,即,向该屏蔽带30的对折的折痕部32侧施加张力(参照图中箭头),而且该折痕部32位于构成屏蔽带30的带状体31彼此重合的重合部分34的外周侧。也就是,不是向屏蔽带30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两端缘中的带状体端缘33所处的一侧施加张力,而是向对折的折痕部32所处的一侧施加张力,同时进行屏蔽带30的卷绕。
带状体端缘33有时由于形成该端缘时的切割处理等的影响而存在微小裂纹。因此,若向带状体端缘33侧施加张力,则存在因该张力而从微小裂纹产生龟裂,进而屏蔽带30破损的可能性。与之相对,在向对折的折痕部32侧施加张力的情况下,则不存在从微小裂纹产生龟裂的可能性,而且实现了折痕部32的强度的提高,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屏蔽带30的卷绕。
(3)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所示的一个或多个效果。
(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具有铜轧制箔(金属层)的带状体31构成屏蔽带30。因此,在将屏蔽带30呈螺旋状叠绕于绝缘电线10及排扰线20的周围时,能够使金属层彼此重合,能够使发生频带空段的频带向高频率侧偏移。
(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带状体31对折而构成了屏蔽带30。因此,相比没有折痕部32的情况(单层结构的情况),实现了屏蔽带30的强度的提高。而且,只要将带状体31对折即可,因此,与仅折回带宽方向的一部分的情况不同,即使在例如带状体31由薄的铜轧制箔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构成屏蔽带30。
(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折的折痕部32位于重叠部分34的外周侧,因此,不是主要对带状体端缘33侧施加张力,而是对折痕部32侧施加张力同时卷绕屏蔽带30。而且,在重叠部分34,形成带状体31的铜轧制箔(即金属层)为四重,因此,在屏蔽带30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金属层都为二重的状态(即,将带状体对折而构成的状态)下卷绕屏蔽带30。因此,在卷绕屏蔽带30时,不会如例如向带状体端缘33侧施加张力的情况那样,由于该张力而该屏蔽带30破损,另外,相比没有折痕部32的情况(单层结构的情况)、仅折回一部分的情况等,实现了强度的提高,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屏蔽带30的卷绕。
(d)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屏蔽带30的带状体31仅由铜轧制箔(金属层)构成。因此,不论将带状体31对折,还是使带状体31彼此重合,都能够可靠地确保导通,能够使发生频带空段的频带如后述地偏移至例如25GHz以上。
(e)另外,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地,在将通过屏蔽带30的对折而对置的面彼此粘接的情况下,面彼此不会偏离,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屏蔽带30的卷绕。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主要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省略说明。
(4)屏蔽带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带30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
图5(a)~图5(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屏蔽带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的屏蔽带30为了作为屏蔽用导体发挥功能而具有金属层地构成,但是,并非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仅由金属层构成,而是使用图5(a)所示的层叠体35而构成。层叠体35层叠金属层35a和绝缘层35b而构成带状体。
金属层35a例如由铜轧制箔形成,且将该铜轧制箔粘贴于绝缘层35b。但是,金属层35a不一定限于铜轧制箔,也可以由铝、镍、铜等金属材料或含有它们的合金材料形成。另外,无需一定粘贴箔状部件,也可以由蒸镀层、镀敷层等形成。另外,无需一定为单层,也可以层叠多个金属材料。
绝缘层35b例如以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的薄膜状树脂材料为基材而形成。
如图5(b)及图5(c)所示,这种层叠体35的带状体在带宽方向上对折而构成屏蔽带30。此时,层叠体35的带状体以绝缘层35b位于内侧的方式对折。由此,在将层叠体35的带状体对折后,如图5(c)所示,金属层35a露出于表面。
当将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屏蔽带30呈螺旋状在绝缘电线10及排扰线20的周围叠绕时,在该叠绕的重合部分34,层叠体(带状体)35以金属层35a彼此相互接触的方式重合,而且以金属层35a将绝缘层35b夹在中间而形成四重的方式重合。
(5)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具有以下所示的效果。
(f)在本实施方式中,层叠体(带状体)35除了具有金属层35a,还具有绝缘层35b,因此,能够实现使用该层叠体(带状体)35来构成的屏蔽带30的强度的提高,能够良好地进行屏蔽带30的卷绕。而且,绝缘层35b位于对折的内侧,因此,金属层35a位于对折的外侧(表面侧),在将屏蔽带30呈螺旋状叠绕后的情况下,金属层35a彼此重合。因此,无论将带状体31对折,还是使带状体31彼此重合,都能够可靠地确保导通,能够使发生频带空段的频带如后述地偏移至例如20GHz以上。
【实施例】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的内容。
(实施例1)
首先,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中,将厚度0.005~0.008mm的铜轧制箔在带宽方向上对折,从而形成宽度方向尺寸为5~10mm的屏蔽带。也就是,形成由100%金属构成的屏蔽带。这样,确认到,通过将铜轧制箔对折而形成屏蔽带,不会有损带本身的柔软性(可挠性),且实现了强度的提高,而且,相比仅折回带宽方向的一部分的情况,能够容易地形成。
然后,在具有排扰线的双轴缆线(即,第一实施方式的两根绝缘电线10及排扰线20)的周围呈螺旋状地叠绕所形成的屏蔽带,从而构成LVDS缆线。此时,确认到,通过以向对折的折痕部侧施加张力同时该折痕部侧位于重叠部分的外周侧的方式进行卷绕,能够良好地进行屏蔽带的卷绕。
这样构成的LVDS缆线中,在缆线的整个长度由100%金属构成的屏蔽带彼此重合,而且屏蔽带与排扰线接触。确认到,通过这种结构,使发生频带空段的频带偏移至25GHz以上。也就是,确认到,能够得到在直至25GHz的高频带不会产生频带空段的LVDS缆线。
(实施例2)
接下来,对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对应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2中,在厚度0.002~0.005mm的薄膜状PET材料的一面形成厚度0.001~0.008mm的铜薄膜,从而形成带状层叠体,将该带状层叠体在带宽方向上对折,形成宽度方向尺寸为5~10mm的屏蔽带。此时,以薄膜状PET材料位于内侧的方式将带状层叠体对折,从而形成整个表面由铜薄膜构成的屏蔽带。这样,确认到,通过使用含有薄膜状PET材料的带状层叠体来形成屏蔽带,相比由100%金属构成的情况,能够提高拉伸强度等强度。另外,确认到,通过将带状层叠体对折来形成屏蔽带,不会有损带本身的柔软性(可挠性),且实现了强度的提高,而且,相比仅折回带宽方向的一部分的情况,能够容易地形成。
并且,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在具有排扰线的双轴缆线的周围呈螺旋状地叠绕所形成的屏蔽带,从而构成LVDS缆线。此时,确认到,通过以向对折的折痕部侧施加张力,且该折痕部侧位于重叠部分的外周侧的方式进行卷绕,能够良好地进行屏蔽带的卷绕。
这样构成的LVDS缆线中,在缆线的整个长度,露出到表面的铜薄膜彼此重合,而且铜薄膜与排扰线接触。确认到,通过这种结构,使发生频带空段的频带偏移至20GHz以上。也就是,确认到,能够得到在直至20GHz的高频带不会产生频带空段的LVDS缆线。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形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形式进行附记。
[附记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形式,提供一种屏蔽缆线,其具备:多根电线;以及
屏蔽带,其呈螺旋状叠绕于上述多根电线的周围,上述屏蔽带将具有金属层的带状体在带宽方向上对折而构成,上述屏蔽带以上述对折的折痕部位于上述带状体彼此重叠的重叠部分的外周侧,而且在上述重叠部分上述金属层为四重的方式叠绕。
[附记2]
根据附记1的屏蔽缆线,优选的是,上述带状体仅由上述金属层构成。
[附记3]
根据附记1的屏蔽缆线,优选的是,上述带状体构成为,由上述金属层与绝缘层的层叠体构成,而且上述绝缘层位于上述对折的内侧。
[附记4]
根据附记1~3中任一个屏蔽缆线,优选的是,上述屏蔽带的通过上述对折而对置的面彼此粘接。
[附记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式,提供一种屏蔽线缆的制造方法,其为在多根电线的周围呈螺旋状叠绕屏蔽带而成的屏蔽缆线的制造方法,作为上述屏蔽带,准备具有金属层的带状体在带宽方向上对折而构成的部件,以向上述屏蔽带的上述对折的折痕侧的端缘侧施加张力,且上述对折的折痕侧的端缘位于上述带状体彼此重叠的重叠部分的外周侧的方式,将上述屏蔽带呈螺旋状叠绕于上述多根电线的周围。
[附记6]
根据附记5记载的屏蔽缆线的制造方法,优选的是,上述带状体仅由上述金属层构成。
[附记7]
根据附记5记载的屏蔽缆线的制造方法,优选的是,上述带状体构成为,由上述金属层与绝缘层的层叠体构成,而且上述绝缘层位于上述对折的内侧。

Claims (4)

1.一种屏蔽缆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根电线;以及
屏蔽带,其呈螺旋状叠绕于上述多根电线的周围,
上述屏蔽带将具有金属层的带状体在带宽方向上对折而构成,
上述屏蔽带以上述对折的折痕部位于上述带状体彼此重叠的重叠部分的外周侧,而且在上述重叠部分上述金属层为四重的方式叠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缆线,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状体仅由上述金属层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缆线,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状体构成为,由上述金属层与绝缘层的层叠体构成,而且上述绝缘层位于上述对折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屏蔽缆线,其特征在于,
上述屏蔽带的通过上述对折而对置的面彼此粘接。
CN201621089628.4U 2015-10-26 2016-09-28 屏蔽缆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590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0104A JP6575296B2 (ja) 2015-10-26 2015-10-26 シールドケーブルおよびシールド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15-210104 2015-10-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59013U true CN206059013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66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8962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59013U (zh) 2015-10-26 2016-09-28 屏蔽缆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75296B2 (zh)
CN (1) CN2060590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2501A (zh) * 2019-01-21 2019-05-10 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高频数据传输线
WO2022127329A1 (zh) * 2020-12-18 2022-06-23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扁带式导电线体及扁带式线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87537B1 (ko) * 2019-01-18 2020-12-07 서두옥 케이블 피복장치
JP7409817B2 (ja) * 2019-10-03 2024-01-09 デュポン帝人アドバンスドペーパー株式会社 高周波用同軸ケーブ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580Y2 (ja) * 1977-11-01 1984-05-2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シ−ルド電線
JPS60192318U (ja) * 1984-05-31 1985-1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シ−ルドケ−ブルの構造
JP2011222262A (ja) * 2010-04-08 2011-11-0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JP5346913B2 (ja) * 2010-12-21 2013-11-20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差動信号用ケーブル
JP5742789B2 (ja) * 2012-06-12 2015-07-0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2501A (zh) * 2019-01-21 2019-05-10 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高频数据传输线
WO2022127329A1 (zh) * 2020-12-18 2022-06-23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扁带式导电线体及扁带式线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84530A (ja) 2017-05-18
JP6575296B2 (ja) 2019-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4506B2 (en)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s
US9129724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
CN206059013U (zh) 屏蔽缆线
JP5868315B2 (ja) 遮蔽された電気ケーブル及び作製方法
US20110247856A1 (en) Shielded cable
US10147522B2 (en)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s
JP5900275B2 (ja) 多対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
US20150206625A1 (en) Coaxial Cable
JP2015185323A (ja) プローブ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ハーネス
CN205900134U (zh) 扁平线缆及带连接器的扁平线缆
JP2009032509A (ja) 漏洩同軸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漏洩同軸ケーブル
JP6937208B2 (ja) 同軸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6937207B2 (ja) 同軸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2017228449A (ja) 同軸ケーブル、多芯ケーブル及び同軸ケーブルの接続部
CN202839056U (zh) 多芯电缆组件
JP2012151049A (ja) 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34742B2 (ja) 二芯平行ケーブル
JP7394814B2 (ja) 通信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73075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2021028897A (ja) 屈曲性に優れる細径同軸ケーブル
JP6937209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2007179957A (ja) 同軸ケーブル
JPH098076A (ja) ボンディングワイヤ
JP2021125327A (ja) 端末加工性のよい同軸ケーブル
JP2017062950A (ja) 同軸ケーブ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