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39233U - 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 - Google Patents

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39233U
CN201839233U CN2010202922468U CN201020292246U CN201839233U CN 201839233 U CN201839233 U CN 201839233U CN 2010202922468 U CN2010202922468 U CN 2010202922468U CN 201020292246 U CN201020292246 U CN 201020292246U CN 201839233 U CN201839233 U CN 201839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crossbeam
adjustment hole
preset holes
leng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922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晔
牟峻臣
叶水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hina Institute of Electric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 ZHOU STATE POWER ENERGY ENVIRONMENT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 ZHOU STATE POWER ENERGY ENVIRONMENT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 ZHOU STATE POWER ENERGY ENVIRONMENT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922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39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39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392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包括至少两根间隔分布的横梁,各横梁之间相互平行;横梁在其顶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地固定联接有至少两根轨道,横梁在其与各轨道的连接区域上沿横梁的长度方向设有一个以上轨道调节孔,横梁在轨道调节孔处与相应的所述轨道固定联接,各轨道之间相互平行;至少两根横梁在其背面上连接有支撑体,支撑体包括立柱和撑杆,立柱与水平面垂直,立柱的上部与横梁之间为上下可调式铰接;立柱上设有预置孔区域,预置孔区域在立柱与横梁的连接处的下方,预置孔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预置孔,各预置孔沿立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撑杆的一端在立柱的预置孔处与立柱铰接在一起,撑杆的另一端与横梁铰接在一起。

Description

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地面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支架作为太阳能光伏主件的支撑结构,一般大面积连续布置,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光伏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在保证承载能力同时,太阳能光伏支架需要尽可能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几种典型的太阳能光伏支架结构及其性能指标,并以此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目前已有的地面光伏支架技术中,最常见的为混凝土基础光伏支架,此种光伏支架采用混凝土基础与上部金属结构支架组合设计,在基础面将上部金属结构支架固定联接,但由于混凝土基础与上部金属结构支架施工工艺不同,导致基础施工势必存在大量的土方开挖,对原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并对施工场地周围造成沙尘污染,混凝土基础施工属湿作业,施工后期还有大量土方外运,导致了施工周期长,劳动力成本高。
另外,还有一种新型双桩光伏支架,此种光伏支架采用双桩设计,以取代混凝土基础光伏支架中的独立混凝土基础,桩柱采用分离设计并通过螺栓在桩顶面连接固定,但由于目前成桩工艺的缺陷,实际操作中桩顶面标高及平面坐标点位置不可能与设计图重合,从而需要通过调整支架主体来保证横梁上部轨道顶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及轨道中心的重合,但此种光伏支架由于需设置复杂调整机构,且操作不便,理论上必须设置4个调节点,导致调整点过多调整不可行,转而主要控制成桩施工工艺,但由于地质情况相对复杂,土质的不均匀性及土层中的碎石孤石,对成桩有非常大的影响,且成桩自身存在离散性偏差,最终导致此种新型双桩光伏支架无法大面积实施。新型双桩光伏支架虽然克服了混凝土基础光伏支架的混凝土基础施工作业的相关弊端,但无法克服自身调整困难的先天缺陷,在安装的便利性上反而不如混凝土基础光伏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包括至少两根间隔分布的横梁,各横梁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横梁在其顶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地固定联接有至少两根轨道,横梁在其与各轨道的连接区域上沿横梁的长度方向设有一个以上轨道调节孔,横梁在所述轨道调节孔处与相应的所述轨道固定联接,各轨道之间相互平行;至少两根横梁在其背面上连接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立柱和撑杆,所述立柱与水平面垂直,立柱的上部与横梁之间为上下可调式铰接;立柱上设有预置孔区域,所述预置孔区域在立柱与横梁的连接处的下方,所述预置孔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预置孔,各预置孔沿立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撑杆的一端在立柱的预置孔处与立柱铰接在一起,撑杆的另一端与横梁铰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立柱的预置孔区域在其与撑杆相对的一侧设有凹槽,撑杆的端部置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立柱的上部与横梁之间设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节点板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节点板与横梁固定联接,所述第一节点板设有开口;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长条形槽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与立柱的上部固定联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通过贯穿开口和长条形槽孔的螺栓与第一节点板铰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立柱的上部设有两个以上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沿立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立柱在所述第一调节孔处与横梁铰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轨道与横梁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一端与轨道固定联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另一端开有长条形第二调节孔,该长条形第二调节孔的长度方向与横梁的长度方向垂直;横梁上的所述轨道调节孔为长条形,所述轨道调节孔的长度方向与长条形第二调节孔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连接装置通过贯穿第二调节孔和所述轨道调节孔的螺栓与横梁固定联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立柱的预置孔区域中,预置孔的设置还满足式(1)所示的关系:
L = ( L 1 cos a ) 2 + L 3 2 + L 1 sin a - L 2 - - - ( 1 )
式(1)中,L表示立柱上预置孔区域的最上端一个预置孔的几何中心与最下端一个预置孔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L1表示撑杆与横梁的连接点至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L2表示立柱最上端一个预置孔的几何中心至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L3表示撑杆与立柱的连接点至撑杆与横梁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α为横梁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0~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由于采用立柱、横梁和撑杆相互支撑的上部结构和独立刚性承载钢桩的下部结构,可承受光伏组件自重及风、雪荷载作用下的多种荷载组合,直接采用液压打桩机将桩压至设定深度,所以无需预制混凝土基础,避免了大量的土方开挖对原地表植被的破坏及施工场地周围的沙尘污染,无湿作业及后期的土方外运,大大缩短施工周期,节约劳动力成本,较混凝土基础光伏支架节省建设投资30%~50%,节省建设周期50%以上;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桩柱一体设计,桩柱之间无任何连接,较桩柱分离式支架省略了连接节点,所以缩短连接时间;由于本实用新型立柱的上部与横梁之间为上下可调式铰接、立柱上设有预置孔、第二连接装置上设有调节孔,因此可方便调整由于成桩工艺引起的误差,实现控制轨道顶部的共面及轨道中心的重合;本实用新型立柱的预置孔区域对预置孔的设置在满足关系式
Figure BSA00000229993100031
时,可实现在不同纬度地区使横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0~80°范围内可调,最大限度提高光伏组件的工作效率,所以较双桩光伏支架实现主体结构可调并大大简化了调整工艺;横梁与立柱在第一连接装置处采用开口式连接,大大缩短了连接时间,可较双桩光伏支架可在节省安装连接工程量40%~60%,节省安装时间40%~60%的情况下实现支架可方便调节。本实用新型这种安装便捷、调整灵活的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及其结构设计在大型光伏地面电站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桩柱一体式地面可调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桩柱一体式地面可调光伏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图1中横梁与立柱的连接处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横梁与轨道的连接处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立柱与撑杆的连接处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
其中:1、立柱;2、横梁;3、横撑;4、轨道;5、光伏组件;6、第一连接装置;7、第二连接装置;8、立柱预置孔;9、第一节点板;10、第一连接件;11、长条形槽孔;12、开口;13、第二调节孔;14、轨道调节孔;1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桩柱一体式地面可调光伏支架包括三根间隔分布的横梁2,各横梁2之间相互平行。横梁2在其顶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地固定联接有四根轨道4。每根横梁2上设有若干个轨道调节孔14,这些轨道调节孔14具***于横梁2与各轨道4的连接区域上;在横梁2与每根轨道4的连接区域上,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轨道调节孔14;横梁2在轨道调节孔14处与相应的轨道4固定联接,各轨道4之间相互平行;三根横梁2在其背面上连接有支撑体,支撑体包括立柱1和撑杆3。其中,立柱1与水平面垂直,直接采用液压打桩机将其压至设定深度,采用桩柱一体式所以无需预制混凝土基础,避免了大量的土方开挖对原地表植被的破坏及施工场地周围的沙尘污染,无湿作业及后期的土方外运,大大缩短施工周期,节约劳动力成本,较混凝土基础光伏支架节省建设投资30%~50%,节省建设周期50%以上,桩柱之间无任何连接,较桩柱分离式支架省略了连接节点,立柱1设有预置孔区域,所述预置孔区域在立柱1与横梁2的连接处的下方,在立柱1的预置孔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预置孔8,各预置孔8沿立柱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立柱1的一端和撑杆2的一端分别与横梁2铰接,撑杆3的另一端在立柱1的预置孔8处与立柱1铰接在一起。
如图3、图4所示,可在立柱1与横梁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装置6,第一连接装置6包括第一节点板9和第一连接件10,第一节点板9设有开口12。第一节点板9与横梁2固定联接;第一连接件10设有长条形槽孔11,第一连接件10的下端与立柱1固定联接;第一连接件10的上端通过贯穿开口12和长条形槽孔11的螺栓与第一节点板9铰接在一起,通过沿长条形槽孔11的长度方向调整螺栓的高度即可实现立柱1的竖直上下可调,从而消除立柱1成桩后柱顶标高引起的误差。由于第一节点板9设有开口12,直接将贯穿长条形槽孔11的螺栓卡入第一节点板9的开口12,即可实现横梁2与立柱1的现场快速铰接连接,从而节省连接时间。作为上下可调式铰接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立柱1的上部设有两个以上第一调节孔(未在图中示出),第一调节孔沿立柱1的长度方向分布,通过选择与横梁2铰接的第一调节孔即可实现立柱1的竖直上下可调。
如图5所示,轨道4与横梁2之间可设有第二连接装置7,第二连接装置7的一端与轨道4固定联接,第二连接装置7的另一端开有长条形第二调节孔13,该长条形第二调节孔13的长度方向与横梁2的长度方向垂直,使第二连接装置7可沿垂直于横梁2的方向调整。横梁2上设置的轨道调节孔14为长条形,且轨道调节孔14的长度方向与长条形第二调节孔13的长度方向垂直;使第二连接装置7亦可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调整;第二连接装置7通过贯穿第二调节孔13和轨道调节孔14的螺栓与横梁2固定联接。通过调节第二连接装置7与横梁2的相对位置,实现轨道4顶部的共面及轨道4几何中心的重合。
如图6所示,立柱1的预置孔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预置孔8,各预置孔8沿立柱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立柱1的一端和撑杆3的一端分别与横梁2铰接,撑杆3的另一端在立柱1的预置孔8处与立柱1铰接在一起,且预置孔区域中预置孔的设置长度满足式1所示的关系:
L = ( L 1 cos a ) 2 + L 3 2 + L 1 sin a - L 2 - - - ( 1 )
式(1)中,L表示立柱上预置孔区域的最上端一个预置孔的几何中心与最下端一个预置孔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L1表示撑杆与横梁的连接点至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L2表示立柱最上端一个预置孔的几何中心至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L3表示撑杆与立柱的连接点至撑杆与横梁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α为横梁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安装角度),α=0~80°。
本实用新型可针对不同纬度地区对预置孔进行不同的设置。根据地理学知识,北半球太阳电池组件方位角朝南,安装角度α与纬度有关,赤道附近纬度N为0°,太阳辐照角度全年几乎为90°,所以安装角度α为0°,全年无需调整支架安装角度α。还有如我国陕西靖边榆林地区位于N 36°57′~N 39°35′之间,太阳辐照角度在64.5°(夏天)~39.5°(冬天)之间,所以安装角度α在25.5°(夏天)~50.5°(冬天)之间,全年平均38°,为此可在立柱1上设置3个预置孔,从上至下分别对应夏天、全年平均和冬天的太阳辐照角度,安装角度α分别在25.5°、38°和50.5°之间实现可调。当然也可以根据太阳的运动轨迹设置更多的预置孔,进行支架安装角度α一季度一调整或一月一调整,从而根据所在地区纬度及季节的不同,实现横梁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0~80°范围内可调,最大限度提高光伏组件5的工作效率。
如图7所示,立柱1的预置孔区域可在其与撑杆3相对的一侧设有凹槽15,撑杆3的端部可快速地置于凹槽15内并通过贯穿立柱1预置孔8的螺栓与撑杆3铰接在一起。
根据平面几何学知识,三根杆件两两相交组成的三角形结构,缩短或增加其中一根杆件的长度,长度变化边的对角大小也会随之改变,保持三角形长度变化杆件与水平面垂直,根据所在地区纬度及季节太阳辐照角度的不同,可预先计算出此对角不同的数值,并推算出此角度下杆件长度的变化值,并在该杆件相应位置标记开孔,本实用新型就是通过预先在立柱1上设置不同的标记孔即图中所示的预置孔8,通过选择立柱1上不同的预置孔8,调整立柱1与撑杆3铰接连接点的位置,改变立柱1与横梁2、撑杆3组成的三角形的杆件长度,改变立柱1对角大小,实现安装角度α的快速调整。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桩柱一体式单柱可调节点的设计方法提高了支架安装的便利性,大大缩短了安装周期,节省了安装成本。这种安装便捷、调整灵活的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及其结构设计在大型光伏地面电站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laims (6)

1.一种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其特征是:包括至少两根间隔分布的横梁(2),各横梁(2)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横梁(2)在其顶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地固定联接有至少两根轨道(4),横梁(2)在其与各轨道(4)的连接区域上沿横梁(2)的长度方向设有一个以上轨道调节孔,横梁(2)在所述轨道调节孔处与相应的所述轨道(4)固定联接,各轨道(4)之间相互平行;至少两根横梁(2)在其背面上连接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立柱(1)和撑杆(3),所述立柱(1)与水平面垂直,立柱(1)的上部与横梁(2)之间为上下可调式铰接;立柱(1)上设有预置孔区域,所述预置孔区域在立柱(1)与横梁(2)的连接处的下方,所述预置孔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预置孔(8),各预置孔(8)沿立柱(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撑杆(3)的一端在立柱(1)的预置孔(8)处与立柱(1)铰接在一起,撑杆(3)的另一端与横梁(2)铰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的预置孔区域在其与撑杆(3)相对的一侧设有凹槽(15),撑杆(3)的端部置于所述凹槽(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的上部与横梁(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装置(6),所述第一连接装置(6)包括第一节点板(9)和第一连接件(10),所述第一节点板(9)与横梁(2)固定联接,所述第一节点板(9)设有开口(12);所述第一连接件(10)设有长条形槽孔(11),所述第一连接件(10)的下端与立柱(1)的上部固定联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0)的上端通过贯穿开口(12)和长条形槽孔(11)的螺栓与第一节点板(9)铰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立柱的上部设有两个以上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沿立柱(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立柱(1)在所述第一调节孔处与横梁(2)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其特征是:在所述轨道(4)与横梁(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连接装置(7);所述第二连接装置(7)的一端与轨道(4)固定联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7)的另一端开有长条形第二调节孔(13),该长条形第二调节孔(13)的长度方向与横梁(2)的长度方向垂直;横梁(2)上的所述轨道调节孔(14)为长条形,所述轨道调节孔(14)的长度方向与长条形第二调节孔(13)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连接装置(7)通过贯穿第二调节孔(13)和所述轨道调节孔(14)的螺栓与横梁(2) 固定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其特征是:在所述立柱(1)的预置孔区域中,预置孔的设置还满足下式所示的关系:
上式中,L表示立柱上预置孔区域的最上端一个预置孔的几何中心与最下端一个预置孔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L1表示撑杆与横梁的连接点至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L2表示立柱最上端一个预置孔的几何中心至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L3表示撑杆与立柱的连接点至撑杆与横梁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α为横梁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0~80°。 
CN2010202922468U 2010-08-13 2010-08-13 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9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922468U CN201839233U (zh) 2010-08-13 2010-08-13 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922468U CN201839233U (zh) 2010-08-13 2010-08-13 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39233U true CN201839233U (zh) 2011-05-18

Family

ID=44009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9224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9233U (zh) 2010-08-13 2010-08-13 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3923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664A (zh) * 2010-08-13 2011-01-26 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
CN103022186A (zh) * 2012-12-19 2013-04-03 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一体式地面独立柱微调式固定光伏支架***
RU170174U1 (ru) * 2016-11-29 2017-04-18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ИТФ" Опора стола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модулей солнечных батарей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664A (zh) * 2010-08-13 2011-01-26 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
CN103022186A (zh) * 2012-12-19 2013-04-03 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一体式地面独立柱微调式固定光伏支架***
RU170174U1 (ru) * 2016-11-29 2017-04-18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ИТФ" Опора стола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модулей солнечных батаре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8664A (zh) 一种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
CN202125105U (zh) 地埋式单立柱小型光伏支架
CN203055930U (zh) 用于多种规格组件且满足最佳倾角要求的光伏支架***
JP5912098B2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架台
CN104184393B (zh) 农业大棚式的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
JPH0817079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架台
CN201839233U (zh) 桩柱一体式地面光伏支架
CN204334430U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单柱支撑结构
KR100905069B1 (ko) 태양광 모듈 거치대의 기초파일
JP595621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を支持する架台の基礎構造
CN203911851U (zh) 自锁型倾角可调的光伏支架及光伏发电***
CN209949032U (zh) 单转轴倾角可调式光伏支架
CN205921551U (zh) 一种光伏电池组件的安装支架
CN205385446U (zh) 均布式农业光伏专用平单轴太阳跟踪装置
CN219980694U (zh) 一种南北向长排布置的斜坡地形用固定支架
CN202712206U (zh) 一种便于调节倾角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支架
CN212367171U (zh) 一种双立柱固定式山地光伏支架
CN202839658U (zh) 一种倾角可调式光伏支架
CN105162392A (zh) 一种适合山地安装的菱形光伏支架
CN205490347U (zh) 一种xyz三向安装可调节光伏支架
CN102945872A (zh) 一种渔业光伏支架
CN204967719U (zh) 平单轴跟踪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
CN205081729U (zh) 水上光伏发电***
CN204316398U (zh) 农业大棚式的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
CN109440938B (zh) 一种支架及一种可拆装房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Xihu District 310030 Park Road, No. 1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China Institute of Electric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Co., 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Xihu District 310030 Park Road, No. 10

Patentee before: Hang Zhou State power energy environment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