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1940A - 与多种类型的介质兼容的光学拾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与多种类型的介质兼容的光学拾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1940A
CN1811940A CNA2006100032012A CN200610003201A CN1811940A CN 1811940 A CN1811940 A CN 1811940A CN A2006100032012 A CNA2006100032012 A CN A2006100032012A CN 200610003201 A CN200610003201 A CN 200610003201A CN 1811940 A CN1811940 A CN 1811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bject lens
equipment
optical
wave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32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2173C (zh
Inventor
朴寿韩
刘长勋
张鹤炫
柳浩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11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1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21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217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5Beam splitters or combin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6Collimator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3Power control during transducing, e.g. by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6Double or multiple prisms, i.e. having two or more prisms in coope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拾取设备包括:第一物镜,具有适合于低密度记录介质的低数值孔径(NA);第二物镜,具有适合于高密度记录介质的高NA;第一光源,发射由第一和第二物镜聚焦到光学记录介质上的短波长光;第一光电检测器,接收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返回的反射光;和第一光路转换器,用于选择性地将由第一光源发射的光的一部分引导向第一和第二物镜,并将反射的光引导向第一光电检测器。

Description

与多种类型的介质兼容的光学拾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光学拾取设备。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多种类型的介质兼容的光学拾取设备。
                         背景技术
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使用由物镜聚焦的光束来记录和/或从光学信息存储介质(如光盘)再现信息。光学介质的记录密度(或记录容量)取决于由物镜产生的光点的大小。下面的方程1示出了光点的大小S、光的波长(λ)和物镜的数值孔径(NA)之间的关系。
S∝λ/NA                                               [方程1]
通常,为了增加光盘的面记录密度,需要减小形成在光盘上的光点的大小。通过方程1明显看出,为了减小光点大小,波长应较短并且NA应较大。例如,需要诸如蓝紫激光的短波长的光和0.6或更大NA的物镜。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数字通用盘(DVD)使用650nm(或635nm)波长的光和0.6(或者对于可记录型DVD为0.65)NA的物镜来记录和/或再现信息。由于典型的DVD具有120mm的直径和0.74μm的轨道间距,因此其每侧的记录密度大于4.7GB。
然而,DVD没有足够的容量来记录高清晰电影。这是因为记录135分钟长的高清晰电影需要至少每侧23GB的记录密度。
为了满足这种对高密度记录容量的需求,进行了大量调查和研究以开发和制定用于高密度光盘,即下一代DVD(以下称为HD-DVD)的标准,HD-DVD使用具有比红光短的波长(即,405-408nm)的光,例如蓝光,和0.6或更大NA的物镜,并具有较窄的轨道。
同时,为了提供公差以适应光盘倾斜,如果为了高密度记录而增加了物镜的NA,则光盘的厚度应减小。因此,考虑由于光盘倾斜的允许的公差,传统CD的厚度(1.2mm)减小到DVD和HD-DVD的0.6mm。此外,物镜的NA从传统CD的0.45增大到DVD和HD-DVD的0.65。在HD-DVD的情况下,考虑到其记录容量,蓝光源将可能被用作光源。因此,在基于新标准开发光盘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是新光盘与现有光盘的兼容性。
正在积极地开发使用0.85NA的物镜的被称为BD(蓝光盘)的下一代HD光学信息记录存储介质。BD使用短波长(405-408nm)的光源,即蓝光,并且其厚度为0.1mm。这种类型的BD具有比传统DVD的记录密度大10倍的记录密度。同样,在以新标准开发光学信息存储介质中的一个问题是与现有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兼容性。
例如,在现有光盘中,诸如DVD-R和CD-R的写一次介质使用650nm和780nm波长的光源,因为当使用不同波长时它们的反射率显著降低。因此,如果光学拾取器被设计为与DVD-R和/或CD-R兼容,则用于HD-DVD的光学拾取器和用于BD的光学拾取器必须使用两个或更多不同波长的光源。
然而在实际中,设计并制造具有0.85NA以及与用于DVD的物镜的工作距离相等的工作距离并且同时与HD-DVD、DVD和/或CD兼容的物镜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另外,因为还没有用于使用短波长(如405nm)的HD-DVD和BD的统一标准,所以制造与高密度记录介质(HD-DVD和BD二者)和传统CD和/或DVD兼容的光学拾取器将需要复杂的光学***和大量元件。
因此,需要一种与不同类型的光学存储介质兼容的改进的光学拾取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旨在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提供至少下述的优点。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多个物镜从而与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不同类型的光学信息存储介质兼容的光学拾取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光学拾取设备,包括具有适合于低密度记录介质的低数值孔径(NA)的第一物镜和具有适合于高密度记录介质的高NA的第二物镜。第一光源发射短波长光,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将所述光聚焦到光学记录介质上,该光学记录介质反射所述光。第一光电检测器接收返回的反射的光。第一光路转换器选择性地将由第一光源发射的光束的一部分引导向第一和第二物镜,并将反射的光引导向第一光电检测器。
所述第一光路转换器包括:偏振分束器,用于根据入射光的偏振分量来反射或透射该入射光;非偏振分束器,用于反射入射光的一部分,并透射入射光的一部分;半波片,用于选择性地改变从第一光源发射并入射到偏振分束器上的光的偏振分量;第一1/4波片,用于改变由第一物镜聚焦然后由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偏振分量;和第二1/4波片,用于改变由第二物镜聚焦然后由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偏振分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非偏振分束器是波长相关的,其根据入射光的波长来选择性地反射和透射入射光。
所述偏振分束器和所述非偏振分束器可被结合为一体,并且所述非偏振分束器最好是平板以减小制造成本。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准直光的第一和第二准直透镜分别被安装在入射到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上的光的光路中。
该光学拾取设备还可包括:支架,用于一起支撑第一和第二准直透镜;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支架在光传播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准直透镜被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光路中,第二准直透镜被可动地安装在所述光路中。
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可包括:第一光电检测元件,接收经第一物镜的返回的反射的光;和第二光电检测元件,接收经第二物镜的返回的反射的光。
所述光学拾取设备还可包括:第一校正元件,用于校正在穿过第一准直透镜之后入射到第一物镜上的光的球面像差;和第二校正元件,用于校正在从光学记录介质反射之后入射到第一光电检测元件上的光的球面像差。
为了消除第一和第二准直透镜之间的干扰,所述第一和第二准直透镜可分隔开比所述物镜之间的距离大的距离。
另外,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件可安装在第二物镜和第二准直透镜之间。
所述第二校正元件可安装在第二偏振分束器和第一光电检测元件之间的光路中。
所述第一光路转换器还可包括反射件,该反射件安装在第二准直透镜和第二1/4波片之间,用于引导光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包括发射波长为400多纳米(即,约400和500纳米之间)的蓝光的蓝色激光二极管。
所述光学拾取设备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光源,发射波长大于第一光源的长波长光,用于与第一物镜一起使用;第二光电检测器,接收在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光源发射之后从第一物镜返回的反射的光;和第二光路转换器,用于将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光源发射的光引导向第一物镜,并将通过第一物镜的从光学记录介质返回的反射的光引导向第二光电检测器。
所述第二光源可包括能够独立地发射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和红光的一对激光二极管。
更详细地,所述第二光源可包括:第一激光二极管,发射波长为730nm或更长的红外线;和第二激光二极管,发射波长在600nm和730nm之间的红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路转换器包括另外的偏振分束器,用于根据入射光的偏振分量来反射或透射该入射光,并且所述第一1/4波片被共用。
所述非偏振分束器可安装在从第二光源发射并由于反射而返回的光的光路中。
所述非偏振分束器可以是波长相关立方分束器,其反射从第一光源发射的短波长光并透射从第二光源发射的长波长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分束器和所述非偏振分束器被结合为一体。
由于入射光从不同的偏振分束器透射,所述第二光电检测器可包括由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一起使用的PDIC。
所述光学拾取设备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光学模块,发射波长大于从第一光源发射的光并适用于使用第一物镜的低密度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并接收返回的光;和第二光路转换器,用于引导所述光学模块和第一物镜之间的光路。
所述光学模块可包括:第一全息模块,发射730nm或更长的长波长的光,并接收从第一物镜返回的反射的光;和第二全息模块,发射红光并接收从第一物镜返回的反射的光,所述红光的波长大于来自第一光源的光而小于来自第一全息模块的光。
另外,所述第二光路转换器可包括安装在所述光学模块和第一物镜之间的光路中的波长相关分束器。所述波长相关分束器根据入射光的波长来反射或透射该入射光。
所述非偏振分束器可安装在从所述光学模块发射的光的路径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镜具有0.65或更低的数值孔径,而所述第二物镜具有0.85或更高的数值孔径。
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中的至少一个可用于从不同类型的盘再现信息。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本发明某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设备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设备的示意图;
图2B以图解的方式解释入射到图2A中所示的物镜上的光的光路;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设备的示意图。
贯穿附图,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被理解为表示相同的部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中定义的诸如详细的结构和部件的事物被提供以有助于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充分理解。因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晰和简明,将省略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参照图1,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设备与具有不同记录密度和不同厚度的多种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即光盘兼容。该光学拾取设备包括:第一物镜11,用于在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至少一种低密度光盘上记录信息和/或从所述低密度光盘再现信息;第二物镜13,用于在(相对)高密度光盘上记录信息和/或从该高密度光盘再现信息;第一光源15;第一光电检测器17;和第一光路转换器19。
第一物镜11在DVD组低记录密度光盘(以下简称为DVD)和另外的CD组光盘(以下简称为CD)上记录信息和/或从所述光盘再现信息。例如,第一物镜11可在具有高于DVD的记录密度的HD-DVD组光盘(以下简称为HD-DVD)上记录信息和/或从HD-DVD再现信息。因此,为了能够在诸如CD、DVD和HD-DVD的不同的光盘上记录信息和/或从所述光盘再现信息,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一物镜11具有0.65或更小的NA,并适合于约0.6mm厚的光盘。
为了校正由三种类型的光盘之间的记录密度差异而引起的球面像差,第一准直透镜21被布置在入射到第一物镜11上的光的光路中。更详细地,第一准直透镜21对入射到第一物镜11上的光进行准直以校正由不同光盘之间的厚度差异而引起的球面像差。第一准直透镜21和第二准直透镜23(将在下文中描述)被同时可动地安装在光路中。
第二物镜13具有约0.85或更高的NA,从而其可在诸如厚度为0.1mm的BD组光盘(以下简称为BD)的高记录密度的光盘上记录和/或存储信息。第二物镜13与第一物镜11一起由托板支撑,并可通过致动器(未示出)在循轨和聚焦方向上被移动。与第一准直透镜21相似,第二准直透镜23被布置在入射到第二物镜13上的光的光路中,以校正由于如同BD的薄光盘而引起的第二物镜处的球面像差。第二准直透镜23和第一准直透镜21被安装在支架25上。由包括步进电机27的驱动单元控制支架25在光传播的方向上往复运动。这样的包括同时被驱动的两个准直透镜21、23的结构的优点在于,这样的结构可减少所需元件的数量并减小所需安装空间。当然,可仅驱动两个准直透镜21、23中的一个以校正球面像差。
第一光源15最好是发射具有在约405nm和408nm之间(最好为405nm)的短波长的蓝光的蓝色激光二极管。从第一光源15发射的蓝光用于通过第一物镜11来在HD-DVD上记录和/或存储信息。同样,所述蓝光可用于通过第二物镜13来在BD上记录和/或存储信息。
第一光电检测器17接收分别从HD-DVD和BD反射的光,并检测信息携带信号和误差信号。第一光电检测器17的一个例子是PDIC(光电二极管集成电路)。第一光电检测器17在HD-DVD和BD之间被共用。传感透镜18对由第一光电检测器17接收的光的光点进行放大。
第一光路转换器19包括:偏振分束器31,用于根据入射光的偏振分量来反射或透射该入射光;非偏振分束器32,用于反射入射光的一部分并透射入射光的另一部分;半波片33,用于选择性地改变从第一光源发射的光的偏振分量;以及第一1/4波片35和第二1/4波片37,用于改变已分别由第一物镜11和第二物镜13聚焦并被盘反射的光的偏振分量。
偏振分束器31是偏振相关分束器,例如,通常透射P波并反射S波。换言之,如果从第一光源15提供的入射光的偏振分量是S波,则偏振分束器31将入射光的大部分反射到第二物镜13上,并仅透射所述光的一部分用于监控光功率。
为了监控光功率,可调整物镜下面的偏转镜的透射率,并透射一部分光用于监控。
同时,非偏振分束器32通常将已通过偏振分束器31的光反射向第一物镜11。非偏振分束器32最好是波长相关的,并透射从全息模块(hologrammodule)41、42(将在下文中描述)发射的长波长光。例如,非偏振分束器32可反射短波长光(例如,400nm左右),并透射长波长光(例如,大于600nm)。这些分束器31、32可被结合为一体。接收从第一光源15发射并通过分束器31、32的一部分光的监控光电检测器16安装在第一光源15的相对一侧。这样,光电检测器16接收从第一光源15发射的一部分光,并测量接收的光的光功率。该测量用于获得控制第一光源15的光功率所需的信息。
半波片33在被施加电压时开始工作。半波片33改变来自第一光源15的光的偏振分量。例如,假设第一光源15发射P偏振光。如果没有电压施加到半波片33,则P偏振光入射到偏振分束器31上。反之,如果电压施加到半波片33,则P偏振光被转换为S偏振光,并入射到偏振分束器31上。在半波片33的帮助下,第一物镜11和第二物镜13之一被控制以形成光点。为此,半波片33被安装在第一光源15和偏振分束器31之间的光路中。
光栅(装置)14安装在半波片33和第一光源15之间。光栅14被提供用于在物镜11、13的聚焦和循轨方向上对物镜11、13进行精确地伺服控制。由于这种技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公知的,因此为了简明,将省略进一步的细节。
第一1/4波片35将经非偏振分束器32入射到第一物镜11上的P波的偏振状态改变为第一(右旋)圆波的光。所述第一圆波的光从低密度光盘反射并被改变为第二(左旋)圆波的光。第一1/4波片35将第二圆波的光的偏振状态改变为S波。简言之,经分束器31、32入射到第一物镜11上的返回的P波的偏振被改变为S波,并且偏振分束器31将S偏振光反射向第一光电检测器17。
同时,第二1/4波片37将经偏振分束器31入射到第二物镜13上的S波的偏振状态改变为第一圆波的光。第二圆波的光(即被高密度光盘反射的第一圆波的光)通过第二1/4波片37被改变为P偏振光。因此,当S偏振光从偏振分束器31反射时,该S偏振光入射到第二物镜13上并被改变为P偏振光。然后,其通过偏振分束器31并被第一光电检测器17接收。
到目前为止描述的包括一个蓝色激光二极管15和两个不同NA的物镜11、13的光学拾取设备与HD-DVD和BD二者兼容。
再参照图1,该光学拾取设备包括:第一全息模块41,用于使用第一物镜11在诸如CD的低密度光盘上记录信息和/或从该低密度光盘再现信息;第二全息模块42,用于在诸如DVD的另一低密度光盘上记录信息和/或从所述另一低密度光盘再现信息;和第二光路转换器43。
第一全息模块41包括发射约780nm波长的红外线的光源(未示出)和接收反射的光的光电检测器(未示出)。第一全息模块41通过第一物镜11与诸如CD的低密度光盘一起使用。类似的,第二全息模块42包括发射约650nm波长的光的光源(未示出)和接收反射的光的光电检测器(未示出),并通过第一物镜11与诸如DVD的低密度光盘一起使用。由于全息模块的操作和功能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公知的,因此为了简明将省略进一步的细节。
第二光路转换器43将从第一全息模块41和第二全息模块42发射的光引导向第一物镜11,并将任何返回的光分别引导回全息模块41、42。最好,波长相关立方分束器被用于第二光路转换器43。所述立方分束器反射从第一全息模块41发射的780nm的光,并透射从第二全息模块42发射的650nm的光。
另外,为了制造薄的、小尺寸的光学拾取设备,最初由第一全息模块41和第二全息模块42发射的反射、返回的光的路径的一部分被与第一光路转换器19共用。即,非偏振分束器32、第一准直透镜21和第一1/4波片35布置在立方分束器43和第一物镜11之间。具体地讲,包括非偏振分束器32和1/4波片35的光学元件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即它们不与诸如红外线和红光的长波长光干扰。详细地讲,与立方分束器43相似,非偏振分束器32最好是波长相关的,并且能够透射长波长光(例如,≥600nm)并反射短波长光(例如,≤405nm)。同时,如果使用长波长光,则没有电压施加到第一1/4波片35,从而光的偏振分量和光路不受第一1/4波片35影响。
同时,第一准直透镜21和第二准直透镜23由步进电机27驱动,并通过第一准直透镜21和第二准直透镜23的移动来校正球面像差。
因此,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设备设置有两个物镜11、13和至少三个光源,从而其与记录密度彼此不同的至少四种光盘兼容。
图2A和图2B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设备。在图2A和图2B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图1的光学拾取设备中使用的相同的组成元件。
如图2A所示,第一光源15(例如,蓝色激光二极管)的位置以及第一光电检测器17的位置与图1中的第一光源15的位置以及第一光电检测器17的位置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半波片33和光栅14布置在第一光源15和偏振分束器31之间的光路中。
同时,图2A和图2B的光学拾取设备使用第二光源51、第二光电检测器53和第二光路转换器55,该第二光源51通过第一物镜11用于低密度光盘。第二光源51最好是一对激光二极管,该一对激光二极管包括发射约780nm波长的红外线的第一激光二极管51a和发射约650nm波长的红光的第二激光二极管51b,从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设备与CD和DVD二者兼容。
对于第二光电检测器53,最好使用与CD和DVD二者兼容的PDIC。如图2B所示,图2A和图2B的光学拾取设备还设置有安装在物镜11、13下面的光路转换器或反射镜38。这里,光路转换器或反射镜38反射以相同方向入射的光以选择性地使光传播到第一物镜11或第二物镜13。反射镜38一体地形成在物镜上,从而入射到物镜上的光保持相同的倾斜角度。
第一物镜11或第二物镜13具有分别从多于一种类型的盘再现信息的特征。例如,低NA的第一物镜11与HD-DVD和DVD二者兼容,而高NA的第二物镜13与BD兼容。可选地,第二物镜13可与BD和HD-DVD兼容,而第一物镜11与HD-DVD、DVD和CD兼容。
第二光路转换器55将从第二光源51(即,两波长激光二极管)发射的长波长光束反射到第一物镜11上,并将返回的光透射向第二光电检测器53。第二光路转换器55最好是板型偏振分束器。这里,来自两波长激光二极管的偏振光被光盘反射,然后其偏振状态被第一1/4波片35改变。改变的光透射通过偏振分束器55并传播到第二光电检测器53。尽管非偏振分束器32安装在长波长光的光路中,但是由于分束器32的偏振无关特性,长波长光束的大部分透射通过分束器32。长波长光束的一部分从非偏振分束器32反射,并入射到监控光电检测器16上。因此,光电检测器16可控制用作第二光源51的两波长激光二极管的光功率。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设备。同样,相同的标号表示图1中的光学拾取设备中使用的相同的组成元件。
图3的光学拾取设备包括由第一光电检测元件61和第二光电检测元件62组成的第一光电检测器60。从第一光源15发射的光束分别被物镜11、13聚焦,并从光盘反射。然后,第一光电检测元件61和第二光电检测元件62接收返回的光。具体地讲,第一光电检测元件61用于HD-DVD和第一物镜11,第二光电检测元件62用于BD和第二物镜13。
此外,用于转换(或改变)从第一光源15发射的蓝光的光路的第一光路转换器19’包括第一偏振分束器31’、非偏振分束器32、半波片33、第二偏振分束器34、第一1/4波片35、第二1/4波片37和反射件38。这里,第一偏振分束器31’具有与图1中所示的偏振分束器31相同的功能。第二偏振分束器34是偏振相关的,与第一偏振分束器31’相似。因此,在返回的偏振光束中,由第一偏振分束器31’反射的偏振光也被第二偏振分束器34反射,并被第二光电检测元件61接收。大体上,透射通过第一偏振分束器31’和第二偏振分束器34的偏振光束被第二光电检测元件62接收。
反射件38被提供以改变第二准直透镜(将被描述)和第二物镜13之间的光路。通过安装反射件38,保证了空间从而准直透镜123可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被独立地驱动。
当使用BD时,第二准直透镜123以这样的方式被可移动地安装在入射到第二物镜13上的光的路径中,以校正由于第二物镜13而引起的球面像差。详细地讲,第二准直透镜123由支架125支撑,并在包括步进电机127的驱动单元的控制下选择性地移动。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该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准直透镜121固定地安装在入射到第一物镜11上的光的路径中。因此,仅需要空间来驱动第二准直透镜123。为此,准直透镜121、123彼此分隔开比物镜11、13之间的距离大的距离。因为驱动单元仅驱动第二准直透镜123,所以驱动单元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并具有较小的驱动负载。
同时,由于第一准直透镜121被固定,因此该光学拾取设备还包括第一校正元件71和第二校正元件73,用于校正使用第一物镜11在HD-DVD中产生的球面像差。第一校正元件71安装在第一准直透镜121和第一物镜11之间的光路中以校正入射到第一物镜11上的光的球面像差。类似的,第二校正元件73安装在第二分束器34和第一光电检测元件61之间的光路中以校正由第一光电检测元件61接收的光的球面像差。
在图3中,当使用HD-DVD时,光电检测器63监控第一光源15的光功率的值,当使用BD时,光电检测器64监控第一光源15的光功率的值。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设备与BD和HD-DVD二者兼容。
此外,蓝色激光二极管和光电检测器可与BD和HD-DVD二者一起使用。
另外,仅需要一个驱动单元来同时驱动准直透镜以校正由于光盘的双层而引起的球面像差。因此,驱动单元也可与BD和HD-DVD二者一起使用。
另外,在图1和图2A中所示的光学拾取设备中,监控光电检测器可由三个激光二极管共用。
此外,通过结合偏振分束器和非偏振分束器,该光学拾取设备可与BD和HD-DVD二者一起使用。
因此,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设备具有许多共用部件,并需要数量比传统的光学拾取设备的部件少的部件。这允许制造轻的、小尺寸的光学拾取设备。
尽管已参照其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在其中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32)

1、一种光学拾取设备,包括:
第一物镜,具有适合于低密度记录介质的低数值孔径;
第二物镜,具有适合于高密度记录介质的高数值孔径;
第一光源,发射与第一和第二物镜一起使用的短波长光,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将所述光聚焦到光学记录介质上,光学记录介质反射所述光;
第一光电检测器,接收反射的光;和
第一光路转换器,用于选择性地将由第一光源发射的光的一部分引导向第一和第二物镜,并将反射的光引导向第一光电检测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路转换器包括:
偏振分束器,用于根据入射光的偏振分量来反射或透射该入射光;
非偏振分束器,用于反射入射光的一部分,并透射入射光的一部分;
半波片,用于选择性地改变从第一光源发射并入射到偏振分束器上的光的偏振分量;
第一1/4波片,用于改变由第一物镜聚焦的光和由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偏振分量;和
第二1/4波片,用于改变由第二物镜聚焦的光和由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偏振分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非偏振分束器是波长相关的,其根据波长来选择性地反射和透射入射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偏振分束器和所述非偏振分束器被结合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
用于准直光的第一和第二准直透镜分别被安装在入射到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上的光的光路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支架,用于一起支撑第一和第二准直透镜;和
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支架在光传播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准直透镜被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光路中,第二准直透镜被可动地安装在所述光路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包括:
第一光电检测元件,接收经第一物镜的返回的反射的光;和
第二光电检测元件,接收经第二物镜的返回的反射的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第一校正元件,用于校正在透射通过第一准直透镜之后入射到第一物镜上的光的球面像差;和
第二校正元件,用于校正在从光学记录介质反射之后入射到第一光电检测元件上的光的球面像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准直透镜分隔开比所述物镜之间的距离大的距离,以提供空间来消除第一和第二准直透镜之间的干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
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件被安装在第二物镜和第二准直透镜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路转换器包括:
第一偏振分束器,分别安装在第一光源与第一和第二物镜之间的光路中,用于根据入射光的偏振分量来反射或透射该入射光;
非偏振分束器,安装在第一偏振分束器和第一物镜之间,用于反射入射光的一部分,并透射入射光的一部分;
第二偏振分束器,分别安装在第一偏振分束器与第一和第二光电检测元件之间;
半波片,用于选择性地改变从第一光源发射并入射到第一偏振分束器上的光的偏振分量;
第一1/4波片,用于改变由第一物镜聚焦然后被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偏振分量;和
第二1/4波片,用于改变由第二物镜聚焦然后被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偏振分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第一校正元件,用于校正在透射通过第一准直透镜之后入射到第一物镜上的光的球面像差;和
第二校正元件,用于校正在从光学记录介质反射之后入射到第一光电检测元件上的光的球面像差,所述第二校正元件安装在第二偏振分束器和第一光电检测元件之间的光路中。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路转换器还包括:
反射件,安装在第二准直透镜和第二1/4波片之间,用于引导光路。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光源包括发射蓝光的蓝色激光二极管。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蓝色激光二极管发射波长在约400至500纳米范围内的光。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光源,发射波长大于第一光源的长波长光,用于与第一物镜一起使用;
第二光电检测器,接收在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光源发射之后从第一物镜返回的反射的光;和
第二光路转换器,用于将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光源发射的光引导向第一物镜,并将通过第一物镜的从光学记录介质返回的反射的光引导向第二光电检测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光源包括能够独立地发射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和红光的一对激光二极管。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光源包括:
第一激光二极管,发射波长为约730nm或更长的红外线;和
第二激光二极管,发射波长在约600nm和约730nm之间的红光。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路转换器包括:
偏振分束器,用于根据入射光的偏振分量来反射或透射该入射光;
非偏振分束器,用于反射入射光的一部分,并透射入射光的一部分;
半波片,用于选择性地改变从第一光源发射并入射到偏振分束器上的光的偏振分量;
第一1/4波片,用于改变由第一物镜聚焦然后由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偏振分量;和
第二1/4波片,用于改变由第二物镜聚焦然后由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偏振分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光路转换器包括另外的偏振分束器,用于根据入射光的偏振分量来反射或透射该入射光,所述第一1/4波片被共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非偏振分束器安装在从第二光源发射并由于反射而返回的光的光路中。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非偏振分束器是波长相关立方分束器,其反射从第一光源发射的短波长光并透射从第二光源发射的长波长光。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偏振分束器和所述非偏振分束器被结合为一体。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
由于来自第二光源的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所述第二光电检测器包括由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光学记录介质共用的光电二极管集成电路。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至少一个光学模块,发射波长大于从第一光源发射的光并适用于使用第一物镜的低密度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并接收返回的光;和
第二光路转换器,用于引导所述光学模块和第一物镜之间的光路。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光学模块包括:
第一全息模块,发射730nm或更长的长波长的光,并接收从第一物镜返回的反射的光;和
第二全息模块,发射红光并接收从第一物镜返回的反射的光,所述红光的波长大于来自第一光源的光而小于来自第一全息模块的光。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路转换器包括:
偏振分束器,用于根据入射光的偏振分量来反射或透射该入射光;
非偏振分束器,用于反射入射光的一部分,并透射入射光的一部分;
半波片,用于选择性地改变从第一光源发射并入射到偏振分束器上的光的偏振分量;
第一1/4波片,用于改变由第一物镜聚焦然后由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偏振分量;和
第二1/4波片,用于改变由第二物镜聚焦然后由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的偏振分量。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光路转换器包括安装在所述光学模块和第一物镜之间的光路中的波长相关分束器,用于根据入射光的波长来反射或透射该入射光。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非偏振分束器安装在从所述光学模块发射的光的路径中。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物镜具有0.65或更低的数值孔径,所述第二物镜具有0.85或更高的数值孔径。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中的至少一个用于从不同类型的介质再现信息。
CNB2006100032012A 2005-01-27 2006-01-27 与多种类型的介质兼容的光学拾取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21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07711 2005-01-27
KR1020050007711A KR100680178B1 (ko) 2005-01-27 2005-01-27 광픽업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1940A true CN1811940A (zh) 2006-08-02
CN100382173C CN100382173C (zh) 2008-04-16

Family

ID=36589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320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2173C (zh) 2005-01-27 2006-01-27 与多种类型的介质兼容的光学拾取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35934B2 (zh)
EP (1) EP1688937B1 (zh)
KR (1) KR100680178B1 (zh)
CN (1) CN100382173C (zh)
DE (1) DE602006015550D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220B (zh) * 2006-09-01 2010-06-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拾取装置
US8004956B2 (en) 2007-09-28 2011-08-23 Hitachi 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disc drive,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component used therefor
CN101556807B (zh) * 2008-04-07 2012-01-04 杨南荔 Cbhd蓝光激光头
CN110114694A (zh) * 2016-12-31 2019-08-09 伟摩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离轴接收器的光检测和测距(Lidar)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12249A1 (ja) * 2005-04-15 2006-10-26 Pioneer Corporation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969142B2 (ja) * 2006-04-27 2012-07-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080019232A1 (en) * 2006-07-21 2008-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bject lens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080017807A (ko) * 2006-08-22 2008-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
JP2008077721A (ja) * 2006-09-20 2008-04-03 Funai Electric Co Ltd 対物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US20080089194A1 (en) * 2006-10-02 2008-04-17 Keiichi Matsuzaki Optical pickup, optical disk driv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laying device, and tilt adjusting method
JP2008097740A (ja) * 2006-10-13 2008-04-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EP2043102A4 (en) 2006-12-28 2011-07-06 Panasonic Corp Evaluation method for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ccess control device
KR20080071380A (ko) * 2007-01-30 2008-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홀로그램 소자 및 이를 채용한 호환형 광픽업 장치
JP2009080916A (ja) * 2007-09-27 2009-04-16 Shinka Jitsugyo Kk 光ピックアップヘッドおよび光学記録再生装置
CN109946710B (zh) * 2019-03-29 2023-12-26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双波长多偏振激光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0573A (ja) * 1995-10-25 1997-05-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ヘッド
JP3031220B2 (ja) * 1995-11-21 2000-04-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
JP3726979B2 (ja) * 1995-11-29 2005-12-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
US5673247A (en) 1995-11-29 1997-09-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pickup having two objective lenses
JP3048912B2 (ja) * 1996-02-06 2000-06-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装置
KR100245666B1 (ko) * 1996-12-30 2000-02-15 전주범 와이어구동형 광 픽업장치
CN1187002A (zh) 1996-12-30 1998-07-08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拾取装置
KR100278786B1 (ko) * 1998-06-18 2001-01-15 구자홍 광기록매체와 광 기록/재생 방법 및 장치
JP2001273669A (ja) 2000-03-29 2001-10-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2015455A (ja) * 2000-06-26 2002-01-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04145907A (ja) 2002-08-30 2004-05-2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集光光学素子及び補正素子
KR100911141B1 (ko) 2002-09-03 2009-08-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틸트에 따른 파면수차 보정 기능을 갖는 렌즈 및 광픽업
JP2004295983A (ja) * 2003-03-26 2004-10-21 Tdk Corp 光ヘッ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記録再生装置
US7193954B2 (en) 2003-03-31 2007-03-20 Konica Minolta Holding, Inc.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bjective lens for the optical pickup device
JP2004319062A (ja) * 2003-03-31 2004-11-1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EP2287843A3 (en) 2003-07-07 2011-04-13 Panasonic Corporation Objective lens,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KR20060110272A (ko) * 2003-11-04 2006-10-24 코니카 미놀타 옵토 인코포레이티드 광 픽업 장치 및 발산각 변환 소자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220B (zh) * 2006-09-01 2010-06-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拾取装置
US7898922B2 (en) 2006-09-01 2011-03-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US8004956B2 (en) 2007-09-28 2011-08-23 Hitachi 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disc drive,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component used therefor
CN101399059B (zh) * 2007-09-28 2012-11-07 日立视听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驱动装置、光拾取器及其中应用的光学部件
CN101556807B (zh) * 2008-04-07 2012-01-04 杨南荔 Cbhd蓝光激光头
CN110114694A (zh) * 2016-12-31 2019-08-09 伟摩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离轴接收器的光检测和测距(Lidar)设备
CN110114694B (zh) * 2016-12-31 2020-10-30 伟摩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离轴接收器的光检测和测距(lidar)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6015550D1 (de) 2010-09-02
EP1688937A2 (en) 2006-08-09
US7435934B2 (en) 2008-10-14
EP1688937A3 (en) 2009-01-14
EP1688937B1 (en) 2010-07-21
CN100382173C (zh) 2008-04-16
KR100680178B1 (ko) 2007-02-08
KR20060086746A (ko) 2006-08-01
US20060163459A1 (en) 200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1940A (zh) 与多种类型的介质兼容的光学拾取设备
CN1725322A (zh) 光学头、用于装配透镜的设备和方法
CN1725327A (zh) 光学拾取设备、记录器和/或复制器
CN1822145A (zh) 与多种类型的介质兼容的光学拾取器
CN101165788B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驱动器
CN1885419A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CN1604204A (zh) 光盘装置
CN1842852A (zh) 光盘设备,光学拾取器的控制方法和光盘的判别方法
CN1773617A (zh) 光处理装置、光拾波器及光盘***
CN1801356A (zh) 光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CN1320537C (zh) 可兼容的光拾取器
CN1172301C (zh) 光拾取装置
CN1925035A (zh) 兼容的光学拾取器以及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366665A (zh) 光读取装置
CN1297970C (zh) 光学读写头
CN1199161C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驱动器
CN1811933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00350479C (zh) 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学拾波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685410A (zh) 光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
CN1811936A (zh) 光拾取装置
CN100407305C (zh) 光学拾取设备
CN100350475C (zh) 光学拾取设备、光学记录和再现设备及方法
CN1767014A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00346409C (zh) 光头和光盘装置
CN1815582A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501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