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78393U - 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78393U
CN204278393U CN201420733411.7U CN201420733411U CN204278393U CN 204278393 U CN204278393 U CN 204278393U CN 201420733411 U CN201420733411 U CN 201420733411U CN 204278393 U CN204278393 U CN 204278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vity groove
forming recess
cope match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334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岳祥
孙瑞娣
杨运动
郁军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RU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RU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RU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RU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334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78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78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783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成型效果差的问题。本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包括定模装置、动模装置,定模装置包括下模座板、下模板,动模装置包括上模座板、上模板,当动模装置扣合在定模装置上时,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合围形成至少一个成型型腔,在上模板面朝下模板的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型腔槽,在下模板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型芯,各成型型腔均由型腔槽及对应的型芯合围形成,各型腔槽的底面均向外凸起形成凸台,在上模板上竖直穿设有用于进料且与成型型腔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注料通道,各注料通道均穿过对应的凸台并与对应成型型腔联通。本实用新型具有成型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背景技术
换向器是直流电机和交流整流子电机最重要、最复杂的部件之一,由导电部分、绝缘部分和紧固支撑部分组成。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拱形换向器、塑料换向器、绑环式换向器和分段式换向器四种。
塑料换向器采用热固性塑料作为换向器的紧固支撑部分(即套筒),具有结构较简单,生产成本低,加工工时少等优点,因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塑料套筒一般采用压注成型的方式进行生产,由于换向器在电机运行中,既要承受离心力和热应力的作用,又要保持稳定性,防止变形,因此,作为换向器的紧固支撑部分,套筒的工作表面必须光滑平整,此外套筒要有较高的耐磨性、耐热性以及可靠的绝缘性,还要有足够的强度以及刚度,保证电机在起动、制动和超速的情况下稳定地运行。总之,换向器质量的优劣,对电机运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用于生产换向器的模具中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顶部为平面,在注塑完成之后产品脱模时,拉力集中在分型面上,特别是注料口与分型面相交处,会对换向器表面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使得产品的次品率高。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成型效果好的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成型效果好的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包括定模装置以及能相对定模装置移动的动模装置,所述定模装置包括下模座板以及固连在下模座板上方的下模板,所述动模装置包括上模座板以及设置在上模座板下方的上模板,当动模装置扣合在定模装置上时,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合围形成用于成型换向器的至少一个成型型腔,在上模板面朝下模板的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型腔槽,在下模板上可拆卸安装有与型腔槽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型芯,各成型型腔均由型腔槽及对应的型芯合围形成,各型腔槽的底面均向外凸起形成凸台,在上模板上竖直穿设有用于进料且与成型型腔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注料通道,各注料通道均穿过对应的凸台并与对应成型型腔联通。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中,所述成型型腔由主成型型腔以及环绕主成型型腔均匀分布的多个侧成型型腔构成,所述主成型型腔与各侧成型型腔均处于同一平面上,每个成型型腔均能成型一个换向器,所述型腔槽由设置在上模板中部的主型腔槽、环绕主型腔槽均匀分布的多个侧型腔槽构成,所述型芯由与主型腔槽对应设置的主型芯、环绕主型芯分布且与侧型腔槽一一对应的多个侧型芯构成,所述主成型型腔由主型腔槽和主型芯合围形成,各侧成型型腔均由侧型腔槽及对应的侧型芯合围形成。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中,每个凸台均设置在对应型腔槽的底面中部,各注料通道均贯穿通过对应的凸台中部。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中,所述动模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中套板,在中套板上开设有与主型腔槽对应设置的主通孔、与各侧型腔槽一一对应的多个侧通孔,所述主成型型腔由主型腔槽、主通孔及主型芯合围形成,各侧成型型腔均由侧型腔槽、对应的侧通孔及对应的侧型芯合围形成。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中,在上模座板与上模板之间设置有与上模板固连的加料板,加料板上端面与上模座板下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在加料板中部贯穿开设有同时与各注料通道联通的加料槽,上模座板面朝加料板的端面凸起形成与加料槽相配合的压柱,所述上模座板能与加料板扣合或脱离并带动压柱伸入或退出加料槽,且当压柱伸入加料槽内时,压柱的外周侧面与加料槽内壁间隙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中,上模板面朝加料板的端面中部凸起形成与加料槽相配合的圆台,所述圆台位于加料槽内且圆台的外周侧面与加料槽内壁紧密贴合,当压柱伸入加料槽内时,压柱与圆台的上表面相接触,各注料通道均贯穿通过圆台。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中,每个注料通道均呈锥形设置,各注料通道的入口处均开设在圆台上,各注料通道的出口处分别开设在对应凸台上且出口处的宽度小于入口处的宽度,各注料通道的入口处均圆弧过渡至圆台上端面。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中,在加料板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拉板,每个拉板的一端均与加料板固连,另一端均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拉块,在中套板上开设有与拉块一一对应的若干限位槽。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中,在上模座板上固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第一导柱,每个第一导柱均由上而下依次穿过加料板、上模板、中套板并伸入下模板内,在下模板上固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第二导柱,每个第二导柱均由下而上穿过中套板并伸入上模板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设置了凸台使得脱模时拉力集中在凸台处,减少对产品表面的损伤,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成品率,便于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上模板的仰视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中套板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下模板的俯视图。
图中,11、下模座板;12、下模板;21、上模座板;211、压柱;22、上模板;221、圆台;23、中套板;231、主通孔;232、侧通孔;233、限位槽;24、加料板;241、加料槽;31、主成型型腔;32、侧成型型腔;41、主型腔槽;42、侧型腔槽;51、主型芯;52、侧型芯;60、凸台;70、注料通道;80、拉板;81、拉块;91、第一导柱;92、第二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包括定模装置以及能相对定模装置移动的动模装置,定模装置包括下模座板11以及固连在下模座板11上方的下模板12,动模装置包括上模座板21以及设置在上模座板21下方的上模板22,当动模装置扣合在定模装置上时,在上模板22与下模板12之间合围形成用于成型换向器的至少一个成型型腔,在上模板22面朝下模板12的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型腔槽,在下模板12上可拆卸安装有与型腔槽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型芯,各成型型腔均由型腔槽及对应的型芯合围形成,各型腔槽的底面均向外凸起形成凸台60,在上模板22上竖直穿设有用于进料且与成型型腔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注料通道70,各注料通道70均穿过对应的凸台60并与对应成型型腔联通。
大部分的模具在脱模时,拉力都会集中在注料口,会对产品表面有一定的拉伤,为减少对所成型的换向器表面的损伤,本实用新型在型腔槽的底面设置了凸台60,注料通道70均穿过对应的凸台60并与对应成型型腔联通,这样的结构设计使脱模时的拉力集中在凸台60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将损伤的位置限定在凸台60所在的位置,在换向器成型之后,经过后续加工将损伤部位去掉,能够提高换向器的成品率。型芯可以与下模板12一体制成,也可以独立制成并安装在下模板12上,便于更换型芯。
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优选地,成型型腔由主成型型腔31以及环绕主成型型腔31均匀分布的多个侧成型型腔32构成,主成型型腔31与各侧成型型腔32均处于同一平面上,每个成型型腔均能成型一个换向器,型腔槽由设置在上模板22中部的主型腔槽41、环绕主型腔槽41均匀分布的多个侧型腔槽42构成,型芯由与主型腔槽41对应设置的主型芯51、环绕主型芯51分布且与侧型腔槽42一一对应的多个侧型芯52构成,主成型型腔31由主型腔槽41和主型芯51合围形成,各侧成型型腔32均由侧型腔槽42及对应的侧型芯52合围形成。
模具需要根据成型产品的形状、结构以及对产品的相关分析来设计一次成型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型腔布置,例如一模一腔、一模两腔等等。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模七腔的结构进行压注成型,除了主型腔槽41、主型芯51之外,侧型腔槽42、侧型芯52的数量均为六个,值得一提的是,主型腔槽41与六个侧型腔槽42一致,主型芯51与六个侧型芯52一致。由于主成型型腔31由主型腔槽41和主型芯51合围形成,各侧成型型腔32均由侧型腔槽42及对应的侧型芯52合围形成,因此,侧成型型腔32的数量也为六个且主成型型腔31与各侧成型型腔32一致。由于注料通道70与成型型腔一一对应,因此,注料通道70的数量为七个。
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优选地,每个凸台60均设置在对应型腔槽的底面中部,各注料通道70均贯穿通过对应的凸台60中部。即注料通道70与成型型腔的中部联通,采用了点浇口的形式,在成型时,胶料(图中未示出)由注料通道70进入成型型腔进行压注成型,有利于胶料均匀分布在整个成型型腔,此外,脱模时拉力集中在凸台60中部,有利于成型换向器结构的稳定性的保持。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优选地,动模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上模板22与下模板12之间的中套板23,在中套板23上开设有与主型腔槽41对应设置的主通孔231、与各侧型腔槽42一一对应的多个侧通孔232,主成型型腔31由主型腔槽41、主通孔231及主型芯51合围形成,各侧成型型腔32均由侧型腔槽42、对应的侧通孔232及对应的侧型芯52合围形成。
大都数的模具是产品成型、脱模一次性完成的,这样的模具都具有脱模机构,产品在脱模机构作用下完全脱离模具,由于本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在换向器成型之后,并非直接将换向器脱离模具,因此,设置了中套板23且在中套板23上开设与主型腔槽41对应设置的主通孔231、与各侧型腔槽42一一对应的多个侧通孔232,当然,侧通孔232的数量与侧型腔槽42的数量一致,也为六个。这样一来,主成型型腔31由主型腔槽41、主通孔231及主型芯51合围形成,各侧成型型腔32均由侧型腔槽42、对应的侧通孔232及对应的侧型芯52合围形成。
其中,中套板23不与上模板22、下模板12中任何一个固连,脱模后,工作人员将中套板23以及中套板23内成型好的换向器一起从模具上取下来,此时的中套板23需要在专门的脱模装置上进行脱模,将成型好的换向器从中套板23上脱离出来。
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在上模座板21与上模板22之间设置有与上模板22固连的加料板24,加料板24上端面与上模座板21下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在加料板24中部贯穿开设有同时与各注料通道70联通的加料槽241,上模座板21面朝加料板24的端面凸起形成与加料槽241相配合的压柱211,上模座板21能与加料板24扣合或脱离并带动压柱211伸入或退出加料槽241,且当压柱211伸入加料槽241内时,压柱211的外周侧面与加料槽241内壁间隙配合。
加料板24、加料槽241的设置为整个换向器的成型工作提供原材料,加料槽241与各注料通道70联通便于输送胶料至成型型腔,压柱211的设置则是为了在压力机(图中未示出)作用下将原材料加压、加热熔融成胶料,并进一步推动胶料进入各注料通道70,从而进入成型型腔。
压柱211的外周侧面与加料槽241内壁间隙配合便于压柱211伸入或退出加料槽241,此外,多余的胶料也可以从压柱211外周侧面与加料槽241内壁之间向外泄出,加料板24上端面与上模座板21下端面之间的间隙的存在,就是为了给多余的废料提供了一个外泄空间,可以根据废料的多少设置这个间隙的高度大小。
如图1至图4所示,优选地,上模板22面朝加料板24的端面中部凸起形成与加料槽241相配合的圆台221,圆台221位于加料槽241内且圆台221的外周侧面与加料槽241内壁紧密贴合,当压柱211伸入加料槽241内时,压柱211与圆台221的上表面相接触,各注料通道70均贯穿通过圆台221。
圆台221的设置是为了与压柱211配合,便于将原材料加热塑化形成胶料,圆台221的外周侧面与加料槽241内壁紧密贴合能够有效防止加料槽241内的胶料进入加料板24与上模板22之间,不利于模具的清洁与日常维护,同时也避免对模具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注料通道70均呈锥形设置,各注料通道70的入口处均开设在圆台221上,各注料通道70的出口处分别开设在对应凸台60上且出口处的宽度小于入口处的宽度,各注料通道70的入口处均圆弧过渡至圆台221上端面。
每个注料通道70都是穿过分别圆台221、上模板22,然后与对应的成型型腔联通,各注料通道70还分别与加料槽241联通,加料槽241内的的胶料由各注料通道70进入成型型腔进行压注成型。注料通道70呈锥形设置有利于胶料流动,进一步便于胶料充满成型型腔,提高换向器的整体质量。各注料通道70的入口处均圆弧过渡至圆台221上端面也是为了让胶料流动得更加顺畅。
如图1至图7所示,优选地,在加料板24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拉板80,每个拉板80的一端均与加料板24固连,另一端均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拉块81,在中套板23上开设有与拉块81一一对应的多个限位槽233。
拉板80可以根据模具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数量,本实施例中拉板80数量总共为四个,每一侧都是两个,相应的拉块81、限位槽233的数量也为四个。拉板80的设置是为了将中套板23从下模板12上脱离,具体地说,是拉块81与对应的限位槽233配合,在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作用下带着中套板23脱离下模板12。此外,在合模时,拉块81还能给中套板23提供支撑作用,中套板23可以放置在拉块81上,在驱动机构作用下,拉块81带着中套板23竖直向下移动进行合模。
优选地,在上模座板21上固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导柱91,每个第一导柱91均由上而下依次穿过加料板24、上模板22、中套板23并伸入下模板12内,在下模板12上固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二导柱92,每个第二导柱92均由下而上穿过中套板23并伸入上模板22内。第一导柱91、第二导柱92的设置给模具的开模、合模提供导向作用,第一导柱91、第二导柱92的数量需要根据模具的大小来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柱91、第二导柱92的数量均优选为四个。
本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在初始状态下,处于开模状态,加料板24与上模板22固连在一起,上模座板21位于加料板24上方,下模板12以及下模座板11位于上模板22下方,开始成型加工时,将装有铜片的中套板23放置在拉块81上,然后将原材料放入加料槽241,此时模具开始合模,驱动机构带着加料板24、上模板22以及中套板23一起向下移动,中套板23在第二导柱92的导向作用下与下模板12连接,加料板24、上模板22以及拉板80继续向下移动,直至上模板22与中套板23连接,在这个过程中,上模板22逐渐下移使压柱211进入加料槽241内,并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将原材料加热塑化从而进行压注成型工作。当成型完成后,驱动机构带着上模座板21、加料板24以及上模板22竖直向上移动,使得上模板22与中套板23脱离,当上移一定距离后,四个拉块81分别与对应的限位槽233配合,此时在拉板80作用下,中套板23随着上模座板21、加料板24以及上模板22竖直向上移动,使得中套板23与下模板12脱离,在移动一定距离后,加料板24、上模板22以及中套板23停止移动,在这个过程中,上模座板21逐渐脱离加料板24,压柱211也随之退出加料槽241,开模完成。最后,由工作人员将中套板23从拉块81上拿下来,在专门的脱模装置上进行脱模,将成型好的换向器从中套板23上脱离出来。整个模具设计合理,换向器成品率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包括定模装置以及能相对定模装置移动的动模装置,所述定模装置包括下模座板以及固连在下模座板上方的下模板,所述动模装置包括上模座板以及设置在上模座板下方的上模板,其特征在于,当动模装置扣合在定模装置上时,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合围形成用于成型换向器的至少一个成型型腔,在上模板面朝下模板的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型腔槽,在下模板上可拆卸安装有与型腔槽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型芯,各成型型腔均由型腔槽及对应的型芯合围形成,各型腔槽的底面均向外凸起形成凸台,在上模板上竖直穿设有用于进料且与成型型腔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注料通道,各注料通道均穿过对应的凸台并与对应成型型腔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型腔由主成型型腔以及环绕主成型型腔均匀分布的多个侧成型型腔构成,所述主成型型腔与各侧成型型腔均处于同一平面上,每个成型型腔均能成型一个换向器,所述型腔槽由设置在上模板中部的主型腔槽、环绕主型腔槽均匀分布的多个侧型腔槽构成,所述型芯由与主型腔槽对应设置的主型芯、环绕主型芯分布且与侧型腔槽一一对应的多个侧型芯构成,所述主成型型腔由主型腔槽和主型芯合围形成,各侧成型型腔均由侧型腔槽及对应的侧型芯合围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凸台均设置在对应型腔槽的底面中部,各注料通道均贯穿通过对应的凸台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中套板,在中套板上开设有与主型腔槽对应设置的主通孔、与各侧型腔槽一一对应的多个侧通孔,所述主成型型腔由主型腔槽、主通孔及主型芯合围形成,各侧成型型腔均由侧型腔槽、对应的侧通孔及对应的侧型芯合围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座板与上模板之间设置有与上模板固连的加料板,加料板上端面与上模座板下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在加料板中部贯穿开设有同时与各注料通道联通的加料槽,上模座板面朝加料板的端面凸起形成与加料槽相配合的压柱,所述上模座板能与加料板扣合或脱离并带动压柱伸入或退出加料槽,且当压柱伸入加料槽内时,压柱的外周侧面与加料槽内壁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板面朝加料板的端面中部凸起形成与加料槽相配合的圆台,所述圆台位于加料槽内且圆台的外周侧面与加料槽内壁紧密贴合,当压柱伸入加料槽内时,压柱与圆台的上表面相接触,各注料通道均贯穿通过圆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注料通道均呈锥形设置,各注料通道的入口处均开设在圆台上,各注料通道的出口处分别开设在对应凸台上且出口处的宽度小于入口处的宽度,各注料通道的入口处均圆弧过渡至圆台上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加料板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拉板,每个拉板的一端均与加料板固连,另一端均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拉块,在中套板上开设有与拉块一一对应的若干限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座板上固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第一导柱,每个第一导柱均由上而下依次穿过加料板、上模板、中套板并伸入下模板内,在下模板上固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第二导柱,每个第二导柱均由下而上穿过中套板并伸入上模板内。
CN201420733411.7U 2014-11-27 2014-11-27 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78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33411.7U CN204278393U (zh) 2014-11-27 2014-11-27 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33411.7U CN204278393U (zh) 2014-11-27 2014-11-27 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78393U true CN204278393U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61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3341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78393U (zh) 2014-11-27 2014-11-27 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783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2789A (zh) * 2014-11-27 2015-04-29 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CN105479679A (zh) * 2015-12-16 2016-04-13 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注点防尘罩注胶模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2789A (zh) * 2014-11-27 2015-04-29 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CN105479679A (zh) * 2015-12-16 2016-04-13 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注点防尘罩注胶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57539Y (zh) 一种内螺纹抽芯模具
CN204278393U (zh) 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CN208118343U (zh)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CN204109259U (zh) 一种卷笔刀单料模具
CN109435180A (zh) 一种中空网格产品一次成型自动脱模模具
CN204278396U (zh) 一种支架注塑模具
CN104552789A (zh) 一种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CN205343646U (zh) 永磁电机转子注塑模具
CN204367315U (zh) 标志牌注塑模具
CN211842995U (zh) 一种汽车清洗盖板注塑模具
CN204322422U (zh) 一种简易单嘴热流道三板模
CN203567081U (zh) 一种汽车清洗盖板注塑模具
CN202985961U (zh) 花架中心连接头塑料模具
CN104552788A (zh) 改良的用于成型换向器的模具
CN204773289U (zh) 一种埋入式注塑模具
CN206882440U (zh) 一种u型异型排制造模具
CN108372633A (zh)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CN203973937U (zh) 三板模
CN204604740U (zh) 一种暖瓶嘴的自动脱模注塑模具
CN107856264A (zh) 一种随形水路3d打印模具
CN208543754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唧嘴
CN204278409U (zh) 一种电子连接套注塑模具
CN106426797A (zh) 一种圆周波纹片热流道注塑成型模具
CN217891681U (zh) 一种用于成型大边框的注塑模具
CN210082307U (zh) 一种解决产品进胶位气纹的模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