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2591U - 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2591U
CN204452591U CN201520087851.4U CN201520087851U CN204452591U CN 204452591 U CN204452591 U CN 204452591U CN 201520087851 U CN201520087851 U CN 201520087851U CN 204452591 U CN204452591 U CN 204452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sill
main body
reinforcement
vehicle
lower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878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丹丹
王涛
李军帅
孙佳
陆黔林
范一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878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2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2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25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车辆。所述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所述下横梁结构包括下横梁上主体和下横梁下主体,所述下横梁上主体和所述下横梁下主体在车辆高度方向上通过连接体上下间隔设置,其中,所述下横梁上主体和所述下横梁下主体中的至少一者内形成有沿下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通过该空腔,不仅能够增大下横梁的截面面积,提高下横梁刚度,同时,该空腔还能够有效地衰减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以及路况传递的震动,显著地降低车辆驾驶室内噪声及震动,提升车辆的整体NVH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以及一种具有该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车辆的普及,消费者对车辆的震动、降噪等性能和车辆整体的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知地,由于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也就是噪声、震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对汽车用户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最表面,因此是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现有车辆的车身结构中,前风窗下横梁的结构不利于提高车辆的NVH性能,具体地,现有车辆的前风窗下横梁整体为一个板件结构,这种板件结构抗弯截面较小,在车辆行驶中,不能有效地衰减车辆动力总成产生的震动以及路况对车辆的颠簸震动,使得车辆驾驶室内噪声较差,影响车辆的整体NVH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以在有效提高车辆下横梁刚度的同时,显著降低车辆内部的噪声和震动,提高车辆的整体NVH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所述下横梁结构包括下横梁上主体和下横梁下主体,所述下横梁上主体和所述下横梁下主体在车辆高度方向上通过连接体上下间隔设置,其中,所述下横梁上主体和所述下横梁下主体中的至少一者内形成有沿下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中,由于在通过连接体间隔设置的下横梁上主体和下横梁下主体中,至少有一者的内部形成有沿下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这样,通过该空腔,不仅能够增大下横梁的截面面积,提高下横梁刚度,同时,该空腔还能够有效地衰减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以及路况传递的震动,显著地降低车辆驾驶室内噪声及震动,提升车辆的整体NVH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下横梁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横梁上主体和所述下横梁下主体中的至少一者,使得与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的下横梁的主体、所述连接体以及所述第一加强件共同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包括成夹角布置的直板部和斜板部,其中,所述直板部连接于所述下横梁上主体,所述斜板部连接于所述下横梁下主体,且所述第一加强件的所述一端连接于所述斜板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件位于所述下横梁的中部并且沿着所述下横梁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
优选地,所述下横梁上主体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其中,所述第一板形成有至少一个弯折部,使得所述第二板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的一侧边,所述第二板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的另一侧边,以形成所述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包括平直部和与所述平直部夹角连接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倾斜向上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的所述另一侧边以形成所述空腔。
优选地,所述下横梁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横梁上主体,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横梁下主体。
进一步地,在所述下横梁上主体的两端位置,所述空腔朝向所述第二加强件的部位处分别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下横梁上主体连接的所述一端设置在所述开口内,以封闭所述开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的腔壁在所述开口处形成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下横梁上主体连接的所述一端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翻边。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所述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
由于下横梁结构的下横梁上主体和下横梁下主体中,至少有一者的内部形成有沿下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该空腔不仅能够增大下横梁的截面面积,还能够有效地衰减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以及路况传递的震动,从而能够显著地提高车辆下横梁的刚度,显著地降低车辆驾驶室内噪声及震动,提升车辆的整体NVH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横梁上主体,2-下横梁下主体,3-连接体,4-空腔,5-第一加强件,6-直板部,7-斜板部,8-第一板,9-第二板,10-平直部,11-倾斜部,12-第二加强件,13-开口,14-第一翻边,15-第二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包括下横梁上主体1和下横梁下主体2,下横梁上主体1和下横梁下主体2在车辆高度方向上通过连接体3上下间隔设置,其中,下横梁上主体1和下横梁下主体2中的至少一者内形成有沿下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4。
通过该技术方案,由于在通过连接体3间隔设置的下横梁上主体1和下横梁下主体2中,至少有一者的内部形成有沿下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4,例如,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下横梁上主体1中形成有沿下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4,优选地,空腔4延伸至下横梁的整个长度,也就是说,形成有空腔4的下横梁上主体和/或下横梁下主体整体形成为盒装结构,这样,通过该空腔4,不仅能够增大下横梁的截面面积,提高下横梁刚度,同时,该空腔4还能够有效地衰减吸收车辆动力总成(未显示)以及路况传递的震动,显著地降低车辆驾驶室内噪声及震动,提升车辆的整体NVH性能。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下横梁的刚度,并显著地提高车辆车身的模态和刚度,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下横梁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5,第一加强件5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体3,例如焊接或者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加强件5的另一端连接于下横梁上主体1和下横梁下主体2中的至少一者,例如,第一加强件5连接在连接体3和下横梁上主体1之间,或者第一加强件5连接在连接体3和下横梁下主体2之间,或者连接体3与下横梁上主体1和下横梁下主体2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加强件5,从而使得与第一加强件5连接的下横梁的主体(上主体1和/或下主体2)、连接体3以及第一加强件5共同形成三角支撑结构。这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单个板状下横梁,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该稳定的三角支撑结构,能够显著地提升下横梁的刚度。
当然,为了降低下横梁的重量,第一加强件5上可根据需要形成有相应的减重孔。
更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下横梁的减震性,如图1所示,连接体3包括成夹角布置的直板部6和斜板部7,优选地,直板部6和斜板部7之间弧形过渡连接,其中,直板部6连接于下横梁上主体1,也就是,值班部6与下横梁上主体1的底面形成稳定牢固的面连接,而斜板部7连接于下横梁下主体2,例如,斜板部7和下横梁下主体2分别形成有对应的翻边以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加强件5的一端连接于斜板部7,而第一加强件5的另一端连接于下横梁上主体1和下横梁下主体2中的至少一者上,例如,第一加强件5连接在斜板部7和下横梁上主体1之间。这样,通过斜板部7,可以在车辆高度方向上更好地降低车辆的震动。
另外,第一加强件5的数量可以为单个,也可以为多个,这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下横梁结构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件5,多个第一加强件5位于下横梁的中部并且沿着下横梁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从而在下横梁的中部位置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以提高下横梁中部的刚度。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本实用新型的下横梁上主体1包括第一板8和第二板9,其中,第一板8形成有至少一个弯折部,例如,将第一板8的中部弯折以形成弧形过渡部,从而使得第二板9的一侧边连接于第一板8的一侧边,而第二板9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一板8的另一侧边,以在下横梁上主体内部形成沿下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4。这样,例如,第二板9可以与直板部6形成面固定连接,第一加强件5的一端连接于斜板部7,而第一加强件5的另一端则同时连接于第一板8和第二板9。
或者,在下横梁上主体1的其他结构形式中,可以通过单个板连接弯折形成具有空腔4的下横梁上主体1,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下横梁结构易于成形。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横梁下主体2也可以类似于下横梁上主体1的成形方式来形成,并具有空腔4。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板9包括平直部10和与平直部10夹角连接的倾斜部11,平直部10和倾斜部11优选通过弧形过渡连接,而倾斜部11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倾斜向上延伸并连接于第一板8的另一侧边以形成空腔4。例如,直板部6和平直部10可以形成面固定连接,这样,通过第二板9的倾斜部11或者倾斜部11和斜板部7能够进一步在车辆高度方向上更好地降低车辆的震动。
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件12,第二加强件12的一端连接于下横梁上主体1,第二加强件12的另一端连接于下横梁下主体2。例如,在下横梁上主体1包括第一板8和第二板9的情形下,第二加强件12的一端与第一板8和第二板9层叠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下横梁的整体刚度及模态。
当然,第二加强件12的连接位置可根据需求设定,例如,可以位于下横梁的中部位置,并与第一加强件5交叉布置,或者,如下所述,可以位于下横梁的两端,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下横梁上主体1的两端位置,空腔4朝向第二加强件12的部位处分别形成有开口13,例如,第二板9和第一板8在两端位置并未相互连接,而是形成开口13,使得第二加强件12与下横梁上主体1连接的一端设置在开口13内,以封闭开口13,也就是,第二加强件12位于开口13内并同时固定连接于第一板8和第二板9,使得在下横梁的两端位置处,第一板8和第二板9之间形成过渡部,以进一步在车辆高度方向上降低车辆的震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空腔4的腔壁,也就是第二板9的倾斜部11在开口13处形成有第一翻边14,第二加强件12与下横梁上主体1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翻边15,第二翻边15固定连接于第一翻边14,以提高第二加强件12与开口13设置的稳定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所述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
这样,由于下横梁结构的下横梁上主体1和下横梁下主体2中,至少有一者的内部形成有沿下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4,该空腔4不仅能够增大下横梁的截面面积,还能够有效地衰减吸收车辆动力总成以及路况传递的震动,从而能够显著地提高车辆下横梁的刚度,显著地降低车辆驾驶室内噪声及震动,提升车辆的整体NVH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结构包括下横梁上主体(1)和下横梁下主体(2),所述下横梁上主体(1)和所述下横梁下主体(2)在车辆高度方向上通过连接体(3)上下间隔设置,其中,所述下横梁上主体(1)和所述下横梁下主体(2)中的至少一者内形成有沿下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5),所述第一加强件(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体(3),所述第一加强件(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横梁上主体(1)和所述下横梁下主体(2)中的至少一者,使得与所述第一加强件(5)连接的下横梁的主体、所述连接体(3)以及所述第一加强件(5)共同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3)包括成夹角布置的直板部(6)和斜板部(7),其中,所述直板部(6)连接于所述下横梁上主体(1),所述斜板部(7)连接于所述下横梁下主体(2),且所述第一加强件(5)的所述一端连接于所述斜板部(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件(5)位于所述下横梁的中部并且沿着所述下横梁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上主体(1)包括第一板(8)和第二板(9),其中,所述第一板(8)形成有至少一个弯折部,使得所述第二板(9)的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第一板(8)的一侧边,所述第二板(9)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板(8)的另一侧边,以形成所述空腔(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9)包括平直部(10)和与所述平直部(10)夹角连接的倾斜部(11),所述倾斜部(11)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倾斜向上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板(8)的所述另一侧边以形成所述空腔(4)。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件(12),所述第二加强件(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横梁上主体(1),所述第二加强件(1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横梁下主体(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横梁上主体(1)的两端位置,所述空腔(4)朝向所述第二加强件(12)的部位处分别形成有开口(13),所述第二加强件(12)与所述下横梁上主体(1)连接的所述一端设置在所述开口(13)内,以封闭所述开口(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4)的腔壁在所述开口(13)处形成有第一翻边(14),所述第二加强件(12)与所述下横梁上主体(1)连接的所述一端具有第二翻边(15),所述第二翻边(15)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翻边(14)。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
CN201520087851.4U 2015-02-06 2015-02-06 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2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87851.4U CN204452591U (zh) 2015-02-06 2015-02-06 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87851.4U CN204452591U (zh) 2015-02-06 2015-02-06 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2591U true CN204452591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59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8785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2591U (zh) 2015-02-06 2015-02-06 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25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3489A (zh) * 2017-12-18 2018-07-10 合肥亿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盖板外板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3489A (zh) * 2017-12-18 2018-07-10 合肥亿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盖板外板总成
CN108263489B (zh) * 2017-12-18 2020-05-29 合肥亿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盖板外板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80714B1 (ko) 차량용 휠하우스 기구
CN210591747U (zh) 一种前保险杠总成支撑组件及车辆
CN201472392U (zh) 中空边梁薄壁型材板
CN204452591U (zh) 用于车辆前风窗的下横梁结构、车辆
CN203246404U (zh) 汽车前挡风玻璃用单片式导水槽结构和汽车
CN111186495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218536853U (zh) 一种汽车及纵梁组件
CN108382467B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CN214451356U (zh) 加强支架及车体
JP425641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CN210555111U (zh) 一种轻量化车架连接支架
CN110854332B (zh) 电动汽车电池托架
CN113910886A (zh) 一种发动机与车架的连接结构
CN213862425U (zh) 车身后部减震器结构及汽车
KR101321033B1 (ko) 스테빌라이저바가 장착되는 리어 서브프레임의 구조
CN218431411U (zh) 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04587018U (zh) 后副车架
CN218806112U (zh) 一种元宝梁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4084433U (zh) 一种内嵌式前副车架加强支撑结构
CN217553685U (zh) 一种电子水泵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8577434U (zh) 减震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8892610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20009893U (zh) 车架和车辆
CN217553697U (zh) 变速器的悬置总成、车辆
CN218786025U (zh) 前副车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