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30381U - 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 - Google Patents

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30381U
CN202830381U CN201220437370.8U CN201220437370U CN202830381U CN 202830381 U CN202830381 U CN 202830381U CN 201220437370 U CN201220437370 U CN 201220437370U CN 202830381 U CN202830381 U CN 2028303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il
pressure plate
needl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373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有北礼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303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303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能顺利地地进行固定沉降片附近的线圈的挠下,同时减小线圈按压部向下方的摆动量而实现摆动空间的紧凑化,而且简单地布置线圈压板及辅助床。将横编机的线圈压板(21)收容在辅助床(20)的收容槽(22)内,由臂(215)和进退动作三角(41)向下对线圈按压部(212)加载。由进退动作三角(41)在进入时使线圈按压部(212)向下方摆动,在后退时使之摆动复位。使线圈按压部(212)兼具纱线导向的功能,同时使线圈压板(21)及各辅助床(20)朝向齿口部(g)在线圈按压部(212)的进入方向从斜上方向斜下方分别倾斜。

Description

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
背景技术
作为此种横编机,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示,有如下的横编机,即,在针床的上方,线圈压板及辅助床被设置成位于相对于齿口部的垂直的假想中心线(齿口中心线)正交的水平线上。
在这样的横编机中,例如在像平针编织的那样仅使用一方的针床的针来对编织物进行编制的情况下,使配设在进行平针编织的一侧的针床上的线圈压板的控制片踵与设置在滑架上的进退动作三角卡合,在使线圈按压部朝向齿口间隙的中心进入时向下方进行摆动。因此,邻接的针之间的过渡纱线部分由此线圈按压部按压。
另一方面,在像罗纹编织的那样使用前后的针床的针编织对编织物进行编织的情况下,从侧面观看,在使前后两方的针床的线圈压板进入到它们的前端部彼此互相交叉的位置时使线圈按压部向下方摆动,按压在前后的针之间呈之字状地过渡的编织纱线部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0714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如果在相对于齿口部的垂直的假想中心线(齿口中心线)正交的水平线上设置线圈压板及辅助床,则在使前后两方的针床的线圈压板进入时使线圈按压部向下方摆动按压编织纱线部分。此时,固定沉降片附近的线圈被挠下,与由锤拉下编织物的情况相比,能编织柔软的手感的编织物。
但是,如果通过线圈按压部的向下方的摆动进行固定沉降片附近的线圈的挠下,则根据编织方法、编织纱线的种类,存在线圈的挠下所需要的力不充分的危险。特别是在进行折回编织的情况下,因为固定沉降片附近的线圈沿着固定沉降片的周缘***,所以线圈的挠下要求充分的力。
另一方面,如果在水平线上设置了线圈压板及辅助床,则不仅必须避免与在各针床的上方在长度方向行走的滑架干涉,而且必须向上方配置线圈压板及辅助床,线圈压板及辅助床的布置非常困难。而且,线圈按压部向下方的摆动量变大了,需要大的摆动空间而不能实现紧凑化。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实用新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顺利地进行固定沉降片附近的线圈的挠下,而且能减小线圈按压部向下方的摆动量而实现摆动空间的紧凑化,同时能简单地布置线圈压板及辅助床的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夹着齿口部地在前后具备至少一对针床,在此针床上设置进退动作自由地排列的多根编织针和配置在各编织针之间的固定沉降片,在上述各针床的上方,设置相对于上述齿口部进退动作自由地支承多个线圈压板的辅助床,由设置在往返行走在上述各针床上的滑架上的进退动作三角使上述编织针及线圈压板相对于上述齿口部进行进退动作,在上述各线圈压板上设置杆、线圈按压部、进退控制部和臂,该线圈按压部设置在上述杆的前端侧,比上述齿口部的宽度长,该进退控制部设置在上述杆的上缘,该臂从上述杆分支地延伸;同时,在上述各辅助床上设置线圈压板的收容槽,使上述臂压缩变形而可摆动地收容在该收容槽内,由上述进退动作三角使上述线圈按压部进入到从俯视图上看相向的各针床上,而且在上述线圈压板进行进退动作时使上述线圈按压部摆动,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按压部兼具纱线导向的功能,同时,上述线圈压板及上述各辅助床朝向上述齿口部在上述线圈按压部的进入方向从斜上方向斜下方分别倾斜地设置。
另外,最好是上述线圈按压部具有向下方呈大致V字状地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线圈按压部向下方摆动时使上述突出部的前端***顶齿彼此之间。
进而,最好是上述固定沉降片具备朝向上述辅助床侧延伸的延伸设置部,同时,上述各线圈压板在其进退动作时与上述延伸设置部邻接,在向上述辅助床侧的退入结束时在上述各线圈压板的排列方向使前端部相对于上述延伸设置部重叠。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具备了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压板的横编机,通过使线圈压板及各辅助床朝向齿口部在线圈按压部的进入方向从斜上方向斜下方分别倾斜,能容易地避免与滑架的干涉而简单地布置各辅助床及线圈压板。另外,通过使线圈压板向齿口部进入,能减小进入时的线圈按压部向下方的摆动量而实现摆动空间的紧凑。而且,能利用向齿口部进入的线圈按压部的进入行程充分地确保线圈的挠下所需要的力,即使像进行折回编织的情况的那样固定沉降片附近的线圈沿着固定沉降片的周缘***,也能顺利地进行由线圈按压部进行的固定沉降片附近的线圈的挠下。进而,能将从供线口挂设在编织针上的编织纱线通过线圈按压部的进入动作引导至由编织针的钩可捕捉的位置,因为线圈压板作为纱线导向件发挥功能,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纱线导向件。
另外,通过在线圈按压部向下方摆动时将突出部的前端***各针床的顶齿彼此之间,能由线圈按压部在顶齿的下方可靠地约束线圈,能可靠地防止由编织针的进入引起的线圈的顶起。
进而,通过在各线圈压板的退入结束时在该各线圈压板的排列方向使线圈按压部相对于固定沉降片的延伸设置部重叠,能确保线圈按压部相对于延伸设置部的邻接状态,在进入时使各线圈压板顺利地进入。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线圈压板的横编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后针床附近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线圈压板、编织针及固定沉降片的布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图1的线圈压板,(a)表示俯视图,(b)表示侧视图。
图5是表示滑架向左方向行走时的编织针及线圈压板的各片踵的通过轨迹的图。
图6是表示图5的位置A~C中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的剖视图,(a)表示在图5的位置A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b)表示在图5的位置B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c)表示在图5的位置C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
图7是表示在图5的位置D~F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的剖视图,(a)表示在图5的位置D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b)表示在图5的位置E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e)表示在图5的位置F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
图8是表示在图5的位置G~I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的剖视图,(a)表示在图5的位置G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b)表示在图5的位置H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c)表示在图5的位置I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
图9是表示在图5的位置J及K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的剖视图,(a)表示在图5的位置J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b)表示在图5的位置K的横编机的齿口附近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具备了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压板的横编机的理想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横编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表示后针床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如该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横编机1具备前针床2F及后针床2B。前针床2F及后针床2B,在其前端彼此之间具有齿口部g,以假想中心线V为中心使前端彼此相向地相互配置成山形。前针床2F,由于成为与后针床2B相同的结构,所以下面仅对后针床2B进行说明,对于与后针床2B相同的部分,在前针床2F上也赋予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另外,以下,在说明各部分时,将后针床2B的编织针6的进退方向的齿口部g侧作为前方,将另一方作为后方,将与后针床2B的表面正交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或者表示高低的方向进行说明。
在后针床2B上,在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了多个针板槽3,在该各针板槽3中被***地直立设置了针板4。在相互邻接的针板4、4之间设置了针槽5,在此针槽5内,滑动自由地***了编织针6、挺针片7、选针片8及底脚片9。作为编织针6,适用了由舌6b开闭钩6a的舌针。另外,作为编织针6,也可以适用相对于在前端形成钩的针主体可使开闭钩的导针片独立地滑动位移的复合针。
在后针床2B的前端部的下面上,以与针板槽3相同的间距并列设置了槽11(被表示在图2中),在该槽11内嵌合了将主体部12a的前端侧部分卡定在后针床2B上而成的薄板状的固定沉降片12。此固定沉降片12一体地具有从主体部12a的上端向辅助床20侧延伸的延伸设置部12b。根据此延伸设置部12b,也能抑制伴随编织***来的线圈越过固定沉降片12。
另外,与前后的针床2F、2B的前端相比在齿口部g侧,在各针床2F、2B的长度方向延伸地设置了作为被嵌插在主体部12a的上端的顶齿的齿口钢丝13、13。各齿口钢丝13是卡定向齿口部g垂下的编织的编织物的线圈的齿口钢丝,与线圈形成时的脱圈的时机相关联。另外,在没有设置齿口钢丝13的齿口部中,前后的针床2F、2B的前端成为顶齿。
针板4由挺针片7的第一及第二片踵7a、7b能突出的高度的后方部4a和使前部侧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4b形成,在延伸部4b的上缘固定了辅助床20。另外,图1中的符号10是在编织针6进入时通过接触使针舌6b摆动而使钩6a开放的刷毛。
图3是表示线圈压板、编织针6及固定沉降片12的布置的部分俯视图。如图3所示,在各编织针6、6之间,与各固定沉降片12的一侧面邻接地设置了线圈压板21。在辅助床20上,以与针槽5相同的间距设置了多个收容槽22,在各收容槽22内进退动作自由地收容了线圈压板21。
图4分别表示线圈压板21的俯视图及侧视图。如此图4所示,线圈压板21由大致U字形的板构件形成。线圈压板21具有延长得长的薄板状的杆211,在其前端侧形成了线圈按压部212,在另一方具有基端部213。在此基端部213的下缘,固定设置了由设置在滑架W上的选择动作执行器23的磁力吸附的被吸附构件214。另外,杆211具备从其前端侧分支地在杆211的下方向后方延伸的臂215。在杆211上面的前后端两位置,突出设置了作为进退控制部的第一及第二片踵211a、211b。线圈按压部212由具有向下方呈大致V字状地突出的突出部212a的下缘部212b、从下缘部212b的前端向上缘前端向前延伸的倾斜面212c、扁平的上缘部212d构成。线圈按压部212,是对两侧面进行切割而与杆211相比形成为薄壁。
臂215,其前端部被压接在收容槽22的底面上而对线圈压板21进行弹性支承。线圈压板21,当在收容槽22内的后退位置(初期位置,图1及图2所示的位置)被吸附构件214与选择动作执行器23抵接而被吸附时,在使臂215压缩变形的状态下被保持。通过由此臂215的压缩变形引起的弹性力,线圈压板21被向上方加载。线圈压板21由设置在滑架W上的进退动作三角41控制其进退动作和摆动。
而且,如图1所示,各辅助床20及线圈压板21,朝向齿口部g在线圈按压部212的进入方向从斜上方向斜下方分别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线圈压板21及各辅助床20的倾斜角度做成相对于与假想中心线V正交的水平线在线圈按压部212的进入方向从斜上方向斜下方的大致15°。由此,能容易地避免与滑架W的干涉,能简单地布置线圈压板21及各辅助床20。
另外,线圈压板21及各辅助床20的倾斜角度不是被此限定的,只要是在相对于水平线在线圈按压部212的进入方向从斜上方向斜下方的5°~30°左右的范围内即可。
图5是表示向滑架W的左方向行走时的挺针片7及线圈压板21的各片踵7a、7b、211a、211b的通过轨迹的图。在此图5中,配设在滑架W上的编织针6的进退动作三角31及线圈压板21的进退动作三角41,以中心线X(相当于图5中的位置E)为中心左右对称地设置。编织针6的进退动作三角31,在未图示的三角板的中央配置了起针三角32,在其前方设置了顶部三角33,在其左右两侧经挺针片7的第二片踵7b的路径37分别设置了成圈三角34a、34b。成圈三角34a、34b分别被构成为由驱动机构(未图示)向与起针三角32的斜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可前后动作。符号36是设置在起针三角32的内侧的移圈接受三角。在顶部三角33的前方,设置了移圈三角38。移圈三角38具备移圈出没三角38a、移圈导向三角38b。符号39表示供线口,此供线口39表示向滑架W的左方向行走时的位置。
线圈压板21的进退动作三角41,使线圈压板21进行进退动作,同时,通过与臂215的协同动作,使线圈按压部212摆动。在进退动作三角41的三角板(未图示)上,从齿口部g侧设置了第一导向三角42及第二导向三角43。在第一导向三角42和第二导向三角43之间形成了由选择动作执行器23选择的线圈压板21的第二片踵211b的通过路径44。
接着,说明上述的装置的编织物编织中的实际的动作。
图6~图9是从横编机的侧面看见的在滑架W向左方向行走的同时进行线圈形成时的图5的每各位置A~K的状态的图。
在图6的(a)所示的位置A,在滑架W的进退动作三角31到达之前,挺针片7及线圈压板21的各片踵7b、211b处于从齿口部g后退的初期位置(休止位置)。在此位置,线圈压板21在通过臂215的压缩变形向下方按压的状态下被保持,由其弹性力将线圈压板21的后端侧向上方突出加载。
在图6的(b)所示的位置B,线圈压板21的第二片踵211b由与第二导向三角43一体地形成的第二片踵用压板431按压。此时,线圈压板21向逆时针方向摆动,被吸附构件214与选择动作执行器23抵接地被吸附。
在图6的(c)所示的位置C,到达至选择动作执行器23的磁极部231而断开了吸附的线圈压板21的基端部213由臂215的弹性力向上方摆动。因此,第二片踵211b突出,与第二导向三角43的上升三角面43a卡合而朝向齿口部g,线圈压板21向斜下方向进入。由此,能利用向齿口部g进入的线圈压板21的进入行程充分地确保线圈的挠下所需要的力,即使如进行折回编织的情况的那样线圈沿着固定沉降片12的周缘***,也能顺利地进行由线圈按压部212进行的线圈的挠下。
在此位置C,在线圈压板21的进入时,第二片踵211b被引导至第二导向三角43的上升三角面43a顶部。另外,第二片踵211b,通过线圈压板21的杆211由臂215的弹性力向上方上推,与第一导向三角42的三角面抵接,保持线圈压板21的姿势。
在图7的(a)所示的位置D,因为第一片踵211a处于设置在第一导向三角42上的第一片踵用压板421的位置,所以受到由该第一片踵用压板421产生的按压作用,线圈按压部212向下方摆动。通过此向下方的摆动,突出部212a被***齿口钢丝13、13之间。由此,能由线圈按压部212在齿口钢丝13、13的下方可靠地约束线圈,能可靠地防止由编织针6的进入引起的线圈的顶起。而且,通过线圈压板21朝向齿口部g从斜上方向斜下方进入,线圈按压部212的向下方的摆动量减小,能实现摆动空间的紧凑化。
在图7的(b)所示的位置E,断开了由第一片踵固定用压板421产生的按压作用的线圈压板21的第一片踵211a由臂215的弹性力向上方突出,线圈按压部212上升,使突出部212a从齿口钢丝13、13之间脱离。在此位置E,结束了由编织针6的进入引起的线圈的顶起的防止。
在图7的(c)所示的位置F,因为存在供线口39,所以挺针片7的第二片踵7b沿着顶部三角33的下降三角面33a后退到上升三角32的肩位置跟前,使编织针6后退。在此位置F,线圈压板21使第二片踵211b与下降三角42a卡合而使线圈按压部212从齿口部g暂时后退,避免与供线口39的干涉,同时,使得从供线口39输出的编织纱线不冲到线圈按压部212之上地避开。
在图8的(a)及(b)所示的位置G、H,第二片踵211b与第二导向三角43的上升三角面43a卡合而朝向齿口部g使线圈压板21每次进入若干量。另外,挺针片7的第二片踵7b从顶部三角33的下降三角面33a沿着成圈三角34a的三角面后退,使编织针6进一步后退。此时,线圈按压部212的倾斜面212c,将从供线口39挂设在编织针6上的编织纱线引导至由编织针6的钩6a容易捕捉的位置,因为线圈压板21作为纱线导向件发挥功能,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纱线导向件。
在图8的(c)及图9的(a)所示的位置I、J,挺针片7的第二片踵7b沿着成圈三角34a的三角面进一步后退,使编织针6后退到最后位置。
在图9的(b)所示的位置K,线圈按压部212后退到初期位置而结束退入,编织针6的状态是与图6的(a)相同的。此时,线圈按压部212的前端部在各线圈压板21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固定沉降片12的延伸设置部12b重叠。由此,能确保线圈按压部212相对于固定沉降片12的延伸设置部12b的邻接状态,在进入时使各线圈压板21顺利地进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使后针床2B上方的线圈压板21进行进退动作而进行编织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使前针床2F上方的线圈压板21进行进退动作而同样地能由前针床2F进行折回编织等的编织动作是理所当然的,不言而喻,对于使用前后的编织针的罗纹编织、需要过渡纱线的下推的垫纱编织等也能使用前后的线圈压板。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是被上述的实施方式限定的,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
符号说明:
1:横编机
2F:前针床
2B:后针床
6:编织针
12:固定沉降片
13:齿口钢丝
20:辅助床
21:线圈压板
211:杆
212:线圈按压部
211a:第一片踵
211b:第二片踵
215:臂
22:收容槽
31:编织针的进退动作三角
41:线圈压板的进退动作三角
g:齿口部
W:滑架

Claims (3)

1.一种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夹着齿口部地在前后具备至少一对针床,在此针床上设置进退动作自由地排列的多根编织针和配置在各编织针之间的固定沉降片,在上述各针床的上方,设置相对于上述齿口部进退动作自由地支承多个线圈压板的辅助床,由设置在往返行走在上述各针床上的滑架上的进退动作三角使上述编织针及线圈压板相对于上述齿口部进行进退动作,
在上述各线圈压板上设置杆、线圈按压部、进退控制部和臂,该线圈按压部设置在上述杆的前端侧,比上述齿口部的宽度长,该进退控制部设置在上述杆的上缘,该臂从上述杆分支地延伸;同时,在上述各辅助床上设置线圈压板的收容槽,使上述臂压缩变形而可摆动地收容在该收容槽内,由上述进退动作三角使上述线圈按压部进入到从俯视图上看相向的各针床上,而且在上述线圈压板进行进退动作时使上述线圈按压部摆动,
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按压部兼具纱线导向的功能,同时,上述线圈压板及上述各辅助床朝向上述齿口部在上述线圈按压部的进入方向从斜上方向斜下方分别倾斜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按压部具有向下方呈大致V字状地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线圈按压部向下方摆动时使上述突出部的前端***顶齿彼此之间。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沉降片具备朝向上述辅助床侧延伸的延伸设置部,同时,
上述各线圈压板在其进退动作时与上述延伸设置部邻接,在向上述辅助床侧的退入结束时在上述各线圈压板的排列方向使前端部相对于上述延伸设置部重叠。
CN201220437370.8U 2011-09-16 2012-08-30 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303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2782A JP2013064205A (ja) 2011-09-16 2011-09-16 ループプレッサーを備えた横編機
JP2011-202782 2011-09-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30381U true CN202830381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42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3737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30381U (zh) 2011-09-16 2012-08-30 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64205A (zh)
CN (1) CN2028303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7354A (zh) * 2017-09-21 2017-12-08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纱装置
CN111501187A (zh) * 2019-01-30 2020-08-07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嘴口大小变化位置的横编机压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5262A (zh) * 2018-05-14 2018-08-10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横机的压纱片及横机
CN110453362A (zh) * 2019-08-22 2019-11-15 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可自动复位的移圈针及具有该移圈针的移圈机构
EP4306697A1 (en) 2021-03-08 2024-01-17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for knitting tubular knitted fabric
JP2023160304A (ja) 2022-04-22 2023-11-0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7354A (zh) * 2017-09-21 2017-12-08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纱装置
CN111501187A (zh) * 2019-01-30 2020-08-07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嘴口大小变化位置的横编机压布装置
CN111501187B (zh) * 2019-01-30 2021-10-29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嘴口大小变化位置的横编机压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64205A (ja) 201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30381U (zh) 具备了线圈压板的横编机
KR100554230B1 (ko) 횡편기
CN106894152B (zh) 一种针织横机
CN101029429B (zh) 横机的编织用三角装置
CN104775226B (zh) 具备沉降片装置的横机
KR102226578B1 (ko) 횡편기
EP0449549B1 (en) Stitch increasing method and cams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stitch increasing function
CN209227160U (zh) 手套编织机
WO2011152361A1 (ja) 編針案内構造、編針、編成方法、編み地、および手袋
JPS6221851A (ja) 複合針を使用した横編機
CN201864888U (zh) 可动沉降片及横机
CN101448987B (zh) 嵌花花纹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横机
CN206591230U (zh) 一种针织横机
JP2022040970A (ja) 丸編機におけるジャカード編地編成機構、その編成機構を用いた編成方法及びその編成機構で用いられるシンカー
CN101469483B (zh) 横机及其移圈方法、其三角机构
JPS6045653A (ja) 平形横編機の編成用トランスフアカムユニツト
CN111945287A (zh) 一种针织横机的针床装置及针织横机
CN102264965B (zh) 横编机及其移圈方法
CN102535001B (zh) 横机的复合针
CN110284253A (zh) 一种基于五功位提花圆纬机的并圈机构及并圈方法
CN100554553C (zh) 成圈***和用于这种***的沉降片
CN201864898U (zh) 带有选针机构的横机
CN210237960U (zh) 一种针织横机的二段度目控制装置及针织横机
CN102560876A (zh) 横机的复合针
CN202830401U (zh) 复合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