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0766A - 碳纳米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场发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碳纳米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场发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0766A
CN1830766A CNA2006100086402A CN200610008640A CN1830766A CN 1830766 A CN1830766 A CN 1830766A CN A2006100086402 A CNA2006100086402 A CN A2006100086402A CN 200610008640 A CN200610008640 A CN 200610008640A CN 1830766 A CN1830766 A CN 1830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ing
cnt
particle
size
cathod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86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仁泽
金夏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30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07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02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 H01J9/022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of cold cathodes
    • H01J9/025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of cold cathodes of 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2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flexible secur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58Carbon nanotubes
    • C01B32/16Preparation
    • C01B32/162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catalys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7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means incorporating sheet piles or pi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0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 H01J1/304Field-emissive cathod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2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details of connection between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4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stabilis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0Cold cathodes
    • H01J2201/304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01J2201/30446Field emission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tter material
    • H01J2201/30453Carbon types
    • H01J2201/30469Carbon nanotubes (C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329/00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e.g. field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CNT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CNT结构的FED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CNT结构包括基板、涂覆在基板上具有预定尺寸的多个缓冲颗粒、通过对在基板上沉积至预定厚度从而覆盖缓冲颗粒的催化剂材料进行退火而形成在缓冲颗粒的表面上的多个催化剂层、以及从催化剂层生长的多个CNT。

Description

碳纳米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场发射装置 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纳米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碳纳米管结构的场发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CNT)由于其独特结构和电特性而用于许多装置中,例如场发射显示(FED)装置、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装置、纳米电子装置、致动器(actuator)、以及电池。
FED装置是显示装置,其通过从形成在阴极电极上的发射器(emitter)发射的电子与形成在阳极电极上的荧光层(fluorescent layer)的碰撞而产生光。具有优异的电子发射特性的CNT发射器主要用作FED装置的发射器。FED装置能够以简单工艺制造且具有低成本、低驱动电压、以及高化学和机械稳定性的优点。
形成CNT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膏(paste)的丝网印刷方法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CVD方法包括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和热化学气相沉积(热CVD)。CVD方法能够制造高分辨率显示装置且由于CNT直接生长在基板上因而是简单的制造工艺。另外,CVD方法提供高纯度和良好排列的CNT而没有额外的表面处理。
然而,当CNT通过CVD方法生长时,如图1所示,可以获得高密度CNT。当CNT的密度太高时,CNT不仅屏蔽电场,而且增加驱动电压。相反,当CNT的密度太低时,由于高电流流经每个CNT,所以FED装置的寿命缩短。因此,需要优化CNT的密度从而减小驱动电压并增加FED装置的寿命。
美国专利No.6764874公开了一种生长CNT的方法,通过退火其上形成有预定厚度的Al支承层和Ni催化剂膜的基板来形成由Al2O3构成的颗粒和催化剂纳米颗粒之后,通过CVD方法从催化剂纳米颗粒生长CNT。这里,CNT的密度通过Al支承层和Ni催化剂膜的厚度来控制。即,当Al支承层的厚度增加时,CNT的密度增加,当Ni催化剂膜的厚度增加时,CNT的密度降低。然而,因为该方法带有空气气氛下的退火工艺,所以由于Ni的氧化导致该方法具有降低Ni催化剂膜的催化特性的缺点。因此,需要用于防止Ni催化剂膜的催化特性的降低的额外还原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具有适当密度的CNT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CNT结构的FED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CNT结构,包括:基板;多个缓冲颗粒,其具有预定尺寸且涂覆在所述基板上;多个催化剂层,其通过对在所述基板上沉积至预定厚度从而覆盖所述缓冲颗粒的催化剂材料进行退火而形成在所述缓冲颗粒的表面上;以及多个CNT,其从所述催化剂层生长。
所述缓冲颗粒可具有所述催化剂材料的所述厚度的5倍以上的尺寸。所述缓冲颗粒可具有1-100nm范围内的尺寸,且优选地5-25nm。
所述缓冲颗粒可由选自包括Si、Al、Ti、TiN、Cr、Ni、以及Cu的组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形成,所述催化剂材料可由选自包括Ni、Fe、Co、Pt、Mo、W、Y、以及Pd的组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CNT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基板上涂覆具有预定尺寸的多个缓冲颗粒;在所述基板上以预定厚度沉积催化剂材料从而覆盖所述缓冲颗粒的表面;以及通过退火在所述缓冲颗粒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催化剂层之后从催化剂层生长CNT。
所述催化剂层的形成和所述CNT的生长可通过CVD方法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FED装置,包括:基板;阴极电极,其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绝缘层,其形成在所述基板上从而覆盖所述阴极电极且具有暴露所述阴极电极的一部分的发射器孔;栅极电极,其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以及CNT发射器,其形成在所述发射器孔内且包括具有预定尺寸并涂覆在所述阴极电极上的多个缓冲颗粒、通过对以预定厚度沉积在所述阴极电极上从而覆盖所述缓冲颗粒的催化剂材料进行退火而形成在所述缓冲颗粒表面上的多个催化剂层、以及从所述催化剂层生长的多个CN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造FED装置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上顺序形成阴极电极、绝缘层和栅极电极之后,在所述绝缘层中形成暴露所述阴极电极的一部分的发射器孔;在通过所述发射器孔暴露的所述阴极电极上涂覆具有预定尺寸的多个缓冲颗粒;以预定厚度在所述阴极电极上沉积催化剂材料从而覆盖所述缓冲颗粒的表面;以及通过退火在所述缓冲颗粒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催化剂层之后,从催化剂层生长CNT。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
图1是通过传统CVD方法生长的高密度CNT的SEM图像;
图2是横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CNT结构;
图3A是横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CNT结构中利用小尺寸缓冲颗粒生长的高密度CNT;
图3B是横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CNT结构中利用大尺寸缓冲颗粒生长的低密度CNT;
图4A至4D是横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制造CNT结构的方法;
图5是横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FED装置;
图6A至6D是横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制造FED装置的方法;
图7A和7B是分别利用25nm和50nm缓冲颗粒时取自FED装置的发光图像的状态的SEM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为清晰起见,图中层的厚度和区域被放大。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似的元件。
图2是横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CNT结构。参照图2,CNT结构包括基板110、涂覆在基板110上的多个缓冲颗粒(buffer particle)112、形成在缓冲颗粒112的表面上的多个催化剂层114、以及从催化剂层114生长的多个CNT 120。
缓冲颗粒112可以以球形、椭圆形、针形、或各种凸出形状形成。另外,缓冲颗粒112可以由导体或非导体形成。然而,缓冲颗粒112优选由在合成CNT 120的温度不变形的材料形成。更具体地,缓冲颗粒112可以由选自包括Si、Al、Ti、TiN、Cr、Ni和Cu的组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形成。
通过对利用CVD方法在基板110上沉积至预定厚度从而覆盖缓冲颗粒112的催化剂材料进行退火,催化剂层114形成在缓冲颗粒112的表面上。催化剂层114可以由选自包括Ni、Fe、Co、Pt、Mo、W、Y和Pd的组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
CNT 120通过CVD方法从催化剂层114生长。该CVD方法可以是热CVD或PECVD方法。
从催化剂层114生长的CNT 120必须具有合适的密度以提高场发射特性。图3A和3B示出当分别使用比所需尺寸具有更小尺寸和更大尺寸的缓冲颗粒112′和112″时,从催化剂层114′和114″生长的CNT 120′和120″。这里,催化剂层114′和114″利用小缓冲颗粒112′和大缓冲颗粒112″的表面上的相同量的催化剂材料生长。参照图3A,当使用小缓冲颗粒112′时,从催化剂层114′生长的CNT 120′的密度增加。当CNT 120′的密度太高时,每个CNT 120′不仅屏蔽FED装置,而且增加驱动电压。参照图3B,当使用大缓冲颗粒112″时,从催化剂层114″生长的CNT 120″的密度降低。当CNT 120″的密度太低时,存在每个CNT 120″中流动高电流的问题。因此,CNT 120必须生长为具有适当密度以提高CNT 120的场发射特性。
本发明中,如果缓冲颗粒112的尺寸和用于形成催化剂层114的催化剂材料的厚度被控制,则可以优化CNT 120的密度。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催化剂材料的厚度相比具有充分更大尺寸的缓冲颗粒112。更具体地,缓冲颗粒112优选具有催化剂材料的厚度的5倍以上的尺寸。这里,缓冲颗粒112可具有约1-100nm范围内的尺寸,优选地5-25nm。
现在将描述制造CNT结构的方法。图4A至4D是横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制造CNT结构的方法。
参照图4A,具有预定尺寸的多个缓冲颗粒112涂覆在基板110上。涂覆缓冲颗粒112的方法可以是喷射法(spray method)、旋涂法、或浸涂法(dipping method)。缓冲颗粒112可以以球形、椭圆形、针形、或各种凸出形状形成。另外,缓冲颗粒112可以由导体或非导体形成。然而,缓冲颗粒112优选由在合成CNT 120的温度不变形的材料形成。更具体地,缓冲颗粒112可以由选自包括Si、Al、Ti、TiN、Cr、Ni和Cu的组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形成。缓冲颗粒112优选具有稍后将描述的催化剂材料113(见图4B)的厚度的5倍以上的尺寸。缓冲颗粒112可具有约1-100nm范围内的尺寸,优选地5-25nm。
参照图4B,预定厚度的催化剂材料113沉积在基板110上从而覆盖缓冲颗粒112。催化剂材料113的沉积可通过溅射或电子束蒸镀进行。催化剂材料113可以是选自包括Ni、Fe、Co、Pt、Mo、W、Y和Pd的组的至少一种材料。
参照图4C,用于形成CNT 120的多个催化剂层114形成在缓冲颗粒112的表面上。更具体地,当沉积在基板110和缓冲颗粒112的表面上的催化剂材料113被退火时,由于基板110与缓冲颗粒112之间的表面能差别,基板110上的催化剂材料113向缓冲颗粒112的表面迁移。因此,催化剂层114形成在缓冲颗粒112的表面上。这里,催化剂材料113的退火可以在进行用于生长CNT 120的CVD方法的同时进行。
参照图4D,CNT 120通过CVD方法从形成在缓冲颗粒112的表面上的催化剂层114生长。该CVD方法可以是热CVD方法或PECVD方法。
通过热CVD方法生长的CNT 120由于整个样品的温度均匀而具有优异的生长均匀性,并且由于它们比通过PECVD方法生长的CNT 120具有更小的直径因而还具有低的导通电压(turn on voltage)。另一方面,PECVD方法具有沿垂直于基板110的方向生长CNT 120且在比热CVD方法的温度低的温度合成CNT 120的优点。
现在将描述利用该CNT结构的FED装置。图5是横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FED装置。
参照图5,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FED装置包括基板210,顺序堆叠在基板210上的阴极电极230、绝缘层232、栅极电极234,以及CNT发射器250。
基板210可以由玻璃形成。以预定形状构图的阴极电极230沉积在基板210的表面上。阴极电极230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铟锡氧化物(ITO)形成。覆盖阴极电极230的绝缘层232形成在基板210上。暴露阴极电极230的一部分的发射器孔240形成在绝缘层232中。栅极电极234沉积在绝缘层232的上表面上。栅极电极234可以由导电金属例如铬Cr形成。
用于通过施加在阴极电极230与栅极电极234之间的电压发射电子的CNT发射器250设置在发射器孔240内。CNT发射器250包括涂覆在阴极电极230上的多个缓冲颗粒212、形成在缓冲颗粒212的表面上的多个催化剂层214、以及从催化剂层214生长的多个CNT 220。
缓冲颗粒212可以以球形、椭圆形、针形、或各种凸出形状形成。另外,如上所述,缓冲颗粒212可以由选自包括Si、Al、Ti、TiN、 Cr、Ni和Cu的组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形成。为了通过优化CNT 220的密度来提高CNT220的FED特性,缓冲颗粒212优选以用于形成催化剂层214的催化剂材料的厚度的5倍以上的尺寸形成。这里,缓冲颗粒212可具有约1-100nm范围内的尺寸,优选地5-25nm。
催化剂层214通过对利用CVD方法以预定厚度沉积在阴极电极230上从而覆盖缓冲颗粒212的催化剂材料进行退火而形成在缓冲颗粒212的表面上。如上所述,催化剂层214可以由选自包括Ni、Fe、Co、Pt、Mo、W、Y和Pd的组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
CNT 220通过CVD方法从催化剂层214生长。该CVD方法可包括热CVD方法或PECVD方法。
现在将描述制造FED装置的方法。图6A至6D是横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制造FED装置的方法。
参照图6A,在基板210上顺序形成阴极电极230、绝缘层232和栅极电极234之后,暴露阴极电极230的一部分的发射器孔240形成在绝缘层232中。基板210可以由玻璃形成。阴极电极230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TO形成,栅极电极234可以由导电金属例如Cr形成。
更具体地,沉积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TO至预定厚度之后,通过构图该透明导电材料至预定形状例如条形(stripe shape)来形成阴极电极230。接着,具有预定厚度从而覆盖阴极电极230的绝缘层232形成在基板210上。通过溅射在绝缘层232上沉积导电金属例如Cr至预定厚度之后,通过构图该导电金属至预定形状来形成栅极电极234。蚀刻通过栅极电极234暴露的绝缘层232直至阴极电极230被暴露,从而形成发射器孔240。
具有预定尺寸的多个缓冲颗粒212涂覆在通过发射器孔240暴露的阴极电极230上。这里,缓冲颗粒212的涂覆可以通过喷射法、旋涂法、或者浸涂法进行。缓冲颗粒212可以由选自包括Si、Al、Ti、TiN、Cr、Ni和Cu的组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形成。缓冲颗粒212优选具有稍后描述的催化剂材料213(见图6B)的厚度的5倍以上的尺寸。缓冲颗粒212可具有约1-100nm范围内的尺寸,优选地5-25nm。
参照图6B,催化剂材料213以预定厚度沉积在阴极电极230上从而覆盖缓冲颗粒212。这里,催化剂材料213的沉积可以通过溅射方法或电子束沉积方法进行。催化剂材料213可以由选自包括Ni、Fe、Co、Pt、Mo、W、Y和Pd的组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
参照图6C,用于生长CNT 220(参加图6D)的多个催化剂层214形成在缓冲颗粒212的表面上。更具体地,当沉积在阴极电极230和缓冲颗粒212的表面上的催化剂材料213被退火时,由于阴极电极230与缓冲颗粒212之间的表面能差别,阴极电极230上的催化剂材料213向缓冲颗粒212的表面迁移。因此,催化剂层214形成在缓冲颗粒212的表面上。这里,催化剂材料213的退火可以在进行用于生长CNT 220的CVD方法的同时进行。
参照图6D,当CNT 220通过CVD方法从形成在缓冲颗粒212的表面上的催化剂层214长成时,完成了在发射器孔240中CNT发射器250的形成。该CVD方法可以是热CVD方法或PECVD方法。
图7A和7B是分别使用25nm和50nm的缓冲颗粒时FED装置的发光图像的SEM图像。这里,Al2O3颗粒用作缓冲颗粒,具有2nm厚度的因瓦合金(invar)(Fe、Ni和Co的合金)用作催化剂材料。参照图7A和图7B,使用50nm尺寸的缓冲颗粒的FED装置的发光图像比使用25nm尺寸的缓冲颗粒的FED装置中的发光图像得到更大改善。这是因为利用50nm尺寸的缓冲颗粒的FED装置中的发射电流的量显著大于利用25nm尺寸的缓冲颗粒的FED装置中的发射电流的量。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第一,CNT的密度和直径可以通过控制缓冲颗粒的尺寸和催化剂材料的厚度得到控制。因此,可以获得适当密度的CNT,从而显著提高FED装置的场发射特性。
第二,通过直接涂覆具有预定尺寸的缓冲颗粒,制造工艺可被简化,且由于工艺不在氧化气氛下进行,所以可以防止催化剂层的氧化问题。
尽管参照其示例性实施例特别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偏离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Claims (35)

1.一种碳纳米管结构(CNT结构),包括:
基板;
多个缓冲颗粒,其具有预定尺寸且涂覆在所述基板上;
多个催化剂层,其通过对在所述基板上沉积至预定厚度从而覆盖所述缓冲颗粒的催化剂材料进行退火而形成在所述缓冲颗粒的表面上;以及
多个CNT,其从所述催化剂层生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NT结构,其中所述缓冲颗粒具有所述催化剂材料的所述厚度的5倍以上的尺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NT结构,其中所述缓冲颗粒具有1-100nm范围内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NT结构,其中所述缓冲颗粒具有5-25nm范围内的尺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NT结构,其中所述缓冲颗粒由选自包括Si、Al、Ti、TiN、Cr、Ni和Cu的组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NT结构,其中所述催化剂层由选自包括Ni、Fe、Co、Pt、Mo、W、Y和Pd的组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
7.一种制造CNT结构的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涂覆具有预定尺寸的多个缓冲颗粒;
在所述基板上以预定厚度沉积催化剂材料从而覆盖所述缓冲颗粒的表面;以及
通过退火在所述缓冲颗粒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催化剂层之后,从催化剂层生长CNT。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层的形成和所述CNT的生长通过CVD方法进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VD方法是热CVD方法和PECVD方法中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颗粒通过喷射法、旋涂法、或者浸涂法来涂覆。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颗粒具有所述催化剂材料的所述厚度的5倍以上的尺寸。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颗粒具有1-100nm范围内的尺寸。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颗粒具有5-25nm范围内的尺寸。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颗粒由选自包括Si、Al、Ti、TiN、Cr、Ni和Cu的组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形成。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材料通过溅射方法和电子束蒸镀方法中的一种沉积。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材料由选自包括Ni、Fe、Co、Pt、Mo、W、Y和Pd的组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层通过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催化剂材料向所述缓冲颗粒的表面的迁移而形成,所述迁移归因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缓冲颗粒之间的表面能差别。
18.一种CNT结构,其通过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CNT结构的方法制造。
19.一种FED装置,包括:
基板;
阴极电极,其形成在所述基板上;
绝缘层,其形成在所述基板上从而覆盖所述阴极电极且具有暴露所述阴极电极的一部分的发射器孔;
栅极电极,其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以及
CNT发射器,其形成在所述发射器孔内且包括具有预定尺寸并涂覆在所述阴极电极上的多个缓冲颗粒、通过对以预定厚度沉积在所述阴极电极上从而覆盖所述缓冲颗粒的催化剂材料进行退火而形成在所述缓冲颗粒的表面上的多个催化剂层、以及从所述催化剂层生长的多个CNT。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FED装置,其中所述缓冲颗粒具有所述催化剂材料的所述厚度的5倍以上的尺寸。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FED装置,其中所述缓冲颗粒具有1-100nm范围内的尺寸。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FED装置,其中所述缓冲颗粒具有5-25nm范围内的尺寸。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FED装置,其中所述缓冲颗粒可以由选自包括Si、Al、Ti、TiN、Cr、Ni和Cu的组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形成。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FED装置,其中所述催化剂层由选自包括Ni、Fe、Co、Pt、Mo、W、Y和Pd的组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
25.一种制造FED装置的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顺序形成阴极电极、绝缘层和栅极电极之后,在所述绝缘层中形成暴露所述阴极电极的一部分的发射器孔;
在通过所述发射器孔暴露的所述阴极电极上涂覆具有预定尺寸的多个缓冲颗粒;
以预定厚度在所述阴极电极上沉积催化剂材料从而覆盖所述缓冲颗粒的表面;以及
通过退火在所述缓冲颗粒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催化剂层之后,从催化剂层生长CNT。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层的形成和所述CNT的生长通过CVD方法进行。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颗粒通过喷射法、旋涂法或浸涂法来涂覆。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颗粒具有所述催化剂材料的所述厚度的5倍以上的尺寸。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颗粒具有1-100nm范围内的尺寸。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颗粒具有5-25nm范围内的尺寸。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颗粒由选自包括Si、Al、Ti、TiN、Cr、Ni和Cu的组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形成。
32.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材料通过溅射方法和电子束沉积方法中的一种沉积。
33.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材料由选自包括Ni、Fe、Co、Pt、Mo、W、Y和Pd的组的至少一种材料形成。
34.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层通过所述阴极电极上的所述催化剂材料向所述缓冲颗粒的表面的迁移而形成,所述迁移归因于所述阴极电极与所述缓冲颗粒之间的表面能差别。
35.一种FED装置,其通过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造FED装置的方法制造。
CNA2006100086402A 2005-02-19 2006-02-20 碳纳米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场发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8307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3901/05 2005-02-19
KR1020050013901A KR100682863B1 (ko) 2005-02-19 2005-02-19 탄소나노튜브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탄소나노튜브 구조체를 이용한 전계방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0766A true CN1830766A (zh) 2006-09-13

Family

ID=36637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086402A Pending CN1830766A (zh) 2005-02-19 2006-02-20 碳纳米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场发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38096A1 (zh)
EP (1) EP1693342A3 (zh)
JP (1) JP2006224296A (zh)
KR (1) KR100682863B1 (zh)
CN (1) CN183076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0619A (zh) * 2015-07-17 2015-11-18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铁基金属合金衬底上碳纳米管阵列阴极的制备方法
CN106276846A (zh) * 2016-07-15 2017-01-0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制备碳纳米管的***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7876B2 (en) * 2005-04-25 2010-03-30 Smoltek Ab Controlled growth of a nanostructure on a substrate
FR2886284B1 (fr) * 2005-05-30 2007-06-29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e nanostructures
US7777291B2 (en) 2005-08-26 2010-08-17 Smoltek Ab Integrated circuits having interconnects and heat dissipators based on nanostructures
KR100803194B1 (ko) * 2006-06-30 2008-02-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탄소나노튜브 구조체 형성방법
KR100982428B1 (ko) * 2006-10-31 2010-09-15 더 리전트 오브 더 유니버시티 오브 캘리포니아 팔라듐 촉매 유도 탄소 나노구조체를 구비하는 소자 및 그제조 방법
KR100891466B1 (ko) * 2007-07-27 2009-04-01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밀도가 제어된 탄소나노튜브 전계 방출원, 이의 제조방법및 탄소나노튜브의 밀도 제어 방법
CN104600057B (zh) 2007-09-12 2018-11-02 斯莫特克有限公司 使用纳米结构连接和粘接相邻层
US8919428B2 (en) * 2007-10-17 2014-12-30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s for attaching carbon nanotubes to a carbon substrate
RU2010138584A (ru) 2008-02-25 2012-04-10 Смольтек Аб (Se) Осаждение и селективное удаление электропроводного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ого слоя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наноструктуры
JP5673325B2 (ja) * 2011-04-20 2015-02-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形成方法及び熱拡散装置
JP5947688B2 (ja) * 2011-12-28 2016-07-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極複合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光電気素子
KR101307332B1 (ko) * 2012-07-30 2013-09-10 한국기계연구원 초소수성 탄소섬유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14039509A2 (en) 2012-09-04 2014-03-13 Ocv Intellectual Capital, Llc Dispersion of carbon enhanced reinforcement fibers in aqueous or non-aqueous media
JP2016504714A (ja) * 2012-11-21 2016-02-12 カリフォルニア インスティチュート オブ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が用いられた真空電子装置を製作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17015226A1 (en) * 2015-07-17 2017-01-26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A size tunable enrichment platform for capturing nano particles in a fluid
KR102274144B1 (ko) * 2020-01-17 2021-07-07 전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전자 소자용 박막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2422A (en) * 1995-12-20 1999-02-16 Advanced Technology Materials, Inc. Carbon fiber-based field emission devices
US6692717B1 (en) * 1999-09-17 2004-02-17 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 Catalytic growth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from metal particles
DE69941294D1 (de) * 1998-09-18 2009-10-01 Univ Rice William M Chemische derivatisierung von einwandigen kohlenstoffnanoröhren um ihre solvatation zu erleichtern und verwendung derivatisierter nanoröhren
JP2001139317A (ja) * 1999-11-09 2001-05-22 Natl Inst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Meti 一方向配列カーボン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TW593730B (en) * 2002-03-25 2004-06-21 Ind Tech Res Inst Process of direct low-temperature growth of carbon nanotubes on a substrate
US6841002B2 (en) * 2002-11-22 2005-01-11 Cdream Displa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carbon nanotubes with post-treatment step
US6764874B1 (en) * 2003-01-30 2004-07-20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s
KR100537512B1 (ko) * 2003-09-01 2005-12-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카본나노튜브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응용한전계방출소자 및 표시장치
JP4448356B2 (ja) * 2004-03-26 2010-04-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0619A (zh) * 2015-07-17 2015-11-18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铁基金属合金衬底上碳纳米管阵列阴极的制备方法
CN105070619B (zh) * 2015-07-17 2017-05-03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铁基金属合金衬底上碳纳米管阵列阴极的制备方法
CN106276846A (zh) * 2016-07-15 2017-01-0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制备碳纳米管的***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82863B1 (ko) 2007-02-15
KR20060092771A (ko) 2006-08-23
EP1693342A2 (en) 2006-08-23
US20060238096A1 (en) 2006-10-26
EP1693342A3 (en) 2009-06-10
JP2006224296A (ja) 200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0766A (zh) 碳纳米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场发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7501146B2 (en) Carbon nanotube emitter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and field emission device (FED) using the carbon nanotube emitter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US7683528B2 (en) Structure, electron emitting device,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n sour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7648406B2 (en) Carbon nanotube array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3654236B2 (ja) 電極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532866A (zh) 一种场发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US7462499B2 (en) Carbon nanotube with ZnO asperities
CN1763885A (zh) 电子发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773664A (zh) 一种薄膜场发射显示器件及其场发射阴极的制备方法
CN1750222A (zh) 场致发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87413C (zh) 一种场发射显示器
CN1700397A (zh) 电子发射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电子发射显示器
CN143586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隔板
US20100133983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ield emitter electrode using the array of nanowires
CN101236872B (zh) 场发射阴极碳纳米管发射阵列的制备方法
US20050077811A1 (en) Field e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CN1515712A (zh) 石墨纳米纤维的制造方法、电子发射源以及显示元件
CN101051583A (zh) 使用碳纳米管的场发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19913A (zh) 具有边缘增强效应的前栅型场发射阴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909173A (zh) 横向阴极发射结构的平板显示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12563437A (zh) 一种顶发射oled阴极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885483A (zh) 薄膜晶体管控制的薄膜场发射显示器件
CN1909149A (zh) 具有聚焦电极的电子发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917119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090059993A (ko) 산화아연 나노선 배열 기반 전계방출 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