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9722A -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9722A
CN1809722A CN200480017665.8A CN200480017665A CN1809722A CN 1809722 A CN1809722 A CN 1809722A CN 200480017665 A CN200480017665 A CN 200480017665A CN 1809722 A CN1809722 A CN 1809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pipe
die
fin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176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贺邦彦
中出口真治
石桥晃
若本慎一
大手利德
村上泰城
斋藤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09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97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28F1/325Fins with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具有相互隔开间隔层叠的多个翅片(1)和将该翅片(1)在层叠方向贯通的多个传热管(2)。在该热交换器中,传热管内流体和传热管外流体通过传热管(2)和翅片(1)相互进行热交换。并且,在各翅片(1)上设置由脚部和梁部构成的冲切突起部(3)。在此,对于各传热管(2),如果设沿着传热管外流体的上游侧的翅片端部的方向(层方向)的整个冲切突起部的扩展宽度为Ws,传热管的外径为D,层方向的传热管的排列间距为DP,则冲切突起部实质上只被设置在满足以下关系的范围内。Ws=(1-φ)DP+φD;φ>0.5

Description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安装于传热管的外周部的翅片上设置用于提高热交换能力的冲切突起部的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具有隔开一定间隔层叠的多个翅片和将该翅片在层叠方向贯通的多个传热管,广泛用于例如空调机用的冷凝器或蒸发器等。在这种热交换器中,例如在传热管内部水或氟利昂等工作流体流动,在传热管外即层叠的翅片的间隙中空气等工作流体流动,这些工作流体通过传热管以及翅片相互进行热交换。
通常,为了提高热交换性能,在现有的这种热交换器的翅片上通过冲压加工等形成冲切突起部(例如,参照特开平8-291988号公报、特开平10-89875号公报、特开平10-197182号公报、特开平10-206056号公报以及特开2001-280880号公报)。这样的冲切突起部通常被设置在传热管群中相邻的传热管之间的区域上,该传热管群在相对传热管外的工作流体的整体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参照图17)。并且,冲切突起部从翅片分开的端边相对传热管外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大致垂直地延伸设置。在不设置这样的冲切突起部的情况下,在被层叠的翅片的间隙上温度边界层沿着工作流体的流动发展,阻碍该工作流体与翅片之间的热输送。但是,如果设置冲切突起部,温度边界层则被更新,促进了传热管外的工作流体与翅片之间的热输送。
但是,将板翅管式热交换器用于例如空调机的室外机等的情况下,有时在落霜的条件下必须运转该热交换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翅片上设置冲切突起部,则霜附着在冲切突起部及其周围并成长,存在各翅片的间隙被霜堵塞的情况。
因此,将这种热交换器用于例如空调机的室外机的情况下,在翅片上不能设置冲切突起部,热交换能力降低。这种情况下,为了得到高的热交换能力,必须加大热交换器本身,或提高风扇的转数增加传热管外的工作流体的流量,因此,具有导致设置面积增加、材料费用增加、风扇动力增加而产生的噪音增加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以提供即使在产生落霜的条件下进行运转也可以防止各翅片的间隙被霜堵塞的、热交换能力高、小型的板翅管式热交换器为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构成的本发明的板翅管式热交换器具有相互隔开间隔层叠的多个翅片和将该翅片在层叠方向贯通的多个传热管。在该热交换器中,传热管内流体和传热管外流体通过传热管和翅片相互进行热交换。并且,在各翅片上设置冲切突起部。在此,对于各传热管,如果设沿着传热管外流体的上游侧的翅片端部的方向(以下称为“层方向”)的冲切突起部的整个扩展宽度为Ws,传热管的外径为D,层方向的传热管的排列间距为DP,则冲切突起部实质上只被设置在满足以下关系的范围内。
WS=(1-)DP+D
>0.5
在该热交换器上,对于各传热管,由于在传热管外流体的上游侧以及/或下游侧,在翅片上设置冲切突起部,因此,通过该冲切突起部,各翅片之间的温度边界层被截断并且更新。因此,提高了热交换能力,使热交换器小型化。
并且,在层方向排列的各传热管之间存在不设置冲切突起部的区域。因此,例如,在传热管外流体是空气的情况下,在产生落霜的条件下进行运转时,在冲切突起部的附近部,即使由于落霜在各翅片之间产生堵塞,空气也会向不设置冲切突起部的区域流动,可以抑制作为热交换器整体的空气流量的降低。因此,即使在落霜时进行运转时,也可以保持高的热交换能力。在此,如果使冲切突起部相对层方向倾斜,则可以将空气向传热管的下游侧没有气流的区域引导,可以更加提高热交换能力。
而且,冲切突起部被形成为桥状的情况下,如果与翅片本体部连接的脚部的外面与传热管相对,则来自传热管的热的移动不会被冲切突起部截断。因此,可以使热有效地移动到远离传热管的区域。
附图说明
通过后述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可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另外,在附图中,共同的构成元件使用相同的参考符号。
图1A是从传热管的一端侧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模式图,图1B是图1A的A-A线剖视图。
图2是表示一例图1所示的热交换器的冲切突起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落霜的条件下进行运转的情况下的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对参数(参照后述的公式1)变化特性的图表。
图4A是表示在附着有霜的状态下的平坦翅片式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B-B线剖视图。
图5A是表示附着有霜的状态下的图1所示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5B是图5A的C-C线剖视图。
图6A和图6B分别是在产生落霜的条件下进行运转的情况下的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对于落霜量的变化特性的图表。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热交换器中的上游侧的传热管排列的传热管周围的翅片内的热传导产生的热流以及传热管外的工作流体的传热管周围的流线的示意图。
图8是从传热管的一端侧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变型例的示意图。
图9是从传热管的一端侧看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
图10是从传热管的一端侧看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
图11是从传热管的一端侧看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
图12A是从传热管的一端侧看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图12B是图12A的D-D线剖视图。
图13是从传热管的一端侧看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
图14A是图13的E-E线剖视图,表示图13所示的热交换器上的凸形的突起的剖面。图14B和图14C是分别表示突起的变型例的剖视图。
图15是从传热管的一端侧看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
图16是从传热管的一端侧看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变型例的示意图。
图17是从传热管的一端侧看作为比较例的板翅管式热交换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A和图1B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以一定的间隔分离、层叠的多个翅片1(只图示一个)和将翅片1在层叠方向贯通的多个传热管2。在各翅片1上每个传热管2设置两个冲切突起部3。并且,流入传热管外的工作流体4(例如空气)和流入传热管内的无图示的工作流体(例如空调机用的导热媒介物)通过翅片1和传热管2相互进行热交换。
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热交换器中,从在传热管外流动的工作流体4的整体流动方向(在图1中从左到右)上看,多个传热管2以规定的间距排列在沿着上游侧(以下称为“上风侧”,将下游侧称为“下风侧”)的翅片端部的方向(即上述“层方向”)和与层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称为“列方向”)上。另外,在图1A中,只表示传热管2在列方向为一列,当然可以设置两列或者更多。
在该热交换器中,在各传热管2的上风侧各设置两个冲切突起部3。各冲切突起部3被从翅片本体部起切起成桥状,由与翅片本体部连接的脚部3a和具有与翅片本体部分离的端边(以下简称“端边”)的梁部3b构成。
在图2中用立体图表示一例冲切突起部3。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热交换器中,从上风侧看,设置在各传热管2的上风侧的两个冲切突起部3的上风侧以及下风侧的端边分别越向内侧越窄地倾斜。即,各冲切突起部3被设置成工作流体4从冲切突起部3的上风侧的开口部流入。并且,各冲切突起部3的下风侧的脚部3a被形成为其外面与传热管相对。这些冲切突起部3通过例如在翅片1上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另外,如后所述,在层方向相邻的两个传热管2之间存在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在图1中只图示了一个)。
在该热交换器中,传热管2使用例如外直径(管直径)为7mm或者9.52mm的金属管等。并且,穿过传热管2并对其进行保持的翅片套管的直径(翅片套管直径)例如设定为(管直径×1.05+0.2mm)左右。传热管2的层方向的排列间距例如设定为20.4mm或22mm。传热管2的列方向的排列间距例如设定为12.7mm或21mm。另外,这些数值只不过都是单纯的示例,本发明当然不局限于这些数值。
对应传热管2的冲切突起部3的整个层方向的扩展宽度Ws(即两个冲切突起部3的扩展宽度),如果传热管2的外径为D,层方向的传热管2的排列间距为DP,则设定成满足以下公式所示的关系。
WS=(1-)DP+D..................公式1
其中,>0.5
因此,在层方向上相邻的两个传热管2之间存在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并且,冲切突起部3在翅片上相对传热管中心的中心角向着上风侧设置成130°(相对列方向±65°),最好只设置在90°(相对列方向±45°)范围内的区域,在该区域外不设置冲切突起部3。
以下,就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功能以及作用进行说明。在该热交换器中,进行通常运转时,在从上风侧(图1中的左侧)流入的工作流体4中形成的温度边界层被设置在翅片1上的冲切突起部3截断并且更新,通过这样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导热性能)。另一方面,在产生落霜的条件下运转热交换器的情况下,霜附着在冲切突起部3及其周围(以下称为“冲切突起部附近部”)并成长。因此,在冲切突起部附近部,翅片1的间隙由于落霜而变得狭窄,最终导致堵塞。
但是,在该热交换器中,由于在翅片1上存在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在热交换能力高的冲切突起部附近部落霜量增加,因此,在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上的落霜量减少。因此,即使由于落霜在冲切突起部附近部使翅片1的间隙变得狭窄并且产生堵塞,工作流体4也可以穿过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无障碍地流动。即,在冲切突起部附近部工作流体4的流量降低时,随之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上的工作流体4的流量增加,可以抑制并且防止整个热交换器的工作流体4的流量降低,抑制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的降低。
在此,就上述的公式1的关系进行说明。在被在层方向相邻的两个传热管2夹住的翅片1的表面的区域上,设没有设置冲切突起部3的区域的宽度为Wf,利用参数将Wf在以下的公式2中表示。
Wf=×(DP-D)     ...............公式2
在此,在Wf、WS和DP之间具有以下公式3所示的关系。
Wf+WS=DP       .................公式3
因此,公式2可以进行以下变形。
WS=(1-)DP+D.................公式4
图3是表示对使参数变化的情况下的热交换器的落霜量相同状态下的压力损失的变化进行测定的结果,将该结果与不设置冲切突起部的翅片(即平坦翅片)的数值(规格化)进行比较。
图4A和图4B是表示平坦翅片中的落霜状态。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平坦翅片中,霜6主要附着在翅片1的上风侧的边缘部,压力损失由于该霜6而增加。
并且,图5A和图5B是表示设置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切突起部3的翅片1上的落霜状态。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翅片1中,霜6附着在翅片1的上风侧的边缘部和冲切突起部3的内部,压力损失由于该霜6而增加。
在图3中,A点(=1)表示冲切突起部3的宽度WS与传热管2的外径D相等的情况下的状态。并且,在B点(=0.6)上,霜6主要附着在冲切突起部3的内部并成长。因此,翅片1的上风侧的边缘部的落霜量减少,工作流体4能够以比平坦翅片更低的压力损失向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流动。在此,如果使参数进一步缩小,则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变窄,在C点(=0.5)附近,压力损失高于平坦翅片的数值。如果使参数进一步缩小,则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急速增大。因此,参数的数值最好设定在大于0.5的范围内(>0.5)。
图6A表示平坦翅片式的热交换器(平坦翅片)和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本实施方式)分别在产生落霜的条件下进行运转的情况下的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对落霜量的变化特性。
并且,图6B表示例如在图17所示层方向上、在各传热管2之间设置冲切突起部3的热交换器(比较例)和平坦翅片热交换器(平坦翅片)分别在产生落霜的条件下进行运转的情况下的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相对落霜量的变化特性。
如图6A和图6B所明确的,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中,与平坦翅片热交换器以及图17所示的热交换器相比,随着落霜的增加而产生的压力损失的增加程度小。因此,抑制并且防止了作为热交换器整体的工作流体4的流量降低,抑制了该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的降低。
图7表示图1所示的交换器中的由传热管周围的翅片1内的热传导产生的热流7和传热管外的工作流体4的传热管周围的流线8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热从传热管2向翅片1传导时,该热通过热传导放射状地移动乃至扩散。另外,热从翅片1向传热管2传导时,虽然该热是与上述相反的朝向,但也通过热传导放射状地移动。即,如图1所示,在冲切突起部3从传热管2的附近起大致放射状地延伸的热交换器中,传热管周围的热传导产生的热的移动方向与冲切突起部3的延伸方向大致一致。因此,传热管周围的翅片1内的由热传导产生的热的移动不会受到冲切突起部3的妨碍。因此,热传导形成的从传热管2向翅片1的热移动或者从翅片1向传热管2的热移动顺畅地进行,翅片内的导热量增加。
另外,如图8所示,冲切突起部3虽然没有相对传热管2放射状地延伸,但向层方向倾斜地延伸,即使传热管侧的脚部3a的外面与传热管2相对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热传导形成的从传热管2向翅片1的热移动或者翅片1向传热管2的热移动的移动路径。因此,翅片内的导热量增加。
并且,工作流体4的流动通过冲切突起部3的脚部3a在各传热管2的上游侧分成两个方向,各流动相对工作流体的整体的流动方向(图7中的左右方向)向与该传热管1背离的方向倾斜。其结果,分配在传热管2的两侧的工作流体4被向层方向相邻的两个传热管2之间的翅片上的区域引导。因此,翅片之间的工作流体4的流动被均匀化,翅片1的有效导热面积增加。
另一方面,冲切突起部3的端边如上所述从翅片1的上风侧的边缘部来看向内变窄地倾斜。因此,在传热管2的上游侧分成两个方向的各工作流体4从冲切突起部3的端边的开口部向冲切突起部内流入。这样,截断乃至更新冲切突起部3的温度边界层的效果增大,提高了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热传导率)。冲切突起部3相对传热管2放射状地延伸的情况下,由于被分成两个方向的各工作流体4与冲切突起部3的端边大致直角地交叉,因此,截断乃至更新冲切突起部3的温度边界层的效果最大。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即使在冲切突起部3被设置在下风侧的传热管列的传热管周围的情况下,基本上也与上风侧的传热管列的情况相同,热传导形成的从传热管2向翅片1的热移动或者从翅片1向传热管2的热移动可以顺畅地进行,当然截断乃至更新冲切突起部3的温度边界层的效果也增大。
以上,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热交换器上,在进行通常的运转时,通过设置在传热管2的上风侧或下风侧的冲切突起部3,促进了翅片1和工作流体4之间的热输送(导热),提高了热交换能力。通过这样,该热交换器形成小型化。并且,在产生落霜的条件下进行运转时,在冲切突起部附近部,即使落霜使各翅片1的间隙堵塞(孔眼堵塞),由于工作流体4也可以通过没有设置冲切突起部3的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流动,因此,可以抑制作为热交换器整体的工作流体4的流量降低。因此,在进行落霜运转时也可以保持高的热交换能力。
在此,冲切突起部3的端边向层方向倾斜延伸的情况下,传热管2的周围的工作流体4的流动通过冲切突起部3的脚部3a被向该传热管2的两侧分配,被分配的工作流体4向层方向相邻的两个传热管2之间的翅片区域引导。因此,翅片之间的工作流体4的流动被均匀化,翅片1的有效导热面积增加。通过这样,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增加。并且,由于冲切突起部3的端边与工作流体4的流动大致直角地交叉或相对,因此,提高了温度边界层的截断效果,更加促进了导热。而且,在冲切突起部附近部,由于可以确保从传热管2向翅片1的由热传导产生的热的移动路径,因此,在冲切突起部附近部的翅片内的热移动量有所增加,作为热交换器整体的热交换量增加。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图9,一面就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与图1A~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有许多共同点,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说明,以下主要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在图9中,与图1A所示的热交换器的构成元件共通的构成元件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也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设置有多个翅片1、多个传热管2、多个冲切突起部3以及多个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只图示了一个)。并且,向传热管外流动的工作流体4和向传热管内流动的工作流体通过翅片1以及传热管2相互进行热交换。
但是,在各传热管2的上风侧,与第二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的每对冲切突起部3分别在列方向上稍微分离地设置两组(共4个)。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上,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由于在各传热管2上设置两对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冲切突起部3,因此可以更加提高冲切突起部3形成的初期运转或常规运转时的热交换能力(导热性能)。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传热管2的上风侧、将冲切突起部3的对在列方向分离地设置了两组,当然也可以设置三组以上的冲切突起部3。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图10、一面就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由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与图1A~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有许多共同点,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说明,以下主要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0中,与图1A所示的热交换器的构成元件共通的构成元件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10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也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设置有多个翅片1、多个传热管2、多个冲切突起部3以及多个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只图示了一个)。并且,向传热管外流动的工作流体4和向传热管内流动的工作流体通过翅片1以及传热管2相互进行热交换。
但是,在冲切突起部3的脚部3a的与翅片本体部连接的边(以下称为“侧边”)中,至少上游侧的侧边在列方向平行。其他方面与第一
实施方式相同。
这样,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上,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由于冲切突起部3的脚部3a的侧边与工作流体4的流动方向平行,因此,工作流体4由于与冲切突起部3的脚部3a接触而产生的压力损失为最小限度,因此,风量有可能增大。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图11、一面就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由于第四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与图1A~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有许多共同点,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说明,以下主要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1中,与图1A所示的热交换器的构成元件共通的构成元件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11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也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设置有多个翅片1、多个传热管2、多个冲切突起部3以及多个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只图示了一个)。并且,向传热管外流动的工作流体4和向传热管内流动的工作流体通过翅片1以及传热管2相互进行热交换。
但是,在各翅片1上,每个传热管2在该传热管2的上风侧以及下风侧的两侧各设置二组(共4个)与第一实施方式1相同的一对冲切突起部3。另外,设置在上风侧和下风侧的冲切突起部3的对最好相对连接层方向排列的多个传热管2的中心的中心线对称地设置。在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这样,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上,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相对于各传热管2,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一对冲切突起部3被设置在上风侧和下风侧,因此,加工翅片1、冲压成型冲切突起部3时的翅片本体部的变形小,容易进行层叠加工等的制造加工。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图12A和图12B、一面就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由于第五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与图1A~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有许多共同点,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说明,以下主要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2A中,与图1A所示的热交换器的构成元件共通的构成元件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12A所示,第五实施方式也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设置有多个翅片1、多个传热管2、多个冲切突起部3以及多个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只图示了一个)。并且,向传热管外流动的工作流体4和向传热管内流动的工作流体通过翅片1以及传热管2相互进行热交换。
但是,各冲切突起部3以翅片1的扩展面(翅片空间面)乃至本体部为基准(中心),形成交替地在上下(传热管的延伸方向)切起的形状。即,各冲切突起部3由上风侧的部分、中间部分和下风侧的部分构成,上风侧的部分和下风侧的部分被在翅片1的扩展面的下侧切起。在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图12B是表示图12A中在D-D线截断的冲切突起部3的剖面的一例。
一般将热交换器安装在组件上时,有时对热交换器进行弯曲加工进行设置。在第五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中,由于一个冲切突起部3被上下切起,因此,形成通过上下的冲切突起部分与翅片1的扩展面的接点来支撑弯曲时的负荷的结构。因此,在根据与组件的形状对热交换器进行弯曲加工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生翅片1的倾倒等,对外观和性能没有损害。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上,也当然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图13、一面就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由于第六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与图1A~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有许多共同点,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说明,以下主要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3中,与图1A所示的热交换器的构成元件共通的构成元件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13所示,第六实施方式也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设置有多个翅片1、多个传热管2、多个冲切突起部3以及多个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只图示了一个)。并且,向传热管外流动的工作流体4和向传热管内流动的工作流体通过翅片1以及传热管2相互进行热交换。
但是,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翅片1上形成层方向连续延伸的凸形的突起9。凸形的突起9例如可以通过冲压加工形成。
图14A是表示在图13E-E线上截断的凸形的突起9的一例。另外,图14B和图14C分别表示突起变型例的剖视图。
这样,在第六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上,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由于设置有凸形的突起9,因此可以增加翅片1的导热面积,并且提高强度、降低翅片1的弯曲,可以实现翅片1的层叠工序的高速化。
第七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图15、一面就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由于第七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与图1A~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有许多共同点,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说明,以下主要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5中,与图1A所示的热交换器的构成元件共通的构成元件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15所示,第七实施方式也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设置有多个翅片1、多个传热管2、多个冲切突起部3以及多个冲切突起部禁设区域5(只图示了一个)。并且,向传热管外流动的工作流体4和向传热管内流动的工作流体通过翅片1以及传热管2相互进行热交换。
但是,在各冲切突起部3上,在该两个端边中,离翅片1的上风侧的边缘部近的端边比另一条端边长,从翅片1的上面侧看,冲切突起部3为梯形。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这样,在第七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上,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由于距离冲切突起部3的翅片1的上风侧的边缘部近的端边长,因此,可以促进导热,其结果可以提高热交换性能。并且,由于梯形的底边长,因此,从传热管2向冲切突起部3的热流增加,热交换性能提高。
另外,如图16所示,如果在翅片1上设置凸形的突起9,则即使在从翅片1的上风侧的边缘到传热管2的空间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加翅片1的面积,实现热交换性能的提高。
以上根据特定的实施方式就本发明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也可以有许多变型例和修正例,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清楚的。并且,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而应该受到附件的权利要求的限制。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板翅管式热交换器可以作为在产生落霜的条件下而使用的热交换器,尤其适合于空调机用的冷凝器等。

Claims (9)

1.一种板翅管式热交换器,具有相互隔开间隔层叠的多个翅片和将该翅片在层叠方向贯通的多个传热管,传热管内流体和传热管外流体通过传热管和翅片相互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翅片上设置冲切突起部,对于上述各传热管,若设层方向的冲切突起部的整个扩展宽度为WS,所述层方向是以沿着传热管外流体的上游侧的翅片端部的方向定义的,设传热管的外径为D,设层方向的传热管的排列间距为DP,则实质上只在满足以下关系的范围内设置冲切突起部。
WS=(1-)DP+D
>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各传热管,向着传热管外流体的上游侧或下游侧,仅在相对该传热管中心的中心角为130°的范围内设置冲切突起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冲切突起部的与翅片本体部分开的两个端边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层方向倾斜地延伸。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冲切突起部的与翅片本体部分开的两个端边的至少一方相对于传热管放射状地延伸。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冲切突起部的与翅片本体部分开的两个侧边的至少一方向与层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相对上述各传热管设置多个冲切突起部,该冲切突起部被设置在相对于穿过该传热管的中心、与层方向平行或垂直的轴对称的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冲切突起部具有以翅片本体部为基准、在传热管的延伸方向被交替地切起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翅片上形成层方向连续地延伸的凸形的突起。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冲切突起部被从翅片本体部桥状地切起,具有与翅片本体部连接的脚部和与翅片本体部分离的梁部。
CN200480017665.8A 2003-05-23 2004-05-21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Pending CN18097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6218/2003 2003-05-23
JP2003146218 2003-05-2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56184A Division CN101441047B (zh) 2003-05-23 2004-05-21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9722A true CN1809722A (zh) 2006-07-26

Family

ID=334752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7665.8A Pending CN1809722A (zh) 2003-05-23 2004-05-21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CN200810185618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41047B (zh) 2003-05-23 2004-05-21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5618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41047B (zh) 2003-05-23 2004-05-21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7578339B2 (zh)
EP (2) EP2141435B1 (zh)
JP (2) JPWO2004104506A1 (zh)
CN (2) CN1809722A (zh)
AU (1) AU2004241397B2 (zh)
ES (2) ES2334232T3 (zh)
WO (1) WO200410450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3487A (zh) * 2010-01-13 2012-10-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管、热交换器、冷冻循环装置及空调装置
CN103574994A (zh) * 2012-08-01 2014-02-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3968609A (zh) * 2013-01-25 2014-08-06 海尔集团公司 用于空调的换热器及空调
CN104180700A (zh) * 2014-08-22 2014-12-03 上海交通大学 应用于小管径换热器的径向斜缝和竖直间断缝组合的翅片
CN104482791A (zh) * 2014-12-02 2015-04-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翅片及换热器
CN106461350A (zh) * 2014-05-15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7082A1 (en) * 2006-02-14 2007-08-16 Li-Wei Fan Chiang Structural enhance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JP5084304B2 (ja) * 2007-03-06 2012-1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JP4610626B2 (ja) * 2008-02-20 2011-01-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め込み型空気調和機に配置される熱交換器及び天井埋め込み型空気調和機
US20090218073A1 (en) * 2008-02-28 2009-09-03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Cooling fin
JP4775429B2 (ja) * 2008-05-26 2011-09-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
JP5519205B2 (ja) * 2008-08-07 2014-06-11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US20100212876A1 (en) * 2009-02-23 2010-08-26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Heat Exchanger
JP5446379B2 (ja) * 2009-03-30 2014-03-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JP4879293B2 (ja) * 2009-04-10 2012-0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WO2011033767A1 (ja) * 2009-09-16 2011-03-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
KR20110083017A (ko) * 2010-01-13 2011-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 교환기용 핀 및 이를 갖는 열 교환기
JP5713691B2 (ja) * 2011-01-14 2015-05-0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AU2012208125A1 (en) * 2011-01-21 2013-08-08 Daikin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JP5397489B2 (ja) 2011-01-21 2014-01-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2087079A (zh) * 2011-02-23 2011-06-08 浙江工业大学 放射式强化换热翅片
EP3961094A1 (en) 2012-01-31 2022-03-02 Clean Thermodynamic Energy Conversion Ltd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nd steam generator comprising said assembly
WO2013160950A1 (ja) * 2012-04-26 2013-10-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JP5815128B2 (ja) * 2012-04-26 2015-1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KR20140017835A (ko) * 2012-08-01 2014-0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CN103813689A (zh) * 2012-11-01 2014-05-21 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其散热鳍片
JP6194471B2 (ja) * 2012-12-25 2017-09-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
DE102013015179A1 (de) * 2013-09-11 2015-03-12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Wärmetauscheranordn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WO2015048013A1 (en) * 2013-09-24 2015-04-02 Zoneflow Reactor Technologies, LLC Heat exchanger
US9677828B2 (en) * 2014-06-05 2017-06-13 Zoneflow Reactor Technologies, Llp Engineered packing for heat exchange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constructing the same
USD776801S1 (en) * 2014-06-24 2017-01-17 Kobe Steel, Ltd Heat exchanger tube
WO2016158193A1 (ja) * 2015-03-30 2016-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FR3038977B1 (fr) * 2015-07-17 2019-08-30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a ailettes comprenant des persiennes ameliorees
FR3038976B1 (fr) * 2015-07-17 2019-08-09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a ailettes comprenant des persiennes ameliorees
JP6380449B2 (ja) * 2016-04-07 2018-08-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熱交換器
CN106705731A (zh) * 2016-12-27 2017-05-2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轴向卡板式的针翅型翅片管
CN109297345A (zh) * 2017-07-25 2019-02-01 刘勇 翅片换热管
KR102137462B1 (ko) * 2018-06-20 2020-07-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109186302B (zh) * 2018-09-30 2024-05-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热交换器
JP7161930B2 (ja) * 2018-10-15 2022-10-27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伝熱フィン
TWI736460B (zh) * 2020-10-30 2021-08-11 華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鰭片及散熱模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319B2 (zh) * 1973-09-03 1982-04-03
HU181538B (en) 1980-03-11 1983-10-28 Energiagazdalkodasi Intezet Turbulent heat exchanger
JPS58158497A (ja) * 1982-03-17 1983-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イン付熱交換器
JPS6146898A (ja) * 1984-08-10 1986-03-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イン付熱交換器
US4821795A (en) * 1987-10-22 1989-04-18 Mccord Heat Transfer Corporation Undulated heat exchanger fin
JP2750135B2 (ja) * 1988-11-29 1998-05-13 サンスター技研株式会社 湿気架橋型ポリオレフィン用プライマー
JPH02147679U (zh) 1989-04-28 1990-12-14
JPH0415494A (ja) 1990-05-10 1992-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用熱交換器
JPH06300474A (ja) 1993-04-12 1994-10-28 Daikin Ind Ltd フィン付熱交換器
JP2609838B2 (ja) * 1994-10-25 1997-05-14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熱交換器
CN1095065C (zh) 1994-12-27 2002-11-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的结构
JPH09133488A (ja) * 1995-11-09 1997-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JP3264156B2 (ja) * 1995-12-01 2002-03-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伝熱フィン
KR100210072B1 (ko) 1996-07-09 1999-07-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KR100210073B1 (ko) * 1996-07-09 1999-07-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KR0182555B1 (ko) * 1996-08-23 1999-05-01 김광호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KR100220724B1 (ko) * 1996-12-30 1999-09-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KR100225627B1 (ko) * 1996-12-30 1999-10-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JPH10300377A (ja) 1997-04-28 1998-11-13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フィン付熱交換器
JPH10300375A (ja) 1997-04-28 1998-11-13 Hitachi Ltd 熱交換器
JPH10339594A (ja) 1997-06-09 1998-12-22 Toshiba Corp 熱交換器
JPH11118380A (ja) 1997-10-13 1999-04-30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
JPH11281279A (ja) 1998-03-26 1999-10-15 Sharp Corp 熱交換器
JP2001227889A (ja) * 2000-02-17 2001-08-24 Hidaka Seiki Kk 熱交換器用フィン
JP2001280880A (ja) 2000-03-31 2001-10-10 Fujitsu General Ltd 熱交換器
JP2002031434A (ja) 2000-07-19 2002-01-31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熱交換器
JP3769179B2 (ja) * 2000-09-13 2006-04-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JP2002156192A (ja) * 2000-11-20 2002-05-31 Sharp Corp 熱交換器
KR100932677B1 (ko) * 2001-08-10 2009-12-22 요코하마 티엘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열전달 장치
US20030150601A1 (en) * 2002-02-08 2003-08-14 Mando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fin for air conditioner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3487A (zh) * 2010-01-13 2012-10-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管、热交换器、冷冻循环装置及空调装置
CN103574994A (zh) * 2012-08-01 2014-02-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3574994B (zh) * 2012-08-01 2016-01-13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US9528779B2 (en) 2012-08-01 2016-12-27 Lg Electronics Inc. Heat exchanger
CN103968609A (zh) * 2013-01-25 2014-08-06 海尔集团公司 用于空调的换热器及空调
CN103968609B (zh) * 2013-01-25 2016-11-16 海尔集团公司 用于空调的换热器及空调
CN106461350A (zh) * 2014-05-15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4180700A (zh) * 2014-08-22 2014-12-03 上海交通大学 应用于小管径换热器的径向斜缝和竖直间断缝组合的翅片
CN104180700B (zh) * 2014-08-22 2016-08-31 上海交通大学 应用于小管径换热器的径向斜缝和竖直间断缝组合的翅片
CN104482791A (zh) * 2014-12-02 2015-04-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翅片及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4241397B2 (en) 2007-11-08
WO2004104506A1 (ja) 2004-12-02
JPWO2004104506A1 (ja) 2006-07-20
JP2010048551A (ja) 2010-03-04
EP1640685B1 (en) 2009-11-11
EP2141435A1 (en) 2010-01-06
US20070163764A1 (en) 2007-07-19
CN101441047A (zh) 2009-05-27
EP1640685A1 (en) 2006-03-29
ES2367862T3 (es) 2011-11-10
US20090301698A1 (en) 2009-12-10
AU2004241397A1 (en) 2004-12-02
CN101441047B (zh) 2012-05-30
US7578339B2 (en) 2009-08-25
EP2141435B1 (en) 2011-08-17
ES2334232T3 (es) 2010-03-08
US8162041B2 (en) 2012-04-24
EP1640685A4 (en) 2009-01-07
JP5180178B2 (ja)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9722A (zh)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CN1287117C (zh) 热交换器
CN1065044C (zh) 用于空调和冷却设备的换热器的槽管及相应的换热器
US10072898B2 (en) Fin tube heat exchanger
CN101029807A (zh) 热交换器
CN1668887A (zh) 整体式热交换器
CN1158409A (zh) 热交换器
CN1368624A (zh) 送风设备的风扇保护罩
CN1666076A (zh) 特别是用于机动车的空调***的蒸发器的热交换器
CN1483135A (zh) 层状热交换器
CN1833142A (zh) 带翅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532507A (zh) 热交换器
CN101065636A (zh) 热交换器
CN1633578A (zh)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及空气调节机
CN1472479A (zh) 带散热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263989C (zh) 空调机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CN1303380C (zh) 热交换器
CN1664453A (zh) 空调机
CN1311218C (zh)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和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CN1854665A (zh) 热交换器
JP2013019578A (ja)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
JP2005345021A (ja) 熱交換器
KR100363318B1 (ko) 열교환기의 방열핀
JP2015001307A (ja)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
CN1091244C (zh) 一种吸收器用传热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