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90628U - 一种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90628U
CN205190628U CN201520952849.9U CN201520952849U CN205190628U CN 205190628 U CN205190628 U CN 205190628U CN 201520952849 U CN201520952849 U CN 201520952849U CN 205190628 U CN205190628 U CN 205190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uffer body
sealing back
piston rod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528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观钦
蒋柏林
王刚
吕高峰
叶文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528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90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90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90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组件,包括减震器和缓冲体,所述缓冲体套设在减震器的活塞杆上,所述缓冲体与活塞杆间隙配合,所述缓冲体靠近减震器缸体的一端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体采用聚氨酯泡沫制造。由于缓冲体与减震器缸体固定连接,且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为间隙配合,因此缓冲体不需要随活塞杆上下运动,当缓冲体受到挤压变形时,空气可从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中顺畅流出,因此不会产生口哨声;另外,由于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为间隙配合,当缓冲体受挤压变形时,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摩擦较小,也就没有摩擦噪音。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减震器组件。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组件及包含该减震器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减震器组件是车辆悬架***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缓冲和吸收车辆震动,提高乘车的舒适性。减震器组件通常包括减震器、缓冲体、防尘罩及弹簧等,缓冲体套设在减震器的活塞杆上并随活塞杆上下运动,车辆颠簸时,缓冲体随活塞杆上下运动,当活塞杆上下运动量过大时,缓冲体就会与减震器的缸体上端部接触,缓冲体受挤压变形,发挥缓冲作用。由于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为过盈配合,当缓冲体受到挤压变形时,因空气的流动受到限制而产生类似口哨的声音,同时,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的摩擦也会产生噪音,上述口哨声和噪音均会传到乘车人员的耳朵中,导致乘车人员的体验感不佳,而且会对周围环境形成噪音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减震器组件,该减震器组件可减少甚至消除口哨声和噪音,增强乘车人员的体验感,同时也可减少环境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组件,包括减震器和缓冲体,所述缓冲体套设在减震器的活塞杆上,所述缓冲体与活塞杆间隙配合,所述缓冲体靠近减震器缸体的一端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体采用聚氨酯泡沫制造。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体形成为回转体,所述回转体的靠近所述缸体的一端的回转直径大于另一端的回转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体的两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大于2毫米。
进一步地,还包括封口挡圈组件,所述缓冲体的下端部安装在所述封口挡圈组件上,所述封口挡圈组件安装在所述缸体的上端部,所述活塞杆从封口挡圈组件中穿过且二者之间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封口挡圈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封口挡圈和第二封口挡圈,所述第一封口挡圈和第二封口挡圈均成圆盘状,且二者的圆盘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缓冲体的下端安装在第一封口挡圈内,所述缓冲体与第一封口挡圈的环形侧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封口挡圈安装在所述缸体的上端部,所述缸体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封口挡圈的环形侧壁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封口挡圈和第二封口挡圈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封口挡圈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将第二封口挡圈和所述缸体的上端部之间的空间与第二封口挡圈外部的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封口挡圈的环形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缸体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减震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缓冲体与减震器缸体固定连接,且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为间隙配合,因此缓冲体不需要随活塞杆上下运动,当缓冲体受到挤压变形时,空气可从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中顺畅流出,因此不会产生口哨声;另外,由于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为间隙配合,当缓冲体受挤压变形时,缓冲体与活塞杆之间摩擦较小,也就没有摩擦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减震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省略部分不相关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比如“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车辆上,减震器组件通常包括减震器、缓冲体及其它相关零件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减震器组件,包括减震器和缓冲体20,所述缓冲体20套设在减震器的活塞杆12上,所述缓冲体20与活塞杆12间隙配合,所述缓冲体20靠近减震器缸体13的一端与所述缸体13固定连接。
由于缓冲体20与减震器缸体13固定连接,且缓冲体20与活塞杆12之间为间隙配合,因此缓冲体20不需要随活塞杆12上下运动,当缓冲体20受到挤压变形时,空气可从缓冲体20与活塞杆12之间的间隙中顺畅流出,因此不会产生口哨声;另外,由于缓冲体20与活塞杆12之间为间隙配合,当缓冲体20受挤压变形时,缓冲体20与活塞杆12之间不会产生摩擦,也就没有摩擦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体20形成为回转体,缓冲体20上设有沿所示回转体的轴线延伸的中心孔,以方便活塞杆12穿过。所述回转体的靠近所述缸体13的一端的回转直径大于另一端的回转直径。由于缓冲体20的一端与减震器缸体13固定连接,因此在活塞杆12上下运动的过程中,缓冲体20受到冲击较大的是远离缸体13的一端,通过将缓冲体20的远离缸体13的一端的直径设置得较小,而靠近缸体13的一端的直径设置得较大,这样可以让缓冲体20更好地吸收冲击。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强缓冲体20吸收冲击的能力,缓冲体20的两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21。所述环形凹槽21的数量可根据缓冲体20沿活塞杆12轴向的长度决定,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本实施例中为两个。
如上所述,缓冲体20与活塞杆12之间为间隙配合,为了使缓冲体20受到冲击时空气更好地排出,缓冲体20与活塞杆12之间的配合间隙不能太小,优选地,缓冲体20与活塞杆12之间的间隙大于2毫米。这里所述的间隙是指活塞杆12的外表面与缓冲体20的中心孔的内表面的距离,也就是说,缓冲体20的中心孔的直径比活塞杆12的直径至少大4毫米。
缓冲体20采用聚氨酯泡沫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组件还包括封口挡圈组件30,所述缓冲体20的下端部安装在所述封口挡圈组件30上,所述封口挡圈组件30安装在所述缸体13的上端部,所述活塞杆12从封口挡圈组件30中穿过且二者之间为间隙配合,通过封口挡圈组件30将缓冲体20与减震器缸体13固定连接起来,封口挡圈组件30既用作缓冲体20的安装载体,又可对减震器缸体13的上端部进行保护,防止外部灰尘、砂石等损坏减震器的密封圈。
具体地,所述封口挡圈组件30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封口挡圈31和第二封口挡圈32,第一封口挡圈31和第二封口挡圈32之间可采用多种方式固定连接,如螺栓连接、铆接等,优选采用焊接,将二者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封口挡圈31和第二封口挡圈32均成圆盘状,且二者的圆盘开口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封口挡圈31的圆盘开口方向向上,第二封口挡圈32的圆盘开口方向向下。采用第一封口挡圈31和第二封口挡圈32这种组合形式,既可方便地加工制造,又能满足使用要求,因为第一封口挡圈31和第二封口挡圈32的结构都比较简单,加工制造比较容易,如果将封口挡圈组件30整体作为一个零件,则结构变复杂,加工制造的成本会增加。所述缓冲体20的下端安装在第一封口挡圈31内,所述缓冲体20与第一封口挡圈31的环形侧壁过盈配合。为了避免缓冲体20被割破,上述环形侧壁的上端设有倒圆角。所述第二封口挡圈32安装在所述缸体13的上端部,所述缸体13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封口挡圈32的环形侧壁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由于活塞杆12与封口挡圈组件30之间为间隙配合,也就是说,活塞杆12与所述第一封口挡圈31及第二封口挡圈32均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封口挡圈32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33,所述通气孔33将第二封口挡圈32和所述缸体13的上端部之间的空间与第二封口挡圈32外部的空间连通。所述通气孔33可设置在第二封口挡圈32上的任何位置,只要能将上述两个空间连通即可。如图1所示,车辆行驶过程中,当缓冲体20受到冲击时,空气顺着活塞杆12与缓冲体20及封口挡圈组件30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动,流到第二封口挡圈32与缸体13的上端部之间的空间中,然后从通气孔33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33设置在所述第二封口挡圈32的环形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缸体13的上方。优选地,所述通气孔33为两个,两个通气孔33沿第二封口挡圈32的周向均匀分布,方便空气的快速排出。
减震器缸体13的上端部是活塞杆12进出缸体13的位置,通常设有密封圈,在减震器组件的使用过程中,密封圈很容易受到外部灰尘。砂石等的损害,导致密封圈的使用寿命缩短,过早损坏。本实施例中,当缓冲体20受到冲击时,空气顺着活塞杆12与缓冲体20及封口挡圈组件30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动,流到第二封口挡圈32与缸体13的上端部之间的空间中,然后从通气孔33排出。由于冲击导致的空气流动很快,形成较快的气流,该较快的气流可将密封圈周围的灰尘、砂石等带走,确保密封圈周围环境的清洁,减少了密封圈受灰尘、砂石等损害的几率,进而可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所以,本实施例的减震器组件,不但可消除口哨声和噪音等,提高驾乘舒适性,而且可时时对减震器的密封圈进行清洁,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一举多得。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减震器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和缓冲体(20),所述缓冲体(20)套设在减震器的活塞杆(12)上,所述缓冲体(20)与活塞杆(12)间隙配合,所述缓冲体(20)靠近减震器缸体(13)的一端与所述缸体(13)固定连接,所述缓冲体(20)采用聚氨酯泡沫制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20)形成为回转体,所述回转体的靠近所述缸体(13)的一端的回转直径大于另一端的回转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20)的两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20)与活塞杆(12)之间的间隙大于2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口挡圈组件(30),所述缓冲体(20)的下端部安装在所述封口挡圈组件(30)上,所述封口挡圈组件(30)安装在所述缸体(13)的上端部,所述活塞杆(12)从封口挡圈组件(30)中穿过且二者之间为间隙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挡圈组件(30)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封口挡圈(31)和第二封口挡圈(32),所述第一封口挡圈(31)和第二封口挡圈(32)均成圆盘状,且二者的圆盘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缓冲体(20)的下端安装在第一封口挡圈(31)内,所述缓冲体(20)与第一封口挡圈(31)的环形侧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封口挡圈(32)安装在所述缸体(13)的上端部,所述缸体(13)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封口挡圈(32)的环形侧壁过盈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口挡圈(31)和第二封口挡圈(32)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口挡圈(32)上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33),所述通气孔(33)将第二封口挡圈(32)和所述缸体(13)的上端部之间的空间与第二封口挡圈(32)外部的空间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33)设置在所述第二封口挡圈(32)的环形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缸体(13)的上方。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组件。
CN201520952849.9U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05190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52849.9U CN205190628U (zh)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52849.9U CN205190628U (zh)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90628U true CN205190628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83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52849.9U Active CN205190628U (zh) 2015-11-26 2015-11-26 一种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906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91990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防尘罩的连接结构
CN104565176A (zh) 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
CN103062271A (zh) 一种改进的减震装置
CN104595409A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防尘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减振器
CN205190628U (zh) 一种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CN205190625U (zh) 一种减震器组件及车辆
CN205026003U (zh) 减振器
CN203868227U (zh) 一种改良的减震器总成
CN204200937U (zh) 一种涨型汽车减震内套
CN214999065U (zh) 一种车用空气减震器
CN203272583U (zh) 一种减震器的油封座封口结构
CN214305005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防尘罩防摩擦异响结构
CN205118107U (zh) 汽车底盘密闭式液压悬置减震装置
CN204900652U (zh) 一种减振器、减振器悬架***及使用该减振器的车辆
CN202955168U (zh) 减震器
CN203431088U (zh) 汽车减震器橡胶支架
CN107654558A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
CN204278979U (zh) 车用缓冲器及相应的汽车
CN207093654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107120381A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206129970U (zh) 一种减震器密封装置
CN211175180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动车的减震器
CN203868225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减震器总成
CN202867684U (zh) 汽车减震器防尘装置
CN203926575U (zh) 一种减震器密封油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