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4581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45814U
CN204045814U CN201420379799.5U CN201420379799U CN204045814U CN 204045814 U CN204045814 U CN 204045814U CN 201420379799 U CN201420379799 U CN 201420379799U CN 204045814 U CN204045814 U CN 204045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column
insulating body
electric connector
utilit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797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芳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797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45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45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4581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定位柱,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其中所述定位柱分别向上延伸超出所述上表面和向下延伸超出所述下表面,并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呈上、下对称设置,方便电连接器的制造、使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其结构一般包括设有定位孔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设于绝缘本体的定位孔中用以定位芯片模块的定位柱。为了绝缘本体与电路板间的定位,绝缘本体还会向下延伸设有与电路板配合的固持脚。组装时,将定位柱和绝缘本体通过干涉配合连接在一起,且定位柱部分露出于绝缘本体的固持孔,将绝缘本体的固持脚与电路板干涉固定,最后将芯片模块沿着定位柱放置在绝缘本体上,由此实现芯片模块和电路板间的电性连接。
然而这种结构的电连接器,在将电连接器焊接到电路板的过程中,绝缘本体会受热,绝缘本体上的定位孔因受热而膨胀,影响定位柱的定位效果,甚至导致定位柱脱离绝缘本体,无法实现对芯片模块的稳固定位。而且因定位柱与固持脚为不同部件,使得电连接器结构复杂。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使用简单方便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定位柱,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其中所述定位柱分别向上延伸超出所述上表面和向下延伸超出所述下表面,并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呈上、下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定位柱于绝缘本体的对角线上包括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形状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第一定位柱呈圆柱状,所述第二定位柱呈菱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定位柱是由金属材料经切削加工形成的实心柱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定位柱是由金属板材经冲压抽引形成的空心柱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定位柱位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上方和位于绝缘本体下表面下方的两部分为不可分割的一整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定位柱位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上方和位于绝缘本体下表面下方的两部分为可分离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定位柱是嵌入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定位柱为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向上延伸超出所述上表面的上接触部和向下延伸超出所述下表面的下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整体呈上、下对称设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定位柱分别向上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向下延伸超出绝缘本体的下表面,并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呈上、下对称设置,方便电连接器的制造、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圆圈A中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圆圈B中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未图标)至电路板(未图标)。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设置在绝缘本体1中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设于绝缘本体1中的定位柱3。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为平板状构造,其设有呈矩阵排列并贯穿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10及下表面11的端子孔12,导电端子2分别收容于端子孔12中,每一导电端子2均具有向上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10的上接触部21及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1的下接触部22。上接触部21用于连接芯片模块,下接触部22用于连接电路板。
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定位柱3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所述定位柱3分别向上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10和向下延伸超出所述下表面11,并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1呈上、下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整体呈上、下对称设置。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定位柱3于绝缘本体1的对角线上包括第一定位柱31和第二定位柱32,所述第一定位柱31和所述第二定位柱32的形状不相同,具有防呆的作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柱31呈圆柱状,所述第二定位柱32呈菱形。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3是由金属材料制造而成。当然,所述定位柱3亦可为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定位柱3可以是由金属材料经切削加工形成的实心柱体,也可以是由金属板经冲压抽引形成的空心柱体。所述定位柱3嵌入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所述定位柱3位于绝缘本体1上表面10上方和位于绝缘本体1下表面11下方的两部分可以为一整体,也可以为可分离设置。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定位柱3的上下两部分分别用于与芯片模块以及电路板定位,所述定位柱3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呈上、下对称设置,方便电连接器100的制造和使用。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定位柱,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分别向上延伸超出所述上表面和向下延伸超出所述下表面,并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呈上、下对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于绝缘本体的对角线上包括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形状不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呈圆柱状,所述第二定位柱呈菱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是由金属材料经切削加工形成的实心柱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是由金属板材经冲压抽引形成的空心柱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位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上方和位于绝缘本体下表面下方的两部分为不可分割的一整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位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上方和位于绝缘本体下表面下方的两部分为可分离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是嵌入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为塑料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向上延伸超出所述上表面的上接触部和向下延伸超出所述下表面的下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整体呈上、下对称设置。
CN201420379799.5U 2014-07-10 2014-07-10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4045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79799.5U CN204045814U (zh) 2014-07-10 2014-07-10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79799.5U CN204045814U (zh) 2014-07-10 2014-07-10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45814U true CN204045814U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4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79799.5U Active CN204045814U (zh) 2014-07-10 2014-07-10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458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43263U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
CN10539083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045814U (zh) 电连接器
CN205014069U (zh) 一种一体式新型led灯
CN103972676B (zh) 便于装配的贴片式导电端子及其制造方法、易于装配的led模组
CN202585831U (zh) 电连接器
CN201725897U (zh) 电连接装置
CN106535467A (zh) 一种易于定位的邮票孔pcb板
CN203631809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4145963U (zh) 扣持件及具有该扣持件的电子装置组件
CN207265238U (zh) 连接结构
CN206302448U (zh) 移动终端
TWI571014B (zh) 射頻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CN104283024A (zh) 一种免焊接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963576U (zh) 一种贴片直插复合型彩色led
CN204046943U (zh) 软性电路板贴片治具
CN204067624U (zh) 贴片式弹性体导电单体连接器
CN204166509U (zh) Flim功能片与柔性线路板一体化的触控面板
CN104241901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067678U (zh) 沉板式usb连接器
CN203367629U (zh) 电连接器
CN202840021U (zh) 电连接器
CN205092399U (zh) 电连接器
TWM493178U (zh) 電連接器
KR200462056Y1 (ko) 복합형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