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8127U - 一种燃气灶阀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灶阀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8127U
CN205938127U CN201620848051.4U CN201620848051U CN205938127U CN 205938127 U CN205938127 U CN 205938127U CN 201620848051 U CN201620848051 U CN 201620848051U CN 205938127 U CN205938127 U CN 205938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valve
rod
housing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480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斌
茅忠群
诸永定
蔡国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480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8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8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812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灶阀体,包括外壳、阀杆和外壳内的电磁阀,阀杆自上而下地穿入到外壳内,阀杆的下方设置有连轴杆,外壳内设置有与连轴杆同步转动的凸轮轴,凸轮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轮;外壳内调节通路包括环绕凸轮轴外周形成的中心流量调节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分流量调节通道,中心流量调节通道呈中空并与进气通路连通、出气通路连通;分流量调节通道内设置有中空的流量调节杆,分流量调节通道和中心流量调节通道连通的部位形成喇叭口,喇叭口向远离中心流量调节通道的方向逐渐增大,流量调节杆的端部抵接在喇叭口靠近中心流量调节通道的位置,流量调节杆的端部形成有延伸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内的调节杆头部,调节杆头部能与凸轮抵接。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灶阀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体,尤其是一种燃气灶阀体。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庭灶具,燃气灶主要是以液化可燃气为燃料进行燃烧的灶具。为了便于调节燃气的进气量以符合烹饪食材、烹饪的不同时间段等对火力大小的需求,通常采用流量调节阀来实现。
现有的常用的流量调节阀,多为普通的柱塞阀,一般包括阀体和阀芯,阀芯上设有出气口,而阀体内设有出气孔,阀芯转动过程中,出气口会对准出气孔,进而实现出气,出气口和出气孔的重叠面积不同,导致出气量的差异。如申请号为201511030969.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燃气旋塞阀,包括阀体、阀芯、阀杆,阀体内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阀体内部设有配气腔,配气腔设置在进气孔的气路上,将进气孔分为内外两段,内段的进气孔与配气腔壁交汇形成配气口,配气腔的内部设有配气轮,配气轮上设有与配气口对应布置的配气孔,配气轮的背面紧贴具有配气口的配气腔壁,阀杆穿过配气轮,阀杆转动同时带动配气轮转动。
但是上述的这种流量调节阀,无法实现线性调节,可调范围很小,大部分是无效的调节阶段,可以参见图14的流量曲线0所示,火力调节不够精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火力控制精准度的燃气灶阀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灶阀体,包括外壳、阀杆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电磁阀,所述阀杆自上而下地穿入到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形成有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阀杆同步转动的连轴杆,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连轴杆同步转动的凸轮轴,所述凸轮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轮;所述外壳内形成有调节通路,所述调节通路包括环绕所述凸轮轴外周形成的中心流量调节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分流量调节通道,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呈中空并与所述进气通路连通,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通过所述分流量调节通道与所述出气通路连通;所述分流量调节通道内设置有中空的流量调节杆,所述分流量调节通道和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连通的部位形成喇叭口,所述喇叭口向远离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的 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流量调节杆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喇叭口靠近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的位置,所述流量调节杆的端部形成有延伸到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内的调节杆头部,所述调节杆头部能与所述凸轮轴上的凸轮抵接。
优选的,所述凸轮的表面为平滑的曲面,或者所述凸轮的表面具有多个起伏的凸面,由此可以实现平滑的流量调节,或者分段的流量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出气通路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壳第一端的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进气通路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壳相对的第二端的进气管。
为调节第一出气管的燃气量,所述凸轮包括第一凸轮,所述分流量调节通道包括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所述流量调节杆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内的第一流量调节杆,所述喇叭口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连通部位的第一喇叭口;所述第一流量调节杆上开设有径向贯穿第一流量调节杆的第一出气通孔,所述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气管之间通过出气中转通道连通。
为调节第二出气管的燃气量,所述凸轮还包括第二凸轮,所述分流量调节通道还包括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所述流量调节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内的第二流量调节杆,所述喇叭口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连通部位的第二喇叭口;所述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和所述第二出气管连通。
为便于设置电磁阀,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下方的第二壳体,所述进气管延伸到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调节通路、出气通路均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端开口并向第二端延伸而形成有电磁阀安装孔,所述电磁阀从所述电磁阀安装孔的开口处***并定位在电磁阀安装孔内。
优选的,所述进气通路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管在第二壳体内的末端连通到所述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向上延伸直至到第二壳体的顶面形成进气通道出口,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连通。
为可控的实现调节通路和进气通路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之间设置有进气中转通路,所述进气中转通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面与进气通道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进气中转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与所述电磁阀安装孔末端相邻的位置处的第二进气中转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三进气中转通道;所述第一进气中转通道贯穿第一壳体的底面、并且向上延伸到所述电磁阀安装孔,所述第二进气中转通道也贯穿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面,所述电磁阀安装孔的末端和第二进气中转通道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第一进气中转通道和第二进气中转通道通过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电磁阀安装孔内的部分上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随着电磁阀的端部运动封闭或打开所述通气孔;所述第三进气中转通道的位置与所述第二进气中转通道相应,并且所述第三进气中转通道贯穿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面,所述第三进气中转通道向下倾斜延伸直至与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 连通。
为便于实现电磁阀的吸合,所述连轴杆的侧壁上形成有径向内凹的凹槽,所述凹槽周向上的其中一个侧壁呈弧形,所述凸轮轴内设置有保持所述连轴杆具有向上移动复位趋势的复位弹簧,所述阀杆和电磁阀之间通过电磁阀顶杆而使得电磁阀吸合或断开,所述电磁阀顶杆包括竖直的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的顶杆主体、设置在所述顶杆主体上的拨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杆主体上的顶杆,所述拨杆和顶杆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所述拨杆的末端形成有拨杆头,所述拨杆头能在所述连轴杆下压后卡入到所述凹槽内,所述顶杆的末端形成有顶杆头,所述顶杆头与所述电磁阀的端部相对、并且在所述顶杆主体转动时能顶动所述电磁阀的端部、或者远离所述电磁阀的端部,从而使得所述电磁阀吸合或断开。
为避免电磁阀顶杆在竖直方向上动作而无法正常工作,所述拨杆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面贴合。
为便于对阀杆定位,所述第一壳体上方还设置有阀杆套,所述阀杆套的顶面中心开设有供所述阀杆穿过的定位孔,并且所述定位孔的内径与所述阀杆的外径适配。
为方便地实现阀杆和连轴杆的同步转动,所述阀杆的底部设有凸条,所述连轴杆的顶部下凹形成有与所述凸条匹配的卡槽,所述凸条***到所述卡槽内,所述凸条和卡槽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为避免儿童误操作,所述阀杆套的底面开口并且其内呈中空,所述阀杆套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阀杆套的轴向平行,所述限位槽用于与所述凸条配合;所述限位槽的一侧延伸到阀杆套的底部、另一侧则与阀杆套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供所述凸条的上述端部通过的缺口,从所述缺口的上端沿着阀杆套的内侧壁周向地向远离限位槽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有引导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与阀杆同步转动的凸轮轴,通过凸轮轴上的凸轮顶动流量调节通道中的流量调节杆,使流量调节杆的直线移动来实现调节通路和出气通路之间的流体通道的大小从而调节流量,可以实现无级调节,并使得调节行程的有效行程最多可达到32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的第二壳体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的阀杆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的凸轮轴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隐藏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的阀杆下压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的阀杆下压并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的第一出气管的轴线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的阀杆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第一通道的轴线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的第二出气管的轴线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的阀杆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第二通道的轴线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阀体和现有技术阀体的流量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燃气灶阀体,包括外壳1、阀杆2、电磁阀3、第一燃气转接头4和第二燃气转接头5。
外壳1包括互相固定的位于上方的第一壳体1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可以通过螺栓紧固。第一壳体11上的第一端开口并向第二端延伸而形成有电磁阀安装孔111,电磁阀安装孔111呈水平,电磁阀3从电磁阀安装孔111的开口处***并定位在电磁阀安装孔111内,电磁阀3与第一壳体11之间可通过螺栓固定。
阀杆2自上而下地穿入到第一壳体11内,其底端与连轴杆6连接,连轴杆6同样的,也在竖直方向上延伸,阀杆2带动连轴杆6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阀杆2的底部设有凸条21、而连轴杆6的顶部下凹形成有与凸条21匹配的卡槽61,凸条21***到卡槽61内,由此实现阀杆2和连轴杆6的同步转动。优选的,凸条21和卡槽61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连轴杆6位于卡槽61下方的侧壁上形成有径向内凹的凹槽62,凹槽62周向上的其中一个侧壁呈弧形,参见图7。
为了使得阀杆2相对第一壳体11定位,还设置有阀杆套7,阀杆套7的顶面中心开设有供阀杆2穿过的定位孔71,并且定位孔71的内径与阀杆2的外径适配,从而避免了阀杆2相对第一壳体2倾倒或者在水平面上移动。阀杆套7的底面开口并且其内呈中空。
参见图5,为避免儿童操作导致安全隐患,阀杆套7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72,限位槽72的延伸方向与阀杆套7的轴向平行。限位槽72用于与凸条21配合,初始状态时,凸条21的一个端部卡在限位槽72内,由此使得阀杆2无法转动,即实现童锁的作用。限位槽72的一侧延伸到阀杆套7的底部,另一侧则与阀杆套7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供凸条21的上述端部通过的缺口73,从该缺口73的上端沿着阀杆套7的内侧壁周向地向远离限位槽72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有引导面74,从而可以 引导凸条21沿着引导面74通过缺口73后滑入到限位槽72内并再次锁定。
阀杆2和电磁阀3之间通过电磁阀顶杆8而使得电磁阀3吸合或断开。电磁阀顶杆8包括柱状的顶杆主体81、设置在顶杆主体81上的拨杆82、以及设置在顶杆主体81上的顶杆83。顶杆主体81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1内,而其余部分位于第二壳体12内,顶杆主体81与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转动连接。拨杆82和顶杆83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并且拨杆82与第二壳体12的顶面贴合,从而可以限定顶杆主体81相对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避免顶杆主体81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移动。拨杆82具有一定的弹性,其末端形成有拨杆头821,优选的,拨杆头821可以呈U型,U型的底面水平地卡入到凹槽62内,并且拨杆头821的一个侧面与凹槽62的呈弧形的侧壁抵接。顶杆83的末端形成有顶杆头831,朝向电磁阀3的末端。当阀杆2带动连轴杆6转动时,凹槽62随之旋转,与拨杆头821挤压,同时使得拨杆82形变;当旋转一定角度后,拨杆头821离开凹槽62,抵接在连轴杆6除凹槽62外的其他外侧壁部分上,同时顶杆头831由于顶杆主体81的旋转而朝向电磁阀3的端部移动,并且由于此时拨杆头821位于凹槽62外,而使得顶杆头831能顶动电磁阀3端部的吸合面接触吸合。而阀杆2反向旋转时,当拨杆头821重新回到凹槽62内,则顶杆头831反向移动,对于电磁阀3施加的力消失,电磁阀3断开。。
连轴杆6的下方设置有凸轮轴9,连轴杆6的底部穿入到凸轮轴9内,可相对凸轮轴9在竖直方向上直线运动,而又能带动凸轮轴9同步转动(如通过轴向延伸的键槽配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任何其他现有技术)。凸轮轴9内还穿设有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的顶端与连轴杆6的底部抵接,复位弹簧10的底端则与第二壳体12的底面抵接,初始状态时,复位弹簧10可以处于自然状态或轻微压缩。
凸轮轴9的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轮,在本实施例中,凸轮具有两个,第一凸轮91和第二凸轮92,并且第一凸轮91和第二凸轮9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一定的角度差,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间隔(第一凸轮91位于第二凸轮92的下方),参见图6。凸轮轴9用于使得外壳1内的燃气通路打开、关闭、以及控制燃气通路打开的程度。
参见图2~图4,燃气通路包括有进气通路、调节通路和出气通路,其中,出气通路形成在第二壳体12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11的第一端相应),进气通路形成在第二壳体12的第二端(与第一壳体11的第二端相应),调节通路形成在第二壳体12内,将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连通。
进气通路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第二端的进气管101,进气管101从第二壳体12外水平地延伸到第二壳体12内一定距离,进气管101在第二壳体12内的末端连通到一进气通道102,进气通道102向上延伸直至到第二壳体12的顶面形成进气通道出口1021,参见图7。
出气通路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第一端的第一出气管201和第二出气管202,上述的第一燃气转接头4***到第一出气管201内,第二燃气转接头5则***到第二出气管202内。
调节通路包括环绕在凸轮轴9外周形成的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呈中空。
为了使得从进气通路进入的燃气可控地(由电磁阀3控制)进入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还设置有进气中转通路,为了使得出气通路和调节通路连通,还设置有出气中转通路。
进气中转通路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底面与进气通道出口1021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进气中转通道401,第一进气中转通道401贯穿第一壳体11的底面,并且向上延伸到电磁阀安装孔111,第一进气中转通道401与电磁阀安装孔111连通;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11内与电磁阀安装孔111末端相邻的位置处的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同样地,也贯穿第一壳体11的底面,电磁阀安装孔111的末端和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之间通过隔板112隔开,隔板112上开设有通气孔113,第一进气中转通道401和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通过通气孔113连通。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1可具有弯折的部分,其整体的形状与电磁阀顶杆8适配,以便于设置电磁阀顶杆8的拨杆82和顶杆83。电磁阀3的末端穿过通气孔113,顶杆83的顶杆头831在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内与电磁阀3的末端、通气孔113相对。电磁阀3位于电磁阀安装孔111内的部分上设置有堵头31,堵头31与通气孔113抵接,以便于在电磁阀3未吸合时封闭通气孔113,而在末端受到顶杆头831顶动时,堵头31随着电磁阀3末端的移动而与通孔113分开,从而使得第一进气中转通道401和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连通。
进气中转通路还包括在第二壳体12上、与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相应的位置开设的第三进气中转通道403,第三进气中转通道403贯穿第二壳体12的顶面,第三进气中转通道403向下倾斜延伸直至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连通。
调节通路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12内的至少一个分流量调节通道,在本实施例中,与凸轮相应的,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和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由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无法确保同时直接与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和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连通,因此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与第一出气管201呈垂直,两者之间通过出气中转通道501连通,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与第二出气管202内同轴,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将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与第二出气管202连通。
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内设置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的外端部设置有端盖3021,第一流量调节杆304内设置有第一弹簧3041,第一弹簧3041的一端抵接在第一流量调节杆304内,另一端则与端盖3021抵接,第一流量调节杆304上开设有径向贯穿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第一出气通孔3042,第一出气通孔3042与出 气中转通道501相对。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连通的部位形成第一喇叭口3022,第一喇叭口3022向远离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端部抵接在第一喇叭口3022靠近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位置,由此将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和出气中转通道501隔开。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端部延伸形成有第一调节杆头部3043,第一调节杆头部3043***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内,可以与第一凸轮91抵接。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水平位置与第一凸轮91相应,当第一凸轮91随凸轮轴9旋转时,可通过第一调节杆头部3043顶动第一流量调节杆304,从而使得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端部逐渐离开第一喇叭口3022靠近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位置。由此,燃气可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通过第一流量调节杆304和第一喇叭口3022之间的间隔后,部分由第一流量调节杆304上的第一出气通孔3042通过而进入出气中转通道501、部分直接进入出气中转通道501,而后从第一出气管201流出。
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内设置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第二流量调节杆305内设置有第二弹簧3051,第二弹簧3051的一端抵接在第二流量调节杆305内,另一端则与第二燃气转接头5的内端部抵接。第二流量调节杆305上开设有径向贯穿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的第二出气通孔3052。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连通的部位形成第二喇叭口3031,第二喇叭口3031向远离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的端部抵接在第二喇叭口3031靠近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位置,由此将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和第二出气管202隔开。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的端部延伸形成有第二调节杆头部3053,第二调节杆头部3053***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内,可以与第二凸轮92抵接。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的水平位置与第二凸轮92相应,当第二凸轮92随凸轮轴9旋转时,可通过第二调节杆头部3053顶动第二流量调节杆305,从而使得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的端部逐渐离开第二喇叭口3031靠近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位置,由此,燃气可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通过第二流量调节杆305和第二喇叭口3031之间的间隙后,通过第二出气通孔3052进入第二流量调节杆305内,经由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进入第二出气管202后流出。
参见图10和图12,凸轮的表面可以为平滑的曲面,或者具有多个起伏的凸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轮91为平滑的曲面,由此其调节流量时的曲线可以参见图14中的流量曲线1所示;第二凸轮92具有多个起伏的凸面921,由此其调节流量时的曲线可以参见图14中的流量曲线2所示,具有丰富的变化,满足多种流量调节变化的需求。
第二壳体12的顶面环绕进气通路、进气中转通路、出气中转通道501的开口处周围设置有嵌槽121,嵌槽121内设置有相应形状的密封圈12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将密封圈122压紧,以避免燃气从外壳1内漏出。
使用时:
1)首先,将阀杆2下压一定距离,使得凸条21的端部不再卡接在限位槽72内,同 时使得连轴杆6随之向下移动,复位弹簧10压缩,复位弹簧10压缩的距离与连轴杆6上的凹槽和电磁阀顶杆8的拨杆82的拨杆头821的高度差大致相同,电磁阀顶杆8的拨杆头821可以抵接在连轴杆6的凹槽62内,参见图8;
2)然后,将阀杆2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9所示的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带动顶杆主体81转动,顶杆83的顶杆头831随机朝向电磁阀3的末端移动,在旋转90度之前,拨杆头821即旋转出凹槽62,顶杆头831顶动电磁阀3的末端使得电磁阀3吸合,且堵头31离开通气孔113,进气通路和进气中转通路连通,燃气可进入到调节通路内;
3)最后,阀杆2继续旋转,凸轮转动到使得流量调节杆逐渐朝远离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移动。参见图10和图11,凸轮轴9上的第一凸轮91转动到与第一流量调节杆304抵接,并在继续转动后顶动第一流量调节杆304使得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端部逐渐离开第一喇叭口3022靠近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位置,由此,燃气可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通过第一流量调节杆304和第一喇叭口3022之间的间隔后,部分由第一流量调节杆304上的第一出气通孔3042通过而进入出气中转通道501、部分直接进入出气中转通道501,而后从第一出气管201流出。参见图12和图13,凸轮轴9上的第二凸轮92转动到与第二流量调节杆305抵接,并在继续转动后顶动第二流量调节杆305使得第二流量调节杆305的端部逐渐离开第二喇叭口3031靠近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位置,由此,燃气可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通过第二流量调节杆305和第二喇叭口3031之间的间隙后,通过第二出气通孔3052进入第二流量调节杆305内,经由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进入第二出气管202后流出。

Claims (13)

1.一种燃气灶阀体,包括外壳(1)、阀杆(2)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电磁阀(3),所述阀杆(2)自上而下地穿入到所述外壳(1)内,所述外壳(1)上形成有进气通路和出气通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杆(2)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阀杆(2)同步转动的连轴杆(6),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与所述连轴杆(6)同步转动的凸轮轴(9),所述凸轮轴(9)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轮;
所述外壳(1)内形成有调节通路,所述调节通路包括环绕所述凸轮轴(9)外周形成的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以及至少一个分流量调节通道,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呈中空并与所述进气通路连通,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通过所述分流量调节通道与所述出气通路连通;
所述分流量调节通道内设置有中空的流量调节杆,所述分流量调节通道和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连通的部位形成喇叭口,所述喇叭口向远离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流量调节杆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喇叭口靠近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的位置,所述流量调节杆的端部形成有延伸到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内的调节杆头部,所述调节杆头部能与所述凸轮轴(9)上的凸轮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表面为平滑的曲面,或者所述凸轮的表面具有多个起伏的凸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路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壳(1)第一端的第一出气管(201)和第二出气管(202),所述进气通路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壳(1)相对的第二端的进气管(10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包括第一凸轮(91),所述分流量调节通道包括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所述流量调节杆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内的第一流量调节杆(304),所述喇叭口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连通部位的第一喇叭口(3022);所述第一流量调节杆(304)上开设有径向贯穿第一流量调节杆(304)的第一出气通孔(3042),所述第一分流量调节通道(302)和所述第一出气管(201)之间通过出气中转通道(501)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还包括第二凸轮(92),所述分流量调节通道还包括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所述流量调节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内的第二流量调节杆(305),所述喇叭口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与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连通部位的第二喇叭口(3031);所述第二分流量调节通道(303)和所述第二出气管(202)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下方的第二壳体(12),所述进气管(101)延伸到所述第二 壳体(12)内,所述调节通路、出气通路均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12)内,所述第一壳体(11)上的第一端开口并向第二端延伸而形成有电磁阀安装孔(111),所述电磁阀(3)从所述电磁阀安装孔(111)的开口处***并定位在电磁阀安装孔(111)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路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12)内的进气通道(102),所述进气管(101)在第二壳体(12)内的末端连通到所述进气通道(102),所述进气通道(102)向上延伸直至到第二壳体(12)的顶面形成进气通道出口(1021),所述进气通道(102)与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102)与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之间设置有进气中转通路,所述进气中转通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底面与进气通道出口(1041)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进气中转通道(40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与所述电磁阀安装孔(111)末端相邻的位置处的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的第三进气中转通道(403);所述第一进气中转通道(401)贯穿第一壳体(11)的底面、并且向上延伸到所述电磁阀安装孔(111),所述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也贯穿所述第一壳体(11)的底面,所述电磁阀安装孔(111)的末端和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之间通过隔板(112)隔开,所述隔板(112)上开设有通气孔(113),所述第一进气中转通道(401)和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通过所述通气孔(113)连通;所述电磁阀(3)位于所述电磁阀安装孔(111)内的部分上设置有堵头(31),所述堵头(31)随着电磁阀(3)的端部运动封闭或打开所述通气孔(113);所述第三进气中转通道(403)的位置与所述第二进气中转通道(402)相应,并且所述第三进气中转通道(403)贯穿所述第二壳体(12)的顶面,所述第三进气中转通道(403)向下倾斜延伸直至与所述中心流量调节通道(301)连通。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轴杆(6)的侧壁上形成有径向内凹的凹槽(62),所述凹槽(62)周向上的其中一个侧壁呈弧形,所述凸轮轴(9)内设置有保持所述连轴杆(6)具有向上移动复位趋势的复位弹簧(10),所述阀杆(2)和电磁阀(3)之间通过电磁阀顶杆(8)而使得电磁阀(3)吸合或断开,所述电磁阀顶杆(8)包括竖直的与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转动连接的顶杆主体(81)、设置在所述顶杆主体(81)上的拨杆(82)、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杆主体(81)上的顶杆(83),所述拨杆(82)和顶杆(83)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所述拨杆(82)的末端形成有拨杆头(821),所述拨杆头(821)能在所述连轴杆(6)下压后卡入到所述凹槽(62)内,所述顶杆(83)的末端形成有顶杆头(831),所述顶杆头(831)与所述电磁阀(3)的端部相对、并且在所述顶杆主体(81)转动时能朝向或者远离所述电磁阀(3)的端部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电磁阀(3)吸合或断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82)与所述第二壳体(12)的顶面贴合。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方还设置 有阀杆套(7),所述阀杆套(7)的顶面中心开设有供所述阀杆(2)穿过的定位孔(71),并且所述定位孔(71)的内径与所述阀杆(2)的外径适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2)的底部设有凸条(21),所述连轴杆(6)的顶部下凹形成有与所述凸条(21)匹配的卡槽(61),所述凸条(21)***到所述卡槽(61)内,所述凸条(21)和卡槽(61)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气灶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套(7)的底面开口并且其内呈中空,所述阀杆套(7)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72),所述限位槽(72)的延伸方向与阀杆套(7)的轴向平行,所述限位槽(72)用于与所述凸条(21)配合;所述限位槽(72)的一侧延伸到阀杆套(7)的底部、另一侧则与阀杆套(7)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供所述凸条(21)的上述端部通过的缺口(73),从所述缺口(73)的上端沿着阀杆套(7)的内侧壁周向地向远离限位槽(72)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有引导面(74)。
CN201620848051.4U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燃气灶阀体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38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8051.4U CN205938127U (zh)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燃气灶阀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8051.4U CN205938127U (zh)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燃气灶阀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8127U true CN205938127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2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48051.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38127U (zh)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燃气灶阀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81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5417A (zh) * 2016-08-05 2016-12-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灶阀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5417A (zh) * 2016-08-05 2016-12-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灶阀体
CN106195417B (zh) * 2016-08-05 2018-08-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灶阀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24672U (zh) 一种带止水功能的***滤芯座
CN205938127U (zh) 一种燃气灶阀体
CN104895667B (zh) 一种满足egr循环需要的可变截面废气旁通涡轮机
CN101346542A (zh) 具有改进的燃烧室内充气运动的内燃机
CN201196278Y (zh) 燃气控制阀
CN206803238U (zh) 一种灶具用的燃气同步阀
CN106195417B (zh) 一种燃气灶阀体
CN206262227U (zh) 一种***止水结构
CN207131957U (zh) 一种按键角阀
CN206054778U (zh) 一种电动阀门
CN104565414A (zh) 一种拨杆控制式阀芯
CN106930377A (zh) 一种便器
CN204062040U (zh) 一种高压空气减压阀
CN205978670U (zh) 一种止逆阀
CN206429290U (zh) 拖拉机四缸柴油机的排气管结构
CN205244558U (zh)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电磁阀
CN107477215A (zh) 燃气阀
CN205780948U (zh) 联动排除残留水结构
CN203395235U (zh) 简易水龙头
CN206017877U (zh) 一种水路三通阀
CN107143682A (zh) 一种防漏耐用的截止阀结构
CN103133727A (zh) 一种l形组合球阀
CN207333824U (zh) 前插式塑料板换进水阀
CN208966562U (zh) 一种新型冲压式进出水段
CN206719885U (zh) 一种泡沫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80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