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4466B - 連接器組合體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組合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4466B
TWI434466B TW100103034A TW100103034A TWI434466B TW I434466 B TWI434466 B TW I434466B TW 100103034 A TW100103034 A TW 100103034A TW 100103034 A TW100103034 A TW 100103034A TW I434466 B TWI434466 B TW I4344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asing
locking
contact
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3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3736A (en
Inventor
Takahiro Yamaji
Koji Hayashi
Takeshi Shindo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ublication of TW201203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3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4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44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83Linear camming means or pivoting lever for connectors for flexible or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R13/62994Lever acting on a connector mounted onto the flexible or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組合體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由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所構成之連接器組立體。例如第1連接器之構成係被搭載及固定於電路基板上,第2連接器之構成係連接到電線。
此型式之連接器組立體,有例如開示於日本特開2008-277020號公報者。該公報之內容因為參照而成為本專利說明書之一部份。日本特開2008-277020號公報之連接器組立體係由電路基板用連接器(第1連接器)及電線用連接器(第2連接器)所構成。第1連接器具有第1殼體,第2連接器具有第2殼體。第1殼體之構成係連接在電路基板之接地部,第2殼體之構成係連接在電線之遮蔽線。當嵌合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時,第2連接器第2殼體係與第1連接器第1殼體至少局部接觸,所以,電線之遮蔽線經由兩個連接器以與電路基板之接地部電性連接。
日本特開2008-277020號公報連接器組立體中之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具有舌片。電線遮蔽線與電路基板接地部間之電氣性路徑數量增加,所以,第1連接器舌片與第2連接器舌片被相互連接。但是,當連接器組立體之尺寸較小時,連接器組立體之兩個殼體無法充分接觸,因此,連接器組立體之遮蔽性能有降低之可能性。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77020號公報
在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具有即使連接器組立體之尺寸較小,兩個殼體也能充分接觸之構造之連接器組立體。
本發明之一側面係提供一種具有相互嵌合構成之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之連接器組合體。前述第1連接器具有複數第1接觸件、第1套殼及第1殼體。前述第1接觸件在節距方向中,被前述第1套殼排列保持。前述第1套殼至少局部被前述第1殼體覆蓋。前述第1殼體具有彈簧部及接點部。前述彈簧部在前述節距方向延伸以在前述節距方向較長。前述接點部藉前述彈簧部,在與前述節距方向直交之方向中,可移動地被支撐。前述第2連接器具有第2殼體。當前述第2連接器與第1連接器嵌合時,前述第2殼體至少與前述第1殼體前述接點部接觸,藉此,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相互連接。
藉由一邊參照附圖一邊檢討下述最佳實施形態之說明,應該可以正確理解本發明之目的,而且也能更加完全理解其構成。
當參照第1圖~第8圖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組立體10係具有相互嵌合構成之第1連接器100及第2連接器200。第1連接器100係搭載於電路基板(未圖示)所構成之基板搭載連接器。第2連接器200係連接於電線50所構成之電線連接器。當第1連接器100與連接在電線50上之第2連接器200嵌合時,電線50自第1連接器100與第2連接器200之嵌合與連接部分往第1連接器100前方方向(+X方向)延伸。
第1圖及第4圖所示之第2連接器200係位於第2連接器200自第1連接器100分離之分離位置。第3圖及第6圖所示之第2連接器200係位於第2連接器200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之嵌合位置。連接器組立體10係藉由使第2連接器200相對於第1連接器100略成L字形(亦即兩方向連續),且自分離位置移動至嵌合位置而被組立。詳細說來,首先第2連接器200,如第1圖及第4圖所示,係被置於第1連接器100上方之分離位置。使第2連接器200往第1連接器100移動(移動至下方)。如第2圖及第5圖所示,第2連接器200與第1連接器100抵接,第2連接器200係相對於第1連接器100位於垂直方向(Z方向)中之既定位置。接著,使第2連接器200朝向嵌合位置以在水平方向移動。尤其,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第2連接器200往第1連接器100前方方向(+X方向)移動,藉此,在嵌合位置中,使第2連接器200對於第1連接器100嵌合。在本實施形態中,既定位置係在垂直方向中,位於與嵌合位置相同高度,在水平方向中,位於離開嵌合位置之位置。
第1連接器100,如第9圖所示,具有由導電性材料所構成之複數第1接觸件110、由絕緣性材料所構成之第1套殼120及由金屬構成之第1殼體130。複數第1接觸件110藉第1套殼120在節距方向(Y方向)中被排列與保持。本實施形態之第1套殼120係藉由***成形第1接觸件110以形成。第1接觸件110具有第1接觸部112及SMT部114。
當參照第10圖及第11圖時,第2連接器200係具有由導電性材料所構成之複數第2接觸件210、由絕緣性材料所構成之第2套殼220、由金屬構成之第2殼體230及由金屬構成之鎖固棒260。複數第2接觸件210藉第2套殼220在節距方向(Y方向)中被排列與保持。本實施形態之第2套殼220係藉由***成形第2接觸件210以形成。第2接觸件210具有第2接觸部212。
當第1連接器100與第2連接器200嵌合時,第1連接器100之第1接觸部112與第2連接器200之第2接觸件210(對手側接觸件)相接觸,藉此,第1殼體130與第2殼體230互相連接。當第1連接器100被搭載於電路基板時,SMT部114與形成於電路基板之訊號模型相連接。第1接觸件110具有略成U字形剖面,前述略成U字形剖面具備在XZ平面上彎曲之底部,略成U字形剖面之底部朝向第1連接器100之後方(-X方向)。第1連接器100具有前半部及後半部,第1接觸部112在第1連接器100後半部中,被埋入第1套殼120。換言之,第1接觸部112在第1連接器100之後半部中,被第1套殼120保持。SMT部114位於以第1套殼120與第1殼體130包圍之領域105內。
如第9圖及第12圖所示,第1殼體130具有底板部132、兩個側部134、兩個鎖固承受部136及兩個導引部138。底板部132在節距方向(Y方向)較長。側部134分別設於底板部132節距方向中之兩端,分別覆蓋第1套殼120節距方向中之兩端部。換言之,第1套殼120(至少)局部覆蓋第1殼體130。鎖固承受部136在側部134後端中,形成往Z方向立起。導引部138自鎖固承受部136往斜後方延伸。底板部132主要位於第1連接器100前半部。當第1連接器100被搭載於電路基板時,底板部132相對電路基板設置。
本實施形態之鎖固承受部136具有以Z方向及Y方向定出之平面。換言之,鎖固承受部136具有與X方向直交之垂直面。導引部138具有與X方向及Z方向斜交之平面。
如第9圖所示,在底板部132形成兩組接觸件,前述接觸件具有一個彈簧部140及一個接點部142。這兩組接觸件相對於第1殼體130節距方向中之中心線對稱配置。各彈簧部140在節距方向(Y方向)延伸以在節距方向較長。各彈簧部140係被底板部132單邊保持,藉此,具有自由端及固定端。在節距方向中,自由端比固定端更接近第1殼體130之中心。換言之,自由端在節距方向中,係被放置於第1殼體130中心與彈簧部140之間。當第1連接器100與第2連接器200相互嵌合時,接點部142按壓與連接在第2殼體230。接點部142被彈簧部140支撐,使得在與節距方向直交之方向中可移動。尤其,本實施形態之接點部142係可在垂直方向(Z方向)位移。如上所述,彈簧部140沿著作為第1連接器100縱向之節距方向(接觸件節距方向)延伸,所以,即使第1連接器100整體較小,也能使彈簧部140比較長。因此,比較容易確保彈簧部140之必要彈性。本實施形態之接點部142被上述彈簧部140支撐,所以,更確實地連接在第2殼體230。換言之,第1殼體130與第2殼體230係較穩定地相互接觸,因此,連接器組立體10具有較高之遮蔽性能。彈簧部140設於底板部132,第1殼體130不具有在Z方向中相對底板部132之上板部,所以,能降低第1連接器100高度方向(Z方向)中之高度。
在第1殼體130形成有自底板部132往前方(+X方向)延伸之端子部150。端子部150連接固定在設於搭載有第1連接器100之電路基板上的接地部。如第1圖~第8圖所示,當第2連接器200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時,連接在第2連接器200之電線50自第2連接器200與第1連接器100之嵌合部分往前方延伸。端子部150位於底板部132前側。如第4圖所示,電線50具有傳遞電氣訊號之訊號線(中心導體)52及電性遮蔽訊號線52之遮蔽線(外部導體)54。當電線50連接在第2連接器200時,如下所述,遮蔽線54連接在第2殼體230上。當參照第6圖時,端子部150位於第2殼體230與第1殼體130之接觸部附近,所以,能藉比較短之路徑電性連接電線50遮蔽線54與電路基板接地部。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彈簧部140與接點部142所構成之兩組接觸件,係夾持第1殼體130之節距方向中心,以配置在平衡良好之位置。因此,當第1殼體130與第2殼體230相互連接時,第1殼體130與第2殼體230在節距方向中,能平衡良好地遮蔽電磁波。又,彈簧部140及接點部142並不形成於第1殼體130側面及上部,而形成於底板部132。換言之,彈簧部140及接點部142係位於第1殼體130底部附近,所以,當第2連接器200與搭載於電路基板上之第1連接器100嵌合時,能使第1殼體130與第2殼體230之連接部配置在電路基板附近。上述構造也能寄望縮短自電線50遮蔽線54至電路基板接地部為止之電性路徑。
當參照第4圖時,第2接觸件210之第2接觸部212具有鉤狀之形狀。第2接觸部212之構成係與第1接觸件110第1接觸部112相接觸。如第2圖及第5圖所示,當第2連接器200被放置於相對於第1連接器100之垂直方向(高度方向:Z方向)中之既定位置時,第1接觸部112與第2接觸部212互相不連接。如第3圖及第6圖所示,當使第2連接器200自既定位置在水平方向移動時,第1接觸部112係***連接在鉤狀第2接觸部212之凹陷,藉此,第1接觸件110與第2接觸件210相連接。
本實施形態之第2套殼220在其兩端部分中,旋轉自如(可旋轉)地保持鎖固棒260。本實施形態之鎖固棒260具有主部262、兩個被維持部264及兩個略成U字形部266。主部262在節距方向(Y方向)延伸。各被維持部264分別自主部262兩端往與節距方向(Y方向)斜交之方向延伸。各略成U字形部266自被維持部264延伸且彎曲成略成U字形。各略成U字形部266具有端部。略成U字形部266的端部被第2套殼220支撐,使得鎖固棒260可相對於第2套殼220旋轉。當參照第12圖時,在第2套殼220係設有自第2套殼220突出之兩個〝房簷部〞224,使得分別對應被維持部264。前述房簷部224突出到與垂直方向(Z方向)直交之方向。尤其,本實施形態所示之房簷部224具有與節距方向(Y方向)及前後方向(X方向)斜交之邊緣226。如下所述,當以鎖固棒260鎖固第1連接器100與第2連接器200之嵌合狀態時,邊緣226在與鎖固棒260相對應之被維持部264延伸方向平行之方向上延伸。一般,當使連接器整體較小時,相互嵌合兩個連接器之保持力會變小。因此,為使相互嵌合之連接器不意外地偏移,又,為避免欲使連接器相互嵌合時之操作上的困難性,鎖固棒260最好具有如本實施形態之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第2殼體230具有上側殼體240及下側殼體250。第2套殼220至少局部覆蓋第2殼體230。
上側殼體240在第2套殼220形成時被***成形,藉此,被組入第2套殼220中。前述上側殼體240局部,如第12圖及第13圖所示,被組入第2套殼220房簷部224,以在上側殼體240形成有保護部244。保護部244提高房簷部224之強度。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以房簷部224及保護部244構成鎖固維持部270。換言之,鎖固維持部270表面藉由金屬構成之保護部244以局部被保護。如下所述,鎖固維持部270之構成係維持由鎖固棒260所做之嵌合狀態之鎖固。
另外,下側殼體250係與上側殼體240不同而未被***成形。下側殼體250係在電線50被連接於第2連接器200之後,被安裝於第2連接器200下側。詳細說來,藉由使電線50遮蔽線54連接在接地棒70,使訊號線52連接在第2接觸件210,電線50會被連接在第2連接器200。使下側殼體250安裝在第2套殼220底面,此時,下側殼體250被連接在上側殼體240。在下側殼體250形成有軟銲部254,軟銲部254被軟銲在接地棒70。如此一來,使第2殼體230(下側殼體250)電性連接在電線50的遮蔽線54上。
在以下之中,針對用於使連接器組立體10的第1連接器100與第2連接器200相互嵌合之嵌合動作、及用於使該嵌合動作鎖固之鎖固動作,參照圖面更進一步說明之。
如第1圖及第4圖所示,第2連接器200係在嵌合動作之前,被放置在作為初期位置之第1連接器100上方之分離位置。如第2圖及第5圖所示,使第2連接器200自初期位置往第1連接器100移動(亦即,移動到下方),直到到達既定位置為止。當第2連接器200位於既定位置時,如第7圖所示,藉彈簧部140支撐之接點部142被下側殼體250壓抵,第1殼體130與第2殼體230相互連接。
使第2圖、第5圖及第7圖所示之第2連接器200相對於第1連接器100沿著水平方向相對移動(具體說來係沿著+X方向移動),藉此,如第3圖、第6圖及第8圖所示,第1連接器100與第2連接器200相嵌合。在第2連接器200相對於第1連接器100相對移動時,由第7圖及第8圖可以理解到:本實施形態接點部142係在下側殼體250上滑動。接點部142藉具有充分彈力之彈簧部140支撐,所以,在接點部142滑動時,接點部142與下側殼體250之接觸被維持原樣。
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操作鎖固棒260,第2連接器200相對於第1連接器100相對水平移動。詳細說明時,如第2圖、第5圖及第7圖所示,當第2連接器200位於既定位置時,使鎖固棒260往第1連接器100後方倒下地旋轉。鎖固棒260之略成U字形部266接觸到導引部138以被推壓,藉此,第2套殼220沿著+X方向移動。如此一來,第2連接器200相對於第1連接器100相對水平移動。當使鎖固棒260更加倒下時,第2連接器200係在水平方向持續移動,直到略成U字形部266如第12圖所示地被鎖固承受部136壓抵為止(位於嵌合位置為止)。鎖固棒260之略成U字形部266係在X方向(與垂直方向直交之前後方向)中,被鎖固承受部136之垂直面壓抵。接著,藉被鎖固承受部136壓抵之鎖固棒260,第1連接器100與第2連接器200之嵌合狀態被鎖固。
在本實施形態中,鎖固維持部270係使保護部244組入房簷部224的邊緣226,在與垂直方向直交之方向中,自第2套殼220突出。在本實施形態中,鎖固棒260之構成係在倒下鎖固棒260之過程中,於鎖固棒260被鎖固承受部136壓抵之前,暫時變形,藉此,鎖固棒260的被維持部264越過鎖固維持部270。
如第3圖、第6圖及第13圖所示,當第2連接器200嵌合在第1連接器100時,鎖固棒260被維持部264位於鎖固維持部270之斜下方。換言之,鎖固維持部270係當嵌合狀態之鎖固被維持時,在與垂直方向斜交之方向中,位於鎖固棒260之上方。
尤其,在本實施形態中,鎖固棒260的略成U字形部266係在前後方向(X方向)中被鎖固承受部136壓抵,所以,鎖固維持部270至少在與垂直方向(Z方向)及前後方向(X方向)兩者斜交之方向中,位於鎖固棒260被維持部264的上方。更具體說來,被維持部264及鎖固維持部270的邊緣226斜交節距方向(Y方向)及前後方向(X方向),所以,第12圖之鎖固維持部270在與垂直方向(Z方向)、節距方向(Y方向)及前後方向(X方向)皆斜交之方向中,位於鎖固棒260被維持部264之上方。
因此,只要鎖固棒260再度變形而鎖固棒260被維持部264越過鎖固維持部270以不回復,由鎖固棒260所做之第1連接器100與第2連接器200之嵌合狀態之鎖固就會被維持。換言之,鎖固維持部270當鎖固棒260被鎖固承受部136壓抵時,防止鎖固棒260不立起以維持嵌合狀態之鎖固。而且,當鎖固棒260被維持部264越過鎖固維持部270時,鎖固棒260之操作者能獲得由鎖固棒260暫時變形等所做之單擊感,所以,能很容易理解鎖固狀態是否被維持。尤其,被維持部264係比彈簧等還要硬(至少不具有彈性),在與節距方向斜交之方向上短短地延伸。此單擊感不在被維持部264越過形成在殼體等之彈簧狀部位時產生,而在被維持部264越過鎖固維持部270時產生。因此,操作者更容易理解嵌合狀態之鎖固是否被維持。
本發明係依據2010年2月23日提出到日本專利廳之日本專利申請2010-37856號所做成者,因為參照其內容而其成為本專利說明書之一部份。
雖然說明過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但是,該業者可知,在不脫逸本發明精神之範圍可以變形實施形態,這種實施形態也屬於本發明之範圍。
10...連接器組合體
50...電線
52...訊號線(中心導體)
54...遮蔽線(外部導體)
70...接地棒
100...第1連接器
110...第1接觸件
112...第1接觸部
114...SMT部
120...第1套殼
130...第1殼體
132...底板部
134...側部
136...鎖固承受部
138...導引部
140...彈簧部
142...接點部
150...端子部
200...第2連接器
210...第2接觸件
212...第2接觸部
220...第2套殼
224...房簷部
226...邊緣
230...第2殼體
240...上側殼體
244...保護部
250...下側殼體
254...軟銲部
260...鎖固棒
262...主部
264...被維持部
266...略成U字形部
270...鎖固維持部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由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組成之連接器組立體立體圖。在此,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被分離。
第2圖係表示第1圖連接器組立體之立體圖。在此,第2連接器在垂直方向(Z方向)中,被置於既定位置,第2連接器與第1連接器不相嵌合。
第3圖係表示第1圖連接器組立體之立體圖。在此,第2連接器與第1連接器相嵌合。
第4圖係沿著IV-IV線表示第1圖連接器組立體之剖面圖。
第5圖係沿著第2圖V-V線之連接器組立體剖面圖。
第6圖係沿著第3圖VI-VI線之連接器組立體剖面圖。
第7圖係自底面側觀看第2圖連接器組立體之立體圖。
第8圖係表示第3圖連接器組立體之正視圖。
第9圖係表示第1圖連接器組立體之第1連接器立體圖。
第10圖係表示第1圖連接器組立體之第2連接器立體圖。
第11圖係自底面側觀看第10圖第2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12圖係表示第3圖連接器組立體節距方向(Y方向)端部之局部放大立體圖。
第13圖係沿著XIII-XIII線表示第12圖連接器組立體之剖面圖。
關於本發明係可以實現多樣之變形或種種形態,作為其一例,有針對圖示之特定實施形態做以下詳細說明。圖面及實施形態並非用於侷限本發明在開示之特定形態者,明示於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內之全部變形例、均等物或代替例均包含在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連接器組合體
50...電線
100...第1連接器
200...第2連接器

Claims (18)

  1. 一種連接器組合體,具有相互嵌合構成之第1連接器及第2連接器,其中,前述第1連接器具有複數第1接觸件、第1套殼及第1殼體,前述第1接觸件在節距方向中,被前述第1套殼排列保持,前述第1套殼至少局部被前述第1殼體覆蓋,前述第1殼體具有彈簧部及接點部,前述彈簧部在前述節距方向延伸以在前述節距方向上形成一長條狀結構,前述接點部藉前述彈簧部,在與前述節距方向垂直之方向中,可移動地被支撐,前述第2連接器具有第2殼體,當前述第2連接器與第1連接器嵌合時,前述第2殼體至少與前述第1殼體前述接點部接觸,藉此,前述第1殼體與前述第2殼體相互連接;前述第1連接器之構成係被搭載於電路基板上,前述第1殼體具有底板部,前述底板部之構成係當前述第1連接器被搭載於前述電路基板上時,與前述電路基板相對,前述彈簧部形成於前述底板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前述第1殼體具有自前述底板部延伸之端子部,前述端子部之構成係被連接固定在前述電路基板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 中,前述第1連接器具有前半部及後半部,前述第1套殼係主要在前述第1連接器前述後半部處,保持前述第1接觸件,前述底板部係主要配置在前述第1連接器之前述前半部,使得在前述節距方向形成一長條狀結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前述第1殼體至少具有兩組接觸件,前述接觸件具有一個彈簧部及一個接點部,前述接點部係相對於前述節距方向中之前述第1殼體中心線對稱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前述接點部藉前述彈簧部而可在垂直方向移動地被支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前述第1連接器具有鎖固承受部,前述第2連接器具有複數第2接觸件、第2套殼及鎖固棒,前述第2接觸件被前述第2套殼保持,前述鎖固棒係被前述第2套殼保持,使得可相對於前述第2套殼旋轉,前述第2套殼至少局部被前述第2殼體覆蓋,當在前述第2連接器與前述第1連接器嵌合之嵌合狀態中,旋轉前述鎖固棒以使其被推倒時,前述鎖固棒被前述鎖固承受部推抵,藉此,前述鎖固棒鎖固前述嵌合狀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前述第2連接器具有鎖固維持部,前述鎖固維持部係 當前述鎖固棒被前述鎖固承受部推抵時,防止使前述鎖固棒不立起,以維持前述嵌合狀態之前述鎖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當前述嵌合狀態被鎖固時,前述鎖固棒在與垂直方向直交之方向中,被前述鎖固承受部推抵,當前述嵌合狀態之前述鎖固被維持時,前述鎖固維持部在與前述垂直方向斜交之方向中,位於前述鎖固棒之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當前述嵌合狀態被鎖固時,前述鎖固棒在前述鎖固承受部之前後方向中,被前述鎖固承受部推抵,當前述嵌合狀態之前述鎖固被維持時,前述鎖固維持部在與前述垂直方向及前述前後方向斜交之方向中,位於前述鎖固棒之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當前述嵌合狀態之前述鎖固被維持時,前述鎖固維持部在與前述垂直方向、前述前後方向及前述節距方向斜交之方向中,位於前述鎖固棒之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前述鎖固維持部在與垂直方向直交之方向中,自前述第2套殼突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前述鎖固維持部表面係至少局部被由金屬構成之保護部保護。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 中,前述保護部係形成作為前述第2殼體一部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當旋轉前述鎖固棒以使其被推倒時,前述鎖固棒之構成係為越過前述鎖固維持部而可變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前述第1連接器及前述第2連接器之構成,係藉使前述第2連接器自前述第1連接器上方往前述第1連接器移動,放置前述第2連接器在垂直方向中之既定位置後,使前述第2連接器在水平方向移動,藉此,前述第2連接器與前述第1連接器嵌合。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前述第1連接器及前述第2連接器之構成,係在放置前述第2連接器於垂直方向中之前述既定位置之狀態中,直到前述鎖固棒被前述鎖固承受部推抵為止,旋轉前述鎖固棒以使其被推倒,藉此,使前述第2連接器在水平方向移動,因此,前述第2連接器與前述第1連接器嵌合。
  17. 一種連接器,可當作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連接器組立體的第1連接器使用。
  18. 一種連接器,可當作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連接器組立體的第2連接器使用。
TW100103034A 2010-02-23 2011-01-27 連接器組合體 TWI434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7856A JP4922420B2 (ja) 2010-02-23 2010-02-23 コネクタ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3736A TW201203736A (en) 2012-01-16
TWI434466B true TWI434466B (zh) 2014-04-11

Family

ID=44476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3034A TWI434466B (zh) 2010-02-23 2011-01-27 連接器組合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88370B2 (zh)
JP (1) JP4922420B2 (zh)
KR (1) KR101184354B1 (zh)
CN (1) CN102195198B (zh)
TW (1) TWI4344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5516B2 (ja) * 2008-09-09 2010-08-04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コネクタ装置
JP5530278B2 (ja) * 2010-03-30 2014-06-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090502B2 (ja) * 2010-06-30 2012-12-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182334B2 (ja) * 2010-08-02 2013-04-17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813349B2 (ja) * 2011-03-29 2015-11-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接続対象物
JP5507507B2 (ja) * 2011-08-11 2014-05-2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この電気コネクタ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コネクタ
EP2590272B1 (en) * 2011-11-03 2014-05-21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an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JP5826654B2 (ja) * 2012-02-01 2015-12-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I462688B (zh) * 2012-03-19 2014-11-21 Panasonic Corp 滑接導線用托架
CN103247913A (zh) * 2013-04-25 2013-08-14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快扣式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US9112302B2 (en) * 2013-05-02 2015-08-18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JP6249676B2 (ja) * 2013-08-21 2017-12-20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6156641B2 (ja) 2013-09-03 2017-07-0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相互係合コネクタ装置
KR101513186B1 (ko) 2013-09-27 2015-04-17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혈당 관리 시계 및 혈당 관리 방법
JP5716933B2 (ja) * 2013-10-04 2015-05-13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JP6380741B2 (ja) * 2014-06-20 2018-08-2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相互係合コネクタ装置
JP6056830B2 (ja) * 2014-10-10 2017-01-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2016143497A (ja) * 2015-01-30 2016-08-08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コネクタ
US9939483B2 (en) * 2015-10-07 2018-04-10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Connector mating assurance system and method
JP6741040B2 (ja) * 2018-05-10 2020-08-1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装置
JP6658798B2 (ja) 2018-06-05 2020-03-0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CN208797213U (zh) * 2018-06-08 2019-04-26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带旋转锁杆的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10611221B (zh) * 2018-06-14 2021-02-26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锁固结构及采用该锁固结构的线缆接头组件
JP7202937B2 (ja) * 2018-12-19 2023-01-1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1555067B (zh) * 2020-04-15 2022-03-04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
JP7404142B2 (ja) * 2020-04-17 2023-12-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9342A (ja) * 2003-06-27 2005-01-20 Jst Mfg Co Ltd 同軸ケーブルの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ケーブル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CN2718838Y (zh) * 2004-04-09 2005-08-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736999Y (zh) * 2004-09-23 2005-10-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JP4090060B2 (ja) 2004-12-20 2008-05-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6244732A (ja) * 2005-02-28 2006-09-14 Molex Inc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4889243B2 (ja) * 2005-06-09 2012-03-0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8016212A (ja) * 2006-07-03 2008-01-24 I-Pex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4286279B2 (ja) 2006-10-31 2009-06-24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SG145604A1 (en) 2007-03-08 2008-09-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Connector apparatus
JP4900707B2 (ja) 2007-04-26 2012-03-21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22440B2 (ja) * 2007-07-26 2010-08-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搭載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相手方コネクタ並びにそれ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391560B2 (ja) * 2007-11-29 2009-12-24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コネクタ
KR101457127B1 (ko) * 2008-05-09 2014-10-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4691738B2 (ja) * 2008-09-01 2011-06-0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機能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装置
JP4515516B2 (ja) 2008-09-09 2010-08-04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コネク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3736A (en) 2012-01-16
CN102195198B (zh) 2013-06-12
KR20110097628A (ko) 2011-08-31
US20110207356A1 (en) 2011-08-25
JP4922420B2 (ja) 2012-04-25
US8388370B2 (en) 2013-03-05
CN102195198A (zh) 2011-09-21
KR101184354B1 (ko) 2012-09-20
JP2011175798A (ja) 2011-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4466B (zh) 連接器組合體
JP4391560B2 (ja) 基板コネクタ
JP4618745B1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85999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EP3171458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200801621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1014062A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5517488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US2010031722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device
TWI416806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體
JP5134098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12230677U (zh) 电连接器
JP2018163730A (ja) 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702802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JP518194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4178823A (ja) ラッチアーム付き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に接続されるプラグコネクタ
JP714800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717665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7070720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7396841B2 (ja) コネクタ用雌側端子片及び端子片対
JP652041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202300915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097849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並びに電気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CN111564730A (zh) 电连接器
JP2005259614A (ja) ラッチアーム付き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に接続されるプラグ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