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10655U - 传动*** - Google Patents

传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10655U
CN202510655U CN2012201601079U CN201220160107U CN202510655U CN 202510655 U CN202510655 U CN 202510655U CN 2012201601079 U CN2012201601079 U CN 2012201601079U CN 201220160107 U CN201220160107 U CN 201220160107U CN 202510655 U CN202510655 U CN 202510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ifferential planet
semiaxis
planet gear
gear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601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则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201601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10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10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106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动***,包括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多个变速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具有很小的体积并能够输出较为稳定的转速,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实现无级变速。

Description

传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
背景技术
在变速装置(或变速器)等传动***中,齿轮是最基本的传动零件。齿轮传动系的传动比(亦称转速比)取决于齿数比。当传动比非常大时,小齿轮的转速非常高,因此小齿轮的齿很容易疲劳断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大传动比分配到若干级,使得每一级传动系具有合适的传动比。但是,这种多级传动造成了传动***的体积大,结构复杂,成本高,传动效率低。特别是在大传动比无级变速的情况下,上述问题尤其严重。特别的,在风力发电***中,由于输入到发电机的转速随坏境影响而变化剧烈,因此特别希望通过一套传动***使得输入到发电机的转速稳定,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其无级变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传动***,该传动***特别适合于提供一种具有稳定的输出转速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无级变速的传动***。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动***,其包括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变速装置,其中,该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太阳齿轮、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一体形成的第一半轴、第二太阳齿轮、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一体形成的第二半轴、同时啮合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二太阳齿轮的多个行星齿轮、可转动地支承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的能够转动的行星齿轮架、与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的壳体。输入轴通过第一变速装置与第一差动行星齿轮的第一半轴以及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联接,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通过第二变速装置与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联接,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通过第三变速装置与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联接。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作为所述传动***的输出端。应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差动机构是能够实现差动功能的机构,其中可以采用任何类型能够实现差动功能的行星齿轮和太阳轮。这种机构既包括由直齿轮构成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也包括由锥形齿轮构成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与控制电机的输出端相连,以在所述控制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机是变频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规定,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包括与所述输入轴一体形成的输入齿轮、与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齿轮,其中输入齿轮啮合在与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齿轮和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齿轮之间。该第一变速装置能够通过输入轴同时驱动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优选地规定,所述第二变速装置为齿轮对,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上一体形成;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上一体形成,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优选地规定,所述第三变速装置为齿轮对,其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在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上一体形成;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在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上一体形成,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相互啮合。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变速装置还包括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由此第五齿轮起惰轮的作用,使得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从而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使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中的第一半轴、第二半轴以及壳体朝一个方向旋转,由此优选地在第二半轴上实现力的叠加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差动行星齿轮机构优选地是差速器。
优选地,所述第三变速装置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的转速与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的转速比接近1/2。此时,特别能够能实现稳定的输出转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类似的传动***,该传动机构同样地包括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以及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每一个的结构都与上述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相同,并且可以采用任何类型能够实现差动功能的行星齿轮和太阳轮。这种机构既包括由直齿轮构成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也包括由锥形齿轮构成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在这个传动***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一体形成,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所述第一变速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和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之间,所述第二变速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和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之间。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经由所述第二变速装置与控制电机的输出端相连,以在所述控制电机的驱动下转动。特别地,所述控制电机是变频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中的一种。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优选地规定,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一体形成;惰轮;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经所述惰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与同一转轴一体形成。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替代地,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一体形成;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惰轮;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经所述惰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与同一转轴一体形成。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和所述第一变速装置的转轴中的一个作为所述传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作为所述传动***的输出端。
替代地,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作为所述传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和所述第一变速装置的转轴中的一个作为所述传动***的输出端。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规定,所述第二变速装置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与同一转轴一体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和所述第二变速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是变速器。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规定,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是差速器。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变速装置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和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的转速比接近1。此时特别能实现稳定的输出转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获得期望的传动比。同时,能够通过小转速范围的输入获得期望的例如连续范围内的输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具有很小的体积并能够输出较为稳定的转速。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风力发电***,并且可以想到的是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机动车辆等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将借助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进行详细阐述。其中:
图1以剖视图方式示出了差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传动***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传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具体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差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的示意图。第二、第三差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3具有与第一差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相同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差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2、3是一种齿轮传动机构,其一个典型的例子为差速器。因此,在图1中作为示例仅示出了作为第一差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一种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第三差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2、3也类似地被构造为第二差速器2和第三差速器3(在图1中未示出)。当然,该差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也可以是由直齿轮构成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或者由锥形齿轮构成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等。
在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差速器1包括第一半轴11、第二半轴12和壳体13。第一差速器1还包括与第一半轴11一体形成的第一锥形齿轮(即第一太阳齿轮)15、与第二半轴72一体形成的第二锥形齿轮(即第二太阳齿轮)16、位于第一、第二锥形齿轮15、16之间并同时与这两个锥形齿轮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17以及可转动地支撑这些行星齿轮17的行星齿轮架18。通常行星齿轮17可以为两个或四个。在有两个行星齿轮17的情况下,这两个行星齿轮通过行星轴形式的行星齿轮架支承;在有四个行星齿轮17的情况下,这四个行星齿轮可以通过十字行星轴形式的行星架支承。壳体13包围着上述构件并与行星齿轮架18一体形成。由于第二和第三差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具有与第一差动行星齿轮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用附图单独示出这两者的具体结构。
在本申请中,“一体形成”既包括两个以上结构是同一单个零部件上的不同部分的情况,也包括两个以上结构单独形成后安装在一起,并在工作过程中如同单个零部件那样的情况。例如两个以上部件可以是在加工时一体成型的,或者作为单独的部件通过法兰和/或紧固装置相互固接在一起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壳体”并非是必须的,其可以只是行星齿轮架的一部分。而且,“壳体”也并非仅仅是图1中所示的表现形式。例如,壳体也可以被替换为与行星齿轮架的转动中心一体形成的轴的形式,这个轴可以穿过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一半轴的中心孔,以及/或者穿过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二半轴的中心孔。在这个意义上,在下文的描述中,所有针对壳体的描述,都可以视为对行星齿轮架的描述。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传动***。参见附图2,该传动***包括三个差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1、2和3。
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2可以具有与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1相同的构成(下文称“第二差速器”),其组成部分以“2”开头的附图标记表示,即第一半轴21、第二半轴22、壳体23、第一锥形齿轮25、第二锥形齿轮26、行星齿轮27以及行星齿轮架28。
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3也可以具有与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1相同的构成(下文称“第三差速器”),其组成部分以“3”开头的附图标记表示,即第一半轴31、第二半轴32、壳体33、第一锥形齿轮35、第二锥形齿轮36、行星齿轮37以及行星齿轮架38。
如前所述,在图2所示的传动***中,输入轴4作为传动***的***输入端。除了该输入端外,第二差速器2的壳体23(或行星齿轮架28)还作为传动***的控制输入端,该***的输出端为第三差速器3的第二半轴32。可以通过在壳体23一体地形成齿轮58,接收控制输入。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控制输入可以来自于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变频电机等控制电机的输出。
在图2中可以看出,输入轴10通过第一变速装置4与第一差速器1的第一半轴11以及第二差速器2的第一半轴21联接。该输入轴10的齿轮41和与第一差速器1的第一半轴11一体形成的齿轮42啮合,在另一侧和与第二差速器2的第一半轴21一体形成的齿轮43啮合。这种布置使得第一差速器1的第一半轴11与第二差速器2的第一半轴21以相同的转速和旋转方向转动。齿轮41与齿轮42以及齿轮43可以具有任意的传动比,齿轮42与齿轮43的齿数一致,在此以q表示齿轮41与齿轮42的传动比,由此齿轮41与齿轮43的传动比也为q。因此在输入轴的转速为n0时,齿轮41、43的转速与第一差速器1的第一半轴11与第二差速器2的第一半轴21以转速qn0转动。优选地,齿轮41、42和43具有相同的齿数,此时传动比q等于1。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差速器1和第二差速器2之间的第二变速装置被构造为齿轮对。在第一差速器1的壳体13上一体形成齿轮51,在第二差速器2的壳体2上一体形成齿轮52,所述齿轮51与齿轮52构成第一变速装置,即第一齿轮对5。特别的是,齿轮51与齿轮52齿数相同,使得第一差速器1的壳体13与第二差速器2的壳体23以相同的转速朝相反的方向旋转。当第二差速器2的壳体23在例如变频电机的驱动下以转速nE转动时,第一差速器1的壳体13(或行星齿轮架18)经由第一齿轮对5以转速n13转动。即:
n13=-n23=-nE                                (公式1)
在此,特别地设第一差速器1的行星齿轮架18(或壳体13)的转速为n13,第一差速器1的第一半轴的转速为n11,第二半轴的转速为n12;第二差速器2的行星齿轮架28(或壳体23)的转速为n23,第二差速器的第一半轴的转速为n21,第二半轴22的转速为n22,则根据差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公式,有:
n11+n12=2n13                                 (公式2)
n21+n22=2n23                                 (公式3)
在图2所示传动***中,第二差速器2的第二半轴12与第三差速器3的第一半轴31一体形成。即有:
n31=n12                                      (公式4)
该第三差速器3的壳体33(或者行星齿轮架38)经第三变速装置6与第二差速器2的第二半轴22联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变速装置6被实施为由齿轮61、齿轮63(惰轮63)和齿轮62组成,由于惰轮63啮合在齿轮61和62之间,使得齿轮61与62转动方向相同。该惰轮63在此是优选的,而并非强制性的。在替代地实施方式中,第三变速装置也可以仅包括由齿轮61和齿轮62组成的齿轮对。通过第三变速装置的各齿轮的齿数的设计使得第三差速器3的壳体33的转速n33与第二差速器2的第二半轴22的转速n22之间具有下列关系:
n33=kn22                                     (公式5)
由此,根据上述公式1至5可以计算出输出端,即第三差速器3的第二半轴n32的转速n输出为:
n输出=(4k+2)×nE+(1-2k)×qn0        (公式6)
由公式6可以看出,当k接近1/2时,即当第三差速器3的壳体33和第二差速器2的第二半轴22的转速比接近1/2时,可以使得|1-2k|×qn0非常小,从而利用通过第二差速器2的壳体23(或行星齿轮架28)接收的控制输入转速,可以对n32(即第三差速器3的输出转速)进行调整,从而获得平稳的、不受变化剧烈的输入转速影响的输出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接近1/2”指的是k与1/2的差的绝对值小于预定的值,但是k不等于1/2。该预定的值可以根据具体的第三变速装置的传动比来设计。例如通过对第三变速装置的设计,可以使|1-2k|小于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等。
另外,与现有技术中的变速装置等传动***不同,即使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必须分成多个传动级,结构简单。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特别适合于应用在需要稳定的转速输入的场合。而且,在k接近1/2时,只需小范围转速内的控制输入,就可以实现输出转速的连续调整,从而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无级变速。
参见图3。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传动***。图3传动***与图2传统***的区别在于,三个差动行星齿轮机构采用串联的布置方式。图3传动***中与图2传统***相同的组成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相对于第二差速器2,第三差速器3位于第一差速器1的第一半轴11一侧,第一差速器1的第一半轴11与第三差速器3的第二半轴32一体形成。
在图3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变速装置8(本实施例中称“第一变速装置”)连接在第三差速器3的第一半轴31和第二差速器2的第二半轴22之间。第一变速装置8包括与第一半轴31一体形成的第一齿轮81和与第二半轴22一体形成的第二齿轮82。第一变速装置8还包括与同一转轴86一体形成的第三齿轮83和第四齿轮84,其中,第三齿轮83通过惰轮85与第一齿轮81啮合,第四齿轮84与第二齿轮82啮合,因此第三差速器3的第一半轴31和第二差速器2的第二半轴22具有相反的转动方向。作为替换方式,第三齿轮83可以直接啮合第一齿轮81,而第四齿轮84经过惰轮85与第二齿轮82啮合。可以理解,加入惰轮85的目的是使得第一半轴31和第二半轴22具有相反的转动方向。
在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来自例如控制电机的可控转速经第二差速器2的壳体23上的齿轮72输入到传动***中;同时,来自例如控制电机的可控转速经第二变速装置7的转轴73同时传递给第三差速器的壳体33上的齿轮39(第二变速装置7的第一齿轮)和第二差速器的壳体23上的齿轮29(第二变速装置7的第二齿轮)。第二变速装置7可以与第一变速装置8具有类似的构成方式,例如,还包括与转轴73一体形成的两个齿轮71和72。其中,第三齿轮71与第三差速器的壳体33上的第一齿轮39啮合,第四齿轮72与第二差速器2的壳体23上的第二齿轮29啮合,并且这两对齿轮对的传动比相同。
设第三差速器3的壳体33(或行星齿轮架38)的转速为n33,n33=n23=nE。应该理解,由于第二变速装置的作用,第二、第三差速器的壳体转速相同。但是不是必须的,二者可以具有任意希望的转速比。例如,第二变速装置5可以具有各种希望的传动比,而且第二变速装置5可以是传动比可调的变速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不在于设计变速装置结构本身,只要第二、第三差速器的壳体能够从控制电机获得希望的转速即可。
进一步,设第三差速器3的第一半轴31的转速为n31,第二半轴32的转速为n32,第二差速器2第一半轴21的转速为n21,第二半轴22的转速为n22,则n22=-pn31,其中p是变速装置8的传动比。类似地,可以得到:
n13=(n11+n12)/2,
进而得到:
n13=2nE-(1-p)×n31/2,即n输出=2nE-(1-p)×n0/2(公式7)
由公式7可以看出,当p接近1时,即当变速装置8的传动比接近1时,可以使得|1-p|×n0/2非常小,从而利用通过第二差速器2的壳体23(或行星齿轮架28)和第三差速器3的壳体33(或行星齿轮架38)接收的控制输入转速,可以对n13(即第一差速器1的输出转速)进行调整,从而获得平稳的、不受变化剧烈的输入转速影响的输出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接近1”指的是p与1的差的绝对值小于预定的值,但是p不等于1。该预定的值可以根据具体的传动***的传动比来设计。该预定的值可以根据具体的传动***的传动比来设计。例如,例如通过对变速装置的设计,可以使|1-p|小于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等。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得益于本实用新型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型、修改或者替换,这些变型、修改或者替换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传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中的每一个都包括:
第一太阳齿轮,
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一体形成的第一半轴,
第二太阳齿轮,
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一体形成的第二半轴,
多个行星齿轮,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同时啮合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二太阳齿轮,
能够转动的行星齿轮架,所述行星齿轮架可转动地支承所述多个行星齿轮,
壳体,所述壳体与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
输入轴通过第一变速装置与第一差动行星齿轮的第一半轴以及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联接,
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通过第二变速装置与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联接,
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
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通过第三变速装置与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联接,
其中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作为所述传动***的输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与控制电机的输出端相连,以在所述控制电机的驱动下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机是变频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包括:
与所述输入轴一体形成的输入齿轮,
与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齿轮,以及
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齿轮,
其中输入齿轮啮合在与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齿轮和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的齿轮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速装置为齿轮对,其包括: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上一体形成,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上一体形成,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变速装置为齿轮对,其包括:
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在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上一体形成,
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在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上一体形成,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相互啮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变速装置还包括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行星齿轮机构是差速器。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变速装置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的转速与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的转速比接近1/2。
10.一种传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每一个都包括:
第一太阳齿轮,
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一体形成的第一半轴,
第二太阳齿轮,
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一体形成的第二半轴,
多个行星齿轮,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同时啮合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二太阳齿轮,
能够转动的行星齿轮架,所述行星齿轮架可转动地支承所述多个行星齿轮,
壳体,所述壳体与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
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一体形成,
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
所述第一变速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和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之间,
所述第二变速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和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壳体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经由所述第二变速装置与控制电机的输出端相连,以在所述控制电机的驱动下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机是变频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中的一种。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包括: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一体形成,
惰轮,
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经所述惰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与同一转轴一体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包括: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一体形成,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一体形成,
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惰轮,
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经所述惰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与同一转轴一体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和所述第一变速装置的转轴中的一个作为所述传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作为所述传动***的输出端。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作为所述传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和所述第一变速装置的转轴中的一个作为所述传动***的输出端。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速装置包括: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一体形成,
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与同一转轴一体形成。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和所述第二变速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是变速器。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动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是差速器。
2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速装置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三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一半轴和所述第二差动行星齿轮机构的第二半轴的转速比接近1。
CN2012201601079U 2012-04-06 2012-04-06 传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10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601079U CN202510655U (zh) 2012-04-06 2012-04-06 传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1601079U CN202510655U (zh) 2012-04-06 2012-04-06 传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10655U true CN202510655U (zh) 2012-10-31

Family

ID=47063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6010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10655U (zh) 2012-04-06 2012-04-06 传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1065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3057A (zh) * 2012-04-06 2013-10-23 高则行 传动***
CN103395358A (zh) * 2013-08-21 2013-11-20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
CN103465765A (zh) * 2013-09-24 2013-12-25 湖南大学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传动控制方法
CN104421382A (zh) * 2013-08-22 2015-03-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 一种用于风力机、燃料发动机发电的恒速传动装置
CN107664194A (zh) * 2016-07-28 2018-02-06 钟跃荣 一种机械无级变速方法及无级变速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3057A (zh) * 2012-04-06 2013-10-23 高则行 传动***
CN103395358A (zh) * 2013-08-21 2013-11-20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
CN103395358B (zh) * 2013-08-21 2018-11-13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
CN104421382A (zh) * 2013-08-22 2015-03-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 一种用于风力机、燃料发动机发电的恒速传动装置
CN104421382B (zh) * 2013-08-22 2016-12-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 一种用于风力机、燃料发动机发电的恒速传动装置
CN103465765A (zh) * 2013-09-24 2013-12-25 湖南大学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传动控制方法
CN103465765B (zh) * 2013-09-24 2016-04-13 湖南大学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传动控制方法
CN107664194A (zh) * 2016-07-28 2018-02-06 钟跃荣 一种机械无级变速方法及无级变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3998B2 (en) Incorporation of a gear train in a pinion wall in a gearbox for a turbomachine
CN202510655U (zh) 传动***
CN204114020U (zh) 一种碎枝机的减速传动机构
JP4694078B2 (ja) 風力発電設備用の歯車伝動装置
TW200616810A (en) Hubs incorporating a variable ratio transmission system
CN202914648U (zh) 电机调速的无级变速装置
KR20060006016A (ko) 4 브랜치형 차동 트랜스미션 시스템
CN104121335A (zh) 双星轮行星减速机
CA2650842A1 (en) A gear system for a wind turbine
CN104110475A (zh) 扭矩分配无级变速器
JP5283624B2 (ja) 多段の減速ギア装置
CN103363057A (zh) 传动***
CN103174814A (zh) 传动***
CN111032405B (zh) 用于机动车的传动设备的安装组件
CN102966704A (zh) 一种多功能差速无极变速器
CN202468899U (zh) 传动***
CN202040280U (zh) 一种锥齿轮行星传动机构
CN104271988A (zh) 驱动系
CN207297764U (zh) 一种多挡多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
CN105805243A (zh) 复合式齿圈行星齿轮变速器
US20220307573A1 (en) Electric vehicle transmission
CN108016626A (zh) 一种用于航空器机电复合传动装置
CN1804430A (zh) 一种齿轮式步进无级变速装置
CN203098819U (zh) 制动装置以及包括这种制动装置的离合***
CN101404429A (zh) 多功能模块化组合减速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Termination date: 201504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