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8997U - 外转子型无刷电机 - Google Patents

外转子型无刷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18997U
CN204118997U CN201420552171.0U CN201420552171U CN204118997U CN 204118997 U CN204118997 U CN 204118997U CN 201420552171 U CN201420552171 U CN 201420552171U CN 204118997 U CN204118997 U CN 204118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lient pole
rotor
pole portion
rotor magnet
mo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521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藤明夫
佐藤宏贤
西方俊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eb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eb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eb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ebea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18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18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7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inn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 H02K21/222Flywheel magnet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9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with magnetic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Brushless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转子型无刷电机,使保持扭矩的值的设定自由度高并能够实现最佳的保持扭矩。该外转子型无刷电机具备:具有设置于转子框架的中心的轴与设置于上述转子框架的外周部的转子磁铁的转子部;将上述轴支承为旋转自由的轴承壳体;在上述外周部的内侧且在上述轴承壳体的外周与上述转子磁铁对置地设置,且经由绝缘体在定子铁芯的多个第一突极部实施绕线的定子部;以及在上述外周部的内侧且在上述轴承壳体的外周与上述转子磁铁对置地设置,并具有与上述定子铁芯配置在同轴上的多个第二突极部的扭矩保持部,上述第一突极部设为与上述第二突极部不同的数量。

Description

外转子型无刷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转子型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将未对电机进行励磁的状态下,转子欲保持一定的位置的特性称为定位力矩(Detent torque)(保持扭矩)。
例如,在对空调设备的百叶板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机的情况下,通过电机进行开闭控制等,但根据使用用途,有时会使百叶板朝开放位置等移动,并保持该状态不变,使电机停止,并且将百叶板的位置保持在开放位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电机的保持扭矩较小,则产生转子因百叶板的自重而移动,从而无法将百叶板在保持开放位置这样的障碍。
这样,在容易对转子施加外力的使用环境下,在欲持续保持转子的位置的情况下,对电机要求较高的保持扭矩。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外转子型电机,即:通过使设置于定子轭组的极齿的高度、宽度不同并且使极齿的面积不同的三种极齿组合,从而能够设计保持扭矩高的外转子型电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43289号公报
然而,定子铁芯为用于进行电机的旋转控制的部件,因此该构造必须能够获得发挥适当的旋转控制的电特性。
因此,如以往那样,在利用定子铁芯获得保持扭矩的方法中,从保证适当的旋转控制的构造方面的制约来看,存在难以获得最佳的保持扭矩的问题。
另外,该构造方面的制约也使得难以详细地设定保持扭矩的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扭矩的值的设定自由度高,并且能够实现最佳的保持扭矩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以下结构来把握。
(1)本实用新型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具备:转子部,其具有转子框架、设置在所述转子框架的中心的轴、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子框架的外周部的转子磁铁;轴承壳体,其将所述轴支承为旋转自由;定子部,其以与所述转子磁铁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转子框架的所述外周部的内侧且在所述轴承壳体的外周,该定子部具有:定子铁芯、从所述定子铁芯朝向所述转子磁铁延伸的多个第一突极部、围绕所述第一突极部配置的绝缘体、以及经由所述绝缘体而卷绕于所述第一突极部的绕线;以及扭矩保持部,其与所述定子部分离且以与所述转子磁铁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转子框架的所述外周部的内侧且在所述轴承壳体的外周,该扭矩保持部具有多个第二突极部,该第二突极部与所述定子铁芯配置在同轴上并朝向所述转子磁铁延伸,以与所述第二突极部不同的数量设置所述第一突极部。
(2)在上述(1)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转子磁铁具有所述第二突极部的整数倍的磁极。
(3)在上述(1)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具有被所述第二突极部卷绕的绕线。
(4)在上述(1)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侧面观察时,所述第二突极部具有以沿着所述转子磁铁的方式弯曲的前端部分。
(5)在上述(1)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转子磁铁由与所述第一突极部对置的第一转子磁铁、和与所述第二突极部对置的第二转子磁铁分体地形成。
(6)在上述(1)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定子部与所述扭矩保持部由不同的材质形成。
(7)在上述(5)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转子磁铁与所述第二转子磁铁由不同的材质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保持扭矩的值的设定自由度高,能够实现最佳的保持扭矩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线剖视图,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扭矩保持部的图。
图4是图1的B-B线剖视图,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扭矩保持部的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的剖视图。
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的剖视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的剖视图。
图9是图1的B-B线剖视图,是说明扭矩保持部的第二突极部的数量的图。
图10是图1的B-B线剖视图,是说明扭矩保持部的第二突极部的数量的图。
图11是图1的B-B线剖视图,是说明扭矩保持部的第二突极部的数量的图。
图12是图1的B-B线剖视图,是说明扭矩保持部的第二突极部的数量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转子型无刷电机;10…转子部;11…转子框架;12…转子凸起;13…轴;14…转子磁铁;20…轴承壳体;21…轴承构造;22…垫片;30…底座基板;40…电路基板;50…定子部;51…定子铁芯;52…绝缘体(绝缘子);53…绕线(线圈);54…第一突极部;60、60a…扭矩保持部;61…第二突极部;61a、61b…前端部分;62…绕线(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作为整体,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编号。
(外转子型无刷电机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1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1表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1主要由转子部10、轴承壳体20、定子部50、扭矩保持部60、底座基板30以及电路基板40构成。
(转子部)
转子部10的构成包括:在杯形状的中央部具有开口部的转子框架11、固定于其开口部的转子凸起12、固定于转子凸起12的成为旋转轴的轴13、以及安装在转子框架11的外周部的内侧的圆筒状的转子磁铁14。
另外,在图1中,所谓转子框架11示出了经由不同部件的转子凸起12固定有轴13的情况,但也可以将固定轴13的构造一体地形成于转子框架11,从而直接地将轴13固定于转子框架11。
(轴承壳体)
轴承壳体20在轴承壳体20的中央具有轴承构造21,将轴13轴支承为能够旋转自由。
另外,在图1中,虽示出轴承构造21与轴承壳体20为不同的部件的情况,但也可以在轴承壳体20的内部直接一体地形成轴承构造21。
另外,在轴承壳体20的上端与转子凸起12的下端之间设置有承受推力负载(轴向负载)的垫片22。
该垫片22是为了减少转子部10旋转时在转子凸起12与轴承壳体20之间产生的旋转阻力而夹设在转子凸起12与轴承壳体20之间的部件。
另外,上述垫片22有时也被称为推力轴承、球轴承。
(定子部)
定子部50由定子铁芯51、绝缘体(例如,绝缘子)52、以及绕线(线圈)53构成。
图1表示的定子铁芯51具有将多个电磁钢板层叠而成的构造,通过压入等固定在轴承壳体20的外周。
另外,定子铁芯51为具有多个第一突极部54的构造(参照图2),线圈53经由绝缘体52而卷绕于各个第一突极部54。另外,关于定子铁芯51将在后面进行详细地说明。
(扭矩保持部)
图1表示的扭矩保持部60具有将多个电磁钢板层叠而成的构造,通过压入等固定在轴承壳体20的外周。
另外,扭矩保持部60只要是磁性材料即可,也可以不是层叠构造。即,也可以为一片的板。
另外,将在后面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扭矩保持部60形成具有多个第二突极部61的构造(参照图3)。
(底座基板以及电路基板)
在图1表示的例子中,在轴承壳体20的下部安装有由铁、铝之类的材质构成的底座基板30,在该底座基板30上粘贴有电路基板40,该电路基板40搭载有IC、霍尔元件之类的电子部件,该电子部件用于控制向用于对定子铁芯51的第一突极部54励磁的线圈53供给的电流等。
而且,线圈53的端部通过锡焊等电连接于电路基板40。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2以及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机部的结构(转子部10以及定子部50)进行说明,然后,参照图3对用于提高保持扭矩的结构(转子部10以及扭矩保持部60)进行说明。
(电机部的结构)
图2是表示图1的A-A线剖面的图。
在图2表示的例子中,转子磁铁14的磁极数为12极,定子铁芯51的第一突极部54为9个(9个插口)。
另外,在图2中,省略转子框架11的外周部的图示。
如图2所示,转子磁铁14为圆筒状,N极与S极在圆周方向上以大致均匀的间隔交替地配置。
另外,定子铁芯51也在圆周方向上以均匀的间隔设置有第一突极部54,并将编号(1)、(2)、(3)的第一突极部54依次反复配置。
而且,通过向卷绕于该第一突极部54的线圈53供给电流,并对第一突极部54进行励磁来实现电机驱动。
若列举该电机驱动的一个例子,则例如若将编号(2)的三个第一突极部54励磁为S极,则靠近编号(2)的第一突极部54的转子磁铁14的N极被该编号(2)的第一突极部54吸引。
因此,转子部10朝向绕逆时针旋转的方向移动。
通过该旋转,编号(2)的第一突极部54的位置如图2的编号(1)的第一突极部54那样,变成仅与转子磁铁14的N极对置的状态。
这样,在编号(2)的第一突极部54处于与仅和转子磁铁14的N极对置的转子磁铁14的位置关系时,编号(3)的第一突极部54的位置成为与图2的编号(2)的第一突极部54和转子磁铁14的磁极的位置关系相同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此后,若将编号(3)的三个第一突极部54励磁为S极,则与通过上述编号(2)的第一突极部54所说明的相同的动作,也在编号(3)的第一突极部54的位置产生,因此转子部10进一步朝向绕逆时针旋转的方向移动。
即,若将第一突极部54如编号(2)→(3)→(1)→(2)→···那样,依次绕顺时针方向励磁为S极,则能够实现绕逆时针旋转的电机驱动。
其中,上述说明为了使电机驱动的状态易于理解,而以按顺序对编号(2)、(3)、(1)进行励磁的方式进行了说明。
然而,用于实现电机驱动的励磁的方法不限定于上述方法。
例如,也可以将编号(2)的第一突极部54励磁为S极,几乎与此同时,将编号(3)的第一突极部54励磁为N极。
在该情况下,编号(2)的第一突极部54欲吸引转子磁铁14的N极,编号(3)的第一突极部54欲吸引转子磁铁14的S极。
若观察图2可知,该吸引的力均以使转子部10绕逆时针旋转的方式作用。
因此,即使以上述方式进行励磁,转子部10也绕逆时针方向旋转。
通过该旋转,在编号(2)的第一突极部54如图2的编号(1)的第一突极部54那样,成为仅与转子磁铁14的N极对置的状态时,编号(3)、(1)的第一突极部54的位置成为与图2的编号(2)、(3)的第一突极部54和转子磁铁14的磁极的位置关系相同的状态。
因此,此次若将编号(3)、(1)的第一突极部54分别励磁为S极、N极,则转子部10进一步绕逆时针方向旋转。
若反复进行这样的励磁,则转子部10绕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若如上述例子那样,对多个编号的第一突极部54大致同时进行励磁,则增加耗电量,但吸引的力增加,因此作为电机的旋转扭矩增大。
另一方面,在欲使转子部10绕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与先前的相反,只要对第一突极部54向逆时针方向进行励磁即可。
具体而言,在图2的状态下,若第一突极部54按编号(3)→(2)→(1)→(3)→···的顺序绕逆时针方向励磁为S极,则转子部10绕顺时针旋转。
另外,在转子部10绕顺时针旋转的电机驱动的情况下,也可以与上述说明的情况相同地,对多个编号的第一突极部54几乎同时进行励磁。
例如,在图2的状态下,若编号(3)、(2)的第一突极部54分别被励磁为S极、N极,则转子部10绕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样,对哪个编号的第一突极部54在哪个时刻进行励磁,只要根据转子部10所要求的要求(耗电量、旋转扭矩、旋转方向等)选择适当的控制即可。
(用于提高保持扭矩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3对用于提高保持扭矩的结构亦即扭矩保持部60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图1的B-B线剖面的图。
另外,在图3中,省略转子框架11的外周部的图示。
如图1所示,转子磁铁14被配置到该扭矩保持部60所在的位置。
如图3所示,在扭矩保持部60上,与转子磁铁14的磁极数(12极)相同,沿周向以大致均等的间隔设置有12个第二突极部61,该第二突极部61分别与对应的转子磁铁的磁极对置地配置。
另外,第二突极部61从与转子磁铁14对置的前端直至基端部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宽度,并且各第二突极部61的基端部连接。
其中,如上所述,扭矩保持部60由将电磁钢板层叠而成的材料构成,因此为磁性体。
因此,扭矩保持部60的各第二突极部61和与其对置的转子磁铁14的各磁极相互吸引(以下,称为“吸引力”。)。
通过该吸引力,能够提高保持扭矩。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在着眼于一个第二突极部61时,在以轴13为基准正好相反的一侧(即,旋转180度后的位置)也存在第二突极部61。
而且,对于该一对第二突极部61而言,若观察分别对置的转子磁铁14的磁极的状态,则均为相同状态。
即,对于该一对第二突极部61而言,若一方的第二突极部61与转子磁铁14的磁极的N极对置,则另一方也与磁极的N极对置,另外,若一方的第二突极部61在磁极的N极与S极的分界线上对置,则另一方的第二突极部61也成为在磁极的N极与S极的分界线上对置的配置。
其中,若假定作用于该一对第二突极部61的任意一方的吸引力较大,则与吸引力较小的一方相比,吸引力较大的一方的第二突极部61被强有力地吸引到转子磁铁14侧。
该力作用于在转子框架11中与转子磁铁14存在连结关系的轴13、和固定扭矩保持部60的轴承壳体20之间,从而使轴13从旋转中心偏离(偏心)。
另一方面,在上述例子中,如上所述,对于该一对第二突极部61而言,分别对置的转子磁铁14的状态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吸引力。
因此,能够避免轴13偏心。
此外,即使在周向上观察,也以大致均等的间隔均匀地产生吸引力。
因此在电机旋转时,不存在旋转轴因其吸引力而偏离从而成为偏心旋转状态的缺陷,另外,在电机停止的状态下,能够在周向上获得稳定的保持扭矩。
其中,若着眼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则扭矩保持部60与定子铁芯51采用不同的结构来实现。
因此,作为定子铁芯51所要求的功能,能够通过定子铁芯51的构造来实现,从而扭矩保持部60不受用于发挥作为定子铁芯51所要求的功能的构造方面的制约,能够进行用于获得必要的保持扭矩的最佳设计。
其结果,在具有该扭矩保持部60的本实用新型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1中,能够实现最佳的保持扭矩。
另外,由于不存在用于进行该最佳设计的构造方面的制约,因此也能够根据需要,细致地设定保持扭矩的值。
此外,若着眼于电机的整体的结构,则仅对通常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的基本结构附加用于提高保持扭矩的部件(具有第二突极部61的扭矩保持部60),该附加的部件(扭矩保持部60)也为与通常的定子铁芯接近的形状的部件。
因此,通过应用定子铁芯的生产线,也能够将部件单价抑制得较低。
而且,若观察转子磁铁14、定子铁芯51以及扭矩保持部60的具体的结构,则为了实现上述的电机驱动,定子铁芯51相对于磁极数为12的转子磁铁14具有9个第一突极部54。
另一方面,扭矩保持部60具有与转子磁铁14的磁极数相同的12个第二突极部61,因此第一突极部54与第二突极部61构成为不同的数量。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图4是表示图1的B-B线剖面的图,对转子框架11省略图示。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本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扭矩保持部60的第二突极部61设置绕线(线圈)62。
在该情况下,线圈62的卷绕方法优选为依次反复进行正转卷绕和反转卷绕。
即,相邻的第二突极部61彼此,线圈62的卷绕方向相反。
若预先如上形成线圈62,则在向线圈62供给电流时,如图4所示,第二突极部61交替地被励磁为N极、S极。
因此,若向该线圈62供给电流,对第二突极部61进行励磁,则如图4所示,转子部10在第二突极部61的S极、N极与转子磁铁14的N极、S极相互吸引的状态下停止,因此能够提高停止扭矩。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5以及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1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扭矩保持部60a不是由将电磁钢板层叠而成的部件构成,而是由以磁性材料构成的一片板构成,第二突极部61的与转子磁铁14对置的前端部分61a,以沿着转子磁铁14的方式折弯。
另外,转子磁铁14的磁极与第二突极部61的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表示的情况相同。
即,转子磁铁14的磁极数为12极,扭矩保持部60a的第二突极部61沿周向以均等间隔形成有12个。
另外,虽未图示,但本实施方式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二突极部61从与转子磁铁14对置的前端直至基端部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宽度。
这样一来,为一片板状的扭矩保持部60a,并且将第二突极部61的与转子磁铁14对置的前端部分61a以沿着转子磁铁14的方式折弯,因此与板的厚度无关,能够增加用于承受转子磁铁14的磁力的面积。
而且,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为了形成扭矩保持部60a,无需对电磁钢板进行层叠的工序,因此能够降低扭矩保持部的制造成本。
在图5中,将第二突极部61的与转子磁铁14对置的前端部分61a朝向定子部50侧折弯,但该折弯方向不做特别限定,如图6所示,也可以形成为朝向与定子部50相反侧折弯的前端部分61b。
另外,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扭矩保持部60a配置为与定子部50的绝缘子52抵接。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7以及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1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7表示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1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5所示的结构相比较,不同点在于,转子磁铁14由与定子部50对置的部分14b和与第二突极部61的前端部分61a对置的部分14a分体地形成,其他方面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5表示的情况相同。
这样,通过分体地构成转子磁铁14,从而能够使与第二突极部61的前端部分61a对置的部分14a、和与定子部50对置的部分14b分离地设计,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持扭矩的值的设定自由度,能够实现最佳的保持扭矩。
另外,如图8所示,即使形成为将第二突极部61的前端部分朝向与定子部50的相反侧折弯的前端部分61b,也可以同样分体地形成转子磁铁14。
(转子磁铁的磁极数与第二突极部61的数量)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扭矩保持部60、60a的第二突极部61均为十二个,设为与转子磁铁14的磁极(12极)相同的数量。
然而,该第二突极部61未必需要设为与转子磁铁14的磁极数相同的数量。
接下来,进行关于该转子磁铁的磁极数与第二突极部61的数量的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虽一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扭矩保持部60进行对比、一边进行说明,但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以下,参照图9~图12并表示具体例,对即便在扭矩保持部60的第二突极部61的数量与转子磁铁14的磁极数(12极)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的情况进行说明。
另外,图9~图12是表示图1的B-B线剖面的图,对转子框架11省略图示。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了不使轴13偏心,只要以在着眼于一个第二突极部61时,在以轴13为基准正好相反的一侧(即,旋转180度后的位置)也存在第二突极部61的方式,设置有一对第二突极部61即可。
另外,为了在周向上获得稳定的保持扭矩,只要在周向上观察时将第二突极部61以大致均等的间隔均匀地配置即可。
另外,以下将上述的状态称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的配置”。
因此,若观察图9~图12表示的第二突极部61的配置状态,则成为与该第一实施方式类似的配置是一目了然的。
以下,对图9~图12所示的第二突极部61的配置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9是以图3的状态(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将相邻的两个第二突极部61变更为一个第二突极部61的情况。
此时,转子磁铁14具有第二突极部61(6个)的两倍的磁极(12极)。
另外,图10是以图3的状态(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将相邻的三个第二突极部61变更为一个第二突极部61的情况。
此时,转子磁铁14具有第二突极部61(4个)的三倍的磁极(12极)。
如上所述,图9以及图10,扭矩保持部60以具有与转子磁铁14的磁极(12极)相同的数量的第二突极部61的情况为基准,以成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类似的配置的方式,将几个第二突极部61集中于一个第二突极部61来实现。
在该情况下,转子磁铁14具有第二突极部61的整数倍的磁极。
另一方面,图11是以图3的状态(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变更为将相邻的两个第二突极部61中的一方去除的情况。
此时,转子磁铁14具有第二突极部61(6个)的两倍的磁极(12极)。
相同地,图12是以图3为基准,将相邻的三个第二突极部61中的两个去除的情况。
此时,转子磁铁14具有第二突极部61(4个)的三倍的磁极(12极)。
如上所述,图11以及图12,以扭矩保持部60具有与转子磁铁14的磁极(12极)相同的数量的第二突极部61的情况为基准,以成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类似的配置的方式,去除几个第二突极部61来实现。
在该情况下,转子磁铁14也具有第二突极部61的整数倍的磁极。
而且,在图3表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转子磁铁14具有第二突极部61(12个)的一倍的磁极(12极)。
据此可知,为了实现第二突极部61的优选的配置,只要转子磁铁14具有第二突极部61的整数倍的磁极即可。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多种变更或者改进,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在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参照图4所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在扭矩保持部60a的第二突极部61设置绕线(线圈)。
另外,也可以将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将转子磁铁14分体地形成的方式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
此外,如上所述,扭矩保持部60、60a只要由磁性材料形成即可,因此扭矩保持部60、60a若为磁性材料,则也可以由与定子铁芯51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
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能够明确,施加了上述那样的变更或改进的方式也能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外转子型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转子部,其具有转子框架、设置在所述转子框架的中心的轴、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子框架的外周部的转子磁铁;
轴承壳体,其将所述轴支承为旋转自由;
定子部,其以与所述转子磁铁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转子框架的所述外周部的内侧且在所述轴承壳体的外周,该定子部具有:定子铁芯、从所述定子铁芯朝向所述转子磁铁延伸的多个第一突极部、围绕所述第一突极部配置的绝缘体、以及经由所述绝缘体而卷绕于所述第一突极部的绕线;以及
扭矩保持部,其与所述定子部分离且以与所述转子磁铁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转子框架的所述外周部的内侧且在所述轴承壳体的外周,该扭矩保持部具有多个第二突极部,该第二突极部与所述定子铁芯配置在同轴上并朝向所述转子磁铁延伸,
以与所述第二突极部不同的数量设置所述第一突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磁铁具有所述第二突极部的整数倍的磁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被所述第二突极部卷绕的绕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侧面观察时,所述第二突极部具有以沿着所述转子磁铁的方式弯曲的前端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磁铁由与所述第一突极部对置的第一转子磁铁、和与所述第二突极部对置的第二转子磁铁分体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部与所述扭矩保持部由不同的材质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转子型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子磁铁与所述第二转子磁铁由不同的材质形成。
CN201420552171.0U 2013-09-26 2014-09-24 外转子型无刷电机 Active CN20411899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0494 2013-09-26
JP2013-200494 2013-09-26
JP2014123010A JP2015089327A (ja) 2013-09-26 2014-06-16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14-123010 2014-06-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18997U true CN204118997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36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52171.0U Active CN204118997U (zh) 2013-09-26 2014-09-24 外转子型无刷电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948151B2 (zh)
JP (1) JP2015089327A (zh)
CN (1) CN20411899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9112A (zh) * 2015-12-17 2017-06-2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马达及使用该马达的驱动机构
CN107888020A (zh) * 2017-12-11 2018-04-06 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可快速停机的电机
CN112436651A (zh) * 2015-12-25 2021-03-02 美蓓亚株式会社 电机
CN114788146A (zh) * 2019-10-18 2022-07-22 尼亚布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磁性转子中心的润滑剂支承的电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89327A (ja) * 2013-09-26 2015-05-07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DE202016101749U1 (de) * 2015-11-04 2017-02-07 Elektrosil Systeme Der Elektronik Gmbh Verstellvorrichtung zur Verstellung einer Kopfstützenposition mit Direktantrieb
JP6662740B2 (ja) 2016-08-31 2020-03-11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三相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6310984B2 (ja) 2016-10-06 2018-04-11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固定子の巻線方法
CN108336838A (zh) * 2017-01-20 2018-07-2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
JP6616362B2 (ja) 2017-09-04 2019-12-04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固定子の巻線方法
TWI686037B (zh) * 2019-01-10 2020-02-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
JP7298357B2 (ja) * 2019-07-17 2023-06-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US11909268B2 (en) 2021-03-11 2024-02-20 ZF Active Safety US Inc. Integrated ro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2035A (en) * 1985-11-12 1987-12-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alient pole core and salient pole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motor
JPH04275053A (ja) * 1991-03-01 1992-09-30 Toshiba Corp 静止保持トルク機構付モータ
US5458365A (en) 1993-08-03 1995-10-17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Adjustable snap away fastener
JPH0767311A (ja) 1993-08-27 1995-03-10 Toshiba Corp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3395071B2 (ja) * 1996-04-25 2003-04-07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モータ構造
JPH10341590A (ja) * 1997-06-09 1998-12-22 Kofu Meidensha:Kk 保持ブレーキ機能を備えた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装置
EP0945967B1 (de) * 1998-03-21 2006-10-11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Elektronisch kommutierter Motor
TW453574U (en) * 1999-11-01 2001-09-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Improved stator structure
TW456094B (en) * 1999-12-29 2001-09-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Balancing structure of rotator
US6977453B2 (en) * 2001-03-28 2005-12-20 Mitsuba Corporatio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provided with a field control coil
US6483209B1 (en) * 2001-06-15 2002-11-19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Balance rings for motors
GB2379334B (en) * 2001-08-29 2005-10-19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Stator with a radial winding
US6954011B2 (en) * 2002-12-04 2005-10-11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Adjusting device for a stator for an optical disk drive motor
JP2005295736A (ja) 2004-04-02 2005-10-20 Japan Servo Co Ltd ファン・ブロワ
TWI300283B (en) * 2004-07-09 2008-08-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Motor structure
TWI306323B (en) * 2005-02-14 2009-02-1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Motor structure
TWI279060B (en) * 2005-04-18 2007-04-1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Rotor balance structure for motor
JP4252988B2 (ja) 2005-11-18 2009-04-08 ミネベアモータ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用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TWM360517U (en) * 2009-01-20 2009-07-0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Motor
CH702059A1 (de) * 2009-10-23 2011-04-29 Belimo Holding Ag Bürstenloser gleichstrommotor mit stromloser hemmung.
JP2011231812A (ja) * 2010-04-26 2011-11-17 Nidec Sankyo Corp バルブ装置
JP2015089327A (ja) * 2013-09-26 2015-05-07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9112A (zh) * 2015-12-17 2017-06-2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马达及使用该马达的驱动机构
CN106899112B (zh) * 2015-12-17 2020-01-0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马达及使用该马达的驱动机构
CN112436651A (zh) * 2015-12-25 2021-03-02 美蓓亚株式会社 电机
CN107888020A (zh) * 2017-12-11 2018-04-06 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可快速停机的电机
CN114788146A (zh) * 2019-10-18 2022-07-22 尼亚布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磁性转子中心的润滑剂支承的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84475A1 (en) 2015-03-26
US20180198326A1 (en) 2018-07-12
US9948151B2 (en) 2018-04-17
JP2015089327A (ja) 2015-05-07
US10734851B2 (en)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18997U (zh) 外转子型无刷电机
CA1294661C (en) Brushless dc motor
CN101083409B (zh) 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US7332842B2 (en) Fan motor
US8084913B2 (en) DC motor with asymmetrical poles
US20130106207A1 (en) Permanent magnet rotor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8525382B2 (en) Electric motor having primary and auxiliary poles and brush gear
EP3451509B1 (en) Brushless motor and winding method for its stator
CN103248186A (zh) 可发电马达
JP2015084633A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及び時計
CN103036332B (zh) 开关磁阻电机
JP2009100571A (ja) 回転電機
CN107332426A (zh) 一种永磁体安装于定子的混合式步进电动机
KR101301381B1 (ko) 스위치드 릴럭턴스 모터
CN208738978U (zh) 一种无刷电机
CN100481675C (zh) 马达构造
JP6052648B1 (ja) 変速装置内蔵の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6721254B2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977144B2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02320350A (ja) 電動モータ
CN100409544C (zh) 扁平型振动马达
JP3145508U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10110036A (ja) ブラシ給電式ハイブリッド励磁モータ及びブラシ給電式ハイブリッド励磁モータの駆動方法
JPH0837770A (ja) 二相モータ
JPH0426342A (ja) 単相同期ファン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