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1218C -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和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和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1218C
CN1311218C CNB2004100041614A CN200410004161A CN1311218C CN 1311218 C CN1311218 C CN 1311218C CN B2004100041614 A CNB2004100041614 A CN B2004100041614A CN 200410004161 A CN200410004161 A CN 200410004161A CN 1311218 C CN1311218 C CN 13112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 de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41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21477A (zh
Inventor
长冈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373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4553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373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841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1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1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12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12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型翅片管型热交换器,该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明确了翅片宽度和热交换性能之间的关系,以能够发挥高的热交换性能,并由使热交换性能、特别是低温下使用的热交换性能提高的一体型热交换部和分割型热交换部构成。该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具有分割型热交换部,该分割型热交换部是包括:多个翅片,所述多个翅片以规定间距并列设置,使空气在相互间隙中流通;传热管,贯通所述多个翅片,并在气流方向上并列排列,上述多个翅片中、至少一部分翅片在气流方向上被分割,从而分割型热交换部包括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的翅片宽度W设定为22.2mm≤W≤26.2mm。

Description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和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翅片管(fin tube)型热交换器,特别涉及提高了热交换性能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和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在设有1列传热管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将传热管的外径设定为D、将翅片的气流方向的宽度(下面,将其简称为翅片宽度)设定为W时,当它们的比例W/D不小于3时,具有较好的热交换性能,这点是已公知的技术(譬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1-14190号公报的编号为【0008】的段落、图1)。
但是,在与并列配置的多根传热管的各传热管上各自重合翅片群的分割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翅片宽度和热交换性能的关系不十分明确,不能得到充分高的热交换性能。
而且,现有技术中已公知:与单纯并列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相比,将一体型部分和分割型部分在传热管的延伸设置的方向上进行组合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能使通过一体型部分的通风阻力小,因此热交换性能良好。上述单纯并列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翅片群,各个翅片群沿传热管的几乎全长,分别与在气流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多根传热管重合。上述后面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一体型部分,1个翅片群共同重合到并列配置的多根传热管上;上述后面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分割型部分,与多根并列配置的传热管的各传热管分别重合(譬如,可参考日本专实开昭62-192086号公报的第4页第20行~第5页第6行;第1图、第2图;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报告实开平1-61570号公报的第4页第14行~第20行;第1图、第2图)。
但是,现有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其一体型热交换部和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设定成相同,而作为空调机的室外热交换器,将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分割型热交换部分形成为大致呈L字形;在将一体型热交换部分与机械室对置的场合下,因机械室的通风阻力的影响,使通过一体型热交换部分的气流的风速急剧下降,在一体型热交换部分也不能充分进行热交换。而且,在将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分形成为大致呈L字形时,在各弯曲部的内侧缘,翅片管变狭窄,且其狭窄的程度在下风侧热交换组件上又变得特大,由此使通风阻力增大,不能充分进行热交换。
此外,在空气流通方向上排列成2列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生产率,有时使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长度相同。在这种场合下,当将在分割型热交换部设置折弯部时,在两个热交换组件的开放端产生阶差,与上风侧热交换组件不形成重叠,这样,由于较多的空气通过通风阻力小的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一部分流走,因而有不能得到充分的热交换性能的问题。
因此,需要这样一种类型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该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明确了翅片宽度和热交换性能之间的关系,以能够发挥高的热交换性能,并由使热交换性能、特别是低温下使用的热交换性能提高的一体型热交换部和分割型热交换部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了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型翅片管型热交换器,该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明确了翅片宽度和热交换性能之间的关系,以能够发挥高的热交换性能,并由使热交换性能、特别是低温下使用的热交换性能提高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分割型热交换部构成。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了发挥高的热交换性能而改善通风电阻并提高了热交换性能的、由一体型热交换部和份个性热交换部构成的组合型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提供这样一种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其具有分割型热交换部,该分割型热交换部是包括:多个翅片,所述多个翅片以规定间距并列设置,使空气在相互间隙中流通;传热管,贯通所述多个翅片,并在气流方向上并列排列,上述多个翅片中,至少一部分翅片在气流方向上被分割,从而分割型热交换部包括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的翅片宽度W设定为22.2mm≤W≤26.2mm。由此,使可以充分发挥高的热交换性能的翅片宽度和热交换性能之间关系明确,能实现一种使热交换性能、特别是低温下使用的热交换性能提高的2列并列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在另一个较佳例中,传热管的外径D的大小为6.35mm≤D≤10mm。由此,热交换达到最大热交换量的约90%。
在另一个较佳例中,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由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构成,将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传热管,在翅片宽度方向中心偏向下风侧设置。由此,发挥更高的热交换性能。
在另一个较佳例中,在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上,在传热管的上述翘片贯通部之间,在空气流通方向上设置了不多于2个的切起或切口。由此,实现低温下使用的高热交换性能。
在另一个较佳例中,在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上,在传热管的上述翘片贯通部分之间,设置切起或切口,当将切起或切口的个数设定为M,将与空气流通方向垂直方向的传热管的上述翘片贯通部分之间的个数设为X时,将M与X之比M/X设定为0.5≤M/X≤0.875。由此,热交换能达到最大热交换量的约90%。
在另一个较佳例中,在分割型热交换部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部分具备一体型热交换部,该一体型热交换部是一组翅片群共同重合到在气流方向上并列排列的上述传热管上而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实现这样一种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其包括:在气流方向上并列配置的传热管;一体型热交换部,以规定间距共同重合到所述传热管上;分割型热交换部,与所述一体型热交换部在上述传热管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组合,将多个翅片分割并与上述传热管分别重合,从而分割型热交换部包括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使上述一体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比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大。
在一个较佳例中,在将上述一体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设为Q1,将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设为Q2时,将Q1和Q2之比Q1/Q2设定为1.07≤Q1/Q2≤1.20。由此,热交换达到最大热交换量的约90%。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能实现这样一种空调机,其具备:壳体;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包括:并列配置的传热管;一体型热交换部,以规定间距共同重合到所述传热管上;分割型热交换部,与所述一体型热交换部在上述传热管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组合,将多个翅片分割并与上述传热管分别重合,从而分割型热交换部包括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上述一体型热交换部在上述壳体内配置成与流通上述壳体内的气流方向相对;
以及,送风机,使上述气流在上述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流通,
其特征在于,使上述一体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比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能提供这样一种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其包括:在气流方向上并列配置的传热管;一体型热交换部,以规定间距共同重合到所述传热管上;分割型热交换部,与所述一体型热交换部在上述传热管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组合,将多个翅片分割并与上述传热管分别重合,从而分割型热交换部包括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形成为大致L字形;使构成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的上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比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大。
由此,能消除上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的偏移,而且,通过将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设为合适的值,能消除它的极端的狭窄,从而能使通风阻力减少,这样,能得到充分的热交换性能。而且,整个热交换器的风速分布均匀,提高热交换性能。
在一个较佳例中,在将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的上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设为P3,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设为P4时,将P3和P4之比P3/P4设定为1.05≤P3/P4≤1.17。由此,热交换达到最大热交换量的约90%。
在另一个较佳例中,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的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开放端,构成为大致成同一平面。由此,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1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1实施例的分割型热交换部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一体型热交换部的占空系数和低温性能关系的图表。
图4是表示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2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3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4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5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6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7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8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9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1实施例中,使翅片宽度以0.2mm为单位进行变化,调研其低温性能的变化的试验结果的图表。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1实施例中,对改变切起的个数,调研其热交换性能的试验结果的图表。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1实施例中,使设置在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贯通传热管之间的切起的占有率M/X改变,调研其热交换性能的试验结果的图表。
图15是表示设有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空调机的俯视断面图。
图16(a)是本发明第11实施例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平板状态平面图、图16(b)处于最终形状的平面图。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10实施例中,改变一体型热交换部的翅片管P1和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管P2的比例P1/P2,调研其热交换性能的试验结果的图表。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11实施例中,改变上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管P3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管P4的比例P3/P4,调研其热交换性能的试验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着附图1~图14和图15~图18来说明本发明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实施例。
图1是概念地表示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1实施例的平面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是将一体型热交换部3和分割型热交换部4在传热管2的延伸设置的方向上组合而成的,所述一体型热交换部3是一组翅片群共同地重合于在气流方向上并列排列的传热管2a、2b上而成的;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4是被分割的二组翅片群分别重合在上述2根传热管2a、2b上而成的。
分割型热交换部4由配置在上风侧的热交换组件6、和与该上风侧热交换组件6靠近配置在下风侧的热交换组件7构成。
上述上风侧热交换组件6包括:多个板状翅片4a,以一定间隔(间距)平行配置、具有翅片宽度W使得气流在其间流通;传热管2a,垂直贯通这些翅片4a,且具有外径D、气流流通其内部。该传热管2a以间距P1贯通翅片4a。
下风侧热交换组件7与上风侧热交换组件6同样,包括:多个板状的翅片4b、和垂直贯通这些翅片4b的传热管2b。因此,该下风侧热交换组件7具有与上风侧热交换组件6同样的形状。上风侧热交换组件6的传热管2a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7的传热管2b,相互之间具有距离P2,热上风侧交换组件6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7平行配置。而且,贯通这些翅片4a的传热管2a和同样贯通翅片4b传热管2b,在与气流正交的方向上折回间距P1一半偏离的状态下,形成所谓交错排列。而且,在两传热管分别载置在翅片的中心线上的场合下,P2=W。
最好上述翅片的宽度W的尺寸为22.2mm≤W≤26.2mm。当翅片宽度W超过26.2mm时,每单位面积翅片的积霜量(积霜厚度)较少、空气流通间隙较少变窄,但相反,由于每单位面积翅片的热交换效率下降,不能得到与翅片宽度放大相称的热交换效果。另一方面,当翅片的宽度W小于22.2mm时,由于翅片的积霜量(积霜厚度)较多、空气流通间隙较窄,因而不能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此外,最好上述传热管2b的外径D是6.35mm≤D≤10mm。当外径D超过10mm时,不能得到与它的结构大型化相称的热交换效果,相反,当外径D小于6.35mm时,由于流体流量较少、热交换的能力降低,因而在实际使用上是不好的。
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一体型热交换部3的长度L1相对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的长度L的长度比例,即、一体型热交换部3的占空系数L1/L如图3所示,该占空系数L1/L越大,热交换性能就越高,但在考虑其他各种条件的情况下,譬如将上述占空系数L1/L设为50%,至少在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一部分上设置一体型热交换部3,这样,就能提高热交换性能。可以如图4和图5所示,以种种状态将一体型热交换部3和分割型热交换部4组合。而且,在将翅片型热交换器1构成L字形弯曲的形状或U字形弯曲形状的场合下,由于在一体型热交换部3的传热管上容易产生纵弯曲,因而最好如图6或图7所示、在分割型热交换部4形成弯曲部。由此,热交换能达到最大热交换量的约90%以上。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第1实施例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具有一体型热交换部和分割型热交换部,将分割型热交换部的放热翅片的翅片宽度W设定为22.2mm≤W≤26.2mm,因而热交换能达到最大热交换量的约90%以上;翅片宽度W约为24.2mm时,热交换达到最大。此外,通过将传热管的外径D设定为6.35mm≤D≤10mm,能得到高的热交换性能。特别是传热管外径D为8~9.52mm,而且翅片宽度W在23.5~24mm范围内时,能得到特别高的热交换性能。
下面,参照着图8,对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1实施例的翘片、传热管的安装排列进行说明。
相对于上述第1实施例中将传热管配置在翘片的中心线上(参照图1),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传热管偏向下风侧设置。
即,例如图8所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A中,下风侧热交换组件3A的传热管2Ab,从翅片4Ab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C偏向下风侧而设置。一般,由于在传热管的周围,翅片的热交换效率最高,因而将传热管配置在翅片中心是理想的。由此,在上风侧热交换组件2A中,将传热管2Aa配置在翅片宽度的中心线C上。
从分割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整体来看,在传热管的贯通部周围的下一靠近的2个传热管贯通部之间4Ab1,翅片的热交换效率较高。上述下风侧热交换组件3A的传热管2Ab,从翅片宽度W的中心线C偏向空气流通方向设置,因而,热交换效率高的上述贯通部之间4Ab1,不被上风侧热交换组件2A的传热管2Aa的死水区域ar覆盖,而从翅片宽度W的中心线C偏向空气流通方向,因而,与将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传热管配置在中心线上的结构相比较,则能发挥更高的热交换性能。由于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没有差别,因而标上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下面,参照着图9(a)、(b)、对本发明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在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贯通传热管2Bb之间4Bb1处,设置了不多于2个的切起。
即,如图9(a)所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B上,在其下风侧热交换组件7B的贯通传热管2Bb之间4Bb1处,在翅片4Bb上,设置如图9(b)所示从X方向看为梯形的、不多于2列的切起4Bb2。
通过在贯通传热管之间在翘片上设置切起,来提高热交换作用,这是公知的技术,但相反地,在积霜引起的低温下的使用时,存在有由于切起上的积霜,反而使热交换性能降低的问题。但这是在翅片整体上设置切起的场合,在部分地设置切起时对热交换性能的影响,则至今还不十分明确。这里,由于知道在翅片整体上设置切起,则会降低热交换性能,因而在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的、而且只在贯通传热管之间设置切起,改变该切起的个数,来进行其热交换特性试验时,在低温下使用时,切起的个数是不多于2个时,能使热交换作用提高,但当个数是不少于3个以上时,切起上的积霜量增加,通过翅片间隙的风量降低,因而,得到的结果是热交换性能降低。因此,明确地知道了切起的个数最好设定为不多于2个。本发明第2实施例是根据该试验结果而作出的,在下风侧的贯通传热管之间,在翅片上设置不多于2个的切起。在切起的个数不多于2个时,热交换性能提高,而在不少于3个时,随着切起个数的增加,切起个数的增加,切起上的积霜量增加,通过降低风量,低温性能降低。而且,设置如图10所示的从侧面看圆弧状的切口4Bb3,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11,对本发明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4实施例进行说明。
相对于图9(a)、(b)所示的上述第3实施例中,在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贯通传热管之间全部设置切起,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中,以预定的比例在贯通传热管之间间断地设置切起。
即,如图11所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C,是在它的下风侧热交换组件7C的贯通传热管2Cb之间4Cb1的一部分,以预定的比例,在翅片4Cb上设置了切起4Cb2。
当设置在下风侧热交换组件7C上的切起的个数设定为M,将上述贯通传热管之间4Cb1的个数设定为X时,将它们的比M/X设定为使关系式0.5≤M/X≤0.875成立。当上述比例M/X在该范围以外时,热交换性能急剧降低。
作为具体的例子,在切起的个数M是13(M=13)时,若将上述贯通传热管之间4Cb1的个数X设为20(X=20),则上述比M/X成为0.65。
在设置切起时,考虑到与积霜和除霜相随的供暖性能,最好形成为不会由于切起上的积霜而引起风量降低的结构。图11所示的本发明第4实施例是表示将切起的个数设为3的例子。
在本发明第4实施例中,比例M/X在0.5≤M/X≤0.875的范围内,热交换能达到最大热交换量的约90%以上,比例M/X为约0.69时,热交换性能最大。
试验1:用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以0.2mm单位改变翅片宽度,调研低温性能的变化。
图12表示该试验的结果。
从图12可见,翅片的宽度W在22.2mm≤W≤26.2mm范围内时,热交换能达到最大热交换量的约90%以上,翅片的宽度W为约24.2mm时,热交换性能最大;翅片的宽度在上述范围以外时,热交换性能急剧下降。
此外,在传热管外径D在6.35~10mm范围内时,改变管段间距P1的试验结果,与试验1结果相同。特别是当传热管外径D为8~9.52mm(扩管前),翅片的宽度W在23.5~24mm范围时,能得到最高的热交换性能。
试验2:改变图9(a)所示的本发明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切起个数,调研热交换性能。
图13表示该试验的结果。
从图13可见,当切起的个数是2个以下时,与不设置切起的场合相比,能提高低温下使用的热交换性能,但是,当切起的个数是3以上时,由于切起上的积霜量增加,空气流通的间隙变窄,因而使风量降低,从而使热交换性能降低。再者,设置如图10所示的从侧面看呈圆弧状的切口,进行与试验3同样的试验时,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试验3:使用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将设置在该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贯通传热管之间的切起个数设定为M、将传热管的各个折回部之间的个数设定为X,改变比例M/X,调研低温下使用的热交换性能。
图14表示该试验的结果。
从图14可见,上述比例M/X在0.5≤M/X≤0.875范围内时,热交换能达到低温下使用的最大热交换量的90%以上,比例M/X为约0.69时,热交换量最大,比例M/X在该范围以外时,低温下使用的最大热交换性能急剧下降。再者,设置如图10所示的从侧面看呈圆弧状的切口、进行与试验3同样的试验时,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10实施例和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进行说明。
图15是概念地表示组装着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10实施例的空调机的俯视断面图。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空调机11具有壳体12和隔离板13,上述壳体12设有空气吸入口12a和空气吹出口12b;上述隔离板13将该壳体12划分成送风机室12c和机械室12d;在送风机室12c中,安装着与空气吸入口12a相对地配置在壳体12内的本发明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4,以及,与该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4和空气吸入口12a对置的送风机15,在机械室12d中安装着压缩机16。
上述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4中,在传热管14a的延伸设置的方向上,组合设置了:在气流方向上并排配置的传热管14a;以规定的间距重合到这些传热管14a上的一体型热交换部14b;在多列传热管14a的每列上分割重合的分割型热交换部14c。上述一体型热交换部14b的规定翅片间距Q1,比分割型热交换部14c的规定翅片间距Q2大地重合。最好使Q1和Q2之比Q1/Q2为1.07≤Q1/Q2≤1.20。由此,热交换能达到最大热交换量的约90%以上,特别当该比例Q1/Q2是约1.1时,热交换最大。当该比例Q1/Q2在上述范围以外时,热交换量急剧下降。
在将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4,组装到图15所示的空调机11中来使用时,能防止在通风方向上与机械室12d侧对置的一体型热交换部14b的风速降低;而且,将Q1与Q2的比例Q1/Q2设定成1.07≤Q1/Q2≤1.20,因而就能使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4整体的风速分布均匀,能提高热交换性能。因此,也能提高使用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空调机的热交换性能。
下面,参照着图16,对本发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第11实施例进行说明。
相对于上述第10实施例中将一体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设定成大于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图16所示的本发明第11实施例中,将分割型热交换部形成为L字形状、而且将分割型热交换部的上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设定成大于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
即、如图16(a)所示,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4A的结构如下:在气流方向上平行配置的2根传热管14Aa、一组翅片群与上述2根传热管14Aa共同地重合的一体型热交换部14Ab、二组翅片群分别与各个传热管14Aa重合的分割型热交换部14Ac,在传热管14Aa的延伸设置的方向上组合设置;构成分割型热交换部14Ac的上风侧热交换组件14Ac1的翅片间距P3,比下风侧热交换组件14Ac2的翅片间距P4宽地重合。由此,在将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14Ac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的弯曲部中,能使通风阻力减少,得到充分的热交换性能,而且,还能使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整体的风速分布均匀,从而使热交换性能提高。此外,通过将上风侧热交换组件14Ac1的翅片间距P3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14Ac2的翅片间距P4的之比P3/P4设定在1.05≤P3/P4≤1.17的范围内,热交换能达到最大热交换量的约90%以上,特别当该比例P3/P4是约1.09时,热交换量达到最大。当该比例P3/P4在这范围以外时,热交换量急剧下降。
而且,如图16(a)所示,分割型热交换部14Ac中,上风侧热交换组件14Ac1的长度L1构成为比下风侧热交换组件14Ac2的长度L2长。由此,如图16(b)所示,在弯曲成L字形之后,上风侧热交换组件14Ac1的开放端、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14Ac2的开放端,大致成同一平面状态。这样,在上风侧热交换组件14Ac1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14Ac2的开放端,不产生阶差,因此,避免使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一部分露出,能够防止热交换性能的降低。此外,由一体型热交换部14Ab和分割型热交换部14Ac构成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14中,最好将一体型热交换部和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个数设定成相同,以通过将一体型热交换部的翅片和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同时冲压成形,便宜地制造热交换器。
此外,在将一体型热交换部和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个数设定为相同之后,在弯曲成L字形的状态下,使构成分割型热交换部的上风侧热交换组件的开放侧端面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开放侧端面大致成同一平面,防止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降低。
试验4:用图16所示的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改变一体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Q1和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Q2之比Q1/Q2,调研热交换量的变化。
图17表示该试验的结果。
从图17可见,当Q1和Q2的比例Q1/Q2在1.07≤Q1/Q2≤1.20范围内时,热交换达到最大热交换量的不少于约90%,当比例Q1/Q2为约1.1时,热交换量达到最大,当该比例Q1/Q2在该范围以外时,热交换量急剧下降。
试验5:使用图1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1实施例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改变上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P3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P4的比例P3/P4,调研热交换量的变化。
图18表示该试验的结果。
从图18也可知,当P3和P4的比例P3/P4在1.05≤(P3/P4)≤1.17范围内时,热交换能达到最大热交换量的约90%以上,当比例P3/P4约为1.09时,热交换量达到最大,当该比例P3/P4在上述范围以外时,热交换量就急剧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能够提供一种在提高了热交换性能、尤其是在低温下使用时的传热性能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组合型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此外,还提供一种改善了通风电组并提高了热交换性能的、由一体型热交换部和分割型热交换部构成的组合型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Claims (12)

1、一种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具有分割型热交换部,该分割型热交换部包括:多个翅片,所述多个翅片以规定间距并列设置,使空气在相互间隙中流通;传热管,贯通所述多个翅片,并在气流方向上并列排列,上述多个翅片中,至少一部分翅片在气流方向上被分割,从而分割型热交换部包括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的翅片宽度W设定为22.2mm≤W≤26.2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传热管的外径D的大小为6.35mm≤D≤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由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构成,将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传热管,在翅片宽度方向中心偏向下风侧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上,在传热管的上述翘片贯通部分之间,在空气流通方向上设置了不多于2个的切起或切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上,在传热管的上述翘片贯通部分之间,设置切起或切口,当将切起或切口的个数设定为M,将与空气流通方向垂直方向的传热管的上述翘片贯通部分之间的个数设为X时,将M与X之比M/X设定为0.5≤M/X≤0.87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分割型热交换部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部分具备一体型热交换部,该一体型热交换部是一组翅片群共同重合到在气流方向上并列排列的上述传热管上而形成的。
7、一种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包括:在气流方向上并列配置的传热管;一体型热交换部,以规定间距共同重合到所述传热管上;分割型热交换部,与所述一体型热交换部在上述传热管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组合,将多个翅片分割并与上述传热管分别重合,从而分割型热交换部包括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使上述一体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比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一体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设为Q1,将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设为Q2时,将Q1和Q2之比Q1/Q2设定为1.07≤Q1/Q2≤1.20。
9、一种空调机,具备:壳体;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包括:并列配置的传热管;一体型热交换部,以规定间距共同重合到所述传热管上;分割型热交换部,与所述一体型热交换部在上述传热管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组合,将多个翅片分割并与上述传热管分别重合,从而分割型热交换部包括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上述一体型热交换部在上述壳体内配置成与流通上述壳体内的气流方向相对;
以及,送风机,使上述气流在上述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流通,
其特征在于,使上述一体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比分割型热交换部的翅片间距大。
10、一种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包括:在气流方向上并列配置的传热管;一体型热交换部,以规定间距共同重合到所述传热管上;分割型热交换部,与所述一体型热交换部在上述传热管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组合,将多个翅片分割并与上述传热管分别重合,从而分割型热交换部包括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形成为大致L字形;使构成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的上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比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的上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设为P3,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翅片间距设为P4时,将P3和P4之比P3/P4设定为1.05≤P3/P4≤1.17。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型热交换部的上风侧热交换组件和下风侧热交换组件的开放端,构成为大致成同一平面。
CNB2004100041614A 2003-02-14 2004-02-13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和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12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7341/2003 2003-02-14
JP037342/2003 2003-02-14
JP2003037341A JP2004245531A (ja) 2003-02-14 2003-02-14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3037342A JP4184110B2 (ja) 2003-02-14 2003-02-14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1477A CN1521477A (zh) 2004-08-18
CN1311218C true CN1311218C (zh) 2007-04-18

Family

ID=34315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416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1218C (zh) 2003-02-14 2004-02-13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和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11218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5901A (zh) * 2013-01-06 2013-05-01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管式换热器及其翅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6113B (zh) * 2007-03-15 2011-05-2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热水器及其热交换器结构
US9127868B2 (en) * 2010-05-31 2015-09-08 Sanden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a heat pump using same
CN102506522A (zh) * 2011-09-26 2012-06-20 王永刚 一种翅片换热器及其组装方法
WO2014147788A1 (ja) * 2013-03-21 2014-09-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WO2018029784A1 (ja) * 2016-08-09 2018-0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4536Y (zh) * 1996-01-23 1997-05-21 武汉开达冷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组的小管径铜管的热交换器
CN1210252A (zh) * 1997-08-30 1999-03-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翅片型热交换器
JPH11118380A (ja) * 1997-10-13 1999-04-30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
JP2001304783A (ja) * 2000-04-14 2001-10-31 Daikin Ind Ltd 室外熱交換器、室内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7194287A (ja) * 2006-01-17 2007-08-02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圧縮成形による樹脂封止装置及び樹脂封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4536Y (zh) * 1996-01-23 1997-05-21 武汉开达冷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组的小管径铜管的热交换器
CN1210252A (zh) * 1997-08-30 1999-03-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翅片型热交换器
JPH11118380A (ja) * 1997-10-13 1999-04-30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
JP2001304783A (ja) * 2000-04-14 2001-10-31 Daikin Ind Ltd 室外熱交換器、室内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7194287A (ja) * 2006-01-17 2007-08-02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圧縮成形による樹脂封止装置及び樹脂封止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5901A (zh) * 2013-01-06 2013-05-01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管式换热器及其翅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1477A (zh) 2004-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26C (zh) 热交换器
JP4952196B2 (ja) 熱交換器
CN1143989C (zh) 嵌入天花板型的室内机
CN1287117C (zh) 热交换器
CN206073785U (zh) 一种翅片及包括该翅片的散热器
CN1590925A (zh) 具有扁管的热交换器
CN101592421B (zh)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CN1590945A (zh) 热交换器
CN107990758A (zh) 换热器和热泵***
CN1010885B (zh) 热交换器
CN100339601C (zh) 轴流风机
CN1912504A (zh) 蒸发器
CN214581930U (zh) 微细管热交换器用铜管路结构及应用其的热交换器
CN1311218C (zh)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和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CN86107263A (zh) 热交换装置
CN201449173U (zh) 一种两排管翅式换热器
CN1833142A (zh) 带翅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598467A (zh) 热交换器
CN104089517A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JP2007212009A (ja) 熱交換器
CN1263989C (zh) 空调机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CN1472479A (zh) 带散热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9809983U (zh) 一种具有倾斜翅片结构的空调换热器
CN202630731U (zh) 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
JP2001317890A (ja)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3