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5125U - 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5125U
CN204215125U CN201420712533.8U CN201420712533U CN204215125U CN 204215125 U CN204215125 U CN 204215125U CN 201420712533 U CN201420712533 U CN 201420712533U CN 204215125 U CN204215125 U CN 204215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touch
group
induction electrode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125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峰青
钟德镇
潘新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125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15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5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5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其中所述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色滤光片基板、阵列基板、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以及触控层,多条数据线与栅极线相互交叉且彼此绝缘分布,两相邻数据线与交叉的两相邻栅极线所围成的区域构成一像素单元;触控层,位于阵列基板上;触控层上设置有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驱动电极,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均包括竖向布线及横向布线,感应电极的竖向布线位于感应电极的横向布线的两侧,驱动电极的竖向布线位于横向布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Description

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等数字化工具朝着便利、多功能且美观的方向发展,其中显示屏幕是这些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人机沟通界面,目前,主流的显示屏幕大都采用液晶显示技术。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讯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更便利、更轻巧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装置输入,转为使用触控式面板(Touch Panel)作为输入装置,其中,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已成为主流产品。
在现有的触摸屏中,传统的触摸屏是在显示面板外侧贴附另外的触摸模块组成,也就是说,触摸屏与显示面板是相互独立的器件,只是简单地将触摸屏固定在显示面板前方,形成触控显示***,在这种方式下,触摸屏与显示器需要各自的支撑基板,因而整个触控显示***需要占据较大的厚度,不能满足一些掌上设备和便携式设备的超薄要求,而且不利于节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触摸屏与显示面板是相互独立设置的,因此其贴附工艺的对位比较困难,而且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由于手指按压的推力,触摸模块会与显示面板发生相对位移,进而会导致触控操作时的定位偏移。为了解决上述传统触摸屏中显示面板与触摸屏由于相互独立设置而存在的问题,很多厂商提出将触摸屏中的触摸感应部件结合在显示面板内部,形成“内嵌式”的触控显示***,即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但是在现有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中,需要在显示面板内部设置行、列两个方向用于侦测位置的两条检测线,因此会极大地降低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从而导致显示面板的穿透力下降。
依据触控显示面板工作原理的不同,触控式显示面板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具有寿命长、可以支持多点触控等优点成为目前主流的触摸屏技术。电容式触摸屏包括表面电容式和投射电容式,其中投射电容式又可分为自电容式和互电容式。自电容式是在玻璃表面用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一种透明的导电材料)制作成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阵列,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屏体电容上,使屏体电容量增加。在触摸检测时,自电容屏依次分别检测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阵列,根据触摸前后电容的变化确定触摸点的坐标。自电容的驱动方式,相当于把触摸屏上的触摸点分别投影到X轴和Y轴方向,然后分别在X轴和Y轴方向计算出坐标,最后组合成触摸点的坐标。互电容式触摸屏的原理如图1所示,互电容屏也是在玻璃表面制作感应电极Rx与驱动电极Tx,它与自电容的区别在于,两组电极交叉的地方将会形成耦合电容Cm,即这两组电极分别构成了耦合电容Cm的两极。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Cm的大小。检测互电容大小时,感应电极发出激励信号,所以驱动电极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摸屏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触摸屏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因此,触摸屏上即使有多个触摸点,也能计算出每个触摸点的实际坐标。
现有的互容式触摸屏中,通常是将感应电极Rx和驱动电极Tx采用反光的金属材料制作,由于金属材料为反射光线的材料,因此需要在感应电极Rx和驱动电极Tx的边缘制作密集的黑矩阵阻挡光线反射,但是密集的黑矩阵会导致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的透光率较低,并且由于感应电极Rx和驱动电极Tx是金属导电材料制成,通常具有较平坦的表面,当光线入射至感应电极Rx和驱动电极Tx时会出现镜面反射现象,导致观看者从某些角度观看触控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时会看到间隔的亮区和暗区,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影响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透光率低等问题。所述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彩色滤光片基板;
阵列基板;
多条栅极线;
多条数据线,与所述栅极线相互交叉且彼此绝缘分布,其中两相邻数据线与交叉的两相邻栅极线所围成的区域构成一像素单元;
触控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
其中,所述触控层包括有多个触控单元,每个所述触控单元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和一个驱动电极,
所述感应电极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多组布线,每组布线均包括一条和所述数据线保持一垂直间距且在垂直方向上与所述数据线重叠设置的竖向布线,及多条和所述栅极线保持一垂直间距且在垂直方向上与所述栅极线重叠设置的横向布线,所述感应电极的竖向布线位于所述感应电极的横向布线的两侧,所述多条横向布线的一端与所述竖向布线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横向布线的另一端空接或与所述横向布线的相邻组的竖向布线电性连接,
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一条和所述数据线保持一垂直间距且在垂直方向上与所述数据线重叠设置的竖向布线,及至少一条和所述栅极线保持一垂直间距且在垂直方向上与所述栅极线重叠设置的横向布线,所述多条横向布线的一端与所述竖向布线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横向布线的另一端空接,所述驱动电极的竖向布线位于横向布线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极的横向布线和所述感应电极的竖向布线垂直相交,所述驱动电极的横向布线和所述驱动电极的竖向布线垂直相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极的相邻横向布线之间设置所述驱动电极的至少一条横向布线,所述驱动电极的相邻横向布线之间设置所述感应电极的至少一条横向布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极的布线线路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三组布线,第一组、第二组布线均与第三组布线相邻,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三条横向布线和一条竖向布线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横向布线的另一端空接,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竖向布线电性连接第三组布线中与竖向布线相邻的一条横向布线,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三组布线中的四条横向布线和一条竖向布线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三组布线中的四条横向布线中远离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的两条横向布线的一端空接,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三组布线中与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相邻的两条横向布线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竖向布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竖向布线和第三组布线中的竖向布线分别位于横向布线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极的布线线路和所述驱动电极的布线线路的宽度小于所述数据线的宽度或所述栅极线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上方的上偏光片、设置于所述上偏光片上方的盖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栅极线和所述数据线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上形成黑色矩阵,所述感应电极的布线线路和所述驱动电极的布线线路与所述黑色矩阵保持一垂直间距且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偏光片和所述触控层之间的遮蔽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上且朝向上偏光片的一侧,所述上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触控层设置于彩色滤光片基板上,并且每一个驱动电极均包括分别与栅极线和数据线保持一垂直间距且重叠设置(相对设置)的横向布线和竖向布线,驱动电极的横向布线和竖向布线之间电性连接。并且驱动电极的竖向布线位于横向布线的两侧,每一个感应电极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多组布线,每组布线均包括分别与栅极线和数据线保持一垂直间距且重叠设置的横向布线和竖向布线,且横向布线和竖向布线之间电性连接,并且感应电极的竖向布线位于横向布线的两侧,。由于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布线线路均与栅极线和数据线相对设置,从而可增强背光的反射,提高亮度,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互电容式触摸屏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感应电极的布线线路和驱动电极的布线线路在像素单元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实施例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1所示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2、彩色滤光片基板14、设置于彩色滤光片基板14上方的上偏光片15、设置于阵列基板12下方的下偏光片16、设置于上偏光片15上方的盖板18以及位于阵列基板12和彩色滤光片基板14之间的液晶层13。所述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层10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层101设置于彩色滤光片基板14上且朝向上偏光片15的一侧。即实际应用中,该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4位于靠近人眼的一侧,而阵列基板12位于显示面板的靠近背光源的一侧,这样,避免了由于触控层101与手指之间间隔有触控层101之外的导电层而影响触控效果的问题。
触控层101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触控层10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触控层101的布线区域包括A、B、C三部分,其中,A部分位于玻璃基板的显示区域,且A部分的触控层101包括多个由感应线和驱动线构成的触控单元,每个触控单元上设置有一个感应电极201和一个驱动电极203,感应电极201与驱动电极203位于同一层上且每一驱动电极203和相邻的感应电极201形成互电容;B部分位于玻璃基板周边的焊接区域,感应电极201与驱动电极203的布线在A部分、B部分为同层设置;C部分位于与玻璃基板的周边区域连接的柔性线路板上,驱动电极203和感应电极201通过B部分区域后,分别与柔性线路板上的驱动线(如图3中Q1、Q2、Q3)和感应线(如图3中G1、G2、G3)连接,即驱动电极203和感应电极201分别通过***柔性线路板上的驱动线和感应线连接起来,并经由驱动线和感应线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C部分的感应电极201与驱动电极203的布线分别设置在不同层上。
感应电极201与驱动电极203的具体布线线路请参考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触控层101的触控单元中感应电极201和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在像素单元上的投影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与图4,阵列基板12上设置多条栅极线102、多条数据线104。沿行方向延伸且沿列方向排列的栅极线102与沿列方向延伸且沿行方向排列的数据线104相互交叉(例如垂直相交)且彼此绝缘分布,两相邻数据线104与两相邻栅极线102相互交叉所围成的区域构成一像素单元。
请同时参考图3与图4,触控层101包括有多个触控单元,每个触控单元包括一个驱动电极及相应的多个感应电极,本实施例中,每个触控单元包括一个感应电极201及一个驱动电极203,如图4所示,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301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三组布线,其中,第一组、第二组布线均与第三组布线相邻,并且第一组、第二组布线均包括三条横向布线305和一条与横向布线305垂直相交的竖向布线307,第三组布线包括四条横向布线306和一条与横向布线306垂直相交的竖向布线308,并且感应电极201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三条横向布线305和一条竖向布线307之间电性连接,感应电极201的第三组布线中的四条横向布线306和一条竖向布线308之间电性连接,每个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303包括三条横向布线309和与三条横向布线309垂直相交的一条竖向布线311,图4中的三个驱动电极203的三条竖向布线311沿列向延伸且相互平行设置。每个驱动电极203的三条横向布线309和一条竖向布线311之间电性连接。同时,感应电极201的横向布线305与驱动电极203的横向布线309与栅极线102平行并分别与栅极线102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设置且与栅极线102保持一垂直间距。感应电极201的竖向布线307与驱动电极203的竖向布线311与数据线104平行并分别与数据线104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设置且与数据线104在保持一垂直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电极201的横向布线305与驱动电极203的横向布线309间隔设置,即感应电极201的每两条相邻的横向布线305之间设置驱动电极203的一条横向布线309,驱动电极203的每两条相邻的横向布线309之间设置一条感应电极201的横向布线305。驱动电极203的竖向布线311位于横向布线309的两侧。感应电极201的竖向布线307、308位于横向布线305、306的两侧。感应电极201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三条横向布线305和一条竖向布线307之间电性连接,感应电极201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横向布线305的另一端空接。感应电极201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竖向布线307的延伸端302电性连接第三组布线中与竖向布线307相邻的一条横向布线306。感应电极201的第三组布线中的四条横向布线306和一条竖向布线308之间电性连接,感应电极201的第三组布线中的四条横向布线306中远离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的两条横向布线306的一端空接。感应电极201的第三组布线中与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相邻的两条横向布线306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竖向布线307。感应电极201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竖向布线307和第三组布线中的竖向布线308分别位于横向布线305和306的两侧。感应电极201的竖向布线307与感应电极201的多条横向布线305电性连接。驱动电极203的横向布线309的一端与驱动电极203的竖向布线311电性连接,另一端空接。驱动电极203的竖向布线311位于横向布线309的两侧。在其它实施例中,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301和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303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即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301也可以作为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303也可以作为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
从图3及图4可以看出,触控单元的个数及每个触控单元中感应电极201和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是根据像素单元的结构进行设置的,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个数为17х23,即该液晶显示面板由17行、23列像素单元构成,触控单元覆盖其中的17行及23列像素单元,三个这样的触控单元在触控区域上沿行方向排列分布,形成整个触控层101。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个数也可为其他数值,在此并不做特别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触控单元中设置有一个感应电极201和一个驱动电极203,如图4所示,三个驱动电极203的九条横向布线309与感应电极201的横向布线305或306沿列方向排列分布,且每三条横向布线309与一条驱动电极203的竖向布线311电连接,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将触控区域在列方向上分成了三部分,每一部分包括其中一个驱动电极203的三条横向布线309和感应电极201的三条横向布线305或306,用以确定一个触控点。即驱动电极203的三条横向布线309用来确定该触控点的Y坐标,感应电极201用来确定该触控点的X坐标。因为本实用新型中每个触控单元沿行方向的宽度相对于手指形成的触控点的宽度较小,其所在的整个触控区域在X方向上的坐标可以认为是相同的,故图4中三个触控单元中三个触控点的X坐标都是相同的,每个触控单元设置一个感应电极即可;同时,因为三个触控单元沿列方向覆盖液晶显示面板上其中23列的所有像素单元,相对于手指形成的触控点的长度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把三个触控单元在列方向上分成了三部分,每一部分对应一个Y坐标,同时每一部分对应一个触控点,由与该部分对应的一个驱动电极203来确定该触控点的Y坐标。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触控单元可以包括多个感应电极201及一个驱动电极203,图4中的三个触控单元覆盖液晶显示面板上其中17行和23列的所有像素单元,当液晶显示面板沿行和列方向上的像素单元的个数较多时,例如大于23个,就需要将触控区域在行和列方向上分成更多个部分,使每个部分沿行和列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触摸点的长度,以便于准确的确定该触摸点的X和Y坐标,这时,就需要在触控区域内设置更多个驱动电极203和感应电极201,且每个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303可以包括多条横向布线309,并不限制为三条,同时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301可以包括多条横向布线305或306,并不限制为十条,也就是触控区域内驱动电极203的个数、感应电极201的个数、每个驱动电极203和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可以根据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大小来设置,在此并不做特别限定。
进一步的,感应电极201和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是根据像素单元的结构进行布线的,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数据线104与栅极线102是垂直交叉设置,故感应电极201横向布线305与竖向布线307是垂直相交的,驱动电极203的横向布线309和竖向布线311也是垂直相交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301和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303也可以根据像素单元的结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此并不多做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301(即横向布线、竖向布线)以及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303(即横向布线、竖向布线)的宽度小于数据线104的宽度和栅极线102的宽度,以防止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301和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对栅极线102和数据线104上传输的信号造成干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301和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303可由金属材料形成。由于采用金属材料形成的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301和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303不透光,将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301和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303与数据线104和栅极线102重叠设置,可以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彩色滤光片基板14上形成有黑色矩阵141,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301和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303与黑色矩阵141保持一垂直间距且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设置,即感应电极201的布线线路301和驱动电极203的布线线路303正对黑色矩阵141设置,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示意图,所述等效电路图包括信号源41、驱动电极电阻42、驱动电极203与感应电极201之间的互电容43、感应电极电阻45、检测电路46。其中,信号源41用于向驱动电极203上施加驱动信号;而检测电路46则用于信号检测。当手指触摸触摸屏时,有一部分电流流入手指,等效为驱动电极203与感应电极201之间的互电容43的改变,从检测电路46测出所述互电容33变化导致的微弱电流变化,从而确定手指触摸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将触控层设置于彩色滤光片基板上,并且每一个驱动电极均包括分别与栅极线和数据线保持一垂直间距且重叠设置的横向布线和竖向布线,驱动电极的横向布线和竖向布线之间电性连接。并且驱动电极的竖向布线位于横向布线的两侧,每一个感应电极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多组布线,每组布线均包括分别与栅极线和数据线保持一垂直间距且重叠设置的横向布线和竖向布线,且横向布线和竖向布线之间电性连接,并且感应电极的竖向布线位于横向布线的两侧,由于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布线线路均与栅极线和数据线相对设置,从而可增强背光的反射,提高亮度,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以金属制作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布线线路,阻抗较小,可有效消除现有技术中制作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时的光栅效应及菱形纹的影响,金属制作的布线线路可以通过镀膜的方式制作,从而能够降低镀膜膜厚,缩短镀膜时间及降低镀膜成本。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布线线路根据像素结构而设置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可以自由的设计布线线路的形状和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之间感应电容的大小,并且可以达到较高的触控分辨率,同时布线线路均匀,因此阻抗匹配较好。
再者,本实用新型还因布线线路与彩色滤光片基板上的黑色矩阵重叠设置,可增强背光的反射,提高亮度,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结构与图1所示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层101与上偏光片15之间设置有一层遮蔽层122,遮蔽层122例如由不透明材料制作而成,具有遮光作用,阻挡设置在触控层101的反光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形成的感应电极201和驱动电极203)所反射的光线,防止所反射的光线影响到触控效果,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即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还可以通过设置遮蔽层122防止设置在触控层101的反光材料反射光线,从而可以达到较高的触控分辨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
彩色滤光片基板;
阵列基板;
多条栅极线;
多条数据线,与所述栅极线相互交叉且彼此绝缘分布,其中两相邻数据线与交叉的两相邻栅极线所围成的区域构成一像素单元;
触控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
其中,所述触控层包括有多个触控单元,每个所述触控单元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和一个驱动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电极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多组布线,每组布线均包括一条和所述数据线保持一垂直间距且在垂直方向上与所述数据线重叠设置的竖向布线,及多条和所述栅极线保持一垂直间距且在垂直方向上与所述栅极线重叠设置的横向布线,所述感应电极的竖向布线位于所述感应电极的横向布线的两侧,所述多条横向布线的一端与所述竖向布线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横向布线的另一端空接或与所述横向布线的相邻组的竖向布线电性连接;
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一条和所述数据线保持一垂直间距且在垂直方向上与所述数据线重叠设置的竖向布线,及至少一条和所述栅极线保持一垂直间距且在垂直方向上与所述栅极线重叠设置的横向布线,所述多条横向布线的一端与所述竖向布线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横向布线的另一端空接,所述驱动电极的竖向布线位于横向布线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的横向布线和所述感应电极的竖向布线垂直相交,所述驱动电极的横向布线和所述驱动电极的竖向布线垂直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的相邻横向布线之间设置所述驱动电极的至少一条横向布线,所述驱动电极的相邻横向布线之间设置所述感应电极的至少一条横向布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的布线线路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三组布线,第一组、第二组布线均与第三组布线相邻,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三条横向布线和一条竖向布线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横向布线的另一端空接,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竖向布线电性连接第三组布线中与竖向布线相邻的一条横向布线,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三组布线中的四条横向布线和一条竖向布线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三组布线中的四条横向布线中远离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的两条横向布线的一端空接,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三组布线中与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相邻的两条横向布线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竖向布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的第一组和第二组布线中的竖向布线和第三组布线中的竖向布线分别位于横向布线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的布线线路和所述驱动电极的布线线路的宽度小于所述数据线的宽度或所述栅极线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上方的上偏光片、设置于所述上偏光片上方的盖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栅极线和所述数据线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上形成黑色矩阵,所述感应电极的布线线路和所述驱动电极的布线线路与所述黑色矩阵保持一垂直间距且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偏光片和所述触控层之间的遮蔽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上且朝向上偏光片的一侧,所述上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外侧。
10.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
CN201420712533.8U 2014-11-24 2014-11-24 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Active CN204215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12533.8U CN204215125U (zh) 2014-11-24 2014-11-24 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12533.8U CN204215125U (zh) 2014-11-24 2014-11-24 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5125U true CN204215125U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83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12533.8U Active CN204215125U (zh) 2014-11-24 2014-11-24 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1512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7081A (zh) * 2015-08-14 2015-1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WO2017084366A1 (zh) * 2015-11-19 2017-05-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255339A (zh) * 2018-01-15 2018-07-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7081A (zh) * 2015-08-14 2015-1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CN105117081B (zh) * 2015-08-14 2019-0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WO2017084366A1 (zh) * 2015-11-19 2017-05-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6783909A (zh) * 2015-11-19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895937B2 (en) 2015-11-19 2021-01-1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CN108255339A (zh) * 2018-01-15 2018-07-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3414B (zh) 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4570447B (zh) 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3218097B (zh)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2955635B (zh)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941946B (zh)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201570006U (zh) 一种电容式感应设备和具有触摸功能的电子装置
CN103425347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5528126B (zh) 内嵌式互电容触控面板及其布局
CN103294312B (zh) 电容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EP3101516A1 (en) In 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885660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577008A (zh) 具有触摸屏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549251A (zh)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3941916B (zh) 一种触摸屏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203376696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4571678A (zh) 触控面板
CN203982338U (zh) 窄边框的内嵌显示触控结构
CN104461207A (zh) 单层电容式触摸屏以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4281306A (zh) 触控式显示装置与其制造方法
CN104536619A (zh) 触摸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516611A (zh) 电容式内嵌触摸屏以及显示装置
CN203759677U (zh)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399679A (zh) 电容触控单元及电容式触摸屏
CN203894734U (zh) 一种电容触摸屏、显示装置
CN104991677B (zh) 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Kunshan)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