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8258U - 多发声单元耳机 - Google Patents

多发声单元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98258U
CN204598258U CN201520288320.1U CN201520288320U CN204598258U CN 204598258 U CN204598258 U CN 204598258U CN 201520288320 U CN201520288320 U CN 201520288320U CN 204598258 U CN204598258 U CN 204598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unit
earphone
mov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883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平
张献春
陈启高
徐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5202883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98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98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98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发声单元耳机,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前壳和后盖,在前壳和后盖围成的腔体内收容有至少三个动铁发声单元和至少一个动圈发声单元;其中,在后盖上设置有收容固定动铁发声单元的固定槽以及环绕固定槽的凸起;凸起、固定槽和后盖为一体结构;动圈发声单元扣合在凸起上,两者围成的空间形成前声腔,固定槽均匀分布在前声腔内,并且,动圈发声单元与前声腔内的动铁发声单元在竖向上相距一定距离;在前壳和后盖围城的腔体内,除去前声腔所占据的空间,其它空间形成后声腔。利用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发声单元耳机,能够提高耳机的音质,延伸音质的高频特性,降低音质失真。

Description

多发声单元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发声单元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人们休闲娱乐所能使用到的常用音响设备,我们常用的耳机大多数属于动圈式耳机。
对于传动的耳机而言,其大多数属于动圈式耳机,由于受到生产工艺、材料以及结构性能的影响,导致传统的耳机音质较差,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声学性能出色的耳机成为耳机技术领域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发声单元耳机,以解决传统耳机音质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发声单元耳机,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前壳和后盖,在前壳和后盖围成的腔体内收容有至少三个动铁发声单元和至少一个动圈发声单元;其中,
在后盖上设置有收容固定动铁发声单元的固定槽以及环绕固定槽的凸起;其中,凸起、固定槽和后盖为一体结构;动圈发声单元扣合在凸起上,两者围成的空间形成前声腔,固定槽均匀分布在前声腔内,并且,动圈发声单元与前声腔内的动铁发声单元在竖向上相距一定距离;在前壳和后盖围城的腔体内,除去前声腔所占据的空间,其它空间形成后声腔。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动圈发声单元上开设有将前声腔与后声腔连通的阻尼孔。
另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动圈发声单元上未开设阻尼孔的位置设置有焊盘。
再者,优选的结构是,动圈发声单元的横截面为圆形,其通过粘接的方式扣合在后盖的凸起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后盖上形成前声腔的部分设置有出声孔。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动铁发声单元与固定槽均为方体,动铁发声单元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固定槽中。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动圈发声单元包括振动***和磁路***;其中,振动***包括振膜和结合于振膜一侧的音圈;磁路***包括依次结合的华司、磁铁和盆架,盆架的侧壁和华司、磁铁之间的空间形成磁间隙,音圈设置在磁间隙内。
另外,优选的结构是,动铁发声单元的数量为3个或5个。
另外,优选的结构是,动圈发声单元与前声腔内的动铁发声单元在竖向上相距至少为1毫米。
再者,优选的结构是,动铁发声单元包括外壳、组装于外壳内的振动***与磁路***、固定件和设置于外壳一侧的出声筒,振动***包括安装于磁路***上方的音膜,磁路***包括固定于固定件上的线圈、固定于固定件上的回形磁路和舌簧,舌簧穿过线圈的中心并进入回形磁路,磁路***通过一根金属丝与振动***连接。
利用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发声单元耳机,通过将动铁发声单元和动圈发声单元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在耳机内部形成立体放置空间,实现两种不同发声单元在音频上的互补,从而提高耳机的音质,延伸音质的高频特性,降低音质失真。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发声单元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发声单元耳机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圈发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铁发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铁发声单元与动圈发声单元的结合示意图;
图7为传统耳机的频响曲线;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发声单元耳机的频响曲线。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前壳1、后盖2、动铁发声单元3、动圈发声单元4、固定槽5、凸起6、盆架7、阻尼孔8、焊盘9、出声孔10、音圈11、振膜12、华司13、磁铁14、上壳15a、下壳15b、固定件16、出声筒17、音膜18、线圈19、回形磁路20、舌簧21、金属丝22、连接线23。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发声单元耳机的结构、局部放大结构,以及图1的剖视结构。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发声单元耳机为头戴式耳机,其包括前壳1、后盖2、动铁发声单元3和动圈发声单元4,前壳1和后盖2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腔体,动铁发声单元3和动圈发声单元4均收容在该腔体中,在后盖3上设置有固定槽5,固定槽5用于收容固定动铁发声单元3,在后盖2上还设置有环绕固定槽5的凸起6,该凸起6对应设置在固定槽5的***,动圈发声单元4扣合在凸起6上。
后盖2包括两个面,一个面朝向前壳1,另一个面背向前壳1,固定槽5设置在后盖2朝向前壳1的那面上,也就是说固定槽5设置在前壳1和后盖2所围成的腔体内,凸起6同样设置在后盖2朝向前壳1的面上,也位于前壳1和后盖2所围成的腔体内。
设置凸起6的目的在于固定支撑动圈发声单元4,即动圈发声单元4扣合在凸起6上,凸起6的高度要满足在动圈发声单元4扣合在凸起6后,与动铁发声单元3不发生接触,使动圈发声单元4和动铁发声单元3处于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即动铁发声单元3靠近后盖2,动圈发声单元4靠近前壳1。此种设置方式能够将两种发声单元的音质融为一体,实现各自音质的互补,从而整体提高耳机的音质,使耳机的音质更饱满、柔顺和细腻。
图2中示出的动圈发声单元4与凸起6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在实际应用情景中,两者可以设置成相配合的不同的形状。
固定槽5与动铁发声单元3、凸起6与动圈发声单元4均为通过胶水粘接结合,胶水既能起到固定作用又能起到密封作用。
动圈发声单元4扣合在凸起6上形成一个腔体,该腔体为前声腔,而在前壳1与后盖2围成的腔体中,除去前声腔所占据的空间,腔体内的其它空间为后声腔,也就是说,动圈发声单元4将前壳1与后盖2围成的腔体分割成前声腔和后声腔。
在后盖2上形成后声腔的部分开设有出声孔10,换言之,在后盖2上凸起6环绕的部分开设有出声孔10,用于将动铁发声单元3和动圈发声单元4产生的声音传送到人耳内;其中,为了便于产品生产,固定槽5与后盖2、凸起6一体注塑成型。
在后盖2上设置的固定槽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其数量与动铁发声单元3相同,优选数量为3-5个,固定槽5均匀地分布在后盖2形成后声腔的部分,该部分也是凸起6所环绕的部分,而动圈发声单元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优选数量为一个。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铁发声单元与动圈发声单元结合的五种情况,图6的视角是从动铁发声单元3看向动圈发声单元4,动铁发声单元3和动圈发声单元4均为简化的结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说明。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动铁发声单元与动圈发声单元结合的五种情况中,均采用一个动圈发声单元分别与1-5个动铁发声单元结合,动铁发声单元3的位置不限于图6中的位置。
上述内容说明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发声单元耳机的整体结构,在耳机中最重要的部分为用于发声的发声单元,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动圈发声单元44和动铁发声单元3展开详细地说明。
一、动圈发声单元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圈发声单元的结构。如图4所示,动圈发声单元4包括振动***和磁路***;其中,振动***包括振膜12和结合于振膜一侧的音圈11;磁路***包括依次结合的华司13、磁铁14和盆架7,盆架7的侧壁和华司13、磁铁14之间的空间形成磁间隙,音圈11设置在磁间隙内。盆架7为一端开口的结构,开口端与振膜12的边缘部分固定结合,实现对振动***的收容固定。音圈11接通电信号后在磁路***形成的磁间隙中振动,进一步带动振膜11振动,振膜策动空气发声。
在盆架7上还设置有连通前声腔与后声腔的阻尼孔8,起到平衡声压及散热的作用,在盆架7上未开设阻尼孔8的位置设置有焊盘9,音圈11的引线与焊盘9焊接,实现音圈11与焊盘9的电连接。
二、动铁发声单元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铁发声单元的结构。如图5所示,动铁发声单元3包括外壳、出声筒17、连接线23、振动***、磁路***和固定件16。其中,外壳包括上壳15a和下壳15b,振动***和磁路***设置于上壳15a和下壳15b围成的腔体内,通过固定件16固定,出声筒17和连接线23分别设置于外壳的两侧;振动***包括音膜18和金属丝22;磁路***包括线圈19、回路磁路20和舌簧21。
回形磁路20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磁铁,两个磁铁之间形成磁间隙,线圈19缠绕在两个磁铁的一端,两个磁铁的另一端与固定件16固定,连接线23与线圈19电连接,将外部的电信号传送给线圈19,舌簧21为U形臂结构,其中一个臂***磁间隙中,另一个臂与固定件16固定,金属丝22的两端分别连接音膜18和舌簧21,在线圈19接通电信号后,舌簧21在磁间隙中振动,从而通过与其相连的金属丝22带动音膜18振动,音膜18策动空气发声。
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圈和动铁发声单元不局限于实施例中的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结构的动圈和动铁发声单元。
为了保证动铁发声单元3与动圈发声单元4在振动的过程中互不接触,动铁发声单元3的上盖28与动圈发声单元4的振膜14的间距至少为1毫米,1毫米为铁发声单元3与动圈发声单元4间的安全距离。
另外,在安装动铁发声单元3时,将出声筒17的一端朝向出声孔10,有利于人耳接收声音。
上述内容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发声单元耳机的结构,通过将动铁发声单元和动圈发声单元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在耳机内部形成立体放置空间,实现两种不同发声单元在音频上的互补,从而提高耳机的音质,延伸音质的高频特性,降低音质失真。该多发声单元耳机包括入耳式耳机、耳道式耳机、背颈式耳机和头戴式耳机等等。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发声单元耳机所带来的效果,对传统耳机的声音灵敏度和本实用新型通过的多发声单元耳机的声音灵敏度进行测试,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传统耳机的频响曲线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发声单元耳机的频响曲线;图7和图8中的横坐标表示频率,纵坐标表示声音灵敏度;如图7所示,测试的传统耳机分为两种,一种是动圈式耳机,包括动圈发声单元,其声音灵敏度曲线为图7中第一条曲线(从左到右),另一种是动铁式耳机,包括动铁发声单元,采用两个动铁式耳机测试不同的频段,第一动铁式耳机和第二动铁式耳机的声音灵敏度曲线分别为图7中第二条曲线(从左到右)和第三条曲线(从左到右);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发声单元耳机为动圈发声单元和动铁发声单元组装在一起的耳机。
参见图7,传统的动圈式耳机频率在4000HZ左右时,声音灵敏度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当频率达到11000HZ时,声音灵敏度急剧下降,说明动圈式耳机能够很好的控制低频段音质,但无法控制高频段的音质,其频率越高声音的失真越明显;对于传统的动铁式耳机,第一动铁式耳机当频率在4000HZ-5000HZ时,声音灵敏度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此时,第二动铁式耳机的声音灵敏度正在上升,当第一动铁式耳机的频率达到11400HZ左右时,声音灵敏度急剧下降,第二动铁式耳机的频率在11400HZ左右时,声音灵敏度的峰值稍低于峰值,说明动铁式耳机能够很好控制高频段的音质,而无法控制低频率音质。
参见图8,动圈发声单元与动铁发声单元结合在一起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发声单元耳机,动圈发声单元能够很好的控制低频段音质,动铁发声单元能够很好的控制高频段音质,两者结合在一起,当频率达到4000HZ左右时,灵敏度不会有明显的下降,并一直保持到高频段。因此,动圈发声单元与动铁发声单元的结合能够降低耳机音质的失真,并延伸音质的高频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发声单元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前壳和后盖,在所述前壳和所述后盖围成的腔体内收容有至少三个动铁发声单元和至少一个动圈发声单元;其中,
在所述后盖上设置有收容固定所述动铁发声单元的固定槽以及环绕所述固定槽的凸起;其中,所述凸起、所述固定槽和所述后盖为一体结构;
所述动圈发声单元扣合在所述凸起上,两者围成的空间形成前声腔,所述固定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前声腔内,并且,所述动圈发声单元与所述前声腔内的动铁发声单元在竖向上相距一定距离;
在所述前壳和所述后盖围城的腔体内,除去所述前声腔所占据的空间,其它空间形成后声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声单元耳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动圈发声单元上开设有将所述前声腔与所述后声腔连通的阻尼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发声单元耳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动圈发声单元上未开设阻尼孔的位置设置有焊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声单元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圈发声单元的横截面为圆形,其通过粘接的方式扣合在所述后盖的凸起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声单元耳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盖上形成前声腔的部分设置有出声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声单元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铁发声单元与所述固定槽均为方体,所述动铁发声单元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固定槽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声单元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圈发声单元包括振动***和磁路***;其中,
所述振动***包括振膜和结合于所述振膜一侧的音圈;
所述磁路***包括依次结合的华司、磁铁和盆架,所述盆架的侧壁和所述华司、所述磁铁之间的空间形成磁间隙,所述音圈设置在所述磁间隙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声单元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铁发声单元的数量为3个或5个。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发声单元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圈发声单元与所述前声腔内的动铁发声单元在竖向上相距至少为1毫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声单元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铁发声单元包括外壳、组装于所述外壳内的振动***与磁路***、固定件和设置于所述外壳一侧的出声筒,所述振动***包括安装于所述磁路***上方的音膜,所述磁路***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上的线圈、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上的回形磁路和舌簧,所述舌簧穿过所述线圈的中心并进入所述回形磁路,所述磁路***通过一根金属丝与振动***连接。
CN201520288320.1U 2015-05-06 2015-05-06 多发声单元耳机 Active CN204598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88320.1U CN204598258U (zh) 2015-05-06 2015-05-06 多发声单元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88320.1U CN204598258U (zh) 2015-05-06 2015-05-06 多发声单元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98258U true CN204598258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34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88320.1U Active CN204598258U (zh) 2015-05-06 2015-05-06 多发声单元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9825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479A (zh) * 2016-10-18 2016-12-1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圈铁耳机
CN106851506A (zh) * 2017-04-01 2017-06-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108282711A (zh) * 2018-04-03 2018-07-13 苏州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发声电子产品及其发声单元外壳
CN110366078A (zh) * 2019-07-31 2019-10-22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CN115038023A (zh) * 2021-11-12 2022-09-09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479A (zh) * 2016-10-18 2016-12-1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圈铁耳机
CN106231479B (zh) * 2016-10-18 2018-10-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圈铁耳机
CN106851506A (zh) * 2017-04-01 2017-06-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108282711A (zh) * 2018-04-03 2018-07-13 苏州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发声电子产品及其发声单元外壳
CN108282711B (zh) * 2018-04-03 2024-05-28 苏州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发声电子产品及其发声单元外壳
CN110366078A (zh) * 2019-07-31 2019-10-22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件及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CN110366078B (zh) * 2019-07-31 2024-04-02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单向透明平面发声装置
CN115038023A (zh) * 2021-11-12 2022-09-09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4865B2 (en) Earphone
CN211321501U (zh) 扬声器箱
WO2020140453A1 (zh) 一种扬声器装置
CN109756828B (zh)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4598258U (zh) 多发声单元耳机
CN102196329B (zh) 耳机
WO2020140449A1 (zh) 一种扬声器装置
US20170134848A1 (en) Speaker module
CN111031456B (zh) 点音源模组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TWM499720U (zh) 壓電陶瓷雙頻耳機結構
CN105612760A (zh) 骨传导扬声器
TWM453318U (zh) 入耳式耳機
US10264349B2 (en) Combined-type phase plug, and compression driver and speaker using same
CN206350126U (zh) 具有双前声腔和双后声腔的耳机
CN209787400U (zh) 组合式耳机喇叭及耳机
WO2016037445A1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或音箱的发音组件
TW202241143A (zh) 聲學裝置
CN206402403U (zh) 具有双前声腔的耳机
TWM529998U (zh) 動圈壓電雙音頻揚聲器之耳機
JP2005204215A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JP3192587U (ja) マルチボイスコイル同軸同音源スピーカ
CN206350127U (zh) 具有双后声腔的耳机
CN217216874U (zh)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9115039A (ja) 複数の振動板を備えた音響器機
JP3193406U (ja) マルチリング同軸同音源スピー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after: Goertek Inc.

Address before: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