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19962U - 净水滤筒 - Google Patents

净水滤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19962U
CN205419962U CN201620144691.7U CN201620144691U CN205419962U CN 205419962 U CN205419962 U CN 205419962U CN 201620144691 U CN201620144691 U CN 201620144691U CN 205419962 U CN205419962 U CN 205419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shell
filter cartridge
water
inn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446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岛孝辅
冈崎博成
马场玲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19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199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Ion Exchan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且过滤件部的压力损失较低、且过滤能力较高的净水滤筒。所述净水滤筒在由壳和盖形成的空间内部收纳中空丝膜束和粉体过滤件,前述壳在下端侧具有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前述盖将前述壳的上端封闭,其特征在于,前述中空丝膜束被密封固定于前述内筒的下端,并被容纳于前述内筒内,前述粉体过滤件被容纳于由前述内筒、外筒、上壁及下壁形成的大致筒状的容纳空间,前述内筒的上端位于前述盖内表面的紧下方的位置,能够从前述外筒的前述壳侧的表面到前述内筒的前述中空丝膜束侧的表面,在净水滤筒的径向上通水。

Description

净水滤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于***的净水滤筒。特别地涉及直接连接于一般家庭的自来水管水龙头的水龙头直连式***用的净水滤筒。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家庭中,将自来水净化的***被广泛利用。在这些***中,使用收纳有用于将自来水净化的各种过滤件的净水滤筒。作为过滤件,一般使用将自来水中的游离性余氯、漂白粉味、霉味、三卤甲烷、铅等重金属离子等除去的粉体(粒状或粉状)的活性炭和离子交换剂、将自来水中的浑浊成分、细菌类等除去的中空丝膜。这些过滤件能够处理的总滤水量被限制,所以在将净水滤筒定期地更换的同时继续使用***。因此,使用者需要尽可能紧凑且过滤能力高、能够处理的总滤水量大的净水滤筒。
作为这样的紧凑且性能良好的净水滤筒,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净水滤筒,所述净水滤筒在内部具有在圆筒罩中收纳有中空丝膜的中空丝膜组件和在躯干部外周配置的载持有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吸附剂的圆筒状的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公开了下述内容,在该净水滤筒中,原水在圆筒状的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中从外侧向内侧在径向上通过之后,在轴向上上升,穿过设置于中空丝膜组件的圆筒罩的上端的开口部流向中空丝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236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净水滤筒中,使用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使原水在其径向上流动,由此实现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处的压力损失的减少,确保既定的过滤流量。但是,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为了成形,使用合成树脂的粘合剂,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在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的质量中,粘合剂所占比例相当大,不能得到足够高的过滤能力。进而,存在下述问题:原水穿过设置于中空丝膜组件的圆筒状罩的上端的开口部流向中空丝膜,所以需要在该开口部和净水滤筒的盖(确认窗口)之间设置用于使原水流动的一定的间隙,不能将中空丝膜在高度方向上伸展来增加中空丝膜的膜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过滤件部的压力损失较低且过滤能力较高的净水滤筒。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由下述结构构成。
(1)一种净水滤筒,具有壳和盖以及中空丝膜和粉体过滤件,前述壳在下端侧具有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前述盖将前述壳的上端封闭,其特征在于,在由前述壳和前述盖形成的空间内部收纳中空丝膜束和粉体过滤件,前述粉体过滤件被容纳于由内筒、外筒、上壁及下壁形成的大致筒状的容纳空间,前述中空丝膜束被密封固定于前述内筒的下端,并被容纳于前述内筒内,前述内筒的上端位于前述盖内表面的紧下方的位置,能够从前述外筒的前述壳侧的表面到前述内筒的前述中空丝膜束侧的表面,在净水滤筒的径向上通水。
(2)优选地,前述上壁在前述壳内周面和前述外筒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前述间隙构成通于前述原水入口的原水流路,并且前述上壁将前述原水流路的上端封闭。
(3)优选地,在前述粉体过滤件和前述上壁之间配设弹性部件。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方案能够得到以下优异效果。
根据上述(1)的方案,能够扩大粉体过滤件部的通水的流路截面积,即使将粒径较小的粉体过滤件高密度充填,也能够将由通水产生压力损失充分地减少,能够实现所希望的过滤流量。
此外,也能够使被容纳于内筒内的中空丝膜束的长度尽可能的长,能够增大中空丝膜束的有效膜面积,所以能够提高中空丝膜束部的浑浊过滤能力。此外,能够消除内筒上端和盖之间的无用的空间,还能够使净水滤筒紧凑。
此外,是粉体过滤件,所以能够高密度充填,所以紧凑且过滤能力较高。
此外,根据上述(2)的方案,流入至间隙的原水不通过粉体过滤件部地穿过盖下表面和上壁上表面之间,不会进入至内筒内。
此外,根据上述(3)的方案,弹性部件与粉体过滤件紧密接触,由此能够在充填的粉体过滤件和上壁间消除空隙,消除在通有原水时绕过粉体过滤件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例的净水滤筒的示意纵剖视图。
图2是将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例的净水滤筒与流路切换器连接来作为水龙头直连式***使用的示意外形图。
图3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例的净水滤筒的示意纵剖视图。
图4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例的净水滤筒的示意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
图1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例的净水滤筒的示意纵剖视图。此外,图2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例的净水滤筒与流路切换器连接来作为水龙头直连式***使用的示意外形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上下等位置和方向的术语是作为在图1所示的朝向中配置净水滤筒的情况来确定的,但本实用新型的净水滤筒不一定仅在图1的朝向中使用。
净水滤筒1在由壳2和盖3形成的空间内部中收纳有中空丝膜束9和粉体过滤件10,所述壳2在下端侧具有原水入口11和净水出口12,所述壳2上端开口,所述壳2为有底筒状,所述盖3将壳2的上端开口封闭。并且,净水滤筒1如图2所示,直接连结于水龙头,借助原水取水口21接收从水龙头供给的原水,所述净水滤筒1连接于流路切换器20,构成水龙头直连式***19的一部分,能够用于将原水净化并作为净水来吐出,所述流路切换器20将其流路切换至原水侧(原水出口22)或净水侧(净水出口12)。
中空丝膜束9与内筒4和固封部13一起构成中空丝膜组件(module)18。中空丝膜束9在内筒4的下端侧借助灌封剂(ポッティング剤)被密封固定,被容纳至内筒4内,内筒4的上端位于盖3内表面的紧下方。
粉体过滤件10被容纳于由内筒4、外筒5、上壁6及下壁7形成的大致筒状的容纳空间。
在壳2内周面和外筒5外周面之间存在作为从原水入口11进入的原水的原水流路的筒状的间隙14。并且,在从原水入口11进入的原水被导入至间隙14之后,按顺序在径向上通过外筒5、粉体过滤件10、内筒4,到达内筒4的内部(即中空丝膜组件18的内部)。即,在本实用新型的净水滤筒中,能够从外筒的壳侧的表面至内筒的中空丝膜束侧的表面,在净水滤筒的径向上通水。
接着,对构成净水滤筒1的各部件进行说明。
壳2是上端开口的有底筒状,下端侧的右侧具有原水入口11,在下端面部的中央部具有净水出口12。以包围净水出口12的方式在下端部内表面上设置有筒部,所述筒部用于将中空丝膜组件18嵌入地立设。在原水入口11上在入口开口周围设置有用于与流路切换器20连接的插栓(bayonet)构造。下端部的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都位于相同的下端侧,所以在与流路切换器连接来构成***时,能够使原水和净水的吐出口容易地朝向相同的方向且接近来紧凑地配置,具有作为需要紧凑且易于使用的水龙头直连式***的净水滤筒优选的配置结构。
另外,原水入口也可以设置成,与图1不同,在下端面部在与净水出口偏心的位置上向下方开口。这样能够减少存在于图1的净水滤筒1的刚穿过原水入口之后的原水通过的流路17的轴向高度,能够使净水滤筒1更紧凑。
盖3是将壳2的上端开口封闭的部件,借助超音波焊接被固定于壳2。该固定的方法也可以借助螺纹构造或粘接。此外若盖3是透明的,则能够确认净水滤筒1内部的状況,所以是优选的。在图1中,盖3内接于壳2地连接,但也可以是盖外接于壳地连接。这样,构成能够有效利用由盖和壳形成的角部的空间,能够将上壁配置于盖内表面紧下方。这样粉体过滤件容纳空间扩展,能够容纳更多的粉体过滤件,使粉体过滤件部的过滤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净水滤筒中,内筒的上端位于盖内表面的紧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与上述说明相同。这里,内筒的上端位于盖内表面的紧下方的位置如后所述,可以是内筒的上端直接接触于盖内表面,也可以是在内筒的上端和盖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或上壁等夹杂物。并且,内筒的上端和盖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加上间隙和夹杂物共计1.5mm以下,若为该距离则可以说内筒的上端位于盖内表面的紧下方。进而,若考虑各部件的制作精度,则优选地在内筒的上端和盖内表面之间设置0.5~1mm的间隙,上述的间隙更优选为较小。
盖3可以指顶面和筒状部从顶面的外周部垂下的形状,但如图4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例所示,也可能有该盖的筒状部的长度比壳的筒状部的长度长的实施方式。该情况下,后述的上壁与图1不同,与盖的筒状部内周面嵌接(注:通过嵌合来接合),将间隙14(原水流路)的上端封闭。
中空丝膜组件18构成为,将中空丝膜束9容纳于大致筒状的内筒4内,前述中空丝膜束将既定根数的中空丝膜扎起且弯折成倒U字形,将内筒4下端侧内表面和中空丝膜束9下端侧、中空丝膜下端侧彼此之间用聚氨酯等灌封剂密封固定。密封固定的部分是固封部13。中空丝膜束9的下端面开口,朝向净水出口12。作为中空丝膜的材质,可以使用聚砜或聚乙烯等。在内筒4的下端侧外周面上装配有将与上述壳2的筒部内周面之间水密地密封的O型圈。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中空丝膜束9被弯折成倒U字形,但也可以是呈直线状且其上端的开口借助粘接剂或热封被固封的中空丝膜束。
在比内筒4的固封部13靠上部的周面上设置有格状的多个开口部15,在其内表面以覆盖开口部15的开口的方式安装有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丙烯或聚乙烯等合成纤维构成的网状物23。网状物23具有在不漏过对面的粉体过滤件10的情况下使应该被处理的水通过的过滤功能,所以网状物23的孔径比粉体过滤件10的粒径更小。此外,为了减少由通水引起的压力损失,网状物23的开口率优选为在强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大。此外,同样地格状的开口部15的开口率也优选为在强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大。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粉体过滤件10整体,优选地使存在开口部15的区域与对面的粉体过滤件10的区域大致一致。覆盖开口部15的开口的部件不限于网状物23,也可以是合成树脂的无纺布等较薄的薄布状,只要具有下述过滤功能即可:不漏出粉体过滤件10,另一方面使应该被处理的水通过。
作为将网状物23安装于内筒4的内周面的方法,在内筒4的成形时与网状物23一体地成形的方法就牢固地安装这点而言是优选的。此外,也能够用粘接剂粘贴或使其热封。将网状物23安装于内筒4的内周面,所以能够向内筒4的径向的外侧充填,被容纳的粉体过滤件10能够增加与内筒4的厚度相应的充填量。
作为将水中的浑浊成分、细菌类等除去的过滤件的中空丝膜束为了提高浑浊过滤能力,优选为其具有的膜面积较大。但是,固封部为了确保相对于水压的密封固定的强度,需要一定的轴向高度,而且固封部中的中空丝膜束不有助于过滤,所以为了提高中空丝膜束内有助于过滤的有效部分的比率而使有效膜面积增大,使中空丝膜束的长度增大较为合理。结果,通常,中空丝膜束呈细长的形状,随之容纳中空丝膜束来将其保护的内筒也是轴向长度比其口径长的细长筒状。
因此内筒4的形状也是细长的筒状,显然中空丝膜组件18也呈细长的大致筒状形状。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内筒4中,其上端位于盖3内表面的紧下方,内筒4的长度尽可能地变长。由此,能够使被容纳于内筒4内的中空丝膜束9的长度也尽可能地变长,进而能够使中空丝膜束9的有效膜面积增大,能够提高中空丝膜束部(即中空丝膜组件18)的浑浊过滤能力。此外,也可以说有助于在内筒4上端的开口部和盖3之间消除无用的空间,在实现既定的过滤能力的同时使净水滤筒紧凑。
在盖3内表面和内筒4上端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优选地将该间隙尽可能缩小,但考虑各部件的制作精度,设定成0.5~1mm左右较好。若盖内表面和内筒上端的间隙在1.5mm以下,则可以认为内筒上端位于盖内表面紧下方的位置。
显然若不妨碍盖向壳的接合,则也可以进行下述设计:将盖内表面和内筒上端的间隔设为零,使两者直接接触。此时,若借助盖(或盖和密封部件)能够将内筒上端密闭,则后述的上壁嵌接于壳内周面,不需要将其与壳内周面之间密封。
接着,对与内筒4一同形成容纳粉体过滤件10的大致筒状的容纳空间的外筒5、上壁6及下壁7进行说明。
在图1中,外筒5和下壁7形成为一体的部件。显然也可以将两者分体地形成,借助嵌接、焊接、粘接等将他们组装或连接成图1的形状,但作为一体的部件形成的部件价格便宜且简便。设置于下壁7的中央的开口的内周面嵌接于内筒4的下端部外周面,其嵌接部分相对于水及粉体过滤件10呈密封状态。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下述方式:外筒及/或内筒的下部弯曲地延伸,构成下壁的部分,发挥其作用,不存在独立地称作下壁的部分。
在外筒5的周面设置有格状的多个开口部16,在其外表面上以覆盖开口部16的开口的方式安装有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丙烯或聚乙烯等合成纤维构成的网状物24。网状物24具有在不漏出对面的粉体过滤件10的情况下使应该被处理的水通过的过滤功能,所以网状物24的孔径比粉体过滤件10的粒径更小。此外,为了减少由于通水引起的压力损失,网状物24的开口率优选为在强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大。此外,同样地格状的开口部16的开口率也优选为在强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大。为了能够将粉体过滤件10整体有效利用,开口部16的存在区域优选为与对面的粉体过滤件10的区域大致一致。覆盖开口部16的开口的部件不限于网状物24,也可以是合成树脂的无纺布等较薄的薄布状,只要具有下述过滤功能即可:不漏出粉体过滤件10,使应该被处理的水通过。
作为将网状物24安装于外筒5的外周面的方法,在外筒5的成形时与网状物24一体地成形的方法就牢固地安装这点而言是优选的。此外,也能够用粘接剂粘贴或使其热封。将网状物24安装于外筒5的外周面,所以能够向外筒5的径向的内侧充填,被容纳的粉体过滤件10能够增加与外筒5的厚度相应的充填量。在本实用新型中,原水从外筒5的径向外侧流向内侧,所以若预先在外筒5的外周面上安装网状物24,则没有由于原水的流动而被剥离的可能。
另外,显然外筒5位于壳2内,且位于内筒4的径向外侧的位置,所以存在壳2的口径>外筒5的口径>内筒4的口径的关系。
上壁6是上下两面都为大致板状的环状部件,在中央设置的开口的内周面嵌接于内筒4的上端部外周面,其嵌接部分相对于水及粉体过滤件10呈密封状态。此外,在上壁6下表面的径向外侧部形成有台阶部,嵌接于外筒5的上端部,其嵌接部分相对于水及粉体过滤件10呈密封状态。进而,上壁6的外周面嵌接于壳2上端部的内周面,其嵌接部分呈水密状态。上壁6的外周面的口径设定成比外筒5的外周面的口径大,所以上壁6发挥在壳2内周面和外筒5外周面之间形成筒状的间隙14的作用,前述筒状的间隙14构成通于原水入口11的原水流路,并且上壁6将该原水流路的上端封闭。这样借助上壁6,原水流路(间隙14)的上端封闭,所以流至间隙14的原水不通过粉体过滤件部,直接在盖3下表面和上壁6上表面之间穿过,到达内筒4的上端开口,不会进入至中空丝膜组件内。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净水滤筒不需要这样的原水流通路,所以如上所述,能够使内筒4的上端位于盖3下表面的紧下方的位置。
为了将上述间隙14更切实地形成和保持,也可以设置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从下壁7及/或外筒5向径向外侧伸出,接触于壳2内周面,在周向上离散地配置。
上述间隙14也根据净水滤筒1的设定流量来设定,但优选为0.5mm以上。若使间隙14变大则原水变得易于流动,但反之,过滤件的容纳空间变小,所以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
另外,也可以是,上壁不将间隙14的上端封闭,用除了上壁以外的另外的部件使间隙14的上端封闭。
此外,在制造工序中,为了减少灰尘进入至中空丝膜组件18内或损伤中空丝膜束9的可能性,也可以是,上壁将内筒4的上端开口密闭。该情况下,上壁也可以是不嵌接于壳内周面的方式。显然该情况下出于使上端尽可能接近盖3内表面的目的,位于内筒上端的上盖的厚度优选为1.5mm以下,包括该厚度,盖内表面和内筒上端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5mm以下。
此外,如图3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例所示,外筒的上端部外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嵌接于壳内周面,其嵌接部分优选为呈水密状态的实施方式。该情况下,上壁也可以是不嵌接于壳内周面的方式。
进而,也可能存在下述方式:不使用作为独立的部件的上壁,而使盖兼具上壁的功能。即是下述方式:在盖将壳上端开口封闭时,盖的内表面部分呈能够将内筒和外筒之间的上端开口部密闭、并且能够将外筒和壳内周面之间的上端开口部、或内筒上端开口密闭的形状。
接着,对粉体过滤件10进行说明。
粉体过滤件10被容纳于由上述内筒4、外筒5、上壁6及下壁7形成的大致筒状的容纳空间。在制造工序的上,在上壁6被嵌接之前,粉体过滤件10从上壁6被嵌接的部分被充填,充填完成后,上壁6以将粉体过滤件10密闭的方式被嵌接。此外,充填时相对于粉体过滤件10进行振动和吸气来提高充填密度的方法是为了将粉体过滤件部的过滤能力提高而被优选的方法。
作为粉体过滤件10,能够将以椰子壳或木材、煤炭等作为原料的粒状或粉状活性炭、适合于将原水中的铅等重金属除去的粒状或粉状离子交换剂、例如硅钛酸盐或硅铝酸盐等的沸石、或离子交换树脂等适当组合后充填来使用。
在粉体过滤件10中,能够使用其平均粒径在约30~900μm的范围的粉体过滤件,对应净水滤筒的种类、用途、性能进行选择来使用。若将粒径缩小则表面积能够增加,所以能够提高粉体过滤件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能力,粉体过滤件的充填密度也提高。因此,作为粉体过滤件10采用平均粒径约为30~150μm的较小的粉体过滤件,就能够大幅提高由粉体过滤部产生的过滤能力、充填密度也进一步提高这点来说是非常优选的。粉体过滤件的粒径在活性炭的情况下,可以按照JISK1474:2014活性炭试验方法7.3粒度中规定的方法来测定,也可以采用由激光衍射/散射式法来测定的方法。不管哪种方法,都将由重量或体积的粒度分布算出的积分值占50%的粒径(50%粒径)设为平均粒径。
在以往的成形体的活性炭等过滤件中,用于成形的粘合剂的所占质量比例占3~20%左右,该部分不有助于过滤,但通过使用粉体过滤件,能够将粘合剂所占的体积用活性炭或离子交换剂来充填,增加的过滤件有助于过滤,所以能够大幅提高过滤能力。特别地在平均粒径为约30~150μm的小粉体过滤件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充填密度,例如在作为粒状或粉状活性炭使用椰子壳活性炭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至0.50~0.75g/mL左右,所以能够构成过滤能力高且紧凑的净水滤筒。
另一方面,一般若将粒径设置得较小则有由粉体过滤件部的通水产生的压力损失变大、无法确保所期望的过滤流量的可能。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如上所述,对应细长的大致筒状的中空丝膜组件18(及其内筒4)的形状,上述的大致筒状的容纳空间及被容纳于其中的粉体过滤件10的整体形状(粉体过滤件部的形状)的轴向长度变长,且呈比其径向长度(即厚度)长的筒状形状。并且通水从筒状的粉体过滤件部的外侧朝内侧在径向上进行,所以通水的流路截面积与在轴向上通水的情况相比大得多,所以通水的流速减少,即使将粒径较小的粉体过滤件高密度充填,也能够将由通水产生的压力损失充分降低,能够实现既定的过滤流量。
筒状的粉体过滤件部的轴向长度/径向长度在超过1的数值中对应被要求的压力损失等来设定,但优选为约3以上。此外,径向长度的绝对值考虑防止粉体过滤件和上壁或下壁之间的边界面上的通水抄近路的情况、及根据粉体过滤件的过滤原理确定的最小必要值等来设定,但实际设计上通常为约5mm以上。
优选地,在粉体过滤件10和上壁6之间配设弹性部件。这样,弹性部件推压粉体过滤件10和上壁6,与这些部件紧密接触,由此不出现充填的粉体过滤件10和上壁6之间的空隙,没有在通有原水时脱离粉体过滤件10地流动的可能。作为弹性部件,能够使用硬度较低的硅橡胶等橡胶、合成树脂的海绵、发泡体、无纺布、毡等。
在上述说明中,设为大致筒状的部件都为大致圆筒状,这些部件具有相同的中心轴并同轴地配置,这是为了使净水滤筒紧凑的最有效、最合理的优选的方式。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在使2个部件嵌接来将其部件间设为密闭状态的情况下,使其中存在密封部件,也能够使密闭切实地进行。但是,为了设计紧凑的净水滤筒,优选为不使密封部件在其中存在地实现密闭。
此外,壳2、盖3、内筒4、外筒5、上壁6、下壁7的材质优选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聚丙烯树脂等成形时的尺寸精度较高的树脂来成形。
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净水滤筒1的水的流动进行说明。
从原水入口11进入的原水在流路17中在周向上被大致均等地分配,被导入至作为原水流路的筒状的间隙14,在径向上依次通过外筒5和网状物16、粉体过滤件10、内筒4和网状物15,到达内筒4的内部(即中空丝膜组件18的内部)。与粉体过滤件10接触,通过粉体过滤件10,由此原水中的游离性余氯、漂白粉味、霉味、三卤甲烷、铅等重金属离子等被除去。接着,水通过中空丝膜,浑浊成分、细菌类等也被除去,成为净水,经过中空丝膜束9的下端面的开口被从净水出口12吐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将被用于水龙头直连式***的紧凑的净水滤筒作为实施方式例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也能够作为下沉型***或固定型***等的较大型的净水滤筒来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
1净水滤筒;2壳;3盖;4内筒;5外筒;6上壁;7下壁;8弹性部件;9中空丝膜束;10粉体过滤件;11原水入口;12净水出口;13固封部;14间隙;15开口部;16开口部;17流路;18中空丝膜组件;19***;20流路切换器;21原水取水口;22原水出口;23网状物;24网状物。

Claims (3)

1.一种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
具有壳和盖,
前述壳在下端侧具有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前述盖将前述壳的上端封闭,
在由前述壳和前述盖形成的空间内部收纳中空丝膜束和粉体过滤件,
前述粉体过滤件被容纳于由内筒、外筒、上壁及下壁形成的大致筒状的容纳空间,
前述中空丝膜束被密封固定于前述内筒的下端,并被容纳于前述内筒内,
前述内筒的上端位于前述盖内表面的紧下方的位置,
能够从前述外筒的前述壳侧的表面到前述内筒的前述中空丝膜束侧的表面,在净水滤筒的径向上通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
前述上壁在前述壳内周面和前述外筒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前述间隙构成通于前述原水入口的原水流路,并且前述上壁将前述原水流路的上端封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粉体过滤件和前述上壁之间配设弹性部件。
CN201620144691.7U 2015-02-27 2016-02-26 净水滤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1996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8126 2015-02-27
JP2015038126A JP6447239B2 (ja) 2015-02-27 2015-02-27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19962U true CN205419962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41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4469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19962U (zh) 2015-02-27 2016-02-26 净水滤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47239B2 (zh)
CN (1) CN2054199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3042A1 (en) * 2017-04-19 2018-10-25 Mann+Hummel Gmbh An integrated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and ion-exchange filtration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1109A (zh) * 2016-12-19 2017-05-31 佛山市麦克罗美的滤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设备
CN110694330A (zh) * 2018-07-09 2020-01-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110694329A (zh) * 2018-07-09 2020-01-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2395B2 (ja) * 1989-12-26 2001-12-25 株式会社キッツ 浄水器
JP2739270B2 (ja) * 1992-07-09 1998-04-15 赤井電機株式会社 浄水処理装置の濾過部における滞留水での雑菌の繁殖防止方法
JP4967188B2 (ja) * 1999-12-15 2012-07-04 東レ株式会社 浄水器
JP3700669B2 (ja) * 2002-03-28 2005-09-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浄水器用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80315A (ja) * 2006-09-29 2008-04-10 Toray Ind Inc 浄水器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浄水器
JP5115485B2 (ja) * 2009-01-20 2013-01-09 東レ株式会社 水処理カートリッジ
CN106458648A (zh) * 2012-11-15 2017-02-22 株式会社保美纯 水处理器和膜盒
JP2014233677A (ja) * 2013-06-03 2014-12-15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浄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3042A1 (en) * 2017-04-19 2018-10-25 Mann+Hummel Gmbh An integrated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and ion-exchange filtr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59202A (ja) 2016-09-05
JP6447239B2 (ja) 2019-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19962U (zh) 净水滤筒
CN205419963U (zh) 净水滤筒
CN103080016B (zh) 净水滤筒
CN102510836B (zh) ***
CN103874660B (zh) 净水滤筒以及***
CN104703924A (zh) 净水盒和***
CN106458645A (zh) 净水盒以及***
CN101439886B (zh) 净水滤筒以及具有该净水滤筒的***
CN105903236A (zh) 一种储水腔和滤芯一体式水过滤结构
CN105776666B (zh) 一种饮用水处理用五合一平压式滤芯
CN204910986U (zh) ***
CN204918200U (zh) 碳纤维***滤芯
CN103108835B (zh) 净水滤筒
CN205710138U (zh) 二进二出冲洗式外压***
CN106044882B (zh) 一种自来水高效吸附过滤器
CN108430930A (zh) 净水滤筒
CN215479908U (zh) 一种多功能复合中心管
CN202688106U (zh) 净水滤筒及罐型***
CN209161516U (zh) 一种水处理用滤芯结构
CN204661446U (zh) 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机
RU2708856C1 (ru) Гравитационный фильтр для очистки и умягчения или минерализации питьевой воды
CN205569912U (zh) 一种新型卡接净水滤芯
JP2009279560A (ja)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浄水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浄水器
CN202006054U (zh) 一种***
CN209322603U (zh) 一种净化矿化一体式复合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