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24219U - 散热模块 - Google Patents

散热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24219U
CN205124219U CN201520857690.2U CN201520857690U CN205124219U CN 205124219 U CN205124219 U CN 205124219U CN 201520857690 U CN201520857690 U CN 201520857690U CN 205124219 U CN205124219 U CN 205124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ary line
conduit
exhaust outlet
central axis
im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576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畑中康司
玉冈健人
平山正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24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242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包括风扇和导管,导管的一部分能够与至少一个热源热接触,风扇具有:叶轮;使叶轮旋转的马达;以及容纳叶轮以及马达的机壳,机壳具有:借助马达将叶轮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上板部;以及覆盖叶轮的侧方且具有排气口和舌部的侧壁部,排气口朝向风扇的外部空间敞开,舌部在排气口与叶轮之间突出,导管固定于侧壁部的下端,导管具有沿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的流路,导管在与叶轮在轴向上对置的位置具有吸气口,第一假想直线在比中心轴线靠排气口侧的位置通过以第二假想直线为基准与舌部相反的一侧,第一假想直线与流体在导管内流动的方向平行且不穿过中心轴线,第二假想直线穿过中心轴线并与排气口垂直。

Description

散热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块,散热模块装设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摄像机或平板电脑等小型且高性能的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内部的CPU等多个电子元件中的发热量较多。因此,发热对策变得重要。作为发热对策的一种方法,在电子设备内部设置风扇进行排热。
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9-218289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热源的冷却方法:将由发热性元件产生的热传递至呈散热片形状的散热部,使散热部位于通过送风风扇在导管内形成的空气流路中,从而对散热部进行强制气冷,冷却热源。
但是,近几年摄像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造成电子设备内的电子元件的高密度化,由此电子设备内的内部空间变窄。即,流过电子设备内的内部空间的流量减少,***阻抗上升。因此,在电子设备内的内部空间,有可能在流路空间无法充分地冷却热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且热源的冷却特性高的散热模块。
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实用新型是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以及导管,导管的一部分能够与至少一个热源热接触。风扇具有:叶轮,叶轮具有多个叶片,多个叶片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沿周向配置;马达,马达使叶轮旋转;以及机壳,机壳容纳叶轮以及马达。机壳具有:上板部,上板部借助马达将叶轮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侧壁部,侧壁部覆盖叶轮的侧方,侧壁部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具有朝向风扇的外部空间敞开的排气口,侧壁部具有在排气口与叶轮之间突出的舌部。导管固定于侧壁部的下端,导管具有沿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的流路,导管在与叶轮在轴向上对置的位置具有吸气口。散热模块具有:第一假想直线,其以与流体流过导管内的方向平行的方式穿过流路的中央;以及第二假想直线,其穿过中心轴线并与排气口垂直,第一假想直线在比中心轴线靠排气口侧的位置通过以第二假想直线为基准与舌部相反的一侧的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能够实现小型化且使热源的冷却特性提高。
根据第一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具有穿过所述中心轴线且与所述排气口平行的第三假想直线,所述第一假想直线通过所述排气口,并通过由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三假想直线构成的锐角区域。
根据第二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三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具有第四假想直线,所述第四假想直线穿过所述中心轴线并与所述排气口的同所述舌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一假想直线通过所述排气口,并通过由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四假想直线构成的锐角区域。
根据第三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四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在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三假想直线之间朝向与所述排气口相反的一侧延伸。
根据第二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五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在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三假想直线之间朝向与所述排气口相反的一侧延伸。
根据第一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六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具有第四假想直线,所述第四假想直线穿过所述中心轴线并与所述排气口的同所述舌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一假想直线通过所述排气口,并通过由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四假想直线构成的锐角区域。
根据第六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七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具有穿过所述中心轴线且与所述排气口平行的第三假想直线,所述导管在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三假想直线之间朝向与所述排气口相反的一侧延伸。
根据第一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八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具有穿过所述中心轴线且与所述排气口平行的第三假想直线,所述导管在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三假想直线之间朝向与所述排气口相反的一侧延伸。
根据第一实用新型至第八实用新型中的任一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九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具有第一导管部以及第二导管部,所述第一导管部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地延伸并具有所述吸气口,所述第二导管部在所述第一导管部的上游侧与所述中心轴线平行地延伸。
根据第九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在与所述吸气口在轴向上对置的位置随着朝向所述流路方向的下游侧而向上方倾斜。
根据第十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一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具有导管主体以及板状的热传递部,所述导管主体构成所述流路,所述热传递部朝向离开所述导管主体的方向延伸。
根据第十一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二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热传递部由与所述导管主体一体的单个部件构成。
根据第九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三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排气口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根据第十三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四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具有导管主体以及板状的热传递部,所述导管主体构成所述流路,所述热传递部朝向离开所述导管主体的方向延伸。
根据第十四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五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热传递部由与所述导管主体一体的单个部件构成。
根据第一实用新型至第八实用新型中的任一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六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在与所述吸气口在轴向上对置的位置随着朝向所述流路方向的下游侧而向上方倾斜。
根据第一实用新型至第八实用新型中的任一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七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排气口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根据第一实用新型至第八实用新型中的任一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八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具有导管主体以及板状的热传递部,所述导管主体构成所述流路,所述热传递部朝向离开所述导管主体的方向延伸。
根据第十八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块,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十九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热传递部由与所述导管主体一体的单个部件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的剖视图。
图2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附近的剖视图。
图3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与图1中的散热模块100的风扇1的中心轴线J1平行的轴向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该轴向的下侧简称为“下侧”。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并不表示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上下方向。并且,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100的剖视图。散热模块100具有:向规定的方向送风的风扇1;以及一部分与至少一个热源6热接触的导管5。风扇1是离心风扇。散热模块100例如装设于数码摄像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用于冷却电子设备内部。
风扇1包括马达2、机壳3以及叶轮4。叶轮4具有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1沿周向配置的多个叶片41。马达2使叶轮4绕中心轴线J1旋转。机壳3容纳马达2以及叶轮4。
马达2是外转子型。马达2包括作为固定组装体的静止部21、作为旋转组装体的旋转部22以及作为轴承的套筒23。套筒23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旋转部22被套筒23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相对于静止部21旋转。但是,马达2也可以是内转子型。
静止部21包括定子210和轴承保持部24。轴承保持部24容纳套筒23。轴承保持部24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且由树脂形成。轴承保持部24从后述的上板部31的大致中央朝向下方突出。轴承保持部24固定于孔部(省略图示),该孔部设置于上板部31。轴承保持部24的上端部与孔部(省略图示)周围的部位通过嵌件成型而被紧固。
定子210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环状,且安装于轴承保持部24的外侧面。定子210包括定子铁芯和多个线圈。
旋转部22包括轴221、轭(省略图示)、转子磁铁223以及杯部224。杯部224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有盖大致圆筒状,且朝向上侧开口。轴221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配置,轴221的下端部固定于杯部224。转子磁铁223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且固定于轭(省略图示)的内侧面。
轴221被***套筒23。套筒23由含油性的多孔质金属体形成,且被***并固定于轴承保持部24。另外,作为轴承机构,例如也可以利用球轴承。
机壳3包括上板部31和侧壁部32。侧壁部32覆盖叶轮4的侧方。侧壁部32具有如后所述那样在排气口36与叶轮4之间突出的舌部321。上板部31与侧壁部32接触,上板部31借助马达2将叶轮4支承为能够旋转。由上板部31、侧壁部32以及导管5构成包围叶轮4的风洞部。
导管5由中空空间和包围中空空间的金属管构成。导管5构成风扇1的下表面,并覆盖叶轮4的下侧。导管5通过铆接等固定于侧壁部32的下端部。导管5由铝合金或铜等导热性好的材料构成。在导管5由铝合金形成的情况下,导管5通过压铸或锻造成型。
侧壁部32通过树脂或压铸铝合金成型。侧壁部32的上端部与上板部31的周缘部通过螺纹固定等而被紧固。侧壁部32具有在叶轮4与排气口36之间突出的舌部321。
侧壁部32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具有朝向风扇1的外部空间敞开的开口。该开口形成排气口36的一部分。详细而言,排气口36由上板部31、侧壁部32以及导管5构成于叶轮4的侧方。排气口36朝向径向外侧贯通机壳3。排气口36包括上板部31的边缘、侧壁部32的作为开口的周向的两端的一对边缘以及下板部33的边缘中的最靠近中心轴线J1的边缘,排气口36是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平面。
叶轮4包括多个叶片41。多个叶片41在杯部224的外侧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呈环状排列。各叶片4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固定于杯部224的外侧面。通过向静止部21供电,在转子磁铁223与定子210之间产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转矩。由此,叶轮4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与旋转部22一同旋转。通过叶轮4的旋转,空气被从吸气口51吸引至机壳3内,并从排气口36送出。
导管5具有沿与中心轴线J1垂直的方向的流路。导管5包括吸气口51。吸气口51配置在与叶轮4在轴向上对置的位置。至少导管5具有吸气口51即可,但也可以是吸气口位于上板部31和导管5这两者。
导管5具有倾斜部53,倾斜部53在与吸气口51在轴向上对置的位置随着向流路方向的下游侧而向上方倾斜。但是,倾斜部也可以是台阶。并且,导管5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排气口36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图2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5的附近的剖视图。在图2中,还配置有后述第三导管部503。对散热模块100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详细叙述。导管5内形成有从流入口52向风扇1的吸气口51输送空气的空气流路。在散热模块100中,通过叶轮4的旋转产生空气的流动。即,从电子设备内或外部气体吸入的空气穿过导管5移动至吸气口51。从吸气口51吸入的空气通过叶轮4的旋转被输送到轴向上方且径向外侧。在将舌部321设为最上游时,排气口36成为最下游,空气通过叶轮4的旋转从上游朝向下游流动。从吸气口51吸入的空气被从排气口36排出。
如上所述,导管5的一部分与至少一个热源6接触。该热源6例如是CPU、GPU或拍摄元件之类的为发热体的电子元件,近几年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引起发热量上升。热源6直接或借助其他部件固定于导管5的外周面。由于热源6需要与导管5热接触,因此在直接固定热源6的情况下通过焊接等进行固定,而在借助其他部件固定热源6的情况下通过导热脂或导热性好的粘接剂进行固定。
在散热模块100中,从热源6传递至导管5的表面的热被传递至通过导管5内的空气。更详细地说,从流入口52流入导管5内的空气在通过导管5内的同时吸收导管5的热进行散热。之后,吸收了来自热源6的热的空气从风扇1的吸气口51流入,从排气口36排出。
导管5具有第一导管部501和第二导管部502。第一导管部501与中心轴线J1垂直地延伸,并具有吸气口51。第二导管部502在第一导管部501的上游侧与中心轴线J1平行地延伸,并具有流入口52。
通过第二导管部502的空气流被赋予朝向轴向上方的惯性力。之后,在该空气流通过第一导管部501时,空气流的方向被改变为与中心轴线J1垂直的方向,但在短时间内维持朝向轴向上方的惯性力。即,在空气流从第一导管部501朝向吸气口51流动时,空气通过朝向轴向上方的惯性力顺畅地朝向吸气口51流动。由此,空气流高效地通过吸气口51从风扇1的排气口36排出。
也可以在排气口36的径向外侧另外配置第三导管部503。优选第三导管部503由与导管5连成一体的部件构成。在设置有第三导管部503的情况下,通过了导管5并通过了风扇1的空气从第三导管部503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外部排出。但是,也可以不必设置第三导管部503,也可以从风扇1的排气口36向外部排出。
导管5具有:构成流路的导管主体;以及朝向离开导管主体的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热传递部504。通过具有热传递部504,还能从位于与导管5分离的位置的热源6吸热,从而能够冷却电子设备内的较大范围的区域内的热源6。热传递部504也可以由与导管主体一体的单个部件构成。由此,能够抑制因使热传递部504与导管主体接触而导致热阻抗上升,因此能够提高从热源6传递热的热传递效率。
图3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模块100的俯视图。散热模块100具有第一假想直线71和第二假想直线72。第一假想直线71是与在导管5内流动的空气的方向平行且穿过流路中央的假想线。第二假想直线72是穿过中心轴线J1并与排气口36垂直的假想线。第一假想直线71在比中心轴线J1靠排气口36侧的位置通过以第二假想直线72为基准与舌部321相反的一侧。
风扇1沿轴向吸气并沿径向排气。沿轴向吸入的空气通过吸气口51之后朝向径向外侧改变流速方向。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吸向吸气口51的空气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流速分量,因此无需较大地改变空气的流向便可被吸入。即,无需向空气提供无用的能量便可被吸入并排出,因此能够高效地排出空气。由此,即使是小型且低静压的离心风扇,也能够使空气顺畅地通过导管5内。由此,能够通过气冷使来自与导管5热接触的热源6的热散发。
叶轮4以舌部321为最上游朝向下游侧旋转。叶轮4旋转所产生的空气流穿过侧壁部32与叶轮4之间的流路而流向下游侧。随着通过吸气口51的空气在侧壁部32与叶轮4之间的流路朝向下游侧,流动的空气的量增多,并从排气口36排出空气。此时,在排出空气的排气口36附近,空气的流速加快。即,流速从上游朝向下游加快。流速越快,空气变成负压,来自吸气口51的吸气量便越多。即,吸气口51的靠近排气口36的部位的吸气量增多。并且,通过叶轮4产生的空气流沿轴向吸入,通过叶轮4向空气提供离心力,成为朝向径向外侧的气流。优选从导管5通过吸气口51的空气流为从吸气口51的吸气量增多的靠近排气口36的部位朝向排气口36的方向的气流。第一假想直线71通过以第二假想直线72为基准与舌部321相反的一侧,由此空气沿着从吸气口51的吸气量增多的靠近排气口36的部位朝向排气口36的流向流动。由此,空气的在导管5中流动的惯性力与由叶轮4产生的离心力合在一起,以不逆着空气的流动的方式从排气口36排出。即,流过导管5的空气高效地从排气口36排出。
关于吸气口51的靠近排气口36的部位,尤其是相对于第二假想直线72位于与舌部321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吸气量增多。即,通过空气从导管5朝向该区域流动,以不逆着空气的流动的方式从排气口36排出。并且,由于容易使从排气口36排出的空气的流速方向与导管5延伸的方向一致,因此流过导管5的空气高效地从排气口36排出。
散热模块100还具有第三假想直线73。第三假想直线73是穿过中心轴线J1且与排气口36平行的假想线。优选第一假想直线71通过第二假想直线72与第三假想直线73之间。
以第一假想直线71通过第二假想直线72与第三假想直线73之间的方式配置导管5,由此进一步使空气沿着从吸气口51的吸气量增多的靠近排气口36的部位朝向排气口36的流向流动。通过空气从导管5朝向该区域流动,以不逆着空气的流动的方式从排气口36排出。并且,由于容易使从排气口36排出空气的流速方向与导管5延伸的方向一致,因此流过导管5的空气进一步高效地从排气口36排出。
散热模块100还具有第四假想直线74。第四假想直线74是连接中心轴线J1与排气口36的同舌部32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假想线。进一步优选第一假想直线71通过第二假想直线72与第四假想直线74之间。
以第一假想直线71通过第二假想直线72与第四假想直线74之间的方式配置导管5,由此进一步使空气沿着从吸气口51的吸气量增多的靠近排气口36的部位朝向排气口36的流向流动。通过空气从导管5朝向该区域流动,以不逆着空气的流动的方式从排气口36排出。并且,由于容易使从排气口36排出空气的流速方向与导管5延伸的方向一致,因此流过导管5的空气进一步高效地从排气口36排出。
导管5在第二假想直线72与第三假想直线73之间朝向与排气口36相反的一侧延伸。
通过空气从导管5朝向吸气口51的特别是吸气量较多的区域流动,而以不逆着空气的流动的方式从排气口36排出。并且,由于容易使从排气口36排出空气的流速方向与导管5延伸的方向一致,因此流过导管5的空气高效地从排气口36排出。
导管5在径向上朝向离开中心轴线J1的方向延伸,导管5相对于与排气口36垂直的方向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以排气口36侧为起点向舌部321侧朝向90度以上且180度以下的方向延伸。
导管5的与流路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流路面积比吸气口51的面积小。
在导管5的流路面积大且风扇1的风量小的情况下,在导管5内流动的空气的流速变慢。并且,在导管5的流路面积大的情况下,成为导管5的内周面附近的温度容易局部上升的状况,导管5内的空气整体不易影响冷却特性。若同时存在上述的流速较慢这个课题,则相对于较慢的空气流只有导管5的内周面附近的温度上升,考虑到这一点,优选导管5的流路面积小。
通过使导管5的流路面积比吸气口51的面积小,能够使导管5内的空气的流动高速化。空气的比热比金属的比热高。即,即使将热传递给少量的空气,温度上升也很少。由此,通过使导管5内的空气变少从而使空气高速循环,能够使低温的空气在导管5内循环,并且将传递至导管5的热散发。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流路面积比排气口36的面积小。
风扇1通过使排气口36的面积比吸气口51的面积小,加快了排出的空气流的流速。通过使导管5的流路面积比排气口36的面积小,能够加快在导管5内流动的空气的流速,从而能够提高传递至导管5的热的散热效果。
导管5的与流路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流路形状是与中心轴线J1以及流路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比轴向高度长的扁平形状。
传递至导管5的热被传递至导管5的内周面,并通过空气的流过而散热。例如,在将导管5设为截面呈圆形的管状的情况下,虽然向导管5的内周面附近的空气进行热传递,但是传递至导管5的热量不易传递至流路的中央附近的空气。通过将导管5的流路的截面设为扁平形状,在流路内通过的空气中的通过导管5的内周面附近的空气的比率增高。即,容易通过空气散发传递至导管5的热。
导管5内的空气流路的轴向高度比排气口36的轴向高度低。
导管5在径向上朝向离开中心轴线J1的方向延伸。导管5相对于与排气口36垂直的方向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以排气口36侧为起点朝向90度以上且270度以下的方向延伸。
叶轮4以舌部321为最上游朝向下游侧旋转。叶轮4旋转所产生的空气流穿过侧壁部32与叶轮4之间的流路而流向下游侧。随着通过吸气口51的空气在侧壁部32与叶轮4之间的流路朝向下游侧,流动的空气的量增多,并从排气口36排出空气。此时,在排出空气的排气口36附近,空气的流速加快。即,流速从上游朝向下游加快。流速越快,空气变成负压,来自吸气口51的吸气量便越多。即,吸气口51的靠近排气口36的部位的吸气量增多。并且,通过叶轮4产生的空气流沿轴向吸入,通过叶轮4向空气提供离心力,成为朝向径向外侧的气流。
优选从导管5通过吸气口51的空气流为从吸气口51的吸气量增多的靠近排气口36的部位朝向排气口36的方向的气流。通过导管5相对于与排气口36垂直的方向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朝向90度以上且270度以下的方向延伸,空气沿着从吸气口51的靠近排气口36的部位朝向排气口36的流向流动。由此,空气的在导管5中流动的惯性力与由叶轮4产生的离心力合在一起,以不逆着空气的流动的方式从排气口36排出。即,流过导管5的空气高效地从排气口36排出。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散热模块能够用于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的电子设备内部的设备的冷却、其他设备的冷却以及向各种对象物提供空气等。并且,能够用于其他用途。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认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变形和变更是明显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唯一地由本权利要求书决定。

Claims (19)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扇;以及
导管,所述导管的一部分能够与至少一个热源热接触,
所述风扇具有:
叶轮,所述叶轮具有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沿周向配置;
马达,所述马达使所述叶轮旋转;以及
机壳,所述机壳容纳所述叶轮以及所述马达,
所述机壳具有:
上板部,所述上板部借助所述马达将所述叶轮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
侧壁部,所述侧壁部覆盖所述叶轮的侧方,所述侧壁部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具有朝向所述风扇的外部空间敞开的排气口,所述侧壁部具有在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叶轮之间突出的舌部,
所述导管固定于所述侧壁部的下端,所述导管具有沿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的流路,所述导管在与所述叶轮在轴向上对置的位置具有吸气口,
散热模块具有:第一假想直线,其以与流体流过导管内的方向平行的方式穿过流路的中央;以及第二假想直线,其穿过中心轴线并与排气口垂直,
第一假想直线在比所述中心轴线靠所述排气口侧的位置通过以第二假想直线为基准与所述舌部相反的一侧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模块具有穿过所述中心轴线且与所述排气口平行的第三假想直线,
所述第一假想直线通过所述排气口,并通过由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三假想直线构成的锐角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模块具有第四假想直线,所述第四假想直线穿过所述中心轴线并与所述排气口的同所述舌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一假想直线通过所述排气口,并通过由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四假想直线构成的锐角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在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三假想直线之间朝向与所述排气口相反的一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在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三假想直线之间朝向与所述排气口相反的一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模块具有第四假想直线,所述第四假想直线穿过所述中心轴线并与所述排气口的同所述舌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一假想直线通过所述排气口,并通过由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四假想直线构成的锐角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模块具有穿过所述中心轴线且与所述排气口平行的第三假想直线,
所述导管在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三假想直线之间朝向与所述排气口相反的一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模块具有穿过所述中心轴线且与所述排气口平行的第三假想直线,
所述导管在所述第二假想直线与所述第三假想直线之间朝向与所述排气口相反的一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具有第一导管部以及第二导管部,所述第一导管部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地延伸并具有所述吸气口,所述第二导管部在所述第一导管部的上游侧与所述中心轴线平行地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在与所述吸气口在轴向上对置的位置随着朝向所述流路方向的下游侧而向上方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具有导管主体以及板状的热传递部,所述导管主体构成所述流路,所述热传递部朝向离开所述导管主体的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递部由与所述导管主体一体的单个部件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排气口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具有导管主体以及板状的热传递部,所述导管主体构成所述流路,所述热传递部朝向离开所述导管主体的方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递部由与所述导管主体一体的单个部件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在与所述吸气口在轴向上对置的位置随着朝向所述流路方向的下游侧而向上方倾斜。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排气口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具有导管主体以及板状的热传递部,所述导管主体构成所述流路,所述热传递部朝向离开所述导管主体的方向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递部由与所述导管主体一体的单个部件构成。
CN201520857690.2U 2014-10-31 2015-10-30 散热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2421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3830 2014-10-31
JP2014223830A JP2016092161A (ja) 2014-10-31 2014-10-31 ヒート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24219U true CN205124219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79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5769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24219U (zh) 2014-10-31 2015-10-30 散热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92161A (zh)
CN (1) CN2051242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3723A (zh) * 2017-08-27 2018-01-19 上海曼斐电器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器件冷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3723A (zh) * 2017-08-27 2018-01-19 上海曼斐电器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器件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92161A (ja) 2016-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40130U (zh) 散热模块
CN101529099B (zh) 串联配置轴流风扇
CN104776042B (zh) 送风风扇以及电子设备
CN101117962A (zh) 风扇单元
CN209560467U (zh) 冷却装置
CN106337824B (zh) 一种新型带永磁无刷电机***的蜗壳离心风机
CN104776047B (zh) 送风风扇以及电子设备
CN107313989A (zh) 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风冷***
JP2015108316A (ja) 送風機、およびその送風機を搭載した室外ユニット
CN204878076U (zh) 一种离心鼓风机冷却***
CN104102311A (zh) 散热模块及其离心式风扇
CN101834490A (zh) 一种风电发电机冷却器
US20080247874A1 (en) Dual flow fan heat sink application
CN207935122U (zh) 送风装置
JP2010185443A (ja)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CN205124219U (zh) 散热模块
CN209590756U (zh) 冷却装置
CN204695207U (zh) 散热模块
JP2013053563A (ja) 遠心ファン装置用ブレード、遠心ファン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04705973U (zh) 散热模块
CN110056542A (zh) 送风机
US20120321457A1 (en) Cooling fan with tapered hub
US7447019B2 (en) Computer having an axial duct fan
CN109831054A (zh) 一种具有冷却***的电机
WO2021098343A1 (zh) 电机及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