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96826U - 配气机构减震*** - Google Patents

配气机构减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96826U
CN202596826U CN 201220094314 CN201220094314U CN202596826U CN 202596826 U CN202596826 U CN 202596826U CN 201220094314 CN201220094314 CN 201220094314 CN 201220094314 U CN201220094314 U CN 201220094314U CN 202596826 U CN202596826 U CN 202596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haft
pitman arm
oil
oil outlet
oil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943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RI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RI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RI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RI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0943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96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96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968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气机构减震***(10),包括摇臂轴(11)和可转动地支承在摇臂轴(11)上的摇臂(12)。摇臂轴(11)的端部支承在内燃机的汽缸体(13)上形成的摇臂轴支承孔(131)中。摇臂轴(11)的内部开设有油道(110),该油道(110)的进油口(111)设在摇臂轴(11)的端面(116)上,其出油口(112)设在承受来自摇臂(12)的冲击的部位附近。来自未油泵的液压油(P)通过进油口(111)进入液压油道(110),然后从液压油道(110)的出油口(112)流出。流出的液压油在出油口(112)附近的摇臂轴(11)和摇臂轴孔(121)之间形成油膜(M1)。该油膜(M1)吸收了摇臂轴(11)和摇臂轴孔(121)之间因冲击而产生的震动,从而减少了噪音的发生。

Description

配气机构减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特别涉及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减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摩托车等车辆技术的日趋成熟,使用者对于车辆的舒适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减少震动、降低噪音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车辆的动力源,车辆的内燃机进行高速运转。在内燃机的运转期间,气缸的进、排气门以每分钟数千次的频率进行开启和关闭。每关闭一次就对汽缸头产生一次撞击,这种撞击成为了车辆的主要震源,其震动而产生的噪音通过摇臂轴传到内燃机的外部,成为了车辆的主要噪音源。
目前,作为减少这样的震动和噪音的手段,主要采用将噪声源严密包裹以进行隔音的手段,和在震动和噪音的传递传播途径中设置吸收震动和噪音的垫片等以阻断震动和噪音向驾驶舱或外界传递的手段。
然而,采用上述手段进行隔震减噪的方法,需要额外添加包裹装置或者垫片等零部件,这不仅增加了内燃机自身的重量,而且制造及装配成本也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气机构减震***,该配气机构减震***无需增加零部件即可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而且制造及装配成本低廉。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本实用新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内燃机和具有该内燃机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配气机构减震***,包括摇臂轴和可转动地支承在该摇臂轴上的摇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轴的内部设有油道,所述油道具有至少一个出油口,并且所述出油口设在所述摇臂轴承受来自所述摇臂的冲击的部位附近。
优选所述摇臂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环形凹槽,并且从所述摇臂轴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环形凹槽分别位于所述油道的所述出油口的两侧且位于所述摇臂的摇臂轴孔端面的内侧;或者所述摇臂的所述摇臂轴孔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多个环形凹槽,并且从所述摇臂轴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环形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出油口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配气机构减震***,包括摇臂轴和可转动地支承在该摇臂轴上的摇臂,所述摇臂轴的两端部支承在内燃机的摇臂轴支承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上设有油道,所述油道具有至少一个出油口,并且所述出油口设在所述摇臂轴对所述摇臂轴支承孔造成冲击的部位附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配气机构减震***,包括摇臂轴和可转动地支承在该摇臂轴上的摇臂,所述摇臂轴的两端部支承在内燃机的摇臂轴支承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轴的内部设有油道,所述油道具有至少一个出油口,并且所述出油口设在所述摇臂轴对所述摇臂轴支承孔造成冲击的部位附近。
优选在所述摇臂轴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环形凹槽,并且从所述摇臂轴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环形凹槽分别位于所述油道的所述出油口的两侧且所述摇臂轴支承孔的端面内侧;或者,所述摇臂轴支承孔的内壁面上设有多个环形凹槽,并且从所述摇臂轴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环形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出油口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配气机构减震***,包括摇臂轴和可转动地支承在该摇臂轴上的摇臂,所述摇臂轴的两端部支承在内燃机的摇臂轴支承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上设有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出油口,并且所述第一出油口设在所述摇臂轴对所述摇臂轴支承孔造成冲击的部位附近,所述摇臂轴内部设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油道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出油口,并且所述第二出油口设在所述摇臂轴承受来自所述摇臂的冲击的部位附近和/或所述摇臂轴对所述摇臂轴支承孔造成冲击的部位附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配气机构减震***,包括摇臂轴和可转动地支承在该摇臂轴上的摇臂,所述摇臂轴的两端部支承在内燃机的摇臂轴支承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轴的内部设有油道,所述油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设在所述摇臂轴对所述摇臂轴支承孔造成冲击的部位附近;至少一个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设在所述摇臂轴承受来自所述摇臂的冲击的部位附近。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机,包括配气机构,其特征为,其配气机构具有本实用新型的配气机构减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为,其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气机构减震***,由于利用液压油泵提供的液压油在内燃机的摇臂轴内部设置油道,将来自液压油泵的液压油从摇臂轴上的任意部位引入到所述油道中,将油道的出油口设置在摇臂轴承受来自摇臂的冲击的部位附近;或者,利用液压油泵提供的液压油在内燃机的摇臂轴内部设置油道,将来自液压油泵的液压油从摇臂轴上的任意部位引入到油道中,将所述油道的出油口设置在所述摇臂轴对所述摇臂轴支承孔造成冲击的部位附近;或者,在汽缸盖、汽缸头或汽缸体内部设置油道,将油道的出油口设置在摇臂轴对摇臂轴支承孔造成冲击的部位附近;或者,在汽缸盖、汽缸头或汽缸体内部设置第一油道,将第一油道的第一出油口设置在摇臂轴对摇臂轴支承孔造成冲击的部位附近,在摇臂轴内部设置第二油道,将来自液压油泵的液压油从摇臂轴上的任意部位引入到第二油道中,并且将第二出油口设置在摇臂轴承受来自摇臂的冲击的部位附近,所以,能够在摇臂轴与摇臂轴孔之间和/或摇臂轴与摇臂轴支承孔之间发生冲击的部位形成油膜,利用所形成的油膜来吸收摇臂轴与摇臂轴孔之间和/或摇臂轴与摇臂轴支承孔之间的冲击,从而降低因冲击而产生的震动,从而减少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由于摇臂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环形凹槽,或者,摇臂的摇臂轴孔和/或摇臂轴支承孔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多个环形凹槽,并且从摇臂轴的径向观察时,这些环形凹槽分别位于各油道的出油口的两侧,所以,来自液压油泵的液压油在流过该环形凹槽时的阻力相比于不设置环形凹槽时增大,有利于保持较厚的油膜,油膜的减震效果会更加明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气机构减震***,由于几乎没有改变现有的零部件配置关系,亦无需额外添加零部件、额外占用空间,因此,其制造成本十分低廉。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以低廉的制造成本提供低噪音、驾驶和乘坐舒适性良好、具有高档感的内燃机和具有该内燃机的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它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构成。
图3是图2的B-B线放大剖视图,它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中的油膜的形成。
图4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一个变形例。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构成的图,它是与图2相当的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构成的图,它是与图2相当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构成的图,它是与图2相当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一个变形例的图,它是与图2相当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构成的图,它是与图2相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以顶置式凸轮摇臂机构为例,参照图1~图4说明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有关的配气机构减震***。图1~图3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构成,图1是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图2的B-B线放大剖视图,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配气机构减震***10包括摇臂轴11和摇臂12,摇臂12上设有摇臂轴孔121,摇臂轴11***在摇臂12的摇臂轴孔121中,摇臂12可绕摇臂轴11转动。摇臂轴11的端部***在例如内燃机的汽缸体13上形成的摇臂轴支承孔131中而得以支承。图1中摇臂12的左端与内燃机的气门14相连,在气门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摇臂12的右端抵靠在凸轮16上。在内燃机工作时,凸轮16的旋转推动摇臂12绕摇臂轴11转动,致使图1中摇臂12的左端克服气门弹簧15的阻力而开启、关闭。随着气门14的高频率开启,摇臂轴11承受来自摇臂12的、箭头F1所示方向的冲击,受到冲击的部位如图3中的m所示。
摇臂轴11的内部开设有液压油道110,该液压油道110的进油口111设在摇臂轴11的例如图2中左侧的端面116上,其出油口112设在承受来自摇臂12的冲击的部位m附近。来自未图示的油泵的液压油P到达端面116,通过进油口111进入液压油道110,然后从液压油道110的出油口112流出。流出的液压油在出油口112附近的摇臂轴11和摇臂轴孔121之间形成如图2中以粗线表示、图3的放大图中以网格线表示的油膜M1。
摇臂轴11的外周面上设有左右一对的环形凹槽115,从摇臂轴11的径向观察时,左右一对的环形凹槽115分别位于液压油道110的出油口112的两侧且位于摇臂12的摇臂轴孔121的端面内侧。这样,液压油在摇臂轴11和摇臂轴孔121之间形成油膜M1时,一部分液压油会存储于环形凹槽115内。当箭头F1方向的冲击发生时,油膜M1受到挤压,液压油会向各开口和缝隙处流动。由于环形凹槽115的存在,液压油流过该环形凹槽115时的阻力相比较于不设置环形凹槽115时增大,有利于保持较厚的油膜M1,油膜M1的减震、降噪效果会更加明显。
或者,如图4所示,不在摇臂轴11的外周面设置环形凹槽,而在摇臂轴孔121的内壁面122上形成左右一对的环形凹槽123也是可以的,同样,从摇臂轴11的径向观察时,左右一对的环形凹槽123分别位于所述出油口112的两侧。
当然,还可根据需要,在摇臂轴11的外周面设置多个环形凹槽115且在摇臂轴孔121的内壁面122形成多个环形凹槽123。
另外,根据需要,为了限制摇臂轴11相对于其支承体汽缸体13等转动,可以考虑如图2中右侧所示那样,用螺栓17和螺母18将摇臂轴11相对于作为其支承体的汽缸体13等结合从而对摇臂轴11进行限位。注意,螺栓17和螺母18只限制摇臂轴11相对于汽缸体13等的转动而允许其沿图4中的上下方向相对滑动。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摇臂轴11支承在汽缸体13上,但是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将摇臂轴适宜地支承在内燃机的任意部位上。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液压油道为大致的L形,但是在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任意形状,例如,斜线型、不规则曲线型,另外进油口的设置位置也无特别限制,它既可以设置在摇臂轴的端面上,也可以设置在摇臂轴11的外周面上。此外,在设置多个出油口的情况下,多个出油口的数量、方向及其排列方式也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例如,这些出油口可沿摇臂轴的轴向排成一排或二排以上,只要满足能够在摇臂轴和摇臂轴上受冲击的部位之间形成油膜的条件即可。
根据本实施例,虽然内燃机工作时摇臂对摇臂轴造成冲击,但是由于在受冲击的部位附近设有液压油道的出油口,所以可在出油口附近的摇臂和摇臂轴这两个发生冲击的构件之间形成油膜,因此可以利用所形成的油膜来吸收摇臂轴与摇臂轴孔之间的冲击从而减小震动,从而降低内燃机内的震动向机外的传播,减轻噪音的发生。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由于在摇臂轴的外周面设置环形凹槽,或者在摇臂轴孔的内壁面上设置环形凹槽,所以,来自液压油泵的液压油在流过环形凹槽时的阻力相比于不设置环形凹槽时增大,有利于保持较厚的油膜,油膜的减震效果会更加明显。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5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构成的图,是与图2的剖视图相当的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液压油道和出油口的设置位置有所不同。以下,仅对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其他部分的重复描述。
如图5所示,摇臂轴11的两端部支承在形成于汽缸体13上的左右一对的摇臂轴支承孔131中。内燃机工作时,摇臂轴11承受来自摇臂12的、箭头F1所示方向的冲击,受到冲击的摇臂轴11继而对汽缸体13上的摇臂轴支承孔131的内壁产生箭头F2方向的冲击。在内燃机的汽缸体13上,对应于左右一对的摇臂轴支承孔131开设有左右一对的液压油道130,该左右一对的液压油道130的出油口132分别朝向与摇臂轴支承孔131所承受的、来自摇臂轴11的冲击方向F2大致相反的方向。来自未图示的油泵的液压油P进入液压油道130后从出油口132流出,于是流出的液压油分别在各出油口132附近的摇臂轴11和摇臂轴支承孔131之间形成各自的油膜M2。
另外,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对应于摇臂轴支承孔131上的出油口132,在摇臂轴11的外周面上,在各出油口132的两侧分别设有左右一对的环形凹槽117,从摇臂轴11的径向观察时,左右一对的环形凹槽117分别位于液压油道130的出油口132的两侧且位于摇臂轴支承孔131的端面内侧;或者,在各摇臂轴支承孔131的内壁上分别形成左右一对的环形凹槽(未图示)。这些环形凹槽的功能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施例,虽然内燃机工作时摇臂轴对摇臂轴支承孔造成冲击,但是由于在受冲击的部位附近设有液压油道的出油口,所以可在出油口附近的摇臂轴和摇臂轴支承孔这两个发生冲击的构件之间形成油膜,该油膜可以吸收摇臂轴与摇臂轴支承孔的冲击而减少因冲击产生的震动,从而阻断内燃机内的震动向机外的传播,减轻噪音的发生。
第三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6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构成的图,是与图2的剖视图相当的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基本相同,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出油口的设置位置不同。以下,仅对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其他部分的重复描述。
如图6所示,摇臂轴11的两端部支承在形成于汽缸体13上的左右一对的摇臂轴支承孔131中。内燃机工作时,摇臂轴11承受来自摇臂12的、箭头F1所示方向的冲击,受到冲击的摇臂轴11继而对汽缸体13上的摇臂轴支承孔131的内壁产生箭头F2所示方向的冲击。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在摇臂轴11的内部开设有液压油道110,该液压油道110的进油口111设在摇臂轴11的例如图2中左侧的端面116上,只是其出油口118对应于图6中左右一对的摇臂轴支承孔131而设置左右一对,该左右一对的出油口118分别与摇臂轴支承孔131所承受的、来自摇臂轴11的冲击方向F2大致一致。
于是,内燃机工作时,来自未图示的油泵的液压油P通过进油口111进入液压油道110后从液压油道110的出油口118流出,流出的液压油在出油口118附近的摇臂轴11和摇臂轴支承孔131之间形成油膜M2。
第四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7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构成的图,是与图2的剖视图相当的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参照图2)和第二实施例(参照图5)的组合构成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摇臂轴内部的液压油道的设置有所不同。以下,仅对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区别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其他部分的重复描述。
如图7所示,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内燃机的汽缸体13上,对应于左右一对的摇臂轴支承孔131开设有左右一对的液压油道130,该左右一对的液压油道130的出油口132分别朝向与摇臂轴支承孔131所承受的、来自摇臂轴11的冲击方向F2大致相反的方向。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在摇臂轴11的内部开设有液压油道110且该液压油道110的出油口112设在承受来自摇臂12的冲击的部位m附近(参照图3),所不同的是,该液压油道110的进油口119是左右一对开设在与汽缸体13上的液压油道130的出油口132相对应的位置上的,并且进油口119与出油口132相互连通。
这样,来自未图示的油泵的液压油P在进入液压油道130后经由其出油口132流向摇臂轴11内部的液压油道110的进油口119,该液压油在进入液压油道110后继续前行,最终从液压油道110的出油口112流出,于是流出的液压油在出油口112附近的摇臂轴11和摇臂轴孔121之间形成油膜M1。而且,液压油在流经液压油道130的出油口132和液压油道110的进油口119附近时,也会进入到出油口132和进油口119之间从而在其附近形成油膜M2。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液压油路也可以这样形成,即:来自未图示的油泵的液压油P从左右一对的液压油道130中的一个进入与之相对的液压油道110中后分成两路行进,一路从出油口112流出,另一路流经与左右一对的液压油道130中的另一个相对的液压油道110及该液压油道130后流出。此时,后者的液压油道110的进油口119实质上起着出油口的作用,后者的液压油道130的出油口132实质上起着进油口的作用。
另外,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变形例,即:左侧的液压油道130与摇臂轴11的液压油道110连通,该液压油道110的进油口111与左侧的液压油道130的出油口132连通,该液压油道110的出油口112设在摇臂轴11承受摇臂12的冲击的部位m附近(参见图3)。来自未图示的油泵的液压油P进入左右一对的液压油道130后从该液压油道130的出油口132流出,从而在该出油口132附近的摇臂轴11与摇臂轴支承孔131之间形成各自的油膜M2;并且左侧的液压油道130中的液压油流经出油口132之后继续流入到摇臂轴11的液压油道110中并从该液压油道110的出油口112流出,从而在该出油口112附近的摇臂轴11与摇臂轴孔121之间形成油膜M1。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摇臂轴11上的液压油路110的进油口119也可以只设置一个而不设置一对,这种情形实质上相当于是把上文所说明的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结合在了一起。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能够将内燃机内部的震动向机体外部的传递在2处阻断,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效果。
第五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9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配气机构减震***的构成的图,是与图2的剖视图相当的图。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参照图6)的构成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摇臂轴内部的液压油道的设置有所不同。以下,仅对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其他部分的重复描述。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摇臂轴11内部的液压油道110除了设有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两个出油口118之外,还设有另一个出油口112,该出油口112设在承受来自摇臂12的冲击的部位m(参见图3)附近。来自未图示的油泵的液压油P到达端面116,通过进油口111进入液压油道110,然后从液压油道110的两个出油口118和另一个出油口112流出。流出的液压油在各出油口118附近的摇臂轴11和摇臂轴支承孔131之间分别形成各自的油膜M2,并且在出油口112附近的摇臂轴11和摇臂轴孔121之间形成油膜M1。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典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仅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各种设计变更,包括将上述各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进行组合,这些变更和组合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配气机构减震***(10),包括摇臂轴(11)和可转动地支承在该摇臂轴(11)上的摇臂(12),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臂轴(11)的内部设有油道(110),所述油道(110)具有至少一个出油口(112),并且所述出油口(112)设在所述摇臂轴(11)承受来自所述摇臂(12)的冲击的部位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气机构减震***(10),其特征为,所述摇臂轴(1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环形凹槽(115),并且从所述摇臂轴(11)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环形凹槽(115)分别位于所述油道(110)的所述出油口(112)的两侧且位于所述摇臂(12)的摇臂轴孔(121)端面的内侧;或者所述摇臂(12)的所述摇臂轴孔(121)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多个环形凹槽(123),并且从所述摇臂轴(11)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环形凹槽(123)分别位于所述出油口(112)的两侧。
3.一种配气机构减震***(10),包括摇臂轴(11)和可转动地支承在该摇臂轴(11)上的摇臂(12),所述摇臂轴(11)的两端部支承在内燃机的摇臂轴支承孔(131)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上设有油道(130),所述油道(130)具有至少一个出油口(132),并且所述出油口(132)设在所述摇臂轴(11)对所述摇臂轴支承孔(131)造成冲击的部位附近。
4.一种配气机构减震***(10),包括摇臂轴(11)和可转动地支承在该摇臂轴(11)上的摇臂(12),所述摇臂轴(11)的两端部支承在内燃机的摇臂轴支承孔(131)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臂轴(11)的内部设有油道(110),所述油道(110)具有至少一个出油口(118),并且所述出油口(118)设在所述摇臂轴(11)对所述摇臂轴支承孔(131)造成冲击的部位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配气机构减震***(10),其特征为,所述摇臂轴(11)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环形凹槽(115),并且从所述摇臂轴(11)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环形凹槽(115)分别位于所述油道(130)的所述出油口(132)的两侧且所述摇臂轴支承孔(131)的端面内侧;或者,所述摇臂轴支承孔(131)的内壁面上设有多个环形凹槽(117),并且从所述摇臂轴(11)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环形凹槽(117)分别位于所述出油口(132)的两侧。
6.一种配气机构减震***(10),包括摇臂轴(11)和可转动地支承在该摇臂轴(11)上的摇臂(12),所述摇臂轴(11)的两端部支承在内燃机的摇臂轴支承孔(13)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上设有第一油道(130),所述第一油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出油口,并且所述第一出油口设在所述摇臂轴(11)对所述摇臂轴支承孔(131)造成冲击的部位附近,
所述摇臂轴(11)内部设有第二油道(110),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130)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油道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出油口,并且所述第二出油口设在所述摇臂轴(11)承受来自所述摇臂(12)的冲击的部位附近和/或所述摇臂轴(11)对所述摇臂轴支承孔(131)造成冲击的部位附近。
7.一种配气机构减震***(10),包括摇臂轴(11)和可转动地支承在该摇臂轴(11)上的摇臂(12),所述摇臂轴(11)的两端部支承在内燃机的摇臂轴支承孔(131)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臂轴(11)的内部设有油道(110),所述油道(11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出油口(118),所述第一出油口(118)设在所述摇臂轴(11)对所述摇臂轴支承孔(131)造成冲击的部位附近;至少一个第二出油口(112),所述第二出油口(112)设在所述摇臂轴(11)承受来自所述摇臂(12)的冲击的部位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配气机构减震***(10),其特征为,在所述摇臂轴(1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环形凹槽,从所述摇臂轴(11)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油口的两侧和/或所述第二出油口的两侧;
并且/或者,在所述摇臂轴孔(121)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环形凹槽,从所述摇臂轴(11)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出油口的两侧;
并且/或者,在所述摇臂轴支承孔(131)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三环形凹槽,从所述摇臂轴(11)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第三环形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出油口的两侧。
9.一种内燃机,其特征为,其配气机构具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配气机构减震***(1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为,其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
CN 201220094314 2012-03-04 2012-03-04 配气机构减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96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94314 CN202596826U (zh) 2012-03-04 2012-03-04 配气机构减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94314 CN202596826U (zh) 2012-03-04 2012-03-04 配气机构减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96826U true CN202596826U (zh) 2012-12-12

Family

ID=47314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9431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96826U (zh) 2012-03-04 2012-03-04 配气机构减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968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0219A1 (ja) * 2020-08-07 2022-02-10 ヤンマ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0219A1 (ja) * 2020-08-07 2022-02-10 ヤンマ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2022030417A (ja) * 2020-08-07 2022-02-18 ヤンマ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1231B2 (en) Frequency sensitive type shock absorber
CN101235861A (zh) 吸震器的电磁阀
US10295014B2 (en) Robust pendulum crank bumper
CN202596826U (zh) 配气机构减震***
KR101237928B1 (ko) 3점 지지방식용 부쉬형 하이드로 마운트
US10316931B2 (en) Pendulum for crankshaft having full one-piece bumper to improve NVH
CN202371076U (zh) 调节阀和包括该调节阀的阻尼可调减震器
CN102364153B (zh) 一种双向减震器
CN204263936U (zh) 一种汽车变速箱悬置减震装置
CN103291394A (zh) 配气机构减震***
CN105156554A (zh) 低汽泡螺旋流道阻尼式悬架减振器
CN201071898Y (zh) 液压减振器的压缩阻尼阀
KR101325743B1 (ko) 쇽업소버의 밸브 구조
KR101239912B1 (ko) 쇽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 밸브
CN101193766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减震器
CN209800603U (zh) 一种用于高速动车双循环抗蛇行油压减振器的活塞组件
CN101709764B (zh) 液压蓄能飞轮摆振减振器
CN202225903U (zh) 一种方向盘
CN203856941U (zh) 防漏油减震器
KR101337858B1 (ko) 쇽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밸브 조립체
CN202855179U (zh) 教学用双筒减振器
CN104389938A (zh) 发泡橡胶填充式/可调弹性轿车减振器
CN202056237U (zh) 一种油压缓冲装置
KR20090062196A (ko) 차량용 쇽업소바
CN104369664A (zh) 一种汽车变速箱悬置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ang Ya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of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