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82061U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82061U
CN205482061U CN201490000991.7U CN201490000991U CN205482061U CN 205482061 U CN205482061 U CN 205482061U CN 201490000991 U CN201490000991 U CN 201490000991U CN 205482061 U CN205482061 U CN 205482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er
refrigerating chamber
cold
fin
wind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900009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畠秀男
滨田和幸
堀井克则
西村晃
西村晃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82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82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F17/005Means for draining condensates from heat exchangers, e.g. from 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1Geometry problems, e.g. for reducing siz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45/00Coatings; Surface treatments
    • F28F2245/04Coatings; Surface treatments hydrophob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库(30)包括:由隔热壁划分形成的贮藏室;在上下方向层叠了贯通翅片的制冷剂管而成的冷却器(44);和收纳冷却器(44)的冷却室(43)。另外,还包括:从冷却室(43)向贮藏室送出冷气的风机(46);和使来自冷藏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室(43)的贮藏室返回风路。翅片间的最小间距为5mm以下,冷却器(44)的表面实施了憎水处理。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节能效果高的蒸发器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冷藏库的消耗电力量在普通家庭的电设备中高居榜首。这是因为,与其他的电设备不同,冷藏库通常24小时连续地通电。于是,为了实现普通家庭的节电化(节能化),要求冷藏库节电化。
在一般的冷藏库中,当门开闭等时,冷藏库周边的高温多湿空气流入到冷藏库内。该高温高湿的空气在冷藏库内循环。当空气通过蒸发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蒸发器表面冷凝,生成冷凝水,相邻的冷凝水彼此结合生长。经过过冷却状态,该冷凝水结冰,以该结冰的水为核霜针状生长,形成霜层。这就是所谓的结霜现象。随着水在蒸发器表面结霜,空气的通风阻力增大,风量下降,冷藏库的冷却能力下降,无法维持冷藏库的规定冷却性能。
为了避免上述冷却能力的下降,定期地进行除霜运转。除霜运转的方式有,例如切换制冷循环的制冷剂的流动从内部加热蒸发器的热气方式、利用设置于蒸发器附近的加热器从外部加热的加热器方式等。但是,除霜运转中,冷藏库并未发挥作为蒸发器的本来的作用,所以必须极力缩短除霜时间。
但是,如果在容易缩短除霜时间,除霜水残留在翅片表面的情况下再次开始冷却运转,则发生以下这样的问题。除霜水本身变成通风阻力。另外,残留的除霜水成为起点,很快产生结霜,结果缩短除霜运转的间隔。因此,反而会增加电力消耗。因为,水分除去性能高的蒸发器有利于缩短除霜时间,能够实现冷藏库的节电化。
有关该蒸发器的水分除去性能的技术在于,在清洗蒸发器表面后,实施阳极氧化处理,在表面制作出具有多个细孔的皮膜,不对细孔封孔地进行稳定的热处理。由此,提高表面的亲水性,提高水分除去性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上述的技术中,利用阳极氧化处理等实现的表面性状的亲水性化非常昂贵。另外,在表面的亲水性能劣化的情况下,除霜水继续滞留在细孔内,水分除去性能有可能极端下降。因此,存在无法获得长期稳定的水分除去性能这样的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513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水分除去性能的冷却器的冷藏库。
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库包括:由隔热壁划分形成的贮藏室;在上下方向层叠了贯通翅片的制冷剂管的冷却器;和收纳冷却器的冷却室。另外,还包括:从冷却室送出冷气到贮藏室的风机;和使来自贮藏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室的贮藏室返回风路。翅片间的最小间距为5mm以下,冷却器的表面实施了憎水处理。
由此,被进一步除湿的冷气流过冷却器的最小间距部,所以能够将最小间距部中的霜生长抑制到最小限度。因此,通风阻力的增加被抑制到最小限度,能够抑制风量减少导致的冷却性能的下降。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的冷藏库。
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库能够缩短除霜时间,降低消耗电力量。因此,在再次冷却运转时,能够抑制风量减少导致的冷却性能的下降。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的板翅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的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的板翅片的立体图。
在图1至图4中,冷藏库30的隔热箱体31主要包括:使用钢板的外箱32;和由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等树脂成型的内箱33。在隔热箱体31的内部,作为隔热材料,例如填充硬质发泡聚氨酯等发泡隔热材料34。隔热箱体31利用隔热材料与周围隔热。隔热箱体31划分为多个贮藏室。
在多个贮藏室中,在最上部配置有冷藏室35,在该冷藏室35之下配置有蔬菜室36,在最下部配置有冷冻室37。
冷藏室门38可开闭地被支承于冷藏室35的前面开口部。蔬菜室门39可开闭地被支承于蔬菜室36的前面开口部。冷冻室门40可开闭地被支承于冷冻室37的前面开口部。
为了冷藏保存,冷藏室35以不结冻的温度为下限,通常设定在1℃~5℃。蔬菜室36设定在3~8℃。冷冻室37设定在冷冻温度域,为了冷冻保存,通常设定在-22℃~-15℃,但是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状态,例如设定在-30℃和-25℃。
另外,蔬菜室36与冷冻室37被作为分隔壁的第一划分壁41上下划分。冷藏室35与蔬菜室36被作为分隔壁的第二划分壁42上下划分。
另外,在冷冻室37的背面设置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室43,在冷却室43的内部设置有冷却器44。在冷却器44的表面涂敷憎水性和滑落性两个功能均提高的表面处理材料。由此,使水的滑落特性(降低摩擦系数)提高,在除霜结束时,在翅片间难以发生残水滴引起的架桥现象。冷却室43利用纵划分壁45与冷冻室37隔热。在冷却器44的上方设置有将所生成的冷气强制送风的风机46。在冷却器4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除去附着于冷却器44的霜和冰的除霜加热器47。在其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收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的排水盘48。在其下方设置有从排水盘48的最深部贯通至冷藏库外的排水管49。在其下方,在排水管49的下游侧的冷藏库外设置有蒸发盘50。
除霜加热器47具体而言是玻璃制的玻璃管加热器。特别是在这冷剂为烃类制冷剂气体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除霜加热器47采用形成为双重的玻璃管的双重玻璃管加热器。
排水盘48构成冷却室43的底面和背面的一部分。为了将除霜水集中在排水管49中,冷却室43的底面构成为使得与排水管49的连接部处于最低位置。冷却室43的底面在与排水管49的连接部中,离除霜加热器47最远(距离L)。冷却室43的背面竖立至超过能够确保排水盘48的贮水量高度的高度,底面与背面所成的角由平缓的曲面构成。
纵划分壁45包括:形成冷冻室37外壳的前划分壁45a;和形成冷却室43外壳的后划分壁45b。前划分壁45a与后划分壁45b之间的空间是使冷气朝着各贮藏室分支的分配风路51。
前划分壁45a在下方具有冷冻室排出口52,并将分配风路51与冷冻室37连通。前划分壁45a在更下方具有向冷冻室37一侧突出的冷冻室返回风路53。冷冻室返回风路53将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从设置于冷冻室返回风路53前(端)面的入口53a导入到冷却室43。
分配风路51还与设置于第一划分壁41内的高温排出风路54连接。另外,高温排出风路54与冷藏室35和蔬菜室36连接。
后划分壁45b在上方具有风机46,在下方具有划分冷冻室返回风路53和冷却室43的肋55。冷冻室返回风路53中,由肋55与排水盘48围成的区域是冷冻室吸入口56。冷冻室吸入口56将冷冻室返回风路53与冷却室43连通。
冷冻室吸入口56的面积比入口53a的面积大。另外,在通过排水管49的中心的纵截面中,除霜加热器47与排水管49的距离L比相同纵截面上的冷冻室吸入口56的高度H大。
冷冻室返回风路53的底面利用排水盘48的一部分与冷却室43的底面相连地构成。排水盘48具有以下形状:起始于比入口53a靠下端的位置,通过冷冻室吸入口56下端,向下倾斜至排水管49,之后变成缓缓向上倾斜,与冷却室43的背面连接。
在冷却器44的侧面配置高温返回风路57。高温返回风路57通过第一划分壁41和第二划分壁42,分别与蔬菜室36和冷藏室35连通。冷却冷藏室35和蔬菜室36后的冷气,在高温返回风路57内合流。高温返回风路57在下方设置有与冷却室43连通的高温吸入口58。高温吸入口58设置于冷却器44的下端附近,设置于比冷冻室吸入口56高的位置。
冷却器44包括:制冷剂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管201;和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板翅片202。
制冷剂管201是将铝制或者铝合金制的一根管体,以直管部与曲管部连续,在列(左右)方向X和层(上下)方向Y上多个排列的方式,成蛇行状弯折加工而成的蛇形管。制冷剂管201不使用形成曲管部的连接管,形成一条制冷剂流路。
制冷剂管201的曲管部贯通形成于板翅片202上的长孔203,由此,制冷剂管201的直管部紧贴板翅片202。
长孔203具有矩形部和圆弧部,在矩形部的两侧短边具有分别连续地形成为圆弧部的长孔状。另外,在圆弧部设置有用于与制冷剂管201的直管部紧贴固定的翻边成形的圆弧部套环203a。在矩形部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也设置有大致垂直翻边成形的矩形部套环203b。
在冷却室43中,以矩形部套环203b朝着冷藏库背面向下方倾斜的方式设置有冷却器44。
另外,在图3中,从冷冻室37通过冷冻室返回风路53,向空心箭头a方向返回的风速最快,绝对湿度低的干燥空气所通过的中央部100的翅片间距主要为5mm。
另外,从配置于冷却器44的中央部100的侧部的冷藏室35和蔬菜室36返回的风速较慢。于是,绝对湿度高的湿润空气所通过的侧部101的翅片间距主要为10mm,比中央部100的翅片间距大。
而且,作为冷却器44的冷气流的最下游的冷却器44的最上层部的翅片间距为4mm,将该部分作为最小间距部102。即,最小间距部102是在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所通过的、中央部100的下游,且绝对湿度最低的干燥空气所通过的结霜量更少的部分。此处,最小间距部102的翅片间距为4mm,但只要是5mm以下即可。
而且,在冷却器44的制冷剂管和翅片的表面涂敷有憎水性和滑落性(滑动性)两个功能均提高的表面处理材料。由此,提高水的滑落特性(降低摩擦系数)。在冷却器44的最上层部的翅片间距作为4mm间距的最小间距部102中,在冷却器44除霜时,附着于翅片下部的水滴也不会与相邻的翅片形成架桥。
此外,作为比翅片间距主要为5mm的中央部100靠上游的、冷却器44最下层的翅片间距,通过与中央部100相比局部拉大翅片的间距,使其扩大。由此,防止在最下层的结霜偏多。
另外,在冷却器44与后划分壁45b之间部分地设置空间,形成旁通风路,由此进一步防止在冷却器44过多结霜。
下面,对于采用以上方式构成的冷藏库,说明其动作、作用。
在冷却室43的冷却器44中生成的冷气的一部分被风机46强制送往分配风路51内前方。冷冻室37被从冷冻室排出口52排出的冷气冷却。该冷气经由设置于纵划分壁45的下部的冷冻室返回风路53,从冷冻室吸入口56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下部。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下部的冷气,在冷却器44中进行热交换,再次生成新鲜的冷气,被风机46强制送往分配风路51内前方。重复以上的循环。像这样,根据冷冻室传感器(未图示)的控制,冷冻室37被冷却至适当温度。
另外,向分配风路51内上方排出的冷气,经第一划分壁41内的高温排出风路54,排出到冷藏室35和蔬菜室36。循环的冷气是冷藏室35和蔬菜室36内的空气和带有包含在贮藏物中的湿气的空气。这些空气通过高温返回风路57,从高温吸入口58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下部,在冷却器44中进行热交换和除湿。然后,新鲜的冷气再次被风机强制送往分配风路51内上方。
由此,冷藏室35和蔬菜室36即使位于远离冷却器44的位置,也由风机46使冷气强制循环,从而被冷却至设定温度。
此处,从风机46排出的冷气在冷藏室35、蔬菜室36、冷冻室37所有的贮藏室中循环时,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与来自冷藏室35和蔬菜室36的高温返回冷气两者同时流入到冷却室43中。
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从入口53a通过冷冻室返回风路53,从冷冻室吸入口56进入到冷却室43。来自冷藏室35和蔬菜室36的高温返回冷气通过高温返回风路57,从高温吸入口58进入到冷却室43。
此时,由于冷冻室吸入口56位于比入口53a靠下方的位置,所以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沿着构成冷冻室返回风路53底面的排水盘48,向下方流入到冷却室43。另外,与冷冻室吸入口56的高度相比,除霜加热器47与排水盘48的距离L、和与冷却室43的背面的距离B较大,所以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流入到空间大的除霜加热器47之下。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之后直接流过冷却室43的底面,根据排水盘48的形状转换方向,沿着冷却室43的背面向上方流动。
来自冷藏室35和蔬菜室36的高温返回冷气向下方在高温返回风路57中流动,但在高温返回风路57的下(端)面转换成朝着横向,从设置于冷却室43侧面的高温吸入口58流入到冷却室43。
从高温吸入口58流出的高温返回冷气与沿着冷却室43的背面向上游来的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合流。高温返回冷气被朝着上方的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挤压,顺利地转换成朝着上方,能够与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一起进入到冷却器44。因此,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和高温返回冷气这两股冷气不会相互干扰,所以通过增加两股冷气的风量,能够增加冷却器44的热交换量。
另外,合流后的冷气从冷却器44的背面侧以铅垂向上成分为主进入到冷却器44。进入其中的冷气的一部分沿着冷却器44的矩形部套环203b流动,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前表面。例如,如果将朝着矩形部套环203b下方的倾斜角度与铅垂方向成30度,则以铅垂向上成分为主的合流后的冷气的一部分就会沿着矩形部套环203b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前表面。能够将此时的压力损失抑制到最小限度。由此,冷气通过整个冷却器44,从而能够增加热交换量,所以能够提高冷却能力。
冷藏库30的3个贮藏室中,最需要冷却与外部气温的温差大的冷冻室37。因此,需要用开闭阀(未图示)开闭高温排出风路54,从而仅使冷气在冷冻室37中循环。从风机46排出的冷气仅在冷冻室37中循环时,仅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流入到冷却室43。
此时也与冷气在整个贮藏室中循环时同样,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从入口53a通过冷冻室返回风路53,从冷冻室吸入口56进入到冷却室43。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通过除霜加热器47之下,沿着排水盘48从背面进入到冷却器44。进入冷却器44后的冷气沿着冷却器44的矩形部套环203b流动,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前表面。因此,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能够在冷却器44内在对角线上流动,能够延长热交换距离。并且,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能够通过整个冷却器44,所以能够增加热交换量,提高冷却能力。
另外,设置于冷却室43前表面的吸入口仅是冷冻室吸入口56,所以能够将冷冻室吸入口56的宽度扩大至与冷却器44的宽度相同。因此,即使当冷气仅在冷冻室37中循环时,也能利用整个冷却器44,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能力。
另外,冷冻室吸入口56比冷冻室返回风路53的入口53a大,所以也能抑制此处的压力损失,能够进一步增加风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却器44的制冷剂管和翅片的表面涂敷憎水性和滑落性两个功能均提高的表面处理材料。由此,提高水的滑落特性(降低摩擦系数)。另外,由此,在冷却器44的除霜时,在冷却器44的最上层部的翅片间距作为4mm间距的最小间距部102中,附着于翅片下部的水滴不会与相邻的翅片架桥。因此,促进除霜运转时包含霜的水冰的滑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残水滴量减少。这也是因为,在除霜运转中,在融解水因毛细管现象到达传热面的时刻,能够使其以因滑落特性而包含霜的水冰的状态滑落。另外,通过使其以包含霜的水冰的状态滑落,能够减少除霜结束后冷却器44表面的残水量。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大约缩短10%除霜运转时间(加热器通电时间)。
另外,除霜运转结束后,连续地开始降温(pull down)运转,冷冻室内空气温度达到-20℃的时间与现有技术相比大约缩短20%,能够有效地冷却运转。其原因在于,除霜结束后,冷却器44表面的除霜残水量减少,所以能够减少残水滴所致的热阻和通风阻力,与现有技术相比热交换效率提高。另外,通过缩短除霜运转时间,也能抑制除霜运转中冷冻室37内的空气温度上升程度,所以也有助于开始降温运转时刻的库内温度比现有技术低。
另外,作为冷却器44的冷气流的最下游的、冷却器44的最上层部的翅片间距为4mm间距。将该最上层部称作最小间距部102。即,最小间距部102是在来自冷冻室37的返回冷气所通过的、中央部100的下游,且绝对湿度最低的干燥空气所通过的结霜量更少的部分,所以进一步除湿后的冷气流过其中。由此,能够将最小间距部102的霜的生长抑制到最小限度。因此,通风阻力的增加被抑制到最小限度,能够抑制风量减少导致的冷却性能下降。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
另外,从配置于冷却器44的中央部100的侧部的冷藏室35和蔬菜室36返回的、风速较慢且绝对湿度高的湿润空气所通过的侧部101的翅片间距主要为10mm,比中央部100的翅片间距大。即,将冷却器44的冷气流的冷藏室返回风路出口附近的翅片间距设定得比冷冻室返回风路出口附近的翅片间距大。因此,绝对湿度更高的来自冷藏室的返回冷气在冷却器44中被除湿,在冷却器表面使霜生长。但是,由于返回冷气流过翅片间距大的翅片间,所以冷却器表面的霜生长导致的通风阻力的增加被抑制到最小限度,能够抑制风量降低导致的冷却性能的下降。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
另外,将冷冻室返回风路出口配置在冷却器44的正面看的中央部,将冷藏室返回风路出口配置在冷却器44的正面看的侧部,冷却器44的翅片间距设定为侧部的间距比中央部的间距大。因此,绝对湿度更高的来自冷藏室的返回冷气在翅片间距大的冷却器44的侧部使霜生长。另外,绝对湿度更小的来自冷冻室的返回冷气在翅片间距小的冷却器44的中央部使霜生长。由此,冷却器表面的霜生长导致的通风阻力的增加被抑制到最小限度,能够抑制风量减少导致的冷却性能的下降。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
即,从冷冻室37通过冷冻室返回风路53,向方块箭头a方向返回的绝对湿度低的干燥空气所通过的中央部100的翅片间距主要为5mm。另外,从冷藏室35和蔬菜室36返回的、绝对湿度高的湿润空气所通过的侧部101的翅片间距主要为10mm。另外,绝对湿度最低的干燥空气通过,结霜量更少的冷却器44的最上层部的翅片间距为4mm间距,作为最小间距部102。另外,附着于翅片下部的水滴不会与相邻的翅片架桥,对冷却器44的表面实施憎水处理。因此,在除霜时,包含冷却器44表面的霜的水冰更快滑落,能够减少冷却器表面的残水量。因此,除霜时间缩短,能够降低消耗电力量。另外,在再冷却运转时,将除霜结束后冷却器44的残水量抑制到最小。由此,通风阻力被抑制到最小限度,能够抑制风量减少导致的冷却性能的下降。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也能够采用以下的结构。冷却器44包括以下所述的制冷剂管201和板翅片202。制冷剂管201的直管部和曲管部连续,以多列和多层成Z字状形成的方式,以规定的间距蛇行状地弯折加工。板翅片202在板面设置有多个朝着背面下方形成的长孔203。另外,冷却器44相互有间隔地配置板多个板翅片202,使制冷剂管201贯通长孔203。另外,冷却器44在板翅片202中,设置将长孔203的矩形部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对于板翅片202面切开成形而成的矩形部套环203b,生成冷气。风机46使在冷却器44中生成的冷气强制地循环。除霜加热器47设置于冷却器44下方,融化霜和冰。冷却室43收纳冷却器44、风机46和除霜加热器47。冷冻室37在背面设置有冷却室43。至少一个冷藏室35与冷冻室37温度域不同。冷冻室吸入口56将来自冷冻室37的低温返回冷气导入到冷却室43。冷冻室吸入口56设置于冷却室43的前表面,高温吸入口58设置于冷却室43的背面。另外,冷冻室吸入口56位于比高温吸入口58靠下方的位置。由此,朝后的速度快的冷冻室返回冷气与朝前的速度快的高温返回冷气在上下方向上错开,从而抑制相互干扰,能够增大在冷藏库内循环的风量。因此,能够提高冷却能力。
另外,在冷却室43中,以矩形部套环203b朝着冷藏库背面向下方倾斜的方式,设置冷却器44。由此,合流后的冷气以铅垂向上成分为主从冷却器44的背面侧进入。进入其中的冷气的一部分沿着冷却器44的矩形部套环203b流动,被引导至冷却器44的前表面。由此,冷气通过整个冷却器44,从而能够增加热交换量。因此,能够提高冷却能力。
另外,在冷气仅在最需要冷却的冷冻室37中循环时,通过冷冻室吸入口56位于更下方,冷冻室返回冷气通过冷却器44的距离变长,且通过整个冷却器44,所以也能增大热交换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能力。
另外,构成冷却室43底面的排水盘48具有从冷冻室吸入口56至排水管49向下方倾斜的形状。由此,冷冻室返回冷气沿着排水盘48流向下方后,能够沿着背面上升。因此,在高温吸入口58前方,冷冻室返回冷气的速度提高,冷冻室返回冷气与高温返回冷气能够顺利地合流。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风量,提高冷却能力。
另外,冷冻室吸入口56在上游侧设置有冷冻室返回风路53。冷冻室返回风路53的入口53a位于比冷冻室吸入口56靠上方的位置。由此,在冷冻室吸入口56,冷冻室返回冷气朝下流入到冷却室43。由此,冷冻室返回冷气更容易沿着排水盘48流动,进一步减少压力损失,能够抑制与低温返回冷气的干扰。而且,冷冻室返回风路53的入口53a的面积比冷冻室吸入口56的面积小,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冷冻室吸入口56中的压力损失。
另外,冷却室43在冷却器4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融化霜和冰的除霜加热器47。与冷冻室吸入口56相比,除霜加热器47与排水盘48的距离L、和与冷却室43的背面的距离B较大。因此,冷冻室返回冷气流入到空间广的除霜加热器47的下方。之后,就这样流过冷却室43的底面,根据排水盘48的形状转换方向,在朝上流过冷却室43的背面时,也能缩小压力损失。因此,能够增加风量,且使通过冷却器的距离变长。因此,能够提高冷却能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从上部起依次为冷藏室35、蔬菜室36、冷冻室37的布局,在冷冻室37的背面设置有冷却室43的冷藏库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以从上部起依次为冷藏室35、冷冻室37、蔬菜室36的布局,在冷冻室37的背面设置有冷却室43的冷藏库。
在此情况下,由于冷冻室37位于中层,所以设置于冷冻室37背面的冷却室43也位于中层。另外,来自冷藏室35的返回风路和来自蔬菜室36的返回风路分别独立地与冷却室43连通。因此,来自冷藏室35的返回风路采用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方式。但是,来自蔬菜室36的返回风路与来自冷藏室35的返回风路相比,优选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位置。在采用这种方式构成的情况下,与来自蔬菜室36的返回风路对应的冷却器44侧部的翅片间距与来自冷藏室35的返回风路同样,优选主要为10mm。由此,能够使在冷却器44上的结霜均匀化。另外,在从上部依次为冷藏室35、冷冻室37、蔬菜室36的布局中,除霜时间缩短,能够减少消耗电力量。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包括:由隔热壁划分形成的贮藏室;在上下方向层叠了贯通翅片202的制冷剂管201的冷却器44;和收纳冷却器44的冷却室43。包括从冷却室43送出冷气到贮藏室的风机46;和使来自贮藏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室43的贮藏室返回风路。翅片202间的最小间距为5mm以下,对冷却器44的表面实施憎水处理。由此,在除霜时包含冷却器44表面的霜的水冰更快滑落,能够减少冷却器44表面的残水量,所以除霜时间缩短,能够降低消耗电力量。另外,在再冷却运转时,除霜结束后在冷却器44的残水量被抑制到最小限度,所以通风阻力的增加被抑制到最小限度,能够抑制风量减少导致的冷却性能下降。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的冷藏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中,冷却器44的翅片202间的间距最小的最小间距部102设置于冷却器44的冷气流的最下游的部分。由此,被进一步除湿的冷气流过冷却器44的最小间距部102,所以最小间距部102中的霜生长被抑制到最小限度。因此,通风阻力的增加被抑制到最小限度,能够抑制风量减少导致的冷却性能的下降。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中,贮藏室具有冷冻室37与冷藏室35,冷藏库30包括:使来自冷藏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室43的冷藏室返回风路57;和使来自冷冻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室43的冷冻室返回风路53。另外,冷却器44的冷气流的冷藏室返回风路出口附近的翅片202间的间距设定得比冷冻室返回风路出口附近的翅片202间的间距大。由此,因冷却器44表面的霜生长导致的通风阻力的增加被抑制到最小限度,能够抑制风量减少导致的冷却性能下降。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30中,将冷冻室返回风路出口配置在冷却器44的正面看的中央部,将冷藏室返回风路出口配置在冷却器44的正面看的侧部,冷却器44的翅片202间的间距设定为侧部的间距比中央部的间距大。由此,来自绝对湿度更高的冷藏室的返回冷气在翅片202间的间距大的冷却器的侧部使霜生长。另外,绝对湿度更低的来自冷冻室的返回冷气在翅片202间的间距小的冷却器的大致中央部使霜生长。由此,冷却器表面的霜生长导致的通风阻力的增加被抑制到最小限度,能够抑制风量减少导致的冷却性能的下降。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以上所述那样,通过缩短除霜时间,在再次冷却运转时确保稳定的冷却运转,能够降低消耗电力量。因此,能够适用于家庭用或业务用冷藏库等需要除霜部的冷却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30 冷藏库
31 隔热箱体
32 外箱
33 内箱
34 发泡隔热材料
35 冷藏室
36 蔬菜室
37 冷冻室
38 冷藏室门
39 蔬菜室门
40 冷冻室门
41 第一划分壁
42 第二划分壁
43 冷却室
44 冷却器
46 风机
47 除霜加热器
48 排水盘
49 排水管
50 蒸发盘
51 分配风路
52 冷冻室排出口
53 冷冻室返回风路
53a 入口
54 高温排出风路
55 肋
56 冷冻室吸入口
57 高温返回风路
58 高温吸入口
100 中央部
101 侧部
102 最小间距部
201 制冷剂管
202 板翅片
203 长孔
203a 圆弧部套环
203b 矩形部套环

Claims (4)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隔热壁划分形成的贮藏室;
在上下方向层叠了贯通翅片的制冷剂管的冷却器;
收纳所述冷却器的冷却室;
从所述冷却室送出冷气到所述贮藏室的风机;和
使来自所述贮藏室的冷气返回所述冷却室的贮藏室返回风路,其中
所述翅片间的最小间距为5mm以下,
所述冷却器的表面实施了憎水处理。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器的所述翅片间的间距最小的最小间距部,设置于所述冷却器的冷气流的最下游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藏室具有冷冻室和冷藏室,
所述冷藏库包括:
使来自所述冷藏室的冷气返回所述冷却室的冷藏室返回风路;和
使来自所述冷冻室的冷气返回所述冷却室的冷冻室返回风路,
所述冷却器的冷气流的所述冷藏室返回风路出口的附近的翅片间的间距,设定得比所述冷冻室返回风路出口附近的翅片间的间距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室返回风路出口配置在所述冷却器的正面看时的中央部,
所述冷藏室返回风路出口配置在所述冷却器的正面看时的侧部,
所述冷却器的所述翅片间的所述间距设定成侧部的所述间距比中央部的所述间距大。
CN201490000991.7U 2013-08-28 2014-08-25 冷藏库 Active CN20548206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6446A JP2015045437A (ja) 2013-08-28 2013-08-28 冷蔵庫
JP2013-176446 2013-08-28
PCT/JP2014/004348 WO2015029409A1 (ja) 2013-08-28 2014-08-25 冷蔵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82061U true CN205482061U (zh) 2016-08-17

Family

ID=52585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90000991.7U Active CN205482061U (zh) 2013-08-28 2014-08-25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45437A (zh)
CN (1) CN205482061U (zh)
DE (1) DE212014000178U1 (zh)
WO (1) WO20150294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4971A1 (zh) * 2018-12-27 2020-07-0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5121B (zh) * 2016-03-31 2018-07-13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CN105698465B (zh) * 2016-03-31 2018-05-29 合肥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JP2020133933A (ja) * 2019-02-14 2020-08-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除霜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冷蔵庫
CN112179016A (zh) * 2020-09-27 2021-01-05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56671A (ja) * 1991-03-28 1992-12-10 Nippondenso Co Ltd 冷蔵冷凍用蒸発器
JP2937752B2 (ja) * 1994-05-30 1999-08-23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JP3734922B2 (ja) * 1997-04-23 2006-01-11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凍冷蔵庫
JP2006046698A (ja) * 2004-07-30 2006-02-16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4895958B2 (ja) * 2007-09-26 2012-03-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09250491A (ja) * 2008-04-04 2009-10-29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JP2010175131A (ja) 2009-01-29 2010-08-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装置、冷凍・空調装置、熱交換器製造方法
JP5506566B2 (ja) * 2009-06-29 2014-05-28 株式会社Uacj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フィン及び熱交換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4971A1 (zh) * 2018-12-27 2020-07-02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12204320A (zh) * 2018-12-27 2021-01-0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29409A1 (ja) 2015-03-05
JP2015045437A (ja) 2015-03-12
DE212014000178U1 (de) 2016-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82061U (zh) 冷藏库
CN107388691B (zh) 风冷冰箱、冷冻室加湿的控制方法及***
CN105466117B (zh) 一种冷冻冷藏装置
CN104641190B (zh) 冷藏库
TWI716636B (zh) 冰箱
JP6023986B2 (ja) 冷蔵庫
CN113007950A (zh) 一种风冷冰箱制冷模块及其冰箱
WO2023217181A1 (zh) 一种冰箱及其风道***
CN113237272A (zh) 一种风冷冰箱
CN103975206A (zh) 冷藏库
CN205536801U (zh) 冷冻冷藏箱
CN106766582B (zh) 一种冰箱
CN101995134A (zh) 冰箱
CN204630223U (zh) 冰箱
CN101963422B (zh) 制冷装置
CN206890961U (zh) 冰箱
CN108870839A (zh) 一种风道装置及冰箱
CN209027172U (zh) 冰箱
JP6940424B2 (ja) 冷蔵庫
CN214665473U (zh) 一种风冷冰箱制冷模块及其冰箱
CN110131958A (zh) 冰箱
CN214665474U (zh) 一种具有利于化霜、排水结构的制冷模块的冰箱
CN111886461A (zh) 冰箱
CN203615670U (zh) 一种风直冷对开门冰箱
CN205482060U (zh) 冷藏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