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13123U - 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13123U
CN203813123U CN201420192425.2U CN201420192425U CN203813123U CN 203813123 U CN203813123 U CN 203813123U CN 201420192425 U CN201420192425 U CN 201420192425U CN 203813123 U CN203813123 U CN 203813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odule
electric connector
housing
insulating body
connecto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924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智杰
洪瑞禧
梁亚平
李国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Connectek Kunsh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nnectek Kunsh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nnectek Kunshan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nnectek Kunshan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924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13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13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131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包括一壳体及复数讯号模组。各讯号模组包括一绝缘本体、复数导电端子及一接地屏蔽片,绝缘本体具有第一及第二表面且分别设有导柱及沟槽。当第一讯号模组已安装于壳体,并接着安装第二讯号模组时,第二讯号模组沟槽接受第一讯号模组导柱而滑入,进而被导引移动以安装于壳体;或者,第二讯号模组导柱滑入第一讯号模组沟槽而被导引移动以安装于壳体,藉此可抑制讯号模组安装后发生晃动。除了将讯号模组一片一片地组装于壳体外,也可利用其沟槽及导柱之凹凸结构的结合方式将所有讯号模组相互叠合后再一起安装至壳体。

Description

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创作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且特别涉及一种可抑制讯号模组安装于壳体后发生晃动现象之电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美国公告第6,743,057号专利揭露一种电连接器,即业界所称的ZD连接器,其母头(称为Female或Receptacle)结构包括壳体及复数讯号模组,讯号模组以并排堆叠方式安装于壳体中。各讯号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复数导电端子及接地屏蔽片,其中,导电端子均设置于绝缘本体中,接地屏蔽片设置于绝缘本体之一表面上。因此,相邻两讯号模组之导电端子之间均会存在接地屏蔽片,以防止讯号串扰。该专利还揭露使用金属栓条将各讯号模组卡合在一起,以便抑制讯号模组安装于壳体后发生晃动现象。然而,额外使用金属栓条将使制造成本增加。此外,若讯号模组之数量有所增减,则既有之金属栓条长度将不符使用,需额外再做,将使制造及管理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创作的目的在提出一种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其不需额外使用金属栓条将各讯号模组卡合在一起来抑制讯号模组安装于壳体后发生晃动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创作提出一种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其包括一壳体,于其中安装有复数讯号模组;各该讯号模组包括一绝缘本体、复数导电端子及一接地屏蔽片,该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设有一导柱,该第二表面设有一沟槽,该复数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中,该接地屏蔽片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之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其中,该复数讯号模组包括一第一讯号模组及一第二讯号模组,当该第一讯号模组已安装于该壳体,并接着安装该第二讯号模组时,该第二讯号模组之第二表面之沟槽接受该第一讯号模组之第一表面之导柱而滑入,进而被导引移动以安装于该壳体;或者,该第二讯号模组之第一表面之导柱滑入该第一讯号模组之第二表面之沟槽而被导引移动以安装于该壳体。
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当该第一讯号模组及该第二讯号模组尚未安装于该壳体时,该第一讯号模组之第一表面之导柱与该第二讯号模组之第二表面之沟槽结合,使该第一讯号模组与该第二讯号模组相互叠合后再一起安装至该壳体。
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复数导电端子自该绝缘本体后侧向后延伸形成复数第一接触段,及自该绝缘本体下侧向下延伸形成复数第二接触段。该接地屏蔽片自该绝缘本体上向后延伸形成复数与第一接触段对应之第一屏蔽段,及自该绝缘本体上向下弯曲延伸形成复数与第二接触段对应之第二屏蔽段。
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壳体具有复数插孔以容纳该复数第一接触段及第一屏蔽段。该壳体顶部向前延设有一舌板,该舌板上设有复数窗口。
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各该讯号模组之绝缘本体上侧设有一倒钩,各该讯号模组之倒钩与该壳体对应之窗口嵌合以固定安装于该壳体上。
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沟槽底部设有一止挡凸块,该止挡凸块将该沟槽内之空间分割成一第一槽部及一第二槽部,该第一槽部具有一开口以接受该导柱滑入,该导柱滑入该第一槽部后持续滑动直到越过该止挡凸块进入该第二槽部为止。
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导柱与该第二槽部紧配。
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将安装于该壳体中位于最外侧之讯号模组外露之导柱移除。
上述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手段可应用于上述另一个实施例中,以得到一个新的实施例,只要这些技术手段不相互矛盾。
藉由在各讯号模组之绝缘本体之第一及第二表面分别设有导柱及沟槽,使得各讯号模组可平顺地安装于壳体,且安装后即可具有抑制讯号模组发生晃动现象之功能,不需额外使用金属栓条将各讯号模组卡合在一起,可提高组装效率,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结构在不同视角下之组立图。
图2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结构之部分分解图。
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讯号模组在不同视角下之组立图。
图4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讯号模组之分解图。
图5至图7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讯号模组安装于壳体之安装步骤分解图。
图8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电连接器结构之组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加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的,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创作。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是一种ZD连接器,但并不仅限于此。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结构包括壳体1,于壳体1中安装有复数讯号模组2,在本实施例中有10个讯号模组,但并不仅限于此。各讯号模组2包括绝缘本体3、复数导电端子4及接地屏蔽片5。
绝缘本体3具有第一表面301及第二表面302,第一表面301设有导柱31,第二表面302设有沟槽32。导柱31可以是圆柱、方柱等各种形状之导柱。沟槽32底部设有止挡凸块321,止挡凸块321将沟槽32内之空间分割成第一槽部322及第二槽部323。第一槽部322具有开口以接受另一讯号模组之导柱滑入,导柱滑入第一槽部322后持续滑动直到越过止挡凸块321进入第二槽部323为止,后面图5至图7将会详细叙述。此外,各讯号模组2之绝缘本体3上侧305设有倒钩33。
导电端子4均设置于绝缘本体3中,在本实施例中以射出成型方式设置于绝缘本体3中,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可改以插件方式来设置。各导电端子4自绝缘本体3后侧303向后延伸形成复数第一接触段41,及自绝缘本体3下侧304向下延伸形成复数第二接触段42。
接地屏蔽片5设置于绝缘本体3之第一表面301上,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可改设置于绝缘本体之第二表面上。接地屏蔽片5自绝缘本体3上向后延伸形成复数与第一接触段41对应之第一屏蔽段51,及自绝缘本体3上向下弯曲延伸形成复数与第二接触段42对应之第二屏蔽段52。
讯号模组2组装后,相邻两讯号模组2之导电端子4之间均会存在接地屏蔽片5,相邻两讯号模组2之导电端子4之第一接触段41之间均会存在第一屏蔽段51,同一讯号模组2之相邻两对导电端子4之第二接触段42之间均会存在第二屏蔽段52,藉此防止讯号串扰。
壳体1具有复数插孔11以容纳导电端子4之第一接触段41及接地屏蔽片5之第一屏蔽段51。壳体1顶部向前延设有舌板12,舌板12上设有复数窗口13。各讯号模组2之倒钩33与壳体1对应之窗口13嵌合,以使讯号模组2固定安装于壳体1上。
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属于母头(称为Female或Receptacle),其可与电连接器之公头(称为Male或Plug)组装成一电连接器总成,该电连接器总成可电连接于两印刷电路板之间、或一印刷电路板与导线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本创作之母头电连接器之导电端子4之第一接触段41及接地屏蔽片5之第一屏蔽段51可从插孔11一端***,而插孔11另一端则接受一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公头之针脚***,使得本创作之母头电连接器之导电端子4之第一接触段41及接地屏蔽片5之第一屏蔽段51电连接于电连接器公头;或者,本创作之母头电连接器之导电端子4之第一接触段41及接地屏蔽片5之第一屏蔽段51可先通过插孔11电连接于电连接器公头而组装成一电连接器总成,该电连接器总成再电连接于导线。而本创作之母头电连接器之导电端子4之第二接触段42及接地屏蔽片5之第二屏蔽段52可电连接于另一印刷电路板,其中,接地屏蔽片5之第一屏蔽段51及第二屏蔽段52均应接地。
请同时参照图5至图7,下面将说明将讯号模组2安装于壳体1的步骤,在此以讯号模组2中之第一讯号模组2a及第二讯号模组2b为例,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此安装步骤可用于讯号模组2中任两相邻讯号模组。当第一讯号模组2a已安装于壳体1(如图5所示)时,移动第二讯号模组2b使第二讯号模组2b第二表面之沟槽32b之第一槽部322b开口接受第一讯号模组2a第一表面之导柱31a滑入(如图6所示),此时由于沟槽32b及导柱31a互相限位的缘故,持续移动第二讯号模组2b会使第一讯号模组2a之导柱31a仍在第一槽部322b中持续滑动,直到越过止挡凸块321b进入第二槽部323b为止(如图7所示)。而当第一讯号模组2a之导柱31a进入第二讯号模组2b之第二槽部323b时,第二讯号模组2b同时也就完成了安装于壳体1的步骤。因此,第二讯号模组2b之沟槽32b即是被第一讯号模组2a之导柱31a导引移动以安装于壳体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讯号模组2a之导柱31a可与第二讯号模组2b之第二槽部323b紧配。
在持续移动第二讯号模组2b过程中,第二讯号模组2b之倒钩33会先碰触到壳体1才会接着与对应之窗口13嵌合,不过由于沟槽32b及导柱31a互相限位的缘故,第二讯号模组2b之倒钩33碰触到壳体1时并不会使第二讯号模组2b旋转,第二讯号模组2b仍可持续滑动以平顺地安装于壳体1,可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而且,由于沟槽32b及导柱31a互相限位的缘故,在第一讯号模组2a及第二讯号模组2b安装于壳体1后,两讯号模组2a及2b即可具有抑制讯号模组发生晃动现象之功能,不需额外使用金属栓条将各讯号模组卡合在一起,可降低成本。
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之组装方式,除了利用如图5至图7所示安装步骤将单一片讯号模组2一片一片地安装于壳体1之外,还可以利用两相邻讯号模组2分别具有的导柱31及沟槽32之凹凸结构的结合方式将所有讯号模组2相互叠合后再一起安装至壳体1。后者所述之组装方式,可以先如图5至图7所示方式将第一讯号模组2a及第二讯号模组2b以互相导引方式进行结合,使第一讯号模组2a与第二讯号模组2b相互叠合后再一起安装至壳体1;或者,可以先将第一讯号模组2a之导柱31a对准第二讯号模组2b之沟槽32b之第二槽部323b直接进行结合,使第一讯号模组2a与第二讯号模组2b相互叠合后再一起安装至壳体1。
在一实施例中,与图5所示第一讯号模组2a及第二讯号模组2b相较之下,假设第一及第二讯号模组之导柱均设于左表面(第一表面),而沟槽均设于右表面(第二表面)。在此实施例中,当第一讯号模组已安装于壳体,并接着安装第二讯号模组时,第二讯号模组之左表面(第一表面)之导柱滑入第一讯号模组右表面(第二表面)之沟槽而被导引移动以安装于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可将如图1或图2所示安装于壳体1中位于最外侧之讯号模组2外露之导柱31移除,使得组装后之电连接器结构外观较为平整。
虽然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属于母头,但并非仅限于此,例如本创作之电连接器也可设计成属于公头。请参照图8,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属于公头,其可与电连接器之母头组装成一电连接器总成,该电连接器总成可电连接于两印刷电路板之间、或一印刷电路板与导线之间。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电连接器结构包括壳体1’,于壳体1’中安装有复数讯号模组2’。各讯号模组2’包括绝缘本体3’、复数导电端子4’及接地屏蔽片5’。与第一实施例之讯号模组2一样,第二实施例之讯号模组2’之第一及第二表面亦分别设有导柱31’及沟槽(未绘示),使得任两讯号模组2’利用其沟槽及导柱之凹凸结构结合在一起而可具有抑制讯号模组发生晃动现象之功能,不需额外使用金属栓条将各讯号模组卡合在一起,可降低成本。与第一实施例之壳体1相较之下,第二实施例之壳体1’亦具有复数插孔(未绘示),但插孔一端接受导电端子4’之第一接触段(未绘示)及接地屏蔽片5’之第一屏蔽段(未绘示)***,而插孔另一端则是预先设置好的针脚14’。在讯号模组2’安装于壳体1’后,导电端子4’之第一接触段及接地屏蔽片5’之第一屏蔽段会***对应之插孔,并进而电连接于对应之针脚14’。
虽然本创作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创作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创作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符号说明
1、1’:壳体
11:插孔
12:舌板
13:窗口
14’:针脚
2、2’:讯号模组
2a:第一讯号模组
2b:第二讯号模组
3、3’:绝缘本体
301:第一表面
302:第二表面
303:后侧
304:下侧
305:上侧
31、31a、31b、31’:导柱
32、32a、32b:沟槽
321、321a、321b:止挡凸块
322、322a、322b:第一槽部
323、323a、323b:第二槽部
33:倒钩
4、4’:导电端子
41:第一接触段
42:第二接触段
5、5’:接地屏蔽片
51:第一屏蔽段
52:第二屏蔽段。

Claims (10)

1.一种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其包括一壳体,于其中安装有复数讯号模组;各该讯号模组包括一绝缘本体、复数导电端子及一接地屏蔽片,该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设有一导柱,该第二表面设有一沟槽,该复数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中,该接地屏蔽片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之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其中,该复数讯号模组包括一第一讯号模组及一第二讯号模组,当该第一讯号模组已安装于该壳体,并接着安装该第二讯号模组时,该第二讯号模组之第二表面之沟槽接受该第一讯号模组之第一表面之导柱而滑入,进而被导引移动以安装于该壳体;或者,该第二讯号模组之第一表面之导柱滑入该第一讯号模组之第二表面之沟槽而被导引移动以安装于该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讯号模组及该第二讯号模组尚未安装于该壳体时,该第一讯号模组之第一表面之导柱与该第二讯号模组之第二表面之沟槽结合,使该第一讯号模组与该第二讯号模组相互叠合后再一起安装至该壳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导电端子自该绝缘本体后侧向后延伸形成复数第一接触段,及自该绝缘本体下侧向下延伸形成复数第二接触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屏蔽片自该绝缘本体上向后延伸形成复数与第一接触段对应之第一屏蔽段,及自该绝缘本体上向下弯曲延伸形成复数与第二接触段对应之第二屏蔽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复数插孔以容纳该复数第一接触段及第一屏蔽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向前延设有一舌板,该舌板上设有复数窗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讯号模组之绝缘本体上侧设有一倒钩,各该讯号模组之倒钩与该壳体对应之窗口嵌合以固定安装于该壳体上。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底部设有一止挡凸块,该止挡凸块将该沟槽内之空间分割成一第一槽部及一第二槽部,该第一槽部具有一开口以接受该导柱滑入,该导柱滑入该第一槽部后持续滑动直到越过该止挡凸块进入该第二槽部为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与该第二槽部紧配。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于该壳体中位于最外侧之讯号模组外露之导柱移除。
CN201420192425.2U 2014-04-21 2014-04-21 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13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2425.2U CN203813123U (zh) 2014-04-21 2014-04-21 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2425.2U CN203813123U (zh) 2014-04-21 2014-04-21 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13123U true CN203813123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51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92425.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13123U (zh) 2014-04-21 2014-04-21 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131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2722A (zh) * 2014-04-21 2014-08-06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2722A (zh) * 2014-04-21 2014-08-06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2722A (zh) 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
CN10539083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243263U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
CN204538364U (zh) 电连接器
CN105098433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12928A (zh) 电连接器
CN102593663A (zh) 卡连接器
CN105206962B (zh) 电连接器
CN205609815U (zh) 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组合
CN204927598U (zh) 电连接器
CN205070068U (zh) 集成IC的稳固型USB3.1Type-C插头连接器结构
CN104882689B (zh) 一种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3813123U (zh) 可抑制讯号模组晃动之电连接器结构
CN105870675A (zh)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装置
CN205543399U (zh) 电连接器
CN205081266U (zh) 电连接器
CN205070061U (zh) 电连接器
CN204424561U (zh) Rj45模块化分离式组装结构
CN103840321B (zh) 堆叠连接器
CN202917665U (zh) 改良卡缘连接器
CN205159651U (zh) 电连接器
CN201029176Y (zh) 电连接器
CN205287078U (zh) 输液工作站
CN205122899U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3434338U (zh) 电子卡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