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24101U - 一种生物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24101U
CN203724101U CN201420051257.5U CN201420051257U CN203724101U CN 203724101 U CN203724101 U CN 203724101U CN 201420051257 U CN201420051257 U CN 201420051257U CN 203724101 U CN203724101 U CN 203724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ic unit
sap cavity
biosensor
upper strata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512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晓华
车宏莉
李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care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nocar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care Inc filed Critical Sinocare Inc
Priority to CN2014200512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24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24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2410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和位于传感器本体内部的电极,传感器本体的两端分别为采集端和电接触端,采集端内部设置有作为液体样品室的液腔,采集端的两侧和前侧分别与液腔相通,采集端的底面设置有与液腔相通的槽孔。该生物传感器通过对液腔的液体样品入口进行设计,令液腔具有一种超宽取样入口。在将液体样品吸入液腔时,更易于对准体积较小的样品,易于吸入皮肤表面散开的少量样品,且消除了开口端的堵塞问题,并减少了检测时液体样品室内的样品充盈不完全、吸入不连续等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传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诊断某些生理异常时,对体液中某些被分析物的准确测定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检查他们的血糖水平,以便调节日常葡萄糖的摄取量,确定胰岛素的用量或其他药物的施用。在血糖测试***中,测试传感器,或称为葡萄糖试条和手持血糖仪每天被数以百万计的糖尿病患者在世界各地使用。
目前,市场上有数百种品牌的血糖仪和试条。其中,一次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或者称为试条),简称生物传感器,已经广为人知,被用于测试各种体液(如血液中分析物)的浓度。就试条而言,它们的结构非常类似,均具有液腔,液体样品由于毛细管作用从液腔的开口进入,液腔中的空气则从另一端的排气孔排出。
以血样采集为例,为减少样品的体积,同时也是为了减少采样的疼痛感,液腔通常较小,如此以来,液腔的入口也做得很小。但是,上述结构设置的结果是,样品很难进入液腔或很难充满液腔。临床上观察到:用户的手指常常会阻塞入口,导致进样不畅,使得样品不能够一次充满液腔;有些糖尿病人视力不好,手指颤抖,甚至不能找到或对准液腔的入口;还有些情况下,血液常常会在指尖不能形成滴状,而是沿手指散开,这就更增加了进样的难度。临床上这些问题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影响糖尿病人的诊治,对于一类糖尿病人,测试结果的不准确,则直接导致胰岛素的剂量不对,严重时会导致病人生命危险。
因此,如何减少或消除用户在使用生物传感器时由于采样困难而导致的测量误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传感器,通过对采样端进行设计,使得样品入口有多方位的开口,能够达到减少或消除用户在使用生物传感器时由于采样困难而导致测量误差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和位于所述传感器本体内部的电极,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两端分别为采集端和电接触端,所述采集端内部设置有作为液体样品室的液腔,所述采集端的两侧和前侧分别与所述液腔相通,所述采集端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液腔相通的槽孔。
优选地,在上述生物传感器中,所述传感器本体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基层、第二基层、第一上层和第二上层,其中:
所述第一基层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电极;
所述第二基层位于所述采集端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电极对应的通孔;
所述第一上层位于所述采集端的端部设置有液腔槽口,所述第二上层和所述第二基层上与所述液腔槽口对应的部分与所述液腔槽口构成所述液腔。
优选地,在上述生物传感器中,所述第一基层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一槽口;
所述第二基层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二槽口;
所述第一基层的前侧面与所述第二基层的前侧面对齐,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位置对应以构成所述槽孔。
优选地,在上述生物传感器中,所述电极包括至少一个参比电极和至少一个工作电极。
优选地,在上述生物传感器中,每个所述电极均与所述槽孔相连。
优选地,在上述生物传感器中,所述第二基层上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极一一对应。
优选地,在上述生物传感器中,所述第一上层的前侧面位于所述第二基层的上表面上侧,且与所述第二基层的前侧面保持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上层的前侧面位于所述第二基层的上表面上侧,且与所述第二基层的前侧面保持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
优选地,在上述生物传感器中,所述液腔槽口为弧形槽口。
优选地,在上述生物传感器中,所述第二上层位于所述采集端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液腔相通的排气孔。
优选地,在上述生物传感器中,所述排气孔有多个,且沿所述弧形槽口的槽底依次排布。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的供生物传感器,通过对液腔的采样端进行设计,令液腔具有一种超宽取样入口。液体样品由于毛细管作用被吸入液腔中时,该入口具有包括前侧、左侧、右侧和底侧(进一步地还包括顶侧)等多个方位的进液方向吸引到液腔中。尤其是采集端的底面设置的槽孔,可以允许血液样品通过生物传感器的底部进入液腔,这一特点对于在取样点散开的血样尤其重要。从而,上述生物传感器在将液体样品吸入液腔时,更易于对准体积较小的样品,易于吸入皮肤表面散开的少量样品,且消除了开口端的堵塞问题,并减少了检测时液体样品室内的样品充盈不完全、吸入不连续等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上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有排气孔的第二上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没有设置排气孔的第二上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前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两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底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顶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前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两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底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
其中,10为电接触端,20为取样端,11为第一工作电极,12为参比电极,13为第二工作电极,31为第一通孔,32为第二通孔,33为第三通孔,34为槽孔,41为液腔槽口,44为第一槽口,54为第二槽口,74为排气孔,91为侧面进口,100为传感器本体,200为第一基层,300为第二基层,400为第一上层,500为第二上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传感器,通过对采样端进行设计,使得样品入口有多方位的开口,能够达到减少或消除用户在使用生物传感器时由于采样困难而导致测量误差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层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基层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上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有排气孔的第二上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没有设置排气孔的第二上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前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两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底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顶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前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两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血样从底侧进入液腔的工作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例如一次性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测量液体生物样品中的分析物的浓度。在第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生物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100和位于传感器本体100内部的电极,传感器本体100的两端分别为采集端20和电接触端10。其中,采集端20用于接收流体样本,采集端20的内部设置有作为液体样品室的液腔,采集端20的两侧和前侧(“前侧”即传感器本体100位于采集端20的端面)分别与液腔相通,采集端20的底面设置有与液腔相通的槽孔34。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通过对液腔的样品入口进行设计,令液腔具有一种超宽取样入口。液体样品由于毛细管作用被吸入液腔中时,该入口具有包括前侧、左侧、右侧和底侧等多个方位的进液方向,可以轻易地将液体样品吸引到液腔中。尤其是采集端20的底面设置的槽孔34,可以允许血液样品通过生物传感器的底部进入液腔,这一特点对于在取样点散开的血样尤其重要。从而,上述生物传感器在将液体样品吸入液腔时,更易于对准体积较小的样品,易于吸入皮肤表面散开的少量样品,且消除了开口端的堵塞问题,并减少了检测时液体样品室内的样品充盈不完全、吸入不连续等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具体地,上述生物传感器中的电接触端10用于与测试设备连接,优选测试设备是手持式仪表。可以测定的分析物包括葡萄糖、乳酸、尿酸、β-羟丁酸、肌酸酐、肌酸、胆固醇、甘油三酸酯、血红蛋白、胆红素、乙醇等;可以测定的流体样品可以全血样品、血清样品、血浆样品,或眼泪、间质液、尿液等其它体液。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应用于其它任何液体样品的测试,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本体100包括依次叠加的多层绝缘材料层,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基层200、第二基层300、第一上层400和第二上层500。其中:第一基层200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极(即导电涂层),用作工作电极、参比电极以及与测试仪表相连的电接触部位;第二基层300位于采集端20的部分设置有与电极对应的通孔,以将导电涂层的一部分暴露出来,用于限定电极面积和负载化学试剂;第一上层400位于采集端20的顶端设置有液腔槽口41,第二上层500和第二基层300上与液腔槽口41对应的部分与液腔槽口41构成液腔(如图1和图5所示)。
具体地,上述生物传感器中,多层绝缘材料层之间通过粘合剂或其他方式贴合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基层200、第二基层300和第二上层500的前侧面分别对齐,而第一上层400的前侧面夹在第二基层300和第二上层500之间。换句话说就是,第一上层400的前端(即与采样端20对应的端部)位于第二基层300的上表面之上,且与第二基层300的前侧面保持一定距离,以令采样端20的两侧具有多方位进样口的进样点(请参阅图3中所示的侧面进口91)。如此一来,在生物传感器的采样端20由第二基层300的上表面和第一上层400的下表面形成了用于盛放液体样品的液腔或薄层池。其中,侧面进口91的长度最好是从0.01毫米至2.5mm,优选是从0.1至0.3毫米,更优选的是大约0.25毫米。
并且,上述生物传感器中,第一基层200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一槽口44,第二基层300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二槽口54(其位置、形状和大小与第一槽口44一致),第一基层200的前侧面与第二基层300的前侧面对齐,第一槽口44和第二槽口54位置对应以构成槽孔34,槽孔34为多方位进样口中位于前侧的一个进样点。虽然图1中只显示出一个在采样端中部的槽孔34,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沿着采样端20的前端面设置若干相同的槽孔,多个槽孔则可能形成像锯齿状采样口前端。进一步地,槽孔34的形状可以是但不限于圆弧、方形、矩形、三角形、正梯形、倒梯形。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槽孔34为半圆形槽口,设在采样端20的中间,半圆形槽口的直径为0.1至2mm,更优选的是,直径在1mm左右。
此外,在上述生物传感器中,优选令第二上层500与第二基层300具有相同的宽度和长度。并且,第二基层300的尾端、第一上层400的尾端和第二上层500的尾端彼此对齐,位于第一基层200的上表面之上,且与第一基层200的后侧面保持一定距离。而第一基层200露出来的导电表面(电极)用于与测试仪表相连,以构成生物传感器的电接触端10。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文中每个绝缘材料层的“前侧面”均是指位于采集端20的端面。
请参阅图1、图9和图10,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上层400的端部设置的液腔槽口41为弧形槽口(优选为半圆形槽口),第二上层500位于采集端20的部分设置有与液腔相通的排气孔74,该排气孔74有多个(例如五个),且沿弧形槽口的槽底依次排布,从而有效避免液体样品从排气孔逸出。优选地,排气孔74为圆形孔,其直径小于0.5mm,优选约为0.1毫米。但并不局限于此,由于上述超宽采样入口的独特设计,液腔中空气逸出不是一个问题,从而在其它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将采样入口和排气孔合二为一,即令第二上层500不设置排气孔(如图11所示),此时,传感器本体100的采样端20中,由于样品入口为超宽进样口,具有多方位的进样方向,故在进样的同时,该样品入口的其它部位即可以起到排出液腔内空气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基层200上表面设置的电极至少包括一个参比电极和至少一个工作电极,从而电接触端10至少有两个电接触点。优选地,第一基层200上设置有三个电极(即电接触端有三个电接触点),分别为第一工作电极11,参比电极12和第二工作电极13,每个电极均与第一槽口44相连(从而与槽孔34相连),如图7所示;第二基层300上的通孔包括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32,第三通孔33,三个通孔与三个电极一一对应,如图6和图8所示。但是并不局限于此,第二基层300上的通孔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具体地,该通孔的直径范围从0.1mm至2.5mm,优选地,该直径范围从0.5mm到1.5mm,更优选地是大约1mm。上述通孔均具有一定的深度,这取决于所使用的第二基层300的厚度,当第一基层200和第二基层300贴合后,上述通孔形成的区域即限定了电极的面积,在电极上可以负载化学试剂。具体地,第二基层300的厚度为0.01mm0.2mm,优选是0.05mm左右。具体地,上述通孔均位于液腔中,且它们均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且呈三角形排列,但是它们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尺寸、排列顺序和相对位置。开孔可通过模切绝缘材料获得,也可用激光切割获得。第二基层300可通过多种方式贴合到第一基层200上,如粘合剂、热压、超声键合、光合作用等,第二基层300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绝缘材料制成。此外,第二基层300可以是一定厚度的单面胶。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基层200可以是各种绝缘材料,如各种聚合物材料,优选的材料是各种塑料。可用于形成第一基层20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聚萘、聚酰亚胺以及它们的组合。第一基层200上表面用作电极的导电涂层可以为碳、各种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该导电涂层可以通过各种众所周知的方法得到,包括但不限于印刷(如丝网印刷)、涂布(如逆转辊)、气相沉积法、溅射法、化学沉积法、电化学沉积。导电涂层可以是覆盖在一个整片的绝缘材料之上,如果是这样,必须分割成若干电导区域。这可以通过蚀刻/划线目来实现。蚀刻工艺可以化学方法来完成,也可通过机械刻线的方法,或通过使用激光来刻线。具体说来,该导电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各种碳材料,各种贵金属如金、铂、钯、铱、铑、钌以及它们的组合、氧化铟、氧化锡等各种金属氧化物。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上层400实质上与第二基层300具有相同的宽度,第一上层400用作在第二基层300和第二上层500之间的间隔物或垫片。第一上层400也由塑料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压敏双面胶),其材料的两面涂有粘合剂。在采样端20有一半圆形的液腔槽口41,在与各基层和第二上层贴合后,即形成作为液体样品室的液腔。液腔槽口41的直径至少为1mm。半圆的直径可以是大于或等于第二基层300的宽度,优选地是半圆的直径比第二基层300的宽度稍小;更优选地是该半径约为2mm至20mm。假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各层绝缘材料层的宽度均为6mm左右,优选地,上述半圆形液腔槽口41的直径大约是5.2毫米。液腔槽口41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该形状可包括但不限于半圆形、圆弧形、方形、矩形、三角形、正梯形、倒梯形等。显然,液腔槽口41的厚度和尺寸确定了薄层池或液腔的容积。优选地,第一上层400的厚度范围从0.01mm至0.5mm,由此可计算出该液腔的容积为约0.1微升至5微升。
此外,相比于第一基层200、第二基层300和第二上层500,第一上层400采样端20要稍短些,即第一基层200、第二基层300和第二上层500位于取样端20的前侧面彼此对齐,而第一上层400不外露,从而在本生物传感器的采样端20的两侧留下侧面开口91。因此,采样入口从前端开口和底部开口向侧部开口延伸,从而形成一个超过180度的超宽开口,液体样本可以从所述超过180度的超宽开口的任何部位进入液腔。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上层500是由塑料或聚合物材料制成,用于制成第二上层500的聚合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聚酰亚胺以及它们的组合。进一步地,第二上层500在面向液腔的一面为促进毛细管作用的亲水性表面。事实上,第二上层500面向液腔的整个面可以被亲水性物质所覆盖,然后贴合到第一上层400之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工作电极11、参比电极12和第二工作电极13上,可加载有与被分析物以产生可检测的电化学信号的化学试剂。该化学试剂可以含有与待测物相关的酶、抗体、抗原、络合剂、底物或它们的组合。试剂与待测分析物起反应,产生可电化学检测的信号,该信号与待测分析物浓度成比例关系,从而定量分析待测物的浓度。具体地,上述试剂通常包含一种酶,如,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脱氢酶、胆固醇氧化酶、肌酸酐酶、乳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尿酸酶、黄嘌呤氧化酶等。例如,如果测试传感器的分析物是葡萄糖,则所用的酶是葡萄糖氧化酶或葡萄糖脱氢酶;如果测试传感器的分析物为尿酸,则所用的酶是尿酸酶。应当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为得到测试信号,可以使用多个酶。例如,用于测试胆固醇的传感器,所用的酶包括胆固醇酯酶,胆固醇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为使测试传感器有效工作,在第一工作电极11、参比电极12和第二工作电极13上还需要加上电子介体、表面活性剂、缓冲剂、稳定剂和粘合剂等。优选的电子介体要么是氧化形态,要么是还原形态。本实用新型中可以使用的电子介体包括但不限于各种金属或贵金属络合物,如铁***、亚铁***、钴酞菁、各种二茂铁和各种有机氧化还原介体,如亚甲基蓝、亚甲基绿、7,7,8,8-四氰基、硫富瓦烯、甲苯胺蓝、麦尔多拉蓝、N-甲基吩嗪硫酸甲酯、3,3',5,5'-四甲基联苯胺、邻苯三酚、苯醌、林菲咯啉-5,6-二酮等。例如,如果用于构造生物传感器的酶是葡萄糖氧化酶或葡萄糖脱氢酶,铁***可以用作电子介体,如果用于构造生物传感器的酶包括过氧化物酶,亚铁***可以作为电子介体。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工作电极13作为一个空白电极,而无需装载与待测物起反应的化学试剂,使得背景信号可以被测量,并且可以从被分析物的信号,即从第一工作电极11产生的信号中减去,从而消除各种干扰物质的影响。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具体实施例,第二具体实施例与第一具体实施例相似,其区别仅在于,生物传感器中的第二基层300的前侧面和第二上层500的前侧面错位布置,如图2所示。具体为:第一上层400的前侧面位于第二基层300的上表面之上,且与第二基层300的前侧面保持第一预设距离;第二上层500的前侧面位于第二基层300的上表面之上,且与第二基层300的前侧面保持第二预设距离,第一预设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同样的,上文中的“前侧面”是指位于采集端20端部的侧面。
在第二具体实施例中,由于采样端20处的第二上层500短于基层,使得贴合后的生物传感器在上部形成进样开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具有新颖超宽进样口,可以将液体样品(如血样)从进样口的任意部位吸入液腔中,即不仅从前端进样,还可从进样口的底部、上部、左角和右角进样,这样就大大地改善了进样难度,尤其是对样品量很小的样品,以及在采样点散开的样品,而且可以避免封堵进样口的发生。为了使样品顺利从顶部入口进入液腔,可将第二基层300全部,或者至少第二基层300暴露出来的部分涂上亲水层。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两侧和前面均设置有进样开口,加上底部开口相结合,形成超宽采样口,即总共有四个进样的方向,包括前、左、右、底部。在第二实施例中,两侧和前面均设置有进样开口,加上底部和顶部的进样开口相结合,形成超宽采样开口,即总共有五个进样的方向,包括前、左、右、顶部和底部。这样的三维采样口优点,可用通过图12和图18来说明。图12至图14分别说明了血样从不同的方向进入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液腔,图15至图18分别说明了血样从不同的方向进入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的液腔。注意:箭头表示液体样品的进入方向;并且,为便于说明,图14和图18分别将生物传感器翻转过来了。
显然,无论第一具体实施例还是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生物传感器,工作时,即使采样口被封堵,或者血样在采集点散开,超宽的采样口依然可以非常容易地将小体积(小于1微升)的液体样品(如血样)采集到液腔中,实现精确测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描述了单个生物传感器的结构,但是所用的设计和材料也可同时制作多个传感器。这将通过从相对大的第一基层的材料、第二基层的材料、第一上层的材料和第二上层的材料来完成,以便实现批量生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生物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100)和位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00)内部的电极,所述传感器本体(100)的两端分别为采集端(20)和电接触端(10),所述采集端(20)内部设置有作为液体样品室的液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端(20)的两侧和前侧分别与所述液腔相通,所述采集端(20)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液腔相通的槽孔(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100)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基层(200)、第二基层(300)、第一上层(400)和第二上层(500),其中:
所述第一基层(200)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电极;
所述第二基层(300)位于所述采集端(20)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电极对应的通孔;
所述第一上层(400)位于所述采集端(20)的端部设置有液腔槽口(41),所述第二上层(500)和所述第二基层(300)上与所述液腔槽口(41)对应的部分与所述液腔槽口(41)构成所述液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层(200)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一槽口(44);
所述第二基层(300)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二槽口(54);
所述第一基层(200)的前侧面与所述第二基层(300)的前侧面对齐,所述第一槽口(44)和所述第二槽口(54)位置对应以构成所述槽孔(3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至少一个参比电极和至少一个工作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极均与所述槽孔(34)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层(300)上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极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层(400)的前侧面位于所述第二基层(300)的上表面上侧,且与所述第二基层(300)的前侧面保持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上层(500)的前侧面位于所述第二基层(300)的上表面上侧,且与所述第二基层(300)的前侧面保持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腔槽口(41)为弧形槽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层(500)位于所述采集端(20)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液腔相通的排气孔(7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74)有多个,且沿所述弧形槽口的槽底依次排布。
CN201420051257.5U 2014-01-26 2014-01-26 一种生物传感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24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1257.5U CN203724101U (zh) 2014-01-26 2014-01-26 一种生物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1257.5U CN203724101U (zh) 2014-01-26 2014-01-26 一种生物传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24101U true CN203724101U (zh) 2014-07-23

Family

ID=51194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51257.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24101U (zh) 2014-01-26 2014-01-26 一种生物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2410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7028A (zh) * 2014-11-27 2015-03-11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试条电极的控制方法和***
CN105572199A (zh) * 2015-12-17 2016-05-11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工作电极生物反应物及电极式测试条
CN115236155A (zh) * 2022-06-27 2022-10-25 南京纽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传感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7028A (zh) * 2014-11-27 2015-03-11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试条电极的控制方法和***
WO2016082441A1 (zh) * 2014-11-27 2016-06-02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试条电极的控制方法和***
US10156538B2 (en) 2014-11-27 2018-12-18 Sinocare Inc.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 strip electrodes
CN105572199A (zh) * 2015-12-17 2016-05-11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工作电极生物反应物及电极式测试条
CN115236155A (zh) * 2022-06-27 2022-10-25 南京纽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传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51741B1 (ko) 바이오센서
TWI434038B (zh) 生物感測器及其使用方法
US9869653B2 (en)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with carrier field
US20070251836A1 (en) Electrochemical sensor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liquid sample
US10571425B2 (en) Disposable test sensor with improved sampling entrance
US10527576B2 (en) Disposable test sensor with improved sampling entrance
CN203724101U (zh) 一种生物传感器
EP4246139A1 (en) Biosensor
US20190017956A1 (en) Disposable test sensor
CN203535003U (zh) 一种生物传感器
US10386323B2 (en) Test sensor with multiple sampling routes
CN203249891U (zh) 生物传感器
CN103091377B (zh) 生物传感器
CN203534868U (zh) 一种生物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